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个先进的新型农村—西沟村
陈杰 满会 先付
原来是地瘠民贫的小山庄
山西平顺西沟村原是个地瘠民贫的小山庄。五十一户,二百三十七人,分住在九个自然庄内。四百七十三亩耕地,就分了两千多块。其中梯田占百分之六十以上。抗日战争以前,全村百分之六十的土地都操纵在占全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六的地主富农手中。农民终年勤劳,不得温饱,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痛苦生活。一九四三年,日寇在这里进行残酷的烧杀抢掠,杀死十七个有劳动力的人,烧毁一半房子,三分之一的农具,还牵走七头牲口。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农民的生活更加痛苦。
共产党的领导使西沟村人民永远摆脱了灾难和痛苦。西沟村的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对敌斗争,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互助生产,终于把一个荒僻的穷山沟变成了先进的新农村。
走上合作化的道路
远在一九四三年,西沟村的农民就在中共支部书记、劳动模范李顺达的领导之下,遵照毛主席“组织起来”的指示,组织了互助组。十年来,全村的互助组一直是在发展着和巩固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条件的改善,使农民们感到集体劳动、分散经营的互助组,已经不能满足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他们要求把劳动组织形式再提高一步。一九五一年冬,党支部以李顺达互助组为基础,领导二十一户农民,组成了一个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现在全村五十一户,仅有三个无劳力户没有入社(他们也在准备入社)。村供销社也有了新的发展,全村十六岁以上的农民都参加了供销社。他们的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和农产品的推销,几乎完全是由供销社负责的。今年秋天,供销社又增加了信用业务,吸收农民的零散资金投入生产。全村已走上生产、供销、信用三种合作社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化的道路。
由于实行了互助合作,西沟村的生产逐年发展,该村农民的生产技术和投资力量不断提高。从一九四九年以来,在土地基本建设和改进技术方面,全村共垒起塌岸四百六十八丈;用里切外垫的办法,平整了六十五亩土地;把二十一亩坡地变成梯田;修河滩地十一亩。打蓄水池十个;扩大耕地面积三十八亩。一九五零年每亩平均施肥八十五担,去年平均一百担,今年一百二十五担。每年都是根据庄稼发育的需要进行三次施肥。今年耕地的百分之五十五使用新式步犁进行了深耕。耕作次数已由两次提高到三、四次。去年全部土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推广了良种,今年全部大秋作物种的都是优良品种。今年又推广了苏联的合理密植的先进经验,玉茭由每亩一千株增到一千五百株,谷子由每亩一万五千株增到二万株以上;并实行了三次定苗,保证了出苗齐全。在生产投资方面,据二十六户的调查,一九四九年的投资占总支出的百分之二十七,去年占百分之五十二,今年占百分之五十七。
全村农民的集体主义思想逐渐增强,社会主义性质的公共财产逐年扩大了。现全村共有公共羊六百十四只、牲口二十五头、猪十七口,各种新旧农具等一百三十三件。这些公共财产约值一亿元,相当于全村一年农业的总收入。
农林畜牧在发展
互助合作使西沟村的农林畜牧事业日新月异地发展着。
一九五零年各种农作物收入总值为八千一百二十万元。一九五一年收入总值为八千七百五十二万元。预计今年生产总值可达到一亿零二百三十万元,较战前提高了二点三倍,超过一九四九年百分之五十四点六。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更为明显,一九五零年每亩平均收获三百四十五斤,一九五一年为三百七十斤,今年为四百一十九斤。
西沟村农民正确贯彻了山区发展生产的方针,三年来已合作造林五百三十亩,成活率达百分之七十左右。植树五千七百五十二株,其中干果树、水果树占半数以上。原有的六百五十亩林山都进行了修剪。还新辟了半亩育苗圃。如能有计划地划分林区,加强技术管理,重视接木工作,今后数年内可以绿化全沟,那时果木的生产将成为西沟村农民的主要收入。
在畜牧业方面,一九四九年原有牲口四十九头,羊一百一十五只。三年以来一面繁殖,一面购买,牲畜已迅速增加,现有骡、马、驴、牛等牲口七十二头,羊六百一十四只、猪二十三口。以上总值九千二百三十二万元,比一九四九年增加百分之四十一点七。牲口当中百分之八十是母畜,并有牛、驴等种畜,只要加意喂养,畜牧事业即可大量地发展起来。
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
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西沟村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在一九五一年,全村有余粮的农户已有三十九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因此,群众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近三年内全村新建房屋四十五间,窑三孔。连一九四九年以前修建的在内,已把日寇烧毁的房子基本上恢复起来。三年以前,绝大多数农民依靠自己织土布穿衣,一九四九年全村仅有四户买了四十多尺市布。但从去年以来,情况大不同了。据村供销社从去年底到今年九月的统计,十个月中共供给社员一千六百二十五尺市布(每户平均三十一尺)。战前农民每人每年平均吃六斗粗粮,一九四九年每人平均吃两石一斗,一九五一年每人平均吃三石零七升,较抗战前提高了四倍。农民们描述他们生活的变化时说:战前是“糠汤菜水家常饭,吃顿小米顶过年。”三年前是“黄圪?,小米饭,吃顿白面是希罕。”现在是“米面生活变花样,油盐调料加醋酱”。又说:“从前有米不嫌淡,现在吃饭讲香甜。”现在家家都点煤油灯,省下麻油改善伙食。但西沟村的农民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说:“好日子才开了头,更好的日子在后头。我们要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为走向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没有文化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过去,西沟村根本没有小学。全村仅四个人粗通文字。农民处处感到不识字的困难。一九四八年开始建立小学,大家把这看做一件大喜事,一开学就送子女入了学。三年来初小毕业的有十二人,其中继续升学的十人,已有一人升入初中,九人入了高小。
一九五零年,全村成立了两所常年民校,分为文化班、普通班两班。识字多的人入文化班,文盲入普通班。全村的成年人已全部入学。文化班的二十九人都有一套完整的文具和一部分书籍,有一部分人还买了自来水钢笔。今年七月,全村开展了速成识字运动。全村四十一个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成年人,经过二十七天的学习,已有十人认识了二千五百字,八人认识了二千字,十九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左右,四人认识了一千字左右。在七月二十五日庆祝速成识字班学员毕业的大会上,他们又订出了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的计划。准备在今年年底消灭全部文盲。现在每个学员都是书不离身,有空就学习。西沟村没有文化的时代快要过去了。
一九五零年村内建立了一所小型图书馆。馆内有科学技术、妇婴卫生的书籍、图画、苏联画库、抗美援朝小丛书等共三百七十五种。自开展速成识字运动后,借阅书报的人更多,读报组也更加活跃了。现全村订有三份山西日报,二份山西画报,六份山西农民报,山西青年报、人民日报、少年儿童报各一份。他们规定了定期读报的制度,生产小组也是读报小组。今年八月村内更安装了一架收音机,经常收听时事、政治新闻和生产上的先进经验的广播。这又给全村农民的政治文化生活增加了新的内容。
随着生活的提高,西沟村的农民已养成了清洁卫生的习惯。他们除了经常注意打扫街院外,也注意了妇婴卫生。今年春季有四个妇女受过新法接产的训练。村内并设有接产箱,现在正和邻村联合成立接产站。今年用新法接产了七个婴儿,大人小孩都健康。该村四十五岁以下的妇女,每人都有了两条卫生带。三年来大人小孩每年都种牛痘、打防疫针,牲口也都实行“看槽保险”(是养畜户和兽医站订立的一种牲畜保健制度)。自今年政府号召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以来,全村屋院一般都用石灰涂刷了一次,所有厕所都有木板盖。群众提的口号是:“有病请医生,无病讲卫生,建立人财两旺的新西沟”。
热爱祖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
由于党支部加强了政治领导,经常领导大家学习时事及各项政策法令,并在互助组和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内部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因此,农民爱国主义的政治热情经常是饱满的。他们说:“国家是咱们人民的国家,咱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响应国家的一切号召。”一九五零年冬季抗美援朝运动刚开始,各互助组和农户就普遍订立了爱国公约。今年又在执行爱国公约的基础上推行了“爱国日”制度。每月初一过“爱国日”。在这一天,村内开展群众性的检查运动借此来进行自我教育。“爱国日”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去年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开展“爱国捐献运动”,李顺达代表西沟村群众,首先向全省农民提出捐献“爱国农民号”飞机的建议。全村捐了九十三万元。十八个民兵都是“随时响应祖国召唤,保卫国防。”全村的爱国公粮交的又好又快。大家对军属也极其关心。一九五一年全村七户军属的产量每亩比群众的平均产量多五斤。今年更实行了包产制,军属的地都种得很好。
党支部和村政府正确贯彻了婚姻法。西沟村已完全消灭了家长包办婚姻的现象。妇女和男人一样的参加了生产、学习和各种政治活动,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空前提高。今年全村九十三个妇女参加劳动的工数占农业总工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并取得了同工同酬的待遇。十七个青年妇女参加了速成识字法的学习,每人平均认识了一千五百多字。妇女申记兰被选为县人民政府委员。因此,西沟村出现了许多团结生产、民主和睦的新型家庭。
今年夏天,西沟村已订出三年建设计划。三年内农林畜牧业的总收入将要在一九五一年的基础上,提高到百分之一百三十四点九。三年内要完成移住并庄,盖房六十二间,解决村庄分散的问题。西沟村的各项工作在全面合作化的基础上,正有计划地继续前进。


第2版()
专栏:

变生产财务计划为全体员工实际行动的手段——集体合同
——中国长春铁路先进经验介绍之三
中国铁路工会中长区委员会主席 何计君
中国长春铁路管理局助理局长 宋力钢
为了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财务计划,为了提高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对改善本企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员的物质生活以及文化卫生的责任感,中长铁路行政部门和全体职工,在一九五一年和一九五二年均签定了集体合同。在集体合同中,企业行政和以工会为代表的全体员工都提出了保证条件。在一九五一年度的集体合同中,职工保证百分之百地完成国家运输计划的装车数,而且百分之百地保证重要物资的装车质量,并规定每一换算吨公里的成本不高于七十三点一元。在培养干部方面,规定培养新干部四千七百三十人。在员工福利方面,行政方面具体地规定了修筑住宅的钱数、建筑面积、地区等,也规定了要购买马铃薯三千四百五十吨,鱼三十六吨,豆油五百吨……等等用在职工伙食方面。
集体合同的签订,受到了员工热烈的欢迎。一九五一年集体合同交给全路员工讨论时,员工们提出了六千零七十四条意见,其中有关生产改进的占百分之六十五,有关福利、生活和文化要求的占百分之三十五。这六千多条意见,都得到了解决。其中有三千四百八十四条意见注入基层单位的特别清册中;有一千七百三十六条意见注入分局的特别清册中;有四百五十三条意见提到管理局,由工会和行政共同协商解决。因此,员工们非常兴奋。大官屯车站孙国才兴奋地说:“这个合同像法律一样,又像父母照顾孩子一样。”大石桥机务段老工友韩喜山说:“过去工人向行政提出保证怎样来完成生产计划,就没有提出过行政向工人保证什么;这次双方都有保证,连工人没有想到的都给订上啦!”因而员工对生产特别关心,纷纷提出保证条件和合理化建议,要求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这就不仅提高了各业务机构的干部对国家和工人负责的精神,同时也使工人们对于主人翁的地位体贴得更深刻。他们常常询问合同的完成情况,对于不认真执行合同的人员与机关进行尖锐的批评,并提出各种改进生产与工作的意见。
中长铁路签订集体合同以后,局长亲自召开各级干部参加的电话会议,并且在各分局和站、段的干部会议上,报告如何执行合同的问题。各分局也要组织各级干部学习和讨论集体合同。如海拉尔分区工会在学习集体合同以后,组织了四个工作组分别到沿线宣传集体合同。大连、牡丹江、和哈尔滨分局也都召开了贯彻集体合同的干部大会。由于广泛地进行了宣传,群众就都明白了集体合同,加强了执行集体合同的信念。
为了完成集体合同,中长铁路的行政和工会认真地展开大规模的生产竞赛。全体员工根据生产财务计划,纷纷提出本单位和个人的竞赛的保证条件。一九五零年底参加竞赛的人数是一万八千一百七十六人,而在一九五一年底增加到六万零八百五十九人,在今年九月份就达到了八万三千一百三十一人。这种真正群众性的大规模的生产竞赛,就保证了集体合同的完成。
在执行集体合同的过程中,中长铁路进行了群众性的检查。他们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按照集体合同的条文和合同中的特别清册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查;对未执行的和执行不彻底的要进行批评,并要限期完成。沈阳分局检查集体合同时,在长春机务段进行了试点。参加检查的干部学习了苏联古得阔夫著的“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群众性检查”,又和苏联专家研究了群众性的检查集体合同的方法,然后在该段工会主持下,成立了六个检查组,发动群众提意见。工会要把群众提出的意见加以整理,交检查组研究后,送给有关部门解决。在试点之后,便在全分局各单位进行普遍的检查。这样群众性的检查,对于贯彻执行集体合同,是有很大作用的。
因为铁路的业务是异常复杂的,而各单位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所以必须要求全局实行集体合同的步骤一致,必须要求订出各站、段、厂的集体合同和联系合同。各单位还要把联系合同草案发到各生产小组。小组和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范围,提出保证条件,然后再举行地区性的签订联系合同的大会。各基层工会为了保证各车间的工作平衡,又发动车间和小组互相订立联系合同。由于各单位小组之间密切配合,因而加强了联合劳动组织,提高了运输效率。
中长铁路签订集体合同的经验是成功的。在签订与执行集体合同的过程中,主要的经验是:
第一,要自上而下,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集体合同的起草准备工作。这是订好集体合同的首要步骤。必须以生产财务计划为基础,各部门提出完成国家计划的具体措施和保证条件,并以政府法令、生产财务计划与国家的拨款情况为依据,有组织、有领导地解决职工的问题,这样起草的合同,才能够符合于行政和全体员工的要求,也才能真正把生产财务计划变为全体员工的实际行动。
第二,合同起草之后,必须发动全体职工进行讨论,而讨论与研究集体合同的过程,也就是发动全体员工参加民主管理,进行生产改革,保证完成国家任务的过程。因此我们能够每年认真地展开一次群众性的讨论集体合同的运动,我们就能为当年的任务完成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第三,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必须按季进行群众性的检查工作。这种检查最好能与当前的生产任务相结合,使之成为推动生产从而改善职工生活的有力的组织手段。譬如目前中长路正在进行的集体合同检查工作,就是和为迎接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节、保证完成第四季度与全年的生产财务计划而展开的竞赛运动相结合的。
第四,全路的集体合同签订之后,最好还要签订现场的,即各站、段的集体合同。因为在现场集体合同内,可以规定本业务单位的成本,可以更具体地规定条件,以解决生产上与工人中的具体问题。而全路集体合同所规定的保证条件时常是全路的总括条件。如果没有现场的合同,那么对于更具体地解决问题,更密切地联系群众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因此签订现场的合同,是必要的。
第五,各级领导必须重视集体合同。因为集体合同是使国家利益与职工利益、行政与工会更密切而正确地结合起来的文献,是向职工群众进行具体的政治教育文件,是保证完成生产财务计划的有效工具。如果我们对其作用估计不足,而不去认真地执行,那么就会流于形式,造成不良的效果。


第2版()
专栏:

我国售给锡兰的第一批大米出口了
本报记者 傅冬
十月二十五日,祥利号轮船载着九千八百多吨中国大米,从上海开往锡兰。我国卖给锡兰的大米中的第一批出口了。
我站在黄浦江边的蓝烟囱码头上,看着这艘轮船渐渐消失在海天远处。我知道锡兰人民是如何的需要大米,因为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锡兰代表桑姆加塔桑曾经对我谈过锡兰的情况:锡兰全国每年需要六十万吨粮食,其中四十万吨要从外国输入。朝鲜战争发生以后,美国用美元搜购大米,供应侵朝战争,锡兰买米就发生了很大的困难。锡兰政府曾派人到美国去买米,美国政府非常冷淡;但美国政府对锡兰的橡胶却很感兴趣,尽量利用它的垄断地位,把价钱压得很低。橡胶价格是锡兰经济生活的杠杆,橡胶价格下落,就意味着工资减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紧缩。然而,锡兰人民的生活并不是美国帝国主义感觉兴趣的事情;它所最感兴趣的是把更多的军火运进锡兰的港口,派更多的飞机在锡兰上空巡逻,以便更进一步把锡兰作为军事基地。
为了解决粮食和橡胶的问题,锡兰贸易代表团在九月间来到中国。在这里,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款待。锡兰贸易代表团团长沈纳那亚克在归国前说:“我们开始进入中国国境以来,一直受到极其友善的招待。我们不论到什么地方都受到热烈欢迎,这使我们时时刻刻意识到我们是和朋友们在一起。”中锡贸易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很快地就签了字。中国卖给锡兰八万吨大米,同时向锡兰购买橡胶和其他产品。这次贸易谈判完全符合“平等互利”的原则。锡兰贸易代表团团长沈纳那亚克曾表示,关于大米和橡胶的比价,是非常公平合理的。不仅如此,该团团员席尔瓦还亲自到上海市粮食公司第四仓库看过我国出口的大米,他点头称赞:“米很干净,杂质很少,碎米也很少,比我在北京看的样品还要好。”第一批大米在十月里就能开始启运,这也使锡兰贸易代表团特别满意。
席尔瓦在参观上海市粮食公司第四仓库的时候,看见每个库房中都堆着像山一样的粮食。他想:在解放前每年都要从外国输入许多粮食的中国,怎么能在解放后短短的三年里,就有余粮出口了呢?席尔瓦访问了上海市郊区和平村和梅龙镇,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在那里看见农民家家都过得很好。农民还用花生、菱角和柿子热情地招待他。席尔瓦告诉我,中国农村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工作时的愉快的脸孔。上海市郊和平村一位女农业模范马小妹曾对他说:“解放前,我和我丈夫种地主的田。地里的收成越多,地主要的租就越多。干一年活,连嘴都混不住,日子越过越难过。解放后,我们分得了四亩田,我和我丈夫都参加了互助组,大家越干越起劲,地里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多,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席尔瓦还在梅龙镇看过中国人民银行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忙着给附近五个村的农民发放农业贷款的情形,他知道这是人民政府帮助农民解决牲畜、农具、种子和肥料的困难的具体措施。土地改革,劳动互助,人民政府的扶助,使得我国迅速由粮食入口国变为粮食出口国,这一点,席尔瓦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了。
我国人民对锡兰人民缺乏粮食的情况,是非常关心的。农民愿意并且实际供给了粮食,上海市的食粮加工工人和运输工人,以无限的热情接受了运往锡兰的大米的加工和运输任务。上海市粮食公司第四碾米厂技工黄文煦说:“听到锡兰人民缺乏粮食的消息,大伙就像自己饿肚子一样的着急。大伙都说,咱们现在过好日子了,有吃有穿,可不能忘记别的国家的人民。咱们一定加点劲,把米碾得又白又好,赶快送给锡兰人民。这叫作雪里送炭,这才够朋友!”从十月十五日起,第四碾米厂“产量进度比较图”上的红线,就一直往上升,十五日那天加工四十二万四千二百斤米,十九日就上升到五十九万二千四百斤。他们接受的加工合同上订明大米的水份不得超过百分之十五,碎米不超过百分之三十五;工人们自己规定的标准却是大米水份不超过百分之十三,碎米不超过百分之三十。上海市粮食公司第四仓库一里多长的码头上,从二十日起,整天响着:“杭唷,杭唷”的声音,八百多个搬运大米的工人,扛包的扛包,推车的推车,警卫组的同志也自动参加劳动,在米袋上打着“中国大米”的印记。他们话也少说,烟也不吸,都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着。库房技工们接到淌筛五千多包粮食的任务,他们采用烘干机吹糠粉的办法,代替过去的淌筛办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一小时吹四十包米逐渐增加到六十包。合同原订一天搬运一千吨大米,估计十天才能搬完。搬运工人只用了四十一小时零四十五分,就把这批粮食运完了。他们的口号是:快些,再快些!以便尽快地把这批粮食送到锡兰人民的手里。席尔瓦看见工人这种积极劳动的热情,非常感激地对工人陈忠裕说:“你们为了使锡兰人民早日得到粮食接济,这样不辞劳苦的忘我的工作,我们非常感激。”
所有参加这次工作的工人,都懂得自己这种工作是为了什么。蓝烟囱码头的老工人王兆坤说,二十四年前他就在这个码头上工作,那时汗一把、泪一把地把洋米洋面从外国人的船上搬下来,等到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里时,桌子上却摆着空饭碗。老婆娃娃为了买配售粮,常常半夜里爬起来,拿着个小口袋,到米店门口排队等候。风里雨里站几个钟头,最后米店门口挂出个“米已售完”的牌子。王兆坤指着江面船上飘着的五星红旗接着说下去:自从我们的五星国旗在上海升起来,一切都大不相同了。现在他每天从码头回到家里,桌子上摆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盘里不但有青菜萝卜,还经常有鱼有肉。他现在一个月拿一百多万元工资。他说:“现在我国人民翻身了,我们的生活好起来了,不过事情还没有完,我们也希望全世界人民都有好生活,希望别的国家的娃娃,也都像我家的娃娃长得又白又胖!”王兆坤的话表达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由于这种意志和愿望,我国人民把八万吨大米卖给了急需粮食的锡兰人民。(附图片)
这是十月二十日华东粮食管理局局长王有山同志和上海市粮食公司经理邢一新同志,陪同锡兰贸易代表团团员席尔瓦参观上海码头工人装运大米的情形。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大量培养和提拔工人干部
——读者来信述评
大量培养和提拔干部,是解决干部兼职过多,职工业余活动时间过长的问题的重要方法。石景山发电厂三年来从工人中培养并提拔的党、行政、工会、青年团的小组长以上的干部,占全厂职工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七;其中提拔为科、股级以上的干部,占全厂职工总人数百分之七点五。最近该厂为了执行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合理支配职工业余活动时间的决定,彻底解决干部兼职过多的问题,又提拔了一批干部。这次新提拔起来的干部,占原来干部总数百分之十七点四。这样,全厂车间主任以上的干部,除了一个人以外,都不兼职了;车间主任以下的干部,只有六十六人兼一职,六人兼两职了。这就基本上解决了干部兼职过多、无法把工作做好的困难,并且给那些对培养工人干部缺乏信心,只知伸手向上级要人的企业领导干部,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这些新提拔起来的干部,都是热情肯干,勇于负责,能够完成党和国家给予他们的任务;其中大多数人并且发挥了创造精神,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新的成绩。今天本栏发表的陆增芝、田家廉等同志的来信,就具体地反映了这一事实。
石景山发电厂所以能够大胆放手提拔干部,主要是由于该厂领导干部相信工人群众,相信解放了的工人是完全能够把自己的工厂管理好的。因此,他们就能自觉地从工人当中培养和提拔干部,以解决干部不够的困难。他们十分重视培养和提拔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也十分注意培养和提拔在各种斗争和运动中涌现出的工人积极分子。他们知道,不管是青年工人、老年工人或技术人员,不管是党员或群众,只要他愿意接受党的教育,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工作,都应该放手加以培养和提拔。他们自觉地反对了那种嫌“工人没有文化”、嫌“工人不会讲话”的单纯“人才”观点,也反对了那种不敢更广泛地依靠群众的狭隘观点。
根据石景山发电厂的经验,在培养和提拔干部的时候,必须掌握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来培养、提拔干部的原则。该厂实行分场负责制时,便放手提拔场主任。把干部提拔到实际工作岗位上,给以实际的锻炼,这是培养干部的最有效的方法。该厂新提拔起来的干部普遍反映: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快地进步。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必须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必须多向领导干部请示,这样受到的教育也就多了。
该厂培养干部的具体方法是:(一)多设副职;
(二)适当地多让下级干部列席参加上级的会议;
(三)对干部进行系统的理论、政策和工作方法的教育;(四)具体帮助新提拔的干部。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我是怎样当了场主任的
编辑同志:我从十四岁就在石景山发电厂干活,受的苦就不用提啦。前年我厂实行机构改革,把我提拔成了电气场的主任。当时说啥我也不敢干。我想:国家这样大的家当交给了我,干不好怎么办!因此,一进办公室就像短了什么似的。看见技术人员坐在那里,自己更不愿意干了;唯恐坐在办公室会“脱离”工人,总愿意到现场去跑跑。有一次变压器出了事故,我在变压器旁边整整呆了两晚,别的工作也都放下不管了。这样整天忙忙碌碌,事故也就一个接着一个。有一次,某号机循环水泵马达给烧坏了,我立刻去和老师傅们合计修理,办法本来很简单,人家却提出来一大堆困难。我正在着急,三号给水泵马达又给烧坏了。星期天我想动员大家加班修理,有的人就干脆请假回家了。我正在没法的时候,党的负责同志便来和我研究如何消灭事故的问题。当时我没有信心,我想:电气场摊子多、片大、人杂,电这玩艺儿又看不见、摸不着,不出事故是不可能的。我还说:“实在干不了!”这位同志批判了我的错误思想,指出我对消灭事故没有信心是不对的。电气场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把群众发动起来,现在第一个问题就是展开群众性的消灭事故运动。于是,他不再让我东奔西跑,拉住我进行事故分析。这样,发生事故的原因就找到了;找到原因,也找到了克服的办法。事故原来是可以消灭的。这一来我猛然省悟了:自己从前的想法不对,做法也不对。我们在车间用各种方法宣传事故发生的原因,把“不出事故不可能”的思想连根拔掉了。全车间来了一次安全大检查,发现一百八十八件隐形事故。以后两个月就连续得了红旗。从这件事,我深刻认识到:有了党的正确领导,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在党的培养、教育和具体帮助下,我的思想水平提高了,工作也慢慢有了办法。就说开会吧,从前我主持的会,最后总得由我作总结,一着急话就说不出来。有些人就冷言冷语说些落后话,什么“主任快作结论吧,还要下班呢!”后来我就学习党的同志作总结和主持会议的方法,特别注意大家的发言,然后对大家的发言中的正确部分加以表扬,个别不正确的就作解释,最后决定工作应该怎样做。这样就头头是道了。工人们学技术课,别的场都是场主任给上的,开始时,我自己不行,就找别人上,后来别人没有空,我自己也去上了。慢慢我也学会了。大家都说:“田主任真不简单了。”
我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懂得关心群众和依靠群众,不知道如何发扬工人们的积极性。这一缺点在党的教育下也逐渐克服了。我们全厂的合理化建议在蓬蓬勃勃地开展着,电气场的工人们一个改进缠线圈的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使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十倍,本来应该给奖。我却说:“要奖励是小米脑袋。”工人们干活挺累的,要喝水没壶,要求发一个壶。我却说:“你是喝水来的,还是干活来的?”修变压器时,工人们说要防备下雨。我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以致二十天可以作完的工作,竟干了一个月。党批评了我这种不关心工人、不重视工人意见的单纯使用观点,我痛下决心改正了它。有一次大修从未修过的大变压器和全厂最重要的某号发电机,由于能依靠全体职工,克服了困难,按期完成了任务。这些事实,使我体会到党经常教育我的“革命事业是大家的,要发动大家来做”的意义。
两年多来在党的培养下,我不断地在成长着。我确信:工人当家作主后,是完全有力量管理好国家的企业的。 田家廉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党教育了我,提拔了我
编辑同志:我是在石景山发电厂推了五年炉灰的运输工人。解放后,共产党把我从炉灰道里提拔上来,行政上让我当运输场的副主任,党员同志们选我作支部书记。如果说我今天还能给人民办些事情的话,那完全是党对我的培养和教育的结果。每一次我在工作中碰到了困难,都是在党的指示下解决了。这样的事实太多了,下面我举两个例子:
我,不用说,没有读过书,斗大的字认不了几个。当了干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写十天的工作计划。我抓瞎了半天,只得找其他的同志一块商量,让会写字的把意见凑拢凑拢,交给领导干部。上级了解了我这个困难,耐心地教育我学习文化,克服困难。上级派一个中学生到我们这个单位来工作。这时,我很满意,有写的东西都找他帮忙。过了三个月,该写工作总结了。我去找他,连找三次,他都忙着搞别的工作。这下没办法,回到家里觉也睡不着。三十号那天急得我掉下泪来。上级还是鼓励我克服困难,启发我说:“你已经学习了一个时期,共产党员不能老依赖别人啊!”这下我心眼就豁亮了,自己钻到小屋子里去练习写。共写了一千个字,错白字暂不算它,画了二百四十个圈来代替不会写的字。圈画得多了又记不住,只好出去问了别人,回来再添上。花了三天的时间,才算把总结写好,交给上级。心想,这可是见不得人啦。可是上级却当众把我表扬了一番,说这个总结有实际事,有分析,有检讨,写的不错。这一下我心里又痛快又明亮,往后写总结再也不用找别人了,搞工作信心也就更大了。
刚让我当支部书记时,人家找我处理问题,我总是说“干吧”!干的方式很简单,忙忙乱乱地搞一顿,碰了些钉子,发了些脾气,工作还是没有做好。上级又耐心地指出我的缺点说:这种工作方法不对头,思想也有问题。从此,我开始研究工作方法。往后,我场接受了一个任务,为了照顾工友身体健康,要把现有人数改成三班半制,星期天可以轮流休息。这时我听见一个工人说:“给工人办事不办事,就是看他给不给我们每月四天的加班费;取消星期天的加班费就和他拼命!”我就知道这件事不好办,牢牢记住党总支教育我的话——“要注意工作方法。”当时场主任认为问题拖下来,不解决不好,要按行政命令来执行。我就想起领导同志曾经告诉我:推动工作要用典型突破。我就找了一个基础比较好的班,和几个党员研究,反复说明:星期天休息是为了大伙的健康;不干活要加班费是违反按劳取酬的原则的。要他们在这件事上起带头作用。他们去和组里的群众研究了一番,提出了一个困难:要添一个人才能倒班。我和行政方面商量好了,补了人,给他们撑腰,对他们说:“如果试了不合适再倒回来。”大家情绪很高,同意试试看。结果很好。干了四天,夜班还没有感到累,就来一个大歇班,还歇两天白班。工人们说:“这样干活我们可以多活两岁,可以多学点政治、文化和技术,我们宁愿不要加班费。”这样,改为三班半制条件就成熟了。我们就把这个小组改变后的情形拿到其他组去宣传。这样全车间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实行三班半制,使劳动力使用更合理了。从这两件事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依靠领导,关心群众,克服自卑心理,工作的困难再多,也能够克服它。
陆增芝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我热烈地欢迎“水浒”重版
编辑同志:我热烈地欢迎“水浒”的重版。同时我有下述感想。
我们祖国曾经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作品。不论在内容方面及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水浒”便是许多伟大作品当中的一个。
“水浒”在民间极广泛地流传着,人民热爱其中的英雄人物及英勇斗争的故事。这些人物和故事大大地鼓舞了人民生活的热情及斗争的意志。“水浒”在广大人民中间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计的。
历来的反动统治阶级是深恶这部伟大的作品的。他们在无法禁止故事的流传时,就狂妄地宣称“少不看水浒”,想以此来阻止人民对“水浒”的喜爱,更可耻的,有人还作了像“荡寇志”一类作品,来诬蔑“水浒”中的英雄。但是,结果是很明显的:“水浒”一直是人民最喜爱的读物之一,而“荡寇志”受到了人民的反对。
但是“水浒”真正的价值,正同其他的伟大作品一样,在过去,从未有过正确的、适如其份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只有在人民获得自由解放,人民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有可能。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这些伟大的人民作品,才能真正地、完全地属于人民所有。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水浒”,正表明了这样伟大的意义。察哈尔宣化女中
费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