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黑龙江龙江县三区六个村的整党工作
(一)
八月中旬,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协同龙江县县区干部,在龙江县第三区的东、西白土山、嘎气哈、长山、兴山、后道老等六个村采用集训的方法,进行整党试点工作,取得很大的收获。
整党工作组到村后,首先调查了解情况,弄清这些支部中存在着的各种问题。东、西白土山等六个村,共有党员五十五名,其中有五十名出身于贫雇农,而且大部分是土地改革中的积极分子。这些党员在领导互助合作运动和其他工作中都做出了不少成绩,特别是一九五一、五二两年的农业生产,经过组织起来、精耕细作,获得了丰收,群众的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共产主义教育,在一部分党员中,滋长了富农思想。从一九五一年到现在,五十五名党员中就有三十五名有过剥削行为,并有一名已发展成为富农。这些党员在互助合作运动中已不能起领导作用。其中有些人滋长了消极退坡思想,有的甚至违法乱纪、贪污腐化。上述情况说明了这些党组织无论在思想上,在组织上,都必须进行一次整顿。
在提出整党问题后,有些党员是有思想顾虑的,特别是有毛病的党员害怕被整出党。而另一方面,有些平素表现较好的党员想趁此狠狠整落后党员,使今后的工作好作些。在群众中也有些人在核计着调换干部的事情。针对上述情况,工作组就召开支部大会、积极分子会议、群众座谈会、生产组长座谈会、军属和转业军人座谈会,在这些会议上,反复宣传整党的意义,使大家懂得了整党是为了提高党员觉悟,整顿党的组织,领导群众爱国增产,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党员的情绪也就逐渐安定下来,群众也赞成这种作法。
集训之前,为了不使各村主要干部(党员)因集训而影响生产,工作组分别帮助各支部布置了村里的工作,并解决了集训干部家里的生产问题。
(二)
集训开始,首先进行共产主义教育。这一课着重讲以下三点:(一)共产主义社会的远景;(二)当前的农村经济要走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三)党在互助合作运动中的领导作用。这些课都是联系实际来讲解的。讲课后,工作组就提出了一些关于雇长工、放高利贷等具体问题,发动大家联系自己思想进行讨论。另一方面,由区委委员根据各村党员向领导干部所提的意见,代表区委作了关于官僚主义作风的检讨,起了很大作用。许多党员就跟着检讨了自己雇长工、放高利贷的剥削思想和行为。郭成山检讨说:“我放十石高利贷,七个月就要五分利,还硬说是帮助穷人。现在想来,真不像个共产党员。”杜景春说:“我不光自己忘了本,雇长工,想当富农,还在互助组内提出‘人强马壮’,才能搞好互助。结果,把困难户都排斥出去。这和党的方针完全相违背的。现在党来挽救我,我要有啥说啥,改正自己错误,作一个好党员。”嘎气哈村党员董贵昌起初把整党当作一般的训练,说:“训练班这条路我已走熟了,再去转它二十天,没有啥!”但在他听课以后,思想上就开始了斗争,特别是在好多党员在小组会和大会上检讨了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后,思想斗争更加激烈。董贵昌想起了解放前的情景和今天的生活。他原来像嘎气哈村大部分群众一样,给地主扛活,少吃没穿。解放后,他和其他农民一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了身。现在他种着六垧多地(一垧等于关内十五亩),养着两匹好马,日子越过越好。董贵昌想起这一切,又想到共产主义的远大前途,于是决心把自己的错误彻底向党交代清楚。董贵昌检讨说:“……去年我雇了长工,家里给长工吃坏的东西,又不准他少干活。这不是变了质吗!和群众关系搞不好,以前是昧着良心说群众不好领导,其实都因为我自私自利心太大,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比如我有一个七岁儿马舍不得用,硬套人家三岁马崽子驾辕,一下子给累爬了蛋。去年春旱,明明早种不好,互助组员都不愿意早种,但我硬叫大家先种我后种,后来我地里的庄稼长得比别人的好。今年春天雨水调和,适宜早种,互助组研究春种问题时,我就说,去年让你们先种,你们不愿意,今年我要先种。大家意见很多,可是不敢提出来。党教育我要处处为人民服务,可是我是处处为自己打算,占群众的便宜,就不像个共产党员。”最后董贵昌向党提出保证,一定要在党的教育下,在群众的监督下,改正自己的错误,要作一个好党员。经过对这一具体事例的批判,大家都认识到“富农的剥削思想和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思想是水火不相容的,党员剥削人,就是思想变了质”。最后,大家又进一步分析了产生富农思想的根源。有的党员说:“这是受旧富农的影响。”有的说:“这是受城市商人的影响。”经过领导上启发,许多人才认识到,除了这些影响之外,小农经济自发的资本主义因素是产生富农思想的根子。这样便使大家深刻地体会了党提出互助合作政策的意义。
在这些思想问题解决后,绝大部分的党员感到轻松愉快,表示从今天起要走互助合作化的道路。西白土山村党员崔振生提出了“咱们回去后保证每个人要带领群众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其他党员也都说:“回去非来个大转变不可。”
在关于组织互助组的讨论中,工作组又发现某些党员对互助合作政策的认识是模糊的。有些人不懂得贯彻互助两利方针的意义,另有些人不懂得组织互助组的原则。根据这种情况,工作组就对大家进行了互助合作政策的教育,着重讲解了以下几点:(一)走互助合作道路是党在农村发展经济的基本政策。支部必须保证贯彻这一政策,党员必须参加并领导好互助合作运动。同时说清楚党内和党外是有区别的,党的社会政策允许富农存在,但不等于党内允许富农存在。(二)组织互助合作组织必须贯彻自愿两利、发展生产的原则。(三)选择互助组的典型例子,分析各种类型互助组的特点及其领导方法。(四)研究互助组和生产合作社不同的特点与要求,和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必须具备的条件。(五)说明了农村党员的领导与模范作用是开展互助合作运动的根本条件。在以上问题得到解决后,继续进行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的教育,并着重批判了某些党员的强迫命令、脱离群众的作风,以及个别的贪污勒索的恶劣行为。有些强迫命令作风应由上级负责的就由上级干部进行检讨。这样大家就自觉自愿地检讨了自己的强迫命令作风。被地主利用的党员,也检讨了自己失掉立场的思想和行为。
(三)
在经过党员标准教育之后,就进行登记、审查、处理工作。登记前,对党员进行了忠诚老实教育,讲清登记的意义。因为党员知道了如何才能作一个够标准的党员,所以在进行登记时,党员思想斗争很激烈。党员孙权就斗争了一天多才去登记。这时,工作组注意了解每个党员的思想情况,并根据不同思想情况分别进行教育。对于有决心当党员的向其说明只要决心改正错误,向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作实际努力,就可以登记作一个党员;对于一些本来没有决心作一个党员但怕不登记被人笑话的,就向其说明作一个党员是自觉自愿的,不登记,在党外同样可以作革命工作。经过两天时间,有五十名党员进行了登记,有五名未登记。结束登记时领导上又鼓励了登记的党员为争取作个完全够标准的党员而努力;对不登记的也进行了教育,安慰他们,并指出如果还有想登记的仍可请求登记。有个叫林长发的就要求登记。林长发以前所以没有登记,主要是因为他和三个妇女发生过不正当的关系,所以不敢登记。支部研究后,认为只要林长发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仍可以作一个党员,支部就批准了林长发的要求。其他没有登记的人也表示以后要帮助党作好工作。
登记后,以支部为单位进行鉴定,主要是使党员全面地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品质、觉悟程度,并确定今后的奋斗方向。鉴定以后,即进行审查处理。在讨论具体人的处分时,大家开始有些偏激情绪,提出了过高的处分。经过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和研究,他们就能根据中央所规定的“思想批判从严,组织处理从宽”的原则决定处分。例如对于东白土山村支部书记李子峰的处分,有的主张留党察看,有的主张撤销工作,有的主张给以警告处分。经过研究,一致认为,李子峰的错误主要是有强迫命令作风,本人已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并表示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因此决定不给处分。对于某些问题尚未完全弄清楚的党员,为了慎重,决定弄清后再行处理。对于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孔令发及蜕化变质分子蔡国志,大家一致同意开除他们的党籍。这些处分,最后还经县委批准。
(四)
审查和提出处理意见后,训练班即告结束,整党工作组的干部分别和党员一起回村进行民主补课。首先召开了两三次全村或全屯群众大会和村干部会,在这些会议上分别由干部向群众说明此次整党的经过及解决的问题。会后又搜集群众对于党员干部的意见。支部对这些意见作了慎重的研究,并定出处理的办法。支部决定凡有问题的,并且是群众意见较多的,均应由本人采用各种方式向群众进行检讨。这一工作进行得很好,许多群众在听了党员检讨后都很受感动。有的说:“共产党就是好,几天光景,就把这些党员教育得这样好。”党员和群众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李子峰在大会检讨后,村里的群众都说支部书记真变好了,过去那能这样认错,并三三两两地去找李子峰谈心。个别怀有报复思想的人虽然对李子峰进行讽刺,但李子峰并不生气,只是耐心地给人解释。这时,工作组的干部向群众宣布整党处理结果,结束处理工作。然后又召开党员大会,总结支部工作,进行民主集中制的教育,改选支部委员,布置了目前工作。
整党后,各村都呈现了一片新气象。首先是各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在秋收中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嘎气哈村,整党前只有五个常年互助组。整党后,由于党员觉悟的提高,积极带动群众互助合作,全村就组织了十七个常年互助组,八个季节性的互助组,两个临时互助组,现在只有十八户没有参加互助合作组织。这些互助组的生产工作都有了显著改进,使用新农具的计划也被提出来了。由于党员起了模范作用,群众在秋收中的劳动热情大大提高,因而缩短了秋收时间。从这一时期的工作情形来看,支部确已成为领导核心,许多群众都愿意参加党员所领导的互助组,并经常找党员谈话,解决各种问题。


第3版()
专栏:

  苏联人民演员拉迪尼娜
叶遥
中国许多观众看过苏联的音乐喜剧影片:《幸福的生活》、《拖拉机手》、《富裕的未婚妻》等,当人们看了这些充满着劳动欢乐的影片时,人们在银幕上熟识了影片中的女主角:毕百灵、玛丽亚娜、玛琳卡……,人们为这些光辉的形象所吸引。尤其《幸福的生活》中的毕百灵的形象,在我们观众的心里,产生了难忘的、美好的印象。扮演这些女主角的天才电影演员拉迪尼娜,是这次来我国参加“中苏友好月”的苏联电影艺术工作者代表团代表之一。当她还没到中国时,北京市的青年学生中就在传说:“毕百灵要来了!”他们是那么兴奋、热切地等待着她的到来。
苏联电影艺术工作者代表团一来到北京,就分别到工厂、农村、部队、学校、电影院和中国人民见面,中国人民热烈地欢迎了他们。
在中苏电影演员座谈会上,记者会见了拉迪尼娜。她在《富裕的未婚妻》、《牧场风光》(原名《养猪女与牧羊郎》)、《拖拉机手》、《西伯利亚交响曲》、《幸福的生活》等影片中扮演的女主角,都是十分成功的。苏联政府对于她的工作有很高评价。她曾荣获劳动红旗勋章,得过五次斯大林奖金,一九五○年她更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的光荣称号。当她谈到她的这些荣誉时说:“获得斯大林奖金,对我是最高的褒奖,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
她的卓越成就,除了她具有非常的天才外,主要的靠她勤奋地工作,她做到了她所创造的角色应做的一切。她出生于西伯利亚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她对于人民的生活是熟悉的。当她成为电影演员时,她仍不断从生活中学习,从创造角色中学习。这种学习有时是很艰苦的。她所创造的许多角色,都是苏联普通的妇女。她说她创造这些人物时,首先去观察这些人物,了解她们的生活。当她演《牧场风光》中的格拉莎时,最初她有点怕那些猪。她第一次学喂猪时,那样多的猪乱跑乱动,她简直不敢走路,怕猪会使自己摔跤。当她和养猪女学会了如何喂猪后,她才很好地演了格拉莎养猪的那场面。当扮《拖拉机手》中的玛丽亚娜时,她到田地里学开拖拉机。她扮演《战后晚上六点钟》的瓦丽亚时,她曾向参加过战争的女战士们学习机枪射击。她曾问过女战士们:“我能学会吗?”她们回答:“那要看你手上起不起茧,如果不会,还要继续学呀!”当她演《幸福的生活》中的毕百灵时,曾到乌克兰的库班哥萨克集体农庄中去,和农民生活在一起,观察人们怎样走路,怎样动作,怎样说话。在演这部影片时,她需要学习乌克兰的库班农民说话的音调和语法。乌克兰的音调和俄罗斯中部的音调是不同的。她举了不少例子说明它的不同。她不但和农民生活在一起时学说库班话,就是回到家里和她儿子在一起时也说库班话。她对儿子用库班话说:“你为什么不去玩?”儿子说:“妈妈,你最好给我说话时用你妈妈的口气说,不要用你毕百灵的口气说!”因此,她的儿子在家里不叫她妈妈,而叫她毕百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她在创造一个角色时,完全把角色融化在她自己的生活里了。她从生活里去完成角色,在她上镜头时,角色已经成熟了。她在演戏期间,甚至生活习惯也有了变化。当她刚到库班农村时,穿起库班妇女爱穿的裙子,觉得走路很不方便,但当她从库班回到莫斯科时,再穿上自己过去常穿的裙子反觉得不习惯了。演毕百灵这一角色,需要学会骑马,需要知道一些养马人的生活,拉迪尼娜曾去接近农庄中的养马人,和他们谈话,问这问那,话说的特别多。农庄中的养马人问她:“你的话怎么这样多?你是不是想在马房里工作?等你拍完电影,就在我们马房里工作吧!”她就是如此深入地体验生活,观察她所表现的人物的。
苏联的演员不但如此深入人民的生活,向人民学习,而且有时是直接和群众合作的。当他们拍《战后晚上六点钟》时,许多曾经作过战的红军战士参加了群众场面的拍摄;在《幸福的生活》中,许多集体农民参加了集市、赛马等群众场面。人民不但从影片里看到自己的生活,而且可以在影片里看到自己熟识的人或者是自己。苏联许多演员都是从人民中间来的。有的是工人出身,有的是农民出身。
拉迪尼娜谈到苏联人民非常热爱苏联的电影艺术,电影演员时常接到观众从各地寄来的信。有一次她接到一个农庄男孩子的信,信封上写着“毕百灵收”。那位男孩子说,他和他的母亲想参加毕百灵的集体农庄,请她务必答应他。
拉迪尼娜还接到另一个农村姑娘的来信,她问那个《牧场风光》中的养猪女格拉莎在什么地方。拉迪尼娜说:“看起来,这好像很奇怪,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影片中的这些人物在现实中生活过。人民熟悉她们,敬爱她们。”这也正是因为拉迪尼娜的艺术天才创造了使人难忘的形象。
苏联电影艺术是跟着苏联人民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从电影里可以看出苏联的发展和变化。“如果角色变了,那就是生活发展了。”拉迪尼娜说她在《富裕的未婚妻》中扮演的玛琳卡是用手劳动的,在《拖拉机手》中就用拖拉机耕地了,在《幸福的生活》中,农民已经使用联合收割机了。她为从事这种表现人民生活的工作而骄傲。
当拍摄《牧场风光》影片时,德寇的飞机整天盘旋在莫斯科上空,天天轰炸,继续了三个月。但他们的拍摄工作没有停止,他们在防空洞里完成这部影片。她说:“我们相信人民能胜利。”所以,就在那烟火弥漫的土地上,他们拍出了充满着欢乐情绪的影片。这部影片当时曾在反法西斯战争前线放映,大大鼓舞了红军战士的斗志,他们从残酷的战争中看到了人民的欢乐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拉迪尼娜谈到苏联电影演员的学习、生活时说:“一个演员需要学习的很多,他需要有各方面的教养。不但需要知道现代,也需要知道历史。”苏联电影演员剧院,是电影演员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也是生产的工厂。演员们在剧院中排练戏、练声和朗诵诗歌等。剧院里不但有关于表演方面的教师,也有体育教师,歌唱教师,如果演员想学骑马,也有人教。所有的演员都参加政治学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此外,还有一个“电影工作者之家”,在这个组织里,经常讨论上映的影片。许多演员都参加社会活动,演员中有的是苏维埃代表。他们经常到工厂、农村去开音乐会、参加讨论会等。很多电影演员还去全国各地参加演出。不久以前,拉迪尼娜曾到她的故乡西伯利亚演出过。
当问到根据她的体会舞台演员与电影演员有何不同时,她说:“这两种艺术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表现方法上有些不同。在舞台上,演员的动作需要更突出些,明显些。在电影里,演员需要含蓄一些,柔和一些。尤其是特写镜头,也许角色内心的感情很多,但应更精确地衡量你内心的感情和外形动作是否平衡。在舞台上,演员的感情可以直接和观众交流,在电影里就不是这样。”她谈到她最初拍电影时,曾有一场戏总演不好,突然从外边来了一些参观的人,看的人一多,那场戏反而演的很好。导演告诉她:“面前有观众才能演戏,这样是不成的,因为电影演员没有这种条件。”她说,两者还有一种不同是舞台演员在舞台上讲话时,一般是有对方的,但电影演员在拍摄时是没对手的。她最初很感困难,但现在她只需要摄影师和灯光就够了,她说:“这样感到更舒服些。”
培利耶夫是苏联喜剧片的艺术大师之一,是《幸福的生活》、《拖拉机手》、《富裕的未婚妻》、《牧场风光》、《西伯利亚交响曲》等片的导演,拉迪尼娜又是主演这些片子的。当记者询问她关于苏联电影喜剧的问题时,她说:“苏联的喜剧电影是肯定生活的,乐观主义的。与资产阶级的喜剧原则恰恰相反,他们否定生活,恶意地嘲笑人。我们的喜剧演员应更严肃。俄罗斯有句谚语:‘笑话是严肃的’,就是这种意思。如果喜剧中的演员不严肃地创造,也不会引起观众健康的笑。喜剧演员需要更高的技巧。”
拉迪尼娜在和群众见面的大会上,在和中国电影演员座谈会上,唱了她在《幸福的生活》中唱的那支歌子,唱的很好。这只歌子不但在苏联很流行,在中国青年学生中也很流行,问她为什么能唱得这么好时,她谦逊地说:“首先是歌子写的好。这只歌子和毕百灵的性格相符合,所以它才为人喜爱,其次才是歌唱者唱的好坏。”她举《马克辛三部曲》影片中的《团团转》一歌为例说:“苏联观众很喜欢它,因为它和马克辛的性格相符合。我唱的歌很流行,也是这个原因。”


第3版()
专栏:

  苏联人民热爱中国文学艺术
(苏联奥夫钦尼科夫)
一天晚上,在莫斯科的铁路工人中央文化宫的大厅里,聚集着许多人。他们是:铁路工人文化宫图书馆的读者、工人、莫斯科高等学校的学生和一些家庭主妇。所有这些人,都是为了要参加一个关于新中国文学的读者座谈会而来的。
这些普通的苏联人相继走上讲坛。他们彼此交换自己在读了中国书籍以后的感想。有一些人朗诵了他们献给亲如兄弟的中国人民及其领袖毛泽东的诗。可以看出,参加座谈会的人,对于鲁迅——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的著作和现代中国作家的作品,是熟悉而且热爱的。
读者华西列也娃讲述反映在中国文学中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她谈到袁静、孔厥的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和刘白羽的短篇小说。
“中国人民和自己的军队的团结一致”,她着重地说,“在中国作家的作品中是有着如此有力的描写,因而不禁使我想起了我们伟大卫国战争的年代,并由此更加加深了俄罗斯人对中国兄弟的亲切感觉。”
中国农村中的伟大的革命性的改革——这是铁路工人姆仁同志发言的主题。他指出了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朝乾河上》与周立波的小说《暴风骤雨》对于苏联读者所具有的重大价值。
“中国作家们的小说”,姆仁说,“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使我们认识到中国人民的性格和生活,他们的历史和英雄的现在。”
钳工装配匠戈洛维诺夫同志走上了讲坛。
“中国作家们的作品使我感到特别亲切和容易理解——他说,——读了它们以后,使我回想起当我随苏军一起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时在中国所亲眼看到的事情……。”
在评介描写中国劳动人民的英雄的日常劳动的小说《原动力》时,戈洛维诺夫说:
“草明的小说之所以名为《原动力》并不是偶然的。原动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这就是增长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无穷力量。原动力就是劳动的热情、对和平与创造的渴望。这种力量是任何事物都不能阻挡的。”
铁路工业专科学校的学生格列别尼可娃谈到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建筑工人伊万诺夫·赛科夫讲述了中国诗歌为和平而斗争的情形。在座谈会结束的时候,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的艺术家们还演奏了一些中国的乐曲。
在文化宫、工厂俱乐部、图书馆所经常举行的类似这样的座谈会,确凿地证明了苏联人民对于中国和它的文学、文化的日益增长的兴趣。
苏联每年都在发行着更为大量的中国作家的作品。苏联已出版了三十三位中国作家的一百一十八种选集和著作。这些书籍的总发行量已超过了四百六十万册。中国作家的作品,除了俄文版外,还译成苏联十五种民族的文字。仅仅鲁迅一人的作品,在苏联就已出版了十五次,总发行数几达五十万册。兄弟中国的文学已赢得了苏联人的热爱。所以他们和中国人民一道,也在热烈地庆贺作家丁玲、周立波与剧作家贺敬之、丁毅的荣获斯大林奖金。
应该着重指出,不仅是现代中国文学,而且中国过去的作家的优秀作品,也在苏联人中享有极大的声誉。中国古典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已有一百六十首译成俄文出版。为中国人民所喜爱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第一卷,也在准备出版。《聊斋志异》的俄文译本已出版。在苏联的舞台上,与歌剧《白毛女》一起成功地演出的,还有经过改编的剧本《西厢记》。当中国艺术家在苏联访问演出时,苏联观众对于中国的古典戏剧艺术,对于它们在数百年来所积累起来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宝藏与特点,有着高度的评价。在《三岔口》一剧中,演员们表现了对哑剧艺术的完美掌握,表现了惊人的音乐天才和节奏。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和手势都是精巧细腻的。
苏联出版的关于中国的读物在增加着。从一九四八年到现在,苏联已出版了一百种以上关于中国的经济、历史、地理、艺术与其他有关中国问题的书籍,其总发行数已达四百五十万册左右。
最近几年来,苏联人民又熟悉了人民中国的年轻电影事业的优秀出品。中国影片在我们的电影院放映,并很有成绩。在苏联,已经放映过的影片有:《中华女儿》、《钢铁战士》、《光芒万丈》、《无形的战线》、《白毛女》、《内蒙人民的胜利》、《新儿女英雄传》等。在苏联,举行过好几次中国电影展览节,在开映前,电影院还举行了有关新中国的演讲和图片展览。在去年十月举行的中国电影节中,仅仅在莫斯科一地,十天内就有一百多万人看了中国电影。苏联的报刊对每一部新中国的影片都作了广泛的评介。
在苏联,人们对于由中苏两国电影工作人员合作摄制的彩色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中国人民的胜利》、《锦绣山河》与其他影片都具有浓厚的兴趣。
在最近时期内,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在音乐方面也扩大了。中国青年文工团在苏联的访问演出,粉碎了资产阶级艺术家们所谓仿佛中国音乐文化“闭塞”的荒谬“理论”。这次访问演出表明,俄罗斯古典音乐与苏联音乐是被中国人民所喜爱的。中国作曲家们的作品在苏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现在许多苏联合唱团都在演唱中国的歌曲,其中《东方红》特别被人喜爱。女提琴家珈利娜·巴利诺娃经常成功地演奏马思聪的曲子。冼星海的《中国狂想曲》、《黄河大合唱》,聂耳与贺绿汀的作品,也常常由电台予以广播。
苏联作曲家们创作了许多歌颂中苏友谊的作品。
苏联人对中国绘画艺术家们的优秀作品也给予高度的评价。在陈列有极多中国艺术家雕刻家的作品和骨器、漆器、宝石雕刻师的艺术品的东方文化博物馆中,每天有许多莫斯科人前来参观。列宁格勒国立博物馆所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展览会”,在列宁格勒人中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目前,在“中苏友好月”期内,苏联的一些城市与乡村都在举行报告会、演讲会,举办关于中国劳动人民在建设新生活中的胜利与中苏友谊的照片展览会。莫斯科广播电台与中央电视广播台都进行了关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特别广播节目,其中有:关于中国一些最著名作家的创作的讲话,《李有才板话》、《白毛女》的广播剧的上演,文学—音乐作品的演奏,中国作曲家们的作品与民歌的音乐会,中国电影。
中苏文化交流逐年在发展与加强。中苏兄弟人民的团结与友谊正在日益巩固。这个真挚的友谊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是保卫远东与全世界和平的持久基石。
(陈有为译)(附图片)
当和平解放西藏的喜讯传到康藏高原的时候(木核画)


第3版()
专栏:

  青年团中央等单位开联欢会
欢迎新疆各民族体育参观团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等三个单位的三百余代表,十一月二十八日晚举行联欢晚会,欢迎新疆各民族体育代表参观团全体团员。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导生在会上讲话,他指出:青年们都担当着建设祖国的重大而光荣的责任。但要建设好我们的祖国,就需要有健壮的体魄,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在各族青年中大大开展体育运动。参观团副团长肉孜·乌斯满在致词中代表参观团感谢共产党和毛主席的关怀,保证回去后把在首都参观所得的知识广泛地传达给新疆各族人民,推动体育运动,积极参加祖国建设。
联欢会的文娱节目,除由中央团校民族班表演藏族舞外,新疆各民族体育代表参观团团员还表演了许多精彩的新疆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和歌曲。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青年团东北团校开办基本建设干部训练班
青年团东北委员会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在东北团校开办了基本建设团干部训练班,从各省、县青年团组织中抽调来一百二十名团县委书记和部长、团区委书记和委员进行训练。这些学员结业后,已在十一月五日由青年团东北委员会统一分配到鞍山、哈尔滨、抚顺、本溪、齐齐哈尔、吉林、长春、沈阳等地基本建设部门工作。
这期训练班的收获很大。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学员们认识了基本建设在国家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学习了基本建设工作的方针、任务,以及团组织在基本建设中的工作。为了使团的组织更好地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工作,学员们还附带研究了工会等组织的工作。开学时,曾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员,因对基本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而不愿做这项工作。当学习结业统一分配工作时,全体学员都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分配,走向基本建设工作岗位。


第3版()
专栏:

我们怀念着苏联同志
苗地 赵志芳作
十六、到了病房里我才知道路上的那人就是达拉索夫同志,他也是来看望老刘的。病人看到达拉索夫同志——这位有着高度国际主义和阶级感情的友人,感激得流出眼泪来。这时我的眼里也流出了感动的眼水。
十七、第二天,达拉索夫同志一见我就很严肃地批评我在领导工作上的官僚主义,对于工人们的健康不注意,这样就不能更高地提高生产效率。达拉索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问题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十八、某天、我和达拉索夫同志到厂里去检查工作,这时工友们正在吃午饭。一个工友开了衣服柜拿出馒头来,我们看见柜子里的衣服、鞋子和馒头放在一起。达拉索夫同志说“你瞧,这样鞋子和食物放在一起,还能不生病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