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老工人黄景顺光荣入党
新华社记者 李 沉
国营上海第一棉纺织厂保全部车间副主任,六十四岁的老工人黄景顺,在上海工人政治学校,经过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阶级觉悟更加提高,在“七一”前些日子,光荣地被吸收参加中国共产党了。
有人曾经问过黄景顺:“你这样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参加共产党呢?”黄景顺一听就笑了起来。他说:“过去我也有这种思想。今年一月初,我就想参加共产党了,但是那时我怕年纪大又不识几个字,党会不会批准我做一个共产党员呢?所以一直在心里打转转。可是在这里学习了一个半月后,好像有一股劲,眼睛似乎也亮了些。说老实话,我真的认识了共产党是我们工人阶级的党,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说到这里,他恐怕别人不明白,又补充了一句:“我是光绪年代生的,凭我四、五十年的经验,我知道只有共产党的路正,共产主义的事业伟大。所以我更迫切地要求参加党了。”
在黄景顺宣誓入党的那一天,我访问了这个老工人,他正在和工人们畅谈着入党后应怎样积极领导工人搞好生产,一见到了我,就拉着我说:“今天党已经批准我做共产党员了,我真高兴极了。我回到厂里,一定要把我三十多年来所学的全套本事,教给青年工人们。”
其实,黄景顺在工人政治学校学习的时候,他老是忘不了国营上海第一棉纺织厂的那些机器。他说:“我舍不得机器,怕别人把机器弄坏了。”因此星期日当别人回家休息时,他就钻到机器间里,去看看,摸摸,看到机器没毛病,他就高兴起来,同时又积极地把揩车,平车,排线等各种经验,教给青年工人们。有一位青年工人说:“老黄现在可真好呵!年纪这样大,还要求参加了共产党,可真不容易呵!自己在工人政治学校学习,星期天还到厂里来教我们青年人学技术。”
“为什么你这样积极地教导青年工人们学技术呢?”似乎这问题提法不大对劲,他瞪了我一眼,说道:“我是老实人,不会说话,说到那块就做到那块,工人们大家都学会了技术,大家都积极劳动创造,共同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好像堆宝塔一样,你一块砖,我也一块砖,这样不是可以早一些到达共产主义社会吗?不是大家都可过最幸福的生活了吗?”
“大家都积极创造,早一些到达共产主义社会!”我不禁为这种远大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他的豪迈的决心所感动了。但是他看到我那时沉默的情景,敏感地以为我对他的话有些怀疑似的,爽朗地大笑起来。
“是的,我老了,我个人能不能走到共产主义社会,那还不一定呢。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加紧建设,培养年青的工人,每一个劳动的创造和成就,都将为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增加力量,为明天的共产主义事业填平道路。我个人即使看不到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我们下一代一定能够创造出共产主义社会。”
黄景顺是一个普通的平凡的老年工人,在十岁的时候没了娘,就外出扫了五年盐,做了十三年的修船工,三十岁时进纺织厂学保全工,前后经历五十多年的生产和斗争,当他接受了共产党与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后,就成了一个积极的共产主义的战士。
黄景顺的经历是这样的:他在“五卅”运动中,积极参加罢工斗争,曾当过工人检查队员。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和日寇血腥统治的那些黑暗的日子里,他跟着大家继续进行磨洋工和罢工等斗争,同时由于他为人正直,大公无私,在他当“拿摩温”三十年历史中,不仅没有压迫过工人收过礼,而且积极维护了阶级弟兄的利益。在日伪时期,有一次工人王柏龙在车间里磨洋工睡着了,被日本工头看见。黄景顺就出头给王柏龙编了一套理由,搪塞了过去,使王柏龙避免了挨打与扣工资的苦头。
但在解放前,他对为什么要斗争,谁领导工人阶级斗争走向胜利,认识是不十分明确的。解放后他在共产党直接领导与培养下,他看到共产党处处为工人服务。自己家门口以前是臭水沟,烂泥地,现在都修成为大马路了。过去横行沪西一带恶霸流氓反革命分子都在镇压反革命运动时捉光了。一九五一年厂里实行劳动保险时,他感动得晚上睡不着觉,想想过去在国民党反动派时期,自己不敢说出实年龄,怕满六十岁,人家就不要了,现在老年工人还有养老金,共产党实在是工人自己的党。他说:“人心换人心,共产党那桩事不为我们工人,我们怎么报答毛主席呢?”
这些具体的事实,提高了他对共产党的认识。在今年一月工资改革时,他被提升为助理员,“三反”运动中,又被提升为保全部钢条粗车间副主任。他说:“我做梦也想不到会提拔为车间副主任。”黄景顺热爱劳动,热爱机器,曾提出改良“钢丝风门”和“车脚前后加铁板”的两个合理化建议,延长了钢丝车的寿命,并减少了花衣的浪费现象。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他提早上工,在放工时,他还在车间里检修机器。他说:“机器就是我的命,保养机器最要紧,机器一出毛病,生产就要停了。”
使老工人黄景顺能很快地吸收新鲜事物,继续不断前进的,是他的学习劲头很大。当厂里通知他到上海工人政治学校来学习的那天晚上,他高兴得等不到天亮,还在深夜一点钟的时候,就急急忙忙起来想到学校去了。在学校里,每当中饭或晚饭后的休息时间里,人们总可以看到有一个戴着老花眼镜的工人,兴致勃勃地在读着“共产主义社会”及“怎样走向共产主义”等读本。五十多年生产和斗争的经历,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那些黑暗的日子里所受的苦难,和解放后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使他深深地体会了领导中国工人阶级走向胜利的是毛主席和共产党。


第3版()
专栏:

农民朱中立加入了共产党
新华社按:朱中立是湖南长沙县十五区的一个农民出身的干部,他原是“李四喜思想”的代表人,在土地改革后曾产生了松劲、“退坡”思想。现在他克服了这种有害的思想,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最近他向长沙县乡村干部和积极分子训练班报告了他由“李四喜思想”代表人转变成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过程。下面就是他的报告摘要。
我今年二十五岁,长沙县农裕乡人,和大家一样是个刚从封建土地上解放出来的人。我四岁半,妈难产死了,做漆工的穷苦的爸爸将我寄食外婆家七年。十二岁起,我就开始了雇工生活,一直做了十二年,换了六个主人。那时,我口对黄土背对天,成年累月没早没晚地做,还糊不上口。可恨的地主总是叫我:“朱拐子、屙血筒、桐油坛……”连个名字都没有。
一九四九年八月,解放了,我还在地主家做工,受地主的欺骗,过蒙憧日子。去春土地改革时,工作同志三番四覆地把我喊醒过来,使我曾积极领导农民斗争地主,分配土地。后来,我分得了两亩多田、四间大瓦屋,还娶了妻子,生了小孩,毛主席给我成了家。解放、分田、娶妻、生子,真是“四喜临门”,我感到心满意足。我的个人发家致富的念头在土地改革刚胜利结束时就开始作怪了。去年三月三十一日在全乡庆祝土地改革胜利大会上,我当选了副乡长,大红花挂在胸前,心里欢喜了一阵,但立刻就后悔起来。眼睛老是望着鼻子尖,担心干了工作会耽误家里生产。工作同志和我一谈起,我就推说“四不会”:一不会认,二不会写,三不会算,四不会讲,干不了!实际上思想上存在着三怕:一怕自己生产落后,耽误了生产没有饭吃;二怕得罪人,旁人说我逞能干想出风头,工作怕积极过火要受群众批评;三怕我不懂得政府的政策,任务完不成,怕领导上批评。总之是怕费力不讨好。后来,干部和群众都耐心劝我,才勉强答应干。
干了个多月,生产没有结合工作,自己的生产果然落了后,眼望着人家田里禾苗“发乌”,自己禾苗“变黄”,心里更不耐烦,就干脆开什么会都不去了。工作同志找我谈,我就直截了当对他说:“要开会八升谷一天。”有人问起我:“假如大家都不干工作,反动派来了怎么办?”我说:“有毛主席在。”我忘记了自己翻身作了主人,忘记了地主阶级、反革命分子时刻在阴谋死灰复燃,忘记了保田、保翻身果实是每个翻身农民自己的事,更看不到革命的幸福前途。这自私落后的念头,一直害了我好几个月。
去年“五一”节前后,我一连参加了九次控诉日寇暴行和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的大会、小会,六月间还出席了区里抗美援朝代表会。在控诉中,我哭了。我想起了日本鬼子侵占家乡时奸淫烧杀的暴行,明白了今天美国鬼子正在走着日本强盗的老路,不让我们有一天好日子过。我开始发觉自己“埋头生产、不问政治”的想法错了。但是望着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心里总是冷一阵、热一阵。我斗争、苦恼,终于病倒了。中共区委书记和许多同志都来看我,又给我敲了一下警钟:“你想想这个家是怎样来的?要不是志愿军给我们守住大门……”他们走后,我翻来覆去没有合上眼睛皮。天没亮,我就爬起床,“走,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我这样自言自语,我妻子还笑我发了疯。我没有答话,就向乡人民政府走,向上级表示决心革命到底。
这时,我虽已有三分转变,但还不巩固。七月间上级调我到凤山乡工作,区里便有计划地派一个党员同志帮助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学习讨论中,我前后左右想:我们的胜利是千百万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要是大家像我这样松气,如刘胡兰同志等许多革命先烈的鲜血不是白流了吗?想到这里,我就坚定了革命的决心。同时,通过对比讨论,我更进一步找到了苦根,认识到过去受尽地主残酷的剥削情形:一家住在烂茅屋里,十二个姊妹中有七个因贫病死去,有五个给人家做童养媳、受苦。地主还勾结日寇和蒋匪帮把劳苦人民抓去做苦力、当兵。我越想越恨,越想越感到自己松气不对。因此我在国庆节上书毛主席,保证不松气,祖国需要我到那里,就到那里。
但我开初转变时,我还只知道要“保家”,还看不清革命的远大前途。区委书记就介绍我看苏联“红十月集体农场”的画片,叫我到长沙市参观了许多工厂,还看了“锦绣河山”等影片,使我不仅到了长沙,还看到了祖国人民两年来的伟大建设和美丽的远景。当我第一次坐上工人老大哥制造出来的汽车,走进工厂,我心里更明亮了:工人兄弟是一天到晚和机器大生产在一起的,因此他们对革命事业坚决、勇敢、忠诚,毫无个人顾虑。这又使我联想起只有在共产党、工人阶级领导下,农民才能洗刷缺点,走向社会主义。于是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教育了我,挽救了我,使我没有做一个只看见自己鼻子尖下一点利益的糊涂虫,而且初步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人生观,成了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我自己走了一段弯路,感到痛心。所以我常常用现身说法,耐心地帮助想“歇劲”的农民兄弟醒过来。
这一向,我在幸福乡工作,雇贫农生活有困难,我就逐家逐户摸底,帮助他们订生产度荒计划。当工作一碰到困难,我就想起了“共产党员前面是没有困难的”这句话,我就有了力量,有了依靠。我知道自己还改造得不够,工作中还有很多缺点,在党生日的前夕,我立下保证:要切实做到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彻底改造我身上的农民思想残余和缺点,决心革命到底,任何时候,不动摇,不退缩,不怕流血牺牲,坚决忠诚执行党的决议,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苏联“真理报”载文评述莫斯科演出的“白毛女”
最近“真理报”发表卢金的一篇文章,评述莫斯科瓦赫坦戈夫剧院于六月十三日开始演出的,中国剧作家、斯大林奖金得奖人贺敬之和丁毅所作的“白毛女”一剧。
卢金写道:苏联人民,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生活,对他们争取自由、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都极为关切。进步作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真实地反映了今日各国人民生活中的深刻变化,事态的革命发展,他们以艺术的形式描绘出人民的思想感情,创造了崇高的形象,号召对一切陈旧的,垂死的事物作斗争,宣布正在产生的新事物的胜利。
卢金指出:苏联人民和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交流,范围愈来愈广,意义愈来愈重要。这方面又一个令人满意的步骤,就是瓦赫坦戈夫剧院的演出“白毛女”。
这个剧本显明地反映了近代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典型发展。自由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一方面保存了民族形式的一切特点,一方面充满了新的内容,正在沿着社会主义写实主义的道路发展。
这个剧本是一个民间剧。它写实主义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描述了尖锐的矛盾,并保存了中国民间戏的许多传统。剧中角色清楚地分属两个敌对阵营,劳动农民对他们的压迫者——地主及其狗腿子。
这个剧本的情节忠于生活、有力而且紧张。它保持了原来的形式:剧中的角色不仅相互之间有戏有台词,并且他们常常直接对观众讲话,使观众了解情节的发展,把他们的感情告诉观众,赢取观众的同情和支持。戏常常移到舞台的前部来演。
卢金继续写道:瓦赫坦戈夫剧院的演出,充分表现了才能和热情。它表达了这个剧本的一切特点——与人民的深厚联系、人物形象之富于人情味和新鲜感。剧院全体演员体验到中国剧作家的这个剧本中有某种东西与他们在创造性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最好的感情、最好的传统有着类似的地方。剧作者与演员之间的这种共鸣,使得表演极为出色。瓦赫坦戈夫剧院的演员们以动人的民间色彩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柏希柯娃演出喜儿,是她又一次的成功。波克罗夫斯基和格利科夫以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饰演农民杨白劳和赵大叔。演杨白劳的波克罗夫斯基成功地表露了一个觉得走头无路而悲惨地以自杀了之的人的全部绝望情绪,格利科夫则利用含蓄的心理手法巧妙地借赵大叔这个角色表现出人民的耐心和智慧,他们对他们力量的信心以及他们对解放的希望。是赵大叔给王大春指明了他参加红军的路。演王大婶的阿列克塞耶娃刻划出人民中一个非常杰出的女人。
导演格拉西莫夫、里奥斯诺娃等,能干地把中国民间色彩的特点与该剧院的创造性原则结合起来,使演出极为动人。剧院全体演员都热情演出。
卢金指出:“白毛女”的演出是使剧院的演出史上增加了光辉;这次演出证明了苏联人民和自由中国人民之间的文化联系,正在增长加强。
(新华社据塔斯社莫斯科六月二十三日电)(附图片)
杨白劳和喜儿在自己家里
在地主家里,狗腿子穆仁智向杨白劳索债


第3版()
专栏:

介绍“新观察”
江 虹
“新观察”创刊两周年了。这个时事政治、通讯报道、文化艺术的综合性半月刊,在一九五○年七月一日创刊后,即以其新鲜的面貌受到读者注意,两年来它逐渐确定了前进的道路,它以活泼清新、图文并茂的风格,广泛地反映了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新事物、新气象。许多人以浓厚的兴趣来阅读这个杂志,从这里面获得丰富的知识。
“新观察”是一种有益的读物,它供给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加以利用的材料。例如,教师们便可以把它当作进行史地、时事和语文教学的助手。
过去的陈旧的地理教科书,告诉我们的是一个静止的世界,并且充斥着片面的甚至歪曲的描述。从那里不可能了解事物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解放后,地理课本已经有了重大的改进,但是终究还赶不上这日新月异的世界。
有一位地理教学工作者已经懂得这一点,他主张用发展的观点来教地理。然而在讲到如何使教课生动时,他却又举例说,可以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古代诗歌来形容内蒙古。所谓“塞外风光”真是这样的吗?一位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作了一次万余里的长途旅行后,在“新观察”上向我们报道:“在祖国北方,我看到了肥美而辽阔的大草原,取之不尽的乌珠穆沁天然盐池,有树海之誉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被称为‘聚宝盆’的达赉鱼湖,蕴藏丰富的扎赉诺尔煤矿,额尔古纳沿岸的产金区,满山遍野的牛马羊群,一望无际的黑土沃野,铁路线上的烟囱林立的新兴城市,无数的珍贵土产,无尽的地下宝藏,广大人民爱国主义的热情劳动……所有这一切,使我深深地感到内蒙古是一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这就比之用一句古代诗歌来说明内蒙古情况要丰富得多了。
同样,“新观察”的另一篇西康通讯,把康藏高原的风物作了生动的描写:“康藏高原并不全是荒凉的千障山峦,这里随处有着纵横百里的平川。”春天,高原的田野间“铺展了片片青绿嫩苗,山头积雪皎洁地在阳光下闪烁,四月的康藏高原是多么诱人,我们可以自豪,祖国的边疆是多么可爱的土地!”
苏北平原,人们似乎比较了解。然而,“新中国最大的灌溉工程”这篇通讯向我们指明,在苏北灌溉总渠工程完成后,苏北的自然面貌将会完全改观。
我们还需要提到“新观察”经常刊载的国外通讯。一篇题为“季米特洛夫城”的保加利亚通讯,介绍了这个为旧的地图上所没有的工业城市。作者告诉我们:“保加利亚的面貌——不论在南方和北方,在城市和乡村,在草原和山岭——每日每时都在改变着。”
我们必须彻底摆脱旧的观念,才能认识祖国和世界的真实面貌。地理教学应当采取新的方法,使人们认识在发展和变化着的世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确实可以把“新观察”作为有力的助手,因为在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彩的通讯,带给了地理教学以新的生动的材料,并且十分便利于贯彻政治思想或爱国主义教育。而在若干通讯报道里,由于作者在介绍某一地区或某一事物时,能够联系历史情况,也就或多或少地包含了现代史方面的一些资料。
“新观察”中刊载的有些通讯报道,其文字也是优美的。它每一期还都有几篇小品和“生活小故事”,其中也有不少是写得好的,能够以精练的文字,分析一个思想问题,或生动地刻画新中国各个角落的新人新事。教师们可以从这里给学生找到适当的课外读物或补充教材,利用它们来启发学生如何选取存在于周围生活中的各种题材写作短文以至速写、通讯、报告,而克服那种在教室里面壁虚构的方式。
在群众中的宣传员,同样可以利用这个刊物的材料。“新观察”的朝鲜通讯、生产建设报道、城市介绍、农村通讯、边疆通讯,以及某些论文,经常提供关于时事政治、群众运动、国家建设的具体材料,或较系统的论述。它们将帮助宣传员充实宣传内容,使宣传更加生动有力。
为了充分发挥这个刊物的作用,我们希望“新观察”继续不断地改进和充实它的内容。伟大的祖国在飞速前进,如何既能广泛地反映新的社会生活,又能对群众运动、生产建设作更有计划和有重点的报道,我想仍是有赖“新观察”编者继续研究改进的。“新观察”的编辑部应该更广泛地联系群众,争取读者的合作,并经常听取读者的反映,以便不仅在内容方面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而且在形式和风格方面,也能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地更趋完美。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刊物,善于掌握自己的风格,我想确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第3版()
专栏:

国营淮北盐场工人的文化生活
沈敏
在我们祖国东部黄海边上,有一个全国闻名的国营淮北盐场。在人民政府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盐工们的文化生活,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也一天一天提高了。盐场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从前我要拿张报,人家看见一定笑。不识字的卤腿子,还能看出什么窍。横一道,竖一道,谁知是正还是倒。现在拿起大众报,谁个看了也不会笑。革命的大道理,我也能够懂几套。……”这充分说明了盐工的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了。从前盐工没有学校,现在全场已有三十九所职工业余学校,大多数职工参加了学习;职工子弟学校有三十八所,三千多名儿童愉快地在这里读着书。
翻了身的盐工们,几乎全部卷入了学习的热潮。他们说:“学习好比吃饭,一天不学习,心里就难过。”例如燕尾职工学校,只要把锣鼓一敲,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往课堂里跑,有的工人有时连饭都不吃,便去上学。女工王兰英有一次冒着雨上学,衣服都湿透了。盐工们的学习情绪是非常高的,家家的桌上、门上、墙上,都写满了字。学习模范孙守金,用粉笔把难记的字写在门上,出门进门都读它两遍;推磨时把书放在锅盖上,一面推一面背着课文。人家称他“书迷”,他却笑着说:“你们要知道,今天工人做了主人,就得努力学习,建设祖国。”六十岁的老盐工杨仪才也参加了学习。徐士英说:“他从来没有上过学,今年已经六十岁了,还做一个小学生,这都是毛主席给我们的幸福啊!”青年女工张兰英和她的新婚丈夫孙成高,每天晚上总要学习到深夜。像这样的典型事例是很多的。
三年来工人们经过这样紧张的学习,取得了很大成绩。工人一般地已识到千把个字。在前年就有四百多人会写便条,有的已能看看大众报;有的已会写稿,涌现了五百多名学习模范,并有四百四十多人做了义务教师。二十三岁的女工徐士英,近三年来,已三次当选为学习模范,四次当选为生产模范。去年秋天教师请假时,她就负起了全圩(生产单位小组)的教学工作,现在并做了义务教师。她不但自己积极学习,还帮助和推动别人学习。从来没有出过家门的大姑娘杨汝兰,也在她动员下参加学习了。宣五圩因为没有教室,她就把家里的房子让出来。
淮北盐场工人的文化生活上不断出现了新的气象。工人们有了自己的报纸——“盐场大众报”;有三百六十多个盐工学会了写稿,其中五十多名成为报纸的模范工人通讯员。青年盐工陈学章,在今年红五月中就写了十八篇稿子。工人刘国华已经能写出短小的文艺通讯了。工人们不单订了各种不同的报纸,作为平时的学习材料,而且还组织了三百多个读报组,经常进行读报学习。各圩还有黑板报,及时地交流生产与学习经验。盐工们高兴地唱道:
“小小黑板报,真是刮刮叫,有新闻,有小调。有坏说坏,有好就说好,推动生产与学习,真是好得不得了。”在每个俱乐部里,都设立了小型图书馆,约有四千册各种连环图画和文艺书籍。
盐工们是富有艺术天才和创造性的,他们运用小调、快板、鼓词等文艺形式,把生产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表现出来。由于他们生产经验的丰富,语言的通俗生动,这些作品很快就通过黑板报和“盐场大众”普遍地传开了。在“苏北文艺”、“盐场大众”和苏北日报上,也经常出现盐场工人的文艺作品。
工人自己成立了工人业余剧团,有七百多工人做了演员。在一九四六年,当地共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就组织了盐工剧团,那时的物质条件很困难,他们用铜盆灯代替灯火,用锅底灰、铅粉、洋红代替了油彩,用被里子、风车篷等代替了幕布。今天,他们已置备了新式布幕和新式道具了。他们演出过“三世仇”、“白毛女”、“大榆林”,也演过“反对美帝国主义武装日本”、“抗美援朝”、“美国少爷兵”等剧。他们也自编自演过“互助组”、“加油干”等剧本,对启发盐工的阶级觉悟,鼓舞盐工的生产热情,起了一定的作用。
工人们还组织了歌咏队、男女球队、腰鼓队等。开泰所女工篮球队,曾得到台北场“篮球冠军”的光荣称号。这些都是过去盐场没有过的事情。今年方洋场男女盐工还组织了舞蹈学习班,现在已有二百九十人参加舞蹈学习。工人们一休息,就在广场上跳起青年舞、边疆舞,连已有三个小孩的陈秀英也参加了跳舞。
淮北盐场工人的文化生活,是和各种中心工作密切结合着的。在贯彻执行婚姻法的宣传中,各职工业余学校都进行了学习。猴咀职工学校五十四个女工进行了讨论,纷纷倾诉了旧式婚姻制度下的痛苦生活,大家一致说:“人民政府真好,公布了婚姻法,不知救了多少青年男女啊!”路北所职工业余学校,在学习婚姻法时,打骂过老婆的人,都作了检讨。东港所童养媳张凤英,在婚姻法的教育下,勇敢地和不合理的旧婚姻作了斗争,终于找到了心爱的对象。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青年工人陈学章亲自逮捕了反革命的哥哥。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盐工们经过爱国主义的教育,去年创造了十六年来产量最高纪录,超额完成了“淮北盐场号飞机”一架的捐献计划。在伟大的“三反”运动中,工人纷纷检举贪污分子,充分地表现了国家主人翁的态度。他们对自己的浪费原料、不爱护工具等现象,都作了自我检讨,订出了增产节约计划。为了完成今年计划增产节约二百五十亿元的任务,全场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滩地,实行了集体生产。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识字运动,扫除职工中的文盲,并进一步提高盐工的文化水平,准备在今年九月以后普遍推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现在,大批职工教师正在进行训练中。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文化简讯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在一九五一年荣获
“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后,即将全部奖金交由中国福利会筹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该院保健部已在五月份开始工作,产院部已在七月一日正式接受产妇。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维吾尔文单行本,六月十四日开始在帕米尔高原下的喀什城发行。维吾尔族人民和干部热烈地庆贺这一伟大著作以本民族文字出版。喀什是维吾尔族人民聚居的新疆南部的一个大城市,该地维吾尔族人民和干部早在“毛泽东选集”维吾尔文译本发行前,即纷纷向当地新华书店预购。到六月十四日“毛泽东选集”发行时,人们欢呼:“给各族人民指出幸福道路的毛主席万岁!”在新华书店喀什支店门口,大清早就排列了数百人的队伍等候购买。还有很多农村干部从数十里外赶来买书。仅在三小时内,“毛泽东选集”维吾尔文译本就售出六千六百本,打破了喀什过去任何书籍的发行纪录。
▲华东各地文艺整风学习运动已全面展开。山东省在三月二十日开始,至五月二十三日已告结束。苏北、苏南两区,安徽、浙江、福建三省和南京市等地都在五月下旬至六月间先后开始。在整风学习中,各地文艺界正在根据贯彻毛主席文艺方针,确立和巩固工人阶级文艺思想领导的精神,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检查,以期达到改进领导与改进工作的目的。各地整风学习时间大致为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据初步统计,全区约有三千多文艺工作者参加了这次整风学习,其中包括文化行政部门的业务干部、文艺团体的业务干部、文艺创作干部、文工团团员、戏曲剧团的主要编导和演员,以及报社、电台的文艺编辑等。各地在中国共产党党委会的领导下,都成立了专门的文艺整风学习委员会,具体部署和领导当地文艺工作者的整风学习。一般学习方法是从上到下地进行检讨。同时采取了以下步骤:动员报告,学习文件,检查文艺思想,对今后工作建议和全面总结。苏北和苏南区戏曲艺人参加了训练班进行整风学习;苏南区的语文和艺术教师的整风学习,则配合苏南人民行政公署教育处举办的暑期中学教师训练班一起进行。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的第三版,已于最近出版。这本书为全国广大读者所欢迎,在五个月内共印行了十一万册。书中叙述两个年青的苏联英雄——卓娅和她的弟弟舒拉成长的过程,描写他们怎样在苏维埃政权下,接受了家庭、学校、少先队、青年团与共产党等各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具有优秀的共产主义品质,为保卫祖国而献身。
这是一本用母亲的爱写成的书,全书充满了对和平的热爱与对战争的仇恨。这不仅对全国青年少年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而且对全国的教师与父母也是一本极有益处的优良读物。


第3版()
专栏:

被美国细菌战破坏了的一个幸福家庭
江荧画
四、过去他每天早晨上班都是他妻子喊他起床。现在妻子不在家,他抱着小钟到隔壁工友郎大嫂家,请她每天五点半招呼他起床,免得耽搁上班。
五、第二天早上五点半钟,郎大嫂按时去招呼他,可是他已经起来准备上班了。以后郎大嫂每天都招呼他,他从没有睡过晚觉。
六、二月底,美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沈阳、抚顺等地撒布了大批有毒的细菌昆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