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全国各地春麦早稻丰收
继全国各地冬麦丰收之后,北方各地的春麦和江南各地的早稻也已收割,收成一般都好。黑龙江和松江两省是东北区主要产麦地区,约占全区麦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今年松江省的小麦长得最好,是多年没有的大丰收。去年松江省的麦子收成就比较好,平均每垧约产一千六百斤;今年每垧平均约产两千斤。松江省的集贤县平均每垧能收两千三百斤到两千八百斤;宁安县每垧能产两千斤到两千五百斤。宁安团山子村集体农庄一百零七垧麦地,平均每垧能收二千五百斤到三千斤。双城县蓝国焕互助组的半垧多丰产田的产量合每垧九千多斤。黑龙江省有二十二个县的部分小麦在七月中旬以后发生了黄疸病,但每垧平均产量仍可超过原定计划,接近两千斤。齐齐哈尔园艺试验场创造了每垧小麦收八千五百九十斤的纪录。吉林省去年每垧小麦收一千五百斤,今年可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十到十五。辽东省平均每垧可产一千六百斤到一千八百斤。辽西、热河部分麦田受了虫害和干旱的影响,产量稍低,但仍超过常年产量。沈阳市郊区高坎村全村麦田每垧实收三千五百二十斤。据初步估计,东北全区麦田每垧平均产量可达两千斤。
华北区春麦主要产区察哈尔省的小麦收成也比去年增加了很多。察南专区每亩平均收一百二十七斤半,比去年增产一倍多,比原计划增产四十七斤。察南主要产麦区涿鹿、怀来、怀安、万全等县,每亩平均产麦二百斤到二百四十斤。雁北专区共种小麦三十四万多亩,除两万多亩因受灾减产之外,一般的都得到了丰收,产量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每亩在一百斤左右。其中怀仁县的一万一千多亩春麦,平均每亩产一百二十多斤,比去年增产四十五斤。怀仁县农民王全的一亩六分春小麦(四等水地)收获六百五十九斤。绥远省西部今年小麦黄疸病比较严重,未完成丰产计划,但仍有七成以上年景。今年绥西共种小麦八十九万多亩,比去年多种三十五万一千多亩,因此总的收获量不比去年少。个别地区或个别农户因注意改进技术,及早防治病害,也得到了丰收。临河县胜利村平均每亩小麦可收二百四十斤,比去年增产三分之二。这个村有两个互助组的小麦估计每亩能收六百多斤。绥东春麦的黄疸病较轻,收成比绥西好。如萨县沙尔沁村每亩小麦比通常产量能增加三十斤,大麦比通常产量增加一百斤。归绥郊区小麦每亩收成一般都在二百斤以上;互助组长鹿守林,有一亩多水地小麦每亩产量合六百九十七斤多。
西北区甘肃省平凉地区小麦一般比去年增产一成到二成,每亩产量约一百斤到一百四十斤。临夏地区水地小麦去年每亩平均收二百多斤,今年收三百多斤。兰州附近水地小麦今年每亩平均收二百五十多斤。青海省东部各县的小麦在七月下旬开始收割,估计可胜利完成增产计划。宁夏省小麦在七月中已基本上收完,因雨多受灾减产;但今年平均每亩收成仍有二百多斤。中卫县种的碧玉麦(一千多亩)平均每亩收获三百九十斤,比当地土种小麦每亩多打一百二十七斤。新疆省迪化附近一般麦田收成都在十成左右。西北区有许多原来不种冬麦的地方试种冬麦成功。一向认为不能种冬麦的甘肃临夏地区今年种了一些冬小麦,收成甚好,石文光互助组种的一亩半乌克兰小麦,收了八百六十四斤。
华东、中南早稻收成一般都很好,福建早稻平均约比去年增产一成多。国营福州作物良种繁殖场的十亩丰产田,每亩平均收早稻九百七十斤。浙江早稻平均比去年增产一成半左右。据温州专区和金华专区部分县份初步调查,今年早稻一般平均比去年增产一成五到二成,平均每亩产量约四百斤。杭县劳动模范沈贵兴互助组种单季早稻五十一亩二分,每亩平均产八百二十七斤,比去年增加五成八;沈贵兴的一亩二分二厘双季稻,第一季每亩折合干谷九百五十三斤四两。以上两省沿海各县虽然遭受风灾水灾减产了一些,但由于政府领导农民群众奋力抢救,有些地方的早稻产量还比去年增加了。福建闽江、晋江、九龙江下游地区曾被淹没了九万多亩早稻,其中百分之八十每亩仍可收四百五十斤稻谷。安徽全省早稻收成也好,芜湖、滁县等专区每亩平均收获三百斤左右。湖南今年早稻丰收,为解放以来所未有。全省平均每亩收干谷四百多斤。一般产量都比去年增加一成到二成。南县叶国保的二亩三分五厘田,平均每亩收了九百五十二斤。江西省一般也增产一成以上。以上两省都有个别地区增产五成左右。广西省主要早稻产区容县、桂林、宾阳、钦州等专区也都增产一成到二成。广东省一般地区早稻比去年约增产百分之四以上,潮汕专区增产百分之十五;仅海南岛因受旱灾和水灾,减产约百分之二十五。湖北早稻产量一般也比去年增加了。
春麦、早稻丰收原因之一是今年大部地区雨水适时;更重要的是今年开展了爱国增产竞赛运动,推广了先进丰产经验,启发了农民增产的积极性,因而耕作、施肥水平普遍提高了。但必须指出:部分地区由于技术指导还没有及时跟上,已使增产受到一些影响。今年浙江、湖南、广西等地都发生了因施肥和管理不当而造成的禾苗“倒伏”现象,湖南省劳动模范李呈桂的早稻丰产田因倒伏遭受损失,是较显著的例子。各地应共同接受这个教训。现在晚稻正在成长,各地领导机关和广大农村干部应及早向农民宣传防止“倒伏”的办法,并应注意发现优良品种和总结预防“倒伏”的耕作、施肥、管理经验,争取更高额的丰产。春麦地区在麦子收获之后,也应抓紧时间总结丰产、减产的经验和教训;并加紧积肥和推广良种,为明年更大的丰收作准备。试种冬麦成功的地方,应进一步推广种植冬麦,以提高小麦产量。


第2版()
专栏:

一个由荣誉军人建造起来的机械化农场
——黑龙江省伊拉哈荣誉军人农场
丁履枢
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乘火车北行,是一望无际的荒原。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北大荒”。在这里,你会看见一排一排新式的洋房,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荒原”上。工厂里的烟囱冒着浓烟,拖拉机在田野上奔驰,汽车、拖车、胶皮轮大车来来往往地运送物资。在夜间,人们可以看到从房舍里射出来的灿烂的电灯光。这时候,人们会觉得自己不是在“北大荒”的原野上,而是走近了一个城市。但是,这不是城市,这是一群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荣誉军人,在百里范围内的“北大荒”原野上亲手建立起来的一座现代化的机械农场。这个农场已经开垦了两千四百公顷土地,建设了一万平方公尺的新式房屋,还有供给农场用电的发电厂、粮米加工厂和机械修理厂。
一九四八年,东北解放战争全面胜利以后,人民政府在镇赉县东屏地区设立了一座荣誉军人学校。许多荣誉军人到这里来学习。他们为了给国家创造财富,减轻人民负担,自动组织起来,一面学习,一面种地。
一九四九年秋天,东北人民政府荣军工作委员会(现为东北人民政府民政部优抚局)鉴于东屏荣誉军人学校在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就号召他们进一步建立机械化的农场,并决定农场的基金由政府资助,人员的生活费仍由政府供给,等生产有了基础并积累下一定的经营管理的经验以后,再把农场改变为集体农庄。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荣誉军人安家立业,建立起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机械农场的具体事实教育农民,使他们认识农业集体化是走向幸福生活的光明大道。该校的荣誉军人积极响应了政府的号召。由于东屏的土地条件较差,不适于农场的大规模的发展,他们决定把农场迁到现在的地点——嫩江县第三区土地肥沃的“北大荒”草原上。
荣誉军人们在一九四九年十月大雪纷飞的时节到达“北大荒”。他们在雪堆中搭起帐棚和草棚抵御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然后一把冰一把雪地建造房子。“北大荒”没有水吃,他们凿破坚硬如石的冰冻的土地,打起了水井。为了取得制造农具和建筑房舍的材料,他们走到离农场五十多里的哈拉巴和三百多里的兴安岭,替林业机关采伐和运送木头。一百多个荣誉军人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运送了四百五十立方公尺木头,取得了二百多立方公尺木头的劳动报酬。这就有了修建房舍和制造农具的材料。人民政府给农场拨来了拖拉机,但农场缺乏运送物资的工具和修理机械的零件。在革命战争中失掉了半只脚的迟子祥同志领导大家搜集废铁,自己动手制造机器零件和搬运物资的拖车。没有动力,旋床和钻床不能工作,他们就用人拉皮带来代替动力。他们在农场党支部的领导下,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制成了载重一万多斤的八轮拖车和一千二百多种零件。建场初期运输工具和修理机械的困难,从此就被克服了。荣誉军人们用无畏的战斗热情学习驾驶和修理拖拉机。有人的手指头被机器轧断了,裹上绷带,继续学习。在革命战争中失掉一只胳臂的陈仁怀同志都学会了驾驶拖拉机,成了拖拉机队的队员。
在人民政府全力支援之下,荣誉军人们一面生产,一面建设,终于在“北大荒”上建造起一座现代化的机械农场。这些曾在战争中英勇杀敌的解放军战士,很快地变成了建设祖国的先进生产者。他们不仅把农场建立起来了,而且逐步学会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方法。使农场初步发挥了示范作用。
荣誉军人们逐步改进了耕作方法,找到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这从一九五零年和一九五一年两年的生产成绩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来。一九五零年春耕播种时,大家还很缺乏生产知识。播种时只笼统地规定了小麦每公顷的播种量为二百四十斤,大豆为一百二十斤。这一年,每公顷平均收获了一千斤粮食。到一九五一年春耕时,大家认识了讲求技术的重要性,首先对于播种的株、行距作了慎重的研究,得出一个切合实际的标准:小麦的播种行距应是十五公分,每一公尺内播种七十五粒到八十粒,每一平方公尺要求生长四百五十株小麦。大豆也按一定的株行距播种。全部种籽都选用优良品种,并经过精选和消毒。这一年农场实行了深耕、早种,播种深度也合适了。改进耕作方法的结果,使生产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年大豆每公顷的平均产量达到二千三百斤,小麦达到二千一百斤。小麦最高产量每公顷达到五千斤。农场小麦的平均收获量,远远超过了当年当地农民每公顷平均收获一千五百斤的产量。
在经营管理方面,荣誉军人们初步学会了合理组织劳动力和分配劳动果实的科学方法。农场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来进行分工,发挥了集体生产的优越性。例如,二分场共有五十九人,其中家属妇女十二人,小孩八人,男同志三十九人。正副场长、会计、教员、管理员五人,负责全场的经营管理、财务收支和文化教育工作,其余成员按照劳力强弱,残废程度进行分工。两个残废很重的同志不能下地,负责打更、警卫和放猪,一个年龄很大的同志,因身体很弱,负责场里的零活。三个身体较弱残废较重的场员,负责喂养全场的六十匹马。妇女担任种菜、做豆腐和照管小孩等工作。二十八个体力较强的男劳动力编成三个生产小队,担负主要的农业劳动。为了发挥大家的劳动积极性,二分场采取了分区负责,一包到底的管理方法。三个生产小队分别管理三个耕作区,并且开展了生产竞赛。由于实行了分工负责制,大家的劳动效率提高了。二十八个男劳力在去年春播中用马拉农具播种,六天种完了二百公顷小麦,五天种完了二百五十公顷大豆。全年的生产收入也大为提高。没有实行分区专责制的其他分场收获粮食五、六十万斤,二分场却收到了八十万零五千斤。
现在农场开始注意了分配劳动果实的问题。过去农场全体场员的生活费都由国家供给,因此,没有注意解决劳动果实的分配问题。当时只是每年发给一次劳动奖金。因此,场方虽在建场初期就提出了“安家立业”和“向集体农庄发展”的口号,但大家对农场的信心还是不够高的,劳动积极性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场的党组织在今年春耕前召开了全场的党代表大会,专门研究了劳动果实的分配问题。会中决定了采用以劳动日计工,按劳取酬的分配办法。并在二分场开始试行。这个办法是把每种劳动都规定出标准工,以一个标准工作为一个劳动日,每个劳动日算十分,每个场员每天的工作都用标准工加以衡量,由大家评定,记入账簿,年终按各人所作工数分配劳动果实。这个办法在春耕中开始实行,很快发生了一个问题:做零活的人和领导干部的工分无法评定。又经大家研究,决定把全场的劳动划分为六等:第一等是麦收、秋收,每一工作日为两个劳动日;第二等是夏锄,每一工作日为一点七五个劳动日;第三等是脱谷打场,每一工作日为一点五个劳动日;第四等是春耕播种,每一工作日为一点二五个劳动日;第五等是非田间劳动的零活,每一工作日为一个劳动日;第六等是家中的杂务工作,每一工作日为零点七五个劳动日。综合计算起来,一年到头直接下地劳动的,全年平均可得三百四十个劳动日(假日除外),作杂务工作的全年平均可得二百九十二个劳动日,农场场长(农庄主席)的劳动日以田间劳动人员总平均的劳动日数为标准,再在总平均劳动日数百分之二十的范围内,由大家讨论,给以适当的报酬。按照今年二分场的生产计划:五十九口人,耕种四百三十公顷土地,计划产量为一百零七万五千斤粮食,价值六亿九千七百五十万元。副业生产可收入三千万元,共计收入七亿二千七百五十万元。除去向国家缴纳的税金、生产成本、上缴总场任务、公积金、公益金及全部生活费用外,全场四十五个(十二个妇女折合六个全劳力)劳动力,除享受场内一切福利待遇以外,每个劳动力平均全年可分得四百五十七万元,折合高粱一万五千二百斤,一家如果有两个劳动力,一年就可以收入三万多斤粮食。场员们的生活已一天一天走向富裕。
目前,荣誉军人农场的机械设备还不如东北其他机械农场。全场只有十台拖拉机,只能在耕地耙地时使用机器,其余播种、收割大部分作业还是使用马拉新式农具,夏锄则完全要用人力。今年农场共播种了二千四百公顷,面积不比其他农场为少。因为讲求了耕作技术,庄稼生长良好,丰收有了把握。今年荣誉军人们正在试办集体农庄,准备不再由国家供给生活费用。经过半年来的典型试验,证明发展成为集体农庄是完全可能的。两年多的集体生产的经验,荣誉军人的高度的政治觉悟,使这个农场能够比较顺利地走上集体化。
集体农庄建立以后,在“北大荒”的伊拉哈草原上,将要出现一个现代化的“荣誉新村”。这一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人民的幸福生活的英勇保卫者,即使在他们受了伤成了残废以后,他们仍然是建设祖国的先锋战士。


第2版()
专栏: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实行小麦密植
伊拉哈荣誉军人农场大面积小麦丰收
黑龙江省伊拉哈荣誉军人农场今年在一千一百三十一公顷(合一万六千九百六十五市亩)的大面积上播种的小麦,得到了全面的丰收。现农场正使用康拜因和马拉收割机,集中全力收割小麦。
根据田间调查:该场的小麦高达一公尺三十公分;每一平方公尺平均成长三百八十八穗;每穗平均结籽二十六点六粒。根据这个调查,即使除去收割脱谷作业中的损失,每公顷最低产量还能达到三千斤以上,超过当地农民常年产量(二千斤)百分之五十,超过农场今年计划产量(二千五百斤)的百分之二十。
荣誉军人农场小麦丰收的原因,主要是学习了苏联小麦密植的先进经验,并实行了其他先进的耕作方法。
一、实行密植:伊拉哈荣誉军人农场全部小麦都是用苏联式马拉播种机和二十四行机械播种机播种的。行距一律是十五公分。播种深度为四公分到五公分。每一行每一公尺播种全部发芽的种子七十五粒。每一平方公尺生长四百五十株。当地农民播种的小麦,行距都是三十五公分,每平方公尺平均成长麦穗三百二十二个,每穗平均粒数二十一粒,而且粒子瘦小。
二、选用优良品种:全场一千一百多公顷小麦,全部选用优良品种“克华”小麦。这种小麦产量高,抗病力强。种子都是用苏联式小麦精选机精选了的,又用千分之三的王铜消过毒。用这样的种子播种的小麦,株苗特别肥壮。同时因为用王铜消过毒,也消灭了腥黑穗病。
三、实行早期播种:在北满种植春小麦,播种时间越早越好。种得早了不但可以抗旱保苗,还能早期成熟,免受锈病。今年伊拉哈荣誉军人农场的小麦在大地刚刚解冻时就开始播种,从四月七日到四月二十五日,全部播种完毕,比当地农民的播种期提前了十来天。今年当地锈病(杆锈病)比较严重,荣誉军人农场的小麦在发生锈病的时候,已至乳熟末期,仅减产百分之十左右。当地农民的小麦播种较晚,发生锈病时,大都在乳熟初期,有的刚刚扬花,因此受了严重的影响,减产甚多。荣誉军人农场三年播种小麦的经验,都是早期播种不染锈病,这给予当地农民很大的教育。
以上是伊拉哈荣誉军人农场小麦丰收的几项主要经验。但是荣誉军人农场在耕作上还存在着下面两个重要问题,应该加以解决。
一、必须实行牧草大田轮作制。去年秋天,一连下了三个月雨,伊拉哈荣誉军人农场一共只翻了三百公顷土地。今年春天小麦播种时,绝大部分麦田都要现翻现种,当时土地还没有完全解冻,最初翻地深度只达到十三、四公分,后来才达到二十公分。如果在头年秋季能够深耕二十五公分,不但可以充分恢复地力,彻底消灭麦田的杂草,而且可以使小麦播种期更加提前,这样就可以更加提高小麦产量。
从东北北部的气候来看,大豆、玉米等秋季作物收割后,大地即将封冻,很难全部实行秋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实行牧草大田轮作制。实行这种耕作制度,可以改良土壤组织,培养地力,提高各种作物的产量。伊拉哈荣誉军人农场已决定从明年开始实行“牧草大田八年轮作制”,计划在五年以后,使小麦平均产量最低达到每公顷五千斤以上,这样就可超过当地农民目前的常年产量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二、今年伊拉哈荣誉军人农场有百分之二的小麦发生了裸黑穗病。小麦种子用王铜消毒,可以消灭腥黑穗病,但是不能防治裸黑穗病。防治裸黑穗病的办法是实行温汤浸种。今年伊拉哈荣誉军人农场播种了一千一百多公顷小麦,共用种子四十多万斤,这么多种子实行温汤浸种,是很不容易的。在大面积耕种的情况之下,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作好采种田入手。如果在采种田中消灭了裸黑穗病,用采种田中收获的小麦作为明年的种子,渐渐地把采种田的种子扩大到全部面积上去,裸黑穗病便可消灭了。
今年伊拉哈荣誉军人农场的小麦,已经突破了旧有的大面积耕种的产量水平。但是,这个水平还并不是很高的,如果能够很好地学习苏联的先进耕作技术和耕作制度,作到每平方公尺保证成长七百五十个麦穗,每穗生产四十个粒,每千粒重二十五克,则每一平方公尺,就能收获小麦一点五斤,一公顷就可以收获一万五千斤。达到这个产量并不是不可能的,伊拉哈荣誉军人农场今后应为达到更高的产量而奋斗。 (丁履枢)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海伦县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八个互助组
使用马拉新式农具并改进栽培技术
今年小麦比当地一般农民多收一倍
黑龙江省海伦县禄生村等七个村庄的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八个互助组,在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海伦技术推广站指导下,使用马拉播种机平播一百四十二垧小麦(占他们种麦全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这些麦田平均每垧收获二千五百市斤小麦,比一般农民用旧犁种的小麦多收一倍。他们使用十一台马拉收割机割麦,四天多就割完了,一共节省了一百一十多个人工。因此,新农具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热爱。
这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八个互助组,在春耕时,使用新式农具,作到了深耕细作,并且实行了选种、消毒、合理地多施粪肥等一系列的新技术。因此,禾苗长得又高又齐,特别旺盛。禄生村王永珍农业生产合作社平播的二十三垧零五亩小麦,有五垧种的是适于当地生长的“克华”优良麦种,其余都是去年留种地繁殖的经过棵选的“大青芒”麦种。下种前,所有种籽都用风筛过两遍,又用王铜消了毒。地里都上满了粪。春耕时用双轮一铧犁和双轮双铧犁各一台,套八匹马在前面翻地,随着用钉齿钯钯平。用播种机下种后,紧接着就用镇压器压好。小麦长到三寸多高时,一垧地又施追肥(草木灰)一千五百市斤,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因此,麦棵茁壮,籽粒肥大,每垧平均可收五石(合二千五百市斤),比地邻李景云用旧犁种的小麦,多收二石(一千市斤)。他们的三垧用播种机交叉密播的小麦,长有三尺五寸多高,每棵麦穗平均有二十四个粒,一平方公尺平均有五百多棵,据初步估计,每垧可产四千五百市斤以上。同村崔万禄农业生产合作社平播的四垧小麦,高达三尺六寸,穗长三寸多,每穗平均有二十五个粒,比同一天播种的地邻于庆井的小麦高五寸多,麦穗长出一寸,每穗平均多六到七个麦粒,一垧地可多收六石(三千市斤)。前来参观的周围各村群众都认识了用新农具耕种的好处,称赞“新农具真是庄稼宝”。
这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八个生产互助组,在七月三十一日,使用十一台摇臂式收割机收割小麦。一台收割机用四匹马两个人在前面收割,用八个人在后面捆、堆,每天能收割四垧半到五垧,比用人工割麦的效率高多了。收割机刚一下地,前来参观的人们就围满了。双安村东吴屯男女老少一百多人跟在机器后面跑,一边看一边琢磨。有的农民,如双安村东吴屯刘凤城互助组马万才最初还认为收割机不好使,“这家伙七棱八叉的,那能比镰刀割的好呢?”
收割机开始收割了。人们听到一片刷刷的响声,小麦被割下来了,一铺子一铺子整齐地被撂在一旁。不大一会儿,就割了一大堆。马万才看着收割机割的又好又快,高兴地说:“还是新农具比旧农具好。用收割机割麦子,像剃头一样齐刷溜平。咱们把小组搞好,明年也使马拉农具。”牟振刚互助组新农具技手侯殿钧说:“过去咱们用小镰刀割一天麦子,累的胳膊腿酸疼,还割不出多少来。今天能使新式农具种地,要感谢共产党和工人老大哥。”
收割机省工出活的好处又一次教育了农民,打破了他们的保守思想,提高了他们对新农具的认识,也鼓舞了群众的生产情绪。很多互助组的组长、组员都表示:一定要搞好互助组,明年使用新式农具种地。 (王锦威)


第2版()
专栏:经济生活简评

经济生活简评
作好冬小麦播种的准备工作
现在离秋种小麦的季节只有一个多月了。播种的准备工作需要马上进行了。在播种准备工作中,除了积肥之外,最重要的是整地和推广良种。
整地的重要内容是犁地和中耕。犁地的目的是充分储存夏季雨水和扩大土壤的风化面,增加土壤的有效养分。因此,不必在每次犁地之后都进行耙、耱。耙、耱次数太多,可能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但在雨后地面形成硬壳时,则一定要耙,使之通风。犁地时不必每次都实行深耕。第一次是应当深耕的,最好不少于七寸(有些农民没有新式步犁,他们用普通犁犁过后,紧跟着用一张不带犁面的犁,从犁沟中再犁一道以增加深度,这个办法值得推广);第二次可犁五、六寸深;最后一次可少于五寸,并在播种前十五天到二十天进行。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是使每层土壤都能翻到地面,充分风化;第二是避免随耕随种、土壤沉实时,损害作物的幼根。有前作物(如谷子、玉米等)的土地,应把中耕工作做好。这不只是为了使谷子、玉米长得好,而且是给小麦播种准备条件。中耕次数的多少,要看雨水、土壤等条件来决定。中耕次数太多,也会过分破坏土壤结构,和中耕次数太少的结果是一样的。中耕深度也应由深而浅,最后一次不可超过小麦播种的深度。应该认识,“深犁细耙”决不是无限制地增加耕耙次数。进行技术指导要把科学的道理和实际的情况、农民的经验密切结合起来。只凭一个简单化的“精耕细作”的口号去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是不行的。
关于推广良种,由政府收购和贷放还只能是辅助的方式,主要的方法是组织群众互相调换。为了做好调剂种籽工作,首先要耐心地广泛地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农民普遍认识改良品种的重要性,用今年的实例,打破若干农民的保守思想。其次要教育广大农民不要用今年得了病虫害的小麦作种籽。灾区的领导方面应当赶快帮助灾民解决口粮问题,保证把今年夏收时选出的优良种籽用来播种。为了推广密植经验,应该适当地多准备一些种籽。此外必须注意,推广良种以就地推广为原则,其他地区的优良种籽,在本地试种成功以前,不要轻易地大量推广。在当地连年获得高产量的品种,就是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品种,应当从年年精选中再求提高,而不要随便换用其他品种。
要使每一张新式步犁都发挥作用
新式步犁已经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很多地区发生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有若干新式农具,却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有些新式步犁在供销机关存放很久,没有推销到农民手里。有的干部只是动员群众购买新式步犁,但说不出它有什么好处,也不懂得怎么使用和怎样修理。有些农民买了新式步犁,试用了一下,觉得还没有旧犁用着“顺手”,就放下不用了。在推广新式农具成绩较好的地区,还有一些地方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至于推广成绩较坏的地区,其情形就更严重了。现在我们的农具工厂的生产能力还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把已经生产出来的新式步犁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不仅在目前是一种重大的损失,而且也会影响今后进一步推广新式步犁的工作。凡是发生了这种情况的地区,领导方面一定要抓紧进行检查,加强技术指导,组织新犁旧犁的对比试验,使每一张新式步犁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进一步推广新式农具开辟道路。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每个车皮多载了七吨棉花
编辑同志:郑州铁路管理局陕县车站和中国花纱布公司陕县办事处密切配合,改进了棉花包装技术,装车量由每车十六吨提高到二十三吨。
陕县车站今年五月间,每个“ㄨ—”型标准车棉花装载量是一百四十包,重十六吨。在展开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后,这个站的职工主动地和中国花纱布公司陕县办事处联系,研究紧缩棉花包装,改进装车方法;车站货运主任也亲自到打包现场和工人一起研究。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打包机已做到了由平均每包二百二十斤,提高到二百六十五斤,最高达到二百八十斤;装载量每车由一百四十包提高到一百七十四包,重量由十六吨提高到二十三吨。
陕县每年外运棉花达一千万斤以上,由于装载量的提高,每年可节省九十五辆车皮。陕县的先进打包经验,若推广全国,其经济价值是很大的。韩角今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连续循环砌砖法试验成功
编辑同志:公营太原工程公司某技术学校现场工地,在推广苏长有连续砌砖法时,技术人员翟凤松和赵晓峰深入现场,钻研技术,发现连续分段砌砖法还有些不便之处,因为工人每砌完一段砖后,需再调回头提线;如果使用两个小组,运用连续循环砌砖法,就可以省去调回头提线的时间,并提高劳动效率。他们试用循环砌砖法的结果,过去该工地一个大工,二个小工,平均每人每天九小时只能砌砖八百块;现在,两个砌砖小组(两个大工,六个小工),每天九小时共砌砖一万一千零八十六块,比推广先进工作法以前提高生产效率四倍半。质量也大大地提高。该工地党委对这项先进工作法很重视,现在正大力推广。 王士俊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马万水小组进一步改进操作法
编辑同志:龙烟铁矿劳动模范马万水掘进组,最近创造两次拉槽一次放炮操作法成功,进一步提高了掘进效率。该组七月份用十七个工作日,掘进七十二点一九公尺,超过全月计划任务百分之一点零六。
今年五月份,龙烟铁矿总结马万水小组先进经验时曾指出,在现有基础上只要稍加改进操作方法,还能继续提高掘进效率。马万水小组的工人根据这个指示,继续钻研,于七月三日召开了三班工人会议,研究了两次拉槽一次放炮的操作法,确定炮眼位置、找出炮眼里面抵抗线力量平均的办法。
两次拉槽一次放炮的办法是:一次打眼,先打里边两个眼,后打外层两个眼(加深)。若里边眼的深度是一公尺的话,外层眼就要打一点五公尺深。放炮时先点里边眼,后点外层眼,一次爆破得到拉两次槽子的结果,进度可以达到一点二公尺。
他们试验的矿层是千页岩。试验前,他们首先研究了岩石性质。试验时马万水关心地亲自参加了工作,前两班试验结果,掘进效率就超过过去最高日产量百分之三十五。
这一改进,更加鼓舞了马万水小组工人们的劳动热情,他们表示要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月月提前完成任务。 陆大新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南昌铁路分局应克服伤亡事故
编辑同志:南昌铁路分局自今年五月以来,不断发生伤亡事故,大大妨碍了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的进展。
事故的种类,有机车烧轴、车辆冲突、抱闸、误报信号、货物装载不良、钢轨断轨等。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三反”运动后,各级党委忙于整党建党,工会忙于改选组织,行政忙于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都没注意安全生产,加之技术设备不齐全,工人不遵守劳动纪律,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也没有人管。这就使事故不断发生。
该分局所发生的事故,使国家财产损失十多亿元。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我建议南昌铁路分局的党委、行政、工会的领导干部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制定一套严密的工作制度,以消灭伤亡事故,保证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胜利前进。南昌铁路分局监察分室小房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太原建筑工程公司忽视安全工作
编辑同志:太原建筑工程公司领导干部单纯追求生产任务,忽视安全工作,致在七月二十五日到八月二日的九天中,连续发生五次伤亡事故。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八月二日大营盘工地工程六队宿舍倒塌,工人重伤八名,轻伤四名。这是因为这个公司的领导干部为了省钱和赶任务,不到十天就盖起容纳五百多人的简陋宿舍。这房子按原来规定是五公尺多宽,二十公尺长。后来,公司的领导方面,为了节省材料,把它改为宽十一公尺、长二十公尺,并且用二、三寸粗的椽子做柱子。支柱的力量小,往地下埋的又浅;墙壁是用扎的苇秆做的,上面抹了一层泥;在屋顶抹了很厚的泥以便防雨。这就造成房子的上重下轻,很不稳固。工程还没完毕,也没有经过检验,领导干部就叫八十多个工人搬进去住,因而造成了事故。
我认为上述问题的发生是不能令人容忍的。太原建筑工程公司领导干部应作深刻检讨,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这些问题。牟江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李呈桂“丰产田”减产的教训
编辑同志:七月二十四日新湖南报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全国著名的水稻丰产模范——湖南醴陵李呈桂,今年有一亩多丰产田只收了五百二十九斤谷。我把这条消息读给民校学员和互助组组员听,并且和他们讨论研究了这件事。谁也相信,李呈桂是真正的作田能手,他的丰产经验,已在全国特别是湖南起了很大的作用。李呈桂丰产田的减产,主要是因为禾倒了,但李呈桂早在六月间就介绍了防止“青风”(倒伏)的办法,好多农民学习了这个办法,很有效果,为什么他自己不去用呢?要说倒禾的原因是“耕浅了,晒狠了,踩的人太多了”,那么老李那个“深耕细作”的经验,自己为什么又不去用呢?
我们知道,这完全不能怪李呈桂;归根究底讲起来,是领导方面的问题。减产的主要原因,说是耕浅了,为什么领导方面不给予科学技术的指导呢?说是老李工作忙,开会多,无暇照顾“丰产田”,为什么领导方面不想法帮他减少会议时间和别的工作,让他集中精力搞丰产呢?说是参观的人下田踩得多,为什么领导方面不好好劝阻呢?老李的禾倒下去十多天了,领导方面为什么还说没有问题呢?在当地领导生产工作的醴陵县副县长张伸同志和其他干部,对李呈桂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的计划书,只检查过一次,后来连计划书也不见了,计划内容都不记得了。这种盲目自满的情绪和不深入检查的官僚主义作风,是极端有害的。
李呈桂“丰产田”的减产,对我们作田人和农村干部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这件事也说明了:我们的生产是离不开领导的,干部不好好深入领导,生产就难搞好。因此,我有两个建议:(一)领导方面要改进对农业生产的领导。每一个区乡干部都应认识农业生产工作领导的重要性,克服麻痹、自满的思想和不深入的工作作风。(二)必须继续培养李呈桂互助组。李呈桂本人信心是很足的,领导方面必须继续大力培养他和他所领导的互助组,加强科学的技术指导,解决组内一切问题,帮助困难多的组员提高产量(今年困难户产量每亩低到三百多斤);更重要的是尽可能想法减少李呈桂参加开会的时间和别的工作,让他集中精力搞丰产工作,凭着他的智慧和高度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更多的宝贵经验。 邓赓梅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殷维臣农业生产合作社创马铃薯大面积丰产新纪录
编辑同志:向北京郊区农民挑战的殷维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马铃薯已经丰收了。全社二十六亩地,平均每亩收马铃薯三千三百一十斤,超过原计划三百一十斤,超过当地农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八;其中十二亩二分七,平均每亩产四千二百六十一斤,创造了京郊马铃薯大面积丰产的新纪录。
殷维臣农业生产合作社马铃薯的丰收,是组织起来、统一经营、扩大投资、改进技术的结果。春耕时,他们普遍实行深耕,多施底肥,分期多次浇灌粪水;播种时用草木灰拌种,并采用先进的深播浅盖、二次封沟的办法;发芽后又实行蹲苗养秧,合理地分期灌水。殷维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马铃薯是和玉米兼作的,如果不兼作还能丰产。马铃薯收获后,他们总结了丰产经验,现正在积极准备秋菜播种,争取更大丰收。 顾英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关于出版一九五三年历书的一个建议
编辑同志:一九五三年阴历六月和七月的月建,按一般万年历书及吴颜毓一百年阴阳历对照表都作“六月小,七月大”,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寄来的日历摘要则作“六月大,七月小”,这是因为明年阴历七月初一的合朔时分在阳历八月十日零时十分,而旧历书把七月初一放在阳历八月九日,实系推算错误,我们应该依照天文台的推算,改作“六月大,七月小”。
自然月日和社会生活的月日偶不相符,只要全国历书趋于一致,便无问题。全国公私营出版社、书店以及其他企业部门在编历书、通书、月历时,应注意这一点。广大农村人民仍用阴历,如差了一天,影响就不太好(这种错误有过前例,大概在一九一四年或一九一五年,历书有两种版本,把阴历十二月的月建弄分歧了,有作月大的,有作月小的,以致某些地区这村和那村过的新年不在同一天)。
又明年二月十四日日蚀,恰值正月初一日(我国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内蒙各区在一九五三年二月十四日早晨都可看到日偏蚀)。这也应向农村人民进行宣传,使他们知道日蚀纯系自然现象。
人民出版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