1952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毛泽东之鹰,和平之鹰
——记“八一”建军节航空体育表演
林钢
晴朗的天。蔚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比海洋还要辽阔和深不可测。朝阳灿烂地照耀着充满节日气氛的机场。五星红旗、“八一”军旗和数不清的红旗,到处迎风招展。今天——八月三日,新中国的航空体育运动员们在这里举行我国第一次飞行特技表演和跳伞表演。这是“八一”建军节体育运动大会的一个动人的节目。跑道周围挤满了成千上万的首都劳动人民,他们穿着色彩鲜艳的盛装,怀着热切的心情等候“毛泽东之鹰”的出现。
上午九时正,总指挥宣布航空体育表演开始。嘈嚷的人声静寂下来,千万双眼睛向碧空探索。随着马达的轰响,三架绿色的神鹰——毛泽东之鹰,组成“品”字队形,整齐地在检阅台前低飞而过,向首长们致敬,向首都人民表示欢迎。飞机的座舱上面,各插着一面红旗,迎风腊腊作响。当观众发现为首一架的红旗上绣着毛主席的巨像时,地面上立即煽起了暴风骤雨般的掌声与欢呼,经久不息。在我们这个时代,一切创造和幸福都是和毛主席的名字分不开的。为了表示对于我们伟大的领袖、人民航空事业的创造者和领导者——毛泽东主席的热爱与崇敬,我国人民把祖国的神鹰昵称为“毛泽东之鹰”——和平之鹰。它警觉地捍卫着祖国神圣的领空。它开辟了康藏高原的新航线。它轰炸黄河冰坝。它参加勘察东北防护林带的工作。它运送东湖优良品种的鱼苗到各地、帮助农民消灭蝗灾。它载着和平的人们自由地在祖国的天空飞来飞去。
航空体育表演共分两个部分:飞行特技和跳伞。参加此次飞行表演的八个航空体育运动员的名字是:刘鹤翘、丁锦章、王溱礼、李广庆、唐渊、陈志远、曹发良和鲁蓝桥。他们绝大多数是工农的儿子。飞行特技的第一个节目是雕刻工人的儿子、青年航空运动员丁锦章的单机表演。他的金黄色的飞机在晴空里表演了复杂的技巧——连续地翻筋斗、横滚、倒飞和俯冲。第二个节目是编队飞行特技表演,由航空运动员王溱礼领导。他是一个青年团员。一九五一年八月,他所驾驶的飞机曾至河北省安次、武清两县灭蝗。王溱礼在北京解放时还是辅仁大学的学生,从小喜欢运动,锻炼成了一副强壮的体格,给他以后当飞行员准备了重要的条件。从学生时代起他就神往于自由地翱翔在祖国碧蓝的天空,立志献身祖国的航空事业。这个梦想在毛泽东时代终于实现了。三架飞机不断变换着队形,在空中表演着出色的集体飞行特技,忽而回翔着翻筋斗,忽而横滚,忽而倒飞,忽而直线上升,始终保持着一定的间隔和距离,如同一架飞机般的协同一致。最后,后面两架飞机随着前面一架从八百公尺高空作螺旋式下降,在天空中画出了一道螺距极端延长的螺旋线。年青的飞行运动员们显示了自己的纯熟的技巧和精确性。
现在,在远方透明的天边出现了一个矇眬的黑点,自远而近,逐渐扩大。这是一架火红色的战斗机。驾驶者是飞行特技表演队队长刘鹤翘,佃农的儿子,共产党员。他只有二十三岁。战斗机的速度是那样快,以致于人们的眼睛常常赶不上它。它在人们偶不经意之际,以矫捷的姿态俯冲进入了机场。表演开始,飞机一面围绕自己的纵轴横着机身打滚,一面成直线地像火箭般向天空冲去。然后,在天空里翻半个身,肚皮朝着天,自高空沿着有六百公尺直径的圆周的弧线,鹞子大翻身地翻了个大筋斗。用同样的技法,飞机接着在我们面前画出两个弧线相切的巨大的圆形,上顶天,下接地,气贯长虹。这是垂直“8”字特技。观众一致狂热地为“毛泽东之鹰”的无比神勇而欢呼,为青年飞行员熟练的技术和无畏的勇敢而欢呼。飞机这时又风驰电掣地直入高空,突然,在人们的眼睛都来不及看清楚它的动作的一刹那,它迅速地转换了一百八十度的方向,沿着飞去时的同一航线疾驶回来,不!简直像是被一根无限威力的弹簧弹了回来的。观众被这一飞行绝技所吸引了,个个屏息静气。表演继续着,火红色的战斗机像燕子般轻巧地打着滚和翻着筋斗,又一次表演了垂直“8”字特技,然后,一忽儿倒飞,一忽儿又斜刺地向天空直升。最后,再度出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它从一千七百公尺的高空,机头向下朝地直栽的俯冲下来,临近地面的时候,才猛然翘起头来,左右交替地打着横滚,马达高唱雄壮的歌声向天空直冲而去。它的影子转瞬间便消失在深而远的晴空里。
在我们的国家里,工农的儿子当了优秀的飞行员。特技表演娴熟、准确的动作,充分显示了工农劳动者非凡的勇敢、高度的智慧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工农出身的青年,开始学习航空的时候,因为没有文化,是很艰难的。然而什么困难可以阻住共产党员和觉悟了的工农劳动人民的意志呢?“一切为了祖国的强盛!”在这一崇高的思想支持下,他们钻研学习的精神十倍地顽强。边学文化,边学飞行理论,经过短短时间的训练,便通晓了飞行的基本原理,掌握了飞行技术。我国优越的新民主主义制度替工农劳动人民开辟了广阔的前途,他们的创造才能与智慧,可以得到无限止的发展。
跳伞表演于九时四十分开始。机场此时重又归于寂静。一架银色的运输机自南往北地徐徐飞过。飞到机场上空时,它丢下来了五个落花生般大的黑粒粒儿。五颗“落花生”垂直地急速地向地面降落,下降到一二百公尺以后,跳伞运动员们才不慌不忙地把伞打开来,然后伞迎着风缓缓下降。这是由五个卓越的跳伞运动员表演的迟缓跳伞。运输机在机场外面绕飞一周后,再度进入机场上空。这一次是女跳伞运动员们(她们当中有六个是前年参加军事干校的学生)的跳伞表演了。十个女跳伞运动员几乎是在二秒钟内全部跳出了机舱,雪白的降落伞,被蓝天衬托着,显得美丽极了。降落伞鼓满了风,青年女跳伞运动员们安详地操纵着伞带,背向着风,在半空里飘飘荡荡地下降。着陆的时候,双脚并拢,身子顺势往下一蹲,就站立起来了。娴熟的技术显示了非凡的训练。全场观众莫不为祖国这些勇敢的女儿们感到骄傲。
最后飞来了五架运输机,顺序一架高过一架,编成斜写的“一”字,飞至机场上空。在同一地点,先后跳下来一百名跳伞运动员。天空中顿时密布无数五彩缤纷的降落伞,白的、红的、黄的、蓝的、绿的、橙的……,整个机场上空好像开遍了万紫千红的花朵。
在全场观众热烈的欢呼声中,跳伞运动员们跑步来至检阅台前,他们一律穿戴着跳伞服和跳伞帽,腰间斜佩一柄短刀。其中三十名手执着冲锋枪,他们是全副武装跳伞的。跳伞运动员神彩奕奕,身体健壮极了,脸色黑里见红。跳伞表演队长、新中国第一名跳伞员崔汉卿向总指挥报告:“跳伞人员全部安全降落”。于是,热情的观众像狂澜似地奔来,紧紧地裹住了跳伞运动员们,志愿军战士、解放军战士、机关干部、青年工人、男女学生、少年儿童队员们向他们献花、拥抱、狂吻,把女跳伞运动员们抱起来,抛到半空中。热烈欢呼的场面长久地持续着。
航空体育表演在大规模的集体跳伞表演中结束。
一个多钟头的精彩节目留给人们深刻难忘的印象。为着锻炼身体,保卫祖国,保卫和平,我国将要广泛地发展航空体育运动。首次航空体育表演在我国广大青年之间,将会发生十分巨大的影响。我国有着无数把“献身祖国的航空事业”作为志愿的优秀青年,他们怀着极大的注意关怀着航空体育运动的开拓者们的成长。他们从现在起就在培养自己优良的政治品质和健壮的身体。在幸福的毛泽东时代,我国青年们的理想必定可以得到实现。他们是明天的航空体育运动员。
毛泽东之鹰——和平之鹰神勇地翱翔在祖国辽阔的天空,忠诚地捍卫着祖国的领空和祖国人民幸福的生活。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与壮大,必将大大地增强保卫世界和平的力量。和平永远不可战胜。
(附图片)
“八一”建军节运动大会速写
——空军跳伞表演
梁玉龙作
航空体育表演开始,三架飞机组成品字形飞过检阅台。为首的一架插着绣有毛主席巨像的红旗
新华社稿 齐观山摄
女跳伞运动员胜利着陆后,群众热情地把她们高举起来
新华社稿 董哲摄


第3版()
专栏:报纸述评

介绍“井岗山报”
董谦
“我们在井岗山报上,
看到了毛主席,
也听到了毛主席的话,
他指引着我们前进。”
这几句话,是井岗山区人民热爱毛主席和井岗山报的真情流露。井岗山报二年多来(一九五○年四月五日创刊,前身为“群众报”,同年十月四日改名,系三日刊。)就是在井岗山区广大人民这种力量的鼓舞下,和中央吉安地委的直接领导下,日渐成长和充实起来,并成为党和毛主席经常联系井岗山区群众的一个有力的武器。
井岗山区大部分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区,它包括有十一个县一个市,近二百万人口(其中农民约占一百六、七十万)。广大农民具有光荣的斗争传统。一九四九年九月全山区解放后,他们又经过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等一系列的群众运动,政治觉悟更进一步提高。随着政治上、经济上的翻身,农民群众就有文化上翻身的迫切要求。他们一方面要求经常听到毛主席的声音,了解党与人民政府的各种政策法令和一切新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尽情地倾吐他们过去的苦、歌唱现在新的生活和对未来的希望。因此,井岗山报二年多来,已逐渐与井岗山的群众建立了血肉的联系,成为群众政治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截至今年七月十五日止,井岗山报的发行量,已由去年同月的八千份增加到一万四千份,读报组已发展到六百五十八个。农民的夜校、互助组、训练班都把井岗山报作为经常的学习材料和政治课本。广大农民经过对报纸的学习,已初步划清了和地主的阶级界限,认识了祖国的伟大,认识了农民未来的美好远景,克服了部分干部群众松劲、退坡、自私、麻痹和不问政治的倾向,交流了先进生产经验,并从而推动了全井岗山区的爱国增产运动。
井岗山报最大的特色是广泛地利用了井岗山区群众创造的和喜爱的山歌、茶曲等形式,通俗地宣传了党的政策,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斗争。井岗山报从创刊起就经常刊登这样一些山歌、茶曲和快板。从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起,更增辟了“井岗山的歌声”小专栏,并由报社先后举办了十几次群众的“山歌联唱大会”(即: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你唱一段、他唱一段的合唱)。参加联唱的都是农民、工人或生产积极分子。联唱的内容,都是随着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有所不同,如歌唱毛主席、增产节约、土地改革、人民解放军、丰收、新中国成立两周年等,都是比较生动感人的山歌。这里仅摘引几首来看:
日头出山一点红
中国有了大救星
要问救星是那个
就是领袖毛泽东(摘自“回忆”)
爹在娘在不如毛朱在
千好万好不如红军好(摘自“盼望”)
金桂花
黄又黄
毛主席队伍回家乡(摘自“归来”)
人民领袖毛泽东
领导革命真光荣
长征抗日解放战
打出江山满地红(摘自“感谢”)
这几首山歌,是从今年七月一日“井岗山人民歌唱毛主席”的山歌联唱中摘引的。它通俗生动地反映了中国革命怎样从胜利走向胜利,和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热爱。在去年八月一日“大家来歌颂人民解放军”的山歌联唱大会中,同样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热爱,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和发展。
井岗山报不仅把山歌用作歌唱胜利,而且用作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该报五月十六日、六月十三日报道了宁冈长岭和豆冲、沃壤和古城等乡利用山歌推动了生产的消息。因此,这种广泛利用民间文艺形式反映群众自己生活的宣传方法,值得各工厂和专区、县级的通俗报学习和参考。
井岗山报编辑部并不以这点成绩自满。他们在“三反”运动期间,曾严格地批判了工作人员中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以加强报纸的思想性;并在工作总结中指出:必须用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对待农民运动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活人、活事、活道理”,具体地而不是概念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来加强工人阶级对农民的领导作用,加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前途的教育。它要求每个编辑人员投入实际斗争,丰富生活,加强群众观点,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群众的思想感情一致起来,通俗生动地编写出有思想性有丰富感情的报道,克服一般化、条文化的偏向。同时,还须有计划地加强通讯工作和读报组工作的组织领导,吸引广大农民积极分子参加办报,以增强报纸的思想性群众性。


第3版()
专栏:

“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一五二期介绍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机关刊“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一五二期已经出版。
本期社论题为“法国警察法西斯挑衅的失败——和平力量的胜利”。本期其他重要文章有法国共产党书记杜克洛的“‘美国式’阴谋”,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德田球一的文章“日本共产党的三十周年”,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托里亚蒂的文章“意大利全国人民在争取和平与自由的斗争中团结起来”,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书记萨姆布劳夫斯基的“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的历史性决议”,西班牙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克劳丁的“巴塞罗那的英雄们”等。
本期社论说:杜克洛之所以能获得释放,是因为千百万法国男女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是因为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资本主义国家爱好和平的人民展开了国际声援运动。要求释放杜克洛的斗争以及巴黎上诉法院侦察庭在这个斗争的压力之下决定释放杜克洛一事,再一次说明了法国统治阶级中的矛盾和分歧,同时也证实了法国共产党政策的正确。杜克洛在狱中进行的英勇斗争,永远是法国共产党人的光辉榜样,他大大地帮助了党揭穿和粉碎美国人的阴谋,鼓舞了法国爱国者的斗争。
本期刊载的杜克洛的文章是他在桑台监狱中写给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位委员的一封信中有关政治的部分。杜克洛说:在法国,人们已经看到压制共产党的行动和政府反对工资增加的行动是分不开的;现在共产党人之受攻击就是因为他们是热情的和平战士,是争取民主自由的热情战士,是因为他们走在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保卫者的最前列。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劳动群众一方面要加强他们要求面包、保卫和平和民主权利的斗争,一方面又不能忘记要求释放热情而忠实的维护他们利益的人。比内政府的群众基础不仅在城市里而且在乡村里都在缩小。正如我们昨天反对赖伐尔政策所做的那样,今天,我们能够胜利地进行反对比内政策的斗争,为了进行这个斗争,我们必须顽强地、坚持地、始终如一地使用一切办法把工人阶级团结到斗争中来,因为团结一切民族与民主力量的基本条件就在这里。
本期刊登的托里亚蒂的文章是他在六月二十一日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会议上报告的摘要。托里亚蒂首先指出:意大利人民今天的处境,比一年以前或者比几个月以前更加严重,更加危险了。美帝国主义者正极力在欧洲加紧准备侵略战争,其目的是要在欧洲为他们正在策划的战争准备一个可靠的后方。这种活动的性质是非常严重的,它表示一方面目前仍然存在于西欧的民主制度已受到愈来愈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在那些被美国人认为对他们的侵略具有决定意义的后方基地的国家,美国人正日益狂妄地想夺取有镇压作用的控制权。托里亚蒂强调指出意大利政府在国际政策上对美国曲意奉承和奴颜婢膝,他说意大利国民生活的需要要求实行另一种外交政策,要求和平恢复德国的统一,不许德国军国主义复活,大规模发展意大利的经济及与东面各国的商品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为和平而斗争。这个任务必须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成为我们一切宣传鼓动的基础。托里亚蒂说:在选举期间,尽管敌人使用种种压力和卑鄙手段,人民力量还是获得了重大成就。这说明了广大人民群众都愿意支持一个实施左翼政策的政府,也就是自由与和平的政策的政府。大多数意大利公民都公开反对法西斯主义和保皇主义。但是我们过去和现在还没有作充分的努力使它在广大的运动中表现出来,我们须要在国内培养、加强和酝酿反法西斯的气氛,使之成为一个广大运动,最后并成为一个不可超越的关卡,使任何恢复法西斯主义的企图都无法得逞。托里亚蒂指出:工人阶级是捍卫和平与民主权利的决定性力量,要开展一个广泛而成功的保卫和平与民主权利的运动,首先必须保持并加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团结。他说:由于我们不但估计到我们自己的力量和我们同盟者的力量,而且还估计到意大利人民的各种情绪和他们对民主与自由的热爱以及他们为争取就业与和平而斗争的精神,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还要辛勤工作和艰苦斗争,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胜利的前景。
萨姆布劳夫斯基的文章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通过“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情势”这一历史性决议以来,已经有四年了。这个文件,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个决议帮助人民民主国家正确地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反帝国主义革命转到直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中的基本任务,它无情地批判了铁托叛徒的农村政策,指出了在以工人阶级为首的人民群众已经取得政权的国家中,党作为主要领导和指导力量的工人阶级的有力武器的重大意义。四年来共产党和工人党为实行这一决议进行了无情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人民民主国家中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已经成长起来,无论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巩固起来了。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道孚见闻
新华社记者 千峰
我们留在道孚过了一个新年。道孚在康定西北四百六十里处,西北距甘孜三百三十华里,全县约有九千人口,除去城里有着寥寥可数的几个汉族商人,其他尽是藏族。
这里的藏族同胞的祖先,在唐代以前住在金沙江的西面,以后经过对唐朝的战争,才逐渐迁移到这里。当地的汉人或为川陕一带来的行商,或为过去流落下来的军人。他们如今大多娶了藏族妻子,生了儿女,一般不仅能说流利的藏语,并且服装和生活习惯都和藏人相似。这些汉人最初加入藏族社会,往往由于在生活上迫不得已,因为当时在国民党的反动民族政策之下,一般藏人没有任何社会权利,汉人如果加入藏族社会,无异自愿低人一等。解放以后,这种情形大不相同了。有一次我们遇到一个着藏装的中年男子,他起初自称本地藏人,以后我们观察他的面部,总觉和一般藏人有些差别,他又能说流利的汉话,后来经过再三询问,才知道他原来是四川成都人。解放后他看到藏族同胞的社会地位大大变化,人民政府和过境部队处处给藏族同胞以种种帮助,使他大为羡慕,因此自称藏人。
道孚城里最大的建筑是喇嘛庙,面积几与全城的整个居民区相等。我们被招待在县政府内,这个县政府的外壳,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遗物,它建筑在离开大路很远的东山坡上,附近有一座残破的碉堡,从这里可监视全城。据说解放前在这里做官的全是汉人,他们除去要粮要款和要乌拉(派杂差),平时从不和藏人见面。招待人员从墙角里拉出一块木板给我们搭铺,那是一块刻着“德威兼备”字样的匾额,招待员说:“什么德威不德威,他们来时都是瘦狗,走时都成了肥猪!”
现在在这个县政府里主持全县政务的,是三个藏族县长和一个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代表。正县长那托是当地灵雀寺的活佛,五十多岁,身着红色袈裟。两个副县长东门丹巴和亚麻汪秀本是县里两个藏人部落中著名的首领,解放前一向互不相容。他们当选人民政府的副县长后,在军事代表的帮助下消除了成见,相处得很融洽。
军事代表赵学刚同志是一个二十六岁的精明强干的共产党员,现在他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和他本人的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帮助着三个藏族领袖进行工作。
我们在这藏族地区过年,觉得别有一种风味。虽然在乡下一般藏胞还没有过阳历年的习惯,但城里毕竟不同,街上的居民和喇嘛联合办了一次社火,他们扮演狮子、虎头人,加上喧天的锣鼓,后头跟着穿红挂绿的藏男藏女,给这平静的冬季高原上增添了无限的欢乐景象。藏族少女们在县政府的庭院里用各色果品摆成了“拥护共产党,拥护毛主席”十个大字,毛主席的画像被成群的少女们热烈地簇拥着,高举着,她们欢乐的明媚的眼睛,带着崇敬和感激,望着引导着我们各族人民日益走向幸福的那个巨人。
元旦下午日丽风和,军事代表和东门县长邀我们骑马到野外看看。一般藏人骑术的高强我们素有所闻,东门县长更是藏人中骑马的能手,他一马当先,我们在后面紧紧追随,刹时间黄土滚腾,我们已跃入阡陌纵横的田野中。
我们并马在一条叫鲜水河的河畔上,这条河水是雅砻江的支源,冬季宽达数丈,将来很可以修筑渠道灌溉两岸的农田。河里鱼类很多,并且都是大鱼,可惜喇嘛庙禁止用网捕捉,否则两岸居民可以更多一层收入。我们曾见两个汉人手持钓竿钓鱼,这种钓鱼的方式相当特别,竿的末端系着一个轮轴,把线抛入水中后,将轮轴慢慢转动,钩线便慢慢向回收缩。因为鱼在急水中浮游不定,偶一不慎触到钩上,便再也难得逃脱。我们看了一会工夫,就见他们连连钓上三条大鱼,每条都以二三斤计。这种鱼的形状和黄河鲤鱼相似,身宽色金,肉很鲜嫩。道孚的猪肉卖一万六千一斤,而鱼价只抵肉价四分之一,没到过西康高原上的人,恐怕很难想像到鱼产在西康也是这样丰富。
离河不远的山坡上插着几竿小旗,那是藏人的天葬场。藏人死了有天葬、火葬、水葬、土葬四种葬法。火葬费用较大,除王公贵族之外一般藏人都用天葬和水葬。所谓天葬,就是把死者运到天葬的场所,先请喇嘛念经,然后把死尸解剖为数块,让野鹰啄食。水葬是把死者解剖后抛入水中。土葬仅在城池附近受汉人影响较深的人家偶然使用。东门县长告诉我们:汉人常用死后千刀万剐一类的话来骂人,而藏人骂人则说死了埋在地底下。民族之间风俗习惯的不同,这样显明地表现在各个方面。
晚间我们正在县政府中聚餐的时候,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个小小的马队走进了县政府的院子,军事代表和正副县长都起立相迎。这个马队里为首的一个身材魁梧,头戴大狐皮帽,身穿锦缎藏袍,随后的几个着老羊皮袍子,紫红的胳膊袒露在外面,背上挂着长短各种枪枝。他们直到进了大门才滚鞍下马,经介绍后我们才知道为首的那人是县牧场区区长汪洛。
道孚在县政府以下设有两个区政府,一个是农业区,一个是牧场区,汪洛原是牧场区的土司,人民政府成立后才被委任为区长。他今年四十岁,还是生平第一次到城里来。人们很重视这件事情,因为这表示他对人民政府的拥护。饭后我们作了一次长谈,问话和答话虽然都靠通司来翻译,但他说话时那种真诚和坦率的表情,却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
这个牧民领袖首先要我们转达他和他的牧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感激。他说解放前的牧民生活有着外间一般人想像不到的痛苦,每年苛捐杂税最少几十种,喂一头牦牛要出半年乌拉,出乌拉时,牛驮不动了,就得叫牛主自己背着走,因此几十年来,他的部落里牲畜和人口逐年逐月地减少,老弱的牧民大都在支派乌拉时死亡,年轻力壮的逃到深山里挺身走险。当时盗匪出没,互相残杀,成为牧场区的普遍现象。我们问到牧场区解放以后的情形,他说人民政府一成立就废除了苛捐杂税,乌拉制度在解放军一来到就取消了。现在上级人民政府所指示的不是从牧民那里索取东西,而是帮助他们发展牲畜和改善生活。他说他这一次到县里来也是为着这些事情。
这个牧场区的区长很希望记者到他的牧场上去看看,他说那个牧场区的范围从这一边到那一边骑马走需要三天,在那个广大面积之内有着三万多头牦牛和上千只牧马。临别时他再三地说:“牧民们对于从人民政府里来的人,都是热烈欢迎的。”


第3版()
专栏:

高玉宝写书 (根据高玉宝写的“我是怎样学习文化和学习写作的?”一文而作)
陈兴华 画
十三、一九四七年十一月,我们复县解放了。土地改革时我家分到了土地。
十四、为了保家保田,替屈死的爷爷、母亲、叔叔和弟弟报仇,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四八年一月,我参加了共产党。
十五、参军以后,一发了津贴,我就买几本旧小说来看。行军时,为了减少疲劳,大家叫我讲书给他们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