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响应高岗同志号召
东北区机关党委布置反贪污斗争
高岗同志在八月三十一日的东北局直属机关干部会上,向东北全党及全体工作人员,提出开展反贪污腐化、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号召(见十七日本报第一版)后,东北人民政府贸易部、财政部所属单位的党与行政的负责同志细心地研究了高岗同志的指示,按照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领导制订了开展反贪污腐化、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具体计划;并向所属作了启发性的动员报告。工作人员纷纷对高岗同志的号召表示热烈拥护。贸易部所属的大部分单位的干部经过初步学习后,已有人在讨论中联系实际坦白自己贪污事实及揭发别人(包括直接上级)的贪污事实,同时批评了工作制度中的毛病。财政部领导上为了帮助所属各单位展开运动,特从总支党委、干部处,财政检查处抽出三十个干部组成检查组,深入各单位通过查帐、个别谈话等办法,搜集了许多材料,作为领导运动的参考。辽东省委、旅大市委亦于九月七日和八日分别召开了干部大会,传达高岗同志的报告,并作了开展反贪污腐化、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动员报告,号召全体工作人员大胆检举揭发一切贪污腐化现象,号召贪污腐化分子自动坦白。中共旅大市委首先在全市党内展开了这一运动。
但也有个别单位的党与行政负责同志尚未认真领导这一运动,如中国土产公司东北区公司至本月七日为止,还没有提出如何开展这一运动。对于这样的单位,必须进行深入动员,打破工作人员的顾虑,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认真检查,发扬实事求是、艰苦朴素的作风,把反贪污斗争贯彻到底。
东北日报在九月七日“反贪污斗争必须形成群众运动”的社论中,指出了反贪污斗争能否开展起来,能否收到应有的效果,其关键在于能否开展群众性的运动,并介绍了沈阳市的反贪污斗争经验。社论指出:贪污的人员虽然是极少数的,贪污的数目也有多少不同,但他们的行为严重地危害着革命事业,他们都是“害群之马”。因此,必须进行严肃的批判与处理,根绝一切贪污行为。


第3版()
专栏:

依靠党的政治工作
西北区超额完成八月份购棉任务
西北区八月份的购棉储棉工作,由于依靠党的政治工作,加强了对农民的政治教育,已收到显著成绩。据至八月二十日的统计,除完成了原布置任务一万二千担外,并超额完成了一千八百多担。
西北区在六月份,曾胜利完成购棉储棉任务,并超过原计划百分之十五点四五;但七月份因忽视了对棉农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购棉任务就没有完成。西安群众日报发现这一偏向后,当即提出批评。之后,西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党组织即召集专门会议进行检查。西北花纱布公司、西北贸易部均先后派出工作组到各地检查。中共中央西北局亦指出了在购棉储棉工作中,各地党组织所表现的轻视对农民的政治工作,是党的领导工作中的主要缺陷,要大家重视加强党对农民的政治工作。经过不断地批评和检查,西北区各地已开始重视购棉工作中的政治工作。例如陕西兴平县开始布置购储棉工作时,估计全县有存棉二十万斤;但党和政府对棉农进行了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后,却收购和储存了二十三万多斤棉花。
这些实例,完全证明毛主席所指示的“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正确性。加强对农民的政治工作,是党在农村中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一环。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简评

党的生活简评
好事情却做成了坏事情
农村保险事业是刺激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措施之一。在西南地区,各地保险事业已经有相当发展,受到农民的欢迎;但由于各地党的组织缺乏有力的监督和领导,已发现有某些不适当现象。在某些农村地区,保险事业成了农民的负担。例如贵州木船实行保险后,运费比汽车还贵。保险公司的某些人员有着单纯“赚钱”思想,不顾人民切身的实际利益,把资本主义的一套办法运用于农村,这不仅损害了正在发展着的人民保险事业,而且破坏了党和政府在农民中的威信,这是值得十分注意的。
另外,有些工作人员把城市工作方法乱用于农村,这也是不对的。如爱国储蓄,在城市是银行业务,购买储蓄券者十分踊跃,到了川南农村却成了行政摊派的“爱国储蓄”了。这种现象在几个县内表现得特别严重。
由此可见,事情本来是件好事情,却被某些存在着错误思想作风的干部做成了坏事情。西南区对上述现象正纠正中。上述偏向同样应引起其他地区办理农村保险事业以及储蓄业务的干部注意。党的领导机关一定要监督农村保险工作以及储蓄业务等等的其他工作,坚决纠正一切偏向。


第3版()
专栏: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工作搞不好?
——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忽视政治性与思想性的初步检查
编者按:思想领导薄弱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主要缺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机关,多是成天忙于行政事务工作,对于有关方针政策和教育思想的重大问题,反而缺乏清醒的头脑,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加以考虑。这是值得严重注意的。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忽视政治性与思想性的初步检查,是有收获的。希望各大行政区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也能本此精神,进行一次深入的检查。
教育工作是思想领域的活动,是新中国建设人才的培育过程,是教育革命后代的工作;它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是极为突出,极其丰富的。可是作为西北区教育行政领导机关的西北教育部,却长期陷在事务主义的泥坑里,每天忙忙碌碌,纠缠在事务行政的圈子里,对有关教育的重大政策问题和思想问题,缺乏清醒的头脑,未能加以充分的考虑,认真研究,及时处理。对如何有系统地经常地在各级学校里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有计划地改造和提高教职员生的思想,主动地在教育界开展文教统一战线工作,及时地配合革命运动和国家建设的发展情况,去充实教材的政治思想内容等等方面,都作得很差。正因为我们对政治思想问题抓的不紧,所以在解放两年后的今天,各级学校的政治思想问题还是相当严重地存在着。
我们的事务主义作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计划性,遇到什么,应付什么;事情的大小轻重、缓急先后,分得不够清楚;小的问题抓的紧,大的问题放的松;平均使用力量,工作缺乏重点;有布置,无检查;办事拖拖拉拉,工作效率不高;制度不够严密,有些事情互相推诿;分工不够明确,干部忙闲不均;各单位之间的联系不够,公文常在旅行;粗枝大叶、手工业方式和游击作风还浓厚的存在着。如部务会议是本部的最高决策机构,但缺少政治内容和思想内容。最近半年中共开过二十次部务会议,讨论的问题共七十五件,其中有关政策性的问题只有三十二件。各处提交部务会议解决的问题多半是些行政技术性的问题。来往公文应是反映情况指导工作的一种工具,可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旧的“等因奉此”的滥套虽然被打破了,可是内容一般是空空洞洞,就事论事,很少提到政策或思想原则上去解决问题。以今年三月为例,共发文三百二十七件,其中关于一般事务性的占二百六十八件,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一,带有政策性和业务指导性的只有五十九件,占总数的百分之十九。今年以来,各地的报告来得不少,而各单位却喊叫没有时间去认真研究。有许多报告被锁在抽屉里无人过问;有些则不关痛痒地批答几句,就算完成了任务;有些重要问题一拖再拖,以致失掉了时间性。我们也曾不断地派遣工作组下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但大的问题看不见,小的问题提不到原则上来,很少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作为领导上据以指导工作的根据。如陕西省西安一中是中等教育处指定的联系校,曾派人去了解过语文教学、政治教学,参加过去年的年终鉴定和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动员工作,但对田汉文(田汉文是西安一中语文教员,在学生面前公开诬蔑土地改革,诬蔑中国人民领袖,并与少数思想反动的教员纠合一起,打击进步教员、学生和学校行政人员。——编者)等的反动思想始终未发觉,对公费生与自费生的不团结问题,虽略有所知,但总觉得问题不大,没有及时协助陕西文教厅和学校去解决。又如今年三月间,新疆文教厅在迪化市各学校进行“保密大检查”时,因为进行的方式方法有偏差,引起群众的不满。这件事情发生时,我们的工作团正在那里,他们当时既不提出意见,回部后又不汇报真实情况。
由于事务主义的作风和政治思想上的麻痹,对学校工作中所存在的严重的政治思想问题,未能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及时加以处理。如今春西北医学院内有少数反动分子,反对共产党员和团员、积极分子,公然扰乱学校的秩序。当时我们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不够认真的态度,这是缺乏政治责任心的表现。
西北教育部编写的农民文化课本,系在一九五○年五月间编成,这次检查的结果,发现对农民文化教育中的政治性与思想性是相当薄弱的。基本缺点是一种纯识字观点,没有和党与国家的今天和明天的政治目标结合起来,片面地迁就农民思想意识中的某些落后成份。如第一册第一课“人”,在课文中仅提到“人民”和“农民”,而将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忘记了。虽然以后的课文里提到了如“工人、农民、工人做工、农民种地”……但仍然缺少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思想教育。
在鼓励农民劳动生产方面,缺乏政治思想的指导,而只是片面地迎合农民“发家致富,满足现状”的心理,忽视了生产劳动与国家经济建设的正确关系。强调个人与家庭利益,忽视了国家的集体利益,如“要想发家勤劳动”,“要想日子过得好,大家动手齐生产,各种副业多得很,要想发家没偷懒”,“要想发家致富,赶快多栽树木”。又如“努力生产”一课是这样写的:“……一年四季勤生产,吃不尽来穿不完,热炕真快活,男女老少真喜欢”。缺少农民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积极前进建设祖国的思想。(在再版时虽曾作了某些修改,但仍不够完善。)
“西北教育通讯”是西北教育部的指导刊物。它的内容的基本缺点是联系实际不够,往往落在政治思想运动的后面。如对“武训精神”的批判,一直没有展开,这说明我们对这一严重的思想问题,没有认真地去组织讨论和批判。
西北教育部是西北教育事业的最高领导机关,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从政治上、思想上和业务上去指导西北的教育工作,而我们的工作弱点恰恰是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薄弱。两年以来,我们已深深地感觉到我们的领导赶不上客观形势的发展,如不急起直追,我们的工作是无法开展的。
事务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客观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由于我们在政治上缺乏敏感,对新事物没有预见;其次是思想上的怠惰,一般同志在处理问题时多是避难就易,避重就轻,不肯绞脑汁,下苦工,浅尝辄止,有头无尾。第三是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我们虽然不断地在想办法,求改进,但缺乏贯彻到底的精神。
从思想根源上去追究,我们以为某些老干部的自满情绪和新干部的作客思想,某些老干部的经验主义和新干部的形式主义,都是产生事务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重要因素。
今后的改进办法:主要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并在工作中贯彻爱国公约,改进工作方法。


第3版()
专栏:

提高报刊在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苏维埃人民在列宁——斯大林党的领导下,顺利地走着共产主义建设的道路。劳动人民的共产主义教育,对于加速我们运动前进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党对于马列主义的宣传,对于全部思想工作的提高,予以巨大的注意。
在党用以领导思想工作的武库中,报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布尔什维克的报刊是党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我们的报刊在国内社会政治生活中,在提高群众社会主义意识中,在争取克服人们意识中的残余的斗争中,均起着重大的作用。
报刊,首先是报纸,在阐明思想问题方面的任务愈来愈加重了。报纸对思想问题阐明得愈广泛和愈充实,对马列主义的宣传做得愈多,愈能促进苏维埃科学,学校,文学和艺术的繁荣,那么它对群众的影响也就愈有力量。为了成功地处理这个最重要的责任,报纸编辑部应当经常地关心:党组织怎样领导思想工作,并且要熟悉科学机关的生活,高等学校的生活,中学校和俱乐部的生活,知道各地出版局出版的东西,剧院演奏节目怎样,文学和艺术工作者创作组织在做什么。全部思想工作战线应当在报纸的视野之内。
可惜,许多报纸忽视了这个。斯摩棱斯克省的“工人道路报”,只用当前的一些经济问题的阐明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制起来。思想主题的材料从它的报面上消失了。你在报纸上碰不见宣传员的文章,党的政治工作经验和文化教育机关生活的生动的、有兴趣的通讯。新西伯利亚省的“苏维埃西伯利亚报”中也有严重的缺点。在最大的工业和文化中心区所出版的这张报纸中,关于科学研究院和高等学校的生活几乎一字未提。在报纸中不能读到关于省出版局活动的介绍和当地作家组织、剧院、俱乐部的生活的介绍。
应当指出,甚至中央的报纸愈来愈少地,不正规地,浮浅地研究思想工作的问题。
报纸如果逃避对思想问题的阐明与研究,就会看不见思想,政治与文化生活的现象,就不会完成自己最重要的任务。这样的报纸是不可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要求的。
报刊中广泛的和全面的阐明思想工作是一件不容推托的事情。它要求报纸工作者有适当的修养和对事物的深邃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党机关报的责任应当是不断关怀政治水平的提高和报纸干部视野的扩大。
宣传马列主义就是不断提高思想工作的决定性条件,就是成功地解决劳动人民共产主义教育问题的基础。数以百万计的共产党员和非党同志在政治学校、学习小组里学习,或从事自学。他们以及宣传员、问题解答者、讲演者都等待着报纸的经常的帮助。中央的,共和国的,边区的以及省的报纸应当系统地发表宣传员的文章,问题解答,宣传员最好的演说和答读者问。
依照党关于思想问题的历史性的决议,报刊要全力促进苏维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国家、党要求文学积极地深入我们生活的全部领域,指出苏维埃人们的高度的道德品质,不仅指出我们的今天,而且也要揭示出明天来。文学和艺术应当帮助党和政府以苏维埃的爱国主义的精神教育我们人民,应当帮助把新一代教育成相信我们的事业,不怕困难,准备克服任何阻碍的勇敢的人。
我们报纸应当专注地保持着高度的思想性,布尔什维克的党性,应当与资产阶级思想的一切表现、与不问政治和没有思想性作坚决的和不调协的斗争。同时,我们的某些报纸在阐明思想问题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如乌克兰共和国的“红乌克兰报”对歌剧“波格丹·赫美里茨基”曾予以不正确的评价,没有注意到某些文学作品中的民族主义的倾向。卡查赫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的卡查赫斯坦报”在阐明思想问题上也犯了错误。
批评与图书评论是报纸关于共产主义教育工作的特殊重要部分。共和国,边区和省报的编辑部应当正规地发表书籍介绍目录和有关最重要的文学作品的文章,发表对地方出版局一切出版物的评论。应当指出,许多报纸的批评与图书评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新书评论的出现是极偶然的。
报纸也应当系统地登载对地方剧院上演的新剧的文章与评论。然而,许多报纸却很少发表关于戏剧的文章。所发表的戏剧论文与评论总还是浮浅与公式化的,这些文章时常是被一些对艺术懂得很少的人所写的,对新剧的内行评论被一些与该剧真正意义及水平不相吻合的,主观的和专断的评论代替了。
文学和艺术没有批评就不能发展。报刊中的批评能够帮助作家,剧作家,剧院工作者去掌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方法,不断提高技巧,促进创作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完整艺术价值的作品。
报纸编辑部只有在它真正关怀扩大与巩固自己与党积极分子中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中和一切苏维埃知识分子中的作者的联系,才能成功地完成阐明思想问题的任务。党机关报应当经常地把报纸引入争取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斗争中,把编辑部的注意力转向党的政治的、思想的问题方面,把报纸真正地变成群众政治教育的战斗机关报。
斯大林同志教导说,报纸是我党最尖锐的,最强有力的武器。报刊在全部历史中还从未完成过像布尔什维克报刊这样高贵的任务,还从未起过这样的社会作用,布尔什维克报刊是真正自由的,真实的和原则的报刊。党组织不断地提高报刊的思想水平,便保证着加强它在群众的共产主义教育中,在共产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的作用。
(真理报八月二十八日社论·刘竞译·)


第3版()
专栏:

用革命的办法坚持灾区教育的范例
——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展览会皖北灾区教育展览部分的介绍
为了配合全国第一次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同时举办了第一次初等教育展览会。展览会上陈列着由各大行政区、各省市送来的展览品一万余件。其中包括有小学及幼儿院各种教学用具、教材、教科书、儿童作品、玩具,教学经验总结、教育资料,以及学校各种活动照片、统计图表等。这些展览品,充分地说明了新中国初等教育的飞跃发展,同时也表现了教育工作者们高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中最突出的,是皖北、苏北重灾区送来的展览品。
在皖北,由于过去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统治,和历年的天灾人祸,人民生活痛苦,教育工作停滞不前。但是,解放以来,在共产党领导下,皖北灾区教育工作者,在极严重的灾情下,紧紧地依靠群众,以革命的忘我精神,一面生产救灾,一面坚持教育工作。展览会中陈列着的三十多种野菜标本,便是灾区教师们和孩子们所采集的主要食物。
盱眙是皖北滁县分区的重灾区之一,但盱眙县的初等教育工作者,却想出种种办法,坚持执行了“全力结合生产救灾、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适当的调剂教育经费开支,以达巩固与坚持灾区小学教育”的教育方针,创造了许多坚持灾区教育的奇迹。
从一套连环画上,我们可以看到皖北盱眙县在灾荒中坚持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这套画生动地表现了盱眙县教育工作者在灾荒中坚持办学的精神。他们克服了过去形式主义的、脱离群众的教学方法;召开了校董会与热心教育人士及家长代表会议,研究和讨论坚持小学教育工作的办法,动员儿童入学,并向儿童家长提出保证:领导儿童一边学习,一边生产。同时,又提出“野外是个大学堂,生产读书度灾荒”、“放牛带读书,识字有好处”等口号,使儿童家长认识了学生识字决不妨碍生产。这样,这个野外的大学堂就办起来了。于是,学校就根据儿童日常生产习惯编为各种学习小组,进行生产学习,如“拾草组”、“编席组”、“挑菜组”、“挖药组”以及“牧读团”等。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他们也是根据灾情和群众的需要来决定的。大多是采用“半日制”、“间日制”及巡回送字与野外教学等方法,学生到那里,先生到那里。先去的儿童,将红旗插起,作为集中的标志;后去的儿童便以此而寻找集合目标,先生就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教学。因此,红旗插到那里,那里就是教室。
在生产救灾的口号下,虽然克服了不少困难,但是,要搞好教学,没有教学用具,没有学习工具也是不行的。教师们便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革命的劳动热情,创造了许许多多教学用具。这些教学用具,看起来是粗糙简单的,但是它们却解决了教学上的困难。比如在数学教学方面,创制了木制七巧板、泥制算盘、竹制大算盘等。在自然课教学方面,有自制潜望镜、自制电磁铁模型、自制月蚀模型、自制水压试验器、自制地球仪、以及各种力学的玩具。又如盱眙县立丰登桥小学的儿童们没有钱买笔,蒙城县板桥小学和临近的兄弟学校便给他们送去自制的“芦笔”、“鹅毛笔”、“木制钢笔”、“狗毛制毛笔”、“竹笔”等;同时,他们自己还用木炭、黄土、红土、黑土、石炭等作为书写的工具,或稍加人工制成各种粉笔。虽然,他们的教学和学习用具这样简陋,但是学生的成绩并未因此而降低。这些教学用具及学生们的作业,全部陈列在展览会上。灾区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苦和紧张,但是儿童们的文化娱乐活动很活跃。他们利用各种废物,如纸片、破布、木头、纸烟盒、蛋壳、竹子等,制造了许多玩具。总之,教师和学生们,想尽了种种办法,来充实儿童们的文化娱乐活动。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灾区的教育工作者发动群众写慰问信,做慰问袋,以表示灾区人民、教师和儿童们对伟大祖国和志愿军同志们的热爱。他们这种坚持工作的精神教育了我们,一个人民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当他们真正怀着一种革命的精神进行工作时,他们才能够想出种种的办法来克服一切的困难,创造出优良的成绩。(吴洛)


第3版()
专栏:

语法、修辞讲话(第四讲)
吕叔湘、朱德熙
第六段 主谓短语
在第一讲的第二段里,我们对于主谓短语的性质已经有简单的说明,在第四段里也举了好些例子。主谓短语是个很有用的语法形式;跟所有有用的东西一样,也不免有用得太滥的情形。下面分类说明。
应该删去“的”字。关于主谓短语,第一要记住,它只是一个短语,不能把它当句子用。下面这两句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公布已经一年了。(报)
(二)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作)这两句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加上个“的”字,做成短语,于是这两个句子就变成没有动词了。不但这样,(二)的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一)应改为“已经公布了一年了”。(二)应删去“的”字。再看这三句:
(三)还要配备若干套的儿童书、通俗书、画报等等,供给一般群众和儿童们的应用。(期)
(四)甚至把持着“材料”并不进行研究,更阻碍着其他专家、学者们的进行研究。(期)
(五)最值得我们感谢……的是苏联政府应中国人民政府之请,指定苏联流行病专家和苏联防疫远征队的到来。(期)这里面的“应用”“进行”“到来”都是第二类型的复杂谓语里的第二个动词(见第一讲第四段),前面不能加“的”字。所以会有这种错误,是因为把两种结构看成一种东西:
(甲)等待——【他们失败】
(乙)供给——他们——应用。(甲)式的“他们”是“失败”的主语,但不是“等待”的宾语;“等待”的宾语是“他们失败”这个句子形式,这是可以加个“的”字改成短语的。(乙)式的“他们”是“应用”的主语,同时又是“供给”的宾语,“他们应用”在这里不是一个句子形式,不能成短语。所以(三)(四)(五)的“的”字都要取消。(四)的“阻碍”之后不必加“着”。(五)“指定……到来”还是不妥,可以改做“指派……来华”,但不如“派来了”。后面两个“苏联”也应该删去,苏联政府派的专家和远征队当然是苏联的,还用说?底下这两句里的“的”字可用可不用:
(六)由于历代动乱及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期)
(七)蒋耀德总队长对笔者的谈话中一再提到苏联朋友的研究精神的值得敬佩与学习。(期)这两句的主谓短语是“由于”和“提到”的宾语,“的”字是用得不错的。但是(六)的“历代”和“动乱”中间也可加“的”字而没有加,为了句法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也就不必加“的”。(“遭受毁灭”不如“都毁了”。)(七)连用两个“的”字,既然第二个“的”字可有可无,不如删去。应该恢复动词的主动性。底下这些句子的主谓短语里的动词都是被动意义的:
(八)老舍先生语言的运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报)
(九)开始执行斯大林改变自然的壮伟的计划,以一系列的防护森林地带的建立,使广大的耕田得能避免旱灾。(报)
(十)一年来的经验证明,旧婚姻制度的摧毁,代之以婚姻法规定的新的婚姻制度,和其他的社会改革一样,是剧烈的斗争。(报)
(十一)本学期已经开始,中学校本国史的教学,可能一两个月里面要作元史的讲授。(报)
(十二)这次新的图书资料分类法的制定应该不仅是容纳过去,适应现在,更需要罗致未来。(期)各种语言都不喜欢多用被动式,因为被动式不及主动式自然而有力。句子里的动词是如此,短语里的动词也是如此。单单为了这一点,这五句里的主谓短语就应该避免;除此以外,后三句还有别的毛病。(八)应改为“老舍先生的运用语言”或“老舍先生运用语言的技巧”。(九)应改为“建立一系列的……”。(又,“壮伟”生造,宜用“伟大”;“得能”也不必,“能”字已够。)(十)“摧毁”和“代”应该平行,现在弄得不能顺顺当当地连接,远不如“摧毁旧婚姻制度而代之以……”。以上三句,单从形式上看,还不能算错,(十一)和(十二)就不同了,从形式上看,“作”的主语是“教学”,“容纳”等等的主语是“制定”,这怎么讲的通呢?所以这两个短语比前面三句更要不得。(十一)该改做“中学校教授本国史,一两个月里就要讲到元史”。(十二)该改做“这次制定……分类法(或:这次制定的……分类法),不仅要能容纳过去,适应现在,还要能照顾将来”(“罗致未来”费解)。
应该改用主从短语。底下这三句用主谓短语,装腔作势,非常不自然。
(十三)物价飞涨的铁链锁住了人民的脖子,徵兵徵粮的残酷抽干了人民的鲜血。(报)
(十四)苏联修建莫斯科地下铁道时组织了考古工作。他们成绩的辉煌希望也能在我们的首都出现。(报)
(十五)这个问题的提出,作者不久就在另一部小说“处女地”中予以解答。(作)应该改做“残酷的征兵征粮”“辉煌的成绩”“这里提出的问题”。底下这一句无须颠倒短语内部的次序,但是应该在前面加“对于”,意思才能明确。
(十六)这种批评其实仍然不免成为作者的侮辱。(书)
第七段外位成分和类似的现象
外位成分。第一讲的第五段里提到过外位成分。这是我们汉语常用的一种格式,但是也有用得恰当不恰当的分别。底下这些是用得恰当的例子:
(一)十七八岁的娃娃,教他们啃“资本论”“反杜林论”。(毛)
(二)好谈这种空洞理论的人,应该伸出一个指头向他刮脸皮。(毛)
(三)有些人,我看见他们为我们太麻烦了,我感到抱歉,他们可总是笑着说,“我喜欢工作”。(教)
(四)消灭阶级,消灭国家权力,消灭党,全人类都要走这一条路的,问题只是时间和条件。(毛)
(五)她的三个孩子,一个在解放军里工作,一个是护士,一个在学建筑。应用这个格式,或是由于消极的原因,这个成分比较长,放在本位上嫌笨重;或是由于积极的原因,要使这个成分突出,或是便于和上文联络;多半是两种原因兼而有之。应用这个格式,一般是在本位上用个代词,如前三例的“他”和“他们”;也有不是代词的,如后二例。但(四)的“这一条路”指上面“消灭阶级”等等,(五)的三个“一个”指上面的“三个孩子”,前后的联系是很明白的。
下面这两句采用外位的格式就不很恰当:
(六)像张惠春的遭遇,我相信可能有过这种事件。(报)
(七)劳模计浩然正在改装的吸尘机及打竹浆机,赵国有给了他热烈的鼓励后,现在计浩然已提早把它完成了。(期)(六)的“这种事件”可省。(七)删去“的”字,让这个外位成分变成一个分句,全句就更加流畅了。跟这两句相反,底下这句是应该用而没有用外位格式的例子:
(八)吸引人民群众在报纸刊物上公开地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教育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在报纸刊物上作关于这些缺点和错误的自我批评,在今天是更加突出地重要起来了。(报)这一句的主语很长(六十一个字),应该在“在今天”前面加个“这”,让原来的主语变成外位成分。这样,全句的组织就更加清楚些。(比较第一讲第七段第二例。)
游离成分。有些句子的头上有一个成分,不但独立在句子组织之外,并且不跟句子里边的哪一个词联系,不能算是外位语。这,我们姑且管它叫“游离成分”。当然,游离只是就形式说:就意义说,它跟句子的其余部分是分不开的。例如:
(九)这件事,中国人民的经验是太多了。(毛)这里的“这件事”等于“在这件事上”或“关于这件事”。这种格式本是我们口语里生动活泼的句法之一,可是用起来得小心。底下这四句用得不妥。
(十)这种种,在我看了老舍先生另一个剧本“方珍珠”演出的时候,把旧日的经历一一回想起来。(报)
(十一)这些问题,当我们到了在五天里打死十七个恶霸地主的青浦县,我们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期)
(十二)所谓大打,那就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打和长期的打,但这两种情况,显然不利的是美帝国主义而不是我们。(期)
(十三)也有些厂矿,随便更改定额与计划,使工人感到,这种拧螺丝政策,费多大劲也达不到行政上的要求。(稿)(十)应该说“这种种……使我把……”。(“看了”的“了”字不妥,要去掉。)(十一)应该说“关于这些问题”。(十二)应该说“这两种情况显然是不利于美帝国主义而不是不利于我们”。
(十三)应该说“这是一种拧螺丝政策”。
另一种游离成分是这样的:
(十四)一般人的看法,今年的雨水不会太多。
(十五)蒙古过去的传统习惯,在草地里引起火
灾的要处死刑。(期)这里的含义是“依照一般人的看法”“根据蒙古的传统习惯”(“过去”可省);也可以说是“一般人的看法是”“蒙古的传统习惯是”。底下这三句是类似这种格式而不应该采取这种格式的。
(十六)二十余天的工作,我收获了不少。(报)
(十七)今年五月间的生产立功运动,涌现了大量的劳动模范。(期)
(十八)革大在自我改造这一件事情上对我的帮助,我想小组生活占着很重要的部分。(报)(十六)和(十七)都应该加“在”……“中”。(十八)应该在头上加“讲到”。或是在“很重要的部分”之前加“其中”,让句子头上的游离成分成为外位语。(“占着”的“着”是多余的,“占”和“部分”也不相应,要就是“占………地位”,要就是“是……部分”。
游离的主谓短语。主谓短语在古代可以当一个分句用,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可是我们知道,现代语里的主谓短语,与其说是古代格式的复活,毋宁说是外国语法的输入。一般的情形是只用它做主语、宾语、表语,不大用来代替复合句里的分句。因此,下面这三句里的主谓短语使人觉得脱离组织,无着落。
(十九)法国在越南战争的惨败,它唯一急迫的要求是希望美帝来救急,而不是其他。(期)
(二十)但是民族情况的复杂,加上了时间的短促,这次工作只能说是学习的开端。(期)
(二一)参考资料的搜集,不论是征求或订购而来的,要想得到较好的收获,必须对于资料采访要首先踏实的下一番工夫。(期)(十九)可改为“法国在越南惨败”。(二十)可改为“但是因为民族情况复杂,加上时间短促”。(二一)可改为“搜集参考资料”。这一句还有别的毛病,底下应改为“无论是用征求的方式还是用订购的方式,要想得到较好的收获,必须首先对于资料的采访着着实实地下一番的工夫”。底下这一句似乎勉强可以。
(二二)评论工作的贫弱,一般的解释是缺乏有修养的写作干部。(报)但是不如改为“评论工作之所以贫弱”,这是从文言继承过来而现代还通用的用短语代分句的格式。非游离成分。有一种格式,看上去像是游离成分,其实不是。例如:
(二三)每一个煤井和通道,支撑的柱子全是钢骨水泥的。(报)
(二四)马恒昌先进生产小组,经过长久的政治和文化学习,阶级觉悟提高了。(期)(二三)的“每一个煤井和通道”是句子的主语,谓语是一个句子形式。(二四)也是同样的,只是谓语有两个部分,其中第二个是一个句子形式。(参阅第一讲第四段三八、三九、四十例。)底下是两个似是而非的例子。
(二五)解放后的井冈山,在人民政权领导之下,一切恢复和建设工作都已大力展开。(期)
(二六)上海戏曲界,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限光明的前途展开在眼前。(期)
(二五)应该在头上加个“在”字,或是改做“解放后,在人民政权领导之下,井冈山的一切………”。(二六)应该在“眼前”之前加“它的”,用来和“上海戏曲界”联系,使它成为外位语。
外位成分、游离成分、句子形式作谓语,这些都是我们语言里固有的活泼生动的格式,但是使用起来要非常当心。一不小心就会有一些词语变成无组织,无着落。用得恰当不恰当,相差往往只在几微之间。没有把握的时候,宁可采取组织比较更明显的句法。(本段完,全文未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