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防止沥青中毒事故的指示
根据各地报告,沥青中毒事故经常发生,其中尤以搬运沥青中毒最为严重。在生产和使用沥青的部门内,工人的慢性中毒现象,亦颇不少。一九五一年十月九日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公布的“关于搬运危险性物品的几项办法”,对于防止一般搬运中毒事故,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但因某些地区和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重视不足,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同时该办法中对于防止沥青中毒的方法亦缺少具体规定,以致搬运沥青中毒事故依然不断发生。
造成工人沥青中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沥青的包装不良,供工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和卫生设备不够,以及忽视对工人进行经常的安全教育。这种情况,既有害于工人的安全健康,又有害于生产工作,必须迅速予以纠正和改进。
为了更有效地防止沥青中毒,保障生产、装卸、搬运和使用沥青的工人的安全健康,除责成中央重工业部通令所属生产沥青的厂矿于一九五二年底以前切实改善沥青包装外,特批准中央劳动部拟定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公布实施,所有有关单位务须认真执行。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随时督促检查,对于违犯此项办法及有关法令造成中毒事故的企业单位和人员,必须追究责任,情节严重者应转送各级监察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处分。
总理 周恩来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2版()
专栏:

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关于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十七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
一、生产部门应负责改善沥青的包装,使其牢固。对于经由车船运输的沥青,应采用铁桶或荆条篓内衬蒲席(或草袋)和纸的包装方法。如采用上述包装方法,确有困难时,对于近途运输的沥青,得适当采用双层草袋的包装方法。在各种包装外面必须标明“有毒沥青”字样。
二、托运部门在托运前,搬运部门在承运时,均应检查沥青包装,如发现有不合前条规定并可能造成中毒情事者,须退回托运部门设法改善包装后,方可搬运。
三、待运的沥青不得置放于太阳光下或易于融化的场所。在包装和搬运时,如有散漏粉末的情况,必须洒水。
四、装卸、搬运沥青或含有沥青成分的制品,一般应在夜间进行:春秋二季在早六时前,晚八时后;冬季在早六时前,晚六时后;夏季在早五时前,晚九时后。如在白天工作,则仅限于无太阳的阴天且有棚盖设备者始可进行。
五、装卸沥青工人,每工作一小时应有十五分钟的休息。如在船舱、库房内工作,每半小时应换班
一次。铺路或建筑中的熬炒沥青的工人,每工作半小时应有十分钟的休息,或采用两班轮换制。直接生产沥青的工人,每天实际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六小时。
六、对从事生产、装卸、搬运、使用沥青的工人,应由其隶属的厂矿行政方面或搬运行政部门按下列规定供给工人防护用品及卫生设备,并负责对工人进行防护教育:
(1)工人工作时,必须着用工作服、专用衬衣、手套、短统皮鞋;佩戴防护眼镜及过滤式呼吸器;对于外露皮肤如脸部颈部应遍涂防护药膏。在沥青铸块时,工人应戴防毒面具。
(2)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不得随便脱掉、摘下任何防护用品,禁止以手直接接触沥青,禁止揉擦外露皮肤。防护眼镜与呼吸器必须取下揩拭时,应由他人以清洁的手代作和重新佩戴;外露皮肤需要揉擦时,应先以清水洗净,始可揉擦,并须在重新涂抹防护药膏后,方得继续工作。
(3)工人工作完毕须使用洗脸肥皂(不得使用洗衣肥皂)进行淋浴,以软毛巾擦干,再涂以润泽皮肤的油膏(如凡士林)后,换上自己的衣服始得回家。工人不得将工作服、专用衬衣、手套、皮鞋、防护眼镜及呼吸器等携带回家。
(4)工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及便服等应有分别存放的箱柜。工作服,每周洗涤一次;专用衬衣,用
一次洗一次。
七、经常装卸、搬运沥青的城市,应成立专门装卸搬运沥青队或小组,并指定装卸沥青的固定车站。
八、患有皮肤病或结膜眼疾者,或对沥青刺激过分敏感的工人,不得从事生产、装卸、搬运、使用沥青的工作。
九、装卸、搬运沥青应使用工具,严禁一人肩扛。
十、装卸、搬运、使用沥青工人,如遇刮风时,应站在上风头工作;如风大可使粉尘飞扬时,应即停止工作。
十一、装运过沥青或含有沥青成分制品的车辆、船舱以及曾经卸过沥青或含有沥青成分制品的货场,均应施以彻底的清扫与刷洗。


第2版()
专栏:

鞍钢张甲明小组
创造安装地脚螺丝流水作业法
使安装工程的质量和效率都大大提高
鞍钢○二三○工地机械安装第二工区张甲明小组创造安装地脚螺丝和固定架的循环流水作业法,安装质量由百分之五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效率提高一倍。
地脚螺丝固定的安装,是苏联的先进操作方法。以前的旧办法是先浇灌基础,留出地脚螺丝孔,待机床安好后再浇灌地脚螺丝。苏联的新办法是在打洋灰之前,先按照基准点支好固定架,再把地脚螺丝穿在固定架上,下边用拉筋把地脚螺丝固定起来,然后把地脚螺丝及固定架下部一次浇灌在基础之内。这样,不管机械的震动力多大,地脚螺丝也不致被震动。这种先进操作方法对质量的要求特别严格,又加上工人没有经验,刚刚开始安装时,又没有明确分工和严格的检查制度,只凭经验盲目操作,现场秩序很混乱,经常返工,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某处八个基础,由于中心线差了,拖延了七天工期,使下道浇灌工序大量窝工,影响了整个安装工程的进度。
张甲明小组在这种情况下,多次研究,最后创造了安装地脚螺丝和固定架的先进经验——循环式流水作业法。推行之后,在四十天内安装的七个基础的地脚螺丝,质量由百分之五十合格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合格,其中有两个基础质量达到百分之百合格,效率提高了一倍。
他们的做法是:
一、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在施工前,他们首先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照原图纸与施工图,研究施工图,并着重研究生产中心线、螺丝的中心线及高度、固定架高度螺丝的规格与数量,以及各种尺寸等。然后仔细检查工作物和现场设备、安装工具;检查固定螺丝架的规格;根据纵横中心检查螺丝孔互相间的距离和螺丝孔的大小与数目;检查螺丝本身是否弯曲,大螺丝套管与螺丝安合后是否正直;检查在施工中所用的工具如钢卷尺、钢折尺钢丝线及线坠等。
这样就可以保证安装过程中少出问题。
二、分工专业,实行流水作业法。张甲明小组一共有十二名工人,八名是技术工人,四名是徒工。在操作中,这些人分成三部分,运用平行和循环流水作业法操作。他们工作的次序是:先由一名最好的技术工人带一名徒工,将地脚螺丝的基准点找出来,拉好螺丝中心线;接着由另外两名技术工人带一名徒工,找固定螺丝架中心位置,找准后用电焊固定。在进行以上两道工序同时,其余六名工人搬运螺丝,搬完后即开始串螺丝。找固定螺丝架的三名工人把固定螺丝架中心位置全部找好后,就开始找标高。串螺丝的六名工人把螺丝串完后,即由其中的三名工人以线坠找螺丝垂直度,找完后,由另外三名工人在下面焊地脚螺丝拉筋;其余工人则做递料与割料工作。最后,组长进行全面检查,如无错误即交检查人员验收。
这种有明确分工而又互相配合的操作方法,使他们的整个施工工作都能有节奏有顺序地进行。
张甲明小组创造的循环流水作业法和旧的操作方法比较,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实行严格的检查,施工前检查图纸、工具和地脚螺丝;在施工中又有个人、工序检查,班组长、技术检查组和专家等层层检查制度,因此充分保证了工程质量,消灭了返工现象。
二、实行明确分工专责制度,使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工作,加强了责任心,消灭了停工待料和窝工现象。他们所做的七个基础,提前十一天完成任务,平均每个螺丝使用零点八工,有的只用零点四工,大大加速了工程进度。
三、由于实行分工专业化,发挥了每个人的技术特长,迅速培养了徒工,并普遍提高了技术水平。如他们创造出拉筋连贯焊接法,提高效率百分之八十,节省两千二百公斤钢筋;改变了焊固定架、螺丝托板孔的办法和找螺丝距离与位置的操作方法,对提高工程质量起了很大作用。
四、由于他们使用这种先进操作法,一共节省了一千二百五十六个人工,两吨钢筋,二百公斤焊条,二十瓶氧气,一百公斤电石。
这一先进操作方法在○一九○工地推行之后,也收到了同样效果:工程质量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效率提高两倍多。


第2版()
专栏:

在建设中成长起来的先进安装工人张甲明
维君
鞍山有个训练班,专门培养修建近代化工厂的技术工人。在这个训练班里,青年钳工张甲明学习着新型机器的先进安装方法。他和其他工人一样,有许多机器是从来不曾见过,甚至连听也没有听见过的。
三个月后,他到了○二三○工地。这里在修建一座自动化工厂,规模的巨大与设备的复杂、精密都是惊人的。地基最深的地方要浇十公尺厚的混凝土,赶上二层楼房那样高。光是固定机器的地脚螺丝就有上万个,大机器上每台得用八个到十个重一吨二的地脚螺丝。电、水、风、暖气、瓦斯都由地下管道送到厂房……。张甲明想到这些,回想起一九四五年日本人刚投降时,有个日本科长,公开在大会上向工人说:“我们走了,鞍钢三年后得种高粱!”而今天,在鞍钢,他面对着的是庞大的建筑工地——一个未来的新工厂!他明白新的生活已经来临,祖国的大规模经济建设首先在这儿开始了。即将参与新工厂的建设这一事实,使他兴奋得似乎全身血液都加速地流动起来。
一天,张甲明小组的工人正在清洗整径机后工作台,张甲明发现油眼上的“巴金”垫已经上锈,想要换一个,但不能擅自决定。恰好苏联专家契尔聂斯基到现场来了,他想和专家谈,又有些怯生不敢接近他;但想到“巴金”垫锈了,水油混合滴到滚珠里,辊里精密的漆珠就得损坏,他马上抢上前去握住契尔聂斯基的手,把他拉到机器旁边指给他看,回身又对翻译说:“你翻译得详细点。”结果专家同意了换“巴金”垫,同时笑着问他为什么这样细心?他答道:“开车后,我要负责任的!”
预安装的工程一完,张甲明小组便来安装地脚螺丝。提起安装地脚螺丝,真是百年大计,要求十分精密。他们是按照苏联先进安装法,把螺丝位置固定后,下部浇灌混凝土。这项工作稍有偏差,机器便安装不上;安装得慢了,就影响混凝土的浇灌,真是需要又快又好。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地脚螺丝露出地面的高度不精确,结果只好把安得矮的烧红了拔高些,把露得高的截去一段,苏联专家看到后直摇头说这办法不好。现在全工地上万个地脚螺丝,靠三、四台测量仪器依次测量,当然赶不上趟。于是他们就在两边安上两根标高棍,拉上钢丝,测定一个螺丝的高度,然后所有位在这一钢丝线上的螺丝的标高便都能确定,将来检查一个地脚螺丝的高度合格,其余的也就全能合格了。标高问题解决了,又有一个难题,安地脚螺丝要拉中心线,这一拉不要紧,成百成千的中心线纵横交错,人宛如在蜘蛛网中,无法操作。张甲明想了一个办法:在一长列机器位置的两端竖上铁棍,中间焊上铁筋,用标尺量好地脚螺丝间的距离,在铁筋上分好段,然后挂上一道线,等所有位在这道线上的地脚螺丝安完后,再把中心线移至铁筋的下一段上,如此,既省事,地脚螺丝的位置又精确。张甲明又把工作分成八道工序,实行循环流水作业。他先领着大家看图纸,把图纸研究透彻后,于是该挂中心线的挂线,该找标高的找标高,该运料的运料,不论技工、徒工,每人都知道自己干什么和怎么干,每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检查。从此,工程进展得很快,一个工能安两个地脚螺丝,达到苏联的水平,质量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地脚螺丝胜利地安装完毕,没有影响混凝土的浇灌。按标准,地脚螺丝的底脚公差不超过五粍,上面的公差不超过一粍,高度不差三粍,全部合乎要求。
但是,工作越来越不简单,张甲明和他的小组又接手安装整径机。这需要极度精密和准确。苏联专家契尔聂斯基亲自找整径机的中心线,找了一半又教张甲明找,安装时放心不下,隔一会儿就跑来看看。他对张甲明讲:“中国不是修一个这样的自动化工厂,将来要修十个、几十个以至无数个,你们需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赶上工作的需要。”专家的话一字一句有力地打动着张甲明的心。他想:苏联专家辛辛苦苦帮我们修起工厂,将来生产的财富也不是给契尔聂斯基同志寄回家去,还不是中国人民享用!这不就是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么!我们不努力学习,怎么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专家。他又想起祖国工业化的实现,无数近代化大工厂将为人民生产出各式各样的产品,这是多么壮丽的未来!但是,空口说白话,中国不会工业化,近代化工厂也不会出现,得掌握修建近代化工厂的先进技术!他下了更大的决心。
整径机上有四块滑板,北边的两块比南边的高八十粍,按苏联技术标准的要求,它们之间不能有一道公差。一道是一根头发的七分之一。换句话说,比头发还细的公差都不允许有。张甲明利用样板干了五天半,一块块找平。两块同样高的滑板之间找平是容易的,但两块相差八十粍的滑板之间要精确到一道不差却很困难。张甲明费了好大力气,才达到公差二道。契尔聂斯基同志来帮助验收,第一句就问:“差多少?”张甲明答道;“差二道”。“不行”,契尔聂斯基郑重地对他说:“整径机是自动化机器的中心,犹如人体的心脏。人失掉了胳膊或腿还可以活下去,弄坏了心脏就不行了。”说罢,就拉他一起看图纸,说明要用八十粍千分垫放在滑板上,再放上平尺和水平仪来找平,公差就可以小到几“扭”。(注:一扭为一根头发的七十分之一)契尔聂斯基又指示张甲明,机器上的中心线应挂长线。张甲明说线长了怕风一吹晃荡,影响精密度。契尔聂斯基又告诉他,线锤可放在油盒里稳住。最后他问:“什么时候能完?”张甲明说:“一天半。”
“能完吗?”因为精密度要求过高,专家不放心,特地再问一句。“能!”张甲明回答得很干脆,很自信。
到期,契尔聂斯基同志拿着图纸亲自到机器旁验看,经过详详细细的检查,发现公差竟达到零度,
一“扭”都不差!他满意地签了字,很高兴有这样
一位勤勉、能干的好学生。
张甲明从十二岁进鞍山钢铁公司当学徒,给师傅烤饭盒,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十五年的漫长岁月中他全部学到的东西加起来不及他到○二三○工地八个月所学的多。八个月中,他掌握了修建近代化自动工厂的某些复杂、精密的技术,学会了使用某些精密的科学的工具,成为一个先进的安装工人。不仅他进步得飞快,建设祖国的热诚与苏联专家的教导同样也使小组里其他工人技术上大步地提高。八个月中,有三个工人被提升做组长,两个徒工升为技工。这还仅仅是开始,明年,张甲明和他的伙伴们将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高潮中学会掌握更复杂的技术,在为祖国修建巨大近代化工厂中起骨干作用。


第2版()
专栏:

东北工业部土木建筑设计公司开办速成学校
一年来培养技术干部五百多名
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土木建筑设计公司,用举办基本建设速成学校的办法,一年来培养技术干部五百多名,克服了设计力量不足的困难,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显著提高。
过去该公司工作中的一个主要困难是设计力量不足:在建筑物的上下水道、取暖通风设计方面,没有一个专门技术人员;懂得土壤分析的只有两个技术人员,能作工程地质报告书的也只有两三个人;测量方面也没有一个懂得技术的人员。因此,往往建筑结构设计完了,因没有水道暖气设计,便影响了施工进度;有些地质钻探工程不得不委托私商去做,往往工程质量低劣,经常返工、拖期,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此外,因缺少制图、描图人员,大部工程的设计和制图,只好由工程师和技术员亲自来做,因而浪费人力,效率不高。
为解决这一矛盾,该公司从一九五一年十月开办了基本建设速成学校,一年来培养了初级和中级技术干部五百二十七名。这批新生力量,给设计工作解决了很大困难。水暖设计人员不但能承担水暖设计工作,完成任务,而且有一个同志因积极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创造了水暖管径计算表,使繁杂的计算工作,变为简易的查表查数工作,并保证了计算的正确。培养出的地质、钻探、土壤分析技术人员,有的已担起组长的工作,有的每天已可分析五十六筒土壤。培养出的近二百名测量人员,不但解决了缺少测工、练习生的困难,工作量上也显著提高。描图、制图人员,大部分已能担当制图工作。
该公司在举办速成学校培养技术干部中,取得以下几点经验:一、初级和中级技术人员,不能完全依赖上级解决,必须自己主动培养。二、速成学校的教员,除聘请少数专职教员外,大部分都可由公司内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兼课;绝大部分教材都由教员自己编写,再由教学研究组研究通过。因为教授内容都是实际操作方法和经验教训,加上教员在讲课时多穿插具体事例,就能使学生接受快,体会深,出校后易于实际操作。三、应根据工作需要集中力量突击一门。设计工作范围很广,若在五六个月内什么都学,必然学不好。四、开办速成学校必须依据任务和需要进行培养,这样就可以把培养技术力量和当前工作结合起来。五、短期学习密切结合实习,毕业后才能担当起实际工作。六、新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虽然能做一般的设计工作,但终究不是很熟练很精通的,因此,必须教育原有技术人员带徒弟做好这一工作,才能使新干部迅速提高技术水平。
该公司为完成明年更大的基本建设的设计任务,最近又成立了两个水道暖气设计训练班。以后还要根据工作需要,大力培养地质钻探、土壤分析等人员。


第2版()
专栏:

华北行政委员会加强城市建设力量
华东建筑工程部组成工作队检查基本建设工程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华北行政委员会在十二月一日至十日在北京召开华北建筑工程会议,讨论了建筑工程工作和城市建设工作。在城市建设工作方面,会议决定加强城市建设力量,健全城市建设的机构。会议并研究了明年城市建设的计划、设计等问题。在建筑工程工作方面,会议决定采取许多具体措施,来增长建筑工程的力量。首先,建立统一的建筑工程机构和领导关系。各省、市人民政府迅速建立建筑工程局。其次,要增长设计和施工力量。除了适当集中和合理使用现有设计人员外,从施工部门和厂矿生产部门中再抽调一部分人员参加设计工作;并举办短期速成训练班,大批训练设计人才。为节省设计力量,会议决定在百分之四十的建筑工程上,使用已经拟制好的四类二十四种标准设计图。解决施工力量问题,主要是从施工部门中选拔有经验的工人担任干部,充实施工机构,并进行工程排队,集中力量做好主要工程。华北全区计划在今年冬季训练五万多名工人和干部。通过冬季训练,进一步提高建筑工人的组织性和技术水平,并从中提拔一部分工人为干部。此外,要进行清理资产核定资金的工作,弄清家底,建立制度,做到经营企业化。会议要求各地在今年冬季做好明年施工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制订工程进度计划和材料供应计划,组织运输力量,调配工人等。
又讯:华东建筑工程部为了了解目前基本建设工程中的缺点,改进今后工作,以便更好地完成明年度的基本建设任务,特从该部和各施工单位抽调具有相当业务技术和政治水平的干部近百人,组成检查工作队,自本月十二日开始有重点地深入工地检查施工管理、运输等情况。各施工单位的负责干部,为协助这一工作,都主动地配合工作队订出检查工作程序,并向职工进行了动员。


第2版()
专栏:

推广先进经验是做好基本建设工作的重要方法
叶志强
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就要开始。对于我们来说,今后的基本建设工作,比起生产恢复时期的工作,更要艰巨百倍。我们将要建设的许多工厂矿山都是按照苏联的最先进的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这些新型工厂矿山规模的巨大和技术的复杂都是空前的。而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又只许做好不许做坏,我们必须保证质量、保证按时完工,并努力为国家节省投资。我们在力量极为薄弱、经验极为缺乏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把基本建设工作做得“又好”,“又快”、“又省”呢?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大力推广先进经验。
最近,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和东北总工会联合召开了基本建设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初步交流和总结了各方面的先进经验。
东北地区开始有重点地进行基本建设才只一年。就在这短短的一年中,各基本建设单位的职工,在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及苏联专家的无私帮助下,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虚心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在基本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已开始取得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建设祖国的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财富。善于学习并继续提高、丰富这些先进经验,就能使我们来年的基本建设工作很好地完成任务。例如重工业建设中的机械安装工程方面:鞍山钢铁公司和东北火电工程公司阜新工程队的职工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已经学会了“预装配”安装法,同时在安装地脚螺丝和电焊方面也有了很好的创造。这些先进经验的出现,使我们重工业的基本建设在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苏联最先进的技术标准,并且大大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保证了职工的安全。东北许多重点工程学习了这个先进经验,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在矿山建设方面:过去开凿竖井都沿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落后的单行作业法,建设一对大规模的竖井,一般都要六七年甚至十多年的时间。这样,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速度,就不能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要求。西安矿务局在建设中央竖井的过程中,接受苏联专家的建议,抛弃了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单行作业法而改用平行作业法,加上各发明小组在凿岩方面的创造,以二十个月的时间完成井筒建设的任务,较国家原来的计划提前二十二个月;比用旧的方法,可提前五年竣工。阜新矿务局的马文志钻探小组和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的杨春发,学习苏联经验,创造了快速钻进方法和一次给钻粒方法,大大提高了钻进速度,保证了岩芯质量。阜新矿务局百分之八十的钻探小组推广了马文志小组的先进经验,提前一季完成了国家任务。马文志和杨春发的快速钻进经验,对于改变目前钻探工作跟不上设计工作的情况将有很大作用。又如土木建筑方面:从施工管理到操作技术、劳动组织以及工具的改进,都出现了许多先进经验。这些先进经验的出现,使房屋建筑工程获得了重大的革新。苏长有的双手挤浆法,在瓦工的砌砖工作中获得了根本的改革。凡是认真学习了苏长有双手挤浆法的小组,都改变了过去质量低劣进度迟缓的情况。很多小组学习了双手挤浆法后,质量由百分之八十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有的已达百分之百,并且都能突破定额,这就再也没有人喊“定额太高了”。在木工、抹灰、勾缝以及混凝土工程中,同样都出现了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先进经验。在推广这些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施工管理方面又创造了按指示图表施工的平行流水作业法。平行流水作业法的出现,改变了施工管理的面貌,基本上消灭了工地中的停工待料、互相牵扯等混乱现象。许多工地采用了这一先进的管理方法后,工地的计划管理加强了,各种责任制度巩固了,因而大大缩短了工期。有些先进的施工单位,已经可以把原来需要一百二十天的工程,在四十天左右完成。目前,许多施工单位,已经把平行流水作业法运用到各种不同的工程上去。
上述机械安装、矿山建设、地质钻探、土木建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都是广大的职工群众在苏联专家的帮助或苏联先进经验的启发下,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摸索创造出来的。这些经验目前虽然并不都是绝对完整无缺的,但是,都已经过事实的考验。各个基本建设单位,只要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地加以推广,就可以在提高质量、加快速度、降低成本方面获得优异的成就。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认真地推广这些有决定意义的先进经验,同时发动群众不倦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不断地充实、丰富现有的先进经验,我们就可以改变“不熟不懂”的情况,把基本建设工作做得“又好”、“又快”、“又省”。
目前,许多基本建设单位的领导干部,在事实上并没有认识到推广先进经验在基本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许多人还只是在口头上重视先进经验,他们以为发发指示,开开会议就可以把先进经验推广下去了,而没有为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胆地克服困难,为推广先进经验创造条件。就在这次会议以前,有些同志仍然强调说平行流水作业不适合于他们工地的情况,因而无法采用。实际上,这些同志中的大多数人,不是不懂得平行流水作业法就是不真正了解自己工地的情况。有的人甚至把推广先进经验和完成基本建设任务对立起来,说任务太紧急,无暇推广先进经验,或者是把推广工作简单地推给技术人员就算了事。有些做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干部,错误地认为这不是自己的职责,在推广先进经验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对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对于推广先进经验的错误看法是很多的,但最根本的障碍还是保守思想:不能锐敏地认识新鲜事物;不敢大胆地打破工作中的常规。经验证明:不和形形色色的保守思想,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保守思想进行不懈的斗争,先进经验的推广工作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现在,各地区、各厂矿企业正在紧张地为明年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进行准备工作。在准备工作中,必须把总结与学习先进经验当做一项重要的任务。东北地区在一年来的重点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应该引起各地的重视。在建筑工人的冬季训练中,应该组织工人很好地来学习有关的有决定意义的先进经验。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也应该一方面学习先进经验,一方面不断地总结群众中的各种创造,以提高和充实既有的经验和创造新的经验。为着把今后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工作做得更好,各级领导部门应该经常地把总结与推广先进经验工作作为经常的重要的任务。


第2版()
专栏:

西北建筑工程总管理处筹备处
总结基本建设工作交流先进经验
西北建筑工程总管理处筹备处召开首届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总结基本建设工作,交流先进经验,为完成明年繁重的基本建设任务打下基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该处所属各单位的劳动模范、优秀工作者、模范小组的代表等共二百余人。
西北各国营建筑工程单位的职工群众,在完成今年国家建筑工程任务中,有着很大成绩。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今年全部计划的百分之九十六,现在正紧张抢工和扫清尾工,并积极进行某些工程的冬季施工,以争取跨年度工程的提前完成。在工程设计方面,已完成本年度的全部工程设计任务,并正在设计十余种一般建筑工程的规格图样,制成标准设计,以克服设计工作迟缓的现象,在材料供应方面,从今年九月份以后,已完全做到了及时供应,大大减少了停工待料现象。特别是在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由于全体职工的积极努力,增产节约任务已大部完成。西北建筑工程公司第六、九、一零三二工程队等,均超额完成计划;第二工程队超额完成十五亿零四千多万元的增产节约的任务。在增产节约运动中,职工们学习了先进经验,开展了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改良工具的模范事迹不断涌现。根据今年九月份的统计,职工们提出创造与改良工具的合理化建议有四十多件,试验成功的有二十六件。如第二工程队领工朱平安创造了“手摇筛沙机”,使工作效率提高了五倍;制材二厂木工侯文龙创造了启线刀等工具,使工作效率提高了十倍,产品质量均合乎规格;在西安市各工地就有五十多个小组已掌握了先进工作法。采用了先进工作法的小组,提高了生产效率。如第一、第三、第五工程队的瓦工小组,运用了苏长有先进砌砖法和傅鸿宾铺灰器,提高了生产效率七点六五倍;木工小组学习了谢万福流水作业法后,提高生产效率一倍到三倍。第六工程队木工王晋霖小组,学习了谢万福流水作业法后,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在八、九、十三个月中,为国家节约五千多万元。
但是西北各建筑工程单位在工作中,还有着一些缺点。特别是推广先进经验还不够普遍。有些单位还未成立推广先进经验的组织机构。个别单位的领导干部对于推广先进经验的工作仍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在一些工人与技术干部中,还有着保守思想。有些年老的工人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学不会新工作法。有些技术工人看不起先进工作法,认为“过去没有先进工作法,一样盖起了高楼大厦”。有些技术人员怀疑先进工作法的作用,不愿意推行。在这次大会中批判了这些保守思想,使全体劳动模范代表认识到:今后必须大力推广先进经验,特别要积极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减低成本、完满地完成明年更大的建筑工程任务而努力。


第2版()
专栏:

太原市总工会召开企业代表会议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太原市总工会于本月四日至五日,召开该市各国营、地方国营企业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代表会议。会议的目的在于通过自下而上的总结推广苏联先进经验、奖励模范,以进一步教育群众认识苏联先进经验的优越性,造成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新高潮,为完成明年生产计划准备条件。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厂矿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模范工人、职员、小组和车间的代表四百余人。中共太原市委副书记郭钦安、太原市总工会主席席炳午均在会上作了报告。
三年来,特别是今年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以来,太原市各国营、地方国营企业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已取得了巨大成绩,推广了苏联先进经验四十二种。全市职工找到了一万三千余件窍门,并用“郭瓦廖夫工作法”把它们总结成二百六十种先进经验。这些先进经验得到推广以后,生产就迅速提高。如钢铁生产提高了八倍,机器生产提高了二十五倍,建筑业提高了一倍半至二十七倍,煤炭开采提高了百分之六十八。在推广苏联先进经验中,各单位还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小组和车间。如以王贵英为首的太原钢铁厂炼钢部职工,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提高了主人翁自觉,把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与创造性的劳动相结合,学习了苏联的快速炼钢法,使钢的产量提高八倍,报废率由百分之八十降低到百分之十以下。建筑业中被称为“光荣的突击组”的侯金聚小组在学会了苏长有砌砖法后,曾耐心地教育别组工人,因而带动了建筑业二百二十个小组都学会了苏长有砌砖法。山西机械厂元车工人赵大庆,在苏联先进经验“多刀多刃切削法”的启发下,创造了三刃铣刀,解决了该厂关键问题。许多事实证明了:必须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才能把生产提高一步。太原市在推广苏联先进经验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已经学习与推广的单位,没有把已取得的成绩巩固下来,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领导上缺乏有计划地、及时地总结推广的经验,以教育群众;二是有些工程技术人员还有自满思想,不能和工人紧密结合;三是工人对新技术的掌握还不熟练,有时还不自觉地用旧习惯操作。
会议认为今后的方针应该是:巩固已得的成绩,在巩固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把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经常化。具体的办法有五点:一、进一步以各种方式反复宣传苏联先进经验的优越性,使群众自觉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二、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工会和行政订定集体合同,把推广苏联先进经验作为其中的一个内容;三、结合查定和学习、推广苏联先进经验,总结、修订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使之变为群众自觉的、习惯的操作方法;四、技术人员要和工人密切结合,帮助工人把分散的窍门总结提高到先进经验的水平;五、注意安全卫生和奖励工作,以鼓舞群众更高的劳动热情。
大会最后对推广苏联先进经验的模范职工、小组、车间进行奖励,计受奖车间三十个,小组一百二十五个,个人一百六十六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