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瞿秋白同志为介绍苏联文学所进行的斗争
——纪念瞿秋白同志殉难十七周年
曹靖华
一个无产阶级先锋队里的战士,他必然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同时也必然是一个国际主义者。瞿秋白同志不但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先驱者和政治领导者之一,而且是一个卓越的革命文学家。他在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暴的迫害下,坚贞不屈地用犀利的火热的笔,剥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切卑鄙无耻的欺骗人民的假面具,向人民大众宣传了真理。他在一九三二年三月写的“战争文学”里说:“日本的工人反对日本资产阶级派兵来打中国,而中国的劳动民众和兵士要把日本资产阶级派来的军队打回去。……这是革命的国际主义立场,也就是中国民族解放的唯一道路。”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正在加紧进行“红白战争”,同时还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准备向苏联挑衅。那时国民党御用的反动文学,“用一切无耻的卑劣的谣言和咒骂帮着白军的枪炮来攻打民众,攻打工人,攻打已经建设着社会主义的国家。而劳动民众,可积极的反对白军,反对进攻苏联,因为反对白军的战争以及拥护苏联的战争,是劳动民众自己的战争,是为着劳动民众的解放的。革命文学和普罗文学对于战争的态度,自然就是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劳动民众的态度。”
秋白热情地宣扬苏联文学,介绍苏联文学,这不是一般的无动于衷的、为文艺而文艺的书斋里的工作,而是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里的坚贞不屈的战士的火热的爱国主义者与国际主义者的庄严的政治斗争的血肉相关的一部分。他的工作的目的,是要中国走上人类最光辉的道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路。
秋白最初是在北京俄文专修馆读书的。“五四”时代,他就开始从原文介绍俄国老托尔斯泰及果戈理的短篇。他是从原文直接介绍俄国文学作品的最初的几个人中的一个。从原文介绍俄国文学的,这以前恐怕是没有了。
十月革命后,秋白也是最初到苏维埃俄罗斯去的四个人中的一个。因为他的俄文在国内已经有了基础,所以到了那里,阅读东西,就有很大的便利。可是他的健康是很差的,尤其是有极严重的肺病,当时医生说他有一叶肺已经烂了,说他顶多也不过能支持三几年。但他的心情却非常豪迈,乐观!一个肯定光明的国际主义者,也不能不是豪迈乐观的!当时他不顾一切地奋力工作着。他把苏联比作一座琳琅满目的革命的宝山,他要拚着自己的短促的生命,把那些革命的宝贝,尽量地多多地搬到中国来。有一个时期,他病得不能起床了,他就把电灯拴到床架上,俯到枕上写东西。当时的苏联,被资本主义国家重重封锁起来,并且在世界各国散布些奇离的谣言。苏联的实况,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当时几乎成了“世界之谜”。而秋白就拚命把“共产主义的人间化”(秋白的一篇通讯题目),把苏联的实况、苏维埃的制度等等,透过资本主义所散布的重重的迷雾,告诉给为解放而战斗的中国人民,告诉给全世界的争自由的劳动者。他要在中国劳动人民面前,在全世界劳动人民面前,把帝国主义者的谣言揭穿,把帝国主义者的面具剥掉,叫大家辨清敌我,认清道路,不要上那些吸血鬼的当!
那时候——一九二一到一九二二年——他除了经常写些报告苏联实况的通讯而外,还写了“新俄游记”和“赤都心史”,他在这里尽情地讴歌了苏维埃的文学、艺术以及社会制度与社会生活。
一九二三年十月,他在“赤俄新文艺时代的第一燕”一文里曾说:“俄罗斯革命不但开世界政治史的新时代,而且也辟出人类文化的新道路”。他并且认为“真正的文化只是无产阶级的文化”。那时他已经回国,在北京主编“新青年季刊”。同时他还在译“国际歌”。他是有音乐才能与音乐修养的人。“国际歌”在当时已经有三种中译文,然而没有一种译得好,而且能够唱的。他房间里有一架风琴,他译好一句,就在风琴上自弹自唱,反复吟咏,使歌词适如其分的合乎乐谱。这以后,千千万万的中国劳动人民的口中,就唱出了“……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
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我们又在当年所称的“赤都”不期而遇了。每次见面,他总是以那火热的革命鼓动家的口,滔滔不绝地反复着那同样的话:“苏联的文艺理论与文艺作品,中国太需要了!你应该专力从事这种工作,你应该把这种工作当作庄严的革命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大约是一九三○年吧,秋白回国以后,我从列宁格勒经常给他寄书刊。他收到后,遇机就介绍出来。其中有“士敏土”作者革拉特柯夫的长篇“新地”,秋白译出之后,当时还写信说:“这书已译好……出版时我要写一篇序,这序只有五个大字,就是:‘并非乌托邦!’”不幸这部译稿在日本强盗进攻上海时,随着闸北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烧掉了。秋白的译稿“新地”被日本强盗的大火烧掉了,可是秋白理想中的“新地”,这真正“并非乌托邦”的“新地”,而且为了这他终于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的“新地”——光辉灿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人民的英明领袖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出现了!任何帝国主义强盗的烈火,都烧不掉这光芒万丈的神圣的新地,而且相反的,只要这些强盗胆敢尝试一下的话,那他自身一定要被烧掉的!这是历史进展的铁律,跳火的美帝国主义强盗及其走狗们,应该记取这活生生的历史教训了!
一九三一年秋白在“斯大林和文学”一文中,认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领导队伍——苏联无产阶级的文学斗争应当是我们的模范。”他要用一切可能,把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传布到中国广大的群众中间。在这方面的翻译,仅以收在“海上述林”上卷而言,就有四十多万言。
秋白有一颗火热的心,这心发出熊熊的烈焰,时时在燃烧着他,使他寝不安枕地在紧张、艰险的革命的战斗中,用药养着病,抽出健康上所不可缺的休息的间隙,来从事苏联文学的介绍与宣扬。而他的学识的渊博,表现力之强,也是人所难及的。在这方面,现在从事翻译介绍工作的人,应该切实钻研、学习他的译作,吸取他留下来的宝贵的经验。甚至极枯燥,极艰深的理论文章,透过他的译笔,都细腻、委婉、栩栩如生地活跃纸上。马列主义的理论文章,透过他的天才的、生花的笔,在中国广大文艺读者的心中,真正生根,开花了!这是犀利无比的、火焰般的、生命蓬勃的革命鼓动家的笔呵!
作品方面,除了早期译的俄国古典作品以及被烧掉的长篇“新地”外,收入“海上述林”下卷的,将近四十万字。其中特别是高尔基的短篇选集,用笔名“萧参”,大约于一九三三年末在上海出版。这书一出版就被国民党猎犬的嗅觉,察出这是秋白的化名,就因为这个原故,立即把该书没收了。这也难怪。译者在该书的后记中说:“被蹂躏,被压迫的人们,其实不但受着剥削,而且还受着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谎骗。当他们不能看穿这种谎骗的时候,他们是在推开着自由,是在拖延着自己解放的日期。而正是揭穿旧社会的一切谎骗的作家,他挖出了自己的心,把它的火焰来照耀走到新社会去的道路。”末了,他引高尔基的“不平常的故事”作收尾说:“世界上的许多书的‘作用是要把我们的思想拖到别一方面去……其实有趣的,并不在于书里写的东西,而是在这些书为了什么目的而写的。我说这是为了安慰我们而写的,’高尔基的书却不是安慰我们的书,这是惊醒我们的书,这样的书要‘教会我们明天怎样去生活’。”这也足够作为被没收的理由了。
“海上述林”上卷里,除了列宁论托尔斯泰等经典性的文艺理论外,最完整的是高尔基论文集。这里包括高尔基论文二十篇。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章。秋白在“写在前面”中说:“高尔基自己说:‘艺术家观察着人的内心世界——心理,表现他的伟大和卑劣,他的理智的力量和他的兽性的力量。’这里他明白的说出来:艺术家首先要有点儿分辨‘伟大’和‘卑劣’、‘理智’和‘兽性’的能力。这是要从一定的立场——阶级的立场去分辨的。要知道对于孔孟或是黄老,对于耶稣基督是伟大的,例如‘温良恭俭让’或是‘给人打嘴巴’的美德,——对于我们也许是奴性的卑劣。对于资产阶级的理论家是理智的,对于我们恰好是比兽性还要恶劣的私有主义和利己主义。”他说高尔基的论文之中,反映着世界的伟大战斗的各方面。说高尔基在这儿暴露虚伪的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鞭打市侩的个人主义,不可救药的利己主义,大声疾呼地反对一切剥削制度,一切屠杀、暴虐、战争。他赞助这世界上的唯一的神圣的战争——消灭一切剥削阶级的战争。他歌颂劳动人民的崇高的智慧——工人阶级的领导和创造。这些话在今天看来是多么深刻、亲切、新鲜!这在今天更有力地帮助我们在毛主席和党的号召下,扫除资产阶级留下的虚伪的人道主义、自由主义、损人利己等等腐朽思想,在毛主席和党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无限光明的祖国。
一九三一年十二月,秋白在“满洲的‘毁灭’?”一文中,谈及法捷耶夫的“毁灭”时说,苏联当国内战争的时候,东西伯利亚被日本及俄国白党军队占领着,莱奋生等的游击队,领导着巨大的战斗,消灭了日本占领军,击退了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消灭了数不清的白党将军。秋白写这篇论文的时候,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强盗蹂躏着东北的时候,正是法帝国主义军队开进云南广西的时候,尤其是正当英美法日德帝国主义的瓜分中国研究委员会将要来到中国“调查”的时候,当时中国的读者读了这部充满热血的小说,当有什么样的感想呢?秋白自己在该文中回答道:“中国的‘莱奋生’已经产生,还在产生着……这几万万人是在战斗着,是在改造着,他们要成为新的坚强的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毁灭的可并不是满洲,而是一切种种的猎人,一切种种的猎狗!”
同时,他在“‘铁流’在巴黎”一文的结语中说:“历史往那一方面走着,那一种形式的生活始终要胜利的,什么是始终要毁灭的——‘万劫不复’的。这种将要‘万劫不复’的东西,在自己灭亡的前夜,才要拚命的造谣,拚命的宣传。他们还企图用几万万几十万万人的血,去挽回那挽回不了的命运,——用帝国主义大屠杀的战争,来维持自己的狗命。可是,回答这样造谣宣传和屠杀战争的,将要是全世界的‘铁流’,——铁洋的飓风。”
这是整整二十年前秋白所说的话,在目前看来,是如何的应验!“毁灭的可并不是满洲,而是一切种种的猎人,一切种种的猎狗!”日本帝国主义的关东军,美帝国主义替蒋匪武装的,而且代为抢运到东北的“现代化”部队,都到那儿去了?不久之前,中国大陆上一切种种的猎人,以及这些猎人所全力支持的一切种种的猎狗,都被这不可抗拒的“铁洋的飓风”卷去得连鬼影子也不见了!
秋白的这些话,已经远不只是热情地对苏联文学的宣扬,而是用铁定不易的历史的火红的笔,本着历史进展的规律,指出了“那一种形式的生活始终要胜利的,什么是始终要毁灭的——‘万劫不复’的。”
然而历来的所有的扑灯蛾,一概都是短视,虽然扑到灯火上是自身的毁灭,然而总是一意孤行地往灯火上扑。全世界的“铁洋的飓风”正在卷起了,猎人,猎狗——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们,命定的毁灭正在迎着你们!
末了,让我再引秋白的两句话,作本文的结束吧:“……翻译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名著,并且有系统的介绍给中国读者,(尤其是苏联的名著,因为它们能够对于伟大的十月,国内战争,五年计划的英雄,经过具体的形象,经过艺术的照耀,而贡献给读者。)——这是中国普罗文学者的重要任务之一。”(“论翻译”秋白致鲁迅先生信)。
(附图片)
瞿秋白同志于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八日晨在福建长汀中山公园英勇就义前的遗照


第3版()
专栏:

看影片“我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纪念高尔基逝世十六周年
林淡秋
根据高尔基三部自传体小说“我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编制的三部苏联影片,不但鲜明地表现了高尔基在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面貌,而且在广大规模上反映了十九世纪下半期俄罗斯的社会样相,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显示了那个腐朽、黑暗的王国的新生力量。这是一代生活和思想的百科全书。
高尔基在“我的童年”里写道:“在回忆粗野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一般的可憎的事情时,我常常问自己:值不值得谈这些事情?于是怀着更生的信心回答自己道:值得的。因为这是生动的、真正的实事,它直到今天〔注一〕,也没有死掉。这是那种实事,必须连根熟悉它,以便从记忆中、从人的灵魂中、从我们艰重而可耻的全部生活中连根拔掉它。”这是一个艰巨的创作任务,影片正如原作一样,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出现在银幕上的“铅一般的可憎的事情”,是那样激起我们的憎恶和愤怒,而新生的事物又是那样引起我们的同情、热爱和崇敬。我们仿佛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参加可爱的人和事与可憎的人和事的激烈搏斗。
高尔基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在这个家庭里,时时刻刻发生着“铅一般的可憎的事情”:吵嘴、打架、闹分家、放火烧房子、在暗角里互相恫吓,各施阴谋……。这种生活环境,正如高尔基在“我的童年”中所说,“只不过是一串刺,刺得我发生了怀疑心,强逼我以最严密的注意,研究那连续发生的事情。”他连这种“刺”一样的生活也过不长久,终于被迫离开亲爱的外祖母和母亲,迈着小小的、坚定的脚步,投入了“人间”。“人间”的生活正是外祖父家庭生活的扩大,而高尔基的“怀疑心”和求知欲也更加强烈了。“生活又重新形成急湍而浓郁的水流。印象的宽阔的河,每天给我的心带来新的事物,使我喜,使我忧,使我愤慨,使我深思。”〔注二〕他于是带着一颗想进大学读书的火热的心,到了喀山城,混在知识分子群中。进大学的希望,是被事实粉碎了,但他从实际生活的磨练中、从群众和劳动中获得了大学生得不到的丰富知识和不可动摇的反抗意志,使他更坚决、更勇猛地向人生突进。他对“铅一般的可憎的事情”的认识越明确,越深刻,则他要从各方面“连根拔掉它”的决心、信心和勇气,也越发不可摧毁的了。
高尔基笔下的“人生”,是充满了现实的血肉的,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色彩,有无限丰富的历史的、社会的和阶级的内容。影片的编制者从高尔基的原著里摄取了主要的人物、情节和场面,我们在银幕上便到处看到新与旧的矛盾,美与丑的斗争。在“我的童年”里,我们看到外祖父的凶暴和舅舅们的自私,也看到外祖母的善良和小吉卜赛人柴克诺克舍己为人的优良品质(他用自己的手臂替阿略沙挡住外祖父的沉重的拳头)。在“在人间”里,我们看到打样师家婆媳俩的丑恶嘴脸,也看到洗衣妇和轮船厨司史慕莱保护阿略沙的正义行动。在“我的大学”里,我们看到喀山公寓里沸腾着人间地狱似的恶浊生活,也看到秘密的革命活动;我们听到码头工人、小偷、乞丐的饥饿叫喊,也听到急风骤雨似的集体劳动的伟大音乐。不仅如此,我们在某些人物的“灵魂”中也看到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在旧思想、旧感情的废铜烂铁堆中看到金子的闪光。残暴的外祖父在毒打了阿略沙之后又向他诉苦的场面,是很动人的。他俯身在阿略沙的前额上亲吻,于是用“两只细小的、残酷的手儿”抚摩着孩子的脑袋,说:
“我留了我的痕迹在你身上了,朋友,你是很生气的。你咬我而且抓我,所以我也发脾气了。……你以为我从来没有受过鞭打吗?阿略沙!我所受的鞭打的痛楚,你就是在一个恶梦里,也不能想像得到的。我被鞭打得这么凶,就是上帝自己看见了,也要流眼泪的。可是结局呢?我——一个孤儿,一个可怜的母亲的儿子——已经升到了现在的地位:一个组合的头脑,一个工头。……”可是当了工头,开了染坊,他仿佛忘记了自己被毒打时的痛楚,动手毒打别人了,甚至把替他工作了三十七年的老工人葛里高里一脚踢了出去,为的是这个老工人的眼睛被爆炸的硫酸浓烟熏瞎了,失掉了工作能力。但当这个外祖父诉述自己赤着两脚在伏尔加河岸尖锐的石子上跑,“孤单地拉着一只货船”,两眼充满了泪水的情景时,阿略沙又觉得“他仿佛增大了体积”。当他告诉了阿略沙许多故事之后对他说了“亲切的再会”时,阿略沙又知道“他既不恶毒,也不可怕”。“想到曾经这般残酷地殴打过我的人,就是他,泪水便涌上了我的眼睛。但是我是不会忘记的。”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人的“灵魂”中的矛盾,在高尔基的笔下,便那么真实、那么活跃地显现出来了。
高尔基在“我的童年”中说:“我们的生活之所以神妙,不仅是因为它里面的卑劣污秽层是这样丰厚和肥沃,而且因为通过这一地层,灿烂的、健康的、创造的东西仍在凯旋地壮大,善良的——人的(品质)仍在成长,它唤起我们可以回复到光明的人类生活的难以摧毁的希望。”这希望的火把,一直在照耀着年轻的高尔基的奋斗前程,鼓舞他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革命文豪。
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作品的伟大作用,也在这三部影片中清楚地表现出来。从外祖母口中说述出来的许多故事,对于童年时代的高尔基有很大的影响,引导他认识现实生活,培养他的崇高品质,鼓舞他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在“在人间”里,他向一个阔太太借书时说:“生活太寂寞,但看了好书,什么苦恼都忘记了。”当高尔基朗读果戈理的“塔拉斯·布尔巴”时,厨司史慕莱感动得呜咽起来。关于他对圣像店画师们朗读莱蒙托夫的“魔鬼”时的动人情景,高尔基自己就有一段出色的描写:“诗篇把我感动得又苦又甜,我的嗓音破裂了,我看不清诗的行列,泪水涌现在眼睛里。但是更使人感动的是画室里的迟钝的小心的移动,整个画室里的人都沉重地转动着,仿佛有一块磁石把人们吸向我的身旁。”他初次读到普希金的诗篇时,觉得这些诗震响起来,就像“新生活的钟鸣一样”。他在“我的大学”里用第三人称的口吻说:“他读书读得越多,越注意观察那些在周围缓慢地、卑污地沸腾着的一切,这就使他对那种纯洁生活的渴望越加痛切,越加热烈,使他对于伟大的革新事业的必要性,看得越加明白。”好书不但能使人忘掉“寂寞”,而且能够推动人积极参加“伟大的革新事业”——高尔基这个体验,应该是许多革命青年的共同体验。学习的重要性便在这里!
对苏联人、中国人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人民来说,这三部影片所反映的“粗野”生活,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了。然而高尔基的三部曲和根据它们编制的三个影片,依然保持着不可估计的价值,对于我们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义。这是真实的历史,杰出的艺术品,我再说一遍,是一代生活和思想的百科全书。跟着我们自己思想的成长和生活经验的增加,我们每看一次电影,正如每读一次高尔基的原作一样,都得到一些新的体会,受到新的教育。在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上,它们教导我们如何站稳立场,发掘矛盾,认识矛盾;在文艺创作上,它们教导我们如何真实地表现现实的矛盾和人的“灵魂”中的矛盾,鞭打旧的,歌颂新的;告诉我们什么叫做革命现实主义。我们都是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我们正在进行新社会的建设,努力在文艺作品中反映这种建设,而且懂得这种建设和反映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已经把旧社会的“铅一般的可憎的事情”“连根拔掉”了,但在我们许多人的“灵魂”中,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跟正在蓬勃发展的“伟大革新事业”不相称的旧思想感情的根须。为了建设得更好和创作得更好,应该全部、彻底、干净地拔掉这种根须!
银幕上美丽的伏尔加河,使我们联想起雄伟的黄河和浩荡的扬子江。中、苏两国同样充满了力和美,充满了抚育英雄模范的古国的庄严。我们应该像高尔基那样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人”的价值,并使自己成为全新的人,“大写的人”,而文艺作家还应学习高尔基那样勇猛地向“人生”突进的精神,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生活,以便正确地表现人和生活,使生活过程和创作过程真正统一起来。这便是当前新中国人民、作家应有的奋斗目标。
〔注一〕高尔基的“我的童年”是在一九一三年出版的,所以书中所说的“今天”是在十月革命以前。
〔注二〕见适夷译的“人间”。
(附图片)
高尔基
高尔基向斯大林、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朗诵他的诗“少女与死神”
苏联 阿·雅尔—柯拉夫钦科作


第3版()
专栏:

“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一四五期介绍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机关刊“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一四五期已经出版。
五月九日是苏军对德胜利日,也是苏军从希特勒占领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七周年纪念日和罗马尼亚宣告独立七十五周年纪念日,本期特刊载了斯大林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格罗提渥、捷克斯洛伐克部长会议主席萨波托斯基、罗马尼亚部长会议主席格罗查和工人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乔治乌—德治的贺电。本期并发表题为“争取和平和民族独立”的社论说:苏联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对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胜利,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粉碎了希特勒在欧洲的“新秩序”,把欧洲各国人民从褐色瘟疫中救了出来。德国人民把战胜希特勒第三帝国的周年纪念当作伟大的国庆日——解放日来庆祝。对于每一个爱好和平的德国男女来说,庆祝的主旨就是要进一步加紧斗争来争取祖国的民主团结,争取公正的和约。社论接着说:自从法西斯德国投降之后,虽然已经过了七年,但德国人民还没有得到一个和约,他们的祖国是分裂的。在国家的西部,人民在美、英、法占领者的枷锁下受苦受难。“一般性条约”杜绝了一切用和平方法统一德国的可能性,不准德国人民参加解决这个对他们具有莫大重要性的问题。但是,德国人民所需要的是公正的和平条约,他们需要在统一的、爱好和平的、民主的、独立的德国中生活。德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已到了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点了。德国统一社会党和德国共产党站在这个斗争的最前列。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德国人民争取统一、自由与独立的斗争的坚强的基地,它的和平建设的成就鼓舞了德国所有和平战士。社论指出:斯大林于五月九日致格罗提渥的电报是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这一电报加强了德国爱国志士的信心,使他们确信:所有善良的德国人一致行动起来,是能够而且必然会挫败那企图把西德变为新的侵略基地的罪恶计划的。
本期刊载了巴西共产党总书记普列斯特斯在巴西共产党全国委员会最近一次会议上的报告:“争取和平是我们的决定性的中心任务”。他说:我们的党是国内唯一为反对战争而斗争的政党,是唯一代表人民拥护和平的政党。我们的党是一贯地反对美国统治、反对国家日趋殖民地化、反对美国军队占领、争取祖国独立的唯一的党。我们在争取和平的斗争中虽然有若干成就,但是在我们党内,对于这个斗争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还没有充分清楚的了解。在我们的队伍中间仍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倾向,就是低估争取和平的斗争的意义,把这个斗争看作一个次要的实际任务,认为这仅是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事情。实际上,争取和平的斗争应该而且必需扩展到千百万人民中间去,并应该而且必需把国内大多数的人民团结起来。我们加强和扩大争取和平的斗争,就可以使民族解放运动有更大的进展,就可以揭露美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动的本质。而且,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斗争,是与争取面包的斗争不可分地连接在一起的,争取面包的斗争又必然会使争取和平斗争的阵线进一步扩大起来。因此,争取和平的斗争是我们的中心的决定性的任务。我们必须作进一步的更大的努力,以保证有效而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
本期还刊载了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赫里斯多左夫的“法西斯铁托集团是劫掠南斯拉夫劳动农民的匪帮”一文,他说:南斯拉夫劳动人民从来没有陷入过像目前那样困苦的境地。铁托匪徒每年都在增加劳动农民所担负的税款。自从一九四八年以来,农户所担负的税款,整个说来增加了一倍多。在南斯拉夫农村中,实际上存在着无法无天的专横统治。税收委员会都是由富农和国家保安处秘密警察的代表组成。它们减低富农的税收,同时却公开抢劫贫农。他们还用欺诈、恫吓和暴力的手段强迫农民加入富农“合作社”,使农民受到尤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但是,更加严重的是,铁托南斯拉夫近年来已更大规模地实行了强迫劳动。成千成万的农民被迫到矿场去工作,去建筑铁路以及各种军事工程,而他们所得的报酬却是极其微薄的。在这些情况下,广大的南斯拉夫农民群众已认识到铁托及其法西斯集团是他们最可恨的敌人。南斯拉夫劳动农民,和工人阶级以及全国一切爱国分子一道,正在为从法西斯的枷锁下永远解放出来而斗争。
本期还刊载了意大利上议院议员巴斯托雷的“意大利市选前夕”以及苏联科涅夫元帅在布拉格庆祝苏军解放捷克斯洛伐克七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章。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苏联儿童的夏令营生活
吕敬先
去年七月间,我随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选派的辅导员代表队,到苏联去学习少年先锋队的工作经验。我们在苏联参观了许多学校、夏令营、少年宫、儿童铁道、儿童剧院等。我们看到了苏联小朋友的幸福愉快的生活。
斯大林同志和苏联政府非常关怀儿童的暑期生活,一到暑假,就设立了许多城内夏令营和城外夏令营。大多数小朋友都参加了城外的夏令营;不能够到城外去的,则参加城内夏令营。所以在整个暑假里,每一个苏联小朋友都能过着有组织的愉快的夏令营生活。
城内夏令营大都设在学校里。学校的操场是夏令营的营地,教室是各种小组活动的场所。也有设在住宅区的空场上的(多半是全区的中心地点),这样就便于把全区的小朋友组织在一起。
在开始夏令营生活之前,小朋友们把学校的操场布置成一块美丽的夏令营的营地。在操场的中央,放置了一个高高的讲台,台上竖着很高的旗杆;他们每天早上就在这里集合,把营旗升起来。围着台子的中心地点,布满了美丽的花草,在台子的四周围,则用花草砌成许多曲曲折折的路线,标识了每一个中队站立的场所。
在操场四周围的树荫下放置了大大小小的桌椅,上面有棋盘和各种玩具。他们还把教室布置起来,做为各种小组经常活动的场所。比如:在植物小组的教室里,放置了各种植物、挂图和植物标本等;在滑翔机小组的教室里,放着各种滑翔机的模型。另外,他们还布置了一个庄严的少先队室。室内的正面放置着少先队具,墙上挂着斯大林同志的画像、少先队的誓词等;两边墙壁上悬挂着精致的手工、图书等。当他们这样把夏令营的周围环境布置好了之后,就开始夏令营的生活了。
在夏令营开幕的时候,举行了盛大的营火晚会,老师、爸爸、妈妈、劳动英雄、演员、作家,以及附近的居民都赶来参加。晚会一开始,四面燃起了灿烂的烟火,而鲜红的营旗就在这灿烂夺目的烟火中第一次被升起来了。在这个美丽的晚上,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服装,佩带着鲜红的领巾。他们在那绿色的草地上,迈着整齐的步伐,进行了检阅式。检阅完了,接着就燃起了通红的营火,小朋友们就围着这红红的营火,愉快地笑呀,跳呀,舞呀,歌唱呀。他们享受着伟大的斯大林的爱,享受着祖国对他们的爱。当这个晚会结束以后,正式的夏令营的生活就开始了。
参加城内夏令营的小朋友,都住在自己的家里。他们在家里吃过早饭就到夏令营里来。每天早上,少先队的号声响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整整齐齐地站在美丽的营场上了。营旗升起之后,就开始做早操,早操完了才开始上午的工作。
小朋友们上午的主要工作,是到外面去参观、旅行。他们常常在自己的家乡旅行。比如,如果他们的家乡是莫斯科,他们就去参观莫斯科的工厂、地下铁道、科学机关、繁华的市街,以及各种雄伟的建筑物。他们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如古代人民英勇斗争过的地方、古代的英雄的塑像、古代的建筑物和纪念革命烈士的博物馆,以及十月革命和卫国战争的纪念地。他们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如莫斯科河上去游玩,或到郊外树林中去做短途的旅行。
在参观或旅行时,教师往往给小朋友们讲述这些伟大的建设和各种名胜古迹,他们就把这些看到的或听到的东西记下来,写成短文、诗歌、绘成图画、拍成照片。此外,他们每一天都写旅行日记。当他们到附近的山上、森林中和海边上去旅行时,就在树林里顺便搜集植物的叶子、种子和果实,以及各种矿石,或带回海里的水。
他们也到集体农庄去参观,看庄员们怎样开动拖拉机,收获庄稼。他们也喜欢到田野里去帮助集体农庄的庄员拾麦穗,做些简单的劳动。在这个旅行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许多丰富的知识,搜集了各种标本,而且熟悉了自己的城市、村庄,熟悉了自己的家乡。他们也就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了。
有时候也利用上午的时间,在夏令营组织许多大的集会。比如他们请工厂和集体农庄的劳动英雄到夏令营里来,给他们讲述工厂和集体农庄的生活情况,讲述他自己怎样为祖国创造财富,怎样成为劳动英雄的。他们还常常和作家、音乐家等会面,听他们讲述写作和作曲的经验。小朋友们也和作家谈论他们读过的书籍,并提出自己对作家的希望和要求。他们常常和英雄在一起愉快地谈话,一起跳舞、唱歌,做游戏。他们把英雄做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下午,小朋友回家吃过午饭午睡两小时以后,就开始各种小组的活动,每次的时间约一时半左右。每个小朋友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加地理小组,或历史、美术、植物、动物小组。在每个小组里,都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他们。拿植物小组来说吧,小朋友们可以把采集的果实、农作物、树叶、
花草做成美丽的标本;或在自己的一小块实习园地
上亲手种植各种花草、蔬菜,天天锄草灌溉,观察植物的成长。有时,教师也给他们讲述有关植物的
专门知识,或带他们到野外和树林里去采集标本,观察植物的生长等。通过这种种有趣味的实际活动,帮助小朋友们复习和巩固了在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并且又使他们获得许多新的知识,发挥了每个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场所,有时是在教室里或树荫下,有时在野外;每个小组约有十几名小朋友,他们都很友爱地在一起工作着,学习着。
下午的工作除小组活动之外,主要是休息和进行文娱活动。比如,傍晚的时候,小朋友在草地上奏起了优美动听的手风琴,大家就跳着集体舞;或者在树荫下下棋,做各种游戏等。在每一周里,他们常常举行两次左右的露天的音乐晚会,演奏小提琴、唱歌、朗诵诗篇,做各种的表演。有的时候老师就带他们到儿童剧院、电影院去看剧和电影,到儿童公园去散步。他们尽情地欢笑,玩着,跳着,休息着。到了傍晚,把营旗降下来,小朋友们就结束了一天的愉快的夏令营生活,各自回家休息了。
在整个的暑假里,有时小朋友们在教师的领导下也做一两次长途的祖国旅行。比如到较远的地方去划船过海,爬山越岭;有时也搭起了帐篷在树林里露营。这些都是小朋友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在夏令营里,少年先锋队担负起了整个的组织和教育工作,把小朋友们编成各个小队、中队、大队,由他们自己推选队长。每天的一切活动,主要由中队和大队的少年先锋队的辅导员来领导。
到夏令营结束的时候,还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营火晚会。这就是夏令营的闭幕式。
夏令营闭幕之后,小朋友们就把他们在夏令营采集到的各种植物、矿物标本和制作的各种教具,以及他们做的手工、图画、飞机模型等,送给学校做为礼品。在临近开学的时候,学校里就举行一个很大的展览会,把小朋友赠送的许许多多的礼品展览出来,然后由教师来总结和评定,看看那个小朋友的礼品做得最好,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苏联小朋友那样热爱自己的学校,亲手给学校创造了许许多多丰富的教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