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苏联专家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帮助
在新中国工作的苏联专家,三年来,以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经验,对我国经济建设有十分卓越的贡献,使我国的经济恢复工作迅速完成,大规模的新建工程又迅速开始。
新中国刚成立时,从旧中国承继到的是一份破烂的遗产,当时资金和器材都很困难。就在这样困难的时候,大批苏联专家应邀来到我国,帮助我们进行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工作。苏联专家为了使我国人民早日治好战争创伤,想了各种办法帮助我们克服物质上的困难。他们非常珍惜中国人民的财产,总是首先设法尽可能地发挥旧有设备的效能,以便节省资金和材料,加快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速度。京汉铁路的黄河大桥加固改善工程就是一个辉煌的例子。解放时这座铁桥千疮百孔,列车过桥时要分两次通过,时间要三小时,当时我国某些工程专家认为这座桥早已超过保固年限,应该废弃,重建新桥。苏联专家金戈连克等亲自爬到桥下检查了一百多个桥墩,最后断定只需加固桥梁,便可以照常使用。结果证明他们的测定完全正确:桥梁经过加固改善以后,列车可以一次通过,过桥时间缩短到二十二分钟,最近更缩短到五分钟;运输速度提高了三十五倍。
我国在经济建设工作中的另一个严重的困难是:技术落后,人才缺乏。为了帮助我们克服这个困难,苏联专家把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我们,使我国人民能够逐步掌握近代技术,有计划地改进生产。例如过去我国职工对使用苏联新式机床缺乏经验,苏联专家布罗斯古林等就亲自到我国东北检查苏联机床的安装和使用情况,并举行“高速切削法”表演。为了在旧式机床上使用高速切削法,苏联专家又亲自到抚顺机电厂去进行实验,结果,打破了我国职工的保守思想,使高速切削法迅速地推广开来,从而使旧式机床的效能也大大提高。苏联农业专家卢森科向我国介绍了深耕、密植、整枝等科学的耕作方法,并亲自到国营双桥农场去研究土壤和进行密植的实验。苏联专家不只是直接帮助我们进行建设,而且真诚无私地用一切办法帮助我们培养能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中国长春铁路的苏联专家和技术人员两年来为我们培养了一万六千三百多名技术人才。有名的女火车司机田桂英和铁路劳动模范李锡奎、王吉奎等都是苏联同志亲手培养起来的。
苏联专家不仅帮助我国完成了经济恢复工作,并且帮助我们建设了近代化的工厂、矿山、铁道、商港和水利工程。著名的治淮工程、荆江分洪工程、成渝铁路、天兰铁路和塘沽新港等能够迅速建设起来,都是和苏联专家的帮助分不开的。今年国庆节前开工的现代化设备的哈尔滨亚麻厂就是由苏联专家设计和亲自指导装置起来的。这个工程作到了又好又快又省。
苏联专家在任何工作中都表现了认真负责的高贵品质和不避艰苦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苏联专家高莱托夫为了测定北京市下水道是否需要重换,亲自钻入污臭的暗沟中察看,结果断定这条暗沟还可以使用几十年。天津钢厂有一次炼钢时,在钢水中落入一粒砂子,苏联专家马上提出意见。有的工人说:“三十吨钢水中落入一粒砂子没啥关系”,苏联专家就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一粒砂子虽然很小,但危害却很大,有砂子的钢如果做成钢绳,拿到煤井中去用很可能断裂,这个损失就不能想像了!”苏联专家每到一个工厂或矿山,首先了解实际情况,然后逐步提出改革意见,与工人群众共同讨论,集体研究。他们每到一处,都很关心工人的安全和福利。有一次,几位苏联专家到北京市电车公司去参观,看见一个电焊工人没有带保护眼睛的蓝镜片,就提出意见说:“如果工厂里没有镜子,是厂长的责任,如果有镜子工人不带,是工会的责任。在苏联,保护人民的健康,是国家的义务!”
这些由列宁、斯大林党教养起来的苏维埃人,全身渗透着国际主义的感情,这种感情就是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而忘我地劳动的基础。苏联水利专家布可夫在帮助我国修建治淮工程时,因为劳瘁过度,眼疾复发,有一只眼睛几乎失明,但是他拒绝到上海去医疗,坚持工作。首都石景山发电厂抢修某号发电机时,苏联专家从上午八点进汽机场,直到次日拂晓才下班。职工们劝他休息时,他回答说:“斯大林同志告诉我们,要好好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这里是首都发电厂,是毛主席所在的地方,我没有感到疲倦,我只感到光荣!”苏联专家在工作中不辞劳苦,但在生活方面却力求简朴。有一次,我国招待人员因为觉得防疫专家吉莫菲也夫工作辛劳,在生活方面给予他一些照顾,但是他拒绝说:“我是上级派来协助你们做工作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就是我的最大的快乐。目前中国经济情况还不那样富足,把这些钱用在有用的地方多好呢!”


第2版()
专栏:

苏联马拉机械农具给农民带来了幸福
——马庆福农业生产合作社使用苏联马拉机械农具生产面貌日新月异
新华社记者 高方
黑龙江省讷河县向阳村马庆福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使用苏联马拉机械农具,三年来,精细地耕作,努力开垦荒地,已使耕地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并连续两年创造了小麦大面积丰产新纪录。最近,记者访问马庆福农业生产合作社时,男女社员们都以极其感激和兴奋的心情,介绍了他们组织起来使用苏联马拉机械农具的情景。使用苏联机械马拉农具的带头人、老劳动模范李景州兴奋地说:“从人民政府拨来苏联马拉机械农具后,咱们庄稼人的福气可大啦!土地多了,粮食多了,生活越过越富裕。”
向阳村一带的土地肥沃,有大片的荒原可以开垦为良田。但在旧社会里,使用旧式农具耕作,要多种一些地是很困难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马庆福回忆起往日的情景说:“从前用旧农具种地,一个劳动力每年只种三、四垧地(每垧十五市亩),还得紧忙侍弄。过去我家种了三垧地,老婆孩子都不得消停,每天跟着四条腿的牲口一步也不少走;把人累的够呛,哪还能多种地呢!”今天组织起来加上有了苏联马拉机械农具,生产面貌就起了巨大变化。一九五零年春天,马庆福和他的互助组员们开始使用苏联马拉机械农具,仅仅两年就开垦了一百五十多垧荒地。现在,每个劳动力耕种的面积已由三、四垧增加到八、九垧,耕种得比以往还要细致。特别是使用苏联马拉机械农具后,组员们大大提高了发展互助生产的热情。组外的许多农民看到新农具好,纷纷要求参加他们的互助组。他们的互助组便很快地由原有的八户扩大到二十三户。一九五一年冬天,他们便把互助组改组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把所有耕地都打开地界耕种。现在,马庆福农业生产合作社共有社员三十一户,比使用新农具前扩大了将近三倍;现在全社的耕地已有二百九十多垧,每年粮食总收入比过去增加一倍多。
苏联马拉机械农具同时给他们带来了苏联的深耕、细耙、平作、密植和适时播种等先进的耕作方法,使农作物充分地得到了健壮生长的条件,因而单位面积产量逐年迅速提高。去年,马庆福农业生产合作社用苏联马拉机械农具耕种的九十垧小麦,创造了平均每垧产麦三千七百五十斤的丰产新纪录,比当地农民用旧犁耕种的小麦增产百分之七十左右;获得了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的丰产奖励。今年他们用苏联马拉机械农具耕种的小麦,又获得了大面积的丰产,平均每垧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二十二点四,比当地农民用旧犁耕种的麦田增产一倍左右。
社员们特别感到苏联马拉机械农具可以省工、出活、省力,能充分发挥劳动效率。青年社员王景春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今年春天农业生产合作社用苏联马拉搂草机,一天搂了三、四车草;而一般农民用人拉着大筢搂草,一天只搂一车。今年麦收前,许多农民看到马庆福农业生产合作社一望无际的大片麦田,认为一定割不过来;因此有的准备做短工帮割,有的准备到地里拣麦穗。但是,麦收开始后,马庆福农业生产合作社出动了三台收割机,七天内就把九十一垧小麦全部割完了,而且收割得非常干净。现在,许多条件较好的互助组,都积极准备,明年也要用上苏联马拉机械农具。
马庆福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几年来使用了苏联马拉机械农具发展生产,经济生活已大大超过了一般互助组的农民。这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任马庆福和常年互助组组长张宝福,他们两家是近邻,在土地改革时分得一样多的土地;两家人口也差不多,都是一个人干活,他们两人过去都各领导一个互助组。但现在呢,新、旧农具使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上发生了很大的差别:三年来,马庆福的土地增加了六倍,现在他已有二十一垧耕地、一匹马、两头牛和一台大车;一家四口都有四套夏衣和两套冬衣;夫妻俩还各有一套卫生衣;马庆福因为常常外出,一人还有两身皮大衣。而张宝福在这三年中,土地只增加七亩。现在他有土地五垧一亩,马两匹,每年粮食收入只有马庆福的一半不到,全家只能维持衣食无缺的生活。现在,马庆福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每个社员都过着富裕的生活。社员李连和从前是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现在也有两匹马和三头牛,而且年年有余粮,全家过着美满富裕的生活。
马庆福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们,几年来使用苏联马拉机械农具的过程中,已深刻体会到毛主席教导的“联共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联共学习”的伟大意义,每个社员都从心里热爱着苏联,决心向苏联学习。现在他们都是中苏友好协会的会员。最近,他们又准备学习苏联先进耕作方法,在近百垧的耕地上实行秋耕,以便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为加强祖国的经济建设而奋斗。


第2版()
专栏:

为开发祖国富源而斗争的一个女地震组
邵锐
在祁连山和戈壁滩相接连的一处边缘地带,有一个年轻的女地震组艰苦地工作着。全组一共五个人,掌握着一架苏联制的新式地震仪器,为发掘祖国西北的石油富藏,向大自然做着顽强的斗争。几个月来,她们跋涉了数千华里,从陕北黄土高原到甘肃西部的戈壁滩,在地质勘察活动中,把自己锻炼得更加坚强起来。
当我知道了这种利用地震回声,通过电流作用,再用照相记录方法来观察地层内部构造的苏联先进方法第一次被中国采用,而且是由一些青年女同志掌握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动了。九月上旬的一个周末,我和地质专家一起来到她们的工作现场,参观了她们在野外用电力放炮的操作,并和她们五个人在一起开了座谈会,听她们讲述了掌握这种先进科学技术的艰苦斗争的经过:
她们,都是十七、八岁左右的南方女孩子。去年在北京中国石油工业专科学校学习了一个短时期,今年她们便来到西北做实习勘察工作。在陕北黄土地带第一次放炮时,她们吓得把头爬在地下。开始听说这儿的狼很多,她们害怕得有时连觉也睡不着。这时候,除了放炮,她们没有什么别的事做,放完了炮,就在汽车边的黄土上睡觉,很少想什么事情。
过了一个时期,她们开始检讨工作了。她们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最主要的是不爱用脑子,有了困难问题总是依靠领导上来解决,不主动地去找事情做,不善于在工作中进行业务学习。从此以后,她们的脑筋就开动了起来,主动地找工作做。业务学习加强了,越学越感到学的太少。她们参加了拉“检波线”(电缆)的工作。每人一次拉三条,五百公尺长的“检波线”拖在地面上,几个钟头也拉不好,而且还容易把皮线磨破。有一次拉破了线,小组长陶莉莉急得几乎要哭了出来。后来一位同志告诉她们要把皮线绕在胳臂上,一面走动一面绕,只要半个钟头就可以拉光了。最初她们每人只能拿动两个检波器(检验地震的仪器。约重一公斤多)每次还累得不得了,后来她们改进了拿“检波器”的方法,每次拿五、六个也不成问题了。她们学会了做简单粗重的工作。
学习掌握地震仪器的复杂工作开始了。负责技术的领导人耐心地从头教她们。她们每个人要学七、八遍才能摸到一些门路。譬如“检波器”是一种感觉非常灵敏的新式仪器,它被埋在地下。人们在离它很远的地方随便走动一下,检波器就会惊动得跳起来。“地震仪”是一种装在汽车里,构造非常复杂的电学仪器,特别是它里面有一个像米粒那样大小容易闪来闪去的小红光镜,当汽车稍稍一动的时候,它就不知闪到那儿去了。可是,经过一个时期的艰苦学习,她们终于掌握了全部地震仪器的关键。
在陕北黄土高原的工作任务完成了。她们来到戈壁滩里。在陕北黄土高原要住窑洞,在这儿要住帐篷。当时正遇上下大雨,被子有时淋湿了,几个人就挤在一块儿睡。她们经常跑十几公里去吃饭,有时淋得好像落汤鸡。
刚到戈壁滩,她们最讨厌的是那满地的石蛋子。有一天挖“检波洞”(埋检波器的地洞)的时候,手上起了许多泡,用小铲子挖了很久还是挖不动。她们这次确实感到有点吃不消了。这时,队长跑过来连安慰带鼓励地向她们说:“难道咱们地震组的女同志就向戈壁滩这困难低头吗?”于是,她们又勇敢地鼓起劲儿来,在队长帮助下终于学会了在戈壁滩挖洞的本领。自然条件的困难被她们克服了,工作信心又提高了。她们在这儿完成了自己订出的每天放十二炮、一周完成任务的计划。
实际工作的锻炼使她们更坚强了。她们懂得了改进工作方法的好处,在工作中建立了分工的制度。有了分工制度,工作效率就显著地提高了;以前每天放十二炮,需要十几个钟头;现在只需要八、九个钟头就够了。剩余的时间,她们就可以学习唱歌跳舞,尽情的欢乐。
领导方面对她们非常关心爱护,发现她们有什么问题时,就找她们来谈话。在领导同志不断的启发教育下,她们每天写日记,分析自己的各种思想变化,她们拿各种先进人物的故事来勉励自己,不断地和自己的各种缺点作斗争。每天她们不把地震记录做好就不肯回来。有一次直到深夜她们还在野外找检波器做记录,最后还是队长亲自提着马灯才把她们找了回来。有时仪器发生了毛病,她们直到深夜两三点钟,还在那里一股劲儿想办法来修理,不完全修好总是不肯睡觉。
最近当我们在祁连山下的一个小山旁访问她们的时候,她们正在集中火力加强学习。陈家骐和王旭壁计划把仪器上所有的线路图都完全弄清楚,进一步来提高自己的技术。这一天王旭壁坐在仪器车上,很熟练地给我们讲解了复杂的仪器操作方法。她们中间的另外三个人马上要调到一个新的地震队去操作地震仪器。这一天是她们“五位专家”临别团聚的日子。她们开着一辆红色的地震仪器车,表演了她们精彩的操作技术。和她们配合在一起的地质队和钻井组也一同做了实际操作的表演。最后大家在一起开了联欢会和座谈会。和我们同行的一位地质专家说:这是中国地质工作中从来未有的一种新气象。


第2版()
专栏:

有计划的经营和管理企业的基本方法—经济核算制
——中国长春铁路先进经验介绍之四
中国长春铁路管理局财务处处长 沈东
经济核算制,是有计划的经营和管理企业的基本方法,它保证实行最严格的节约制度,用最少的资金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所给予的生产任务。中长铁路一开始,就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吸取了苏联先进经验,沿着经济核算制的道路,向前发展着。两年多来,中长铁路实行经济核算制度,不仅胜利地完成了运输任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中长铁路一九五一年的劳动生产率,比一九五○年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七点八,一九五二年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比一九五一年同季提高百分之二点九。一九五○年每吨公里的运输成本比计划降低百分之八点七,一九五一年的运输成本则比计划降低百分之十八点五。中长铁路在一九五○年和一九五一年均超额完成了利润计划,而在一九五二年的八个月内,利润计划完成了百分之一百三十一点五。
在铁路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还能有效地加速资金周转,解放出大批的资金,扩大铁路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中长铁路一九五一年资金周转率比
一九五○年提高二点五六次;一九五二年第一季度比一九五一年同季度提高零点一次,一九五二年第二季度较一九五一年第二季度提高零点六次。
中长铁路实行经济核算制的成就,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有力协助,尤其是由于苏联专家的亲手指导和广大职工群众坚持不懈地学习了苏联铁路的先进经验,开展了广泛的爱国主义竞赛。
在苏联专家的亲自指导下,中长铁路曾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来建立、巩固和发展经济核算制。首先就是编制了中长铁路的生产财务计划。这一计划包括下列各项:(1)客运货运运输计划;(2)机车、车辆工作及运用计划;(3)劳动力需要量、工资基金的计算和劳动生产效率计划;(4)营业支出计划;(5)客运货运收入及其他铁路附属生产企业收入计划;(6)大修工作计划;(7)基本建设计划;(8)材料供应计划;(9)财务计划。
铁路上生产财务计划的编制,是实行经济核算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必须执行的“法令”,是全路行动的纲领、奋斗的目标和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的依据。
第二个措施是彻底地改进了会计工作。因为会计核算,在企业执行生产计划底过程中,监督着经营资产的状况和它的动态,监督着企业生产计划、财务计划和成本减低计划的执行。因此做好会计核算,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工作。会计核算应当是及时的。在监督计划执行时,应及时地提供一些必需的情报。会计核算也应当是正确的。核算的正确性,可保证全部及个别部门的生产情况和财务情况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会计核算还应当是简明而清晰的。这样,就能使它易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了解,并容易吸收劳动群众来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成果。
为了完成会计核算的重大任务,必须大力地改进会计工作。中长铁路自一九五○年五月成立起,就开始改进会计工作,制定并颁布了全路统一的会计制度,并逐渐在这一基础上,统一规定各种表报格式;根据各业务单位工作的繁简和距管理局的远近,明确规定提报决算日期;实行决算审查制,以及建立与健全指导制度(这就是根据检查结果,将缺点和改进办法向全路各单位公布)。
在改进会计工作的同时,还训练与培养会计工作有关的人员(计划、计算员等)。这就保证了会计制度的改革和会计核算的改进,因而促进了经济核算制的实行。
第三个措施是加强了和健全了财务工作。两年多来,经过了苏联专家的直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查定了自有流动资金标准,适当地配置了各生产单位的物质条件。这里要特别着重提出的,就是根据经济核算条例的规定,按完成的工作量的计划单价,对各生产单位实行清算拨款制度。这种清算拨款制度,大大地促使各生产单位为争取超额完成任务,以获得较多的收入而奋斗。这是一种先进的起着经济杠杆作用的制度。
第四个措施是进行了广泛的、全面的四次财产登记。先后登记了存和藏在一百七十八个业务单位的各种材料、备品工具、流动资金,消除了所谓“帐外品”,做到了“心中有数”。进行了财产清查后,就给正确的编造决算和制定资金标准,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也逐渐克服了那种从小单位利益出发的本位主义思想。
第五个措施是改革工资制度。我们的工资政策,基本上是采取按劳取酬、消灭平均主义的原则,尽可能地实行计件制,减少计时制。合理的工资制度,是刺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的有力条件。在实行计件制的工作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先进的技术定额的查定。这需要全面考虑下面的各项因素:生产技术的发展,劳动机械装备的增长,工人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作时间的充分利用,生产过程的改进以及先进工作经验的利用等。我们曾在这些方面作了不少工作。
此外还应当提出的,就是中长铁路两年多来推行经济核算制是有步骤地进行的。一九五○年实行经济核算制的,是管理局和机车、车辆、工厂、林业、煤业等附属企业。分局及其附属段由于条件未成熟,未能实行,只作了一些准备工作,如把各单位逐渐改为独立会计单位,并配备人员等。这就是说一九五○年八个月是一部分实行经济核算、一部分积极准备实行经济核算的阶段。一九五一年进入第二阶段(广泛推行的阶段),一、二、三季度,把五个分局,十五个机务本段,十三个车辆段和十二个电务段等六十三个单位,从独立会计单位,改为完全经济核算制单位。一九五二年为第三阶段,这是巩固经济核算制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已得的成绩,例如进一步做到计划工作的准确性,严格地执行与自觉地遵守财务纪律与劳动纪律,以及更好地掌握与推广先进的经验与方法,把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提高到新的更高阶段等。
经验证明:经济核算制的推行,是一件复杂的多方面的工作。我们在中长铁路工作的中国同志,必须更细心地体会苏联专家的指导,认真钻研经济核算制,从原则方向到具体措施的每一关节,都要很好地学习。


第2版()
专栏:

北京市基本建设工程中开展“抢工”运动
北京市基本建设工程中正开展着一个大规模的“抢工”运动,争取在上冻前四十多天内完成今年建筑工程的全部未完成的任务。
北京市的基本建设工程,由于地方国营北京市建筑公司领导上缺乏明确分工、组织机构不灵活、接受任务计划性不够、施工管理不好、器材供应不及时、先进生产经验没有大力推广,加上开工迟、临时性突击任务太多、施工地点零散和设计图样常常变更等客观困难,使一九五二年的任务,至十月中旬才完成百分之五十。根据这种情况,北京市建筑公司作了紧急动员,该公司经理李公侠在十月十七日员工代表大会上号召各工区工人展开“抢工”运动。现在北京全市一百多个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已全部投入了“抢工”运动,他们情绪非常高涨,都有信心争取在十一月底完成全年的任务。
根据最近十多天来的工作情况,已经看出在“抢工”运动中,必须注意和解决以下问题:一、事前做好“抢工”准备,把所有工程排排队,确定“抢工”重点,反对平均使用力量。二、作好充分的思想动员,加强纪律性和统一性,反对不顾全局的本位主义,做到一切为了完成任务,一切面向工地,一切为工地服务。三、“抢工”运动开始后,必须十分注意工程质量,反对盲目地单纯地追求工程进度和数字。四、必须强调推广有决定意义的先进生产经验,特别是要推广各个工种相互结合的大流水作业法。五、必须注意安全“抢工”,反对只顾“抢工”而不顾工人安全的思想和做法;必须及时解决工人中的迫切要求,如宿舍、冬衣问题等。六、尽可能地注意防冻工作。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华东区各地各级贸易部门
加强职工劳动保险及福利事业
华东军政委员会贸易部及各省市人民政府商业厅、处、局自开展劳动竞赛以来,已经三个月了。过去对职工的劳保福利事业不注意的现象已逐步纠正,这对推动劳动竞赛运动起着一定作用。
三个月来,华东区各地各级贸易行政部门已和工会订立了十一份劳动保险集体合同和类似劳保合同的办法与规定,以减轻职工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仅华东区级公司八千职工中,即有四千二百五十人享受了劳保待遇。今年八月初华东贸易部及上海市工商局相继颁发了“职工生活困难救济办法”,给区、市两级国营公司一万五千职工解决了不少的生活困难问题。救济办法规定:凡职工发生工资低或家庭人口过多以致生活困难、亲属疾病无力治疗、因病停工无医疗费等困难,都可一次享受二十二个工资分至二百个工资分的临时性的救济和长期性的补助。华东贸易部及各省市商业厅、处、局都先后吸收工会参加,成立了福利委员会或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大力举办福利事业。至目前为止,在上海、南京、杭州、济南、青岛、无锡、合肥、扬州等地,已举办或正在举办的有职工医院六所、职工医疗所和门诊所九所、职工疗养所两处、职工托儿所十二处,哺乳室五处、职工子弟学校三所。中央人民政府拨给华东全区国营贸易部门四百八十七亿五千万元建筑职工宿舍,各地已开始动用,预计年内将在华东各大、中、小城市建筑四千余间职工宿舍。这些劳保福利事业,给职工解决了许多具体困难,使他们的劳动热情更加提高。三个月来华东区各级贸易部门在劳动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劳保福利事业的改进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王立三)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感谢苏联专家郭洛云
编辑同志:我是中长铁路牡丹江三分局的人事科长。一九五○年中长铁路成立时,第一件工作就是要学习苏联铁路上“编制分局定员表”的先进经验,来编制我们分局的定员表。我们初步研究后,认为分局各科需要三百七十名工作人员,才能完成任务,否则工作就没有保证。后来我们和苏联专家郭洛云同志研究,他说用一百七十三人就可以了。当时我的信心很不足,郭洛云同志就耐心地对我说:“我们配备人员要对国家负责,不能浪费一个劳动力,一定要根据工作需要计算劳力。”接着他又详细地把每个科的具体任务和每个人应作的工作解释了一遍。这时我心中就有了底,提高了对新定员的信心。于是我把所有人员的职名、工作,同各科的领导同志共同研究了一次,他们认为新的定员是合理的。结果按照我们原来的计划减少了一百九十三人,这些人就可以转到其它工作岗位上去。
在这个具体事例中,我受到很大的教育,进一步体会到苏联专家对我们的无私的帮助。在庆祝伟大的十月革命节的今天,我再向郭洛云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齐守臣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苏联专家老伯琴段长是我们的好先生
编辑同志:牡丹江铁路分局电务段,在苏联专家老伯琴段长的热心帮助下,学会了十六种苏联管理铁路的先进经验,工作获得了很大成绩,并为国家积累了四十亿元的财富。
去年三月我段开始实行经济核算制,当时我们不知道怎样做,认为实行经济核算制只是改革会计制度。后来苏联专家老伯琴同志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上大课,教我们学习实行经济核算制的有关问题。那时候段内积压的材料很多,影响了流动资金的周转,老伯琴段长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他主动地和各方面联系,和向国营企业推销,终于把积压的材料压缩到合乎规定的数量。为了提高我们职工的技术水平,他亲自在段内设立了技术研究室,并开办了先进工作法训练班。有一个铁桥架设电杆工程,开工后由于人力、材料的限制,进度很慢,他就亲自到六、七里以外的现场去指导工作,使工程顺利完成。
老伯琴同志以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无微不至地帮助我们,我们除深切地感谢他外,决心多多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张希贤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苏联先进经验
战胜了我的保守思想
编辑同志: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十四年路龄的电务领工员了。一九五○年中长铁路未推广苏联先进经验之前,亚布洛尼电务驻在所的工作非常混乱。当时管通讯和信号的工人工作没有计划,盲目地跑到各站去检查工作,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但工作没有做好。同时,由于我们不总结工作,工友们的技术水平也没法提高。因此,平均每月总要发生三、四件事故。自从中长铁路成立后,苏联派来大批专家帮助我们管理铁路,推行了苏联的先进工作法。最初,我没有认识到推广先进经验是完成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我总觉得新经验不如老一套顺手,新办法要填这个表那个报的,又麻烦、又浪费时间。因此,对推广先进经验采取消极态度,不愿学习,后来经过党的教育,和别的地方的推广成绩,特别是我那位敬爱的老师——苏联哥拉斯那必拉同志的耐心帮助,我才克服了保守思想。我每次到段里开会的时候,他都主动地帮我订学习计划,热心地教我。现在我已学会了“大中修”、“日常维修法”、“技术作业过程表”等六种先进工作法。由于推行了这些工作法,根本消灭了技术性事故和障碍。工作也不像过去那样忙乱了。
现在我正积极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更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以实际行动回答苏联哥拉斯那必拉同志。
张茂生口述
张玉也孙克明记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感谢苏联大夫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铁路工人。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日夜间,在朝鲜前线一条运输线上,被敌机投下的汽油弹烧坏了手、腿和脸部。我被送到了医院。几天之后,大夫给我换药的时候,我用了很大的劲才睁开眼睛。这时,我看见我的手指头的上半截都掉了,剩下的半截很像个大桑椹。我想:“完了,人要是没有手指头啥也不能干了。”我问大夫:“我的手还有用吗?”大夫很关切地回答:“只要伤口愈合,手还是可以夹东西的。”可是随着伤口的化脓,仅有的半截指头也弯弯曲曲地长在一起,形成了两个畸形的肉疙瘩。
今年一月,我被转送到本溪医院。二月二十三日又转到长春医院。这时,要是有人扶着,我能够站起来了。可是手上依然是两个肉疙瘩。脸皮也随着伤口瘢痕的收缩而收缩,眼皮向外翻转,连眼球也包不住了。到五月间伤口完全愈合,眼科大夫给我做了眼的补皮手术,眼的视力才逐渐恢复。我又问了一下大夫:“我的手还有没有办法治?”大夫说:“将来可以把半截弯曲着的手指头分开来。”我问:“还能直起来吗?”大夫说:“假若肌腱不坏,它是能够活动的。”六月上旬,我经天津铁路医院到了北京铁路总医院。经过检查,大夫告诉我:“这里不能做手术,可能要让你转院治疗。”听了这话,我很着急。
这时,我从报纸上看到了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开始收容病人的消息,我真高兴极了。我想,要是领导方面送我到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去治疗,那再好也没有了。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七月十六日,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外科主任瓦斯克里辛斯基和苏联专家杜曼斯基检查了我的伤口以后,瓦斯克里辛斯基很亲切地拍着我的肩膀说:“我们不仅能给你治疗,而且要使你变成一个有用的人,你将来可以用手夹着笔写字,还可以作工作。”我听了这话,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从此以后,瓦斯克里辛斯基每天教我做手的肌肉和关节运动,并吩咐医师帮助我。查病房时,他总是摸着我的手问我疼不疼,关节活动的情形怎么样。院长和副院长也经常到病房来看我。经过他们三番五次的检查和研究,八月四日给我作了手术。过了几天,瓦斯克里辛斯基拿来一根木棍,叫我用手夹着试试,我一下把它夹住了。他满脸笑容地帮助我拿笔写字。开始的时候,手疼得发抖,我只能勉强地写几个字。他便嘱咐我多练习活动。渐渐地,手也不太疼了,字也写得端正了一些,而且还能画画。他非常高兴地向我说:“祝贺你,你很快就能回到工作岗位上去啦!”随后他又请眼科、皮肤花柳科专家来一同会诊,准备给我作手术,使我的眼皮能够合上。
我感谢苏联专家、大夫,给我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健康!
王景瑞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我们学习了苏联“快速检修法”
编辑同志:苏北扬州市振扬电厂三年来努力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使生产得到很快的发展。振扬电厂的售电量,已比解放前增加了二十倍,各个工场也都不断地创造了新纪录。修配工场今年九月学习了苏联的“快速检修法”,大修一号锅炉,只用了三天时间,较以前减少了二分之一的时间,质量还比以前好。
张柏芳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建议广泛搜集废金属
编辑同志:钢铁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原料,但是,目前有些地方却放置着很多钢、铁和其他金属的废品无人过问,也有不少竟被氧化或腐烂了。为杜绝这种浪费现象,我们建议最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个群众性的搜集废金属运动,把各机关、团体、市民中的废金属,全部搜集起来,由政府指定一定的机关收管处理。
鲁凤仪 吴国章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王家沅矿场的职工家属组织了互助组
编辑同志:江西萍乡煤矿王家沅矿场的职工家属,住得很分散,互相联系很少。过去,妻子生小孩,丈夫就要请五、六天假在家照顾,遇到夜间临产,就没人给找医生。为解决这问题,职工家属在萧萱兰领导下,按住地远近,组织了六个互助组。八月八日晚,工人张成水的妻子生小孩,张成水上班去了,互助组组员程春贵,爬过几个山给找来医生。十月二十日互助组员胡美君、胡碧君,见郑冬生妻子要生小孩,也马上去找医生,并把郑冬生吃的饭也做好了。另外,各互助组还发动孕妇参加会议,听取医生讲解新接生法和保护婴儿的方法等。互助组的这些活动,解决了家属的某些困难,使矿工更能安心生产。 王崇鼎


第2版()
专栏:对人民日报读者批评建议的反应

唐山邮电局
开始消灭加班加点现象
编辑同志:人民日报九月十九日“读者来信”栏刊登杨紫枫同志对唐山邮电局在生产竞赛中加班加点的批评以后,我们即组织了工作组两次赴唐山检查,并协助该局调整不合理的劳动组织。检查结果证明杨紫枫同志所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正确的。
为什么会发生加班加点过多的问题呢?首先是该局领导方面的官僚主义,不深入下层了解职工的实际情况,只重视完成生产任务,而忽视职工的身体健康。他们明知道加班加点,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给以解决。其次是因为劳动组织不合理,工作制度混乱,造成劳逸不均、加班加点现象。另外,在生产管理工作上,缺乏明确的指标,即便有指标,也未能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提高。
对这次检查出来的问题,我们都分别作了适当解决。目前唐山邮电局封发部门的工时已调整为最长不超过八小时半。投递人员的工时,他们也正在研究改变线路,以便调整。
邮电部河北邮政管理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