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苏联文学在中国
——为苏联“真理报”而作
曹靖华
苏联文学,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也如同十月革命一样,被看作洪水猛兽,统治者用尽方法,对它加以封锁、禁止和隔绝。在反动统治时代的中国,也没有例外。中国反动统治者,从直奉军阀起,一直到蒋介石,都是如此的。十月革命后,直奉军阀就明令禁止一切凡有“布尔什维克”、“马克思”、“列宁”等名词的书报刊物。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了大革命之后,更变本加厉,凡有“俄”、“苏俄”、“苏联”、“阶级”、“唯物论”等名词的书刊,也都被禁止了。而且还禁到书刊封面上的锤子镰刀,以及黑红的颜色。这是鲁迅先生当时喜用的颜色,黑色代表钢铁,红色象征革命,所以也遭到了禁止。
蒋介石不但封闭当时的进步书店,没收进步书刊,甚至对进步作家,也加以捕杀。胡也频、柔石、冯铿等作家,都是这样被害的。一九三二年后,除用这些方法之外,还采用“经济封锁”政策。那就是:禁止书店出版进步的书籍,禁止报刊登载进步作家的任何作品,使作家困死,以至饿死。可是这种饿死政策和捕杀暴行,并不能使中国革命文艺工作者降服,或把他们吓退。他们本着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肩起艰巨的任务,在毛主席的旗帜下,在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所指示的大道上挺进。这诚如毛主席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
★ ★ ★
十月革命给全世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指示了一条道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底国际性质”中说:“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史中的根本转变,是世界资本主义历史命运中的根本转变,是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根本转变,是全世界被剥削群众底斗争方法和组织形式、风俗和传统、文化和思想体系中的根本转变。”
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也同样起了指示和鼓舞的作用。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十月革命引导中国革命,获得了伟大胜利。在十月革命世界性的基础上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上产生出来的苏联文学,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学影响的深刻和宽广,为世界任何国家的文学所不及。
毛主席称为中国现代“文化新军的最伟大与最英勇的旗手”、“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也是受了十月革命和苏联文学的影响,使他一步步地走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使他把文学当作阶级斗争和社会改造的武器,使他用文学武器,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一生。他在一九三二年写的“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中,称“苏联文学在世界文学上是胜利的”;把“俄国文学和苏联文学看作我们的导师和朋友”。在国民党迫害下,鲁迅先生热情地宣传苏联文学,译了“毁灭”,校印了“铁流”、“士敏土”及“苏联作家二十人集”等,他要用一切方法,把优秀的苏联文学介绍到中国,去教养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为神圣的解放事业而斗争。他把介绍苏联文学给中国读者的工作,比作普罗米修士偷天火给人类
一样地看待。在蒋介石的血腥统治下,他又把这种工作比作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
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开路人瞿秋白同志,在给鲁迅先生的信中,认为“介绍苏联文学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者重要任务之一”,“是一切中国革命文学家的责任”。
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中国革命文学的先驱者鲁迅先生和瞿秋白同志以及其他革命文学工作者,在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照耀下,在毛主席的指引下,不畏艰险和迫害,认清前途,肯定目标,辟道路,斩荆棘,把介绍苏联文学看作重大的、革命的政治任务,以殉教者的精神,来从事这一庄严神圣的工作。
★ ★ ★
苏联的作家,特别是高尔基的名字,在中国是妇孺皆知的。他的作品,几乎全部译成了中文。据不完全的统计,他的作品,中文的单行本,约在一百五十种左右。自古及今,世界作家,在中国这样风行的,没有第二人。鲁迅先生说:“高尔基之伟大,我看无人可比”。他的作品,对中国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作家的影响,简直是无比的。他的作品,中国各阶层的人,都在传诵着;他的剧本“夜店”,在中国各大城市上演;根据他的作品制成的影片,如:“我的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母亲”,中国观众是普遍欢迎的。他的作品,每种往往有四五个译本,而“夜店”就有十个译本。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例子。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了使广大读者得到更可靠,更有系统,艺术上更完善的译本,正在筹划编译高尔基选集。
三十多年以来,苏联各时期的主要文学作品,就像洪流似的,被介绍到中国。其中介绍得较早,而影响最大的是“毁灭”和“铁流”。瞿秋白同志在给鲁迅先生的信中说这两部书介绍到中国,是当时文坛上的大事,是值得庆贺的。在抗战期间,延安将“铁流”翻印了好几版,参加长征的老干部,几乎人手一册,几乎成了部队的教科书。纵耕同志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六日“天津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苏联文学怎样教育了我们”,他说年青的中国人民革命文学,直接在苏联文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这不只是创作上的教养,而且也联系着青年们的革命的行动。中国大革命前后的一代青年学生,常常是因为喜好文学,接近了革命。他们从苏联的文学作品里,受到了激动,怀着反抗的意志,走上征途。这些青年,有的在革命斗争中牺牲了,有的今天担任着重大的任务,有的成为人民的作家。中国属于人民的作家,没有受过苏联文学影响的,恐怕是没有的。
在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间,苏联这些文学作品,在中国都起了无比的鼓舞作用。尤其是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格罗斯曼的“人民是不朽的”,别克的“恐惧与无畏”(另译为“康庄大道”)等。姚远方在一卷三期“文艺报”发表的“苏维埃战时文学成了我们无形的军事力量”一文中,曾说到这些作品在解放军中,从高级将领,直到下级指挥员,几乎无人不读。他们不仅把这些文学作品看成极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也把它们看作宝贵的军事教科书,当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学来研究。他曾举例说,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将军曾把“日日夜夜”和“恐惧与无畏”,规定为团以上干部必读书籍。刘伯承将军及徐向前将军等都曾号召部队来研究这些作品。在他们的演讲中,在军事训练中,在研究战役的会议上,都曾引证这些作品中的例子和观点,来批判部队中不重视纪律,不重视训练的“只凭勇气,不讲战术”的不良倾向。
姚远方在同一文中又举例说,在石家庄的攻坚战中,聂荣臻将军的部队,专门研究了“日日夜夜”中描写沙布洛夫指挥斯大林格勒的逐屋战的一章。徐向前将军的部队在太原战役中,同样的将这一章印成战场传单,发给担任巷战的部队。
郭尔巴托夫的“宁死不屈”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名著,在中国也起了巨大的作用。如中国作家杨朔的小说“望南山”就深受了郭尔巴托夫的影响。康濯同志在“文艺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曾提到有一个青年工人,在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
“我发誓要向保尔·柯察金学习。”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去年春天在北京青年宫上演根据这本书所编的剧本,一直演了近三个月,而且许多观众还是不容易购到票。
在诗歌方面,如马雅可夫斯基,别德内伊,别兹明斯基,江布尔,苏尔科夫,特瓦尔多夫斯基,伊沙柯夫斯基,杨·库巴拉,伊沙克·杨以及其他诗人的诗,都成了中国广大读者所喜爱,所传诵的东西。
苏联的著名剧本,如西蒙诺夫的“俄罗斯问题”,柯涅邱克的“前线”,沙甫朗诺夫的“莫斯科性格”,拉甫列涅夫的“美国人民的呼声”等,不但都已译成中文,而且都搬上了中国舞台,得到广大观众的爱好。
苏联的电影,如“夏伯阳”,“夜莺曲”,“米丘林”,“宝石花”,“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攻克柏林”及其他影片,不但给了中国广大观众最深刻的印象,而且成了中国人民文化娱乐生活的血肉相连的不可分的部分。
在儿童文学方面,鲁迅译的斑泰列夫的“表”,不但风行全国,而且改编成剧本,搬上了舞台。其他如姆·伊林及阿·葛达尔的作品,几乎都全译成了中文。卡达耶夫的“七色花”,不但出了插图单本,而且还根据这故事,改编成连环图画,供给初识字的儿童看。
总之,世界上最前进、最丰富、最有政治教育内容的苏联文学,三十多年以来,不但影响了中国青年一代的思想,而且也影响了他们的革命行动。广大的中国青年,最初读了苏联的文学作品,受到了启发和鼓舞,投入革命行列,参加了革命的实际斗争,这是不可以数计的。
在抗日战争中间,在太行山一带的游击区内,在极端艰险的敌人后方,曾经用油印翻版了萧洛霍夫,拉甫列涅夫,爱伦堡等的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当时敌后的革命战士,把这些油印的作品和枪及自己的生命,结成了三位一体,遇到生死关头,随身携带的一切,都可以抛弃,书和枪,唯有书和枪,在生死关头里,或则冲出死的重围,把它带走,或则和自己的生命同归于尽!
苏联文学,对中国广大群众的影响,简直是无比的。数十年来,它武装了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旗帜下,驱逐了盘据中国百余年的帝国主义,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它还在武装着中国人民,在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及新中国的建设上,将获得更辉煌的胜利!
作者附注:去冬随作家访问团在莫斯科,应真理报之邀,匆忙中赶草此文,发表于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真理报。现将中文稿略加删简,在国内发表,希读者指正。


第3版()
专栏:

两年来中苏文化交流的成绩
两年来中苏两国文化合作的胜利,已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了苏联人民与我国人民之间的伟大深厚的友谊。
为了交流经济、文化建设的经验,中苏两国人民曾有多次的文化团体和个人往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日,以法捷耶夫、西蒙诺夫为首的苏联文化科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团来华祝贺,到一九五一年国庆节索洛维耶夫、爱伦堡和其他代表来华观礼,在这两年内,苏联代表团或个人来华访问的共有二十三次。我国以郭沫若为首的出席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代表团,以丁玲为首的中国人民庆祝十月革命代表团,以林伯渠、沈钧儒为首的中苏友好协会赴苏参加“五一”节观礼代表团,以及其他人民团体和各种学习团体,先后访问苏联共十四次。这些访问都促进了中苏两国人民彼此间的了解,增进了兄弟般的情谊。中苏友好协会赴苏参加“五一”节观礼代表团归国后,仅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各大城市及华北、中南两大行政区所辖各省,就向四百多万人作过报告,传达了苏联国家建设的成就和苏联人民的友谊。
我国广大人民热爱着苏联著作。两年来全国大量翻译出版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和介绍苏联的书籍,其中仅文艺作品即达七百二十七种。所有获得斯大林奖金的苏联文学作品几乎全已译成了中文。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并已有适应不同文化程度读者的各种通俗节印本。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富曼诺夫的“夏伯阳”和华西列夫斯卡的“虹”都被绘成了连环画,受到工农大众和儿童们的热烈欢迎。苏联著名学者尤金、吉谢列夫、马卡洛娃、包德列夫等来华讲学的讲义都已印成专集,畅销全国各地。我国著名著作在苏联也同样受到欢迎,如毛主席的“实践论”、刘少奇的“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等都已在苏联被译成俄文出版。我国著名文艺作品被译成俄文的更多。苏联的书店里陈列着“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李家庄的变迁”、“暴风骤雨”、“新儿女英雄传”以及鲁迅的短篇小说、杂文等等。俄文版“人民中国”、“人民画报”以及“中国工人画刊”,也受到苏联广大人民的喜爱。
苏联电影和图片已成为我国广大人民学习苏联的最好的教材。据极不完全的统计,两年间全国各地中苏友好协会放映苏联电影共七千四百余场,观众一千六百九十多万人;举办苏联图片展览一万四千多次,观众三百万人以上;在工厂、学校及街头举办小型苏联图片展览或流动苏联图片展览已成为普遍、经常的事情。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为各地中苏友好协会组织编制的介绍苏联的各种图片已超过五万套。苏联影片译成华语上映或准备放映的有故事片九十多部,教育短片五十多部。苏联电影专家更协助我国电影工作者摄制了“中国人民的胜利”、
“解放了的中国”、“锦绣河山”三部五彩文献纪录片。我国电影译成俄语在苏联广泛放映的有“中华女儿”、“无形的战线”、“光芒万丈”、“钢铁战士”、“白毛女”、“中国民族大团结”等片。中华杂技团在一九五○年十一月到苏联,共逗留一百二十天,表演一百零六场,观众达二十七万多人。该团在苏联的表演被拍摄为五彩艺术纪录片。
苏联音乐、戏剧也日益受到我国广大人民的爱好。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全国性的“苏联音乐广播欣赏会”,定期系统地介绍自旧俄时期到现代作家的典范作品,截止目前已举办二十八次。中苏友好协会、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和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在京联合举办的“苏联音乐欣赏晚会”已有六十九次。两年来,各大城市剧院都上演了译成中文的苏联戏剧,其中尤以“俄罗斯问题”、“美国人民的呼声”、“冷战”等剧有力地揭穿了美帝国主义的残暴阴险,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曾起了宣传教育作用。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一二七期介绍
“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第一二七期已经出版。
本期以“人民民主国家的农业日益发展”为题发表社论说:欧洲人民民主国家在进入一九五二年之际,已在农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些国家的农产品产量已有很大的增加,牲畜饲养业也得到了重大的成绩,在缴纳公粮方面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社论指出:人民民主国家所以在农业的各方面获得进展,首先是由于人民民主制度在建立后不久,就实行了土地改革,根本改变了这些国家的阶级力量的对比。其次是由于苏联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宝贵援助。同时,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在这些国家的农业的发展方面也起着很重大的作用。人民民主国家已经设立了一千一百多个国营机器拖拉机站,近代的农业机器已日益成为农民每天生活中的一部分了。社论又说:人民民主国家农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劳动农民的合作趋向日益显著。他们从苏联集体农民的例子和自己的经验中,已日益看到集体耕种的巨大利益。共产党和工人党在过去两三年中,已渐渐地用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法使农业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且在这方面已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所有人民民主国家合作社农场的平均收获量都比个体农民的平均收获量高百分之十五到四十。目前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农村中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政治上和组织上进一步加强生产合作社。必须从各方面加强农村的党组织,使它们和群众取得最大限度的联系,改进对农民群众的政治工作,加强党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
本期刊载了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阿波斯托尔的“罗马尼亚人民的新的劳动态度”一文。作者指出:在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由于基本生产资料转入劳动人民的手里,他们对劳动的态度已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劳动中的同志般的合作和社会主义的互助,已经成为使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动力。新的生产关系产生了社会主义竞赛。这种竞赛已经包括了三分之二的工人、技术人员和职员,并促使许多企业提前完成了一九五一年的生产定额。工人和技术人员在竞赛中发挥了创造的积极性。他们应用了苏联斯塔哈诺夫式工作者的先进生产方法,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而且在去年头六个月内提出了三千多件革新建议,为国家节省了五亿多列伊(罗币)。作者接着说:除了人民的新的劳动态度之外,另一种新的特点正在发展,这就是当家作主的人民对社会主义财产的关心。这种特点表现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所参加的反对生产中浪费现象的斗争上。有三万七千名工人学习苏联先进工人的榜样,保证要以社会主义的态度来照管他们的工具。作者强调说:但是,和这同时,在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竞赛的方法上还存在着严重的缺点。罗马尼亚工人党正在大力克服竞赛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支持群众的倡议,并对落后工人的一切资本主义思想的残余进行批评。
本期发表了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劳特的“为德国的进步文化而斗争”一文。劳特说:东德的民主化为德意志民族文化的空前发展铺平了道路。由于肃清了垄断资本企业,实行了民主土地改革,建立了一个由工人阶级掌握决定性地位的国家,文化工作者在经济上依靠垄断资本的状况已宣告结束。政府关于文化方面的决定中所规定的国家事业,使文化工作者在发展科学和艺术方面,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这就进一步巩固了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的联盟,进一步增加了知识分子在生产领域里和社会生活中的任务。劳特接着指出:近年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文化界已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歌曲、影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极为严重的缺点。这些缺点表现为赶不上现在的生活的需要。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现代德国艺术界的代表人物,包括最优秀的代表人物在内,仍然受着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中存在着新内容和表现这个新内容的拙劣方法之间的矛盾。因此,为了克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文化上的停滞,必须对思想战线上的各方面的形式主义进行无情的斗争,创造出一种真正写实主义的艺术来。
本期还刊载了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中央委员哈济的“匈牙利地方人民会议的工作”和瓦尔加斯的“玻利维亚人民为反对美帝国主义、争取和平而斗争”等文章。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两年多以来中苏书刊的交流
陈应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的两年多以来,中苏文化的交流有了很大的成绩,这对于中苏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都起了极重要的作用。现将两年多以来文化交流中的书刊交流的情况,分述于后:
(一)
两年多来,中苏两国的许多文化机关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经常地互相赠送各种书报刊物。苏联赠送我国文化机关的书刊,仅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到去年十月为止就收到书籍二万九千零二十二册,杂志三万零三百二十三册,俄文报纸十四种,整套图片一千三百套。
在去年三月间,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将该系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十四世纪珍本——一部散失的中国文化重要典籍“永乐大典”十一卷送还我国,充分表现了对我国文化的爱护和尊重。
我国各科学文化机关,也把各种书刊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赠给苏联文化机关。仅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就曾把书刊一万多册分赠给苏联对外文化协会、苏联科学院、苏联作家协会、列宁图书馆、莫斯科大学图书馆等。中国科学院也把二千多册书刊寄赠苏联各科学文化机关。
国际书店更大量地把苏联的出版物运来我国,把新中国的出版物运销苏联,大大加强了中苏文化的交流。据国际书店总店统计:前年一月到去年六月底苏联供应了我国九百三十六万五千八百四十四册图书,二百六十万六千八百四十七册刊物,一百五十二万一千九百十五张地图画片和唱片;去年一月到八月从中国运销苏联的书刊计有三十八万零二百八十册。
苏联的出版物在中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发生了无可比拟的良好影响。
苏联著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日夜夜”、“恐惧与无畏”、“真正的人”、“青年近卫军”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成为指战员们最喜爱的读物,并发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许多人在轻装行军中,除战斗武器外,宁愿丢掉其他衣物,不愿丢弃这些书籍。在医院里,工作人员经常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正的人”等小说读给伤员们听。许多伤员在苏联感人事迹的激励下,更加坚定了斗志。华东军区某部队一个营长看完了“日日夜夜”后说:“这本书不仅教育我们要英勇斗争,而且使我对战略战术有了更深的体会。”许多新参军的知识青年看了“青年近卫军”后一致表示:如果帝国主义胆敢侵犯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一定像青年近卫军那样和侵略者斗争到底。
中国的学生们也曾广泛地讨论了这些作品。“青年近卫军”中的奥列格等的英勇形象已成为他们光辉的榜样。他们在这些动人事迹的鼓舞下,曾组织了以“保尔·柯察金”、“奥列格”、“卓娅”等命名的战斗队,踊跃地响应了祖国的号召,参加了国防建设。
同样地,新中国的书刊在苏联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热烈欢迎,这些书刊常常是供不应求的。譬如“中国工人”画刊运销苏联的数目就是不断增加的。苏联劳动报在去年三月二十九日以“在斗争中和劳动中的英雄的中国工人阶级”为题发表长文加以评介,这篇文章说:“……中国工人画刊将使苏联读者认识英雄的中国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劳动成就,对于牢不可破的中苏友谊的进一步巩固,对于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均有裨益。”
去年八月二十二日“真理报”发表了科瓦列夫推荐“人民中国”俄文版的文章。他说:“人民中国”的每一期受到苏联广大的社会人士的赞扬,这本杂志所介绍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有助于中苏两大国人民的牢不可破的永恒友谊日趋巩固。”
其余的刊物和书籍同样也受到苏联读者的喜爱,和更高的评价。
毛主席的“实践论”,在苏联学校中、书刊上,在谈论认识、实践和论理的问题时常常引证其中的论断。有一位哲学家说:像毛泽东这样把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复杂问题,用马克思的深刻分析和鲜明形象写出来,是罕有的;“实践论”已使苏联哲学研究者以前所考虑的认识过程是否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阶段的问题,迎刃而解。
在苏联,鲁迅先生的作品得到极高的评价。去年六月间“真理报”曾发表了彼得罗夫的文章,评介鲁迅短篇小说和论文集的俄译本。彼得罗夫说:“鲁迅的著作表现了他的真正的人道主义,和他对被压迫人民的深切同情。他的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贯串着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压迫者的憎恨。这些作品告诉我们:鲁迅是一位伟大的、善于观察的作家,他把作品的深刻性和高度的艺术形式光辉地结合起来。鲁迅被誉为‘中国的高尔基’,把他和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者相提并论是完全应当的。”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一书,曾被苏联“旗帜”杂志主编柯谢夫尼柯夫誉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小说,在苏联广大的工人和学生中曾开过会来讨论它。他们都爱这本书,热爱书中的英雄人物。
此外,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贺敬之等作的“白毛女”等作品也都受到苏联人民的一致好评。
(二)
苏联出版了许多介绍中国各方面的俄文书籍和中国著作的俄译本。苏联人民把这件工作当作巩固中苏友谊的重要方法之一。
两年多来,苏联国内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有下面一些书籍。
(1)哲学方面:有毛主席的“实践论”,苏联哲学家杨兴顺著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及其学说”,作者并把老子“道德经”重新译出。
(2)政治方面: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文献和资料,刘少奇的“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陈伯达著的“人民公敌蒋介石”,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控诉美国武装侵略台湾的发言等。
(3)历史方面:从中文译出的有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由苏联著作家写的,有卡拉慕沙的“太平天国”,叶尔马雪夫的“光明照耀着中国”,汪因庭的“为国家的独立和民主而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尼基佛罗夫、乔治·爱伦堡和尤里耶夫合著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叶菲莫夫编写的“中国民主力量反对反动力量的斗争”,乔治·爱伦堡的“近代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斗争论文集”,尤列夫的“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历史意义的胜利”,库兹尼佐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也完成了一部“中国经济政治发展史”。这些书籍分别详尽地论述了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历次革命斗争的情况,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各方面建设的辉煌成就,以及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4)传记方面:有“毛泽东传”、“毛泽东、朱德传”等。
(5)游记方面:已出版了的有西蒙诺夫“战斗的中国”(俄文和乌克兰文),这是一部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长篇印象记,作者以无比的欢欣叙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长期艰苦、忘我牺牲的战斗生活。
前年十月一日在莫斯科出版了一本苏联著名画家费诺格诺夫的“在新中国”,这是一本描写中国人民革命历史的画文集。书内有素描六十幅,作者以中国连环画的方式,运用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描绘了中国人民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下所进行的伟大革命事业的各阶段,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另外还出版了齐契特金娜的“解放了的中国”,尼基丁的“北京”。
(6)语文方面:苏联国立外国语文和民族语文辞典出版局最近出版了一本俄华辞典。苏联科学院东方语文研究所已着手编纂高等学术机关用的中国语文辞典和教科书,现代中国语文文法也将出版。
(7)文艺方面:从中文翻译过去并已出版的有:鲁迅的小说“故乡”及其他短篇小说和杂文,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和“小二黑结婚”,草明的“原动力”,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柳青的“种谷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欧阳山的“人民勤务员”,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赵树理等十一人作品编成的“中国短篇小说集”,唐代古典诗人白居易和孟浩然的作品,“解放了的中国的诗集”,以及“白毛女”、“红旗歌”等剧本。
介绍或歌颂新中国的文艺著作也出版了很多。
吉尔吉斯的民族诗人都为正在建设新生活的中国人民写着新诗。在去年四月间吉尔吉斯作家协会举行了托克托姆雪夫的“来自喀克萨的信”的讨论会。这篇诗叙述了一九一六年一个吉尔吉斯的姑娘由于沙皇的专制的迫害,如何跟许多同胞逃亡到中国,在那里陷于奴隶的地位。当中国人民奋起进行反对压迫者的神圣战争的时候,诗中的女主角把两个儿子送进中国人民解放军。
苏联年轻的汉学家奥夫契尼科夫和卡西斯完成了一部“高尔基的遗产在中国”的著作。他们叙述了高尔基的作品对中国进步艺术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鲁迅的影响。
此外,苏联一批汉学家已着手编纂一部“现代中国文学概论”,该书将分析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中国文学的现状。其中专有一章论述中国文学在新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除了以上所述的各种出版物外,全苏政治与科学知识普及协会也出版了一系列的小册子,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设成就。莫斯科东方大学、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莫斯科大学历史系都出版了研究中国语文和史地的纲要手册。
由于苏联人民的先进经验,是新中国人民吸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创造丰富的精神文化的借镜。两年多来,中国翻译和出版了更多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哲学等著作,从这些作品中,我国人民学习到苏联人民在各方面的先进经验,使我们伟大的经济建设工作少走了许多弯路。
据出版总署编译局不完全统计,到去年年底,我国翻译了有关苏联的书籍共有二千六百七十五种,计:列宁、斯大林著作六十四种,社会科学(包括哲学)九百十二种,史地人物三十一种,文艺八百二十三种,自然科学一百八十七种,应用技术三百六十八种,少年儿童读物二百六十三种,其他方面的二十七种。中国作家编写有关介绍苏联的书籍,根据出版总署图书期刊司编印的“全国新书目录”不完全统计,从去年一月到六月,约有六百余种。
这些书籍是认识苏联、学习苏联的主要工具之一,所以它已成为广大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我们工作上前进的指南针。
(三)
中苏两国书刊的交流,在这两年多的短促时间里,有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有着共同理想的民族之间才有可能,而这种可能也必将随着我们两国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而更加扩大,更加巩固。


第3版()
专栏:

伟大的友谊
冯真、乌恩、苗地 曾善庆、郝宏章合作
(一)去年八月十四日,中长路铁岭到昌图间遭到数十年来没有过的大水灾。当天下午一点半钟,中长路沈阳分局局长苏联专家杜拉索夫和一行人在倾盆大雨中到清河桥头了解涨水情况和桥头路基状态。
(二)这时,清河的水势上涨得非常猛烈,水面距桥的底部只差一公尺多,两岸的村庄都被淹没了。杜拉索夫正在注视着清河的急流,忽然发现房盖、树木、猪、牛等被洪水冲流下来,并看到有的妇女抱着小孩子呼救。
(三)杜拉索夫眼看到许多农民和小孩要被洪水冲走,非常难过。他不顾桥头被水淹没的危险,和守桥的战士、工人把绳子、被单、木板等一切能救人的东西都抛到水里去抢救灾民,许多会游泳的战士和工人也都奋不顾身地跳下水去救人。


第3版()
专栏: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今日播送河北省人民法院公审大贪
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大会实况录音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今日(十四)下午一时,在全市各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内,播送河北省人民法院公审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大会的实况录音。各机关、团体、部队、工厂、学校及其他各界人民届时可以组织收听。这个大会的实况录音全长八十七分钟。更正本报二月七日三版刊载严信民“中国农工民主党的新生”一文,作者职衔中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应为“中央执行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