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苏联的先进技术理论在黄河铁桥加固工程中的胜利
郑州铁路管理局局长 刘建章
一九五○年一月,当郑州黄河大铁桥完成了第一次加固工程时,某地有位工程师从报上看到了“二十二分钟,列车过完黄河大桥”的消息,还不肯相信,特地买了车票从二千里外赶来郑州,坐车过桥一次,方才信服。现在黄河桥已进行了五次加固工程。当人们看见大型机车拉着超轴的列车以每小时四十五公里的速度在四分钟内越过滚滚的黄河时,一定会惊叹这是个奇迹。
黄河桥的新生,确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力和苏联专家科学的技术理论相结合而产生的奇迹。这座全长三公里的中国第一座大桥,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了。这座桥原来就是先天不足的。从新建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工程师就把这座桥的行车速度限制为每小时十五公里,保固期限是十五年。解放前的四十多年中,这座桥受尽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和折磨。在军阀内战和日寇占领时期,遭受多次破坏,使行车速度降低到每小时五公里。国民党反动政府劫收后,桥梁状态一天比一天恶化,钢轨不平,螺丝松动,枕木歪斜,远远望去,那轨道就像蜿蜒曲折的长蛇一样。机车走动时,左右摇摆,上下点头,像牛车那样迟钝。一列客车通过这座桥,也得分两次牵引。黄河南岸车站到北岸车站的距离不过五公里,但旅客得在车上熬上三小时。国民党反动政府于一九三○年曾请来了美国的“桥梁专家”瓦德尔,这个骗子坐在火车上从桥上蹓了一趟,未下车,就武断地说:“旧桥已过保固期限,不能使用,除非另建新桥。”美国骗子把设计费骗走以后,只派了一个助手试打了半截桩,再无消息。一九四六年又委托美国马力生公司设计新桥,又骗走设计费十万元美金,结果是又没有下文。
一九四九年京汉沿线解放,黄河铁桥归为人民所有。但在解放初期,某些领导工程的干部受资本主义的腐朽的经营管理方法和保守主义思想影响,不重视桥梁的维修,而脱离实际地把希望寄于重建新桥上,因而黄河桥仍在瘫痪状态中。那年冬天,协助我国建设铁路的苏联专家金果琏珂和西林同志来到了桥上,他们了解了黄河桥的全部经历,然后拿着铁锤,爬到桥下,仔细检查和研究了桥墩、钢梁的状况,最后得出结论:这座桥,经过加固,并好好养护,不但可提高承载力,而且可正常使用下去。这一正确判断,为当时个别领导干部及部分工程人员所强烈反对,他们说:“黄河桥已过了两个保固期,好比死去了的人,岂能复活?”“黄河桥桥桩空悬,好比蜈蚣浮在水面,怎能继续行驶火车!”铁道部领导机关批判了这种保守思想,坚决采纳了苏联专家的意见,根据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起至一九五二年十月底止,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了五次加固工程,逐步提高桥梁的荷重力。
第一次加固工程,只花了十天时间,三千一百三十五工日,就显著地改变了黄河桥的面貌。列车通过时间,缩短到二十二分钟。在第一次加固工程中,整理了桥面,改变了过去钢轨不平、枕木歪斜、轨道不直的现象,改进了第十五孔钢梁损坏的上弦和支撑不良的第二十二号墩,然后改变行车方式。过去一列车由小机车分两次牵引,加固后,由两辆小机车,一次牵引整个列车过桥。行车速度从每小时五公里提高到十公里。
为了进一步改善桥梁状况和行车安全设备,从一九五○年二月至三月进行了第二次加固工程。在这次工程中,铺设了护轮轨,改善了桥上与桥头的线路状况,使行车安全更有保障。
在第三次加固工程中,彻底地改善桥梁的上部构造,因而开始通行大型机车。从一九五○年五月至九月,加固和补修了九十七孔钢梁,更换全部桥面系。加固开始时,保守主义者又反对了:“单加固上部,岂不是穿皮袄打光脚,怎能走大型机车!”而不了解分期施工的作用,对加固工程消极拖延。至七月中旬,全部工程只完成百分之五。铁道部滕代远部长亲来视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样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材料部门及时供应材料,财务部门及时拨发工款,人事部门调配劳动力,工务部门调配机械设备,铁道部李家麒工程师以及管理局工务处、分局工务科的工程师们亲自到现场帮助工作。工人同志发挥了高度劳动热情,提出“克服困难,争取提前完成任务”的口号。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和新纪录不断出现。铆工张禄改进了手搬钻架子,每天钻眼从二十个提高到一百二十个,效率提高六倍,使全部十一万八千多钻眼工程提前三十二天完成。移动钢梁,由每孔十八个工减到六个半工,效率提高二点七倍。上螺丝由每工四十个提高到一百一十个,效率提高二点七倍。由于各部门密切配合和工程师、工人群众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提前了十二天完成全部工程,第一次通行冖ㄎ六大型机车。列车通过时,不必在黄河两岸更换小型机车,使每列车在站上停留时间又缩短了半小时。
一九五一年四月至六月进行第四次加固工程,着重地加固桥梁下部构造,如更换临时拉杆为钢轨拉杆,加强桥桩的联系,使能均衡地支承上部载重。同时,苏联专家吉赫诺夫同志建议使用钢轨桩修复坏墩,并为了解除一般人的怀疑亲自参加了试验的工作。试验结果证明:新钢轨桩与旧管桩的承载能力都足够通行冖ㄎ一大型机车的载重标准。对于防止河床冲刷,又提出了柴排护墩工程,经试验,结果良好。这些试验,巩固了进行第五次加固工程的信心,过去那些“蜈蚣浮水”、“上穿皮袄下光脚”的谬论宣告破产了。
从一九五一年六月至一九五二年十月底进行了第五次加固工程,以解决过去各次加固工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如修复坏墩,调整桥高,全部换新钢梁,加固桥箱等,使整个桥梁的上、中、下各部分达到均衡的强度,以提高整个桥梁的载重力,为通行大型机车而不限制速度,创造了坚强的基础。在降落高墩、调整桥高的工作中,曾遭到严重困难。如原计划用木桩来托起钢梁,但河水深而流动急,冲击力大,打桩工作无法进行。但经过工人群众讨论后,装吊工长韩庆春同志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他建议利用桥墩两边原有的四根边桩为基础(每边两根),在每边两根边桩上扣上钢轨,再在钢轨上架上单便梁把钢梁承托起来。这一做法既安全,又节省工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初步计算,节省的打桩工料费及渡船费等价值五千多万元,并提前完成了架梁任务。铆工领工员任云青建议用风砂轮代替人力磨钢轨头。过去每工磨三个头,改进后每工磨一百个头,效率提高了三十多倍。
所有五次加固工程,都是在不间断行车中进行的,也就是说:每天只规定一定的遮断工事的时间,其余时间继续维持行车。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计的工程,恢复到可以正常通车的状态,是有困难的。特别在第四次、第五次加固工程中,要在短时间内做完起桥、落墩、打桩、换梁、铺轨等等复杂工作,而不影响行车,困难是很多的。因此开工前,有人认为必须停止运输两个月或一个月,日夜赶工。但经铁道部吕正操副部长和苏联专家吉赫诺夫同志检查以后,指出京汉铁路干线停止运输一个月是不应该的,必须在维持行车中想办法来进行加固工程。工人们接受了原定每天中断行车两次共十小时的计划,并在工作中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和发明创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遮断工事的时间逐步缩短到七点五小时、五小时、四小时。
维持不间断行车进行加固工程的关键在于加强工作的计划性。每天晚上,桥工队长、工程师召集领工员、工长开碰头会,了解各组工作进度的情况,确定次日的工作计划。各组明确分工,把起桥、顺坡、临时加固、打桩、换梁等工作很好地配合起来。党员、团员起保证作用。在天没亮的时候,干部们就起身了。五点钟,铃一响,工友们就拿着工具走上现场。电车司机和材料供应人员总是“先人而出,后人而归”。调度人员埋头沉思地在列车运行图上找时间。车站人员迅速传达命令,开闭道岔,调配车辆。桥头的转辙员为了争取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而紧张地工作着。工人们在四月的冷天里,半截身子浸在水里。在雾天,架梁更不容易,稍不谨慎,桥梁就会落下水去。但工人们终于战胜了困难。
经过五次加固的黄河铁桥已变得年青了,壮健了。现在,行车速度已从每小时五公里提高到可以不加限制;行驶的机车类型已从小型的攵?六改为大型的冖ㄎ一;运转方式已从分割运转改为整列运转;每次牵引货物吨数从六百吨提高到二千吨;每日运送吨数提高了十倍。从此消除了京汉干线的运输疙瘩,保证南北物资的畅流。
整个黄河桥的加固工程的过程,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与落后的资本主义保守思想之间的斗争过程。铁道部的领导机关坚持了正确的加固方针,因而顺利地完成了加固工程。苏联专家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科学的技术理论,爱护国家的财产的思想和深入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推动了黄河桥的加固工作。全部加固工程与养护计划是金果琏珂同志确定的。吉赫诺夫同志作了具体指导,他曾九至工地,每次细致地检查,小至一个螺栓和铆钉都不放过,他特别关心行车与工人的安全,一开始就建议铺设护轨、人行板、加修桥旁栏杆。去年春天,他在北京有病,听说黄河桥加固工程遭到了技术上的困难,他特地抱病从北京赶来。大家都担心他的健康,他说:“我一到黄河桥,病就好了。”经过他两天的检查和研究,黄河桥的病也好了。工人们都称呼他是黄河桥的医生。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群众在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民主改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中,提高了政治觉悟,因而发挥了伟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黄河桥加固工程的重要保证。他们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从今年八月至十月,就提出了一百二十一件。当去年十一月二十日通行大型机车时,他们看到自己亲手创造的劳动成果,对着迎面开来的大型机车,欢呼歌唱:“我们熬过夏天,到了冬天,战胜了起桥、打桩、落墩、架梁的许多困难,到今天通行了大机车,咱们工人阶级有力量!”六十多岁的老工程师刘鸿钧队长逢人便说:“我们打了个大胜仗!”
我们的祖国的经济建设在飞跃发展,铁路运输效能必须继续提高,现有设备必须继续改进。黄河桥的加固给我们指出了方向。我们以相当于原建新桥费用的百分之十三,进行加固工程,而使黄河桥负荷能力超过了原建新桥。如果把重建新桥少花的费用按月利八点一厘计算,则今后十年的利息即达四千二百亿元。这笔费用可以修一座半新桥,可以买二百八十架战斗机,可以买六百万袋面粉,可以造一百万平方公尺的房屋。旧桥加固是结合运输量的发展而分期进行的。三年来,一直保证了正常运输。但要重建新桥,需要两年多时间,在此期间的运输任务仍要由旧桥负担,仍需要加固旧桥,将更多地增加国家支出。
黄河桥的加固工程成功的事实教育我们:我们必须向苏联学习——这就是我们的方向。(附图片)
加固以后的黄河铁桥
进行第三次加固工程换单便梁时的情形
苏联专家到桥上视察


第2版()
专栏:

监督生产财务工作的稽核工作
——中国长春铁路先进经验介绍之五
中国长春铁路公司监事会总稽核 叶克明
两年多来,中长铁路的稽核工作,在苏联专家直接帮助下,已经发展成为监督铁路一切机关企业及组织的生产财务和业务管理的有效制度。由于中国人民铁路向未建立过稽核制度,所以中长铁路执行稽核工作的经验,就非常宝贵了。
中长铁路在执行稽核工作过程中虽然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但稽核工作在监督与帮助生产财务计划的完成方面,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两年多来(一九五○年五月至一九五二年上半年),揭发与防止超计划的支出共有四千八百八十七件;仅一九五二年上半年,即协助行政查出并制止了超过定员六千六百五十九人的现象。稽核人员经常检查各经济核算单位关于流动资金运用的情况。自一九五一年下半年至一九五二年上半年,共查出价值三千四百四十六亿元的超标准储备材料(包括成品、半成品、呆废料等)。
中长铁路的稽核人员密切地关心铁路的收入,曾检查过一千八百八十八次列车,发出改善铁路收入的三百八十八件建议信,并发现很多漏收、少收款项的现象,积极地督促各单位追收。稽核工作的经常重要任务之一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二年来,检查管理局长命令的贯彻执行情况,共有二千二百八十八次,曾发现违背命令的有四百八十二件。为了克服机车、车辆运用上的浪费现象,曾提出九十三件建议,并到现场检查材料、燃料的消耗的情况达九百四十一次,检查账料不合的情况,也达七百八十一次。对于贪污渎职人员,均建议行政给以应得的处分。为了提高全路会计统计工作的质量,曾检查金库五百九十七次,发现违反财务纪律的有五百三十四件,如乱用科目、非法开支、无计划开支等。此外对于伪报成绩的现象,也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当然稽核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揭发错误,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工作。二年多来,共发出一千六百零六件改善工作的建议函,从而改善了工作。稽核人员共作运营工作的分析五十二件,作决算的分析一百三十九件,这些分析都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貌,直接帮助了行政领导干部对业务的掌握。
稽查局直属于中长铁路的监事会。为了具体地进行监察与检查工作,稽核局又按管理局所属各分局的界限,建立各沿线的稽核股。
中长铁路稽核工作的经验证明:除了行政管理机构本身须经常检查工作以外,还必须建立独立的专司监督的组织和制度,才能无情地、深刻地揭发生产财务工作中的缺点,才能有效地监督行政改进工作克服缺点,才能及时地帮助行政首长不但从工作的需要上来处理生产财务问题,而且还要从遵守国家批准的生产财务计划上来考虑问题。因而那些认为从行政方面加强检查工作就可以代替稽核工作的论调,是不妥当的。
中长铁路实行稽核制度,采取了事先稽核与事后监察并重的方式。事先稽核就是:凡动支铁路现金、发放材料、签定买卖合同等,均需于事先取得稽核机关或稽核员同意,并在文件上加盖同意戳记,方为合法。如稽核员不同意支付而单位首长坚持支付时,则首长仍有权支付,但须对该项支付担负完全责任,并须在三天内,向稽核机关提出理由书,由上级处理。在一九五○年末,中长铁路全部单位,均已实行了事先稽核的制度。自此以后,稽核员不同意的支付共有三千三百四十七次,所以事先稽核是防止非生产的支付,防止超过定员,防止无计划的开支和防止铁路遭受交易上的损失的最有效的方法。
事后监察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一定期间内,对于一个业务单位的生产财务工作进行全面的监察。所有一切单据、卡片、合同、记录、计划、决算、账表、统计、报告等文件以及现金材料等,均须实行检查审核,从而判明该单位经营管理的全面情况及经济核算制是否在巩固的发展,所以全面监察能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情况,是监督企业的主要方法。第二种是部分监察,也就是对专门问题的监察。如对管理局长某一命令执行情况的检查,如对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的检查等。这种监察,对于贯彻命令、执行决议,有着推动的作用。
二年多来,中长铁路已进行全面监察一百九十七次,部分监察一千五百三十九次。每次检查出来的问题和缺点,都作成记录,监察人员和被监察的单位的首长都须亲自在记录上签字。被监察的单位的首长还须提出说明书,进行申述或检讨。事实证明:每次监察以后,召开有监察人员参加的干部和职工代表会议,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最有效的改进工作的方式。为了帮助各单位工作的进步,在全面监察以后,经过一定期间,再进行一次复查,以促进各单位改进工作。
中长铁路因为采用了事先稽核和事后监察的两种稽核方式,所以对于生产财务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及时的、有效的监督。
但是国家机关所实行的自上而下的监督,必须和党的监督、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密切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有效的监督作用。但过去一个时期,中长铁路不少中国稽核员曾认为稽核工作单纯是个业务工作,以为凭着业务知识进行检查,作完记录,提出建议,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单纯业务观点是不正确的。经过党的教育,特别在伟大“三反”运动以后,稽核人员检讨了并纠正着这种脱离政治的单纯业务观点,初步明确了稽核工作必须和群众的监督相结合的道理,认识到依靠群众,依靠群众的组织的重要性,明确了依靠党的组织是作好稽核工作的关键。
经验证明:稽核工作和群众的监督相结合以后,稽核人员的眼界就扩大了,监督的力量也加强了。有许多问题是不容易被稽核人员查觉的却被不脱离生产的稽核员反映出来了。比如有些不脱离生产的稽核员揭发了某些机务段做黑活,而把费用摊在检修中,以及许多单位保留账外品等现象。由于群众供给线索,查出大量违法事件。一分局伪报二亿一千三百万元的大修决算的事件,就是一例。
中长铁路的稽核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地开展起来的。在开展稽核工作过程中,曾经和某些干部——尤其是具有经济支配权的某些干部的错误思想作风进行了斗争。要做好稽核工作必须要求干部对稽核工作由不重视转为重视,由不接受批评转为接受批评,由不执行建议变为执行建议,特别要求干部由单纯领导生产进步到领导生产财务工作,也就是提高财务观点,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不可否认,二年多来,经过各种斗争,中长铁路大部分干部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大部干部已认识到稽核工作与行政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稽核工作人员的批评与建议,不是在挑行政干部的毛病,而是直接帮助行政干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改进,从而使经济核算制得以贯彻与巩固。目前在中长铁路的干部中,已初步树立了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的风气。所有这些进步,正是稽核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获得很大成绩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中长铁路完成并超额完成生产财务计划,消灭超支,并有巨额节约的重要保证。
经验证明:稽核工作不单是个业务工作,而且也是宣传教育工作。稽核工作者必须经常用宣传教育的方法,运用批评自我批评的武器,来帮助行政干部自觉地重视经济工作。遵守财务纪律。这是改进生产财务工作的主要关键。
由于中长铁路稽核人员实事求是地进行检查工作,不根据道听途说而找出真凭实据来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因此这种检查是有说服力的。在任何会议上,稽核人员都不放松提出批评与建议,每次检查都将上次检查与本次检查来加以比较,以说明干部改正缺点的情况。稽核工作者曾对那些拒绝批评的人们,进行过并将继续进行着严肃的斗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稽核工作对于干部思想的提高是有实际帮助的。
为了提高稽核员的质量,中长铁路在一九五一年内曾举办过两期训练班,完全由苏联专家讲课。此外,在业余教育中,苏联专家讲授了至少有一千五百六十小时课程。在苏联专家直接培养、教育下,全体稽核员均已学会担当事先稽核的任务,有大部分稽核员已能作全面文件监察、运营分析或决算与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在中国人民铁路上第一次出现的这一支稽核力量,已经从无到有,并且发育、成长起来。中长铁路稽核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可以预见:具有重要政治与经济意义的稽核制度,势将被中国人民所重视而逐渐地被推广起来,因为它是巩固“三反”胜利的一种最有效的与最适宜的制度,因为它是贯彻与巩固经济核算制,保证生产财务计划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2版()
专栏:经济生活简评

苏联科学技术的胜利
黄河铁桥加固工程的成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劳动与先进的苏联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的胜利。
黄河铁桥兴建于一九○三年。根据资产阶级专家的设计,这座桥的保固期限为十五年,按照这种技术规定,黄河铁桥早就不能使用了。在中国人民掌握黄河铁桥以后,有苏联专家参加的铁道部桥梁视察团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到黄河铁桥实地调查,对黄河铁桥的重要部分进行了精密的研究和科学的试验,根据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判定黄河铁桥可以继续使用,并且认为只要对黄河铁桥进行加固工程,和详加保养,还可以提高黄河铁桥的载重力和行车速度。
苏联专家的意见,当时曾为一些工程技术人员所反对,他们根据资产阶级的落后的科学理论,认为
“继续使用黄河铁桥,是极大的冒险行为”。一九五○年三月本报发表了黄河铁桥经过加固提高行车速度的通讯以后,有些工程技术人员还认为:“虽然加固了黄河铁桥,但无论如何不能改善黄河铁桥的根基。”“黄河铁桥好像蜈蚣浮在水面上,经不起黄河之水的冲击。”
但是事实批驳了以上的各种说法,加固后的黄河铁桥,丝毫没有“经不起黄河之水的冲击”的迹象,今天的黄河铁桥的“根基”不仅改善了,而且在黄河铁桥上可以以每小时四十五公里的速度走行大型机车,可以一次牵引两千吨的货物。
这事实,说明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科学技术远远地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说明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劳动和苏联的先进经验相结合以后,必然产生巨大的成就,也说明了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认真地进行思想改造,虚心地向苏联学习;应该从黄河铁桥加固工程的成功的事实中,再一次认识苏联科学技术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起在科学技术上“一边倒”的思想,以迎接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整顿互助合作组织必须加强政策教育
——读者来信综述
今年各地的互助合作运动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因为某些农村干部对互助合作的方针、政策缺乏研究,还不明确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因而在互助合作运动中也发生了不少问题。许多读者来信建议各地在今年冬季整顿互助合作组织时,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加强对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的互助合作政策教育和农村经济发展前途的教育。今年有些地区的领导机关没有很好地进行这种教育,以致发生了互助合作运动中强迫命令和形式主义偏向。读者程振涛、薛友美来信说:苏北涟水县高沟区万圩乡乡指导员黄庆同不重视领导生产互助,领导方面没有向他进行思想教育,就简单地把他撤了职。这样,乡、村干部虽然“重视”生产互助了,但又产生了强迫命令作风。有的干部在群众面前说:“你们看看,乡指导员因为对互助生产工作不积极都被撤职了,你们不互助行不行呢?”万圩乡的干部、党员不认识互助合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十五个乡支部委员,只有七个参加了互助组,全乡党员六十八人,参加互助组的只有四十九人,但大部分都是应付门面,他们认为这是上级要这样作,不能不参加。读者汪德文、曲克銮来信说:山东昆嵛县西?村干部不向群众讲清互助政策,就强迫群众组织起来。副乡长王常法对群众说:“谁不参加互助组就是尖头分子,是想走地主、富农道路。”他们又命令民兵站岗放哨,谁不参加互助组,就不许出村。
第二,检查互助组内是否存在剥削现象,是否贯彻执行了等价互利政策。读者晨光来信说:安徽宿县阎店乡的干部对互助政策宣传解释不够,许多反革命分子、地主和富农都混进了互助组。阎店乡共有三十多个没有改变成分的地主、富农,其中二十多人参加了互助组,在组内继续对农民进行剥削。该乡乡指导员朱明礼亲自掌握的互助组内,有个富农叫王思功,本人不参加劳动,由两个女儿参加做些轻活,结账时还赚了二十多斤工资米。读者霜泉来信说:河北省南和县二区史庄互助组长周麻宏,经常不参加劳动,三天赶集,两天上会(指庙会),天旱了抢先浇自己的地,下雨了又抢先锄自己的地,结果互助组垮了台。有些读者反映,许多互助组成立起来以后,不记工,不算账;有的工资订得低,即使记工算账也不公平。
上面读者反映的问题,有的已经过检查解决,有的还没有解决。读者一致建议,各地在整顿互助合作组织时,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推广新式农具应该作好技术传授工作
编辑同志:北京市京西矿区斋堂、清水两区的农民,今春贷到十张新式步犁,因为不会使用,这些步犁大部分闲置起来了。这是推广新式农具工作的很大的障碍。京西矿区人民政府根据这种情况,于十月八日在斋堂区召集了研究推广新式农具的座谈会,传授使用新式农具的技术。参加会议的三十位农民都学会了使用和拆装步犁的方法。参加会议的农民李世元说:“我要知道是这样用法,早就用啦。”由于传授了技术,这两区迅速推广了三十张新式步犁。农民亲自使用了新式犁,立即认识到新犁比旧犁的效用大。有的群众反映:杜家庄村杜甫珍互助组,用两头小毛驴拉新犁耕地,每天耕四亩半地,耕的又深又透;用两条大牛拉旧犁耕地,一天只耕三亩地,而且质量很差。上述事实,说明了在推广新农具工作中传授技术的重要性。谭俭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金华专区农民要求防治“猪丹毒”和举办养猪保险
编辑同志:养猪是金华专区主要的农村副业,金华火腿是全国著名的。解放后,这个专区养猪业逐年发展。据专区的兽医站统计:一九四九年十月全专区有猪二十二万八千二百二十一只,一九五一年增至六十一万八千一百四十三只,一九五二年更增至七十五万七千九百三十三只,较解放前增加百分之二百三十二强。
但目前金华专区的养猪业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猪丹毒”的问题。
据统计,今年全专区因患“猪丹毒”死去的毛猪,已达五万四千二百六十六只。义乌县一县就死去一百斤以上的毛猪一万只以上。
“猪丹毒”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一)没有严格禁止宰食及出售患病的死猪;(二)缺乏兽医人员和药械,以致病疫流传迅速,无法防止。目前金华专区及所属县区级党政领导部门已经重视了这个问题,普遍开展了防疫卫生及禁止宰食和出售死猪的宣传,但还不能完全制止疫病的发展。这里的农民为了扑灭“猪丹毒”,继续发展养猪副业,都要求:(一)有更多的兽医人员到疫区治疗猪病和注射预防针;(二)要求人民保险公司举办养猪保险,减轻受灾户的损失。
我认为这些意见是值得有关部门考虑采纳的。
周谊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南阳灌区工程兴建委员会
盲目施工造成严重浪费
编辑同志:南阳灌区工程由于没有进行周密的勘测、设计就盲目施工,使国家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南阳灌区工程在河南省郑州市郊区南阳寨西南贾鲁河上。第一期工程是完成渠首工程、干渠土工和旧渠道整理工程。全部工程费用预计为二十亿元。计划在今年四月一日完工放水,在春季即可浇地七万亩。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应有的勘察、设计即盲目施工,不但把完工日期拖延了四个多月,误了春浇和抗旱任务,并且浪费了六亿五千多万元的资财。工程的质量非常坏,闸板和大坝伸缩,导水墙漏水,大坝西岸下游护坡有裂缝和坍塌现象。这样,工程的效益就降低了。它原定浇地十万亩,根据现在的水量看来,只能浇四万亩。
造成这种浪费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调查工作粗糙和工程设计草率。勘测人员在选择坝基时,没有进行钻探,也不听取当地群众的建议,仅根据西岸高、河槽窄、河道直的“良好”条件,决定了坝址。这个地方在过去是个大潭,因此,在施工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力量来挖泥。原来预计用五百五十人在五天内完成基槽地基的泥工,结果搞了二十五天还没有完成。全部工程预定在四月一日完工,结果竟拖到八月二十日才完工。由于地基不好,必须打洋灰基盘,耗费了很多挖泥、填石的工夫,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据初步统计,仅这项工程中就浪费了五亿五千多万元。
造成浪费现象的另一原因是施工计划不周到,准备工作太差。整个工程需要一千多根木桩,事先只准备了二十根。打桩的时候,把很多长桩截成短桩,后来因为短桩不能用,又把截断的短桩接成长桩。旧坝有石头不用,却到巩县另买九万多方石头。需要的是小石头,买来的却是大石头,只得把它打碎了。像这样的浪费现象是很多的。
造成浪费现象的第三个原因是缺乏政治领导。工程兴建委员会主任孔繁秀职务繁忙,放松领导,委员会还有四个副主任,但是谁也不知道谁是主要负责人。行政干部和技术干部间不团结,行政干部召开会议,技术干部竟拒不参加。更严重的是对民工缺乏宣传教育,有些民工还不明白这个工程的重大意义,工作不够积极,有时发生旷工的现象。
南阳灌区工程因盲目施工造成的严重浪费的事件,虽然经过了郑州专员公署监察处、郑州市监察委员会、郑州专员公署水利推进社三个机构会同检查处理,但我们认为它的教训还有加以公布的必要,因为它对各地领导水利工程的干部和具体负责这一工作的干部,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秦天玺 江浩然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
应该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编辑同志:东北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还没有足够地重视护林防火工作,而护林防火是林区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松江省人民政府曾经屡次指示加强这一工作,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所在地的汤原县人民政府也曾派员到伊春做过专门的检查,松江省工作检查组也帮助进行了若干防护工作,但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的领导干部却没有重视这件工作。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今年秋季负责开辟打火道的任务,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从十月十二日到十六日,伊春地区曾连续发生了四次火灾。十六日发生的一次火灾,竟是从该局基本建设科仓库的职工宿舍中开始的。我们希望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的领导干部迅速加以检查纠正。
赵德信 张青松 孙屏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不能放松对反革命分子的警惕
编辑同志:湖南省涟源县九区龙潭乡最近发生了反革命分子杀害乡长的事件。龙潭乡乡长彭福初,是青年团员,一向工作积极。今年九月十二日,反革命分子黄东林来该乡人民政府要求开通行证。彭福初看黄东林心怀不轨,坚决不给开。突然间,黄东林竟举起一秤锤向彭福初头上打去,并抽出所带凶刀向彭福初刺杀两刀,终将彭福初杀死了。因为疏于警惕,在场的乡农会主席王保富、青年团支部副书记李健雄未能搭救,且也几乎遭了毒手。在呼救声中,乡中民兵和群众数百人赶到,经过搏斗才把黄东林捕获,送上级人民政府惩办。
各地人民应该接受这一事件的教训,立即提高警惕,做好管制反革命分子的工作。
旷杜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