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根据一九五○年二月十四日中苏两国关于中国长春铁路的协定,在一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成立了中国长春铁路公司。两年多来,中长铁路在以叶洛果夫、格鲁尼切夫为首的苏联专家们热诚指导下,系统地采用了苏联社会主义铁路管理和经营方面的先进经验,认真地推广了苏联铁路的先进工作方法,培养了大批能掌握苏联先进经验的中国干部,改善了中长铁路员工的文化卫生福利事业,使得中长铁路真正成为“效率高、成本低、利润多”的模范铁路,创造了在中国具体条件下运用苏联先进经验的成功的范例。中长铁路的苏联专家们已经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写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苏两大民族永恒的友好合作的灿烂的标志。根据本年九月十五日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公告,苏联政府将于今年年底把中长铁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我国政府。这再次证明了中苏两国的兄弟同盟是真诚无私的,也证明了苏联政府对于它所承担的一切条约义务是信守不渝的。
中国长春铁路公司理事会办公大楼的外景。
中长铁路管理局局长格鲁尼切夫和副局长郭鲁正在一起研究工作。他们经常交换意见,商量问题,共同为办好中长铁路而奋斗。
中长铁路全体职工普遍地掀起了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热潮。沈阳南站调车员李锡奎学习苏联先进工作方法,创造了“李锡奎调车法”,这是苏联先进经验和中国工人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的成功的范例。全国铁路推广“李锡奎调车法”后,大大地提高了调车效率,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由于苏联的帮助,中长铁路已完成了许多近代化的建设。这是沈阳车站的电动连动机,用它来操纵道岔,可以大大地减轻了体力劳动。
中长铁路工人们学习了苏联“鲁宁式保养法”后,改进了机车的保养工作,大大地提高了机车的质量。这是沈阳机务段“三三三”包乘组工人们在检修机车时的情形。
中长铁路建筑了新型的风闸检修所,可以不把车辆送进车库就能进行检修工作。
中长铁路的“电话会议”是利用铁路电话而召开的会议。每天通过这种会议,可以向全路职工传达上级指示,可以了解全路的情况,以便及时地指导下面的工作。
中长铁路在哈尔滨附设有技术学校,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铁路技术干部。
为了推广先进经验和提高员工们的技术业务水平,中长铁路建立了许多设备完全的技术馆和技术研究室。这是中长铁路员工们正参观陈列在哈尔滨技术馆里的苏联新式桥梁模型时的情形。
中长铁路哈尔滨铁路工厂厂长赫尔杰维经常和工人们在一起,了解工作情况,他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这是工人们在赫尔杰维厂长家里作客时,赫尔杰维夫妇用丰盛的茶点来招待宾客的愉快情景。
中长铁路哈尔滨工务段苏联专家果里果夫深入现场,和工人曲学金在一起检查道岔。
中长铁路对于员工的福利事业是非常关心的,尤其是对于员工们的卫生、文化福利事业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这是建筑得十分美丽的中长铁路中央文化馆的外景。员工们可以到这里休息和阅读书报。
当在中长铁路工作的部分苏联专家们奉调回国时,中国工人们都纷纷向他们献旗献礼,表示热烈的感谢和敬意。
(本期画刊为本报记者 朱波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