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东北各基本建设单位
建立责任制改善各工地施工管理工作
东北各基本建设单位,最近四个月来全面展开了群众性的建立责任制运动,大大改善了各工地的施工管理工作,保证了基本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今年上半年,东北基本建设工作中曾普遍存在无人负责现象,所以许多工程的质量低劣,不能按期完工。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各单位在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领导下,展开了建立责任制的运动。各单位在建立责任制运动过程中,一般都是现场主任首先带头检讨自己不负责任的思想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依次由专责工程师、各生产组组长分头在组内作检讨,然后再发动工人群众大胆揭发。这样,就大大启发了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揭发出许多无人负责以致造成损失的事实,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之后,施工管理人员根据工人揭发出的问题,经过分析研究,制订出施工责任制和质量责任制等草案,交给工人讨论补充,然后颁布执行。这样,讨论建立责任制的过程也就成为教育职工群众深刻认识和贯彻执行责任制的过程。
各单位在建立责任制的具体步骤上,一般都是有联系的单位首先建立甲乙双方明确分工合作责任制、工区主任负责制,然后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关键问题,逐步地有重点地建立各种责任制。如有的单位技术管理工作最为薄弱,就以加强技术责任制为重点;有的单位主要是材料供应无人负责,就以加强材料供应责任制为重点等等。
各单位在建立责任制以后,工程质量得到保证,改变了过去普遍存在的质量低劣现象。如某工地在建立责任制以前,第一批制造的三十六根混凝土柱梁没有一根是合乎质量标准的,麻面、蜂窝、狗洞、露筋等现象达八十余处;部分柱梁一拆模型板时,石子就坠下来,有些柱子与梁垛接头处只有石子没有混凝土;更严重的是大梁分成两三段,柱子上的露筋狗洞竟深达十二公分、宽十公分、长达二十公分,混凝土楼板裂缝长达六公尺半。经过职工大胆揭发以后,这个工地就以贯彻质量标准、操作规程与技术设计的审查等为中心内容,讨论并建立了质量责任制;各科室也分别讨论制订了各科室的分工责任制及各部门联系、各部门工作范围、各人明确分工等责任制。这样就保证了各个工程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上述混凝土质量低劣现象就被基本消灭。
各单位责任制的建立,给推广先进经验创造了良好条件。过去,有的单位虽然也号召推广先进经验,但由于整个施工管理处在无人负责状态,也没有负责推广先进经验的机构和计划,先进经验的推广受到了严重阻碍。建立责任制以后,许多单位在施工责任制中明确地规定了推广先进经验的责任制,设立了专门推广先进经验的机构并制订了具体推广计划。这样,先进经验的推广就逐渐形成运动。目前,东北各基本建设单位已有三十多种先进经验在顺利推广中。
随着责任制的建立,工人创造和改进工具的热情也大大提高。过去,不少工人提出有关改进工具的合理化建议,因为没有专人负责,没有人给它作技术鉴定,合理化建议往往得不到采行。如吉林市建设公司工人提出试制铺灰器等二十三种合理化建议时,有的领导人员回答说:“没有材料。”有的说:“试验费不能报销。”结果一样也没有作成功。建立责任制运动开始以后,许多单位才改变了以上的情况,建立专门机构负责领导工人进行研究创造,并规定奖励制度,因而大大鼓舞了工人群众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据辽阳、抚顺等市,松江、吉林等省的基本建设部门统计,在建立责任制运动开始的一个月中,工人创造和改进的工具共达八百六十三种,平均每种工具采用后提高工作效率百分之三十,最高的超过原来工作效率七十倍。这就大大地缩短了工期。
责任制的建立,也给各单位广泛采用机械施工清除了障碍。过去,不少单位因施工管理混乱,窝工现象很严重。有些领导干部却认为再运用机械就会产生更多窝工。这样,就使有些机械队由于缺乏专人管理和指挥,有工作来就干、工作不找上门来就闲着。如第一工程公司第一工程处就有很多卷扬机、搅拌机等因此成天停着,而盖四层楼用的许多吨钢筋却全用人工搬运。这些不合理现象在各现场建立了专人、专事、专时的责任制度以后,才根本改变过来。各单位在建立施工管理责任制中,都明确规定工程队对各种机械的管理、使用制度,并和施工现场订立合同,由工会具体负责定期检查。这样,各种机械才得到了正常运用,充分发挥了效能。如过去搅拌机日产量是十七点六四立方公尺,现在已提高到三十九点六七立方公尺。
责任制的建立,更大大地改进了原材料的供应工作。在建立责任制运动以前,各单位原材料的供应大都既没有计划,也没有专人负责,供应多少就算多少,常常使施工现场停工待料。辽东省第一工程队的供应部门过去每天喊运输力不够,实际上每天都有几十辆大板车在闲着。直到七月末,运到现场的主要材料才占总需要量的百分之三十七点七,很多材料还不合规格,大大影响了工程进度。在制定责任制时,各单位根据工程进度情况,订出了材料供应的责任制,使供应人员具体分工,互相保证。如辽东省第一工程队自八月份建立材料供应责任制后,原材料供应都能按时达到了现场需要的数量和规格,每辆车运输的次数,也由每天两次提高到三次。
现在,东北各基本建设单位由于推行了责任制,几乎每件工作都在按照定时、定人、定事的专责制度进行,因而施工现场上呈现出一幅井然有序的工作景象。各个工程的进度都大大加快了,如西安矿务局竖井井筒工程、第三工程处白城子工地、第一工程处建筑专馆等工程单位,都提前一个半月或十五天完成了工程计划。


第2版()
专栏:

库韩村农民看到了远景
清丰县访苏农民代表 张学修讲
我从苏联回到俺们库韩村,苏联友人送的留声机、照像机,村里人们都很喜欢;可是最喜欢的还是听我介绍苏联农民的情况。因为从苏联农民情况的介绍里,每个人都望见了社会主义集体农庄的远景。人们眼光一亮,心胸也就开阔了。别看库韩村还是那片房子,可是人们的心劲儿,和我从苏联回来以前却大不一样了。
我们村里,土地改革以后大家都生产得很起劲,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思想上有问题。比如中农库喜彦,家里有老俩口、小俩口,还有两个小孙孙;三十亩地一头牛,年年打的粮食满够吃。他参加了一个由五家组成的互助组,可是干的不算很起劲,觉得新社会不兴地主,共产党员又不兴剥削人,过到这样就行了,再好也不过如此。最近他听我介绍苏联的集体农庄后,才又看见了新路。有一天他对我说:“你回来以前,我有这么个思想:咱们革命没白革,日子闹得不错了,就像一棵烟长够了四个叶,把尖一揪齐住顶,不上升,不下降,光向这四个叶上使劲就行了;现在让你这么一说,才知道苏联农民生活那么好;看起来咱这玉米面馍今后还能换成白馍馍哩!”他和我商量把互助组变成农业生产合作社,我问了问别的组员,库明汉、库明衡、陈云姣都表示:“谁不盼早到社会主义社会!喜彦还同意呢!俺们更同意!”我答应帮助他们研究研究,要想将来实行社会主义,现在就必须合作互助搞丰产,才能一步步的前进,过更美满的生活。
我到苏联去的时候,村里有些人猜我是到苏联“搬法”去了,说我一回来,村里就要“入大伙”。现在这些人知道自己想错了。不敢在地里上肥料的也放开劲了;不愿意互助的也互助起来了。他们是想组织起来提高生产,一步一步的提高,将来走到社会主义,过起像苏联农民那样的幸福生活。
现在,全村街头巷尾、家家户户,到处谈论的都是互助合作走到集体化这个问题。全村单干户没有了,长期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增加了,因为六个单干户都已经分别参加了互助组,有七个临时互助组已经改成长期的了。大韩村(自然村)离我那村有一里多地,大韩村农民库俊和库魁听说我们的互助组改成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找来要求参加。因为离的远,怕做活不方便,我答应以后帮助他们去组织。
村里人们听我谈了苏联农民种地方法比咱们强,人家的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以后,再不说沙地不能增产了。今年的小麦平均每亩打五斗,老辈儿没有这么好收成,可是人人相信明年还能提高。我回村的时候,上级正号召小麦窄行密植,群众本来有怀疑,一听我说苏联的小麦是密植的,才都相信了。结果有百分之八十五耩的是三垄麦。往年一亩用种籽二升二、三合,今年都增加到三升。一千三百八十五亩麦子,每亩普遍上到六千斤草粪,六十斤豆饼。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阿尔节诺夫玉米丰产的事迹,给群众启发很大。库喜彦说:“人家一亩玉米收了二千九百七十多斤,还要收三千多斤,看起来地劲真大,生产永远也到不了顶!”
苏联农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对群众影响也很大。过去互助组想攒些公共财产,可这就很难办;因为人们光愿意多分点,觉得只有攒在自己手里才是自家的。现在都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连的。我们的互助组转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时,已经规定每年从总收入中抽出一部分算做生产基金,用它来买牲口、农具、肥料、种籽之类的东西;抽出百分之五算做福利基金,谁家有个意外的困难,用它来接济;抽出百分之一算做奖金,一年三次总结生产,谁劳动好、贡献大,就用这笔款买奖品奖励谁。听了苏联土地国有,庄员“按劳取酬”以后,大家也认识到应该凭自己的劳动挣饭吃,不能光靠土地挣饭吃,农业生产合作社分红时,劳动报酬要酌量提高。俺们社里还学习了苏联集体农庄按件计工的办法,明年全社要种三十亩棉花,除耕耩以外,棉花地里的活,由七个妇女包下来。计划每亩收一百二十斤棉花,如果收了一百四十斤,多的二十斤里就有她们五斤;如果收了二百斤,多的八十斤里就有她们二十斤,按四分之一提奖。
俺村妇女们听说苏联集体农庄妇女们的劳动情形,都兴奋极了。可是随着就来了个问题:没文化那能学技术开机器呢?妇女会主任王素珍,过去上过几天民校,因为家里的事儿牵扯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现在没认几个字,想到往后,就着起
急来。她跑来对我说:“你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不识字可怎么办?现在我想上小学从头学起,可是家里的饭不做,老人们又不高兴!”我找她公公明汉和她丈夫朝经去商量,说为了往后好,现在就得克服困难,让年青人多学点本事。朝经当然不反对;明汉也满口赞成,他说:“既是那样,他尽管上学去,家里一点也不限制,饭不做不要紧,我和他娘说去。”现在村里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妇女有二三十个,都已拿定主意要入学;县里听说后,特地给派来一位女教员。现在俺村小学教员有两个人了。今后还准备在村里推行速成识字法,我看今年冬天学文化一定能成高潮。
干部们看到前程远大,也不怕误工了,一说到区到县开会,争着要去;说叫谁受训,谁也不推辞。库明才说:“给群众办事,自己就得牺牲点,咱不在工作里锻炼,到那时可就干不成了。以后得克服困难,不能光觉得冤枉。”王素珍十月里一连两次到县里开会,头一次是各界人民代表会,第二次是劳动模范会,她公公库明汉一点也不嫌她耽误功夫,还说:“去吧,让朝经给你扛着被子!”
王芝琳的老婆已经有六个孩子,现在又怀了孕,要不是以前死了两个,很快就是九个了。王芝琳听说苏联奖励多生孩子,觉得最合自己的口味,他很高兴的对我说:“老张,要是早十年前咱中国就到社会主义,两个孩子也死不了,我老婆就可当‘母亲英雄’啦。”他知道社会主义不是等来的,最近也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前些天,库阁挑着担子到阎村和苏儿庄卖油,一到街头就讲起了苏联的集体农庄,连油也顾不得卖了,买油的提着罐子喊他半天,他也听不见,有人大声问他:“库阁!你的油还卖不卖?”他说:“卖不卖不要紧,说就得说透彻。”不光是库阁,全村的人都成了宣传员,赶集串亲戚,见人就讲。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永远站在新事物的前面
——天兰铁路工地见闻之一
本报记者 陆灏
在天兰铁路三十八公里的地方,现在是铁轨从山脚下安全地伸向前去,那削得光秃秃的山崖稳稳地竖立在路基的旁边,火车飞驰而过。就在这个地方,是一位两年以前还是拿枪杆的人,推翻了工程师们复杂的设计,并为国家节省了十六亿元的财富。就是他——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甘谷工程段的政委呼子明同志,经过了短短的时间,已经开始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熟悉工程的人了。
那是在一九五一年的十二月,铺轨工程正在这个工程段紧张进行。这地方有一座高高的山崖的头部向北突出,黑压压地一大块像要掉下来似的,而路基恰恰正要从这险恶的崖顶下面通过。这种情况,按照工程师们原来的设计,是准备花十八亿元建筑一座九十二公尺长的明峒,利用这明峒挡住这整个崖顶的倒坍。
但是,呼子明根据自己在现场的观察,他不同意这样的做法。他经过调查以后,看到山的表皮的土层是风化碎碴;但山的里层却并不是这样。特别是山的基础,还没有失去平衡。他想:如果把那个看着快要掉下来的山头削去,这个明峒就可以完全免修。他把这个意见和段上负责施工的工程师们商量,工程师们有的心里将信将疑;有的则认为已经设计好了,不必再改动;有的甚至认为是多管闲事;但也有完全支持这一意见的。呼子明把这个意见一直提到了领导机关,领导上派了两位工程师来实地察看,察看的结果,认为不作明峒可以,但要在原来的路基上铺轨总有点冒险,最好的办法是改线,使铁轨绕过这个地方。改线比作明峒要节省八、九亿元。
当呼子明开完党代表会议回来,改线的施工图表听说已画出来,改线的土石方工程也很快就要开工了。呼子明想:既可削坡,为何又要改线?想来想去想不通,于是又请了段上几位工程师一块去工地察看。呼子明一直爬到山崖的顶上,越看越肯定了削坡的意见是正确的。削坡以后,行车决不会遇到什么危险。
回到段上,呼子明召集工程技术人员开了一个会,要求大家对他的意见再作慎重考虑。工程师们在他的带动之下,积极地参加了讨论并支持了呼子明的正确意见。
当这意见再次向局的领导部门提出的时候,局里有的工程师还不大同意。呼子明说:“谁不同意,就请再到现场来看,比比谁有理,否则是官僚主义。”领导机关再一次派人作了调查研究,最后终于全部同意了呼子明把山头削去的建议,在山脚下修筑了一道长五十公尺的御土墙,花去工料费约二亿。和修明峒相比,呼子明的建议为国家少支出十六亿元。
一个外行人,居然能解决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呼子明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老干部在新鲜事物面前所保持的正确的态度。
呼子明刚来到甘谷工程段的时候,工程技术人员中间也曾有过一些议论。有的说:“你们的政治再高,但光凭政治不能掌握工程,技术无论如何是高于一切的。”有的说:“就是把我的脑子打烂了,我也不相信外行人能领导我们。”但这些话并不能吓住这位一九三五年参加革命的陕北老干部。当然,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头,一个在武装部队里生活惯的人到企业部门来工作,实在很不习惯,但他很快想到,很多同志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已经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自己能活着参加国家建设,为什么还不想去呢?自己什么困难也经历过来了,从不相信有什么困难能难住自己,为什么这一次就要害怕困难了呢?
因此,呼子明不像有些老干部那样,当看到自己的周围都是大知识分子,读的是大本大本的专门书籍,满口讲的是工程上的名词术语的时候,自己就想到文化程度不高,想到对铁路工程是外行,于是有的就泄气了。说什么“人家看上三个钟头书,咱看十天也看不完”,“人家是留洋生,咱们是土包子,咱怎么能领导人家”。一句话,在新鲜事物的面前踌躇起来。而我们的呼子明是以战斗的姿态,永远地站在新事物的前面,于是他对党对人民作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在天兰路上,也确实有过另外一种人。他们每天虽然也忙着上班下班,参加大会小会,签名盖章,但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和工程建设隔离起来。他们说:“咱不懂工程,可别参加意见,免得把事情弄坏了。”陇西工程段的政委赵文品,他就是放下了自己思想的武装,被未经改造的旧技术人员吓住了。
一九五零年陇西工程段在测量鸭儿峡线路的时候,当时有南北两条线。参加测量工作的工程师、领工员、测量工都说南线工程太大,在两公里内有一千四百四十五公尺的隧道,十四公尺以上的深沟,还要作三百公尺长的防护工程,费钱多,工期也长。但工程段的段长周铸(工程师)却坚持走南线。理由是南线线路顺直,北线有水患威胁,与水作斗争不如与山作斗争。但他不顾这山上的石头都是碎石,工程困难更大。为了决定走北线还是走南线,领导机关派工程师来察看过,也说走北线好,但周铸仍然不听。赵文品对于这些事情总是不大发表意见的,他觉得要管管不了,既管不了,还是不管为妙。鸭儿峡的南线在七月下旬开始动工;到八月三十日,局里才下令改走北线,结果,七万多土方就算白做,三十四万余斤小米白白被浪费了。有的人实在看不过,当面向赵文品提意见,赵文品总觉得自己不懂技术,离开人家不行,只好迁就迁就,因而总是解释说:“周铸还是想把工作作好的,他还是积极的。”
事情很明白,在基本建设部门中,是党必须实现对基本建设的领导呢?还是把基本建设工作盲目地交给未经改造的旧技术人员;是自己积极钻研业务,用正确的思想领导技术人员改进工作呢?还是自己根本不问技术,跟在技术人员的屁股后面乱跑。呼子明和赵文品就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呼子明和技术人员在一起工作,他常常在思想上帮助他们,使他们改正缺点,提高自己的工作,为国家节省财富。譬如,他在工程段工作,看到很多技术人员在工程上花钱,动不动就是十亿百亿,但他们花国家的钱,却不像花自己的钱那样,精打细算,无微不至。
有一次,段长崔瞻斗在计算二十八号隧道松石的工价时,稀里糊涂说:“按坚石收了吧。”实际上,每方坚石的价钱,要比松石几乎贵两倍。呼子明知道了这件事情,立刻派人去检查,崔瞻斗害怕他做的事受人检查,还胡乱地对去检查的人说:“你们又不领导别人,去干什么?”后来,呼子明问崔瞻斗,“究竟是什么石头?”崔瞻斗含含糊糊地说:
“我看松石不是松石,坚石不是坚石。”其实,据检查的人说:这些石头,原来打下来的时候是硬的,见风一吹,就松一些,实在是松石。呼子明在这件事情上不但教育了崔瞻斗,而且,使国家少受千百万元的损失。
赵文品和呼子明相反,他对待技术人员是一天到晚笑呵呵,满面春风,或者是仅仅照顾照顾他们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陇西段铁路的基本建设是赵文品在掌握,但实际上是操纵在段长周铸的手里。因而问题发生了,赵文品有的是不知道;有的知道了,也无可奈何。在这样的情形下,陇西段的工作曾陷于很混乱的状态,很多工程上用的洋灰、木料,都是先用车拉到陇西城里卸下来,然后再装在别的车上拉到施工地点去。有些地方用最好的东北松木盖了不少料库,而这些料库将来有些是没用的。铁路附近有现成的石子、砂子,但采石、采砂的工作却在离铁路三公里或五公里的地方进行,结果是运费比采费还贵得多。这些说起来是很明显的浪费,但赵文品好像没有看见一样。周铸在陇西段当了一年半段长,除由民工做了一百多万土方外,成就很小。如果不是领导机关贯彻了企业部门依靠工人阶级,团结与改造技术人员,发展生产的正确方针,天兰铁路五年、十年也不能修成,国家受到的损失将更难计算。
人民要求我们永远站在新鲜事物的面前,永远珍爱自己光荣的经历,我们受党委派到企业部门工作的久经锻炼的老干部们,必须一刻不停止地前进,以满足人民的需要。


第2版()
专栏:

以正确态度调整专门技术人材
王杰
编者按:这篇文章批评了西北某些部门还没有“以正确态度调整专门技术人材”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是不能允许的。我们国家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而没有大批的技术人材,就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因此,我们绝不能允许我国为数不多的技术人材,继续被留在非技术的岗位上。这种作法,实际上是在阻挠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为了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注意,我们把这篇文章发表在这里。
为了迎接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足够的专门技术人材,西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六月十八日“关于调整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和人民日报六月十四日“把专门技术人材放到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岗位上去”的社论的精神,曾于七月五日向西北五省一市的人民政府及大行政区各单位发出调查、登记和调整尚未被合理使用的各种专门技术人材的通知,号召各部门真正认识合理使用专门技术人材的重大意义,把各种专门技术人材迅速、坚决地调整到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岗位上去,特别是把工业建设人材调整到工业建设的岗位上去。只有如此,才能使现有的专门技术人材在祖国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上述通知发出后,三个月以来,很多部门都能认真地积极进行合理调整使用技术人员的工作,并获得了相当成绩。人民银行西北区行为了圆满地实现这一任务,曾召集所属单位的有关干部开会,布置此项工作,号召大家学习有关文件。在登记专门技术人材时,首先由本人填写登记表,人民银行西北区行人事处又对不甚了解或很不了解的干部进行了负责的审查。因此,人民银行西北区行及其附属各单位的调查、登记工作作得比较彻底。在各种工作岗位上,有些尚未被合理使用或曾因工作需要留作行政工作的技术人员,都纷纷向组织提出合理建议,要求调整他们的工作。
但是,不可否认的,在进行这一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缺点。主要的是有些部门对于调整专门技术人材的重大意义,对于技术人员在祖国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认识还不深刻,因而发生了照顾全局不够,计较本位得失的现象,使得这一工作的进行较为迟缓,以致今天还停留在调查、登记阶段,不能迅速进行调整。有的部门满足于在“三反”运动中的调整工作,认为再没有什么问题,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调查和调整,不能进一步使得事宜其人,人得其用。他们唯恐“调查”“登记”引起干部“情绪波动”,不敢大胆进行公开登记而应付推诿。有的部门的负责人口头承认“对技术人员没有合理使用”,但却缺乏足够的勇气进行调整,使技术人员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依然将具有纺织、机械等专门技术的人员,留在行政工作岗位上。有些事业部门,其行政工作本是一般行政干部可以担任的,但却把具有水利、园艺以至机械、冶炼等专门技术的人员,放在人事工作岗位上。他们强调自己的部门是技术部门,说行政工作是与技术工作相联系的,要有些懂得技术的人,才能胜任。西北各校、院共登记了未被合理使用的专门技术人员四十余人,报到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后,被积压下来不予上报。管人事工作的同志强调说:“中央指示调整的是高等学校毕业生,我们这里的都没有毕业。政务院和西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将指示与通知修改以后,我们的登记表再上报”。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把具有农作物育种培植专门知识并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放在秘书工作岗位上,经西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商调多次,也未调出来。
所有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某些部门的负责干部和人事工作者,对于合理地使用技术干部,对于把我们国家现有的为数有限的技术人员用在迫切需要技术的生产建设岗位上的意义,还是没有真正的认识。因此,在实际执行上就发生了不少的问题。各部门的负责干部和人事工作者必须深刻体会处在新形势调整专门技术人员的重大意义。凡是急切需要的干部,就应当坚决地、毫不犹豫地调整出来。如果仍把专门技术人材放在行政工作岗位上或放在其他不需要技术的工作岗位上,不只是一种严重的人力浪费,而且会给予祖国经济建设工作以巨大的损失。
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今年分配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首先尽量满足基本建设的需要,其次加强教育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高潮即将到来,各种专门技术人材奇缺的今天,这个方针是非常正确的,应该坚决贯彻执行。而把专门技术人材调整到祖国建设事业最需要的岗位上去,是和这一方针完全相符合的。让我们以“个体服从整体、部分服从全局”的精神,彻底清除个人主义与本位主义,把所有一切未被合理使用的专门技术人员,完全合理地使用起来。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苏联专家帮助我学会苏德尼果夫调度法
编辑同志:我是中长铁路沈阳分局车务科行车调度员。在苏联专家欧林尼钦克和吉金果夫同志的帮助下,我学会了苏联铁路先进经验——苏德尼果夫调度法,因而在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中,我胜利地完成了国家交给我的繁重的指挥行车的任务,获得了模范调度员的光荣称号。
一九五一年九月,苏联专家们便把苏德尼果夫调度法介绍给我们。运用这个调度法,可以有效地使用机车,利用少数机车完成大量运输任务,并使列车运行不紊乱。实行这个调度法,也可以克服机车调度部门和行车调度部门之间不协调的现象。在没有实行这个调度法之前,调度员只记时间,没有发挥他们应尽的指挥员的作用。机车调度部门和行车调度部门都往往从本位利益出发,在工作上常发生互不配合的现象。
在我开始学习这个调度法时,吉金果夫同志给我上课,实际帮助我,每天看着我工作。最初几天,我不会运用这个调度法,列车经常晚点,我很着急。这时候,吉金果夫同志跟我一起工作,看我的计划,看我的运行图,详细地了解和我有关的工作情况。他说我不能很好实行这个调度法,是因为我搞的计划不正确,机车不按时准备。他又告诉我:实行这个调度法,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反对本位主义思想,树立整体观念。
从此,我加强了工作计划的正确性,我从整体出发,需要多少机车,就计划多少,从不多要。这样也感动了机车调度部门的同志,使他们也树立起整体观念,因而顺利地实行了苏德尼果夫调度法。
在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中,吉金果夫同志加强了对我工作的检查,指出我工作中的缺点,这样,我就能把我的日间计划做到百分之九十五的准确程度,提高了工作质量。我要更好地向苏联专家学习,把人民铁路办好。
中长铁路沈阳分局模范调度员 张殿魁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感谢苏联专家马卡洛夫同志帮助我们改革旧的生产方法
编辑同志:抚顺制钢厂锻钢车间加热炉的设备很差,过去操作中,只往热炉中倒原料、装原料就占去很多生产时间。并且往往因为炉少或工作忙,工人为了多出活不愿装料,而造成下一班停工待料,因而影响汽锤发挥效能的现象。当苏联专家马卡洛夫同志看到这种不科学的设备和浪费工时的现象时,便立即提出增设连续式加热炉,以便改进生产方法。我们厂采纳了这个建议。进行设计时,马卡洛夫同志亲自去作技术指导。今年九月便正式开工生产。这种连续式加热炉较原来加热炉的生产效率提高三倍,并消灭了停工待料现象。纪焕章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推行苏联先进经验,用两台机车做了三台机车的工作
编辑同志:天津铁路管理局古冶车站调车场推行苏联先进经验——调车计件定额,节省了一台机车,每年即可为国家节约十亿元的财富。
古冶车站调车场,过去用三台调车机车工作,有时还发生“车等人”的现象。自从推行调车计件定额以来,大家发挥潜在力量,找出了窍门,扭转了“车等人”的现象,提出了“人等车”的办法,提高了机车的运用效率。所以从十月一日起,决定减少一台调车机车,用两台调车机车做三台调车机车的工作。到目前止,使用两台调车机车,不但没有耽误任何工作,而且保证了列车正点开出,消灭了事故。
许桐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东北瓦房店纺织厂创降低浆纱成本新纪录
编辑同志:东北瓦房店纺织厂实行轻浆工作法后,织布车间技师费莘耕,为进一步降低浆纱成本,经三个月苦心钻研,创造用苞米淀粉自制糊精汁代替粉状糊精和氯化锌成功。
该厂过去浆纱时,要用糊精和氯化锌,这种原料,不但要向关内和外国购买,而且价钱高。费莘耕创造的糊精汁,是用苞米淀粉自制,价钱便宜,每公斤较粉状糊精价低八千元。该厂自实行轻浆法利用糊精汁后,九月份,平均上浆率由百分之二十降至百分之十三点一,较规定标准降低百分之零点九,节省了用浆料百分之三十四。现在每匹人民市布的浆纱成本已降至九百元,创浆纱成本最低的新纪录。
该厂十月份全车间每台机每班产布三十一点一八码,较九月份提高百分之三点二。 虞玉佩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应利用冬闲训练建筑工人
编辑同志:我认为利用冬闲时间训练建筑工人是很必要的。有一次,我们现场搞红旗竞赛,因为工人们不了解竞赛的目的,是把工程做得又省、又好、又快,把国家建设得更好,因而在竞赛中情绪时高时低。他们往往为了单纯争取红旗,而忽视了工程质量。这都是妨碍国家建设任务的完成的。我国就要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我们建筑工人要承担这个重大任务,必须加强政治、技术、文化学习,不然就赶不上工作的需要。
我希望参加冬闲训练的工人们好好学习技术,提高文化,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傅鸿宾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北京粮食公司永定门南仓库不应忽视装卸工人的安全
编辑同志:中国粮食公司北京市公司永定门南仓库的行政领导干部忽视安全工作。该仓库在七月份开展安全运动时,装卸工人们曾根据工作需要,向该仓库行政领导提出添置必要的工具、照明、休息室的预算和具体计划,当时行政方面曾答应添设。但后来未经认真检查,该仓库领导方面便强调工具够用,有富余,因之未给添齐。工人在工作中只好两三个小队等待一个梯子使用,有的工人等急了就找破梯子缠上麻绳使用。仓库方面所添的盖沟板,大都是用朽木料作成的,工人扛着粮食包一蹬上去就折断,致摔伤工人的腿。
十月二十七日北京运输公司安全生产联合办公室和各有关单位所组成的工具检查组,到该仓库进行检查时,该仓库刘主任还说梯子有一百一十六个,盖沟板也添齐了。但经清点后,发现梯子、盖沟板多数不能使用,如杉槁梯子共五十四个,其中能使用的只有三个,盖沟板共二十九块,勉强能用的只十二块。
至于照明灯,虽然买了七个,但电灯杆很低,好些地方照不到。三个月前该仓库曾决定修建二十间工人休息室,但直到现在只盖了十二间,该仓库有三百多工人没有休息场所。
上述问题十分严重,我希望该仓库的行政领导干部迅速设法解决。 陈用中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我全面改进了技术,使今年棉花丰收了
编辑同志:我是辽西省义县六区小榆树堡村人。今年我学习了曲耀离的植棉经验,全面地改进耕作技术,十亩(东北亩,每亩合市亩一亩半)旱地棉花收获了三千七百八十五斤五两。其中有二亩二分丰产田,每亩平均产籽棉六百八十七斤,超过我们这一带一般产量的四倍。不但数量多,质量也好,霜前花占百分之九十六点七。
我的丰产田是酸性死黄土,种棉花开桃不好。去年我养了五口猪,用沙淤土垫圈积肥,夏天又压了五十堆绿肥,加上草木灰,在二亩二分地里上了一百七十四堆土粪。播种时又上了一些硫酸铔。小苗出来就使上劲啦,一点也没受病。定苗后,又施了硫酸铔。那时下了透雨,肥料分解后,棉苗长得黑油油的,比那年都好。
过去我总相信“棉花转开身,一棵拣半斤”的话,种的棉株株距有一尺多,一亩只种四千一百零七棵。种的是“关农一号”,棉秧短小,这样稀就白浪费了地力。今年我把每亩增加到七千七百五十棵。这是我今年得到丰产的主要原因。我怕棉花长疯了,定棵以后就先“脱裤腿”(去掉最下部的叶子);长了十来个结果枝时,就摘了顶尖。再过七、八天,又把侧尖打了。共打了两次顶尖、三次侧尖、一次疯?。结果,每棵平均长了十四个成桃,一百斤才有三斤半霜后花。真是想不到,在我们这比较冷的地方,还获得了这样高的产量。要不是党报把曲耀离的棉花丰产经验告诉了我,我今年的丰产是不可能得到的。我把棉花全部卖给了国家,供给工厂做原料。明年我要再打一眼井,装上解放式水车,学习曲耀离的灌溉经验,克服天旱的威胁,更多地提高产量。另外,我还要把我们的互助组再提高一步。
刘洪恩讲(郑启文记)


第2版()
专栏:对人民日报读者批评建议的反应

北京市人民法院对“双合成”案的检查
编辑同志:在九月三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栏中,读者温俊峰、李仲生等对北京市郊区人民法院十三区审判庭处理私商“双合成”不履行合同案提出的意见,我们看到了。这对推动我院的司法改革运动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十分感谢。
九月四日我们派人到十三区审判庭检查该案处理情况,并会同当地派出所、街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到清华大学作全面了解。该审判庭承办人员,对该案的处理缺乏调查研究,对商人不履行合同按期交房及对清华大学急于用房的情况不够了解,所以没能及时处理,拖延了两个多月仍无结果。至读者来信所说,“叫清华大学合作社收买‘双合成’的一切设备用具等”,实际上该案并没有这样宣判过。我们除督促该庭迅速正确处理外,并责成承办人员作深刻检讨。 北京市人民法院
编者按:据九月二十二日和北京市人民法院
联系,该案已经最后处理,十三区审判庭判令
私商“双合成”于一月内搬出清华大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