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训练班结束
毕业学员即将返回各地进行推广工作
青岛“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训练班开课
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开办的“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训练班,历时十天,已在十二月一日结束。训练班培养了第一批先进织布工作法的推广者。参加学习的有上海、青岛、天津、东北、中南、苏北、华北等十二个地区的优秀织布工人和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八十四人。他们即将返回各地进行“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的推广工作。
经过十天学习,全体学员已基本上学会了“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普通布机组的学员已由原来看三、四台提高到八台,最高可看十台、十二台。无锡庆丰纱厂女工王玲弟的看台能力由四台提高到八台,并创造了主动换梭达百分之百的优越成绩。自动布机组的学员们,平均看台能力也由十七点七七台提高到二十四点一台,其中很多学员已能看三十二台。天津私营恒源纺织厂工人耿春梅、郭金玲原来看八台,现在都能看三十二台。学员们所看机台虽然增加很多,但由于他们掌握了织布工作法中的分段换梭和巡回规律,在实习中并没有出过次布,而且劳动强度也没有增加,反而比前轻松。
训练班的教学,贯彻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采用了讲课、工人教师表演、实习、互相观摩、小组讨论等方法。工人学员以上车实习为主,讲课、小组讨论为辅;技术人员学员和这相反。教学中推行了包学包教制。教师分工到各小组去,每个教师负责教两三个学生。这就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学员的积极性。山西晋华纺织厂的技术人员戎林扬已经八年不上车了,为了能够回厂后推行新工作法,这次学习中也上车和工人一道学习。现在他已经能看八台普通布机了。(新华社)
华东纺织管理局青岛分局和中国纺织工会青岛市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训练班已在
一日开课。训练班由市纺织工会生产部长丁文任主任,由杨光煦等四位工程师、技师任教授,并有曾去天津参加全国织布工作法会议表演和学习工作法的工人代表李湘兰等做教员。参加学习的有各国营棉纺织厂自动织布机的优秀工人和技术人员共七十余人。训练班第一期预计一周时间就可结束,以后再举办第二期。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天津各棉纺织厂
推广“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
华北纺织管理局和中国纺织工会天津市委员会已决定在天津市各棉纺织厂中推行“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现天津市已组成推广委员会,由参加全国织布工作法会议和“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训练班的天津市代表做教师,分成自动布机和普通布机两组分别到各厂去推广。全市推广一九五一织布工作法的动员大会已在一日举行。
天津市织布工人迫切要求学习这一先进织布工作法。国营天津第四棉纺织厂不少工人现在已自动学会了巡回规律,使次布率降低了百分之一。国营天津第二棉纺织厂也有百分之八十的织布工人学会了普通布机工作法。该厂工人殷志森学习新工作法后,每日每台布机产量平均达到三十七码,比以前多出一码,而且没有次布。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苏南区南汇大团棉花加工厂职员吴秉根
创三角牵引棒完全消灭皮辊油污花
苏南区南汇县大团供销合作社棉花加工厂职员吴秉根在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中,创设了辊轴轧花车上的三角牵引棒,全部消灭了一向不可避免的皮辊油污花。因为添设的费用只要三万一千六百元,安装三角牵引棒的方法已被迅速推广。现在大团供销合作社棉花加工厂的三十六部辊轴轧花车都已安装了三角牵引棒。南汇县合作社联合社第一、第二两个棉花加工厂也已先后采用了这一装置。据中国花纱布公司华东区公司的技术部门估计,这一新创造推广后,可使全区动力辊轴轧花厂每年节省皮棉五十万斤以上,如人力辊轴轧花机采用同样装置,全区节约皮棉的数量还会更大。三角牵引棒的构造原理并不复杂。它是一条长短和轧花车皮辊相等的正三角形檀木棒,外面包有铅皮,两端有螺丝旋紧的铁轴芯。它安装在皮辊前的轴承上,用小木盘带上皮带拖在辊轴铁心的木盘上,向同一方向旋转。转动的速度是皮辊转三次,三角棒转一面。这样使皮棉滑顺地经三角棒的牵引,落入盛花桶中,不但消灭了油污花的浪费现象,而且使轧出的皮棉没有绉纹,片张良好。吴秉根的这一创造,解决了大团供销合作社棉花加工厂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油污花的浪费问题。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工人们在“快轧快运”的口号下,每部轧花车的生产效率已由每小时轧花十七斤提高到二十斤。但全厂三十六部车一昼夜还是要出三十六斤油污花。油污花不能供给纱厂纺纱,只能以不到四分之一的皮棉价格卖给纸厂做纸浆。因此有的工人说:“不消灭油污花,还是一面增产一面浪费。”现在由于安装了三角牵引棒,消灭了油污花,全厂一个月就可多轧出九百斤皮棉。(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东北第四橡胶厂马绍良改造中底机成功
明年可为全厂节省设备费二亿五千多万元
东北第四橡胶厂先进生产者马绍良以坚强的决心和毅力,改造中底机成功,使该厂制帮车间中底组到今年年底可为国家增产节约等于二百七十吨粮食的财富。
第四橡胶厂制帮车间使用的十台中底机中,除了一台“八一二四式”机能够不间断地生产外,其余九台日本造的“八一六式”机每天都要换十几次机针,平均每台机器每天有一个半钟头不能生产。所以制帮车间中底组每月生产一万三千双鞋底的任务经常不能完成,全厂的增产节约计划也因此受到影响。
去年冬天,制帮车间保全工人马绍良就想用厂里的旧机器零件来改造中底机,把“八一六式”机都改装成“八一二四式”机。他曾经和组长徐邦全商量,但是当时徐邦全说:“你别看那中底机才半尺多高,它是由二百多个精密零件构成的。伪满时日本人想改造它都没有成功。我守着这个机器十几年了,也没敢想去改造它呢!”马绍良很不同意这种盲目崇拜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的看法。不久,徐邦全因病休养,马绍良接替保全组长的工作。任务虽然增加,但他仍然毫不放松钻研。每次中底机出了毛病,他就大拆大卸,仔细揣摸,同时对那台“八一二四式”机器,也特别下功夫研究。
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提出关于增产节约五百万吨粮食的号召以后,他的劲头更大了。他决心从这机器身上找出“潜在力量”来。他不止千百次地抚摸着这些滚珠、轴杠、底针、齿轮等零件,研究如何改造。但是,好久了,他仍然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使“八一六式”的机针变得长些,而这却是这个机器常常发生毛病的关键所在。他下工回家后,就抱着有关钳工、车工等机械理论的书籍不放,常常读到深夜。初小的文化程度,使他在学习时感到很吃力;但他把不懂的地方都记在心上,第二天,就去请教技术人员。厂长知道马绍良在研究改造中底机,非常重视,拨给他将近一千万元的研究费,并鼓励他说:“不要灰心,几时研究成功几时算!”
在八月初的一个夜晚,马绍良终于成功了。这次,他得到了徐邦全的帮助。徐邦全已经病愈复工,他被马绍良日夜苦心钻研的精神所感动,就帮助马绍良想办法。他叫马绍良把“八一二四式”机上的圆头拉杠换到“八一六式”机上试试。换过以后,因为拉杠太长,被拐子挡住,机器转动很吃力。马绍良又揣摸了许久,忽然想到:“何不把拐子截短一些?”经过再次的试验,机器转动加快,底针和叉针的交差扩大,因而机针的长度增加,机器的效率就提高了,停修率减低了三分之一。
第二天,马绍良按照这个方法首先改造了陈凤德所使用的中底机。使用时,全组工人都很满意,都要求把机器照样改装。但马绍良并不满足,因为他看到改装后机器的效能还不及“八一二四式”。于是,他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仔细钻研,把轴杠改造了,使机针跳动的距离更增大一些。连续作了四、五次改进以后,他终于达到了把“八一六式”机完全改装成“八一二四式”机的目的。中底机改造成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中底组的工人无不兴高采烈。全车间九台“八一六式”机在八月底全部改装后,中底组的生产任务就月月完成甚至超过。从八月到十月,该组每月生产量平均达到了一万五千双。到今年年底,该组共可节省零件和机针的消耗费九千多万元,可增产八万双中底,两项折合粮食二百七十吨。按照已改装的九台机器和计划从旧机器改装的七台中底机计算,第四橡胶厂可从明年增加设备的费用中节省两亿五千多万元。
马绍良,这位从新纪录运动以来已连续九次得奖的先进生产者,最近又得到了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的一枚镀金奖章和一笔奖金。但他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现在,他正在继续钻研着一人操作两台缝纫机的方法,并计划进一步改装中底机,使它能带上自动剪刀,以便更加提高机器的效率。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李锡奎调车组的先进经验
吴风
一面鲜明的旗帜
中国长春铁路管理局沈阳站调车员李锡奎和他的调车组,在推行新调车法过程中,创造了先进的工作经验,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因此,在今年九月所召开的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李锡奎被公认为全国最优秀的调车工作者,成为全国铁路调车工作中一面鲜明的旗帜。
李锡奎和他的调车组,不仅把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六十以上,而且影响和推动沈阳站其他调车组,把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车辆在沈阳站停留的时间,显著地缩短了。从一九五○年五月到今年八月止,共计节约了十八万七千零五十二车小时。按照沈阳站计算,每车小时折合四万七千元,共计节约了八百七十九亿元,相当于五十八架战斗机的价值。在全国铁路职工的增产节约运动中,李锡奎和他的调车组又提出了每月增产节约十五吨粮食的具体计划。
旧调车法工作脱节,新调车
法有高度计划性与组织性
调车是铁路运输工作中的主要环节之一。铁路为着将各地货物运输到各个不同的目的地,必须在车站进行大量而复杂的调车工作。将货车编成整列列车,开到指定的到达站。过去铁路调车工作,长期沿用着旧的工作方法,由计划车号员作出调车工作的计划,交调车员调配车辆。计划车号员本身能力有限,而且很难掌握现场全面情况,调车工作计划常常不切合实际情况。调车员只能机械执行计划,虽然发现计划不对,也不敢擅自改变。这就形成了“计划车号员包而不办,调车员消极工作”的现象,束缚了调车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影响调车工作效率不能提高,以致车站上的列车经常不能及时编成和正点开出,而且容易造成车辆拥塞的事故,影响铁路运输能力的充分发挥。一九四九年,东北铁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推行“新调车法”以来,完全改变了调车工作上的旧面貌。新调车法贯彻负责制的精神,建立了调车工作上的科学的机构和制度,取消了计划车号员和调车工作计划,改由车站调度员统一掌握全站列车编组和解体计划;由调车员负责组织调车工作,具体实现列车编组和解体计划。这就充分发挥了调车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克服了调车工作上的浪费、列车编组晚点和车辆拥塞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调车工作的效率。
在推行新调车法过程中,沈阳站调车员李锡奎不但带动全站调车组,实行了新调车法,而且在新调车法实践中,创造了一套科学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不仅保证了工作进展迅速,而且保证了工作的安全。
珍惜每一秒钟,做好联系
和配合的工作
李锡奎调车组的先进经验,是经过长期努力,积累起来的。李锡奎调车组的工作是十分有计划的。他们珍惜每一秒钟,他们善于掌握情况。在每天上班时,他们将值班站长所布置的工作计划记录下来,作为工作的目标,这就是所谓“上班记录制度”。他们利用去调车场的途中,一边走一边讨论工作计划,并订出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这就叫做“走道会议制度”。经过调车场时,他们又分别地了解了调车场线路上的车辆情况,这被称为“线路检查制”。在每天工作完了后,同样地又利用由调车场返回的走道时间开检讨会,总结工作,开展批评,这个会议叫做“工作完了的检讨会”。他们就是这样地抓紧时间做准备工作,利用机会来了解情况,因而减少了非生产时间,保证了不间断的工作。
李锡奎调车组的分工非常明确,每一件细小的事都指定专人负责。全组一个调车员,四个连结员,都按照各人的能力和专长,进行了具体的分工。这就是他们自己所说的“分工负责制”。每天上班后经过调车场检查线路时,他们也是事先规定好某人掌管某几条线路,负责了解车辆目的地,以及那些车辆在编车时受限制等情况,这就是所谓“包线制”“包地带”和“包限制车”。由于真正贯彻了负责制的精神,不但每一件事都有专人掌握,而且发挥了每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李锡奎调车组的联系配合工作,也做得非常好。调车工作是一件错综复杂的工作,必须与有关各方面密切联系配合,才能保证迅速和安全。他们与车站调度员、司机、报道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都订立了制度,相互保证密切配合,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这些制度,叫做“联系制度”。联系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参与调车工作的工作人员,在调车员的统一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
李锡奎调车组在沈阳站苏联专家克拉维茨工程师的帮助下,采取了郭瓦廖夫的工作方法,集中了几个优秀苏联调车员的先进工作方法,如“活用线路法”“溜放调车法”“连续溜放调车法”以及“解体照顾编成”等,构成了李锡奎调车法。这个调车法解决了调车作业上的许多技术问题,因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李锡奎调车组的这些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是一套科学的调车工作法,也是一套完整的先进工作经验。它学习了苏联先进经验,集中了先进的工作方法,在具体运用上,并有着进一步的创造与发展,因而显著地提高了调车工作的效率,减少了工作上的浪费,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这正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创造性与苏联先进经验相结合的生动、具体的范例。
李锡奎调车组的先进经验,
是在战胜各种保守思想后推广
起来的
如像其他无数的模范人物一样,李锡奎调车组也是战胜了各种保守的思想之后创造了今天这样的事迹。一九四九年八月,沈阳站李锡奎调车组成立时,除了调车员李锡奎曾在本站做过连结员工作外,其余四个连结员都是新从别的车站调来。那时李锡奎还只是个青年团员。在日寇和国民党统治下,这五位饱受了折磨和苦痛的青年工友,在解放以后,深深体验到共产党给自己带来了温暖和光明,无论在工作上或学习中,都是非常努力。李锡奎经常对大家说:“日本小鬼子临走时说过:你们沈阳站三十年也管不好。解放后怎么样?人少了,活还干得比以前多。咱们工人当了家,就是有力量。咱们青年调车组更得好好干,好好学习呀!”从李锡奎调车组成立那天起,党、青年团和工会就派人帮助他们,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业务水平,教育他们团结群众,团结技术人员,虚心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在调车组成立的不几天,李锡奎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由于李锡奎积极工作的影响,全组工作更起劲了,学习也更努力了。半年以后,四个青年都先后地成为青年团员。
一九五○年三月,沈阳站领导方面号召试行新调车法。全站大多数工友,在思想上普遍抵抗新调车法。他们认为:“过去凭计划车号员的通知单干活,还要出错,这一来非得乱头不可。”“多少年来就这样干,哪还有错?”“咱们文化低,干不了!”也有一部分工友认为:“新调车法又费脑筋又费劲,出错还得负责任。”车站上的中层干部也多没信心:“瞧你们怎么干得了!”这时候,李锡奎调车组的全体工友,经过商量研究,自动向领导方面要求试行。车站上的苏联专家克拉维茨工程师亲自来教他们。一个多礼拜后,李锡奎调车组开始单独用新调车法进行工作。起初不熟练,也很忙乱,不但编组列车慢,而且常出错返工。有时机车停在一边等着。编组一列车最长用过三小时。已经编成的列车有十分之四、五要返工。每天的任务总完不成。为了研究克服困难的办法,李锡奎曾经十多天吃不下饭。当时有一股力量支持着他:“共产党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动员连结员李忠信等,把家搬到沈阳,住在一起,利用休班时间,进行演习,专心钻研编车方法。他们又主动请求车站中、苏工程师帮助,建立工作上的分工负责制,发挥全组工友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全组工作有了好转。他们逐渐克服了忙乱的现象,每天的任务,开始能够按时完成了。
在李锡奎调车组的影响下,去年有一部分工友和干部开始改变了过去认为新调车法行不通的想法,也愿意亲自试试看。沈阳站领导方面决定自五月份起,全站普遍推行新调车法。但是,还有一部分老工友不服气,觉得:“这些小孩子有什么?过几天就会垮台!”李锡奎和全组工友一方面虚心团结周围群众,主动在下班时间找老工友请教,征求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优点;另一方面又继续钻研调车工作。经过小组不断的讨论,又建立了一些工作制度,学会了几种先进的工作方法,使调车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这样,渐渐地改变了老工友们的看法,许多调车组开始采用了李锡奎调车组的工作经验。
一九五○年十一月底,沈阳站工会号召全站学习李锡奎的工作方法。但由于当时仍有部分工友感到
“差不多,没什么出奇”,以致未能及时把新工作法广泛推广出去。今年三月,沈阳站总结了李锡奎的先进经验,工会又组织了短期训练班,由李锡奎报告并示范。通过实际工作,使全站工友进一步认识到李锡奎调车组工作经验的优越性。从这时候起,李锡奎调车法不仅在沈阳站,而且在中长铁路局管内广泛地推广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国铁路调车工作,保证完成国家运输任务,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已于今年八月间发布指示,全面推广李锡奎调车组的先进工作经验。目前李锡奎和他的调车组,在全国五十余万铁路职工中,已经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这一面旗帜的号召下,全国铁路职工更将虚心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创造新的工作方法,为国家积累财富。(附图片)
全国铁路优秀的调车工作者李锡奎
李锡奎和他的调车组


第2版()
专栏:经济生活简评

认真推广李锡奎先进调车法
李锡奎调车组创造的新调车法,提高调车效率百分之六十以上,为国家积累了大批财富。这种先进工作经验,是值得重视和推广的。
为了提高车站技术作业,发挥铁路运输的潜在能力,争取超额完成国家运输任务,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于今年八月指示全国各铁路管理局,大力推广李锡奎调车法。铁道部的这一指示,已引起了全国运输工作人员的注意。全国各主要车站,已先后开始学习、重点试行并全站推行这一先进工作经验。各站学习和运用李锡奎调车法的结果,普遍使各站的调车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这样就加速了车辆周转时间,保证以现有车辆和设备完成更多的国家运输任务。经验证明:那一个管理局或车站重视了并认真推行了李锡奎调车法,那里的调车工作效率就提高了,运输任务就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反之,调车工作效率就没有显著的提高,运输任务也受到影响。
应当指出,在推广李锡奎调车法过程中,有一部分干部,采取了错误的抵抗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制度我们这里也都有过”,“不适合我们的具体情况”,等等。这些同志的思想是保守的。他们对新鲜事物缺乏敏感,没有认真学习和了解李锡奎调车法的精神实质;没有充分认识推广李锡奎调车法,对于人民铁道运输工作的重要的作用,因而也就没有认真推广李锡奎调车法。这显然是错误,必须立即加以纠正克服。
李锡奎调车法是一套科学而完整的调车作业法,是苏联铁路建设的先进经验和中国铁路先进工作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全国铁路运输干部必须严肃地认真地推广李锡奎调车法。必须广泛地宣传李锡奎调车法的具体内容,组织职工进行深入的学习,并启发职工的创造性,使能结合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必须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推行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必须有意识地吸引技术人员,参与组织领导,使调车工作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对于那些拒绝推广李锡奎调车法的现象,必须给以严格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使李锡奎调车法在全国铁路范围内广泛地推广开来,充分发挥全国铁路运输的潜在能力,为国家增产节约更多的财富。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对待俘虏的一个显明对照
编辑同志:我们师范大学的同学们读了人民日报十一月二十六日所刊的朝鲜人民军战士金俊根“控诉美国侵略者屠杀我军被俘人员”一文后,一致对美国强盗的血腥罪行表示无限的愤怒和仇恨。今年四月间曾代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去的吕乃君同学,把他在朝鲜亲眼看到的我军宽待美英俘虏的情形告诉大家,来与美国侵略军的暴行作一对比。他说:“今年五月三日的晚上,我们在公路上看到了正被押往后方的约五百名侵略军俘虏。负责押送俘虏的志愿军同志十分和善地对待他们,并且还发给俘虏们每人一个装得满满的米袋,使他们在生活上获得了物质的保证。后来我们又在俘虏营里看到了俘虏们的生活情形。他们过着自由而安全的生活,并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俘虏们自己用树枝做成了十字架,他们中间还有天主教神父与基督教牧师。志愿军对待俘虏是这样的宽大,但美国侵略者却用电网、灌汽油、蒸汽监、烧杀等残忍的血腥手段来对付我军的被俘人员。”
许多同学都表示要用努力学习、锻炼身体与帮助老师改造思想的实际行动来回答美国侵略者的暴行。 师范大学通讯组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干部应在群众缴粮工作中进行组织工作
编辑同志:我觉得在缴纳公粮的工作中,除了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组织工作很重要。组织的好,计划周到,就能很好完成任务,否则公粮就缴不好,就可能发生事故。如山东临城县第五区孤山乡的群众,在指定送粮的前四天,就以十五户为单位,编成了小组,各组各户互相评比粮质,发现不合标准的粮食,就组织筛簸或翻晒。因此这个乡的粮食送到粮库以后,无一户被退回,无一户需要筛簸,也无一户尾欠。为了切实做好缴纳爱国公粮的组织工作,山东地区的部分乡还成立了“爱国公粮缴纳委员会”,以乡为单位编成了“缴纳爱国公粮大队”,乡以下的村编成中队,再编成小组,事先把粮食准备好,并经过检查,然后再按照粮库指定的日期,集体缴粮。
但在泰安专区长清县因为干部急于求成,组织工作作得不好,收的玉米,水分达百分之十九;沂水县十一区有一户送的二十斤豆子,其中秕子就有五斤。滕县第二区粮库,事先组织工作差,不能按时收粮,送粮群众孟庆禹等了两天才缴上粮食,他因劳动过度,旧病复发,加上仓库人员对他照顾又差,以致死亡。临城县群众在送粮途中死了一头牛,还有一个送粮群众,被压断一条腿。其他如曲阜、寿南等县,也有类似情况发生。因此组织群众缴粮,是一件亟应引起各地注意的事。 易之 蒋明显
编者按:组织缴纳公粮是一件复杂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因此,任何满足于群众缴粮热情,或急于求成的单纯任务观点,都会给人民带来损失。各级政府必须以严肃负责的精神对待这一工作。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中国蛋品公司东北区公司
在反贪污反浪费运动中
清查出不少“小家底”
编辑同志:中国蛋品公司东北区公司及所属畜产加工厂,在这次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中,发现各单位为了开支方便和不受财政纪律约束,过去滥用各种办法搞“小家底”。如东北区蛋品公司以修建为名,曾留用东北币一亿七千余万。
据调查小仓库数字:区公司有三个,畜产加工厂有六个,海拉尔办事处有两个(一个有账,一个没有),罐头厂一个,中国共产党总支一个。由于有了这些小仓库,在开支上曾有严重的铺张浪费现象。如区公司春节曾招待课长以上干部、室主任及技术人员吃了三次饭。佟琦厂长和私商订加工罐头合同后,请私商吃饭花了八十多万元。区公司经理西久贞去北京开会,回来时曾送给室主任、厂长每人一件衬衣,过节送月饼、鸡子,再加上给干部买金笔等,共花二百五十多万元。
总之,该公司及所属工厂的铺张浪费现象是很严重的。经过这次运动,领导方面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目前除追查未弄清的款项外,其余尚存的“小家底”也都已交到财经会计部门处理。我觉得“小家底”是造成贪污浪费的条件,在反贪污浪费的运动中,各地都应注意清除“小家底”。
周锐武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陕西省汉阴县三清乡乡长
王天龙贪污漏税被撤职
陕西省汉阴县第八区三清乡乡长王天龙贪污、漏税,已受到撤职处分。王天龙在工作中假装积极,骗得群众的信任,于去年三月当了乡长。他当乡长后,即为所欲为。催缴公粮时,王天龙不但吃饭不给钱,每次还要向农民索取一升大米的“工钱”。人民政府为了提倡农村的副业生产,规定凡是自己养了供自己食用的猪,概不上税。王天龙却通知农民:凡杀了猪的,要把猪鬃交到乡公所作为“办公费用”。王天龙自己杀了出卖的三口猪没有上税,并贪污了农民缴纳的猪税十九万一千元。今年五月,王天龙自己打油不上税,并和该乡第一闾闾长胡延明私自烧酒。这事被一民兵发觉,要向政府报告,王天龙就把他扣了一夜。群众说:“解放了,翻身的是乡长,咱穷人还没有真正翻身。”目前,上级政府除决定追回王天龙所贪污、勒索的款项外,并已呈请县人民政府批准,给予撤职处分。
崔耀民 王墅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河南邮区提前超额完成了报纸发行的全年计划
人民日报一九五一年在河南邮区的发行计划是一万二千份;河南日报在该区的发行计划是六万份。截至十一月二十五日止,人民日报已发展到一万九千三百九十三份。截至十一月十二日止,河南日报已发展到七万零五百份。
为什么河南邮区能够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的发行任务呢?
河南邮电管理局给中南邮电管理局的报告中,举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一)首先是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的开展,群众政治觉悟普遍提高,广泛地展开了时事学习;尤其是广大的翻身农民更迫切地要求文化食粮。工业农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群众购买力的普遍提高,这些都为开展报刊发行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当地党委对发行工作的重视。在省委领导下于七月份成立了省的发行工作委员会,对开展报刊发行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发行工作委员会没有成立以前,人民日报才发行到一万五千零九份,河南日报发行到五万六千九百十四份。发行工作委员会成立之后,省委首先号召各级党委重视发行工作,并颁布了“加强报刊发行工作”的指示。所以人民日报自七月至十一月,四个月中便增加了四千多份;河南日报自七月至十一月,四个月中便增加了一万三千多份。其它各种报刊的发行数字也随之不断上升。
(三)邮局全体员工的努力。工会与行政密切配合,并结合抗美援朝运动,在全省普遍展开了爱国主义的发行竞赛运动,大大地提高了邮政员工的政治认识。在竞赛中,提出“多发展一份报刊,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多发展一份报刊,就增加一份抗美援朝力量”等战斗口号,并在局与局、组与组、线与线、个人与个人之间热烈地展开了挑战应战,保证了本年各季发行计划的超额完成。
此外,如在全省很多县份之内,普遍建立了文化站,不仅提高了投递速度,而且还扩大了投递面。同时,广泛地组织读报组,更能发挥报纸宣传作用和解决个人订报的经济困难。 金尼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东北区邮局对订报手续需要改进
东北区各邮局(现业局)不能直接向发报的邮局要报,每月必须在二十日以前将报数报到管理局,再由管理局统一向发报的邮局要报。这样各现业局须提前五、六天要报。各市、县的邮局普遍对这种制度不满,觉得经过管理局手续既麻烦,同时对读者又不方便。吉林市邮局局长表示:每月须在二十日以前把报数和报费一同交到管理局,缺一项就不发报。大连市邮局发行股长说:每月因为要在二十日以前把报数和报费交到管理局,必须提前收报费,但一般职工都还没有发工资,没钱交报费,只好停报,到发了工资以后再订。这样,就使职工们对邮局的工作很不满意。
同时,很多邮局还存在着限期订报的不合理现象。鞍山市邮局规定:无论何时订报只能从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开始发报。中共吉林省蛟河县委订的人民日报,邮局到期没去收费,就把报纸给停了;因为订报有一定的期限,一直到下月十五日才把报纸送到。东北日报驻吉林记者想订一份人民日报,因为过了二十日,就订不到下月的报了。
上述各地读者向邮局订一份报纸,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报纸。这在邮局方面,增加一份报纸要转办几层手续,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在工作上也不方便。尤其是过早地向读者预收报费,或限期让读者订报,这对发行工作的开展是有很大影响的。希望东北区邮电管理局能研究改进。 赵伟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厦门邮局应迅速改变积压报纸的现象
编辑同志:我对厦门邮局发行人民日报不及时有意见。厦门邮局投递人民日报不是按期送,而是一个月送五六次,有时隔五六天不见报,有时五六份
一齐来。例如十月十五日就一次收到十月一日至五日的五天报纸。我认为这不是邮程远近的问题,而是对我们党中央的机关报不重视的具体表现。
我们很需要人民日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特别是做报纸工作的人,需要报纸的时间性更强,而邮局的发行却将人民日报变成了历史杂志。这是需要迅速改善的。
厦门日报经理部工作人员 卢先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