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山东临城六区区长汤志高滥用职权干涉婚姻自由
山东临城县六区区长、中共临城县六区区委委员汤志高,干涉该区辛庄村张学善与寡妇杨氏的婚姻,并任意扣人,违反了国家法律。
辛庄村寡妇杨氏,今年三十九岁。十九岁起就开始守寡,因家中缺乏劳动力,就经常找单身汉张学善帮助做活。到一九四九年,张学善与杨氏有了感情,但怕某些人们的议论,不敢结婚。一九五○年六月杨氏怀孕,不敢在村居住,便在八月间与张学善迁到滕县龙家店同居,靠做小生意过活。今年春天,各地大张旗鼓镇压反革命,张学善等因为没有临城县六区区公所的证明信,深恐不能在滕县居住,便在六月间一同回到临城六区,要求乡政府办理结婚手续和安家证明信。辛庄乡乡长张盈田便将张学善等要求登记的情况向区长汤志高作了报告。汤志高没有找张学善与杨氏谈话,便主观地将张学善当做反革命分子,并判他拐带妇女罪(张学善在一九四七年虽曾在伪乡公所当过伙伕,但已经临城县委事后查明,确非反革命分子。),令乡干部带回村中反省管制,不准与杨氏结婚。一面又令乡长强迫杨氏与区公所炊事员谢洪斌(今年已五十多岁)结婚。杨氏坚决不答应,说:“如果不准我和张学善结婚,那么由我到外面去找对象去。”乡长在汤志高授意下回答说:“你想随便找对象,不行。”同时,并经区长汤志高的同意,派民兵将杨氏送区公所管押。在羁押期间,汤志高通过乡干部张世宽、妇联主任强迫杨氏改嫁炊事员谢洪斌。杨氏继续拒绝。以后,杨氏曾找过汤志高三次,要求与张学善结婚。汤志高仍威吓她,不让她结婚。十多天之后,杨氏在威迫之下,不得已和谢洪斌结婚。当时,群众反映:“人家到区公所登记结婚,区长就胡搞;区长强迫妇女和自己炊事员结婚,就不“非法”了;以后谁敢到区里登记结婚?”
八月间,中共临城县委会发现这一事件后,即于二十日组织青年团临城县工委书记师鸿光、县妇联主任齐明、县人民政府曹文俊、县委倪东吉等赴该区调查。区长汤志高闻讯后,乃多方设法隐瞒,要乡长张盈田推说不知道,并说:“只要区、乡推开,就没有问题。”又对炊事员谢洪斌说:“你可以说与杨氏结婚是双方自愿的。”他在区公所人员及个别农民中也进行了布置。倪东吉、师鸿光等同志在调查时,曾与汤志高谈话多次,而汤都推说不知道。直到乡长张盈田、乡干部张世宽、区公安员刘念乡、区委书记张成栋、村妇联主任及当事人张学善、杨氏,以及当地群众证实了汤志高干涉婚姻自由的违法行为以后,汤才被迫承认在此案的处理上有错误。
中共临城县委会认为:汤志高发生这一错误的原因,系根源于残余的封建思想意识,他没有认识到:张学善与杨氏过去所以没有进行结婚登记,是由于他们不了解婚姻法,也正是封建婚姻不自主的结果。汤志高却毫无根据地说他拐带妇女,不仅不准予登记,更滥用职权,擅将杨氏扣押起来,又强迫她和区公所谢洪斌结婚。这种错误行为危害了婚姻自由,侵犯了人权,损害了党与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婚姻法的贯彻受到障碍。在事件发生后,他不但不进行检讨,反而多方掩饰,对党采取欺骗隐瞒的态度。因此上级党委决定给汤志高以当众警告处分,通报全县(并报地委),并建议政府给予应有的处分。该区区委书记张成栋对此事先不加制止,事后也不向县委报告,给予批评。此外,对张盈田等亦进行了批评。县人民政府亦决定给汤志高记大过一次的处分。对张学善、杨氏二人,则要区公所准予办理结婚手续。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简评

党的生活简评
反对干涉婚姻自由
山东临城县六区区长、中共山东临城六区区委委员汤志高干涉婚姻自由并任意扣人的违法乱纪事件,说明了在我们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在婚姻问题上,还存在着残余的封建思想,严重地在阻碍着婚姻法的贯彻。
汤志高身为临城六区区长,又是共产党员,竟在工作中利用自己的职权,不许寡妇杨氏与张学善结婚,强迫杨氏与区公所的炊事员结婚,并将张学善当作反革命分子加以扣押。这种违法行为,充分地表现出汤志高的封建特权思想。当上级党委发现他的这种错误后,派人去检查处理,汤志高不是老老实实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却是对党有计划地实行欺骗隐瞒,坚持错误。到无可掩饰时,汤志高才笼统地承认自己有错误。
汤志高的错误已经发展到明目张胆地滥用职权干涉婚姻自由,破坏婚姻法。这是党纪和法纪所绝对不能容许的。当地党委和政府给汤志高以纪律处分是完全必要的。
各地事实证明,正确贯彻婚姻法,必须首先在党内进行充分的教育,纠正某些党员中残留的封建思想,坚决同党员干部违犯婚姻法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必须以身作则,带领群众积极地保证婚姻法正确执行,同一切错误思想进行斗争,无情地揭发和批判一切干涉婚姻自由,破坏婚姻法的错误行动。


第3版()
专栏:

我怎样走群众路线办好学校的?
全国初等教育会议苏南代表 史瑞芬
编者按:新中国的优秀女教师史瑞芬,江苏溧阳县人,现年二十八岁,一九四四年毕业于江西文江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一九五○年一月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九五○年四月由溧阳县人民政府派往该县竹箦区清水塘初级小学校工作,现任该校校长。一年以来,由于她的艰苦努力,衷心耿耿依靠群众,用革命的精神办学,在清水塘小学创造了极大的成绩,获得了群众热烈的拥护。史瑞芬同志所表现的新中国人民教师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
清水塘是苏南溧阳县城西北三十里的一个偏僻贫穷的小村庄。全村七十六户人家,曾经饱受过地主阶级的重租、高利贷剥削;国民党反动派的苛捐杂税、抽丁拉伕,以及日本鬼子的奸淫烧杀,多少年来,使农民喘不过气来。过去,青年农民在那穷困受压迫的日子里生产情绪低落,因此染上了懒散的坏习惯。全村有十八个二流子,因此,附近村上的群众说:“清水塘是二流子村”。去年春、夏时期,当地灾荒非常严重,群众思想很混乱。
清水塘的农民,绝大部分是文盲,虽然有一所办了十一年的单级小学,但是办得不好,校舍是破旧不堪的祠堂,黑板、桌凳残缺不全,连校门也没有。过去的教师,一学期换一个。前任校长王章,不负责任。群众说:“他冬天晒太阳,夏天睡懒觉。”开学的时候到了十多个儿童,放假时只剩下三个儿童,学校等于垮了台。
我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代是个失业教师,解放后(前年冬天)参加了县的冬学教师学习班,后回到家乡(戴埠)办冬学。去年四月一日县人民政府派我到这清水塘村学校去工作。熟悉清水塘情形的人为我耽心,说那边的地方太苦,没有学生,又靠近山区,过去是个土匪窝;有的人为我惋惜说:
“你是师范毕业的,派到那里去,实在‘大材小用’了。”但我意志坚决,毫不动摇,接受了这个任务。
清水塘向来没有女教师教过学生。我去后,群众在背后纷纷谈论:“还不是去掉一个叫化子,换来个讨饭佬。”甚至讥讽地说:“今年村上要发财了,鸡婆也用来请灵官(蚕神)了。”(意思是说,男教师还办不好学校,女教师更不中用了。)我到了清水塘,受到这样的刺激,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我想着:要办好学校,首先应和群众打成一片。第一天,村长送我到李信开(中农)家吃饭。他们自己吃野菜麦糊粥,另外煮些米粥给我吃。我劝他们下次不要这样,我一样能和大家吃苦。农民见我和过去的王校长不同,村上立刻就传开了:“究竟是人民政府派来的教师,和过去老中央(指国民党反动政府)派来的教师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那时群众正忙着生产救灾,我便请人做了一个小泥灶,在一所矮小的茅屋里,自己煮饭,吃着糊汤度日。一个六十三岁的老妈妈说:“史校长一点架子没有,不看轻人,非常和气,真是个好先生。”这样,我和群众就慢慢靠拢了。
学校开学的时候,只有十八个学生。我了解还有许多学龄儿童怕缴不上书籍费学费,被关在学校的门外。于是我就在村的生产救灾会议上向群众说明:现在的教师,是为大家服务的,有困难大家想办法,不要为了暂时缴不上学费,让孩子们失学;然后我又到每个农民家里去动员,把书籍发给他们,这样消除了家长们的顾虑。不几天,学校由十八个学生增加到三十一个。开学以后,群众常来看我上课。灾荒严重时,有些学生常常吃不上饭,我每天便省些麦糊给他们吃;学生病了,我马上跑到城里去,请人民医院的医生来治。家长们说:“史校长待学生像自己的子女一样,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好先生。”群众对学校有了新的认识;学生也逐步增加,去年暑期结束,便有四十一人,到秋季开学时,学生更从四十一人增加到五十五人,今年春季开学,已有七十个学生了。
去年四月间,我把村干部和部分家长请来,组织校务委员会,共同负责办好学校,并定期开会,报告工作。工作中有缺点,自己先作检讨。由于大家动手来办学校,克服了一切的困难。去年暑假,我在苏州“苏南暑期教育研究会”学习了四十天回来,校委会已做好了招生工作,修理好了桌凳,一切都弄妥当了,只等我回校上课。今年二月里群众还自动帮助学校修建校舍,捐献了木工二十个工,泥工四十个工,小工一百五十个工,开了八亩荒地。他们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学校了。
为了进一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我在这一年中,经常接近村里的妇女们,教她们识字。在我的说服和动员下成立了妇联,并且仅在一学期里便处理了纠纷十五件,组织了十四个人的伴工小组,还改造二流子毕小保,为妇女接生……。这样,我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对办好学校起了重要的作用。
毕小保是清水塘村有名的二流子,自小帮人家放牛,十七岁回家种田,欠下了很多债,家里穷得过不下去。他的老婆杨令娣,就到上海去帮工。去年修筑圩堤,他不作长久打算,混一天算一天,有时拿出赌具来玩玩,因此谁也瞧不起他。我知道了这个情况,了解毕小保原是劳动人民,可以教育改造的,便相机进行教育。我设法向中农李信开家租了三亩地给他耕种。毕小保便开始积极生产,在治螟中带头工作,在区上评上了治螟模范。从此,他对生产更有劲了。村上人对毕小保的看法也转变了。那时候,毕小保的老婆杨令娣从上海回来一次,马上就到娘家去,说毕小保穷,是二流子,一世没出息。毕小保叫我替他想办法,我便对杨令娣和她的母亲进行个别教育,扭转了她们的错误看法,连开了三个晚上的会。毕小保保证积极生产,大公无私,为村人服务。农会保证毕小保重作新人。杨令娣也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夫妻团圆和好。现在毕小保做了村农会副主任,积极生产,积极学习文化。杨令娣已被评为本乡头等模范学员。村上其余许多二流子,都向毕小保看齐,参加劳动生产,全村没有一个闲人了。
去年七月二十七日,毕小生的老婆(三十六岁)生孩子,因为生活穷苦,营养不好,分娩不顺利。屋子里挤满了妇女,乱吵一起。毕小生的伯母,只是烧香磕头,不住地说:“监生娘娘,快生快养!”那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我正在学习文件,听到了吵闹的声音,马上找到毕小生家里,了解了情况,便向大家说明道理,让产妇安静起来,抽空回到学校把我的药水肥皂、纱布、剪刀等取了来,把木盆、剪刀用开水泡过,帮助产妇顺利的生下来,一看是个男孩,可是不会哭,大家又急得要命。我一面向大家劝慰,一面用温水洗小孩,把小孩颠倒过来,在屁股上拍了几下,小孩立刻大声哭了起来,于是大家高兴极了。我便抓紧机会向群众进行破除封建迷信的卫生教育。
群众在政治上翻了身,还要帮助他们在文化上翻身。清水塘的群众,绝大部分是文盲,我时常和群众谈不识字的苦,鼓励他们学文化。那时村干部常到区里去开会,因为不会写字记录,常把重要事情忘记了。村长李如堂沉痛地说:“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摊不到我们读书,现在真是吃煞了苦。”积极分子李小堂说:“我活到四十三岁,连一个扁担长的‘一’字也认不得。”很多群众要求办个识字班。我便很高兴地做筹备工作。农民们用打柴、摸鱼的生产方法,解决了经费问题。
在早稻登场之后,冬学识字班就正式开学了。当时报名的有六十一人,可是妇女上学的只有四个。许多妇女想念书,但有顾虑,怕学不好,难为情;有的被孩子拖累了;最成问题的是婆婆不答应,丈夫也放心不下,怕出花样。我便挤出时间来分别进行家庭访问,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又动员了十三个妇女上学。在十七个女学员中,有十五个是和丈夫
一同上学的。土地改革后,群众要求学习更迫切,学员人数增加到一百十六人,连同旁听的二、三十人,挤满了一教室。
学员人数多了,念的课本又不一样,教学上很感困难。有时我到区上去开会,便无人上课,影响了学员的情绪。我就注意培养群众教师,把学习积极、识字较多、进步较快的学员,抓紧进行个别教育,告诉他们教书的方法,一共培养了七位群众教师;同时提倡互教互学,识字多的教识字少的,早上学的教新来的,妻子教丈夫,儿子教母亲……在全村中形成了一种热烈的学习风气。大家把教人识字当成一件光荣的事,为今后建立常年民校打下了良好基础。冬学结束后,通过评选模范与文化诉苦,树立了榜样,坚定了信心,作好常年民校计划,便顺利转入了常年民校。
我的教学,紧密地配合了中心工作。在土地改革时,以土地改革、反封建为教学中心内容,打通群众思想,贯彻土地改革政策法令,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工作。事前和干部商量好,要做什么,便学什么、教什么,使冬学为土地改革服务。又不断向群众宣传目前的政治形势,澄清了群众的糊涂思想,发动群众订爱国公约,大力展开抗美援朝运动。去年秋征时,群众懂得了人民翻身的道理,便掀起了缴粮热潮,扛的扛,挑的挑,一直送上仓库。不到三天时间,虽然在严重灾荒的情况下,也超额完成了缴粮任务,还把前年的尾欠也缴清了。在今年春季治螟中,群众想起了治螟的好处,并想到今年土地改革后的土地是自己的,治螟是发展大生产,也就是抗美援朝运动的具体工作之一,都卷入了拔稻根运动,在三天当中,拔去了二百六十三亩田的稻根。
一年来,我深深地体验到,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走群众路线才是办好学校的最正确的路线。和群众打成一片,坚定信心,不但可以把学校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去,而且可以达到发展提高的目的。


第3版()
专栏:

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记少数民族文物、图片展览会
柏生
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举办的少数民族文物、图片展览会,已经于本月十日在故宫开幕了。这个展览会写出了各民族在共同纲领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以平等互助和团结的精神,共同建立起来的自由幸福的新生活。
从中和殿所陈列的照片上,我们看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各少数民族与人民政府的亲密关系。各民族代表的纷纷来京,中央民族访问团的分别赴西北、西南、中南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访问,都充分表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情形。照片上也记载了中央人民政府为推行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在各族杂居地区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情形。全国各地已先后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及甘肃省东乡自治区等各民族自治区,并在西康省西昌专区、云南省普洱专区等地先后建立了联合政府,使各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了主人。从照片上,我们也看到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在北京签订的情形,又一次表现了毛泽东民族政策的巨大胜利。
中和殿的中央,陈列了许多少数民族的精致服装;这些服装大部是各族人民献给毛主席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少数民族生活的特点。在中和殿与保和殿之间的空场上,布置着一座真实的蒙古包。它是用柳木搭起的,外面用厚毡子包起来。打开两扇小门进去,你可以看到中间是一个火炉,对着门的是箱子,火炉两边有坐垫,游牧的蒙古人民就在垫子上起坐睡眠。这个蒙古包可以容纳一户蒙族的小家庭。另外还布置着一个有着蓝白色精致的图案花纹的藏族布帐棚。这是藏族人民旅行或集会时用的。每当春秋的季节,西藏人民就在风景优美的草原上或柳林中,搭起这种帐棚郊游,宴会,并举行各种歌舞或宗教仪式。
在保和殿所陈列的展览品中,比较突出的一部分是反映解放后几个少数民族生活情形的生动的模型。在一个蒙古游牧区生活的模型里,我们看到了由于内蒙古人民政府推行了“人畜两旺”的政策,蒙古人民经济生活显著地提高了,卫生环境也改变了。草原上有了清洁的蒙古包,活泼的婴儿在母亲的怀里哺乳。愉快的蒙古人民正在努力建设着这一片美好的土地。在描述解放后藏族人民积极生产的一个模型里,我们看到一座屋顶上,藏民们正在忙着打青稞,门前有妇女挤牛奶、打酥油,大路上过着支援前线的运输队,山坡下有牧民的帐房和羊群……。大殿的正前方有描绘解放后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幸福生活情形的模型。农民们正在忙着耕田,肥大的哈密瓜结满在瓜地上;老年人在葡萄架底下给孩子们讲述人民解放军的战斗故事;一个妇女在织地毡,主妇正在他们特有的馕炕上烤馕;菜园内妇女们正忙着摘苹果;年老的阿訇愉快地骑着马去参加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种自由幸福的生活是他们从来所没有的。这里还有一幅模型,它说明了西康大凉山上的彝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自己政权的情形。人民政府帮助他们创造了新彝文。年青的男女正在田里工作,休息时大家围拢在一起热烈地学习着新文字。同时因为人民政府实行了正确的贸易政策,使他们的羊毛等生产品也得到了畅销,因而彝民们的生活也改善了。另一幅模型描述了解放后贵州东部清水江一带的苗民幸福生活的情景。为了欢庆自己的翻身和丰收,苗族青年们在寨前欢乐地敲铜鼓、吹芦笙。
展览会中陈列的许多五彩照片,也写出了各族人民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
在展览中引人注目的,是各少数民族用来自卫和向侵略者作斗争的各种武器。从这些武器上我们看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少数民族人民曾使用这些简单的武器,配合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匪军进行战斗,获得了很大的胜利。在展览的武器中有一支火枪,五十年前西藏人民曾用它来抵抗了英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支枪是班禅额尔德尼先生特地从西藏带来献给毛主席的,它表示藏族人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
此外,从展览的许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工具、日用品、手工艺品和乐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陈列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土产中,我们可以看到解放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正确地贯彻了贸易政策,推销土产,供应了必需品,使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少数民族献给毛主席、中央人民政府的许多锦旗,也表现了各少数民族对于人民领袖与自己政府的爱戴。
参观了这个展览会,使我们加深了对各少数民族的了解,同时也使我们感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第3版()
专栏:

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举办少数民族文物图片展览
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的少数民族文物图片展览会已于本月十日开幕,地点在故宫中和殿、保和殿。陈列的展览品有文物、图片、模型等。展出的文物,包括锦旗、工艺品、日用品、生产工具、土产、文字、乐器、武器、刺绣、服饰等;有班禅额尔德尼献给毛主席的五十年前西藏人民抵抗英帝国主义侵略的火枪,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送来的中型蒙古包。图片方面,记载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民族事务的发展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情况,包括中央各民族访问团的访问情形,各族代表团来京情形,少数民族的政权建设,干部训练,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情形,以及蒙、回、藏、维、苗、彝、仲家等族和待解放的高山族人民生活的五彩照片。展览会中并陈列了蒙、藏、维、苗、彝五个民族的生活模型,定时播送各民族的音乐歌曲,具体生动地描述出解放以来各少数民族生活欣欣向荣的情形,充分地证明了毛主席及中央人民政府民族政策的正确和伟大。
展览会定于十月二十日闭幕。


第3版()
专栏:

捷克演出“白毛女”
郑韵琴
捷克摩拉维亚州俄斯特拉发城于今年一月间演出中国歌剧“白毛女”,二月二十四日,捷克军人剧院在布拉格又连续上演,比第一次在俄斯特拉发城上演时获得更好的效果。捷克观众热烈欢迎新中国的戏剧,因为它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且是和人民生活紧密结合着的艺术。
当军人剧院决定排演这个戏时,他们遇到了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先,演员、导演、舞台工作者就不熟悉中国的生活,对于中国人民斗争生活的实际情况的了解,也是不够的。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了解中国人民过去与今天英勇的斗争生活。在排演工作还未开始时,他们选读了许多中国的小说、通讯报道,以及中国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书籍,观摩了一些中国新电影。这些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演员也从认真而细心地研读舞台脚本中,去了解当时中国农村的情况和农民的生活。饰演喜儿的演员查拉莫斯托娃精读译成捷语的剧本,深刻体验喜儿当她父亲杨白劳服毒死后,她被迫到黄家当丫头时,精神上与身体上所受到的痛苦;以及她逃出黄家在山洞生活时的坚韧毅力和坚强个性。因此,她饰演的喜儿的形象是朴实可爱,但又是坚强的。
军人剧院排演“白毛女”并不完全依照中国戏剧的风格;为使捷克观众容易接受,在某些部分是以捷克的风格来排演的。“白毛女”的捷语本在语言方面是采用捷克今天最流行的语汇,避免那些外国的语汇。一些方言部分都修改了。
但一些风俗习惯以及服装的式样等,是采用中国的。在这一方面,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在他们排演过程中曾给予不少帮助。譬如最初演员服装的设计,是采用几百年前中国古代衣服的样式,经过大使馆人员建议,就改为现代的服装。大春第一场穿的是中国北方农民的衣服,头上围了白头巾,后一场穿人民解放军的制服。又如杨白劳死后及黄世仁结婚等场面的婚丧喜事的仪式,及封建社会中待人接物的礼节,甚至许多生活细节,如中国人喝茶的方式,拿酒杯的姿势,欢迎客人与送走客人的礼貌等,大使馆人员都加以解释,使能适合剧情的需要。第一幕第一场,喜儿在家过年,买白面包饺子等过年的风俗习惯,也是经过说明、修正,然后才排演出来的。
舞台设计也是以中国的布景为主。米罗斯拉夫·柯里担任设计工作,亚里斯·普甫尔斯基担任制景工作,他们企图表现出中国的特色,便研究了中国舞台装置的特点。“白毛女”有一些过场戏,只用二道幕,没有布景。如喜儿逃出黄家,黄世仁在追逐的途中等。这次军人剧院上演时是应用旋转舞台,处理得很好。
“白毛女”在捷克布拉格军人剧院演出的第一天晚上,观众有捷克政府高级官员、捷克共产党中央委员、模范军人、艺术家、工业农业的突击队员及集体农场的农民,大家对这个戏都表示热烈地欢迎与喜爱。捷克集体农场农民以前也是在地主压迫下过着饥饿穷困的生活,因此他们最了解“白毛女”剧中的情节。有一个斯洛伐克农妇看过“白毛女”后,回想起她过去的生活。她说:“几年前我们在地主压迫下生活时,和舞台上所表现的中国农民是一样的。”戏每演到最后一幕时,舞台上的农民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台下掌声雷动。闭幕时,观众一齐站立起来,热烈高呼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万岁。欢呼之声经久不息。
过去捷克人民从中国旧戏中见到的是缠小脚的恬静的中国妇女,和封建思想浓厚的达官显人,在舞台上没见过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英雄。但新歌剧“白毛女”告诉捷克人民的是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进行英勇斗争的中国人民,和他们的斗争生活,这些是今后所要着重表现的。军人剧院演出“白毛女”后,捷克的报刊都有反应,异常重视这个演出。“捷克生活”发表文章说:“在今天看来,‘白毛女’演出的作用更大,中国人民这种英勇的斗争已成为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了。军人剧院在布拉格上演的‘白毛女’带给捷克人民一幅中国人民新生活的速写,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增强这两个共同为社会主义事业及争取世界和平而奋斗的国家的深厚的友谊。”捷克教育部长尼耶德利在观剧后说:“看了‘白毛女’,使我们对中国人民在毛主席领导下所进行的斗争更加了解和接近了。”文化部与宣传部副部长齐佛尼说:“我们从这个剧中看出新中国的艺术是为人民服务而且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结合着。”
通过了不断的文化交流,两个国家的人民得到更多的互相了解,也增强相互间的友谊与团结。
(原载人民戏剧三卷五期)(附图片)
“白毛女”剧照之一:喜儿没有吃的,便偷偷地跑到庙里取食供物。


第3版()
专栏:文化生活简评

文化生活简评
加强对连环图画的领导
加强领导连环图画的创作、研究和出版工作,已经引起各地文化机关的重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连环画报”半月刊后,华东人民出版社也在最近出版了“工农画报”,创刊号的销数已达二十三万册。八月份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和东北文联召开了美术工作会议,决议在今后一年半内创作一百册质量较好的连环画。东北日报并为此发表专论,号召美术工作者创造有教育意义的连环画,逐渐在市场上驱逐有害的连环画。这对于今后提高连环画的质量,向群众进行深入和普及的教育是有很大作用的。目前有些出版商对连环画的出版工作采取了一种粗制滥造的不严肃的态度,引起群众不满。许多读者向报纸写信批评这些有政治错误的连环画,并要求领导机关严格进行审查。最近在北京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美术处、出版总署通俗期刊司、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处、全国美协等七个单位组成了“连环画研究室”。它的任务就是加强对连环画出版物的研究和协助领导机关进行审查工作,有计划地向群众推荐好的作品和批评坏的作品。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处,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处都对当地的连环画书摊进行了调查,了解了新旧连环画在群众中销行的情况,作出了计划,加强对书摊的教育和改造工作,并规定对连环画的审查标准。这是重要和有益的工作。因为只有经过这种详细的调查工作,才能决定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广有教育意义的连环画而逐渐消灭有害的连环画。
“翻译通报”讨论马列主义
经典著作的翻译问题
“翻译通报”三卷二期,对翻译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必须提高翻译工作的质量”一文指出:“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固然已经翻译出不少,但是能令人满意的实在太少了。主要的原因就是译者的理论水平不够。”该文主张必须用大力把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译品好好整理过,需要重译或重校的,加以重译或重校,把急需译出而还没有译出的部分译出来。“对翻译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见”一文引证了若干译例,说明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译本中的缺点;并指出,要克服这些缺点,除了要有正确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作指导以外,还要组织力量,进行集体翻译。不但要把原文反复阅读、反复研究、反复讨论;而且要把译文反复阅读、反复讨论、再三校正,才能完成传播马列主义的任务。“‘资本论’的几种中译本”一文就我国自一九三○年以来出版的几种“资本论”译本,作了比较研究。该文引用列昂节夫的话说:“资本论”“从它出版的一天起,直至现今,一直是工人阶级为社会主义斗争的最锐利武器之一”,因而应该要求这一部书的译本达到最精密、最正确的程度。希望正在进行的王亚南、郭大力合译本的修订工作能够做到更精密、更正确的程度,并早日使它完成。


第3版()
专栏:

人民的领袖万万岁
郭沫若 编词
贺绿汀 作曲
说明:这首歌词是根据少数民族的几首民歌改编的。全曲分两段:前十六小节是第一段;后九小节是第二段。唱时,第一段的感情是亲切的,崇敬的;第二段的感情则是热烈的和愉快的。从“万岁万岁”一句开始,情绪应当逐渐加强而达到高潮。前后转换感情的地方,须注意不要突然。最后一个音上的“?”是延长记号,唱时可依据情绪的需要,把最后一个音适当地延长。(孙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