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送军粮
赵桂澄 编
王里 景初 画
(一)在朝鲜,一个母亲背着她的孩子,头荷着粮食,给前线送粮食。
(二)爬过一山又一山,粮食、孩子压得她实在支持不住了,紧赶慢赶,还是掉了队。
(三)她无力地在一棵大树根上坐了下来,望着粮食,焦急地抓着头发,她想丢下粮食送孩子回家。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中共中央华东局暨上海市委会
组织报告员报告党史获很大效果
编者按:中共中央华东局暨上海市委会,在“七一”前后组织和领导报告员向中共党员及群众报告中共党史收到很大效果,这证明报告员制度是完全正确的,有重大意义的。今后各地党的组织应按照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员制度的规定,组织报告员向广大群众进行各种政治宣传。
中共中央华东局暨上海市委员会于“七一”前后组织和领导在上海的华东区一级机关和上海市、区级机关的报告员,有计划地统一分配到全市主要工厂、学校和企业单位,向广大的中共党员和群众作有关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报告,收到很好的效果。
“七一”前后一周内,在各种会议上进行中国共产党党史报告的报告员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刘晓、刘长胜、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长魏文伯、宣传部副部长冯定、组织部副部长胡立教、中共上海市委会秘书长黎玉、组织部长王尧山等一百七十七名。他们作了有关中共党史的报告二百六十多次,其中有一百多次是深入到工厂中去报告的。听报告的人数共达三十五万以上,其中职工占二十六万多人,学生教师近三万人,其余为机关干部和一部分工商界、各民主党派在华东与上海的地方组织的干部,以及妇女、里弄居民中的积极分子等。报告员作报告前都先详细地研究了有关文件和材料,了解听众的思想情况,写出讲演提纲。如报告员魏文伯、胡立教等都在报告前向各该单位的中共支部书记了解情况,报告员张洛甫、江文等更亲自到工厂里去了解职工群众思想情况和中共党支部对党史报告的要求。报告员刘长胜等在向党员和群众作报告后,并提出了今后改进工作的具体意见。报告员深入到工厂、学校和企业单位作报告时,受到各界人民群众热烈的欢迎。许多单位的职工听了报告之后,展开讨论。如英联船厂的工人们听了中共党史报告后纷纷组织小组讨论。他们并要求该厂中共支部与工会能经常办学习班,学习政治理论与文化知识。上海市人民政府等机关干部听了中共党史报告后,提高了对学习党史的热情。一般新党员和群众积极分子听了中共党史报告后,对中国革命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许多工人听了报告后说:“共产党三十年来艰苦斗争,就是为了我们工人。”杨树浦区的各个工厂中,许多工人积极分子听了中共党史报告后,纷纷要求入党。广大工人群众听了报告后,普遍向中共支部保证,搞好爱国增产捐献运动。
华东区和上海市报告员报告中共党史收到很大的效果。这些成绩的获得第一是由于中共各级党委的重视。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饶漱石首先在干部大会上作了党史报告,引起了全体报告员的重视,为开展报告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第二是组织各机关党员负责干部到基层单位去作报告。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党员与集中的产业工人及其他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同时也使负责的党员干部有接近群众的机会。这对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有极重大的意义;并为今后建立经常的报告员制度准备了很好的条件。第三、报告内容要有统一的规定。报告员并应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报告内容。华东和上海市的报告员以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和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的报告为主要材料,华东局宣传部并编印了党史报告提纲,供报告员参考。报告员事先都与各单位联系,了解情况,因而许多报告员在报告时便能结合实际问题,使报告内容更加具体丰富。第四、报告员必须由当地党委统一组织和分配,并具体订出各种工作制度。中共上海市委员会事先研究了各区委提出的对报告员与报告内容的要求,按照报告员的数量和特点来统一分配。此外在工作中要建立报告员卡片制度。在报告员报告后填写汇报表,向党委汇报;听讲单位也须认真收集听众反映,向党委和报告员汇报听众的意见。这种作法一方面可以了解报告员报告的效果,同时可作为今后改进工作的参考。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昌黎城关区委
组织宣传员正确宣传朝鲜形势
中共河北昌黎城关区委会,召开宣传员会议,讨论如何在群众中正确地宣传朝鲜停战谈判问题,以加强抗美援朝工作。
昌黎城关部分群众,曾因朝鲜问题开始和平谈判而产生了麻痹松懈思想。有的说:“现在朝鲜问题已可以和平解决,不用再捐献飞机大炮。”有的说:“仗不打了,捐献运动听听再说吧!”
中共昌黎城关区委会发现这些思想情况后,即于七月六日召开全区宣传员会议,讨论如何在群众中正确地宣传朝鲜停战谈判问题,以加强抗美援朝工作。在讨论中,同样发现有些宣传员对这一问题存在一些糊涂观念。例如有的宣传员也错误地认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是美国提出来的。会上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宣传员张翠山说:“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正是中国人民一贯的主张,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周恩来部长已作过数次声明。”侯介儒说:“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后,美国才表示愿意和平谈判的。”大家也就讨论到美国接受和平谈判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朝人民军在朝鲜战争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及全世界人民和平斗争的胜利。否则是不可能进行和平谈判的。接着讨论到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的问题,白汉卿说:“现在朝鲜还在打仗,全国人民必须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绝不能有半点松懈。”张世德便补充说:“即便在停火休战以后,也还要继续巩固国防,才能有力量制止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中国人民是赞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这正是中国人民一贯的主张。但是不能因此麻痹松懈,要继续加强抗美援朝工作。宣传员就应当把这些道理向广大群众说明白,继续开展增产捐献运动,巩固国防。并要认真优待革命烈士家属、人民志愿军和人民解放军的家属。
(赵津天、齐建国)


第3版()
专栏:

  从中华杂技团谈起
丁里

中华杂技团,在苏联和波兰上演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观众们对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杂技艺术表示了无限的喜爱!
中华杂技团不仅是向国外介绍了中国人民的技艺、并且使苏、波人民透过技艺的表演而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固有的特质,因之它的影响也就不仅限于杂技艺术的本身。
苏联和波兰各大报纸和刊物都发表了文章,认为中国的杂技艺术是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味的艺术,是独创一格的艺术。他们说在表演里,演员们乐观主义的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代表着中国人民性格的特点——勤劳、勇敢、坚强、不达到目的不止的决心。这些特点,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的优秀传统。这个传统精神在杂技艺术中集中而概括地表现出来,给了观众以极鲜明强烈的印象。

中国的杂技究竟具备了哪些优美的特点和诱人的魅力呢?我认为,对它作新的估价和研究是必要的。
首先,也是从整体上、根本上来看,由于中国杂技艺术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人民技艺,因此,它就表现了鲜明的民族色彩与风格。它是从中国的土壤上根深叶茂地生长壮大起来,它包含着强烈的中国人民的风俗习惯、民族的气质,继承了古老传统练功习武的肢体锻炼的方法,因而产生了一套迥乎不同的技巧、动作,与花样。因此,在国际的马戏场上才能焕发了崭新的、绚烂的光彩!假定你设想一下,如果搞了一套“洋把戏”(杂技的老名叫“百戏”,而“把戏”即“百戏”的通称),那结果将不堪想象了!这民族的风格与特色,是可贵的,非如此不可的,应该继承它而加以发扬光大!否则,那还称得起什么人民的技艺呢?
进一步来看,我觉得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在华沙波兰对外文化协会召集的座谈会上,一位波兰记者提出了一个很有兴味的问题,他问道:“意大利的马戏演员最擅长、最有特色的技术是扔东西,(指的是扔盘子,圈子、球、棒之类)那么中国演员呢?是什么技巧使中国演员表演得那么好呢?”当我很快地把我们的节目想了一遍之后,我抓到了一个非有不可的特点,我回答他说:中国演员之所以能熟练地表演某种技术的决定的条件,就是有良好的体能锻炼,因此才能使他们表演出许多不容易表演的花样。我告诉他表演武术的十三岁的小演员朱友诚已经有七年的锻炼,而关玉和表演钻圈已将近五十年了,(他们表示了很大的惊异!)其他节目如耍盘子、头顶碗塔、车技、杠子、幌板……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锻炼,那是难以有这样的成绩的!事后我又加以考虑,我觉得这样说法是完全对的。在苏联表演时,一些苏联马戏演员很称赞这一点。他们感到我们的演员的功夫很结实,甚至觉得我们既有这样的体能锻炼,定能创造出更多的巧妙的花样来。由于体能锻炼得好,正如苏联演员所感到的那样,我们演员的动作是精致的、准确的、美丽的、柔软的、合度的。我想能达到这种程度,不仅体能要锻炼得好,并且非要有“余力”不可!否则是难以引起观众的美感的!——力竭声嘶的大吼大嚎固然算不得什么歌唱,如果使人看了吃力不堪、老觉得他要砸锅似的,那还算得了什么技艺呢?我想这大概就是能够称得起艺术、称得起美的一个根本的条件吧。我们好的杂技演员就是具备了这样的能力的。如像金业勤、金汝勤、金淑勤兄妹的车技;佫树旺的坛子等节目就是使人看了许多难以表演的花样而使人感到他们表演得从容不迫,像是不知道什么叫困难似的………,这可以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了。
再一个特点就是我们节目的性质大多是优美的、精巧的、细致的。正像一位有名的苏联人民演员看完了表演之后所对我表示的:他看完了我们的精致的表演后很愉快,他说他看杂技的印象已经同看了中国画的印象完全融合一致了。我们在莫斯科上演时,他刚看了差不多同时举行的中国艺术展览会。他这意见除了补充说明了我们的杂技的民族特色之外,那么可以想见他已找到把中国画与杂技相联系的内在的因素了。从节目当中来看吧,佫树旺的坛子,王葵英的空竹,程小林、程少林的头顶碗塔以及金业勤兄妹的车技等节目,就是属于这样的性质的。这都是熟能生巧的,表现了人民的才智与长期操作的结果。苏联《文学报》曾有一篇题为《新中国的演员》的文章,对佫树旺的坛子在深表赞叹之余并加以这样的描写:“在全部杂技团这些传统的节目中,最卓越的是佫树旺的耍坛子,他手里拿着巨大而沉重的坛子,将它抛在空中,它就忽而轻巧的落在头上、鼻梁上,忽而底朝天的急旋而下,用坛子的小小的一点边沿点在演员的额角上旋转着……这个节目获得了观众最大的欢迎。”苏联享有盛名的马戏女演员——俄罗斯共和国功勋演员佐雅·高赫在“苏维埃艺术报”上发表的“优秀的技术”一文中对佫树旺的坛子是这样写的:“我们在马戏场里屡次看见过高级的耍东西,像平常所耍的球和棒,但是我们从未看见过玩耍很重、很大的花坛,而佫树旺以一种无可比拟的技巧表演了它。这个节目是无双的,我在巴黎、柏林、巴塞隆纳、汉堡以及其他的西欧城市马戏院表演时,也没碰见过像佫树旺的技艺这样完整无缺。这个天才演员的信心是值得注意的。在他表演时,是难以发现他有什么困难的。他把好几公斤重的花坛子甩向空中,或用头顶,就像在玩一个小皮球。”它之所以获得这样的赞扬,在表演场上不时地赢得观众们发出一片难以描摹的惊喜而衷心赞赏的音浪和突然暴发的暴风雨似的掌声,是绝非偶然的!聪明与智慧使他们创造了令人难以相信的花样,几十年的长期的劳动使他们的操作达到了极为精致、纯熟、线条优美、幽雅动人的程度,因此,给人以最大的美感与愉悦。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也是与外国的马戏有着显著的区别的,就是从我们的大部分节目的本身,可以看到它是充满了一种内在的力量,表现了一种特有的性格!它所具有的热情、勇敢、坚毅、乐观与生动的力量,并不是完全表现于外部的、锋芒毕露的,而是深深的贯注于形体之内的。初看来似乎难以看到那些优美的素质,也似乎是平凡无奇;但实质上,最令人神往的所在,就在于善藏不露,似无而实有的那种贯入毫发的无限的力量在主导着一切!这样说起来似乎有些玄妙了,但从中国的国术传统来看也不难得到解答。人的修养锻炼若达到像老话所讲的“大刚若柔”、“大智若愚”的修养的顶点,那就绝非“半瓶醋”所可比拟了。在技艺的本身也许有其共通之处吧。
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不提倡紧张动人的表演,在“大武术”、“车技”、“杠子”里不是已经表现了吗?但在其他的节目中也同样产生了紧张动人的效果,不过它不是过多的借助于外形的激动而已。在许多节目里不也是热情奔放地表现了人民的坚毅、刚强、英勇与乐观主义的精神么?我想,这样的特点正说明了我们的杂技是浑厚、宏大的人民性质的反映,因之它也就具有了特有的气魄、风度与性格。

这并不等于说,中国的技艺已经完美无缺了。从一般的情况看来,还绝非如此。就以杂技团本身来说,也并非所有节目都已达到成熟。因此,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以争取到更光辉的前途。
在看了苏联许多有名的马戏表演,演员们与高级的组织完备的马戏艺术接触之后,就给我们的演员们打开了一条异常广阔地创造的道路,给了我们演员以巨大的影响!因而产生了最重要的共同的希望与信念:他们热望政府建立国家马戏团;决心献身于新中国马戏艺术的建设;坚决为人民服务,争取做人民的技艺家。我们的演员被苏联马戏艺术的辉煌的成就所鼓舞、所吸引,他们热切地、甚至急不可待地把满腔热望转向我们的国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个全新的面貌。这样真挚的充满了建设热情的精神,是令人感奋的。记得在格鲁其亚的首都梯比利西马戏院刚看完了为我们表演的马戏之后,我就问金业勤,看他对刚刚由俄罗斯功勋演员彼得·玛雅茨基所表演的车技的观感如何。稍停之后,他沉重地说:“这个,(指的是脚踏摩托车在一巨大的网状的球体内旋转表演。)练起来并不难;可是,你要叫我置备这一套东西,那我一辈子也办不到!”说完之后他就又沉默了!他所考虑的是什么,所希望的是什么,是可以想象的。有他这样感触的演员是很多的。
从与演员们的谈话中,绝大部分演员表示志愿献身于国家,因为他们已深切的体会到苏联便是新中国的榜样,而新中国亦必将走向伟大建设的道路,他们理解到一定要依靠国家的力量,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他们理解到要不结束过去的“撂地摊”、“赶园子”、结伙搭伴的“跑码头”,是难以有什么大步前进,和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创造的可能的。要么只能是把从父亲或师傅传授来的一套功夫,卖艺糊口而已!
自然,这样的希望与要求是正当的,是一种政治觉悟提高的表现!是渴求进步的事业家的精神!在过去所永不能实现的理想与希望,今天已成为可能了!由于新中国的产生,国家建设的一日千里的进步,新中国的马戏艺术的建设也就有了向新的发展的条件了。
一切人民马戏的发展都是从各种散乱的市场上的表演,逐渐趋向于建立城市的有组织的马戏团的;而苏联的马戏艺术是在十月革命成功由列宁手令“马戏院归国家所有”之后,在国家领导之下,才得以蓬勃发展的。
各种新的条件是不会也不可能一下子齐备与普遍建设起来的,这需要不断的辛勤的努力。苏联三十三年的马戏艺术的建设,我们当然不可能在三五年内就具有那样宏大的规模的。但是在技艺的本身,经过了我们人民的技艺家的历代相传与丰富的积累,使我们已经建立了雄厚美好的基础。如果能吸收有经验的老技艺家、戏剧家、音乐家、美术家、体育家,………与优秀的演员共同研究创造,把一些节目加以提炼,加以编排,加以美化;增强其政治性,并提高演员的文化水平与艺术素养,那么杂技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面貌。那么,把国术、体育(柔软表演、决力、举重、摔角………等)、马术、兽戏、魔术………组织进来;再把相声变为有政治性的讽刺节目,使滑稽演员能成为贯串全部节目的活跃的核心,便可以组成一个马戏团了。——这一切的技术家是有的,先组织一个巡回表演的马戏团是可能的、必要的。
我们伟大祖国的已经获得国际声誉的人民技艺将展开一个全新的面貌,而与我们伟大人民的雄伟壮丽的英姿相适应!


第3版()
专栏:

  江岸铁路工厂工会领导的读报运动
郑州铁路管理局汉口分局江岸铁路工厂工会用培养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的方法开展职工群众的读报运动,收效很大。
目前该厂已建立了一百零一个读报组,订了三百多份报纸。全厂工人都参加了读报组。各读报组坚持了每天按时读报的制度。参加读报的人达百分之九十五点一。五月下旬测验结果:全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人都明白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及土地改革的基本道理,并且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参加和支援这三大运动。
三月下旬,该厂工人在控诉美帝国主义和日寇的罪行后,政治觉悟普遍提高,积极要求学习时事,部分小组并且开始进行读报。但这些小组的读报员在读报时一般都是根据报纸原文念,工人不易听懂,兴趣不高,参加读报的人数因之日渐减少。该厂工会研究了这一情况,即选择读报情绪较高的铸工场第一小组作重点来培养典型,创造经验。在工会的帮助下,该组首先把念报改为讲报,随后又进一步改为看画读报。如准备读镇压反革命的消息时,他们就在黑板上画出反革命分子破坏工厂及人民政府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情况,进行解释。有时他们还把新闻的主要内容编成快板唱给大家听,使工人容易听懂,引起大家参加读报的兴趣。这样一来,不仅第一小组的工人都能按时到场静听,连铸工场其他小组的工人也自动到第一小组来听。工会对第一小组运用文艺形式进行读报的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并召开文教会议介绍该组经验。工会还组织全厂一百四十七个车间文教委员和小组文教干事到该组参观。同时,该厂行政方面和中共支部也积极领导和支持这一工作。如行政方面给每组发了一块读报用的小型黑板,帮助解决物质上的困难;中共支部动员全厂宣传员积极协助读报工作。因此读报运动即在全厂普遍开展起来。
读报运动开展起来后,该厂工会又进一步帮助各读报组建立了读报公约。工人们保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用心听,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明白;读报员保证事先作充分准备。各读报组在每星期末的检讨会上都按公约进行检查。工会还每月对工人进行一次时事测验,了解工人对时事理解的程度,并随时帮助各读报组解释报纸上的疑难问题。
该厂职工读报的内容是和当前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着的,因之对实际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六十多岁的老翻砂工人陈炳兴,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起初因怕特务分子报复而不敢检举。后来从读报中听到人民政府坚决镇压反革命为工人撑腰的新闻,顾虑就消除了,在控诉会上检举出潜伏在该厂的特务分子——“八大金刚”的组织者鲁铭金。机械场工人陈若云和徐登贵从读报中听到别处工人利用废料的消息和政府号召购棉储棉的消息后,就积极建议机械场全体工人把过去残存的棉纱收集起来使用,使该场在七月中旬以前可以不领棉纱,为国家节省棉纱九十余公斤。(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我和我的母亲
  朱琦琦
我的母亲对我——她唯一的儿子非常溺爱。她省吃省用把钱省下来给我做衣服,买补品。每当星期六我从学校回家时,她就准备了大鱼大肉给我吃,准备了钱给我看电影。每隔三四个星期,她就要到学校中来一次,给我换被子,洗被子,整理箱子。每当天气突变时,她就不顾寒冷或酷热赶到校中,把要用的衣服、被褥带给我。尤其当我生病时,她就日夜不睡的看顾我。我记得有一次生伤寒病,生了一个多月,她就一个多月没有脱衣服上床睡过。她常对我说:“我在你身上不知化了多少心血,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多赚些钱孝顺我。”她把我搞得娇生惯养,譬如在我星期六回家时,连洗脸洗手都要她来给我洗。这样使我离不开家庭的小圈子。我在学校中,渐渐地接触了新思想,要求着进步,但母亲的溺爱对我进步有很大影响。当我参加“七、六”大游行时(按:即一九四九年上海市纪念“七、七”庆祝解放大游行。当时上海时有空袭。),她大大地反对。当我满身淋湿跑回家时,得到的不是鼓励和安慰,而是一阵埋怨:“我只有你一个儿子,如给飞机炸死了怎么办?”当我参加校中暑期学习班时,她又是那一套话:“我只有你一个儿子,还是在家中好好养身体吧。”当我第一次准备响应祖国号召参加防空工作时,她又以“你走了叫我怎样办?叫我怎样活下去?”等话来阻挠我。她虽然非常爱我,但这种爱没有给我多大温暖,相反的,变成了一种思想负担。因为母亲对我自私的爱,阻止了我对广大人民的爱,对伟大祖国的爱。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由于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暴行,我提高了认识,我认识了先卫国才能保家。因此,当祖国号召青年参加军事干校时,我就决定了一定要去。当我把我的决心告诉她时,她急得昏了过去。但是我意志坚定,我用了各种方法,和她一起去看“他们有祖国”电影,她终于被我说服了,她让我去了。我参加了空军干部学校。
由于我参加军事干部学校,我的母亲进步了。当我们俩在人民电台广播时,各个阶层的人民打电话来,向光荣的妈妈致敬。我看到她眼眶中含着眼泪,这是高兴的眼泪,兴奋的眼泪。最初她想儿子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去了,自己会变成孤独的人。但事实证明,和她的想法完全相反,她不但没有失去她的儿子,而且有了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儿子;她不但没有孤独,而且获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拥戴。她开始体会到,儿子参加革命是应该的、光荣的,作为一个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儿子的母亲是光荣的、幸福的。在新年中,她收到陈毅市长的贺年片,她和许多儿子一起欢度新年。当她到干部学校来访问时,看到千百个儿子的眼睛注视到她的身上,她听到千百个喉咙喊着:向光荣的妈妈致敬。她看到共产党是怎样地爱护着培养着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她看到了祖国的伟大可爱,她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做。
回上海后,她参加了妇联工作。她写信给我:“要好好地学习,保卫祖国领空,不负我的期望。”又说:“我现正积极工作,并与你作爱国主义竞赛。”由于工作积极,她担任了上海市妇联的福利科副科长兼执行委员。在镇压反革命工作中,她表现得很好,组织了五十多条里弄二千多个家庭妇女。
这样五个月来,我对家庭的爱,家庭对我的爱,一天天地巩固着,巩固在不可动摇的爱祖国、爱人民的政治基础上。我爱我的母亲,因为她能为人民服务。我的母亲更爱我,因为我是保卫祖国的国防战士。
同时由于母亲的转变,更鼓舞着我要好好地学习。我想到,我们中国有着千万个这样好的母亲在幸福地生活着,努力地工作着,但在一江之隔的朝鲜,千百万个好母亲得不到幸福,她们得到的是敌人的屠杀和家破人亡。我一想到这些,我就要更努力地学习,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的经历也是千百个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同志的经历。这当中可以看出,坚定意志勇往向前,家庭问题是一定能够解决的,而且会解决得很好。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军事干部学校是一个大熔炉,也能把不革命的家庭改造成革命的家庭。同学们,掌握着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家庭,带到大熔炉中改造一下吧!
我在家庭中,得到许多温暖,但在革命大家庭中,得到了更多的温暖。当我们刚到军事干部学校时,有许多老同志帮助我们拿洗脸水,帮我们搬行李;晚上给我们盖被子;早上在我们没有起床前就给我们生好火盆。其中有一个好同志,做得最起劲,他就是我们的中队长,是胶东军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爆炸大王汪明月同志。他曾获得两次功臣称号。他曾用神出鬼没的地雷战,炸死过一百多个日本鬼子,曾苦心钻研发明出十几种新地雷,又创造了许多埋地雷的新方法。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去开座谈会,很晚才回来,房间里点着灯,坐着我们的区队长,他已把他们的被子铺好了。当时我们感到很惭愧,但区队长说:“在家中有父母关怀你们,在这里就有我们来关怀你们,爱护你们。”此外,同学们到了这里也变成了真正的同志,有的同志替泻肚的同志洗拉屎的裤子。从这些例子,都可看出我们军干校的伟大阶级友爱。
同学们,为了保卫千千万万个父母,我们要消除对家庭不必要的顾虑及不正确的留恋,走向国防最前哨!(原文载上海解放日报)


第3版()
专栏:杭州通讯

  饶维岸和他的民兵队
  陈窗
浙江军区最近召开的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有一个出色的民兵模范饶维岸,他在守卫祖国海防中立了大功。
饶维岸是一个爱国的渔民,他的家在浙南一个伸入东海的蟹钳形的半岛上。那里正和海匪盘据的孤岛南麂山遥遥相对。从一九四九年开始,他的家乡就变成了海上土匪登陆和陆地土匪下海的要道,特别是变成了南麂山海匪登陆破坏祖国建设的必经之路。饶维岸是个受尽蒋匪摧残的人,他自己曾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抓去过四次,连母亲妻子都给蒋匪抓去,至今下落不明。家乡解放以后,饶维岸的生活渐渐好转,但是土匪却又不断地来骚扰他的家乡。为了保卫幸福的日子,不使“瘟疫”重临,饶维岸就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把渔民和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一支民兵队,配合人民解放军坚守着祖国的大门。
去年七月三号中午,忽然一个民兵跑来报告:“四只!快!四只匪船冲进来了!”饶维岸一听蹦了起来,立即背好枪,集合十几个民兵上了山。这次情况可严重啊!五、六十个海匪,在船上互相呐喊助威,小炮、火箭炮、机关枪,打得山头上石块乱飞。饶维岸告诉大家:“敌人只是三把火——开头凶,只要沉住气,管叫龟孙子上不来。”说着,他把大家组织好,一忽儿在东面打几枪,一忽儿又在西面打几枪,把海匪打得糊里糊涂,不知道山头上究竟有多少人防守,赶忙分两边冲过来。民兵队对准领头的匪船就打,这样一来,海匪只好掉过船头向侧面躲避。海匪虽然连续进攻了十多次,还是上不了大陆。从山上望下去,匪船就像几只没头的苍蝇,急得在海里乱打转。当匪船最后一次集中从正面冲过来时,饶维岸将手一挥,民兵一齐开火,把最前面那只匪船上的桅杆打断了。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帆布立即掉了下来。这时太阳已快下山了,海潮哗啦、哗啦地扑打着崖岸,海匪眼看没有办法,只好垂头丧气地摇着橹退回去了。
以后海匪又来进攻了好几次,依然是毫无办法,始终跨不上大陆一步。但是饶维岸和他的民兵队不仅没有因此而麻痹,却反而更加警惕了。他们白天背着枪集体下海生产,有时还帮助渔民推船、挑鱼;晚上,民兵集中睡觉,轮流放哨巡逻。有一次,海匪在海上抢劫一只从福州向北开的商船,饶维岸民兵队就主动配合区中队出击,把海匪打得狼狈逃窜,使商船安全出险了。
有一天,饶维岸又得到情报:“某地有土匪下海。”他一面把情况报告区中队,一面就迅速带领民兵下海盘查。那时,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他隐隐地看到一只海船向南麂山开去。他们驾船绕到前面,等到那只船靠近了,他带领大家跳上去一搜查,当场缴到步枪十三支,手枪两支,大米四百余斤,原来正是一只匪船。饶维岸还从俘虏口里得到消息:盘据在南麂山的海匪正缺乏粮食,一个人一天连十二两蕃芋干也吃不到。他根据这个情况,就日夜带领民兵,在海上巡逻盘查。他对民兵说:“我们好好守卫海岸,不让一粒粮食下海,管叫海匪活活地饿死。”
在饶维岸民兵队的主动打击下,海匪不要说抢粮食,就是稍为外出活动一下也很困难了。匪支队长林薛政、分队长陈亭林等四人,从台湾偷偷上岸不久,就被饶维岸和他的民兵队逮住了。饶维岸民兵队把海匪打得走头无路。
这两年来,他们曾打败海匪六次骚扰,活捉了闽浙沿海最著名的海匪头子——匪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浙闽第一师司令王丁植。他们还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洞头岛、大门山、鹿栖山三个海岛。
为了表扬饶维岸和他的民兵队在保卫祖国国防中的英勇事迹,当地人民政府曾授予他们十一张奖状,渔民和农民为此热烈地召开了庆祝大会,并搜集了两门土炮送给饶维岸的民兵队。他们说:“有了解放军,又有了饶维岸的民兵队,我们晚上睡觉就安稳了。”
现在,饶维岸已经在沿海建立了强大的联防组织,和附近海防线上的民兵展开了保卫海防的竞赛。只要发现敌情,一声讯号,各地的民兵就从四面八方向敌人进攻。他们已成为人民解放军保卫国防中的得力助手。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