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庆贺“钦差大臣”的公演
廖承志
中国人民热爱着自己的艺术遗产,同样的中国人民也热爱别的民族的艺术遗产。果戈理的名字对于中国人民并不是陌生的,在过去三十年来最黑暗的年月中,中国人民喜爱果戈理,喜爱他的“钦差大臣”,因为当时中国人民所受的痛苦和俄罗斯人民所受的痛苦,是如此相同。
中国人民在过去的年代中这样喜爱“钦差大臣”,就是因为中国人民的恨和爱是和俄罗斯人民的恨和爱完全相似;一方面是蒋介石,一方面是沙皇;一方面是封建主义,一方面是农奴主;一方面是官僚资本主义,一方面是荒淫腐朽的贵族和商人。在黑暗的时代里,中国的有正义感的戏剧工作者,曾经克服了许多困难,演出了“钦差大臣”,增加了观众对黑暗势力的憎恨,增加了观众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中国革命胜利后两年多,在我国的首都,以完全不同的心情和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从新演出了俄罗斯人民所心爱的和中国人民所心爱的“钦差大臣”。我们现在看了这个演出,心里同样也会燃烧起了爱和恨;然而,这已经是回顾过去的爱和恨的心情了,随着革命的胜利,果戈理所痛恨的——我们所痛恨的黑暗统治,已被人民永远送到坟墓里去了。
然而,在世界上,类似“钦差大臣”中的人物还在某些国家里占统治地位,那儿的人民连演出“钦差大臣”的权利也没有。但是,我们相信,他们心里的爱和恨也一定和当时我们心里的爱和恨和俄罗斯人民当年心里的爱和恨完全一样。
以胜利的欢乐回顾过去的心情,来演出“钦差大臣”的人民,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生活在“钦差大臣”时代和连演出“钦差大臣”的权利都没有的人民。
北京话剧界,在果戈理逝世百年纪念中演出了“钦差大臣”是可喜的事情,我祝贺他们成功。


第3版()
专栏:

果戈理的爱和憎
孙维世
我们用这次“钦差大臣”的演出来纪念俄国伟大的作家果戈理,来欢迎保卫世界和平的亲爱的国际友人。
中国人民和苏联人民一样热爱果戈理,因为我们也曾经遭受俄罗斯人民所受过的苦难,我们懂得果戈理的笑,他决不冷漠地对待周围事物。他敏锐地观察,痛心地揭露和深刻地嘲笑,这笑声带着多少辛酸的眼泪,带着多少对俄罗斯的热爱!正如涅克拉索夫写给果戈理的诗上所说的一样:
胸中怀着仇恨,
唇边带着讽刺的笑痕;
他走过荆棘的途径,
带着惩治罪人的竖琴。……………………
诽谤从各方向他进攻,
只在看到他尸体的时候,
才懂得他作了多少事情!
他是怎样在爱中仇恨。
果戈理在他两部不朽的作品“死魂灵”和“钦差大臣”中对腐朽的沙皇统治、罪恶的农奴制度作了无情的揭露,他对在锁练下的俄罗斯人民却满怀信心,他通过英雄达拉士、布尔巴说了这样的话: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爱自己的父母;这还不是我们所要的爱,因为野兽也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只有人类才懂得非血缘的而是由于精神结合的爱!”
果戈理发出了这样的呼喊:“难道在世界上可以找得到能征服俄罗斯力量的这种火焰、痛苦和力量吗!”他对俄罗斯人民的力量是怀着多么大的信心啊!
他熟悉民间的风俗、习惯、语言,他曾用心地收集了民间故事,从“复活节的前夜”“梭洛琴集市”“在达堪加乡村的傍晚”,我们看到美丽诱人的乌克兰景色和丰富的民间生活,他仇恨不合理的农奴制度,仇恨沙皇野蛮腐朽的统治,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代,在一九三五年,中国的艺术工作者上演了“钦差大臣”,就用了果戈理的辛辣讽刺无情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的腐朽统治;以后这戏又曾不断地演出,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我们今天来上演“钦差大臣”更有它积极的政治意义。
“真理报”的评论上说:“……果戈理向世界上的一切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在我们祖国进行伟大建设的今天,果戈理仍和我们在一起帮助我们扫除建设共产主义道路上的障碍。”无论在苏联或在中国,反动统治的时代已经是一去不返了。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光辉照耀之下,幸福地建设着共产主义社会;五万万受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毛主席领导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展开在我们可爱的祖国前面的是无限幸福的远景。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一小撮帝国主义分子,它使美丽的朝鲜变成瓦砾的战场。使母亲和妻子们失去儿子和丈夫。为了要达到侵略的目的,美帝国主义者正在进行细菌战争,他们的残忍无耻远超过沙皇尼古拉。然而他们的妄想永远也不会实现,世界进步人类紧紧地团结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阵营周围,侵略者必然死亡!德国法西斯的崩溃,应该使他们得到应得的教训。“钦差大臣”是果戈理对黑暗势力的审判,今天我们来演出“钦差大臣”,这审判者就是我们——被解放了的新中国的儿女们,让我们用果戈理的笑向世界上残存的黑暗势力作无情的揭露吧!


第3版()
专栏:

“中南农民”一年来的编辑工作
彭展
编者按:“中南农民”是以农民为对象的综合性的通俗半月刊。这个期刊是目前农民刊物中办得较好的一个。自一九五一年四月十六日创刊,至一九五二年四月下旬,已发行到十八万三千五百份。编辑这种期刊的经验,是需要广为交流的。因此,我们特发表这篇文章。
“中南农民”于一九五一年四月十六日创刊。它一开始就遵循着党的教育农民的方针,宣传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各项政策,反映了农民群众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文化上的要求,因而日益成为农民及一部分干部所热烈欢迎的刊物。在发行基础较好的地区,它已经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了。湖南湘乡县曾发行到三万五千本,平均二十五人就有一本。现在把我们一年来在编辑这个刊物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扼要地来谈一谈。
性质和对象的问题
“中南农民”创刊之初,中南领导机关就曾指出,这个刊物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时事刊物,是党教育农民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一个通俗的农民群众的读物。但我们对这一方针尚未深刻体会,因此开始进行编辑工作时就接触到两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什么思想、观点、来教育农民?“中南农民”既然是党教育农民的工具,那末,就必须用工人阶级的思想、观点来教育农民。这就必须在刊物中宣传党,宣传工农联盟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刊物来教育农民,克服农民的落后思想,引导农民前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刊物具有指导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编辑人员的思想水平不高和坚苦学习的精神不够,在宣传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缺点。例如,一九五一年第六本关于党的三十周年的宣传,仅提到土地革命及以后的史实,而忽略了宣传在土地革命以前党所领导的工人运动。一九五一年第五本起“在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下前进”一栏,只刊登了农村党员课本,很少注意到农村党的活动;甚至在一九五二年第三本(二月五日出版)中,对于党所领导的“二七”斗争也没有加以讲述。
第二个问题,是以干部为对象、办给干部看呢,还是以农民为对象、办给农民(包括乡干部)看呢?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在开始时也是认识得不明确的。我们原来打算,把对象放在区乡干部方面。但领导机关不同意这个意见。这样,我们在思想上就从干部转移到农民方面来,就放下架子来和广大农民群众接近;并从而体会到:只有以广大农民为对象,才能更好地通过刊物帮助干部向农民进行教育,才能争取广大的读者,使刊物更能体现它的群众性。虽然这样,做起来仍然是一个艰苦的斗争过程。有些同志的思想总是不容易扭转。他们总认为这刊物只能对干部讲话,而不能向群众讲话;不了解我们向群众讲话,也是帮助干部向群众讲话,有时候向干部讲话,也正是为了通过干部向群众讲话。
必须根据政策和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
我们遵循党的方针,从一九五一年第一本起就积极向农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生产教育,宣传党的领导和工农联盟的思想以及每一时期的农村中心工作;并在一九五一年第五本开始把“小讲话”、“政策问答”、“爱国保家抗美援朝”、“在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下前进”、“提高政治警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农民们组织起来”等栏,相对地固定下来;同时在以后的各本中,随着农村中心任务的推移和实际工作的发展以及农民思想情况的变化等,又增加了“为彻底消灭封建制度而斗争”、“反对自满松劲思想,作好农村工作”,以及最近为结合当前中心任务而辟的“响应毛主席号召,加强抗美援朝,增产节约,支持志愿军”等栏。对于这样的分栏,虽然我们在某些时候感到有些限制,而且也还不能做到有通盘的计划;但一般读者都认为口号鲜明,内容集中,容易引起注意。因此,我们认为根据党的基本口号和党对农村工作的具体口号来固定栏目,并逐步充实其内容,是完全必要的。
有了明确的方针,有了按照教育内容确定的栏目,在编辑工作中还须结合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来说话。什么是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呢?就是农村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以及农民在斗争中所表现的全部思想。党和政府对农村的各项政策以及各个时期所推行的中心工作,都是从农民本身的斗争需要提出来,又回到农民中去的,因此所谓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也就是执行政策中的问题和农村各种运动中的问题,离开这些东西,那就只是一些技术性的问题。
但由于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不高,因此,在宣传一项政策时,往往只能做到就事论事。例如,宣传种棉花,只说棉花的价钱好,保证不吃亏(一九五一年第一本);宣传组织供销合作社,只说合伙做生意,免得受中间商人的剥削,而没有说明农民的利益如何和国家利益相结合,没有从政治上说明组织起来的好处(一九五一年第二本)。这就使宣传工作受到很大的损失。
组织社会力量参加编辑工作
一年以来,我们和中南级的有关机关,逐渐建立了工作上的联系,并争取到二百来个农村积极分子参加了我们的工作。这些积极分子包括农民积极分子、农村党员、团员、区乡干部、党委宣教部门的干部、农业劳动模范、合作社工作者、老根据地人民代表、少数民族干部,以及工业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我们把他们当成社会力量的基干,依靠他们经常供给情况和稿件。此外,还有近千人的一个不固定的队伍,给我们反映情况和意见,他们是我们从中发现新的积极分子、培养补充基干通讯员的主要来源。再次就是农民顾问。因为我们对农村的情况不熟悉,对农民的生活、感情体会不深,经常会碰到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我们说的话农民也常听不懂。所以我们发现了什么疑难问题,或写就一篇比较重要的稿子,就尽可能拿到郊区去,读给郊区农民听,请他们提意见或解答疑难,取得他们的帮助。此外我们还准备另请一位参加农村实际工作、熟悉中南农村情况、政治上较强的干部,参加我们的日常编辑工作,做我们的专门顾问。
从主要方面着眼,用集中的形式表现
期刊毕竟不像报纸一样和运动结合得那样全面、紧密、及时,因此在主观上就不应把所有的农村工作和运动的全部过程都抓起来,而应根据期刊本身的特点和弱点(和报纸比较,期刊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每期的宣传计划;但由于不是每日出版,不易赶上运动的发展),考虑我们在运动中究竟应该做那些事情,帮助农民解决那些问题,以争取宣传上的主动。如去年十月底,各地复查工作就要展开,当时复查中的主要问题是深入地发动觉悟差的农民,继续大力克服干部和农民的松气思想。本刊一九五一年第十三本就集中介绍了复查试点经验,强调思想发动工作,并约请上级领导干部撰文教育农民:“努力向前,松不得气。”各地工作同志和农民认为这样的做法,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这一方面,我们一般的做法,是先从主要方面着眼,抓住一定的运动阶段,抓典型,用集中的形式来表现。
所谓主要方面,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例如去冬今春的土地改革和复查,是中南农村工作中的压倒一切的中心,当然是主要方面;继续深入抗美援朝,增产节约是全国的中心任务,也是中南的中心任务;在农村中首先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争取丰收,这也是主要方面。所谓抓取运动的一定阶段,也可以举例子来说明。比方土地改革,我们就大体上按照发动、组织、教育农民、斗争敌人、执行政策等工作步骤,根据运动的进程,一般地确定每期的宣传重点,做出计划;重点以外的次要问题,一般略而不谈。这样,看来好像每期的内容各自孤立,但把各期的内容联系起来看,仍然可以看出运动的整个过程。所谓抓典型,就是选择运动某一阶段或某一具体工作的典型事例来宣传。典型的事例除从来稿中选择外,还可以把来稿、来信中围绕同一中心的问题,编在一起,从各个方面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者把地方报纸刊载的同类性质的报道收集起来,加以选择。
所谓用集中的形式来表现,就是:每期的中心内容不要太多或过于分散,最好每期的文章都能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过多,密密杂杂,就会冲淡了主要内容。同时半个月一期,一般农民也读不完。我们从一九五一年第十本起,逐渐注意到集中表现的方式,先改进了“小讲话”,集中说明每期的中心思想,用百把两百字简明扼要地讲明当前的问题;其他有关各栏,凡是能够和中心内容联系起来的,尽可能地联系起来,以加强宣传效果。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基本上都是为了争取主动,结合运动,适应农民的水平和刊物本身的特点。但一年以来我们在这一方面做得还是很不够的,中心还不是抓得很稳,有时候还不免要顾此失彼。就是能够把以上各点通通做到,也还不能全部解决结合实际的问题。要能做到结合实际,更其重要的还是必须使我们的编辑人员熟悉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掌握农村工作的发展规律和各个时期农民的思想情况,这就更须要我们艰苦地学习。
通俗化和群众观点的问题
向农民作政治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刊物更加通俗化。通俗化的基本问题,是群众观点的问题:没有群众观点的通俗化,任你怎样从形式上用工夫,农民还是不欢迎的。我们的编辑人员在通俗化的形式方面,算是努力的,但我们编写的东西有些仍不为农民所喜爱。河南有个农民诗人到本刊编辑部来,我们征求他对我们某些文稿的意见。他说:“好是好,就是没说明白。”不能打动农民心灵和说不明白,乃是群众观点不强的结果。
通俗化的做法,第一要体会农民的思想方法,第二要学习农民的语言形式。农民的思想方法,最基本的东西,就是“比”和“串”。农民由事实到原则,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到远,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都是采用了“比”和“串”的方法实现的。农民在没有认识到地主的剥削以前,只怪自己“八字”不好,经过启发,通过回忆、对比、诉苦、追根,认识了直接剥削他的地主的罪恶,滋长了内心仇恨;但他的仇恨还只是限于个别和他有关的地主身上。如果再让他把直接剥削他的地主的罪恶和其他地主的罪恶对比,就可以逐渐认识一群地主;再经反复“串”、“比”,就可以认识整个地主阶级。所以一比一串、一串一比的过程,就是农民认识发展的过程。农民的“比”和“串”,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张三可以比李四,今天可以比昨天,牛拉犁可以比拖拉机。湖南衡山县一个农民代表到武汉参观了土特产展览和自来水厂后,来信说:“参观工厂后,打开了眼界,认识了工人老大哥的伟大。汉口有八十万人,一天用的水,要是人挑,得多少人呀!自来水厂的机器一开,家家户户的水就送上门了。”在对敌人的认识上,经过一比一串,农民就会从他们乡里的恶霸地主一直串到杜鲁门。我们要向农民讲清一个道理,就必须掌握农民这一基本的思想方法。其次,农民语言形式的特点就是朴素和形象化。例如我们对农民讲在复查中怎样发动觉悟很差的农民,讲了许多话,无非是要告诉大家怎样看准对象,根据不同的要求,用不同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发动。但照农民自己的说法,就很简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而比我们讲得清楚得多。但要体会农民的思想方法,学习农民的语言形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除了加强思想锻炼之外,还应尽可能让编辑人员多多下乡,深入农村,体会农民的思想感情;只有缩短了和农民思想感情上的距离,再把农民的思想方法、语言形式融会贯通,予以提炼,才能做到真正的通俗化。


第3版()
专栏:

苏联的无痛分娩法
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学院副院长 刘民英
好多年代以前,有些善良的产科医生,看到产妇们的分娩疼痛很难忍受,就开始思索和研究分娩疼痛的本质及其预防法。
对于这一问题,产科医生们,他们有两种根本看法:一种认为分娩疼痛是遗传的生理现象,一种认为分娩疼痛是后天人为的病理现象。
第一种看法,是以往所有产科医生们的看法。因为他们看到几乎每个产妇都发生分娩疼痛,所以他们就肯定分娩疼痛是人类遗传的现象。因为他们被这种非科学的错误观点统治着,所以他们目睹着产妇们的这种痛苦而不在意。好心的产科医生,只有站在产床旁边劝告叫痛的产妇说:“忍受些吧,过一会就好了。”有的产妇痛得实在厉害,他们只好用些消极的办法,如给产妇注射或口服一些麻醉药或镇痛药,以求得顶过一时。
以往的产科专家和生理学家们,在“分娩疼痛是人类遗传的现象”的观念支配下,作了很多有关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一般认为:分娩时子宫收缩或阵痛的起因有二:一是产妇血中和胎盘中的醋酸胆胺增加到了一定量;一是在妊娠末期“有诱发阵痛作用”的卵胞荷尔蒙超过了“有妊娠持续作用”的黄体荷尔蒙量。子宫在这两个因素支配下发生强烈收缩,形成分娩动作和阵痛。子宫收缩,胎儿被压迫下降。胎儿下降过程中,强度压迫子宫颈部交感神经节,因而发生产痛。更由于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量增多,以致增强了子宫的感受性,使疼痛程度更形加剧。这些理论,证明只有疼痛才能促使子宫收缩,以惹起分娩。因此,分娩疼痛是合乎生理的有益现象。近来这种理论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形成了“分娩疼痛必需说”。因为有些产科医生认为分娩疼痛不但不应解除,而且是有助产和催产作用的有益现象,所以当他们遇到某些产妇在分娩时无痛或痛得轻微时,他们还要用物理的或药物的方法施行“阵痛催进法”。
以上这些理论虽然是立脚于实验室或临床的研究;但根据以巴甫洛夫学说为基础的苏联产科医生们在近年来的实验,证明以上理论带有片面性,过分地牵强附会,甚至有些是想像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按照苏联新的无痛分娩法进行分娩,可以完全无阵痛及产痛,分娩过程很顺利,这在临床上证明了分娩疼痛并非“必需”。其次,按照苏联新的无痛分娩法进行分娩的产妇,其血中并不出现醋酸胆胺,由此证明醋酸胆胺在正常分娩时,对促进子宫收缩和疼痛没有意义(至于有些不按苏联新无痛分娩法进行分娩的产妇,其血中为何出现醋酸胆胺,现在正在研究)。因为分娩可以不痛,当然也就否定了卵胞荷尔蒙有“诱发阵痛的作用”,这就使人怀疑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有提高子宫感受性的作用。其次,这证明胎儿由子宫经子宫口和软产道下降时,虽然子宫口和产道的神经节或神经末梢受压迫,但也到达不了疼痛阈。
那么,分娩阵痛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苏联产科医生维利渥夫斯基、波罗琪柴尔和舒高姆等人,根据苏联大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学说,认为分娩疼痛是后天的人为的病理现象。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中,有这样一条原则:“大脑皮质运用条件反射的机能,可以使致病因子不发生致病作用;又可以使非致病因子发生致病作用。”因此子宫收缩将婴儿压出的动作是一个很轻微的刺激,本不是能达到疼痛阈的刺激;但由于在大脑中形成了条件反射的关系,就变成了能达到疼痛阈的刺激了。
条件反射是怎么一回事呢?大脑皮质怎样借条件反射将本来不痛的刺激变成了有痛的刺激呢?
我们先解释什么叫条件反射。譬如我们第一次吃红红的酸梅,不知道酸梅是什么味道,把酸梅放到嘴里,一尝是酸的,于是,嘴里分泌出大量的唾液。这时分泌出大量的唾液,是酸刺激的关系;由接受酸刺激到流出唾液,这是一个神经和反射的过程。这种反射过程可以叫做“无条件的反射”。根据动物实验,切除了大脑的动物也可发生“无条件反射”。以后,譬如我们到了南方,看到了树上挂着红红的酸梅果,也就是说,看到了刺激分泌唾液的“条件”,这时虽然不把酸梅放在嘴里,也会有大量唾液分泌出来。这个经验,很多人体会过,所以形成了“望梅止渴”的故事。这种不吃酸梅而只看到了刺激分泌唾液的“条件”就流口水的反射现象,就叫做“条件反射”。根据动物实验,切除了大脑的动物是不能形成“条件反射”的;换句话说,形成“条件反射”是大脑的机能。
类似上边所说的条件反射,在人的生活中是很多的,但对人来说,这是一种无害性的。
其次我们再解释大脑怎样借条件反射的作用,将无害的东西变成有害的东西?
譬如我们每天给狗注射一次阿朴吗啡(催吐药)。注射后,过二十来分钟,狗就呕吐起来。注射几次后,我们给狗注射的不是阿朴吗啡,而是生理食盐水,可是狗照样会呕吐。生理食盐水本来没有催吐作用,但由于这只狗每天注射催吐剂,大脑和“注射”形成了呕吐性的条件反射的联系,因此,在狗的生活中,只要遇到“注射”这个“条件”,它就会呕吐起来。类似这样的实验,不但在人身上也可作到,就是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也会不知不觉地形成的。形成类似这样的条件反射,会给人造成痛苦,所以可以称此为有害性的条件反射。
人和动物的原则区别之一,就是人类有言语和文字。言语和文字虽然是一个抽象的东西,但它是客观实物的反映形式。因此,对人除了用实物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外,还可用言语和文字形成条件反射。
我们可以举出一个很普通的例子:
大家都说蛇是一种很可怕的毒虫,好多人从小就从小说、漫画、故事中得到这种印象;但很少人是亲身受过蛇的毒害的。然而当蛇真的出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吓得头发直竖。像这种使人恐怖的神经反射,是由人类借言语、文字等造成的。特别是北方人,谁也不敢吃蛇肉,认为蛇肉是最毒最能使人发呕的一种东西。假若逼着你吃蛇肉,或你看到别人吃蛇肉,那必然是要恶心呕吐的。大家知道,蛇肉本来是没有催吐作用的,有些南方人很喜欢吃它,吃下去并不发呕,可是北方人吃蛇,就发呕。很明显的,这时的呕吐反射现象,并不是由蛇肉造成的,而完全是由平时的教育造成的。平时的教育之所以有这样大的作用,当然是因为大脑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我们家乡的老百姓,当挽救服毒的人时,由于他们不知道用洗胃法和催吐药,往往强迫病人吃粪便,不吃就灌,以便引起病人强烈的呕吐,将毒物吐出。粪便是没有催吐作用的,动物和婴儿吃了下去,没有发生过呕吐现象。可是成年人由于受过“粪便是肮脏东西”的教育,所以吃下去就发呕。
因此,我们可以确信:本来是无害的东西,用教育的方法,通过大脑的作用,就可以变成致病的有害的东西。
分娩这件事情,本来是没有丝毫疼痛的,譬如在妊娠期中,子宫变得很大,但不觉得疼痛;当然在子宫收缩时也就不应该疼痛。其次,食物或粪便通过我们的消化管,或尿由膀胱排出,我们感觉不出有疼痛。原因是所有内脏活动的冲动,传达到大脑,平时都是在感觉阈以下的。但在很多年以前,由于卫生知识的不够和条件的不允许,很多妇女有生殖器或附属器的疾病;加之产科这门科学还没有,妇女们多是自产。在这样条件下,有一部分妇女在分娩中确实是发生了疼痛,甚至遭到了不幸。那时,这一部分妇女或旁观的其他人,不知道这种分娩疼痛的原因,片面地认为每人分娩一定要疼痛。这样的认识传布开以后,就在全人类中形成了“言语性的分娩疼痛条件反射”。这是分娩疼痛产生的历史经过及根源。
其次,每个产妇当分娩时,都有一种恐惧心理,怕疼痛,怕出血,甚至怕母子遭到什么不幸。因此产科病房的空气是十分紧张的。有恐惧心理的产妇聚精会神地注意着生殖器的分娩动作,这样就提高了大脑对生殖器官发来冲动的敏感性,使得一些轻微刺激到达了疼痛阈。
我们明白了分娩疼痛的本质是一种由教育形成的疼痛条件反射后,就不难想出预防的方法,那就是再用教育的方法解除它。苏联把这种不用药品而只用“上课”来预防分娩疼痛的方法,叫做“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苏联用这种方法分娩的妇女,已达数万人。苏联保健部鉴于这种方法的合理及有效,现在已明令全国各产科医院和接产站实行。
教育的方法很简单,即由享有高度威信的医生、助产士或护士给产妇谈话或上课。课程的内容是说明分娩疼痛的来源;说明分娩过程中一切生殖器动作的合理性;说明分娩的各期中有何感觉;说明分娩时怎样和助产者合作;说明高度发展的现代产科对母子安全一定有保障等等。上课最好从产前一个月开始,一共上五、六次,第一次在门诊部,以后即在产院。每次上课用二十分钟即可。受过教育的产妇,在分娩时都没有害怕心理,非常安静,因为
一切都按照预定的、她所期待的步骤在那里进行着。她的意识在忙着分析进行着的一切,并适时地应用她以前学习过的方法。
用教育的方法消除“疼痛性的条件反射”,是预防分娩疼痛的主要方法。为了保证产妇在分娩时没有丝毫的疼痛,还可以用些补助办法。一个办法是:让产妇自己运用一种动作,以预防疼痛的发生。另一个办法是:助产者运用一种手法,以预防产妇疼痛的发生。
第一个办法,就是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口开张到很大时,使产妇作节奏性的迸气动作,紧紧地用力抓住产床拉手。这样作的目的,一方面是加强腹压,帮助婴儿下降;一方面是借这种动作,降低大脑的感觉敏锐性,使子宫的收缩和胎儿的压迫产道不致变成疼痛性。
大概很多人都体验过:咬紧牙关和迸气是可以减轻或消除疼痛的。咬紧牙关和迸气,为何能减低大脑的感觉度呢?原因是大脑有一种活动形式叫做“制止性活动”也可以叫做“张力”,这种活动能终止对外界的“兴奋性反射”。疼痛就是一种对外界的“兴奋性反射”。所以可以通过咬紧牙关和迸气的动作唤起大脑的制止性活动,以减低兴奋性的疼痛感觉。
第二个办法是助产者按摩产妇下腹壁或腹部和压迫痛点。这样作的目的,按心理学说,是转移产妇的注意力;按照生理学来说,是利用条件反射外制止的法则,使接受按摩和压迫部位的相应的大脑皮质,处于兴奋状态,以制止住接受子宫和生殖器冲动的大脑皮质部的兴奋活动,使之处于制止状态,以达到减低该部的敏感性和反应机能。
运用生理学这一条原则来减轻疼痛的例子是很多的。譬如作战时,战士被枪弹打穿了一个洞,但由于全部精力注意着敌人,所以自己不感觉疼痛。假若在平时,不要说穿一个洞,就是扎一根刺也是很疼的。
关于分娩疼痛的本质及其预防法,我们简略地作如上解释。
推行这种为妇女谋幸福的新的无痛分娩法,根据我们初步实行的经验来看,需要努力克服一些阻碍。首先要打破医生、助产士和护士的保守观念和对此新方法的不信任,我们不但要从理论上和临床实际上给予启发和教育,以奠定其推行的信心;更要说明推行这一工作的政治意义,以促进他们对推行这一工作的热情。第二,必须彻底克服一切不良的医疗和护理作风。因为这个新的无痛分娩法是建筑在产妇对助产者有高度信赖的基础上;产妇对助产者的信赖决定于助产者对她的爱护和自己的熟练技术。假若助产者在这方面不能满足产妇的希望,新无痛分娩法是比较难于成功的。我们不要将此新无痛分娩法简单地看成只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术问题。我们在实行这种新无痛分娩法时,应该结合着整顿医疗和护理作风,订出产科工作人员的守则,要求人人遵行。第三,由于产妇们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和思想顾虑不同,我们要抓住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教育,举的例子要恰当而且多样性,尽量争取无痛分娩过的产妇当教员。这样作的效果是会更大的。


第3版()
专栏:

组织起来比单干强
力群 张怀信 药恒 吉林 郝超 云挺作
七)王全保照旧使用那套老农具。他看着互助组,不服气地说:“不发愁,你们看我吧,我今年的粮食,不会比你们打得少。”
(八)互助组长李四小领导得好,一有闲空,便集合大家来读报,进行学习。组员们的政治觉悟逐渐提高了,他们知道了社会往那里走。报上说:“爱国家种棉花,巩固工农联盟……”李四小互助组就积极地响应了这个号召,修订了爱国公约,决定种三十亩棉花。
(九)李四小互助组经过民主讨论后,有计划地分了工:一部分人进行温汤浸种工作,一部分人翻地施基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