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西北财政经济委员会责成各单位
争取完成今年基本建设任务
西北区今年的基本建设工程,目前已普遍施工。各工地职工正为争取完成本年度计划而紧张工作。在全区国营工业三十四个基本建设单位中,二十七个单位已开工;地方国营工业三十二个基本建设单位中,二十八个单位已开工;四十六个水利建设单位及七条交通线路建设工程则已全部开工。
今年西北区基本建设的规模和范围,大大超过往年,投资总额较去年增加一倍以上。其中新建工程占百分之四十二点九四,改建工程占百分之五十七点零六。
为了做好基本建设工作,各基本建设单位,在“三反”“五反”运动胜利的基础上,曾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各单位首先检查和总结了一九五一年基本建设的工作经验,加强了领导,调整了机构,并初步建立了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因此,各基本建设单位,都出现了新的面貌。在广大职工政治觉悟空前提高与开展生产竞赛运动基础上,基本建设费用已大大减少。例如:今年上半年国营石油工业基本建设实际费用,比原计划减低百分之十五点六;电业减低百分之四点零八;纺织减低百分之四点四三。
各基本建设单位,在爱国生产竞赛中,普遍重视了推广先进经验。石油工业部门基本建设单位,广泛推行了责任制:邱长发小组的四查制(查蓝图、查材料、查施工、查定料),卜学智小组三专制
(专人、专事、专责)和石二井模范钻井队的先进经验,均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纺织部门在安装工程中,推行了平行流水作业法。苏长有砌砖法和谢万福木工流水作业法,已在建筑工程部门重点推行。在推广先进经验的同时,职工们掀起了找窍门和合理化建议运动,群众中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西北建筑工程公司工人们创造和改进的新式工具已普遍翻制推广;玉门油矿工人李玉林的解卡钻法等,对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在建筑工程实际工率,一般都打破了原有定额。其中砌砖提高了百分之十四点二八,混凝土工程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钻井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今年基本建设任务重大,加上“三反”“五反”运动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度,除水利建设投资和贷款工程各完成全年计划百分之五十以上,国营及地方国营工业的基本建设,仅完成全年计划百分之二十六点九一,交通部门线路建设则仅完成全年计划百分之十二点七七。为了争取按照计划完成今年基本建设的任务,西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已决定将做好基本建设工作,作为今年下半年度的中心工作。西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已责成各部迅速充实干部,健全机构,切实把领导重点放在基本建设方面。西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并指示各单位,在基本建设工作中必须加强检查工作,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贯彻合同制;在设计以前,必须充分地进行调查、研究、勘察等准备工作,做到周密设计和正确施工,避免返工浪费。在物资供应部门,应注意切实保证供应,以纠正目前严重存在的停工待料现象。同时,为了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高潮,要求各级领导和基本建设干部,展开一个热烈学习基本建设的运动,批判不重视基本建设工作和不敢大胆负责的表现,发扬积极负责、努力钻研问题的作风,随时总结基本建设经验,改进工作,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争取完成今年基本建设任务而努力。


第2版()
专栏:

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
大力进行明年基本建设的准备工作
为了迎接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任务,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正大力进行明年基本建设的准备工作。计划和设计部门现正详细审核一九五三年的工程项目和重要工程的计划任务书,并已将施工任务开始分配给各工程公司。为了改进明年基本建设的计划工作,计划部门已开始自下而上系统地总结三年来编制基本建设计划的经验;同时还集中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工程概算定额,作为编制年计划的依据。做好设计工作是保证明年按期施工、完成基本建设计划的首要问题。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正加强对各管理局、公司设计部门的领导,积极充实设计力量,并集中了大批翻译人员翻译各主要工程的国外设计图纸。同时还专门组织了一批设计力量,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着手进行住宅房屋的标准设计工作,以避免重复设计,浪费设计力量。现在土木建筑设计公司已创造出标准木窗一百八十三种。为了给正确的设计创造条件,地质勘察和钻探工作也在大力进行。
为避免劳动力流动的现象,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决定今冬把七万名建筑工人固定起来,作为长年建筑工人。同时,工业部准备把今年从各技工学校培养出来的一万余名安装技术工人投入明年大规模的安装工程。对所有固定工人和技术人员,今冬将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整训,向他们进行系统的政治教育与技术教育,以便培养和提拔干部。仅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第一工程公司就准备训练二千名从工人中提拔的施工员、工地主任、领工员及材料管理人员。明年东北基本建设任务将全部由建筑安装企业包工包料。为了加强材料管理工作,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取得青年团东北委员会的帮助,已从农村中动员了二千二百名青年知识分子参加这一工作。
在东北明年的基本建设中,机械化施工比重将有显著增加,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并初步决定在东北工学院等六项重点工程上进行较大规模的机械化施工,其机械化程度要达到百分之六十。如挖土、起重、运输、混凝土搅拌等沉重体力劳动,基本上都可以运用机械代替人工操作。
此外,目前各主要工程所在地已开始修建明年施工中必需的电源、水源及职工宿舍等各种福利设施。必要的建筑材料也已开始储备。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北京人民印刷厂等组织车间巡回医疗组
北京人民印刷厂、国营天津第二棉纺织厂医务人员,在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为保证职工身体健康,及时治好职工疾病,组织了车间巡回医疗组和医疗站,主动深入车间为职工群众服务。
北京人民印刷厂医疗组分三个小组,每组配备大夫一人,护士或助产士二人,分别在各车间设立二、三个医疗站。白天三组同时工作,夜晚三组轮流值班。医疗组成立后,一般的病都可以在车间治疗。职工就诊,先向车间劳动保护委员登记,由劳动保护委员通知医疗组。医疗组即到车间按登记次序诊疗。
国营天津第二棉纺织厂医务人员,也自动举办了车间巡回医疗站。大夫、护士、药剂员、挂号员一起推着药车到车间去,为工人治病。
自举办了医疗组和医疗站后,最大的好处是节省了工人看病的时间,增加了工人生产的时间。北京人民印刷厂职工看病过去每次平均需一、二小时,现在只需三至十分钟。七月份诊治六千七百二十四人次,以每一人次节省五十分钟计,就可节省五千多小时。节省的时间约值工资一千三百多万元。这些工时用于生产上,价值就更大了。
同时,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克服了工人怕耽误生产不愿看小病、以致拖成大病的现象。北京人民印刷厂医务所,过去每天只诊治二百个人左右,现每天可诊治五百人,提高工作效率一倍半。在车间巡回治疗站成立后,国营天津第二棉纺织厂工人有了病马上就去看,看轻病的人数平均增加了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因此,职工患重病的减少了,请病假的也少了。据人民印刷厂一个星期的统计,每天工人请病假的人数比过去减少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医务人员这种面向车间、深入群众的作风,工人是热烈欢迎的。国营天津第二棉纺织厂工人刘汉斌说:“大夫推了小车到车间里来,很负责地给我们看病,真是没见过的事!”工人许雅英也说:“大夫下车间给我们看病,等于帮助我们看车一样,直接帮助了我们生产。”有些车间工人,还写信和在壁报上表扬医务人员。


第2版()
专栏:经济生活简评

推广车间巡回医疗法
在一个月以前,东北机械工业管理局第一厂的医务人员,深入车间为职工治病,收到很好的效果。最近,北京人民印刷厂、国营天津第二棉纺织厂医务人员也组织医疗组和医疗站深入车间,解决了职工看病的困难,鼓舞了职工生产情绪,再一次证明了这是一个好的工作方法,应当加以推广。
国营厂矿企业的医疗设备,三年来虽然有很大改进,医务人员也日益增多,但其发展速度还是赶不上工人的需要,加之工人们生产时间不能离开车间,看病时间就挤在一起。所以,许多厂矿企业中工人看病一直要等很长时间,甚至耽误生产;医务人员则由于看病时间的病人太多,忙不过来。特别是某些医务人员的思想还未得到很好改造,缺乏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人的疾病,也影响工人和医务人员的关系。
车间巡回治疗实行后,解决了这些矛盾。首先,医务人员深入车间治疗,可以大大缩短工人看病候诊时间,也就增加了工人生产的时间,同时,看病时间充裕,诊断也能比较细致。这对保障工人身体健康有很大益处。其次,医务人员下车间为工人服务,加强了工人和医务人员的团结。医务人员也便于深入地找出工人生病的原因,从积极方面提出预防的办法,改善卫生条件。
有些医务人员说:“我们不直接参加生产,不能增产节约。”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北京人民印刷厂等的经验证明,医务人员深入车间为职工群众服务,解决了他们治病的困难,大大地鼓舞了他们增产节约的热情,因此企业增产节约任务的完成,医务工作者也是有份的。很难想像工人的卫生状况一团糟,还能把增产节约搞好。
医务人员在“三反”运动以后,思想作风已有很多改变,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观点,所以才有这种新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出现。一切厂矿企业的医务人员,都应推广这种方法,学习这些医务人员的新的工作作风。


第2版()
专栏:

锦承铁路重建部分铺轨工程提前完工
锦(州)承(德)铁路的重建部分——北起热河省的金岭寺、南至承德,全长三百四十公里的铺轨工程,已提前一个月完工。参加修建工程的全体工程队员,现正赶修火车站等附属工程,以争取早日正式通车。一九四五年国民党匪军进攻解放区时,捣毁了锦承铁路,把金岭寺到承德一段的全部线路和桥梁彻底破坏。因此当地物资交流受到限制,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改善受到影响。
人民政府为了繁荣热河省的人民经济和开发当地埋藏的资源,在今年三月间开始重建锦承路。中国共产党热河省委员会为了加强对这项工程的领导,不仅给修路工程队配备了大批政治工作干部,并且动员了四千多名铁路沿线居民组成民工队,帮助三千多名铁路职工铺轨。
自锦承铁路重建部分逐段通车并开始进行了非正式的运输营业以来,热河省人民经济生活已开始有了改善。热河省百货公司已有二十一种工业产品重新调整了价格。例如过去在沈阳卖十四万元一箱的玻璃,运到承德就卖二十四万零九千元,现在已经降低到十四万零九千元。沈阳、承德两地一斤砂糖的差价已从百分之九点二降到百分之三点三。工业品价格的降低,也相对地提高了热河省人民的购买力。据热河省百货公司统计,八月份销售额比七月份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九点四。过去该公司滞销的绒衣、女袜、儿童玩具等,现已供不应求。(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庄稼湖”
本报记者 白原
如果你不知道淮河的洪水曾经给淮河两岸的人民带来怎样的灾难,最好到淮河中游的正阳关外面去看看。在正阳关的西边和西南边,一个湖泊接着
一个湖泊,和正阳关西面的淮河结在一起,连成了一片茫茫的大水。在那些湖泊底下,原来都是一片平坦的田地。自从一九三八年洪水把这一片田地淹没,已经十四年了。现在站在正阳关外面那一道新筑的堤岸上,远远地还可以望见那些被水淹没的乡村。在那些乡村里,除了一两间孤零零的房屋和几堵坍塌的墙垣,什么也没有了。从那一片茫茫的大水的方向掉过头来,隔着一道堤岸,在正阳关的东南方,这边还有两个连接起来的湖泊,一个是正阳关的城东湖,一个是王家湖。这两个湖原来也和那边的湖一样,终年漫溢着一片茫茫的湖水。治理淮河以后,人民政府计划要把这些湖泊一个个地控制起来:在湖边修筑堤岸,建造水闸,首先把整个湖水排干,将过去被淹没的田地重新开辟出来,遇到淮河流域暴发大洪水,淮河不能容纳这样的大水的时候,然后再有计划、有节制地放一部分水到湖里去,待洪水一过,就又把水排出来。这样,湖里的田地也就不会年年被水淹没了。现在,我们所看见的这两个湖,从去年开始,就是这样长起庄稼来了。一条长长的排水的渠道从湖中心穿过。满湖的庄稼,就如同那满湖的湖水一样,看不到边缘。在治理以后的淮河流域,有不少这样的湖泊,将湖里的水排干以后,经过人们的耕种,就从湖里长起庄稼来。人们把这样的湖叫做“庄稼湖”。
距正阳关以南约三、四里地,在这两个湖的湖边上,有一个村子叫孟湾村。过去这个村子并不是在这个地方。站在淮河的河堤上,朝着正阳关的西南方望过去,距这里大约七、八里,在那一片茫茫的大水里有几棵树木,在树底下隐隐约约地可以看见坍塌的土墙,那就是过去的孟湾村。十四年以前,大水淹没了那个地方。孟湾村的人民四散逃亡。直到去年,正阳关城东湖和王家湖的湖水排干了以后,飘流在各个地方的孟湾村的人民才陆续地回到了故乡。但是,回来的并不是孟湾村原来的全部的人们。经过了十几年的生活的变迁,有一些人已经在外面安了家;有一些家庭在解放以前,因为生活的逼迫,在飘流中散失了的亲人现在都找不着了;有一些没有回来的人则早已死在没有人知道的异乡。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孟照科,一九三八年大水时带着自己的老母亲、妻子以及两个小孩子离开了家乡。在飘流的日子里,老母亲和一个小孩子饿死在外面;妻子也在生活的逼迫下离散了;另一个女孩子因为无法抚养,给了人家。剩下孟照科一个人回到了现在的孟湾村。人们回来以后,政府首先把已经排干了水的城东湖和王家湖的一部分土地让他们耕种,并帮助他们在湖边重建他们的家园。接着,政府又领导孟家湾村的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中,政府的工作人员曾经碰到一种特殊的困难:因为治理淮河的全部工程还没有完成,原来的孟家湾村周围那一片湖水还没有排干。对于那些水底下的土地,怎样来进行调查、登记,怎样来确定每一块田地的地权呢?但是,农民们说:那怕它沉到了大海里去,我们也记得那些田地,每
一块有多大、多宽;从我们所流过的汗水,我们知道那一块土地应该属于那一个主人。于是,在群众的行动下,政府领导孟家湾村的农民完成了土地改革,给农民分配了土地。
在这些重建生活的日子里,人们的生活曾经是很艰难的。开始的时候,他们刚刚回到这里,除了双手,什么也没有。他们在湖边搭起一些小小的草棚子住下来,用政府的贷款买了牲口和农具,就在已经干了的湖里犁耕起来。在原来的湖底,积着一层厚厚的淤泥,把种籽撒到里面去,不用上粪,庄稼就长起来了。但同时,湖里的水一干,许多的芦苇也到处长了起来。人们把长出地面的芦苇砍掉,把根从土地里翻过来,但第二天早晨一看,一片一片的芦苇又从地底下冒出来了。人们一面耕种,一面和那些芦苇作斗争,经过了许多日子的辛苦的经营,才把这一片土地开辟了出来。孟家湾村的人民在去年获得了第一年的丰收以后,首先就慢慢地将生活的基础打好。他们将那些小小的草棚扩充起来,建筑了许多的房子。现在,在那些房子旁边,人们所种植的向日葵已经开了花、结了籽。在那长满庄稼的湖边,从村子里放出来的牛静静地吃着青草。几只才买来的小羊羔被拴在村边的一个土坎下面。它们在那里上上下下地奔跑着,有时候站在土坎上面朝着那满湖的庄稼默默地张望,惊奇地看着这人间的生活的变迁。
那一天我沿着淮河的堤岸走到这个村子里去。在村边的一个小小的草棚子下面,几个村里的农民坐在一起。“你们在这里干什么?”我说。一个五、六十岁的农民回答我:“不干什么。有功夫,大家在一起坐坐。”后来他们告诉我:自从家乡发生大水那一年,大家逃难到外面去,谁也没有想到还能够回来聚在一起。正在这个时候,一个看来只有十
一、二岁的小孩从那一片庄稼地里跑过来,双手捧着一条半尺多长的鱼,一边跑着一边在叫嚷。“在那里捉的鱼?”我问那些坐在棚子里的农民。他们对我说,湖里的水干了以后,在那些小小的洼地里,只要把一个罐子往水里一捞,就可以捞出一罐子鱼来。听见了那个小孩的叫嚷,从一家房子里走出来一个很年轻的姑娘,穿着一身崭新的学生装。在她的后面,还跟着另一个小孩。这个年轻姑娘叫孟丽生。捉了一条鱼从地里跑过来的是她的弟弟,叫孟宪怀。跟在孟丽生后面的则是另一家的一个小孩子,名字叫霍山。棚子里的人们告诉我,那是因为逃难,在霍山生的一个小孩。孟丽生看见我们,没有理会她的弟弟,就向棚子里走来了。孟宪怀和霍山两个则兴致勃勃地一边谈说着关于那条鱼的事情,一边跑进了村子里去。棚子里的人们向我介绍,说孟丽生是这个村子的青年团员(在这个村子里,现在只有三个青年团员),在进行土地改革的时候,在村子里领导群众,坚决地向地主作了斗争,现在在村子里,为了群众的事情,常常从白天工作到深夜也不休息。棚子里的人们还对我说:提起孟丽生一家人过去逃难的事情,现在她还难过。从人们的谈话里,我才知道孟宪怀原来已经十七岁了,因为过去逃难在外面,一家人常常没有吃的,所以到现在才长得像十一、二岁这么大。我掉头来看一看十九岁的孟丽生,长得也只像是十四、五岁的样子。我请孟丽生把她们一家人在外面逃难时的情形告诉我。她说:“那时候我跟着母亲在地主家里做活。母亲给人家做饭、洗衣服、舂米,……我给人家看孩子,……”我看见她说得那么艰难,于是改变了话题。“这是在那里做的衣服?”我望着她身上穿的那一套学生装问她。“舅舅给做的。”
“舅舅住在那里?”“离这里十几里地,也是去年才逃难回来。”“你们回来的时候,舅舅见了你们说些什么?”“他说,想不到你们还活着,……今后要跟着毛主席,……好好生产。”这时候,孟丽生把她的头抬起来,两只眼睛里带着抑止不住的眼泪。
离开了那个小草棚子,我和孟丽生一起往村子里走去,不远,就是她家的房子。我问孟丽生:“谁在家里?”孟丽生看见我想要进去,在她们家的房子旁边停住脚步,微笑着轻轻地对我说:“不要进去,我母亲在家里才生过小弟弟。”我们放轻脚步,从她家的门口走过去。在那一扇半掩着的房门里,从房子外面照进去的阳光静静地铺在地上。在靠壁的床上侧身躺着她的母亲,包裹着的小孩仰着小脸平平地躺在她的身旁,仿佛喂过了奶才不久。现在,母子两个人都满足地、没有挂虑地睡着了。走过孟丽生家的房子,在一个场子里,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和他的父亲在那里打土坯,准备盖房子。我看见他们父子两个在太阳下不停地忙碌着,不敢打扰他们,就跟着孟丽生走到了另外一个农民的家里去,在那里坐了好一会。出来的时候,在那长满庄稼的湖上已经浮泛着一片金色的斜阳。一群归家的燕子从那新盖起来的屋脊上面飞过去,用它们的翅膀轻轻地拨弄着那些重新在这土地上升起来的、人间的炊烟。


第2版()
专栏:

西南人民四十多年来的愿望实现了
李少言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