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评《武训画传》的创作作风
王朝闻
如同电影《武训传》一样,《武训画传》是一种歪曲历史、侮辱革命、麻醉人民的毒物。和画者所说“面向工农兵”文艺方针没有任何相同之点。
《武训画传》著者李士钊在序言中宣称:他和画者孙之俊“用人民的历史观点重新为武训先生合作这一篇传记,希望能够纠正过去的一切附会的不正确的说法。特别明确的指出武训先生是一个穷苦的劳动人民的儿子——被压迫被污辱被残害的农民阶级的先觉者,扬弃了若干关于封建或落后的意识和观点,加强了‘劳动创造世界’和发扬‘阶级友爱’等几点基本精神”。这些道理,我们不能在画传上得到证实。
武训出身贫农家庭,身受过地主李老辫的压迫。他不了解受压迫的基本原因,也不了解什么是改变被压迫地位的正确道路。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为不识字,因而也就终身为办“义学”奔走,以为识字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主要在地主郭芬、武进士娄峻岭、进士杨树芳、知县郭春煦、巡抚张曜、和尚了证等等剥削人民压迫人民镇压农民革命运动的角色的领导与支持之下、实现了兴学的愿望。从他对待封建统治者的看法和态度来看,从他兴学的动机和教学内容来看,从他兴学的效果来看,他的认识、行动和封建统治者之间没有不相容的基本的分歧。不是为了动摇封建统治,而是巩固着封建统治。任何革命色彩也没有的。不论兴学的志愿多么坚定,不论兴学的手段多么奇诡,仍然只能算是封建制度的热烈拥护者,封建文化的积极传播者,谈不到什么革命的观点和行动。这种情形,画传的著者李士钊在一九四八年所编的《武训先生的传记》和一九三五年张道平编著的《行乞兴学的“武训先生”》等等材料就有充分的证明。就是在新的画传里面,也有许多材料充分证明。可是在这画传里面,作者不仅不根据材料正确加以表现,使读者能够从画传认识武训的真面目;正相反,画传极尽粉饰的能事,把黑的说成红的,丑的说成美的。武训这样的脓包,在解放了的中国,竟被颂扬成为“具体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身体力行者”(著者序),成为“人民的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被当做“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农民劳动模范的具体代表人物”(画者序),要人民歌颂这样一个角色,效法这样一个角色,并且希望产生许许多多《新武训》(同上序)。假定历史车轮真会向后转,假定已经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拥有丰富斗争经验而且取得了伟大胜利的中国人民都变成了《新武训》,接受了所谓“武训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来对待疯狂侵略的美帝国主义者,对待反革命的地主阶级和暗藏的特务匪徒,那么,新中国的前途和世界革命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不成问题,如同曾经一度蒙蔽人民的电影《武训传》一样,画传也不可能普遍地蒙蔽读者;上述的假定是没有现实性的。因为真正的广大的劳动人民是看不起“豆沫”,绝不会向他看齐的。但是,作为在口头上愿意“面向工农兵”(画传序)的文艺工作者,把一个“豆沫”式的角色当成应当效法的模范,这就不能容许。画传著者在今天(五月三十一日)的检讨式的文章《我初步认识了崇拜与宣扬武训的错误》里,认为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由于历史知识不够,“历史观点不够科学”(原文如此),犯了“严重的客观主义”,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客观原因,和主观上的好意——为了在国民党反动派时期把武训拿出来掩护民主运动等等,因而造成了对武训的错误认识。造成错误地宣扬武训的原因,是不是仅仅由于“历史知识不够”,由于什么“客观主义”?不是的。主要地还是由于作者的立场问题,对应当否定、批判的人物加以表扬、歌颂,替他擦粉涂金。在艺术创作作风上讲,这是完全违背现实主义,而堕落到有意识的伪造和说谎的地步,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欺骗与愚弄读者的工具。明知是丑的也要说是美的,黑的硬要说是红的,这难道仅仅是认识上的问题?
为了证明这一论点,我们读读武训的传记中的一篇文章,李士钊自己的《武训先生的轶事》,看他曾经歌颂了什么,也就可以证明今天他在自我检讨中还掩饰了什么。下面是该文所肯定地记录着的张省三的说话。
“有一次天早的时候,先严见到武训同他说笑话,问武训:‘什么时候下雨,你也知道不?’他毫不犹疑的回答说:‘我知道两三天内有雨。’先严说:‘如果三天以内下了雨,我捐四十吊钱办学校!’武训很坚决的问:‘下了雨我就来拿钱!’三天之内果然下了雨,先严告诉先母说:‘我前天同武某人说笑话,现在果然下了雨,这四十吊钱,非给他不可!’先严乃叫我捆四十吊制钱,二十吊一捆分为两捆,预备他来拿。一个月以后,他果然来拿,因为太重拿不走。他告诉先严说:‘下雨的那天,我早就收了你这笔钱了,现在就把它存到你这里,请按三分行息。’先严说:‘我应该付你四十吊钱,请你拿去交给别人收放吧!’武训说:‘这四十吊钱,一定存到你这里,我再有钱时还要往这里存。你要不答应,我就给你磕头………。’”
从这段轶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武训兴学的某些经济来源,也可以看得出他搞钱的手段。画传著者曾经在这篇文章中认为“深切地刻画出武训先生的人格”的这些轶事,实在比画传更便于认识武训这一个角色。但这些材料,今天都在“人民的历史观点”中被掩盖和粉饰了。画传掩盖着武训在田房交易上的剥削行为,在放债行为上极尽粉饰的能事。不问放债经谁的手,武训明明是一个高利贷的放债者。而且借债的多是农民。画传作者却在九十八页上硬说他是低利贷者,而且不少画页说武训热心救济,证明武训的“阶级友爱”。孙秋方在《记行乞兴学的教育家——武训》里,分明说是接受了朝廷的恩赏——黄马褂。不问这一材料是传说还是史实,和接受“乐善好施”的匾额比较,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李士钊曾经在编《武训先生传记》时承认了接受黄马褂是事实,在著画传时却推翻了这一事实,在画传第一三四页上硬说武训拒绝了黄马褂。“钦差叫他跪下听‘圣旨’,他不愿意跪下,叫他穿上黄马褂,他也不愿意穿。”这是“浪漫主义”吧?可惜毫无现实根据。处处叩头的武训在黄马褂事件上的骨头就硬了,硬到不怕杀头的程度;朝廷在这一“硬骨头”之前妥协,不杀他的头,又是一个“奇迹”。这种粉饰是不合理的,但也就分明看得出画传著者的目的:丑的说成美的,黑的说成红的。这不是“严重的客观主义”所能解释的。
画传把武训当成一个反迷信的人物来歌颂,一再说他反迷信。但就是在画传四十五、八十九、九十一、九十七等页中,也就分明露出了尾巴,说明了武训是相信命运相信报应的角色,而不是什么“先觉”。“不嫌多,不嫌少,舍些金钱修义学;又有名,又行好,文昌帝君知道了,准教你子子孙孙坐八抬大轿。”这不仅透露了武训的迷信观点,也看得出武训认为给帝王服务是“光荣”。对于这些画传作者是当成美的东西来歌颂着的,人民的立场到那里去了?著者序文中反对“牵强附会”,画传中却随处有“牵强附会”的表现,也随处透露着画传作者的封建观点。八十四页的“做媒红”,不仅不批判包办婚姻的罪恶,而且歌颂这种行动,擦粉涂金,把黑的说成红的。不论在画传的文字中写上了多少漂亮的词句来“阐明”统治者表扬武训是为了麻醉人心(见一三四等页),可仍然没有掩盖画传作者“牵强附会”地宣传什么的目的。
画传五○页明显地证明作者不老实的态度和作风。在引用了武训的打油诗之后,为武训要钱时的流氓态度作了漂亮的解释——“……‘大爷大叔别生气,你几时不生气,俺几时就出去’。由此可见武训的雅量和他的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武训精神影响太深的画传著者,请在检讨的时候,仔细考虑,为什么把“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看得这样不值钱?为什么必要把“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作这样无聊的解释?
贯串全书的基本观点,是不问拿什么内容来教育群众;片面强调“普及教育”的重要意义,被压迫被剥削主要由于缺乏文化;识字就是反抗封建统治,识字可以代替更重要的革命实践;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生产关系的改变,不是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是识字,识字决定了一切。这种夸大识字的重要性的观点那里有一点“历史唯物论”的气息?以为识字重要到可以代替更重要的政治斗争,对历史的发展作了歪曲的解释,而且,不管所谓普及教育的教材内容,这有什么“人民的历史观点”?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与其以为画传作者通过了武训历史的描写阐明了什么“历史观点”,不如说把历史观点加以庸俗化。与其说他们在歌颂着人民,“扬弃了封建落后的观点”,不如说通过了对于武训的歌颂,更好地在歌颂着地主和帝王的爪牙而丑化了人民,并给封建的观点搽粉涂金。与其说在宣传革命,不如说在肯定投降主义的观点和行动。与其说在攻击已经死亡和正在死亡的事物,不如说是在保护这些事物。打击了个别地主李老辫而歌颂着比李老辫更大的地主,效果上是更好地歌颂了地主阶级。歌颂武训受到朝廷的重视,效果上是更美地歌颂了封建统治者。歌颂武训兴学的“伟大”,效果上是削弱太平天国和捻军等真正觉悟了的农民反抗统治者和爱国行动的意义。在图画的形象上,压迫、剥削、屠杀人民的统治者显得很庄严,人民却成了愚昧、滑稽、没出息的东西(见一○三、一三三、一三五、一三九、一四七等页)。这些,是认识上的问题,同时也分明包含着作者的立场、态度和作风的问题。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和认识有关,也和作者的立场有关,和作者的不老实的创作态度创作作风有关。为了帮助作者认识错误的根源,特别要求作者,不仅不要强调客观原因,而且不要单纯从认识方法上考虑问题,而且要从根本立场、作风上清除武训影响。


第5版()
专栏:

  访问朝鲜劳动党
——《朝鲜在战火中前进》之四
刘白羽
我访问劳动党,是在汉江前线激战的时日里。
在地底下,曲折的地下道很像火线上的指挥部,炸弹的轰响正如汉江上传来不停的炮声,战争把前线与后方紧紧联成一片。每一个敢在火线上冒着喷射的火焰,为了祖国而跳跃着向敌人冲击的朝鲜人民、朝鲜劳动党员和领导斗争的劳动党中央首脑部,那是紧密相联的。重要的事实是胜利的曙光已经随同这种坚决的斗争而出现了,在地底下,电灯闪着光芒,这光芒显得那样可爱而温暖,这光芒照着坐在我们对面的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局书记朴正爱同志,她是那样慈祥的一个人,她永远那样微笑着,但这微笑表示着无限斗争的信心。我相信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是没有不知道她的,最近她已经由于她在保卫世界和平前线斗争的努力而获得了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的荣誉。朴正爱是一个永远象征着和平的人物,我第一次看见她是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上,在那高悬着毕加索白色和平鸽的讲坛上,她被中国人民经久不息的掌声热烈欢迎着。但现在,她在这里,在充满火烬、火焰与人民鲜血的城市里和我们谈话,她还是穿着素净的带长裙的朝鲜民族服。这一切鲜明地告诉我们:和平与斗争的关系,只有斗争才能获得和平。
这是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一日下午五点半钟,朴正爱同志站起来说:
“我代表劳动党,向中国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在战争之中来到朝鲜的中国艺术工作者致敬!”
她继续说:“在这样战争复杂的情况之下,你们可以亲眼看见美国侵略者的残暴罪行。你们对于劳动党是会深刻了解的,劳动党是为人民利益而服务的。朝鲜人民要求的是一个和平统一的祖国,为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实现,劳动党曾经尽了一切力量,通过祖国民族统一战线,力求达到这个目的,在党的领导下,所有机关,所有党员都为这个目的而努力奋斗。可是美帝国主义为了要达到侵略目的,爆发了朝鲜战争。卖国匪徒李承晚,在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挑拨起这个战争。战争开始了,劳动党便以全体人民一切力量,领导号召人民保卫自己的祖国,争取最后胜利,劳动党的党员们在这斗争的任务中始终站在最前面的,今后劳动党一定争取胜利到底。”
她的话简洁而有力,她的话联系着整个朝鲜的斗争。她随即介绍党中央宣传部长朴昌玉同志来回答我们的访问。于是我又听见朴昌玉部长在那紧张斗争时日,已经变得微微有些沙哑但充满无限热情,充满无限坚决的声音。现在,从我们所访问的问题中,我摘录其中一部分在这里发表。
全世界人民都在注视着朝鲜的现在,关心着朝鲜的未来。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劳动党是怎样领导组织这个正义的战争走向胜利。
他说:“战争爆发以后,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和金日成将军都发表了告全朝鲜人民,告全党的信,号召一切改变为战时体制,一切生产改变为战时生产,党把一切力量来强化军队,加强前线,把一切力量投入为了保证祖国统一的战争里面去。这个战争是人类历史以来未有过的残酷战争。敌人是残暴而有力的,朝鲜过去长期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但那时帝国主义是没有现在敌人这样力量的,因此这是一个恶战与苦斗。
“北朝鲜人民经过五年建军,在战争初期,就勇敢地抵抗了向我们进攻的敌人,迅速转入反攻。
“朝鲜人民在战争中表现了巨大的热情和支援,当人民军占领大邱,直迫洛东江的时候,从鸭绿江到洛东江遥远的运输线上,朝鲜人民保证了没有一个车站被毁坏,那不是说敌人没有残暴地进行轰炸,而是朝鲜的工人是那样英勇,前一天这里破坏了,第二天这里就恢复了。但是光靠铁路运输还不够,前线十分迫切地需要弹药,于是从平壤到洛东江前线的遥远距离之内,不管敌人飞机怎样轰炸扫射,朝鲜人民每天平均有十七万人不分男女凭靠着双手双肩,向上运输弹药,这是党组织了人民,以一切力量都集中到战争上来的具体事实。”
当我仔细地听着他的谈话时,我想到在汉江前线正在进行的激烈战斗,我也迅速地想到我所熟悉的那些农村里的每一个普通朝鲜人,我记起那个朝鲜母亲,当她讲到她是一个劳动党员时,那幅光辉荣耀的面色。美国人使朝鲜人民流血,并首先成百成千的残杀着劳动党员,可是血水绝不能染污劳动党员的称号,在生死斗争中,血水使这称号更光辉了。正如同那个普通农民在牺牲以前,写给他那劳动党员哥哥的话:“这条路——不屈服的路,是你告诉我的。”劳动党成为朝鲜人民斗争中的先锋队。劳动党经历了五年和平建设又在经历着新的战争考验,而它带有无限的朝气在前进。她在战争中显露出她是那样顽强,那样英勇。
“当人民军解放了汉城的时候,敌人为了阻止我们前进,破坏了汉江上的桥梁。”
这怎么办呢?前进可是绝对不能停止的。敌人就在汉江的那面,加上敌人的轰炸机日夜不停地来袭击,他不允许你去修这座桥梁。
这个时候,劳动党员们坚决地宣誓了:“一定要修通这座桥!修不好就用我们的尸体当作桥梁,也要让我们的人通过去!”
他们站起来,英勇地扑上桥梁去了,可是在敌人严密的火网下,他们前仆后继,经过两小时,冲上去的大部伤亡了,死了的他们实践了他们的诺言,两手紧紧抓住桥梁,好把自己尸体垫平桥基,让坦克从上面过去。
跟随在他们后面的一个营这时就要踏着牺牲者的遗体攻击前进了,他们的紧急任务是去抢占江那面的桥头堡垒,掩护渡江。
敌人使用各种火力,如同一片风雨一样猛力封锁桥梁,连桥下的江水都炸得沸腾起来。但是这样一个钢铁营,全营百分之七十是光荣的劳动党员,他们终于通过了这座桥梁,可是到了南岸的只剩下九个人,英雄的营长率领着他们,带着一挺机关枪,看呀!他们终于从火焰里面冲过去了,到了汉江南岸。可是,过去不久,营长就牺牲了,另外一个战士负了伤,他只剩了一只胳臂一只腿能用,也还在坚持奋战。看看表,算一算时间,按照指挥官的命令:还有三十分钟时间,他们应该坚持住这小小的桥头堡垒,可是,你知道,在这样危急情势下,这三十分钟是多么悠长的时间啊!但是就在这一转眼的工夫,又有三个同志英勇牺牲了,剩下了六个人。他们商议了一下,决定派一个人再从桥上回去报告指挥官,他们一定坚决保证坚持三十分钟,希望后续部队快快赶上来。可是谁去呢?谁再从那火焰里面冲过去呢?这时那个负伤的同志说:
“你们还都健全,还能作战,让我去罢!”
桥梁上一片火焰,无法通过,他踊身跳下了汉江,汉江一片涛涛,他一面流血,一面奋力游着,他终于游过了汉江,他到达了团部,他看见团长,他报告了江南的同志们的决心,最后他就在自己的团部里,光荣地、安然地牺牲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劳动党员吧!当他最后一句话说完,低垂了头,部队已经汹涌的通过汉江桥,扑向汉江以南的敌人了。
我听着,但我几乎没有听见讲话人那粗壮的深沉的声音,我听到的似乎是那个同志最后向团部做报告的声响。这时,朴昌玉部长稍稍停了一下,然后他继续说:“战线胜利地向前进展了……前线十分急需炮弹,可是炮弹那时还在远远的后方,向上抢运吧?白天不能走路!敌人飞机群一点时间也不给你,要是只靠夜晚走,那就来不及了。同志们!这又怎么办呢?这时后方支援前线的人提出了尖锐的问题。”
一个地区的铁路区党委,就在这个急迫的时候,召集了党的会议,他提出:
“为了支援前线,谁愿意白天——就在白天开火车抢运上去。”
问题一提出,全部党员都站起来要求去,结果从中间选了三个同志担当了这个光荣艰巨而危险万分的运输任务。
弹药列车开出去了,过了两站,美国飞机就轰轰响着来了,这列白天驶行的火车倒把敌人吓着了,美国轰炸手们以为白天朝鲜的土地上是不会有任何踪影的!怎么有这一列火车呀?!他们便一点也不放松地俯冲了、射击了,可是每一次它俯冲下来,火车便骤然放慢或者停止,飞机开过去了,列车又向前猛力奔驰。敌人恼怒起来了,打了一个旋,可是又没有扑住,列车就那样喷着黑烟,猛勇前进。机车上的三个同志只考虑着一个问题“运上去!”可是“最后两节车厢里是紧急赶上前线去的部队呀!怎样保护他们呢?前面就是一座山洞了!可以开进去?对!可是数一数车厢,列车是那样长,要不是把前面机车露在洞外,就要把后面的两节车厢露在洞外,这怎么办呢?”时间急迫,他们迅速作了决定,他们宁愿自己牺牲而把后尾的车厢用力地泄进山洞,他们愉快地这样做了。机车向前面去了,敌机扫射了,子弹闪着火光打过机车,一个司机同志仆倒,在他的岗位上牺牲了,第二个立刻抢上去,继续掌握着机车,机车还在前行。“最后他们终于保证了前方的供应。”
这不是两则平常的故事,我们从他们看到一个朝鲜劳动党员的品质,一个劳动党员和整个党的关系,一个劳动党员和战争的关系。也许有的读者要问:他是谁呢?那个死了把手抓住桥梁的人,那个负了伤泅过汉江的人,那个不顾一切把列车开向前方的人,他的姓名呢?我怎样告诉你呢?像这样无名的英雄多得很,我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全世界都知晓的名字,那就是共产主义者。
朴昌玉部长两眼望着我们说:
“在前线,劳动党党员经常在最前面的,现在愈来愈多了,就是普通的战士,在冲锋之前,他也写了他的入党志愿书。全世界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无论是进攻,无论是后退,他们都是在艰难困苦的最前面的,这是处处都可以看出来的,在朝鲜祖国战争中,不管怎样困难,人民对党的信心永远是坚决的,而最困难的时候,朝鲜人民知道他们并不是孤立的,苏联和中国人民同他们在一起,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这是正义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
要不是人民军总政治局不断打来电话,要不是另外的约会时间已经到达,这一席谈话是一时不会结束的。
朴昌玉部长笑了,他站起来,他刚刚从农民热诚分子集会上回来,他亲切地告诉我:“朝鲜人民非常关心毛主席,我们中央局就收到这样的信问候他的健康,这一次在热诚分子会议上,有更多的人问候毛主席。”我们站起来紧紧地热诚地握了手。
朴正爱是朝鲜民主妇女同盟委员长,最后她把一包信件郑重地交给我们,她说:
“这是朝鲜妇女送给中国妇女的礼品!”
原来这包里包着是火一样的热情,这是无数在战斗着的朝鲜妇女写的信,无数姊妹们的真挚的语言,这里的一封是元山市人民委员会李延田写的,她写着:“……你们把自己最爱的丈夫和儿子送到朝鲜前线来,他们和我们的丈夫和儿子并肩作战,把美帝国主义赶走,他们所到达的地方就是胜利……”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中朝人民出自衷心的行动与语言吧!因为她在全世界都是最光荣的行动与最响亮的语言。
我们告别了这个地方,当我们顺着地下走廊,走上地面的时候,我简直无法记述我的情感,我觉得人可以生活一百小时,过得并不算充实,但是人可以在一小时内得到胜过一切的充实,这就是你和火热的斗争紧紧结合在一起,和火热斗争中英雄的人们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到了地面上才知道朝鲜落了第一场春雨,这雨很大,一会将要浇湿我们,但我心中,忽然那样激动,朝鲜的春天真正来了,不管汽油弹怎样燃烧,农民总要在田地里播种了。天空一片漆黑,一片雨声,朴正爱同志和所有的男女同志们都纷纷奔出来,无数只手,一次又一次地握着,摇撼着、告别着。这时战争的警号忽然在漆黑的天空出现,闪光弹的蓝光忽然闪亮了一下,然后又熄灭了。这时暴雨挟着白色的烟雾笼罩了地面,我们的车驶动了,我在茫茫的雾中回过头,还看见朴正爱同志和其同志们站在那里摇着手,如同整个朝鲜人民站在战争暴风雨里,勇敢地、微笑地向中国人民摇着手。当我最后穿过废墟和战时的街道,一种庄严的思索出现在我们的脑际:夜晚,你前进着,你走进每一个朝鲜城市,在那一片废墟当中,你都会突然看见一个朝鲜人,他举着旗子,指挥着前进的方向。城市经常照耀着一片火光,飞机不停地盘旋,有时,一下亮起六七颗照明弹,准备随时向这里再投一批炸弹,卡车又常常拥塞在路口上,你在那里你觉得紧张、危险,你希望赶紧通过这个目标集中的城市就好了,但守在这个岗位上的人是那样坚定地抖动着他的旗子执行任务,多可敬的人呵!这里简直是一片火海,他就这样日日夜夜寸步不离在火海里坚持着,永远指着前进的方向。这个深刻的印象,常常一次又一次地突现在我的脑际,我从那一个一个坚定的人想到整个的朝鲜,在这为了和平,为了幸福而战争的朝鲜最主要的岗位上,朝鲜劳动党,英勇地举着斗争的旗帜,兀立在那里,永远指着前进的方向。


第5版()
专栏:

  不应歪曲劳动人民的形象!
华君武
评《武训画传》(李士钊编·孙之俊画)的图书
《武训画传》的画者孙之俊在画传的序文上写着:“今天人民政府的文艺政策是‘面向工农兵’,表扬人民的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武训正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农民劳动模范的具体代表人物。”武训是否是“一个农民劳动模范的具体代表人物”已经有许多文章讨论过,我在这里就不谈了。现在可以来看看孙之俊在如何地表现我们的劳动人民呢?在这本画册中的农民、理发师、建筑工人大都是面貌丑陋,垂着小辫和梳着角髻;倒挂着八字眉(这是画者给劳动人民加上的一种普遍特征),塌着鼻子;打着赤膊,穿着套裤;细长而永远弯曲着的腿的下边,是一双大而笨重的脚,这些人物的神情使人感到是愚蠢、懦弱而带着狡猾。
农民妇女在画者的笔下,也是有着一种共同的特征的:梳着油光的头发,两端外翘着元宝髻;疏疏的前留海,飞扬的画眉,睫毛下的邪眼;臃肿的肚子,凸出的臀部,形成粗笨畸形的身子压在弯曲而瘦弱的小腿上;再往下看,画者用着万分欣赏的笔调在每个妇女身上描绘各种形状的尖细的小脚。这些妇女被画成极其不正派的女人。这一切就是孙之俊笔下的劳动人民。
画者对于地主的形象又是如何地描写呢?画传里有着态度端庄的娄进士(第四十图);在画面上所占地位和身材都占优势而显得威风的杨树芳和郭芬(第四十六图、第五十图);面貌端正的郭芬(第五十图);五官端正的钦差(请注意倒挂的八字眉都不存在了)(第六十六图);施善政跷着腿(第七十四图);那些愚蠢、懦弱和狡猾的神情,在画者的笔下溜得个一干二净。
从这些形象中,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孙之俊的思想感情是面向着工农兵呢?还是面向着地主阶级?
难道可以说,这是伟大的中国劳动人民的形象么?这是对我们劳动人民的污辱;难道也可以说,这是毛主席的“面向工农兵”的文艺政策么?这是对我们文艺政策的歪曲!劳动人民不容污辱,文艺政策不容歪曲,尽管写着进步口号的序文,还是不能掩盖这些恶劣的图画的。
那么有人要问,如果这本画传中,劳动人民的形象没有被丑化,是否就是“面向工农兵”了呢?我想即使人民的形象在外表上端正,但是如果没有从本质上去表现劳动人民的坚强、勇敢、智慧、勤劳的品质,只顾形象的顺眼,而离开了教育人民的原则,因而不能真正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那么仍然不能解决“面向工农兵”的问题。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画者的立场、观点、思想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由于画者孙之俊和编者李士钊的观点、立场、思想是一致的,他们都是站在赞扬封建主义的拥护者——武训的立场,因此即使在形象上或技术上有了某些修饰和改变,也还是无济于事的。在错误思想支配下,画者假设有了高明的技术,也只有起着更大的毒害作用。


第5版()
专栏:读者来信

  “武训”连环画的编辑应该检讨编辑同志:
上海大众美术出版社的连环画“武训”,是由金陵大学影音部编绘(杨宝楠画)的;这本画册的主要错误也是和其它几本武训画传一样地去赞扬封建主义,而且画中还画了武训第二——王丕显、武训第三——段承泽、武训第四——陶行知,同时在作者所称“武训第四”——陶行知先生这幅画的说明下写着:“陶行知先生………有规模的发扬武训精神,解决了育才(即育才中学——编者)的困难,并奠定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基础。”(见该书八十六图)原来我们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是在武训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如果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是从封建主义的基础上奠定的,那么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文化是否也是从封建主义的基础上奠定的呢!这真是一种不能令人容忍的歪曲和侮蔑。该书的主编江丰、陈叔亮、野夫、陈烟桥都是我们华东美术界的领导干部,他们在主编这本书的时候,为什么只挂了名字而不去好好审查连环画的内容呢?我想今天不但曾经写过、导演过、画过颂扬武训的人应当检讨思想,我们的一切编者也应进行检讨,加强对人民负责的思想,克服那些光挂名字不负责任的恶劣作风,尤其是一些在群众中有些声望的编者,更应严肃端正自己的作风,因为许多青年是信任你们的。
几个美术学徒


第5版()
专栏:读者来信

  希望文艺工作者为儿童写作编辑同志: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为儿童创作许多有教育意义,并为他们喜爱的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目前一个重要的任务。
苏联的儿童文艺工作,是整个文艺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从苏联的宣传画中,就能看到许多有关儿童的作品。他们还有专为儿童设立的出版局,电影制片厂等。今天,我们要建立这样大规模的机构,当然还不可能。但是,为儿童们创作一些好的文艺读物,却是迫切需要的。在现有的儿童作品中,大部分都是翻译的,如:“表”、“安徒生童话”等,这些作品虽然很好,也受到儿童们的欢迎,却太少了,远不能满足儿童的要求。同时,这些作品也不一定都能适合需要。
我希望文艺工作者,能够深入儿童群众中,为他们创作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并将我国各民族间的童谣、童话和民间故事,记录、加工、广泛地介绍出来。
山西省行政干部学校 唐涛


第5版()
专栏:

  应加强对诗歌的批评编辑同志:
我看到五月十三日酒泉所写的“反对轻佻和庸俗的感情”后;我很赞成他的批判。在我回忆中,有不少的刊物与壁报上,都有类似“献给汉城的解放者”那样的无力量的作品。正如酒泉所说,其中的“感情是浮浅的”,我甚至认为它没有真实的情感,好像作者与战士们无关,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
同版有一篇《欢迎你们来》的通讯,其中最后的一段高枫同志的故事,如果写成诗恐怕倒很有感情。
我承认前一个例子的作者,有他一定的文艺才能,但由于他与实际生活没有结合,没有体验,所以发表了这种空泛作品,我希望文艺界加强对诗歌的批评。
北京市 劳志慎


第5版()
专栏:

藏族同胞热爱毛主席 康东作


第5版()
专栏:

藏族同胞欢迎人民解放军 麦一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