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
苏联 索勃里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如下: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斯大林同志在其天才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全面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问题,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生产的法则和物质财富分配的法则,指出了由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道路。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以斯大林同志在这一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中所给予的纲领性的指示为其决议的基础,制订了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伟大纲领。
斯大林同志对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揭示和论证,对于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及对于争取共产主义的斗争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基本经济法则不是决定一个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某一个别方面或某些个别过程,而是决定这一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定某一生产方式的本质的。揭发和认识基本经济法则,是认识和说明某一生产方式的一切规律的关键。
斯大林同志发展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他根据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的深刻分析指出:垄断资本主义所要求的不是随便什么利润,而是相当经常地实现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最大限度的利润。
斯大林同志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
“用剥削本国大多数居民并使他们破产和贫困的办法,用奴役和不断掠夺其他国家人民、特别是落后国家人民的办法,以及用旨在保护最高利润的战争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的资本主义利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主要特征和要求,如斯大林同志所指示的,可以大致表述如下:
“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斯大林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定义,揭露了两种生产方式的根本区别和深刻的对立性。斯大林同志对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揭发,给了资本主义的一切辩护人一个致命的打击,指出了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伟大的优越性。

经济法则是反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法则。斯大林同志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法则的性质,指出那些认为能够创造、消灭或“改造”经济发展法则的人们的严重错误。经济法则不是由人们的意志创造出来,而是在一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然而社会在法则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发现客观规律,认识它们,依靠它们,利用它们来为社会谋福利。
共产党在制订自己的政策——苏维埃制度的生命基础时,就是以社会发展法则的知识为依据的。斯大林同志在经典性的著作“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指示说,无产阶级的政党应当首先掌握生产发展法则的知识,社会经济发展法则的知识:
“为了在政治上不犯错误,无产阶级党在制定自己的党纲以及进行实际活动时,首先应以生产发展底规律,应以社会经济发展底规律为出发点。”
我们的党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一法则,建立了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保证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最深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改造。
由于这种社会的和经济的改造,消灭了人对人的剥削,而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被确立为苏维埃社会的牢固基础。我们的国家变成了强大的工业—集体农庄的社会主义强国。
随着社会所有制的确立,生产关系成为和生产力的性质相适合的了,因为生产过程的社会性质为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所巩固着。
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决定生产力进一步的、而且是强大的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的力量。
斯大林同志指示说,我国工业生产力有巨大的发展,那是因为在一九一七年十月用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代替了旧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我国农业生产力有巨大的发展,是因为在三十年代用新的集体化的生产关系代替了农村中旧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没有生产关系中的这种根本变革,我国的生产力就会萎靡下去,如像它现时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萎靡的情形一样。
在新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决定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决定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作用,使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高涨和繁荣,使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斯大林同志在阐发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本质时,极其深刻地指出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目的和达到该目的的手段的区别。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取得利润,只有在保证完成取得利润这一任务的情形下,消费才对于资本主义是需要的。所以,人及其需要就从资本主义的视野中消逝。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服从于垄断资本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冷酷无情的法则。因此,人们的命运被注定为深重的苦难、贫穷、失业和流血的战争。
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堕落,显明地揭发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帝国主义的右派社会主义代理人关于资本主义法则的永恒性和不可动摇性、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调和的诡辩的论断的毫无根据和荒谬性。事实上,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更加尖锐化,必不可免地引向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深刻化,引向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增长和爆发。
与资本主义相反,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着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一切生产服从于人及其不断增长的需要。比资本主义高级的新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优越性就在于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生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地处于社会的自觉的统治之下,为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完成满足他们增长着的需要的任务而服务。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经验极其有力地证实了列宁的预言,他在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的前夜写道:剥夺资本家“使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成为可能。我们看到,现在资本主义如何严重地阻碍着这一发展,有多少事物可能在现代已达到的技术基础上推向前进,所以我们有权利以充分的信心说,剥夺资本家必然会使人类社会生产力有巨大的发展。”(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第四四○页)
掌握在劳动人民手中的苏联的社会生产,除了满足社会的增长着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发展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以外,不可能有其他的目的。
这里应当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不能仅仅归结为社会成员的个人需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就曾指出过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满足什么需要和它将怎样分配公共的社会产品。社会产品应该用来抵偿消费了的生产资料,扩大生产,设立后备基金和保险基金,支付管理费,维持社会文化设施和保健事业,赡养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以及满足劳动人民的个人需要。马克思在这里强调指出说:“生产者在以私人的资格所丧失了的,又直接或间接地以社会成员的资格收回来。”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的改变,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用的手段也根本改变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劳动人民的越来越加强的剥削、对其他民族的奴役和掠夺、军事化和流血的战争,是保证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手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的和文化的需要,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达到的。共产党考虑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要求,组织劳动人民在首先提高生产资料生产的条件下为争取社会主义的全部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而斗争。社会主义社会物质的和文化的需要的增长,是扩大生产和使生产完善的强大推动力。
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最新技术的采用给予无限广阔的余地。在苏联,机器不仅节省劳动,而且同时还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所以,在社会主义生产条件下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同,工人是极乐意在劳动过程中运用机器的。
共产党十分注重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建立了科学工作者和生产的创造性的合作,以便使社会主义生产在高度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起来。
所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是保证最大限度的利润,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不是像在资本主义下那样带有从高涨到危机以及从危机到高涨的间歇状态的生产发展,而是生产的不断增长;不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的破坏而来的技术发展中的周期性的间歇状态,而是生产在高度技术基础上的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决定公共的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社会主义生产的任务包含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中。所以,决定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个别方面和个别过程的其他一切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服从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要求。这些法则只有依据于基本经济法则才能发生作用。
斯大林同志在说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和国民经济有计划的、按比例发展的法则的相互联系时,批评了那些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是国民经济有计划的、按比例发展法则的经济学家的观点。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法则不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因为它不能回答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是为着什么任务而进行的问题。这一任务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要求而包含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中。所以,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法则的作用,只是在它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为依据时,才能充分发挥起来。
国民经济有计划的、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是在生产资料社会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法则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它所以开始发生作用,是因为有计划的、按比例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是客观的必需。
斯大林同志根据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和国民经济有计划的、按比例发展的法则的关系的科学分析,制订了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任务的重要原理。国民经济计划化只有在正确反映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法则的要求和在各方面都适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要求的条件下,才能产生良好的结果。斯大林的这个原理,在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关于苏联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的指示中得到了显明的体现。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作用和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法则的作用,决定了经济发展的两条路线——社会主义阵营经济不断增长的路线和在日益加深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的高压下挣扎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经济路线。
下面的数字给予我们关于这两条路线的清楚的概念。在从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五一年的期间内,苏联的工业产品几乎增加到十三倍。在这同一期间内,美国的工业产品增加到两倍,英国的增加了百分之六十,而西欧其他许多国家的工业仍然在一九二九年水平的周围踏步不前。
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根本区别,在把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和苏联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作一比较时,是看得特别明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人民生活的物质水平惨重地下降着。
现在,美国的生活费比一九三九年提高了几乎两倍,本预算年度中的居民直接税比一九三七—一九三八预算年度增长了十一倍以上(连货币的贬值计算在内)。在法国和意大利,一九五二年工人的实际工资还不及战前的一半,在英国,工人的实际工资比战前减少了百分之二十。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法则使工人的相对的和绝对的贫穷化加深,使失业和劳动人民的贫困增长。
美国有至少三百万完全失业工人和一千万部分失业工人。意大利和西德的失业工人的数目,超过世界经济危机最严重的年代一九二九——一九三三年的水平。在日本,约有一千万左右完全失业和部分失业的工人。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物质状况的急剧恶化,使得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和阶级矛盾尖锐化。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使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物质福利和文化水平不断增长。苏联的国民收入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收入不同,它全部属于劳动人民。在从一九四○年到一九五一年的期间内,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三。我国劳动人民为满足个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得到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三左右,其余一部分用于扩大社会主义生产和全国的及社会的需要。工人和职员的实际工资以及农民的实际收入在逐步提高。
在苏联,巨大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一年一年地在完成着,苏联人民的保健受到了特别的关怀,死亡率减低,人口的增加,仅最近三年以来,苏联人口纯粹增加的数目是九百五十万人。苏联的文化建设日益广泛地开展,城乡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迅速提高。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作用使社会主义社会进
一步巩固,使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力量不断高涨。团结在列宁—斯大林党周围的我国劳动人民,正在解决着伟大的共产主义建设任务。
共产党依据着社会主义经济法则的知识和斯大林同志所研究出的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制订了将来的计划。
斯大林同志教导说,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通过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重新教育的许多阶段才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将从仅仅是维持生活的手段变为社会的第一个生活需要,而公共的所有制将成为社会存在的不可侵犯的牢固基础。
为了准备在实际上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斯大林同志指示说,至少必须实现三个基本的先决条件。第一,必须保证全部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而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要占优先地位,没有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就不可能实现扩大再生产。
第二,必须用实行起来有利于集体农庄的逐渐过渡的办法,来把集体农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并且也用逐渐过渡的办法使产品交换制来代替商品流通。
第三,必须使社会达到这样高度的文化发展,保证社会一切成员全面发展他们的体力和智力,使社会成员能获得足以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活动家的教育,能自由地选择职业,而不致由于现存的劳动分工而终身束缚于某一种职业。
只有全部实现这些先决条件,才可以创造从社会主义的公式“各尽所能,按劳取酬”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原则“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真实基础。
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根据斯大林同志的纲领性的原理,通过了关于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五年苏联发展的第五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该计划预计着国民经济一切部门和人民的物质福利与文化的强大的新高涨。
在五年期间,工业生产水平将提高约百分之七十。这就是说,一九五五年工业生产的规模将提高到一九四○年的水平的三倍。规定五年期间工业总产量每年平均约增加百分之十二,其中生产资料生产的增加率为百分之十三,消费资料生产的增加率为百分之十一。
生产资料生产的占优先地位的增长,表明着重工业各部门——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冶金业、采煤工业和石油工业——进一步的强大发展。对于国家的电气化给予了特别的注意。根据着列宁的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原理,共产党保证迅速增加我国国民经济的电力装备。在苏联,大电力站的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发展起来。
第五个五年计划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进一步发展苏联的机器制造业,以为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新的高速度的技术进步的基础。
在农业方面,预计要进一步提高农业和牲畜饲养业,增加一切农作物的收获量,增加公有的牲畜头数同时提高其产物生产率。
新五年计划保证进一步提高苏联人民的物质福利。在五年期间国民收入至少增加百分之六十,由此将扩大职工的收入和农民的收入。职工的实际工资在五年期间至少增加百分之三十五,集体农庄庄员的实际收入至少增加百分之四十。
第五个五年计划预计着苏联人民的新的文化高涨和先进的苏维埃科学及国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个五年计划表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要求。完成这一计划就是沿着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道路迈进新的一大步。苏联人民在列宁—斯大林党的领导下,正在以极大的热情为胜利完成新五年计划而斗争。
斯大林同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揭示和论证,给共产党和我国劳动人民指出了不断前进的清楚的远景。
斯大林同志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有着全世界的历史意义。斯大林同志用他的理论上的发现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的斯大林的思想鼓舞着苏联人民建设共产主义,鼓舞着人民民主国家的劳动人民在建设新生活中获得新的成就,给全世界劳动人民指出了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道路。
(樊亢译自十一月二日苏联“真理报”)


第3版()
专栏:

学习苏联的节约经验
廖焕星
学习苏联的节约经验,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事业有着巨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以增产节约作为它的基本政策之一。实行第一次斯大林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我奉派到苏联去,目睹苏联当年节约建设的情形,到今天仍历历如在眼前。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重工业。这需要有大批的资金积累,改善工业装备。大批资金积累的唯一方法是:厉行节约,高度地发挥已有设备的能力,扩展社会主义竞赛。
在第一次五年计划的岁月里,苏联人民积极地投入争取重工业巨额资金的斗争,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节衣缩食来积累资金。那时,苏联还不产茶叶,而苏联人民又酷好喝茶,但是为了杜绝现金外流,便只喝白开水或用代用品。人民节水节电成了习惯,现在许多人家中尚留有当年滴水洗脸用的设备。
苏联政府对外贸易部在第一次五年计划时期,对于资金积累起了重大的作用。我还记得这么一件事:对外贸易部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一种备有精美食品、衣服、器具的商店。凡有现金、外币以及金银首饰器具的人,都可以向这种商店去购买这些精美货物。这种商店的商品价格是用金卢布、金戈比计算,并按革命前的市价出售的。所以一般人为了帮助国家建设,凡是有沙皇时代的金卢布、金银首饰、金银器具和外币的人,都很喜欢到这种商店去购买货物。对外贸易部采取这种经营方法的结果,积累资金共计可以购置十几个工厂的机器装备。苏联政府为了这件事情,特地颁发列宁勋章给对外贸易人民委员,真理报也发表文章来赞扬他的功绩。
发挥和利用已有的设备能力,也是节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苏联第一次五年计划时期,工厂日日夜夜地工作着,工厂设备日日夜夜地被利用着。当时不仅实行了每天三班工作制,而且实施了“不断生产制”。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工人没有一个统一的休息日,各工厂在星期日都仍然照常工作。工人每工作六天,轮流休息一天,但机器却天天开动。工厂设备的这种“不断”的利用,是一种极好的节约方法(这种方法到第二次五年计划后,由于情况的变化就废止了)。
此外,工人还用巨大规模的突击运动战胜了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创造了许多奇迹,为国家增加了许多财富。
苏联人民这样积极地节约增产,是为着将来幸福快乐的生活;所以他们是完全自觉的。
苏联人民的努力节约和紧张工作的结果,第一次五年计划在四年零三个月就完成了。从前,苏联是没有拖拉机制造业、机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的,经过这四年的努力,这些重工业都建立起来了。失业现象被消灭了;农民也走向集体化,根本铲除了农村的贫困现象;平均工资增加了
一倍,工人物质生活状况根本改善了。
在第二次五年计划期间,节约进入新阶段。这时,不再硬省硬干,而努力于改进技术。斯塔哈诺夫运动就在这时开始。这个运动是社会主义竞赛运动的最高形式。它的基本目的是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节约运动就和广大劳动者的集体英雄主义结合起来,推动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早日完成。
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民也还依靠节约创造各方面的条件,更好地保证了前线的需要,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军队,获得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在战后复兴和发展人民经济的五年计划期间,节约的主要形式是降低生产成本。
在战前各个五年计划的年代里,苏联在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降低生产成本到百分之九·二,第二个五年计划降低了生产成本到百分之一○·八。而战后五年计划年代降低了生产成本到百分之十七。这时,苏联共产党更加要求社会主义工业工作人员有系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劳动组织,以达到更大的资金积累。
降低生产成本的决定性的因素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料、材料、燃料、电力,善于利用基本资金。总之要更有效地利用一切社会的劳动力和资源。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成千成万的斯塔哈诺夫式工作者:工人、技师、工程师提出了亿万个节约时间和材料的合理化建议。例如开始有些人按分刻时间日程表工作的结果,节约成绩很好;另外有些人则在严格节约材料、燃料方面有很大成绩。以后就有人想法把这两种方法统一起来,即在月底完成本月计划时,把这个月节约的材料、燃料,在本月节约的时间内从事生产,所得的产品,便是超额资金积累。为了鼓励大家增产节约,各企业还订立了奖金制度。
广泛的社会主义竞赛,对于增产节约起着重大的作用,它充分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每个工人每年的生产量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比一九一三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比一九一三年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一;战后五年计划时比一九一三年增加了五倍。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就已经强调的经济核算制,到战后五年计划时期更广泛地推行起来。许多生产企业,在各个环节,如车间、车间之分部等,都实行了这种制度。在战后五年计划期间,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就这样节约出超额(超计划)资金积累一亿五千万卢布。
“废物利用”的节约方法也被广泛推行。这种方法开始于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当时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国家工业都为前线服务,后方人民日用品的生产就减少了。苏联政府便决定发展地方工业——尤其是生产合作社,利用旧机器,就地取材,利用废物来制造日用品。到了现在,苏联各城市,大如莫斯科、列宁格勒,小如区中心及乡镇,都密布着在地方苏维埃领导下的生产合作社网。它们的男女社员都是不能在工厂、农场从事紧张工作的人。合作社的机械装备,是用低价向国家购领的用过的机械;而原料则是用最低价格或无代价地向大工厂或大企业领取来的不能发售的物品或废弃品。例如缝纫生产合作社,向国营缝纫工厂领取裁剪下来的小块布;向国营织布工厂领取不能发售的大块布回来,再由合作社的剪裁师用拼凑的方法,裁成小孩衣服或成人衣服。再如五金生产合作社领取大工厂的碎片寸铁,制成煤油灯、煤油炉、小刀、小剪等家庭用品。它们甚至从大冶金厂的炉渣中选出未炼尽的铝质矿砂,或用五金工厂的刨花刨屑来再加镕炼,制成雅致的餐具如汤盆、羹匙之类的东西。它们还利用煤渣作燃料。这些东西,大工厂是无法利用的。这样它们就得到减低成本的实利。苏联的城市和乡村还广泛密布着一种收集废物的组织,收集一些居民抛弃的废物供给生产合作社。从生产合作社里一年所得的资金,全苏联总在千百亿卢布以上。各加盟共和国及自治共和国政府,都设有地方工业部;各州各区苏维埃,都有地方工业部门主管生产合作社事业。因为这项事业,不仅为人民造福,而且是巨大资金的泉源。
全民节约对于发展生产是有决定意义的。我们看一看下面所列举的历次斯大林五年计划的投资额,就知道它的伟大功效了。
第一次五年计划(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三年)的投资额——六百四十六亿卢布。
第二次五年计划(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三七年)的投资额——一千三百三十亿卢布。
第三次五年计划(按前三年计划,即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年)的投资额——一千三百亿卢布。
第四次五年计划(战后恢复发展人民经济五年计划,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年)的投资额—— 二千五百亿卢布。
去年——一九五一年,苏联同时进行几个伟大的共产主义建设工程,需要的资金更巨大得史无先例。资金积累仍是在全民范围的节约中取得。
现今的节约重心,是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里最突出的例子是苏联已经有了自动机化的发电厂:整个发电厂装备着自动机,厂门下锁,内中无一人,发电厂自动工作。在一九五○年,另有一个巨大成就,在莫斯科,斯塔哈诺夫式工作者——工人、技师、学者构造成了一个全部自动机化的汽车零件活塞制造厂。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部自动机化的工厂。
苏联机器制造工业的巨大跃进,对于自动机化有很大帮助。在战后年代中,由于补充了新的生产力更高的机器,工作母机的数量已增加到二点二倍。单在过去三年中,苏联机器制造业就生产了约一千六百种新型的机器和机械。所有工厂几乎全部换了一套新技术装备。
节约在苏联,是自从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就已开端的全民事业。苏联坚持实行了这个方法,恢复和改造了旧俄遗下的工业,建成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且进而从事于伟大共产主义建设。
苏联人民在伟大列宁、斯大林和联共的教育下,节约已经浸透在人民日常生活的习惯中,节约的力量——对人民的福利和经济的建设——在苏联已达到不可思议的地步。高度节约、苏维埃爱国主义热忱及集体英雄主义,使苏联能够向共产主义建设迈进!
我们应该吸收苏联的经验,学习苏联人民的爱国精神,使节约深入到各方面去。
节约本是我国人民固有的美德,目前必须使之和我们国家自由独立的利益相结合,和我国人民的未来幸福相结合,有计划地有组织地采用各种方法来促进节约和组织节约,使节约成为我全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杠杆。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文化简讯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民族卫生工作大队赴昌都地区工作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民族卫生工作大队,于八日从重庆出发赴昌都地区工作。该队由百余名医务工作者组成,其中半数是女助产士。他们作了长期为藏族人民服务的准备,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医药卫生工作的热情很高。该队将在昌都建立医院一所,在昌都地区人口集中的地方有重点地建立卫生机构;大力开展防治性病和妇幼保健工作;培养藏族的卫生工作干部。该队并携带数量充足的盘尼西林、磺胺片、铋制剂等各种药剂、器械和幻灯等宣传用品。
全国文协举办讲演会
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为了帮助会员进行学习,使文学工作者能从各方面获得理论知识与生活知识,除前已举行“土地改革运动报告会”“高玉宝创作问题座谈会”“五反运动报告会”外,十月份又先后举行了两次讲演会:十月十五日由艾思奇同志讲“共产主义思想与文艺创作”,十月二十八日由丁瓒同志讲“中国科学界的现状”。
艾思奇同志在讲演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自己,要把共产主义思想与文艺创作结合起来。艾思奇同志详尽地说明了在创作中要体现共产主义思想的体系:必须从立场、观点、方法各方面贯彻。他特别强调:文艺工作者要为工农兵服务,要反映当前生活的本质与矛盾。他说:本质的东西在文艺上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指出行动和斗争的方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丁瓒同志在讲演中,阐述了自然科学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他用生动的例子说明旧中国的科学,在盲目地追随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使中国的科学长期脱离实际,不能为生产建设服务。他指出: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给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宽广道路,从而出现了许多新的创造,为祖国建设和工农业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最后他建议作家们多多创作能反映新中国科学界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飞跃进展的作品来。
中央人民政府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拨款修建在福建的革命遗址和名胜古迹
中央人民政府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先后拨款二亿六千万元修建在福建省的革命遗址和历史上的名胜古迹。现在上杭县的古田会议场址、长汀县的瞿秋白同志就义地、永定县金丰大山——毛主席休养地、崇安县赤石暴动地点等四处革命遗址和福州市郊鼓山的涌泉寺、厦门市郊的南普陀寺院、将乐县的玉华洞、南安县的郑成功焚青衣处、闽侯县的雪峰古寺等五处名胜古迹已经先后动工修建,预计今年年底可全部完工。
藏文新闻简讯半月刊创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政治部主办的藏文新闻简讯半月刊已于十一月一日创刊。西藏地方政府候补噶伦夏苏和西藏文化界著名人士江洛金公,阿瓦察珠等都参加了编辑委员会的工作。藏文新闻简讯的出版,受到西藏广大僧俗人民的热烈赞助和重视。西藏地方政府的各级僧俗官员,三大寺的喇嘛和拉萨市各阶层人民,对藏文新闻简讯上刊载的关于祖国伟大建设的消息都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拉萨市区各主要街道上的十个阅报站经常围满了阅读的人群。


第3版()
专栏:

“星火”集体农庄
乌恩 陈其 徐光 龚枚合作
十、这年秋收,金白山小组战胜了天灾虫害,每垧地收获稻谷六千八百八十斤。姜老汉每垧地减收稻谷四百斤。
十一、这年下来,姜老汉才后悔不该坚持“单干”,他向金白山说:“我这好比裹脚的婆娘走远路,越走越紧越脚疼”。
十二、金白山小组当选为模范组,以这个小组作基础,政府投资盖新村,筹备成立集体农庄。领导上号召群众来参加,姜东勋也自愿报名加入了集体农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