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保障妇女的婚姻自由
吴全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已有一年,全国各地仍有不少妇女因婚姻问题而被杀或自杀。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南区一个地区,在婚姻法颁布后一年中妇女自杀和被杀的有一万人之多。同一年间,山东省妇女因婚姻不能自主,受家庭虐待而自杀的有
一千二百四十五人(据山东省民主妇联的统计)。苏北淮阴专区九个县在一九五○年五月到八月间被迫自杀和被打死的妇女有一一九人。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严重的注意,并且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来使这种现象减少和消灭。
今日本报所载山东临沂专区苍山县一区杨家庄二十一岁的青年妇女潘氏被杀死的事件,就是成千成万的婚姻案件中的一个例子。
潘氏被惨杀的事件告诉我们,在婚姻问题和妇女问题上的黑暗的、野蛮的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仍在社会上有着巨大的势力。按照这种封建的思想和制度,妇女是没有独立人格的,“娶来的媳妇,买来的牲口”,做媳妇的,尤其是像潘氏这样从小当童养媳的,就只能挨打受骂,做苦工,吃猪食,不被当做人看待。如果她竟敢于提出离婚的要求,那就是大逆不道,她的丈夫和公婆就可以任意地把她杀死。这样的想法不仅保存在潘氏婆家人的头脑里,而且还受到该村村干部的支持。当潘氏提出离婚要求后,区政府四次传讯潘氏的丈夫齐守德,村里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茂、村长梁富明却谎称齐守德不在家,以拖延抗拒。当潘氏被齐家毒打,邻居闻声去营救时,村干部却阻止说:“该打,谁叫她去要离婚的,不准你们去救她。”(见八月五日人民日报,
“华东一年来执行婚姻法的情况”)郭玉山在以“公公”的身份毒打潘氏时也说:“你不是要离婚么?这次叫你过过瘾,看你还跑不跑!”当他们用最野蛮的刑罚处死潘氏,并且自以为是在保卫封建道德的尊严的时候,在他们的心目中,国家的法律是根本不存在的。
很明显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法律和这种封建的思想和制度是绝对不能并存的。容忍这种封建思想的猖狂就是听任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法律的被破坏,就是听任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社会制度的被损害。
虐杀潘氏的案件中牵涉到的村干部郭玉山、陈永茂、梁富明等人,本来都是政治上的不良分子,都是混入到共产党内来的阶级异己分子,所以他们一面把持村政,包庇地主,欺压群众,一面利用封建思想进行压制妇女、杀害妇女的罪行。这里使我们看出,如果不认真彻底地肃清对待妇女和婚姻问题的封建思想,那么结果就可以给各种坏分子造成机会,以进行其破坏国家的种种非法活动。
像潘氏这样的事件在旧中国是很平常的。那时的国家政权是绝对不会保护潘氏,而是保护虐杀潘氏的人的。在那个时候,无数的潘氏只能悲惨地、无声无臭地死去。但现在呢,我们已经有了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这个国家的法律是保护妇女而坚决地反对一切残余的封建制度的。这个国家的各级人民政府、司法机关、公安机关是认真地执行国家的法律的,而且为辅助政府机关保护妇女权利,还有各级民主妇女联合会的组织。因此,在新中国,任何一个潘氏的被杀死,都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像潘氏这样长期地受虐待,虽然提出了离婚的要求还是免不了被杀害,这种情形就使人怀疑,那些可以和应该及早处理这一事件的该区共产党党委、区的人民政府机关和人民团体究竟到那里去了呢?他们为什么可以漠视这样的事件呢?
山东省人民法院临沂分院判处每个犯罪者以应得的惩处,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应该指出:临沂专区苍山县一区区委、一区区政府、一区的民主妇联,对这事件也直接负有责任。潘氏四次向区和村政府提出离婚的请求,区政府明知潘氏的处境而不采取更积极的办法来帮助她,把她从火坑中拯救出来,难道他们不认为向黑暗的封建制度斗争,援助像潘氏这样哀哀无告的人是人民政府的天职么?该区的民主妇联对于潘氏平日所受的虐待,没有出来讲过一句话,难道她们认为妇联的工作仅仅是抽象地讨论妇女的权利和社会地位的问题,而对摆在面前的具体事实反倒应该漠不关心的吗?我们认为:直接杀害潘氏以及对潘氏的被杀害起助长作用的人固然应该受到不容宽恕的惩处,而临沂专区苍山县一区区委、一区区政府和区的民主妇联也应该在报纸上作自我检讨,承认错误,并提出具体的办法来保证不再继续发生类似事件。
临沂专区潘氏惨死的案件给我们各级共产党党委、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团体的干部们以什么样的教训呢?教训就是:不重视婚姻法的宣传,不肃清存在在妇女问题和婚姻问题上的封建思想残余,并且不去坚决和对待妇女问题与婚姻问题的野蛮态度进行不断的斗争,必将招致万分严重的后果!这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成千以至成万无辜妇女的死亡,就是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制度的遭受损害!
我们相信:只要认真地进行婚姻法的宣传,并且采取坚决的步骤以保障婚姻法的贯彻,那么,各地区造成妇女死伤的千百件婚姻案件,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


第3版()
专栏:

语法、修辞讲话(第四讲)
吕叔湘、朱德熙
第四讲结构
关于句子的结构,第一讲里已经钩勒了一个轮廓。现在来讲结构,并不是要把这个轮廓填补成一幅详细的图画,而是要挑出几个重点来,讨论结构方面常见的错误。在分段讨论之前,先说明应该注意哪几件事情,就能使句子的结构少出毛病。
第一,要分别主干和枝叶。“主语——动词——
(宾语)”,或是“主语——(动词)——表语”,这是句子的主干,一切附加语是枝叶。不要把应该做主干的东西放在枝叶里,也不要让只能做枝叶的东西变成主干,尤其不要让茂盛的枝叶遮蔽你的眼睛,看不见主干的残破。
第二,要认清潜伏的脉络。主干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附加语和被附加语之间的联系,这些都是脉络,甚至表面上不相连接的成分(如外位语),也有脉络相通。这本来是不难把握的。可是句子里常常有省略的成分,有倒转的次序,因而脉络有时候不太显明,就会把我们引入歧途。我们又不能因噎废食,把可以省略应该省略的字全都补出来,可以倒转应该倒转的次序全都改过来,使每个句子都死死板板,笨重不堪。我们只有把眼睛擦亮,不但照顾明处,还要照顾暗处。该连的地方不能断,该断的地方不能连,尤其要能首尾照应,不要半路上变卦。
最后,要老实,不要使花腔。许多人提起笔来就不肯老实。总觉得,像说话似的直来直往能算是文章吗?文章要“做”。把句子弄复杂是“做”文章的方法之一。结果常常是画虎不成,不是复杂而是混乱。写文章不肯老实,会生出许多毛病,第五讲要来正面讨论,这里只是说明这也是结构混乱的原因之一。
第一段主语
有主语,缺谓语。一般句子都有主语和谓语这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之中,谓语尤其重要:有谓语没有主语的句子在汉语里还常常看到,有主语没有谓语的句子可说是绝无仅有。这极少的例外只在对话的时候出现,如“贵姓?”“我的帽子呢?”在连贯的语言里,无论口头或是书面,都不会有这种残缺的格式的。可是底下这些句子就犯了谓语残缺的毛病。
(一)粮棉增产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性,不但因为我国农业经济比重大,而且因为历来依靠大量粮食棉花进口。(报)
(二)他生活在前线,跑遍了全国,他以他的作品,对祖国对人类的贡献,他是苏联最被尊敬的作家中的一个。(教)
(三)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书)(一)完全缺谓语,“重要性”怎么样,毫无交代。应该把“的重要性”改做“有极大的重要性”,更好是改做“非常重要”。后两句不是完全没有谓语,但是都缺少可以做谓语的主要成分的东西。(二)的第二个“他”字后面只有一个副动词
“以”,“以他的作品”怎么样呢?没有了。应该在“作品”后面去掉逗号,加“作为”。(三)的“到”字在这里不能作为谓语的主要成分,而且也想不出有什么别的字可以加在“到”的前头。只能把“薄弱”移上来,“薄弱到何等程度”是讲得通的。但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还要修改。应该改做“……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等程度”。
有谓语,缺主语。“合法的”无主语的句子在汉语里相当普通,因而“不合法的”无主语句子也就常常可以遇到。怎样就是合法的无主语句?且看这些例子:
(四)“你几时到的?”——“(我)刚到。”
(五)“这一位?”——“(他叫)李大刚!我们老同学。”
(六)我认得一位大夫,(他)治这个病极有经验。
(七)听着自己的脚步,和车弓子的轻响,他忘记了一切。(老舍)
(八)二十多年前,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人”。
(九)检查的结果,少了两个红的,多了一个黑的。
(十)到时候了,我该走了。
这里面,(四)和(五)的主语因“当前”而省略,(六)因“承上”而省略,(七)的“听着”的主语因“蒙下”而省略,(八)的主语因“泛指”而省略。(九)的“少”和“多”是照例不要主语的,(十)的“到”是在这个场合不要主语的。
可是底下这些句子不合于上面的条件,所以是不合法的。加点的是缺少主语的动词。
(十一)经过这个改变,带来了报纸的迅速而有
生气的发展。(报)
(十二)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全庄庄员
的赞扬,荣获了列宁勋章。(期)
(十三)就作者技巧所达到的程度〔说〕,是比
较成熟细致的。(报)
(十四)入夏以来,又遭受二十个乡的雹灾,受
灾人口有三万八千六百余人。(稿)
(十五)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心,
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期)
(十六)工作队开始集中时,大多数是有顾虑
的,如怕群众的门打不开,怕群众不理,或
群众大会开不起来,怕代表产生不出,表现
对群众觉悟程度估计不足。(期)其实这些句子倒不是当真没有主语,是组织得不好,没有把应该做主语的词语放在主语的位置上。(十一)应该改做“这个改变带来了……”或“经过这个改变,报纸有了……”。(十二)改做“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十三)按一般的习惯,“是”字前面省略的是“程度”,但这是讲不通的。讲得通的是“技巧”,那么只要说是“作者的技巧是比较成熟细致的”就得了。原句故意装腔作势,反而不通了。(十四)应该说“又有二十个乡遭受雹灾”。(十五)显然是模仿(七)的句法,借用下面的“我们”做“抱着”的主语的,但是底下的主语并不是“我们”,而是“黑板报”,于是这一句就很别扭了(仿佛是黑板报抱着学习的心)。应该把下半句改做“我们也创刊了黑板报”。
(十六)的“表现”似乎可以说是接着上面的主语“大多数”,但是按这句话的意思。“表现”的主语该是上文的三“怕”,应该在“表现”之前加“这些都”。“表现”,最好改做“表示”。
主语和谓语配合不当。在第二讲里我们讲到过“谓语和主语不相应”,那是指用词不妥,应该更换。这里所说“配合不当”,是说字眼没错,可是安排得不对,意思讲不通,需要调整结构。例如:
(十七)我国棉花的生产,一向不能自给。(
报)
(十八)如轰动世界的“北京人”之发现,就是
这种材料里整理出来的。(期)
(十九)巴黎国立图书馆的历史,据说是一三六
四年由法国国王“聪明查理第五”建立基础
的。(期)
(二十)反动政府对敌屈服,出卖华北的行为,
虽经北平学生两次游行示威,表示抗议,与
全国上下一致的反对,而却毫无觉悟。(期)(十七)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十八)整理出来的是“北京人”,不是“发现”;(十九)建立基础的是“图书馆”,不是“历史”;(二十)毫无觉悟的是“反动政府”,不是“行为”:所以说是讲不通。改起来很容易,只要把这四个多余的词和前面的“的”和“之”删掉就是了。底下三句不同些:
(二一)她们每天工作坚持六小时。(期)
(二二)篇幅的限制只好把这些宝贵的题材割爱
了。(期)
(二三)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
的变化。(期)
(二一)“工作”不会坚持,是“她们坚持工作”。
(二二)“篇幅的限制”不会割爱,是编者“因为篇幅的限制”,只好割爱。(二三)“中国人民的解放”并没有起变化,是“使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二四)人们关于毛主席与朱总司令的回忆,都
异口同声的一致推崇他们的艰苦、朴素。
(期)
(二五)女工工作的关键,首先应进行阶级教
育,培养并吸收大批的女工干部和积极分子
参加工会工作。(期)
(二六)这个生产动员大会的开法首先在内容上
一定要事先有充分准备。(书)(二四)“回忆”不会“推崇”,(二五)“关键”不会“进行”,(二六)“开法”不会“有准备”。这三句宜于把前面的短语改做分句:(二四)“人们回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时候”,(二五)“要做好女工工作”,(二六)“要开好生产动员大会”。(二七)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的学习生活,必
须在不断的检查和不断的批评之下,实事求
是地纠正错误和缺点。(期)
(二八)表达言语的工具在中国却还需要更费力的文字上的学习,这比起欧美的作家应该可以说是多了一层困难。(教)要“活动”和“生活”去“纠正错误和缺点”,要
“工具”去“需要文字上的学习”,都是说不过去的。(二七)可以改做“必须把我们的………放在不断的检查和批评之下”。(二八)可以改做“在中国,表达言语的工具——文字,却还需要更费力的学习,所以中国的作家比起欧美的作家来,可以说是多了一层困难”。
(二九)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些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有些得到了初步的改善,有些则正在完成着改善生活的条件。(期)(三十)这个毛病耽误了多少工作,发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也生些闲气。(期)
这两句的主语各有三个动词,头一个都能跟主语配合,以后就有对有不对了。(二九)说“劳动人民的生活………正在完成着改善生活的条件”,(三十)说“这个毛病……发生误会………生闲气”,都不大妥当。(二九)可以改做“劳动人民有些在生活上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有些得到了初步的改善,有些则正在创造改善的条件”。(三十)可以把“发生”改做“引起”,把“生”改做“惹出”。
主语重复。主语和主要动词之间常常有些别的词语,有时候作者忘了前面已经有了一个主语,又在后面再来一个。例如:(三一)郊区农民为了抗美援朝,他们天不亮就挑了粮食守候在区政府的门前,排着队抢缴公粮。(期)
(三二)这是不需要介绍谁都可以猜出这就是西蒙诺夫的夫人。(教)
(三三)成为南北物资集散枢纽的浦口码头,从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四九年,两年中十个码头竟崩塌了六个。(期)
(三一)应该去掉“他们”。(三二)去掉头上的“这是”。或是去掉第二个“这”,在最后加“的”——还是有点绕口,不如第一种改法干净。(三三)该去掉第二个“码头”。
暗中更换主语。一般的情形,如果下一个动词没有主语,我们的了解是它跟上一个动词的主语相同。但是实际上不完全如此。例如:(三四)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我们
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他们)却至
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鲁)(三五)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
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我们)怎么敢看呢?
(毛)这是汉语不太拘泥形式的地方。只要不让人误会,这种生动活泼的句子是应该受欢迎的。(参阅第一讲第六段八、九两例。)但是下面这些句子就不能用这个理由来辩护。加点的是已经换了主语的动词。
(三六)黄毛牛?建议主任应该即到医生那里去,但他被拒绝了,反而要他赶快去租滑竿。(教)
(三七)经济侵略是无形的,然而却比军事侵略更凶猛,受害也更深。(作)
(三八)由于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全国纱厂掀起爱国的生产竞赛热潮,突击增产二十支纱,并对纱布市场进行了适当的管理,棉纱风潮才没有爆发起来。(期)
(三九)常熟莫城乡恶霸毛才明,当过二十年的伪乡镇长,横行不法,被他杀害的农民达二十四人,强奸妇女五人。(期)
(四十)在目前,驾驭方块字是一件很难的工作,在方块的字形中要能使它流线型化,然后才成为文学的语言。(教)
这些句子都有让人误会的可能,虽然作者的真意不难明白。(三六)应该把“他被拒绝了”改做“主任拒绝了他的建议”。(三七)应该把“受害”改做“为害”。(三八)应该把“并”字改做“同时政府”。(三九)可以把“强奸妇女五人”改做“被他强奸的妇女有五人”,但是最好是把“把他杀害的农民”改做“杀害农民”。(四十)从第二分句起,应该改做“要能使方块字流线型化,才能使它成为文学的语言”。(但是使方块字流线型化究竟是什么意思,还是不容易明白。)
暗中更换主语,是造成语言混乱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应当特别注意的。(本段完,全文未完)


第3版()
专栏:

保障婚姻法的贯彻
山东苍山虐杀童养媳案已判决
山东省临沂专区苍山县一区杨家庄青年妇女潘氏被虐杀案件,业经彻查并予判决。
苍山县一区杨家庄二十一岁的青年妇女潘氏,娘家是同县十四区孙家屯村人。因父母早死,又无兄弟,七岁时便被送到杨家庄给齐守德(即齐玉)当了童养媳。自从进了齐家后,不但吃的像猪食,就是推磨、烧饭、拾柴、下湖什么活也顶个大人干,还经常挨打受骂。齐守德的母亲齐宋氏是个二流子,在丈夫死后,和村干部郭玉山发生关系,已有七年,先后生过三个私生子,其中两个已被治死。她俩嫌潘氏碍眼,除由齐宋氏对其施行残酷的虐待外,郭玉山更经常以公公的身份,威吓潘氏说:“像你这样的人,打死三个两个不要紧。”潘氏被逼得没有办法,去年二月曾逃到东海县羽西区石门村她叔公齐开荣家里住了八个多月。回婆家后,齐玉母子和郭玉山对其虐待更甚。潘氏眼看没有活路,在今年农历二月十四,硬了硬头皮到区政府请求离婚,当由区介绍到乡办理,她本人怕回婆家被打死,便由宋乡长介绍到沙窝村她表姑高洪铎家暂住。后又连续向区、村提出离婚请求三次,区政府曾连续四次派人送信与该村长梁富明、支部书记陈永茂,要他们转催齐守德赶快来区办理,但他们却推说:“齐守德不在家”。郭玉山更威胁齐守德说:“只要你不去,离婚就离不成。”这对助长齐守德母子及郭玉山惨害潘氏起了决定作用。在农历三月一日,潘氏被其娘家的四服堂兄潘敬璋骗回婆家后,三月十日郭玉山便在南园里同齐守德商议暗害潘氏计划,并令齐守德找好绳子。当天晚上潘氏便被齐守德在磨道里用棍子痛打,然后又由该三犯把潘氏捆起,由郭犯拉到梁头上,用双股钢条将潘氏打得臀上、阴部紫青乱点,遍体鳞伤。潘氏痛极,曾连续哀求郭玉山说:“亲大哥讲讲情饶了我吧!”而灭绝人性的郭玉山非但不听,又和齐宋氏用铁锥子狠狠的在她心口里戳了两下,后竟以铁条穿入她的阴道。潘氏惨痛的呼喊道:“亲爹,任凭你打得皮开肉烂,别这样踢蹬我吧!”而郭犯却说:
“你不是要离婚吗?这次叫你过过瘾!看你还跑不跑!”这样从晚上七点,一直打到下半夜,潘氏终于在非刑下悲惨的死去,虽然哀号之声闻于四邻,但邻居因慑于郭犯的凶威,不敢前往抢救。
潘氏惨死后,郭犯要齐宋氏制造潘氏病死的消息,企图掩盖其罪行,齐玉则畏罪潜逃。但是众目昭彰,在潘氏被害的第二日便被区政府发觉破案,齐玉在逃到东海县石门村叔父齐开荣家后,即被齐开荣检举送回,至此,三个凶手遂一一就逮。
潘氏案件在山东大众日报公布后(当时材料很不完全),引起全省各界人民极大的愤怒。山东省妇联为此事曾代表全省妇女提出控诉,要求严办杀人凶犯;山东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亦亲自致函苍山人民政府责成迅速处理;山东济南、青岛、徐州、昌潍、烟台各地妇联及广大读者亦纷纷致函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要求赶快惩办这些罪犯。
经过月来深入调查后,发现杨家庄村的组织存在着严重不纯的现象。该村自一九四五年解放后,以村支部书记为首的陈永茂(已被开除党籍)等五个党员就有四个包庇地主,村长梁富明、支部书记陈永茂、村干部郭玉山在一九四七年蒋匪占据该地时,仍替蒋匪服务。陈永茂、梁富明虽系佃户,但都被地主收买,地主伪装买卖土地,先后送给梁富明地二十八亩,陈永茂地四十七亩。在一九四八年复查时,群众起来和地主斗争,当被村干部压制下去;同时,他们更有计划地组织了圣贤道头子刘宗范之妻(亦系圣贤道头子)与汉奸头子曹纪伦的老婆任妇女会长,齐守德(潘氏丈夫)任青年团长,把持村政欺压群众。这次土地改革时,他们更百般加以阻挠,一面暗地里组织拉拢群众,不和我干部接近,一面包围干部,干部走到那里,就分头跟到那里,使干部无法和群众接近。对郭玉山、齐宋氏、齐守德三犯对潘氏虐待,他们非但不加过问,反而予以赞同;在潘氏惨死后的第二天,区长去该村验尸调查潘氏惨死的原因和情况时,他们又推说:“谁知怎样死的?”其实潘氏惨死时号叫之声,村人都听到。该二犯在潘氏被害后,不但未及时报告上级,还想尽一切办法为凶犯掩饰罪恶,并威胁群众封锁消息,阻碍政府不能及早了解案情、捕获凶犯,归案严办。正因为村的组织不纯,
一切政策就不能和群众见面,特别是对婚姻法未予贯彻执行,致群众存在着严重的封建思想,甚至对婚姻法抱着怀疑态度。
经过山东省人民法院临沂分院数月调查,认为该案主犯郭玉山、齐宋氏、齐守德一贯凌虐潘氏,后进而由郭玉山主谋,齐宋氏、齐守德参与谋杀,其残酷毒辣,实属骇人听闻,为了贯彻婚姻法,有力的打击封建势力,支持妇女解放运动,乃批准将郭玉山、齐宋氏处以死刑,齐守德在郭玉山怂恿下杀人犯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陈永茂、梁富明一贯包庇地主,破坏土地改革,成为欺压群众的恶霸,而对潘氏离婚问题,更支持齐守德,使他先后四次能不到区投案,直接助长了齐宋氏母子的凶焰,而潘氏死后更多方为凶犯掩饰罪行,潘氏四服堂兄潘敬璋,以前当过汉奸,平时对潘氏悲惨遭遇既不予以同情,反而百般加以责难,在潘氏因不堪齐家虐待提出正当离婚要求后,又施以打骂,并令其妻子将潘氏强行送回齐家,致使潘氏遭受惨害,该犯亦应负一定的罪责,决定处陈永茂有期徒刑五年,梁富明、潘敬璋各判以有期徒刑三年。
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已于八月七日批准了上述判决,又鉴于该案系违犯婚姻法、阻止妇女解放从而残杀妇女的典型事件,已令临沂分院接到核准令后,除在犯罪所在地召开群众大会宣判外,并进一步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借以教育群众,而利婚姻法的贯彻执行。(转载光明日报)


第3版()
专栏:

改进各地报纸关于农业税的报导
李成瑞
农业税的征收工作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的政治任务。在农业税的宣传工作中,我们的报纸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致成为农业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
但是如果严格检查一下关于农业税工作的宣传工作,很显然还存在着若干缺点,特别在去年秋征的初期和中期,有些地方报纸曾存在过某些非政治化倾向。在抗美援朝运动开展之后,这种现象已大有转变,但是还没有从思想上系统地清算过这种偏向;因而在今年夏征中也就没有彻底克服,而且还潜存着复发的可能。目前正值各地开展查田定产工作,秋征亦将到来,趁此时机把过去存在的问题作
一初步检查,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是必要的。
这些偏向从基本性质上说就是:它不是以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农民,而把党的水平降低到农民的水平,这是农民意识在党内的反映。这种偏向表现在那些具体问题上呢?
首先有些地方报纸对于农民的眼前的局部利益和全局的长远利益的正确关系,处理得还不十分恰当。比如:有的报纸只愿宣传“减轻民负”而不愿宣传“扩大负担面”;比如:在“减轻民负”(这是抗美援朝开始以前国家的财政方针之一)的宣传上,比较着重其经济意义,而对其政治意义,则注意还不很够。有些报纸津津有味地宣传“今年负担普遍减轻四分之一”(四分之一是全国平均数,具体到各地区,有所不同。)没有更着重地说明人民民主政权对人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没有着重说明农民负担减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工人阶级努力生产提高国营企业利润,促使工商业发展因而增加城市税收的结果。没有十分注意通过这一事例提高农民对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工农联盟的认识。有的对于减轻民负,解释为消极地减少税额,而没有同时指出人民政府致力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是减轻民负的基本的积极的办法。又比如关于扩大负担面问题,早在一九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政务院即已规定农业税负担人口一般应达到农业人口百分之九十左右,但有些报纸一直只愿意宣传减租、退押,土地改革对农民的好处(经济上的好处),关于地主经济削弱或消灭,农民生活逐步改善的情况下,农民应当对自己的政府交纳赋税的道理,却没有着重宣传,偶一触及,往往是轻描淡写,似乎“不够理直气壮”似的。又比如:有些报纸对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作了狭隘的解释,他们过于着重引用“本省(或本县)发放了多少救济粮,贷粮”,“某村去年交公粮十二万斤,但政府在该村修桥一座,即花去十五万斤”等例子(这种实例当然是可以列举的),却没有着重说明国防和全面建设方面的用途,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和其他种种原因,有些地方负担减轻之后,群众反而不满,如说:“他减的多,我减的少。”个别的提出:“交的公粮够我们县里五百个‘
武装’人员吃就行了,为什么要这么多?”有的佃农既不交租,也不愿代地主交公粮;有的村庄农民开始时只交自耕地的公粮不交佃耕的公粮,个别的农民一度发生退回或撕毁“粮串”(政府所发的纳税通知书)等历史上所没有过的严重现象。某些老解放区,生产较之战争时期提高了不少,却有人对现在的负担叫苦不迭。负担减轻,事实俱在,众所公认,但
一提及负担问题甚至在讨论负担的会议上形成“诉苦,比苦,评苦”的现象,政治气氛极其淡薄,而我们的党报对这些严重的现象却缺乏明确的态度。
其次,有些报纸还不善于区分农业税工作中的无产阶级思想和农民思想,对于农民中的落后,自私思想的批判抓不住要害,根据历年的体会,在农业税工作中干部与农民的进步思想与落后思想的斗争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关于实报田亩,特别是实报产量问题;(二)关于减免多少和是否严格依率交税问题;(三)关于按时交粮和交好粮的问题。在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关系最重大的问题。也是思想斗争最尖锐最复杂的焦点。从农民来说,在政府已经确定税率之后,每户纳税的多少,就决定于田亩的多少和产量的高低(“定产等于定税”);从政府方面说,田亩产量的能否查实,也成为国家收入能否保证,政策能否贯彻的关键。但是,许多报纸不了解这个浅显道理,在报导上存在着“重征收轻调查”的偏向,只注意报导征收,不注意报导查田定产,有的报纸对于查田定产工作中的干部和群众思想没有分析和指导,几乎每天重复着“一人瞒田,大家吃亏”,“各界代表会上,打通了思想”之类缺乏思想性的报导。在这里,我们愿意举出:去年浙江日报在这一问题上是值得学习的。该报首先集中力量报导查田定产问题,并发表了社论
“解决定产工作中的思想问题”,系统地批判了定产工作中“宁低勿高”等五种错误思想。其次,有的报纸对于订定产量的方法的宣传上,存在着经验主义,至今仍在宣传各乡自行“民主评议”的手工业式的老办法,而不去宣传由政府经过调查,提出方案通过各级人民代表会订定产量的“调查定产”的办法。他们似乎认为只有前一种办法,才是群众路线,其实不过是农民小生产者思想的反映罢了。
再次,有些地方报纸还不善于引导群众自觉地为实现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法令而斗争,还不完全了解人民政府的农业税条例、指示,就是现阶段无产阶级思想在农业税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去年不少地方发生不按政策办事,不按法令办事的偏向,即所谓“死任务活税率”、“死任务活产量”、“死任务活减免”等等,许多地方没有达到按照税率应当征收的数量,大体估计,国家因此而少收的公粮约在五十万吨以上,这还不值得注意么?但在当时某些地方报纸,没有大力纠正这些偏向,个别报纸还助长这些偏向,某省的报纸,竟把擅自降低税率而完成“任务”(这个“任务”本身是主观的)的事例,加以宣扬和介绍,在这里我们愿意举出:在这一问题上,长江日报是值得学习的,该报发表了“纠正秋征中的几种错误思想”的社论,从思想上批判了不按政策法令办事的种种偏向,起了很大的作用。浙江日报“金华专区十三个基点乡的秋征工作总结”,提出了征收工作的具体做法,并着重分析了干部和群众思想变化的规律,提出了思想领导中的主要问题,也是值得发扬的。
再次,有些报纸还不善于把群众的交粮热情和正确的组织工作结合起来。表现在:一般地提倡“快交”,个别报纸盲目宣扬“黑夜交粮”、“冒雨出动”、“边评边送”等办法,却没有大力提倡有秩序有组织的送粮和交粮。去年许多地区,群众交粮动辄一齐出动,路途拥塞,仓库接收不及,浪费了人力物力,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的不幸事件,反过来又影响了群众交粮热情。去年秋征中因交粮过于仓促,许多地方的谷子未及晒干,水分过大,造成国家的严重损失,如将水分降低到百分之十三的安全标准,其差额等于二十五万吨公粮,这还不值得警惕吗?我们应该以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去教育和领导农民,而不应当提倡无组织的混乱状态。
在今年夏征中的宣传工作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普遍注意了爱国主义的政治宣传,但还不够深入,有些报纸还没有把查田定产的报导放在应有地位,有些报导还在传播已经受到批判的手工业式的“各乡自评”的落后的评产方法;有些报纸还没有把爱国热情和政策法令的贯彻实施正确结合起来,使群众的交粮运动不仅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而且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我以为今后的宣传中应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第一,进一步深入爱国主义的政治宣传,克服政治宣传中某些一般化形式化的偏向;报导不同觉悟的农民对负担问题的思想,并加以分析和提高;继续宣传扩大负担面的意义;在今年刚刚完成土地改革的地区,新得地农民初次负担,应作为宣传的重点。
第二,把查田定产工作的报导提高到农业税报导中的首要地位,在“爱国农民要实报田亩实报产量”的口号下,分析查田定产中(特别是定产中)干部与群众的种种思想,以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农民,报导“调查定产”的正确经验,批判“各乡自评”的手工业式的老一套的作法。
第三,在“依率交税是人民的光荣义务”的光荣口号下,宣传依率计征,依法减免,批判“死任务活税率”的不正确做法,报导和宣传依率计征,依法减免的好处及实施经验。
第四,在“爱国农民按时交好粮”的口号下,报导有计划有组织的交粮和收粮的典型经验,批判盲目图快的无秩序的做法和不注意粮质的现象。
要做到以上几点,自然不是一件容易事,它需要报纸的编辑工作人员和通讯员,提高马列主义的思想水平,钻研税收政策和法令;需要通过“社会活动家”式的通讯员,密切与群众的联系;需要报纸与政府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这样,才能配合各方力量造成有高度自觉性和高度组织性的爱国交粮运动,不仅完成公粮的征收任务并把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强化,把工农联盟更加巩固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