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介绍华东区党的宣传网工作
华东区党的领导机关最近检查和研究了棉纺织厂的建立宣传网经验,并联系解决了一般工厂建立和巩固宣传网的问题。
全华东重要产业的工人共七十六万人,其中纺织工人有三十六万人,占百分之四十七点四;占全部工厂百分之六十二点八的厂已建立宣传网。宣传网首先是推动了各种中心工作和生产运动。如无锡市的干部反映:“一声雷天下响”“建网以后一切工作好做了”。丽新纱厂细纱间宣传员李霞影把爱国宣传与生产竞赛相结合,把小组的产量从每天十二小时八点五亨司(一亨司等于八四零码),提高到十亨司,消灭了空锭,减少浪费百分之八十。宣传网在生产中,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如工厂干部反映:“过去是挂在墙上的干部,建网以后是在群众之中了”“过去只知道从上边硬灌,再就是叫积极分子硬带头,现在才知道党要靠说服的方法领导群众”“有了宣传员对群众讲话的人多了,也就帮助克服了领导上的事务主义”。群众反映:“有了宣传员叫人头痛的会议少了,知道的事情反而多了,心里亮了”“毛主席为咱办的事都对,可是过去不知道,这回有了宣传员就有了问事的地方了”。
目前华东区党的各级组织对于建立宣传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般已有了认识。但有的还存在着:把宣传网仅仅看做完成任务的突击工作“有任务就用一下”,忽视宣传网的经常建设及其密切党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意义,忽视宣传网在实现党委思想领导的工具作用,忽视宣传工作的思想性或者对于通过建立宣传网来改善自己领导方法的认识不够,没有认真实现中央所规定的各种必要的制度。因此,还要在党内继续加强宣传工作的思想性与群众性,使宣传网成为党实现对群众思想领导的重要工具。建立和巩固宣传网的组织,把党对群众的宣传工作经常化。
开展宣传网工作,必须注意反对两种倾向:一个是目前有些党的组织,有一部分负责工厂企业管理的党员干部,存在着单纯作经济工作、忽视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工作的倾向;另一个是有的工厂,往往将宣传工作停留在从一个政治运动到另一个政治运动,从一个节日宣传到另一个节日宣传,没有与生产运动很好结合。党在工厂中的工作,必须非常重视对工人阶级的政治工作,要真正使政治工作以依靠工人搞好生产为主要内容;使宣传工作真正深入到车间深入到生产小组中去,使宣传网真正成为推动生产的有力工具。党组织在进行政治工作中必须注意掌握订立爱国公约这一个基本形式,使宣传网成为爱国生产运动的宣传者与组织者。
建立与坚持制度,使宣传网工作经常化,是巩固宣传网的关键。在工厂支部方面,应该建立与坚持宣传员会议制度、汇报制度、订立宣传计划的制度、检查制度、支部书记负责制,其他如学习、考勤、点名、奖励等制度,可以根据情况灵活采用。
在市委和区委方面,应该建立与坚持:(一)报告员制度,各城市党的组织尽可能做到每五百个产业工人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报告员。(二)按月召开支部书记联席会议,或宣传员代表会议,或宣传员大会的制度。(三)大市委按月发布宣传要点,小市委按月制订宣传计划的制度。(四)检查总结制度,除按中央规定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外,每半年应作一次系统的检查与总结;为了更好指导与推动宣传网的工作,党委宣传部门还必须经常收集与研究群众的思想情况(如无锡市委规定各总支每半月向市委汇报一次群众思想情况),和建立对宣传员的统计与管理制度(如上海市委与各区委已建立了月报制度)。
宣传员在工厂中如何有组织地运用各种各样的宣传形式与工具,并推动组织各种群众性的宣传队伍,根据华东区经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宣传网应该实行固定对象的负责制、固定的宣传阵地,最好以订立爱国公约的生产小组为单位。
(二)充分利用读报方式,加强口头宣传。
(三)加强黑板报墙报和有线广播的作用。其内容应以反映工厂中工人现实生活的迫切问题为主。
(四)大量利用图表漫画与标语等。现在工厂中已经采用了下面几种形式:1、号召工人完成和超过生产任务的标语和标语画。2、劳动范围和小组的“成绩表”“光荣牌”。3、流动优胜红旗。4、举行废品展览会。此外有的工厂在展览废品时,算出细账编成快板;如上海安乐三厂布置的废品展览会在展品上,都有通俗的宣传诗如在坐坏了的纱筐上写着:“纱筐小,力道小,当凳坐吃不消;保护好、保护牢,生产要有大用场,打得美帝哇哇叫”等。
(五)文化娱乐的形式也应该注意运用和配合。有的工厂提出“做什么,就讲什么,唱什么,演什么,画什么”。这样,容易为群众所接受,效果也好。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简评

党的生活简评
防止命令主义作风的滋长
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以及购棉储棉等运动中,在个别地区的少数干部中滋长着急于求成的命令主义作风。
据中共平原省新乡地委通报:在复堤工作中,原阳润埠口村干部威迫群众说:“人人都得去复堤,谁要不去就是不愿抗美援朝。”桥山支部书记在堤上一手拿着令旗,一手拿着喇叭筒,骑着大马,带着民兵,威风凛凛。获嘉在动员群众复堤时,某村村干部一定让群众“自动”报名参加,否则一夜不散会。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沁阳官庄干部提出:“过去是空喊,现在要行动,做到要人出人,要钱出钱,谁不抗美援朝就是反革命。”并召集群众说:“谁愿意抗美援朝站到东边,谁愿意做亡国奴就站到西边。”在管制反革命分子的工作中,个别干部不仅扩大管制面,管制流氓、小偷;甚至滥用职权,管制说二话和对村干部有意见的群众。在动员群众劳动互助工作中,也发生强编大互助组、不讲政策的现象。另据各地反映,个别村庄在购棉储棉工作中也有强迫命令的现象。例如:平原省冠县、汤阴县少数村干部曾逼着群众问:“爱国不爱国?爱国就得把你家的棉花卖给国家!”新乡县刘八庄领导干部曾提出“一遍成功”的口号。他们的计划是:妇女主席搜查棉花,村长过秤,武装部长把门,民兵抬棉花。区干部发觉后即指出其错误。但村干部还说:“全村不报,不这样做就不能完成任务。”
上述错误作风,严重地影响着当地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干部脱离群众,遭到群众的反对。中共平原省委及时地指示全省干部,深入群众,发扬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克服错误的命令主义作风,这是完全正确的。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布置任务的时候,必须认真向干部讲明政策,说通道理,并告诉干部要耐心地对群众进行充分的政治教育,使广大群众懂得这些任务的意义而自觉地行动起来。此外,还必须及时地检查干部在运动中的工作作风,表扬那些工作作风好的干部;批评那些作风坏的干部,使运动循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宣传增产节约五百万吨粮食
的政治意义
增产和节约五百万吨粮食,是东北国营企业中工人阶级当前的严重政治任务。但据九月二日旅大人民日报反映,旅大地区很多企业部门,对于这一重大的政治任务的宣传是很不够的。有的工人至今还不知道增产节约是怎么一回事情。有的认为,“增产节约粮食是农民的事”;有的把增产节约看做“省吃俭用”,“救济灾民”。真正能够从巩固国防、发展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工农联盟、为国家工业化的全面建设准备物质基础这些观点上去认识增产节约的人还是不多的。因此有些工人虽然已经开始注意增产节约;但究竟怎样来完成这一任务,他们在思想上是不明确的。有人只知道节约几个钉子、几两油,和几块废料,而不知道发挥车间内部的潜在的生产能力,去增产节约。这些人对实现增产节约五百万吨粮食的计划,也就会缺乏胜利信心。
企业部门的党组织,必须在工人群众中,大力宣传增产节约的政治意义。这是完成增产节约任务的基本关键。要深刻地教育工人群众,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执行这一任务,并怎样地发挥车间的潜在能力来完成这一任务,使增产节约五百万吨粮食的号召,迅速地成为规模宏大的群众运动。
反对铺张浪费
近来济南市某些机关、团体在举行较大的群众性的代表会议时,均以授意、函索等方式,要求各界人民送大批贺礼。例如三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即收到现款二千余万元、锦旗二百余幅及扩音器、收音机、桌、椅、写字台、玻璃版、茶壶、茶杯、时钟等物计达四百余件;价值甚巨。现在就有些人以为开一个较大的群众性的会议,非群众送礼不可;否则就表现不出隆重和热闹。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这是一种铺张浪费的作风。这不仅浪费了国家与人民的资财,而且损害了会议的严肃的政治性,是旧社会思想作风影响的结果。群众对于这些会议,以及对于人民政府、人民团体的拥护与爱戴,不是表现在这些形式上,而是表现在广大群众是否已被团结在党、人民政府、人民团体的周围,热情地讨论各项工作,并把它变成广大群众的行动。即使群众有完全出诸于自己热情的献贺,那也应当劝告他们多用贺信,贺词等方式。这种方式,是能够更好地表达群众的情意的。
中共济南市委会发现这些问题后,已立即通知所属各党委、各机关、团体中的党组织,认真检查纠正这种铺张浪费的形式主义的作风,是完全正确的。其他各地亦应引以为戒。


第3版()
专栏:文化生活

电影“白毛女”的成就
羽山
电影“白毛女”在今年举行的六届国际电影赛会上,获得三十八个特别荣誉奖中的第一特别荣誉奖,并不是偶然的。歌剧“白毛女”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普遍地在全国各地上演。它教育了各阶层人民,特别是启发了广大工农兵的阶级觉悟,从而有助于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胜利的斗争。
由于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正确地执行了毛主席的文艺路线,歌剧和电影“白毛女”在艺术上以相当的深刻性和完整性,来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压迫与地主阶级的罪恶,表现了中国农民在长期封建压迫下的深重苦难和坚韧顽强的反抗意志,并塑造了一个体现这种苦难和反抗意志的相当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喜儿。
“白毛女”在艺术形式上和风格上,以及它吸取了民间音乐所创造的歌剧音乐方面,都比较充分地表现了我们民族的特色。因为“白毛女”在思想与艺术方面的高度成就,使歌剧“白毛女”受到了全国人民热烈的欢迎,使它出现在捷克京城布拉格的舞台上,不久又将出现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的舞台上,使电影“白毛女”获得国际的称颂与荣誉,也将得到全国人民更高的热爱。
“白毛女”不仅是艺术工作者的集体创作,而且是中国农民的集体创作。电影根据歌剧改编,歌剧则根据民间传说创作。民间传说的白毛女故事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三年间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流传开的。我们曾听到几种程度不同的传说,一次比一次更充实。可见白毛女故事在流传中,已经被农民们逐渐地丰富了。由原传说看来,白毛女故事是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以后才编成的。原来的故事就是以解放后白毛女得救作结束的,因而形成这一民间传说的健康奋发的情绪,为后来的歌剧与电影“白毛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影“白毛女”比起歌剧“白毛女”有着它不同的新的成就。这不仅因为表现形式上有着更广阔的场面和对几个情节上的缺陷作了弥补,而且因为电影“白毛女”的主题思想有着更深刻更完整的表现。
当电影的最初几个镜头显现出来的时候,使人深深地感到:由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所开辟的祖国田园是多么秀丽,丰沃啊!那巍峨的山峰,那广阔的大地,那饱满的谷穗,预示着丰收;那起伏的草坡,放牧着牛羊;但,不幸的是旧社会存在着封建压迫和剥削。接着银幕上出现了一连串地主阶级不劳而获过着舒服生活,农民们辛勤劳动却衣不蔽体的强烈对比。
电影一开头就以如此鲜明的思想性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又用非常强烈的感染力,来向人们叙述出白毛女的故事,歌颂着喜儿的顽强不屈的生活。
编导者使电影里喜儿的形象更加完整,性格更加突出,并合理地使人看出她的成长过程。喜儿的阶级仇恨和阶级觉悟的不断提高是使她能够那么顽强地生活下去的动力。在电影中,我们不仅清楚地看到喜儿阶级意识的成长,而且使人深刻地感到:喜儿的顽强、坚韧的意志,正是集中地体现出中国农民在几千年封建制度的残酷压迫下的苦难岁月和反抗精神。
喜儿的阶级意识成长的原因,在电影里也得到了充分的说明。这就是从她自身的遭遇中,她认识到和地主阶级是势不两立的。黄世仁害死了她爹,逼走了大春,糟踏了她,最后还想把她卖掉。当她逃到河边,还听到黄世仁说:“见不了尸首我要见活人”,叫老穆告诉县衙门:“她(喜儿)逃到那儿,我拿到那儿。”这使喜儿明确地认清了:仇恨不仅是她和黄家之间的,而是被压迫的农民和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另一方面,共产党的影响——红军在河西,使她有了希望,促进了她的阶级觉悟。年三十赵大叔给他们讲红军的故事就说:“过了黄河就到了红军的地方”,红军“总有一天会来的”。后来大春又真的到河西找红军去了。因此在生活异常艰难的时候,她时常想到大春,想到红军,盼红军快来。
电影在描写喜儿和大春的爱情时,也紧紧地围绕着喜儿的阶级本质和阶级觉悟的。在结婚的前夜,喜儿边唱边贴着鸳鸯剪纸,充满着幸福的喜悦。被拉进黄家后,她时时想念着大春。她不顾一切地要跟大春逃走,被发觉以后又叫大春不要管她。她在被百般地折磨时,还祝福大春早到河西。在深山的严寒中,还想着大春,盼他早日归来。她对大春有这么深厚的牢不可破的爱,是因为他们是同阶级的兄妹,他们是在劳动中一块长大,在劳动中建立起来的爱情。反之,喜儿对黄世仁的嫌恶是由于阶级的仇恨。这从一开始就表露出来了,被拉进黄家后更加明显。她不要黄家的衣服,临走时连身上穿着的也脱下来扔开。这种鲜明的爱和憎,使喜儿的形象更趋完整,更为突出。
电影“白毛女”在许多方面都更加深化了阶级仇恨。老五叔把来年的种子都拿来交了租,可是仅仅欠黄家七升五合就被夺了佃。老五叔的破草帽破鞋在井台上扔着,黄家的大骡子大车却拉走了农民们一年辛苦所打下的粮食。黄家川好容易有了一个好年景,黄世仁却要追讨历年的欠租。地主阶级是不喜欢农民们吃饱穿暖的。编导者许多次地运用对比来加深了人们对地主阶级的憎恨,对农民们寄以无限同情。当黄世仁强奸喜儿时,镜头上升是一块“大慈大悲”的匾,接着又出现了黄家门口的“积善堂”大匾。黄母在佛堂敲着木鱼,接着是黄世仁在书房翻开剥削农民的租粮账。电影以这样深刻的阶级仇恨来揭露地主阶级的阴险和狠毒,伪善和无耻。
这种深刻的仇恨也表现在杨白劳喝卤以后,怀着满腔怨恨地要去死在黄家门上。这种仇恨也表现在喜儿在庙里遇见黄世仁,追了出来的情节上。黄世仁说她是“鬼”,她站在崖石上控诉着说:“是你们把我逼成这样子,你们说我是鬼,我就是鬼,我是屈死的鬼,冤死的鬼。”
由于电影“白毛女”贯穿着强烈的阶级仇恨,鲜明的爱和憎,因此虽然杨白劳和喜儿的遭遇非常凄惨,但它使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凄惨,而是激愤;不仅是同情,而且是奋发;喜儿的坚韧顽强,激励着人们生活的意志;农民们的遭遇和仇恨,如同我们亲身的经受。电影编导者以这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创造,使观众获得了深刻的阶级教育。
饰演喜儿的演员,创造了比舞台上更深厚的形象,应当得到相当高度的评价。其他的演员也大都是称职的。电影“白毛女”的音乐也是很成功的。摄影录音等工作人员都表现了优秀的成绩。没有这些方面的成功,也就没有电影“白毛女”的成就。
电影“白毛女”的某些场面也有不及舞台剧的地方。如杨白劳死在雪地里,穆仁智拉走喜儿一场,的确不如歌剧感动人。镜头的不断跳动,冲淡了悲愤和激怒的情绪。最明显的是穆仁智拉走喜儿时,镜头从杨白劳尸体前中断后跳到黄家门口,使这一场戏的高潮没有掀起。舞台上喜儿被拉走又挣脱跑回,再被拉走,使观众压抑不住地流下了眼泪。编导者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一重要的情节。与这一场差不多的情形是后面的斗争大会场面。斗争大会作为显示喜儿和农民们得到解放,宣告旧的社会制度的死亡,应当给以强有力的渲染和表现。可是编导者却处理得这般草率。使喜儿的性格未得到明确的完成。农民们被压迫了几千年的仇恨没有得到充分的申张。喜儿们长期受迫害,一旦获得胜利解放的激动情绪没有得到圆满的表现。
电影“白毛女”又一次表现了人民电影事业的新成就,这是正确地体现了毛主席文艺思想的结果。(附图片)
杨伯劳计算着自己和喜儿、大春一冬拚命挣来的钱,准备去地主家交利钱。


第3版()
专栏:

进一步推行组织疗法
中央卫生部召开组织疗法座谈会
今年三月三日中央卫生部发布“关于组织推行‘组织疗法’的指示”以来,已经半年多了。为了检查半年来的工作成绩,交流经验,进一步推动这一工作,中央卫生部于九月三日召开了全国组织疗法座谈会,并已于九月六日闭幕。到会代表五十八人,代表了全国各地四十四个医疗、研究机构,军队系统和地方卫生行政机关。会上由苏联专家马亚特教授,马尔叩娃医师作了两次关于苏联应用组织疗法现状和经验的介绍,并解答了十二个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各地区向大会汇报了推行使用组织疗法的情况与经验,作了十四篇研究,及临床应用的专题报告。大会并制订了五项技术方面关于适应症、禁忌症,及制备、应用方法等暂行规定,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和分工的初步意见。最后由中央卫生部医政局黄鼎臣局长总结。贺诚副部长作指示性的发言。
与会议同时,举行了小型展览会。陈列了刊物一百四十二种,组织制剂七十三件,图片和统计表二百六十二张,以及天然冰箱、组织植入管等。
根据大会的统计,全国已有一百个城镇、乡村的三百个医疗单位开始使用组织疗法,据不完全统计,治疗了两万八千多个病例,平均治疗效果良好的占百分之六十以上。从使用地区来说,城市多于乡村。但县的卫生院所,以至于远在兄弟民族地区的医疗队亦有使用者。半年来在推行实践中涌现了不少好的范例。如中国医科大学动员了一百五十名医务人员,治疗了三千个病例,研究方面亦建立了基础。濮阳专署医院,在乡村的困难条件下,治疗了将近三千个病例。此外,哈尔滨医科大学、山东省立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湖北省立医学院,以及其他地区的医学院校都在极力推行。中国医科大学作了抗冻的预防医学的研究。对于麻疯病人,中南、西南、西北某些单位也已致力实验,且有部分获得疗效的报告,这对全国一百万麻疯患者,将给以良好的希望。西北兽医学院更将组织疗法应用到兽医领域内。
但是,也有一些医务人员,仍抱着观望、怀疑,以至不信任的心理。有人竟公然说在英美杂志上向来没有见过这种消息,因此就以为不可靠。有的医师,向病人宣传不要用组织疗法,他们无视成万的已有疗效的病例。更有少数医师、药厂,利用组织疗法进行投机,标榜什么“使用组织疗法,治疗各种疾病”;个别私营药厂制备组织浸出液高价出售。此外,有的医师及医疗单位抱着盲目滥用与过于乐观的态度,不选择病例,不细心操作,因而有发生化脓,延误了其他有效的治疗,甚而得破伤风死亡的事故。这些偏差,错误的观点和现象,都应该受到严格的检查和批评。


第3版()
专栏:

砖壁村的女青年团员和劳动妇女们
——太行山老根据地访问记
林韦
在我到达山西武乡砖壁村的当天下午,村干部们向我介绍了全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回来翻记录,发现一个矛盾。一方面,该村劳动力非常缺乏:青壮年有一百十四人出外参加了部队、工厂生产和机关工作,留在村里的尽是些老汉和孩子,全部折算起来,不过五、六十个全劳动力;而全村一千九百亩耕地又都在高山上、深沟里,耕作十分困难,一个全劳动力加上牲口,只不过能种二十多亩。但另一方面,生产却在迅速地恢复、发展。至去年,生产水平即已超过抗日战争以前,每亩收粮达到一石四斗(战前水平为一石三斗)。今年,据估计还会更好一些。全村一百二十六户中,现在已有二十多户达到耕二余一,即一年农业收入够一年半吃、穿、用。另有三十多户都有了剩余。其余一般农户,除三户孤寡外,都已收支相抵,不再吃糠,冬天穿不上棉裤的也没有了。抗日期间全村损失二十九头牛,现已全部补齐,且超过十头。
什么原因呢?
夜里,我被领到翻身农民李三家里吃晚饭。饭间,李三坐在新置的白毡上,向我叙述他过去当长工三十年,到八路军来了以后逐步翻身的经过和目前家中丰裕的生活情形。说到最高兴的地方,他忽然插了一段说:“还有一样使我感到满意的——现在的妇女可解放好啦!俺女人带来的这个闺女,”他指指坐在炕沿上安静地微笑着倾听的一个脸色红润的姑娘对我说,“她十九岁啦,名儿叫梦月,她解放得成了个小后生啦!担水,担粪,打粪,赶车,犁地,锄苗,凡是男人干的活她都能干。夏天割麦,秋天割谷,我刚割好她也就捆绑好啦。要不是她,我一个人可真是忙不过来呀!”
李三这段话给我一个提示,使我忽然想到:妇女参加农业主要劳动,或许就是这村克服劳动力困难,使生产得到恢复、发展的主要环节或主要环节之一。
第二天,我请村妇联主席籍希桃告诉我一些妇女参加农业劳动的情形。据她说,该村从一九四四年起就号召妇女参加农业劳动,也有部分妇女参加过开荒、打野菜、采山果度荒的运动。但是一方面由于妇女集中起来干自己的,与家庭的需要脱离;另一方面由于在运动中只提到克服劳动力困难,没有提到妇女解放问题上,所以运动没有力量,也不能持久。以后逐年改进工作,加强妇女教育,特别是“学习牛金焕”(牛系该村最先自动犁地的妇女)的口号提出之后,进展就更快了。到一九四八年,妇女即正式参加自己家庭所属的互助组,以劳计分,得到家庭赞许。最近两年,长年参加农业主要劳动的妇女已有三十五人,其中二十多人已能犁地,像李梦月一样。村中一般妇女,也都参加了季节性的劳动,如收割、拔苗之类。今年的麦地,女人耕的很多,有好几家全部是妇女耕了的。这样就省出许多男劳动力去好好锄谷(锄谷是农活中最难的),增产秋粮。
经过介绍,当天我和三个女青年谈了一次话。这三个人是李梦月、李润花、马兰香。前两个是青年团员,均十九岁;后一个十八岁。她们的面孔稚气而快活,找不到一丝阴影。她们得意地告诉我,去年以来,她们在互助组里劳动,时常得全分(十分),差不多完全赶上了男的。就是担粪时总不如男人担的重,锄谷时也稍为慢一点。但她们有补救的办法:担粪时跑快些,多担几遭。锄谷时少休息,或不休息,还是能赶上去。去年一年,她们除做一般养种、收割……等农活外,每个人都翻地十五亩到二十亩,耕麦地六亩到八亩,拾羊粪五担到七担(一担四十斤),割蒿七百斤到八百斤。午间和夜间,有时还做针线活(每逢三、六、九上民校)。润花因为母亲长年害病不能动,她还得自己回家做饭。
有人会想:“男人走了,女人不想劳动也不行,生活逼着哩!”这种想法是错的,为什么呢?下面的谈话记录便说明了这一点:
我问:“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拚命干呢?”
润花答:“妇女要澈底解放,就得自己劳动,不靠男的养活。咱又是青年团员,应该起带头作用。”
梦月、兰香答:“男青年参军,到前线抗美援朝;女青年就应该在后方好好劳动,多产粮食,支援前线;还要把代耕搞好,叫战士们安心作战。”
在老根据地,这类道理连孩子也是知道的,并不稀奇。但要紧的是,这些道理现在已经成了一般群众行动的指针,成了内在的动力。李润花,是一个从十一岁起就开始担煤的女孩子,但她一点不像过去的女孩一样自己轻看自己,轻看自己的劳动。村里有人开她的玩笑:“脸晒黑了,找不着对象。”她的回答很简单:“谁要嫌我晒黑了,他就是对劳动没认识,在新社会里他是落后分子,没前途,我还不找他哩!”什么叫有前途呢!另一个十九岁的女青年团员李娥英这样解释:“从前媳妇熬成婆,就算到头了。现在只要自己肯学习,肯劳动,有能力,什么工作都许干。将来咱这农业社会要走到工业社会,实行共产主义,咱也要走在前头,不要落在后头。”
砖壁的妇女,就是在这样先进的思想指引和推动下成为新兴的劳动力量。她们的劳动是自觉的、有理想的,因而也是强有力的。她们的自觉劳动,将不仅止于在消极方面促进劳动力困难的解决,而且将在农业生产发展前进的道路上起其强大作用。
武乡县委书记李鹏飞同志在介绍近三年来武乡县生产运动的特点时,第一条就提到妇女劳动的问题。武乡十四万人口中,有一万多人参军,四、五千人脱离生产,当了革命干部。总计出外人口占总人口百分之十以上(进工厂的未统计在内)。据一九五○年统计,全县一七九村,生产平均超过战前百分之四·九,其中一○四村平均超过一九·七。这一重大成绩,和妇女的劳动是分不开的。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县妇女已有百分之三十七常年参加主要劳动,百分之五十三参加季节性农业劳动。妇女参加劳动加上互助合作,技术改良,这就是武乡能够克服困难,恢复生产的主要原因。这些条件的继续发展,将使生产更加迅速地前进。在砖壁,这种前进的趋势也显得很明白。举一个例来说,过去该村从来不通车(村在山巅),但去年经过村民李海元研究,已经创制了一种爬山用的轻便畜力木车,群众称为“连三转”(二轮一轴一齐转动),全部代替了人力担煤和担运公粮。又经全村努力,现在十九顷地已经有十五顷可以通车,担粪、担庄稼,也大部可以用木车代替了。据村人计算,用此车一年可以节省七千多人工,相当于二十多个全劳动力一年的劳动日。今年这种车已被全村普遍采用,并开始向其他山庄发展。和妇女参加劳动一样,这种技术条件的改进不仅在克服劳动力困难上起其作用,且将在推进生产上起其作用。


第3版()
专栏:

“城豁口(城乡之间)”——东城根所见
(首都速写之十三)
邵宇作
古老的城墙,
你把城市和乡村隔开多少年!
进城,出城,简直是过关哪!
说不定什么时候城门一关,
那么,城里就缺粮食、没青菜,
乡下连镰刀也没处买了!
统治者在制造贫困和灾难,
又怕工人、农民拉起手来,
他们觉得城墙还太矮,门也太多了。
× × ×
现在哪,
走路的人,
就觉得高城不如平路好!
城乡的交往多,
城门不够用了!
从东到西,
从南到北,
打开多少个城墙的豁口啊!
豁口外面是一片翻身了的农村。
农产品从那运进来,
工业品又从这运出去。
这是一幅多么充满着阳光和生活远景的图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