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书报评论

  《金圆帝国主义》介绍
艾符
苏联A·列昂节夫著葛辛译世界知识社一九五一年一月版四三一页定价一五○○○元
A·列昂节夫的新著《金圆帝国主义》是一本好书,它赤裸裸地解剖了美国帝国主义的本质,并指出其侵略政策失败的必然性。全书分作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扼要地介绍了美国帝国主义发展史,用事实戳穿了美国帝国主义的辩护士硬说美国是“和平”长成的神话;第二部分(第二、三章)分析美帝国主义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增大的经济危机中,步上希特勒的后尘;第三部分(第四、五、六章)正如本书原名《金圆帝国主义在西欧》所标明的,是全书的核心部分;第四部分(第七章)是结论,指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世界和平阵营力量日渐发展至占压倒优势地位,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必然失败。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用历史的事实证明:美帝国主义的成长和扩张,和一切资本主义列强一样,是用血腥的暴力屠杀和卑污的欺骗等掠夺方法来实现的。
例如:美国在一七七六年宣布独立的时候,领土面积只有三十八万六千平方英里,但到了十九世纪终了时,领土面积已扩张了十倍。取得领土的手段是战争,据一九○三年出版的美国军队史所载,美国在独立战争以后,曾作战一百十四次,共发生八千六百次会战和交锋。美国借战败英国、墨西哥和西班牙,从这些国家手中夺得许多土地和殖民地。但最能表现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历史的,是它对赤手空拳的印第安人的惨无人道的、经年累月的歼灭,“从前拥有广大领土的许多部落,仅是为了他们的土地为美国殖民者所看中之故而被消灭。”美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就是印第安人的被屠杀的流血的历史。
作者引述了二十世纪初美国总统老罗斯福评价一八○三年美国吞并路易西安纳的话,可以说明侵略和扩张领土是美国资产阶级与生俱来的欲望:“只此一次就能明白地证明我们是自觉地要走上扩张的道路了……我们是置身于这些勇敢而富有进取心的民族之列,他们能作多次的冒险以期居于世界列强之林……扩张其边境的民族,这就是走上伟大的未来道路的民族。”
一九○○年,美国一个参议员发表了这样的一个演说,这个参议员当时是麦金莱总统“志同道合者之一”,他说:“菲律宾群岛永远是我们的……直接在菲岛后面,有无限的中国市场。我们既不能放弃菲岛,也不能放弃中国……我们不能放过在东方为我们而开放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种族的使命,上帝就是把世界文明委托给这个种族的。”
二十世纪后,美国用“干涉内政”的手段蹂躏了拉丁美洲各国,在泛美主义旗帜下,一步步建立了控制西半球的霸权。
美国对十月革命后初期的苏维埃共和国的武装干涉,表现了特别强烈的“最疯狂的帝国主义”的本质,美帝国主义用金圆支持帝国主义反苏十字军,并直接把刺刀插上苏维埃领土。作者引用当时公开的、秘密的官方文件,证实了美国是帝国主义干涉苏联的首脑和组织者。被列宁称为“美国亿万金富翁的魁首,资本家骗子的仆从”的威尔逊,曾经公开号召“各协约国的军队可向俄国数方面进攻”。在威尔逊的计划中,拟定了高加索、乌克兰、立陶宛、拉脱维亚、中亚细亚以及俄罗斯的分割办法。
作者举述了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美国独占资本集团与希特勒勾结,复活德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潜能。今天策划扶植日本帝国主义军事势力复活的凶恶战贩杜勒斯,就是当时希特勒法西斯的庇护者和朋友。作者也揭露了杜邦、摩根、洛克斐勒、拉蒙脱、狄隆·李特与德国金融寡头的血缘。这些,结果就把人类投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火海中。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引来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并使国际局势发生了有利于和平民主力量的本质的变化。作者概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五个特点:
一,社会主义的苏联不但不曾在战争中削弱,而且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威力愈形增强了,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和比重大大增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胜利,给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指出了明确的道路。
二,中欧和东南欧许多国家,都脱出了帝国主义体系,这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裂口更加增大,使资本主义剥削的疆土和压迫的范围更加缩小了。
三,由于德日意法西斯势力的垮台,世界帝国主义体系受到无可挽救的损害,国际反动派最凶恶的几支队伍,已被打倒并长期地消灭了。美帝国主义力图变死马为活马的阴谋,正遭受到世界人民日益强大的抗击。
四,殖民地制度的危机继续尖锐化,殖民地附属国人民解放运动的高涨,不断扩大地捣毁着资本主义的后门。特别是将近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伟大中国人民的胜利,昭示着帝国主义在亚洲的侵略优势一去不可复返。
五,所有帝国主义国家普遍地削弱,只有美国处于独霸的地位,这不可避免地使美帝国主义与英法帝国主义的矛盾日趋尖锐,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达到了最高峰,这使整个帝国主义体系处在非常不稳固的、互相倾轧的境地。
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条件下,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空前严重起来。现实的发展粉碎了美国“例外论”的诡辩。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日益与国内要求的狭隘基础和国外市场的缩减范围发生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就不得不以制造战争危机来妄图找寻出路。因此,美帝国主义狂暴的掠夺计划与侵略政策,便不是它强大的结果,而是它内部虚弱,不能解决其国内困难与矛盾的结果。
在美国国内统治上,它的腐朽性也更加加强了。
本书概述了美国国内经济生活向两极尖锐分化的情形。
一九四八年,美国独占大资本家获得二百零八亿美元的利润,超过一切历史纪录。与此同时,一九四九年一月,美国失业者与半失业者总数达到一千二百万人;在一九四七年,全国四分之一的家庭入不敷出;一九四九年初,每七个城市居民中有一个人挨饿。
独占资本家利润庞大地增加了,他们负担的国家捐税却反而减少。战时一九四四年未付捐税前的利润是二百四十三亿美元,付出捐税后的利润(当然这是隐瞒了的利润)是一零四亿美元;一九四八年未付捐税的利润是三百四十亿美元,较一九四四年增百分之四十,同年纳税后利润二百零八亿美元,较一九四四年纳税后利润却增加了百分之百。一九四八年实得利润增加一○四亿美元,其所付捐税反减低了七亿美元。
作者也暴露了所谓“美国生活方式”的丑恶面目。一个英国工人代表团在参观过底特律的福特的奴隶劳动者,福特的工人成天在硫磺蒸发的空气中和不停的机器吼声中工作,一个英国工人说:“如果工人竟敢动搔搔头的念头,他的手马上要挨打。”
为日益强大的经济危机所袭击的美国独占资本家,拚命扩大对外国的侵略,攫取市场,攫取原料,攫取投资地盘,企图以外国人民的牺牲解脱其死亡的命运。
本书第三部分分析了战后的金圆帝国主义在西欧的侵略政策—从马歇尔计划到北大西洋公约。
作者分析了战后西欧的经济情势:由战争而来的普遍的恶性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到处成为增加独占财富减低劳动大众生活水准的补充手段。在西欧,漫无节制的通货膨胀与肆无忌惮的黑市投机互相结合,加深了国民经济的总崩溃与紊乱。作者指出西欧经济在历史上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们依赖东南欧与中欧的农业国及殖民地附属国输入消费必要的粮食原料,并向这些地方输出工业制成品。由于战后东南欧及中欧许多国家挣脱了帝国主义的锁链,以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加上西欧的反动统治阶级固执其反苏与反人民的高压政策,就使它们不可避免地遭受到贸易低落、财政赤字增加、工业停滞的危机。这使得它们不得不跌入美国奴役主的怀抱。但这里又发生了矛盾,马歇尔供称:“由欧洲最近三四年中需要从国外——主要从美国输入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是这样地超过了其今天的支付能力,以致它须有物质的补充援助,否则它便该忍受最惨酷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考验。”
马歇尔计划不能解决这个矛盾,它主要是由美国国库输出金圆来购买输出的美国货物。而不论西欧各国如何以其国家的经济、政治以至军事主权双手奉献,美帝国主义也不可能满足这些被英国工党称为“衣服褴褛的流氓”的需要。援助的数字一再削减,从最初拟议的二百九十亿美元削减到头十五个月内拨款四十亿美元(从一九四八年四月起)。
马歇尔计划事实上是使西欧经济危机更深刻化了。由于马歇尔计划实际上是意味着美国对受援助的西欧各国的工业、对外贸易、货币与金融体系的监督,这些国家不得不在有利于美国经济与战略利益的条件下重组其经济,许多国家被迫向美国或美国指定的国家购买产品,许多国家被迫减缩对其本国生产有利的工业生产,结果就使西欧各国的社会经济活动更进一步衰落。
骑虎难下的西欧各国反动派,不能不继续接受自己反人民和反苏政策造成的苦果,跟着美帝国主义的车轮而驰近毁灭的深渊。马歇尔计划之后,美帝国主义在西欧进行一系列挑拨新战争的政策,尽管西欧反动资产阶级和右翼社会党人奴颜婢膝地奉献国家主权,缔结了《北大西洋公约》,倡言“欧洲合众国”的反动理论,但由于西欧人民民主力量日益增强的反对,以及世界人民反帝国主义力量的增长,美帝国主义的弱点日益暴露,帝国主义战争的合奏是日益格格不入了。同时,在美国战争计划中,是以重新武装西德做“王牌”的,这种复活德国法西斯侵略势力的美国政策,是与一切欧洲国家既有利益相矛盾的,这更加重了帝国主义之间的龃龉。
作者断定,不论是《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或漫无边际的军备竞赛,都不可能挽救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是美国的经济危机的到来。同样,它也不可能团结和振起全世界的反动力量,相反,帝国主义的矛盾是因此更尖锐化起来,所谓“西方统一”只不过是欺骗老实透顶的人们的虚构。
在最后一部分中,作者再度提到“挣脱封建奴役与国外帝国主义悠久压迫的伟大中国人民的胜利,是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作者更介绍了日益强大的和平民主阵营的一般情况。抵抗战争挑拨者的反帝阵营的力量,每天在增长与强固,各国人民保卫和平的强大运动是能够阻止新战争的威胁的。各国人民不仅愿望和平,而且也准备以行动为和平而斗争,这是世界持久和平的根本的保证。


第6版()
专栏:

  布尔什维克报刊的生命力
A·波特明
在共产主义建设的斯大林计划的胜利完成中,我们的报纸和杂志具有极大的作用。布尔什维克报刊是这样一种尖锐的武器,在它的帮助下,党每日每时地用党所需要的语言与苏维埃人民进行谈话,动员劳动人民从事英雄的劳动,以共产主义的自觉的、苏维埃爱国主义的、无限忠诚于列宁、斯大林伟大事业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人民群众。
摆在我们报纸面前需要以战斗去完成的任务,要求所有我们的中央和地方的报纸及杂志,不疲倦地巩固和用一切力量扩大自己与群众的联系,更多地吸收作者积极分子来参加报纸的工作。列宁和斯大林就是用这些来教导布尔什维克报刊工作人员的。列宁指出,“只有在每有五个领导的和经常写作的作家,就同时有五百个乃至五千个非作家的工作人员的时候,机关报才会是活泼而有生命力的。”
苏维埃报刊从生活上知道不少经过考验的、加强与群众联系的、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吸收广泛的作者积极分子参加报纸工作的各种方式。在这些方式中,报纸通过信件与群众相联系曾经是并且将来也是基本方式之一。苏维埃人民的来信对于每一报纸都是一种用生命的汁水来滋养报纸的源泉。没有劳动人民的来信,没有编辑部与群众之间的很好的信件往还,任何报刊机关都是不能存在的。
劳动人民的来信是编辑部的巨大的财富。——苏维埃人民在自己的来信中反映出最现实的、苏维埃现实中最有生命的题材。苏维埃人民的政治文化水平不断地在增涨着,因此,他们写给报纸的信件中的内容就成为更丰富和更多样性的了。劳动人民写先进人物工作的经验,在自己的来信中涉及到文学和艺术的重要问题,尖锐地批评缺点,揭发官僚主义者和官老爷、国家和劳动纪律的违犯者。斯大林同志指出,工人和农村通讯员“首先是我们苏维埃社会的缺点的揭发者,是为消除这些缺点而斗争的斗士,是无产阶级舆论的指导者,这种指导者力求指导这个伟大要素的取用不尽的力量来帮助党和苏联政府进行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我党给予报纸处理劳动人民来信的工作以特殊的意义。早在一九三六年,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在“关于《北高加索布尔什维克报》和《星报》处理劳动者来信的工作的决议”中尖锐地批评了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官僚主义的、老爷式的不礼貌的对待劳动人民来信的态度的不能容忍的作风时,教导所有报刊工作人员永远记得每一封信件后面都是一个为党所要求的具有亲切认真态度的有生命的人,报刊——是“在我党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纽带之一”(斯大林)。联共(布)中央委员会用这个决议责成各个报纸的主编亲自领导编辑部劳动人民来信部的工作,仔细地注意寄给报纸的信件,研究它们,多多在报纸上发表劳动人民的来信,并且应该这样地组织编辑部的工作,就是使得不致有一封信不给作者以回答的,使得批评缺点的每一封信都得到了必要的处理。
我们的许多报纸都进行了处理劳动人民来信的巨大而严肃的工作。一般地说,《真理报》编辑部每天都收到六百多封我国劳动人民的来信。在最近五年来,《共产主义青年团真理报》和《劳动报》编辑部的来信几乎增加了两倍。仅在一九五一年一月里,《劳动报》编辑部就收到了一万一千多封信件。报纸上开始较多地发表劳动人民的来信。《共产主义青年团真理报》编辑部得到了党组织的主动的赞助。该报根据秘书处共产党员的建议,曾经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讨论改善处理劳动人民来信工作和加强编辑部与读者联系的问题。编辑部同人详尽而全面地讨论了一系列的重要问题:如“劳动人民的来信——是社论的基础”,“来信的分类选择”,“来信的文字修改”,“为来信的有效性而斗争”,“编辑部与读者的往来信件”及其他等等。
看不见这一重要工作中的严重的缺点,仅仅为了一般地改善处理来信工作是不对的。在许多报纸的编辑部还存在着过于迟缓地、形式主义地、官僚主义地处理劳动人民来信的事实。
不久以前,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严厉地谴责了《消息报》编辑部工作人员对待劳动人民来信的官僚主义的态度。寄到《消息报》编辑部的信件没有被研究过。在该报篇幅上发表的信件很少,是不可容忍的事实:在一九五○年内共收到二万七千封信,只有一百八十九封信由各种述评、专栏等发表或被利用了。
《内河运输报》编辑部也存在着对待劳动人民来信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内河运输业的党工作人员寄给该报编辑部三封信。编辑部在发表了其中的一封以后,马上对这个“惹人讨厌”的作者写道:“对于您的已经发表了的通讯,我们‘着实’用了很大工夫去修改,但是其中仍旧有些不很好的地方,编辑部并没有吝惜自己的劳动,但是这可不是说,我们以后还会刊登您的没有很大价值的或肤浅的报道……”。以下还是用这样一种令人难耐的语调向作者建议,请他先学会正确地叙述自己的思想再给报纸写稿。类似这样的回答完全是不可容忍的,难道还不明白吗?
报纸编辑部的劳动人民来信部有着重大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应该这样地组织起来,使它能督促深刻地去分析和研究编辑部的信件,巩固报纸与群众的联系,保证有系统地在报纸上发表劳动人民的来信。劳动人民来信部的作用应当大大地提高。在任何情形之下,也不应当把他们的职能降低到限于来信的接收、登记和转送。编辑部把所有来信的工作只包给一个劳动人民来信部去处理,那是错误的。只有在编辑部全体同人能细心地热忱地处理劳动人民来信的时候,才能获得成绩。
慎重地、关切地对待劳动人民的来信——是布尔什维克报刊工作人员的必不可少的品质。使报刊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培养这种不妥协地对待稍有表现官僚主义的和漠不关心地对待劳动人民来信的情感,教导年青的工作人员应当如何处理信件,——是一切报纸编辑部的光荣任务。编辑部同人应当怎样处理来信的工作呢?编辑部把对于消除来信中所指出的缺点而采取了办法,就将各种信件寄给有关机关怎能尽量速复而使人满意呢?这些以及许多其他问题应当经常地由编辑部和他们的党组织所看到。
布尔什维克报刊负有解决巨大和复杂任务的责任。报纸和杂志散布到了我们广阔的祖国的每一个角落的同时,也把布尔什维克真理的语言带给了群众,用千丝万缕把我们的列宁斯大林的伟大的党与千千万万的苏维埃人民联系起来。党、斯大林同志教导说,我们的报刊的力量在于与群众的广泛的联系。不停地巩固这些联系,关切地倾听劳动人民的呼声——是所有我们的报纸和杂志的首要责任。(原文载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一日苏联《文化与生活》第五期)


第6版()
专栏:出版动态

  出版动态
《学文化》的出版
加强劳动者和工农干部的业余教育,是当前文教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全国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学文化》半月刊是值得欢迎的刊物。从三月一日出版的该刊创刊号看,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就时事、史地、语文以及其他各门科学进行教育,应当是有成绩的。但该刊是以《认识五六百字到千字左右》的劳动者做对象的,本期内有些文章嫌深了一点。
《把爱国主义的劳动竞赛提高一步》
怎样把突击式的劳动生产竞赛变为经常性的劳动生产竞赛,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国工人》第十三期,以这一问题为中心进行了宣传。重要的文章有董昕的《把爱国主义的劳动竞赛提高一步》,概述了三个月来全国范围内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初步收获,并指出必须克服竞赛中的突击性、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适当解决奖励问题,关心工人生活,注意劳动保护,健全工会基层组织,加强领导作用,才能把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更加提高一步,成为经常的工作方法。针对目前各地劳动竞赛中单纯提高劳动强度,加班加点的严重缺点,东北《五三厂工会领导经常性劳动竞赛的宝贵经验》一文指出:工会动员工作和行政的科学管理工作结合,团结技术人员职员,使劳动与技术结合,利用职工代表会、先进生产者会议等方式贯彻领导意图,以及建立检查制度,及时总结奖励,是巩固竞赛工作的关键。
《开明少年》《进步青年》的新栏目
从今年一月起,《开明少年》与《进步青年》陆续添了语法学习与文章作法的新栏目。《开明少年》上的《语法学习》,由吕叔湘先生撰写,在一、二月份内已发表了《语言的单位和文字的单位》《一句话和半句话》两篇文章。该刊从二月份起,又增加了《文章诊疗室》,就一般青年、少年朋友作文时所常犯的毛病加以分析、诊治。《进步青年》除在二月份转载了叶圣陶先生发表在《新观察》上的《写话》外,二、三月份还连续登载了《作文指导》。语法与写作的指导,在目前是很重要的。许多人(不只青年、少年朋友)无视中国语文的规律,无视写作的根本修养,以致许多书籍报刊中经常发现不通的句子、凌乱的文章。我们希望这个问题引起一般报刊的注意。
重视有关少数民族文化书籍的出版
北京大学出版部新近出版了马坚教授编译的一本《回历纲要》,对于回历的精确性作了初步的分析,也提出了回历西历对于中国通用历发展的某些影响。回历西历对照表,很便于检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在少数民族文化方面进行更好的研究,精确地阐明在中国历史上一向被人忽略的一条真理:中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友爱和文化交流是历史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重要新书汇报
斯大林著《民族问题与列宁主义》(曹葆华、毛岸青译,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一六○○元)原为斯大林答复勉希科夫、柯华尔秋克等的一封长信,是在一九二九年三月十八日写的,当时并未公开发表过。一九四九年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局印行的《斯大林全集》第十一卷才第一次把它刊登出来。本书内容包括四节:一、“民族”概念;二、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三、各民族和各民族语言的未来;四、党在民族问题方面的政策。这是斯大林在民族问题方面的重要著作,与他所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殖民地问题》一书,同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的辉煌典范。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本《土地改革重要文献汇集》(定价五七○○元),是目前有关土地改革文件编集中最完整的一本书。内容包括一九五○年下半年内中央人民政府及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有关这一问题的重要决议。除土地改革文件外,关于各种特殊土地处理、减租与债务问题、农民协会与人民法庭、镇压反革命活动与对不法地主的惩治、土地改革中的城乡关系及干部纪律等方面文件,也都搜集在内。
时代出版社出版了华西里叶夫著、史岱译的《从后门看美国》(定价一二○○○元),这一本书是作者从一九四四年秋到一九四七年秋居留美国时期的“见闻录”,它从侧面——从“日常生活和文化方面”来暴露所谓“美国生活方式”的丑恶和腐败。这里不涉及理论争论,它只是把那些每日每日发生的事实指给读者看:这就是美国的“文明”——野兽的文明!但作者也把他的“见闻录”包括“另外一个美国”——劳动者的美国,指出“两个美国的不能妥协的斗争一天一天在加强着”,美国进步势力的声音“也愈来愈有信念地、响亮地唱响着”。
为帮助学习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工作经验,三联书店出版了一种《新贸易译丛》,每月出版一册,主要是选译苏联《对外贸易》等杂志论文及其他专著中的适当部分。
该译丛第一册《两种不同制度下的对外贸易状况》,于上月出版,共收论文十一篇,除分析人民民主国家最近的经济成就和对外贸易发展外,并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及原料商品市场现况,作了综合的论析,可以看出两个世界的经济状况的鲜明对比。第二册《苏维埃贸易的性质和组织》,本月二日出版,内容兼及波、捷、罗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经济与发展贸易状况的论述。
工人日报邀请首都各工厂先进小组组长座谈
为了交流参加马恒昌小组竞赛运动的经验,北京工人日报在三月四日邀请了首都各工厂二十二个先进小组组长举行座谈会,首先按生产性质分别进行小组座谈,再由七个小组长向大会作了报告。工人日报三月十日用很大篇幅发表了座谈会的纪录,报道这次会议的丰富的收获。会议不仅反映出首都工人参加马恒昌小组竞赛运动的各种经验,而且发现了一些问题,举行这样的座谈会,对实际运动有很大的帮助,对领导机关和工人群众都是有益的。
工人日报举行这种座谈会的经验,是值得参考的。报纸主动地邀请工人农民群众中以及其他各阶层中的积极分子谈话和举行座谈会,讨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把其中的有价值的材料发表在报纸上,是一种建立报纸与群众之间的紧密关系的方法。
加强《党的生活》栏
南京新华日报《党的生活》栏从三月一日的第十三期开始,改为十日刊的定期专页,成立了正式的《党的生活》编委会,在第十三期中,发表了三篇关于党员进行土地改革的思想政策学习的文章。新华日报的《党的生活》自一九五○年八月十五日创刊,半年中只出了十二期,现在决定改为十日刊。
山西日报的《党的生活》是比较经常的,三月七日该报在报纸上公布三月份《党的生活》栏的报道提示,指出三月份的报道重点,并要求读者参加对二月份《党的生活》栏所发表的一个问题的讨论。
《党的生活》栏是对共产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在群众面前讨论党的建设问题的专栏。在量上和质上加强和改进《党的生活》栏,对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都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不正确的按语
广东恩平鹤山土地改革地区发生了脱离群众的捣毁神庙、拿神像打靶的盲目的行动,南方日报二月二十八日以显著的地位发表了广东省政府给粤中专署和恩平鹤山县政府的通知,严正地纠正了这个错误。湖南永明县和长沙县也发现了急性地“反迷信”的活动,长沙大众报三月三日发表了两封读者来信,并附有编者的按语加以批评。
这样做是必要的,及时纠正这种各地都可能发生的带普遍性的错误,就是发挥报纸的指导作用的重要方法。但长沙大众报的编者按语却有较重要的疏忽。据该报发表的读者来信中说:长沙大明乡天王寺据说是唐代建筑,土改后决定改为小学校舍,内部要加以改造,并要把身长约一丈五六尺的大佛像挖掉,群众因迷信关系不赞成;编者在按语中说:“这是很好的”,但应该和群众商量。显然,编者在这里忽略了如果这个天王寺真是唐代建筑,这就是很重要的文物古迹,不应该加以“改造”和“挖掉”,而应该注意加以保护。


第6版()
专栏:

  关于工农通讯员和一稿两投问题
一、答辽西日报辽西日报:
三月七日来信收到。
公营工厂的厂长和一切工厂中的工会主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论他们是大学毕业生或留学生,只要他们积极参加报纸工作,热心为报纸写稿,报道群众生活中的各种新鲜事物,竭力推广建设新中国的各方面的先进经验,正确地批评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各种缺点使这些缺点因为被发现而得以改正,他们就可以是工人通讯员,并应当受到欢迎。工农通讯员运动是群众运动,不是政治组织。如果只是注意厂长、工会主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是否从事体力劳动,思想感情是否已经工人化,而不注意他们是否以爱国主义的热情参加报纸工作,是不对的。某些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很可能思想改造还不彻底,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看见新鲜事物和先进经验,也不妨碍他们看见各种工作中的缺点。同样,对农村通讯员如果仅仅注意他们是否下地干活,也是不对的。
你们说,如果厂长、工会主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加写稿可作为工人通讯员的话,那么,你们现有的通讯员便绝大部分是工人通讯员了。诚然,他们是工人通讯员。但是这不能作为自满的理由。因为他们仅是工人群众和工人通讯员中为数极少的一部分。农村通讯员也一样,农村干部和农村知识分子不过是农村群众和农村通讯员中为数极少的一部分。由此可以知道,经常派遣记者在工农群众中去组织生产先进分子和积极分子为报纸写稿,不断地扩大工农通讯员的队伍,必须是报纸的主要的和固定的工作。
你们把通讯员划分为工农通讯员和一般干部通讯员,发给两种不同的通讯员证,是完全不必要的。必要的事情是经常组织他们写稿,而不是发给他们证书。这是很明白的,一个没有领到通讯员证的积极分子如果向报纸投稿,报纸不应该而且也不会因为他没有领到报社的证件而拒绝他们投稿。
当然,在报社内部分别按地区和职业等进行一种关于通讯员的统计是必要的。其目的在于从这种统计材料中看出通讯员的分布情形,使报纸本身知道应当继续向那些方面去发展通讯员。但是如果把他们的职业当作一种头衔去称呼通讯员,如说某为工人通讯员,某为干部通讯员,并填写在通讯员证上面,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编者
二、答山东张明同志张明同志:
新闻总署关于工农通讯员问题复华东新闻出版局一电指出一稿两投现象主要是由于报纸不重视工农通讯员和读者来稿造成的,所以应由报纸编辑部负责。同一电文中所指出的“工农通讯员不是报纸编辑部的工作人员,他们与报纸之间没有固定的组织关系”一点,则是为了防止一稿两投的流弊。因为有些人同时被同一地方的两家以上报纸聘请为通讯员,如果各报都采取某种组织形式把他们与通讯员之间的关系固定下来,每一家报纸都规定同一个通讯员每月应为报纸写稿若干,通讯员穷于应付,当然只好把同一稿件抄写几份分发各报了事。这是报纸要求与通讯员建立固定的组织关系的结果,其进一步发展和滥用可以使工农通讯员运动完全失去它的意义。比如,上海就曾经有过这样一种情形:有的工厂因为工人通讯员身兼数职,任务繁重,怕他们耽误工作,干脆在厂里增设一个“统一发稿”的专门机构,把各报向工人通讯员所要的稿子包下来,由这个机构统一向各报发稿,限制各报自行发展通讯组织。假如我们认为一稿两投是一种不妨任其存在的办法,那么,这种办法的发展和滥用就在事实上受到了鼓励。上海某些工厂所实行的“统一发稿”办法可能会为更多的工厂所采用。但是这种“统一发稿”办法带有包办代替的性质,可以成为某些工会农会或行政负责方面限制其成员为报纸写稿的手段,可以削弱工农群众与报纸之间的关系和报纸的群众工作,当然更谈不到提高工农群众的政治积极性了。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一稿两投是一种不好的现象。新闻总署给华东新闻出版局的答复强调报纸编辑部应当重视群众工作,改变对待工农通讯员和读者来稿的态度,以争取逐渐减少这种现象,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用以减少这种现象的办法只能是加强报纸本身的群众工作,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说服工作,而不是马上由报纸编辑部或其他有关机关定出一条办法来硬性地加以禁止。在将来,在这种现象逐渐减少以后,为了使这种现象最后趋于消灭,也只能用教育的而不是任何带有强制性的方法。
反对一稿两投,对于先进经验和重要发明的传播有没有妨碍呢?我们认为没有妨碍。因为这种稿件经报纸刊载以后,即使当地新华社记者没有立即发给新华总社向全国广播,也会有外地报纸转载。但是,万一这种稿件送到报社以后为编辑部所忽视,或甚至塞进了字纸篓,岂不被埋没了吗?应当承认,这种情况是可能有的。唯其可能有,所以新闻总署在过去一年来一再要求各报重视工农通讯员和读者的来稿,而各报在事实上也已经对这个工作作了极大的努力。如果通讯员发现自己的稿件被忽视或被埋没,可以而且应当向编辑部提出批评。如果某一稿件确有内容但由于编辑部的无知而落选,那么,不用说,通讯员完全有权把同一稿件改投其他报纸。
一个通讯员是否可以同时兼任其他外地报纸的通讯员呢?我们认为,如果他愿意,是可以这样作的。因为这种通讯员一定是群众中的积极分子,他对于报纸工作的这种热情是应当受到鼓励的。但是应当向他建议,不要把同一稿件抄送同一地点的几家报纸。即使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兼任了几家报纸的通讯员,也以把不同的稿件投给不同的报纸为宜。另一方面,报纸发展工农通讯员也应当尽可能避免互相重复。新闻总署给华东新闻出版局的答复指出“事实上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情形,即党工作者由于他们的自觉而首先为中央和地方的党的机关报写稿,工会工作者首先为工会机关报写稿等”,可以看作报纸发展通讯员的一种只要努力就可以有所成就的方向。全国每一个地方和每一个部门都有党工作者,每一个城市和每一个工矿企业都有工会工作者,其他如农民报和青年报也一样,只要报纸工作做得好,内容能充分适合各自的基本读者的需要,各种拥有不同的基本读者的报纸都有自己的不同的通讯员积极地参加它的工作是完全可能的。不过各报通讯员在这样一个方向的发展,必须以通讯员的自觉自愿为基础,而不应当是以任何带有强制性的手段来达到这种发展。比如,有一个工会工作者不愿意担任工会机关报的通讯员,而愿意为党的或青年团的机关报担任通讯员,他有选择的自由。要是工会报纸利用工会权力加以干涉,那么,这个报纸便违反了健全的报纸工作的原则。
编者


第6版()
专栏:

  读者·编者
孟虞人先生的检讨
读者丁新田君来信对孟虞人等译、世界知识社上海造一九五一年一月版《苏维埃商业及其在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书的译文,提出若干疑问。我们请《翻译通报》的同志们对照俄文原本校阅了一下,在一至十页(全书四十页)约六千字的译文中,发现(一)与原意完全不对的有三○处,(二)与原意有出入的六○处;虽然也有个别地方译得还好。从译文上看,译者对翻译工作、经济知识乃至一般普通译名都很生疏,显明的例证是:译者把苏维埃“联盟”译成了“联邦”,把“资本主义因素”译成“资本主义分子”,把“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译成“社会主义组织经济”等等。
我们曾把读者来信和校阅者的意见,一并转给世界知识社。世界知识社最近给了我们答复,并附了孟虞人先生的检讨给我们。孟先生的检讨如下:
“我俄文根底很浅,加之以前从未译过经济学的著作,手头工具书既极感缺乏,又无处可以就教,原不应贸然接受《苏维埃商业及其在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书的译事。译完后虽曾想托人再校一遍,但又为客观条件所限而不果,即冒失交出版者出版。虽译稿和原文一起送去,但并未用书面或口头转请他们托人再校一遍,致造成现在这样的错误,完全应由我自己负责。但我现在不知要怎样才能补偿对于该书的出版者和读者的损失?现在除鞭策自己此后对于翻译工作应该加倍慎重,再勿轻率从事外,对于读者和校阅者给我的严正批评,更致无上的歉意和感谢。并愿此后再学俄文十年,用行动来证明我真正能接受他们的善意的批评。”
孟先生坦白检讨的态度是很好的。希望大家都注意这个问题:“轻率从事”翻译工作是不足取的,这是一;其次,出版者把约来的或送来的稿件随便拿来出版,也是不应该的。
对《武训画传》提意见
上海万叶书店本年一月出版了一本《武训画传》(李士钊编、孙之?绘),读者王一波君在给我们的信中,对这本书提了如下的意见:
“中国人民是有着勤劳坚毅的伟大传统的,即使在历史上封建反动的统治下,仍然出现不少可歌可泣的人物,行乞兴学的武训就是其中之一。武训是应该受到表扬的。然而表扬武训并不等于把武训的事迹全部搬了出来,特别是在今天我们对劳动人民进行着与武训所处时代迥不相同的教育的时候。例如他经常使用的‘跪请’、‘跪求’等方式,我们有什么必要把它保留下来呢?又如把某些对于武训的精神、人格和事业并无关系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伪善的同情和旌表材料(如六○、六五、六六、六七、八二、八三、八五等节及附图)也客观主义地采入了,虽然著者曾说明‘加以批判的保留下来’,但这是完全不必要的。还有,在这本书中,最不能使我同意的是《著者序》中的一句话:‘实际上武训先生是一个最典型最具体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为了赚钱可以过非人的牛马生活,只要达到他的‘积钱兴学’的目的,他可以任人打骂和侮辱。’这样肤浅地、庸俗地、错误地解释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害的。”
我们以为,王一波君的意见是值得重视的。
错误的《历朝功臣名将图》
东北日报社会服务部来信告诉我们:读者指责上海长春画片公司出版的《历朝功臣名将图》没有人民立场,把真正英雄与反动人物并列,忠奸不分。我们对照了原图,肯定这一意见。
首先,标题是不妥当的。很明显的,标题的提法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和功臣,当然只能是人民的功臣,而不能是各朝代帝王家族的功臣。其次,是忠奸不分。反动军阀吴佩孚被称为“昭垂万世之伟大人物”;年羹尧也是“功臣”;然而我们众所皆知的民族英雄岳飞反而不能占一席。再次,图上的说明,有很多是不恰当的。这幅图没有载明出版年月,显然是依据许多年前的旧版翻印的,这种有害的出版物,不应听其在市场上流行。长春画片公司对这件事应该进行检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