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1-10-06

1951-10-06新闻联播 文字版

论新年画创作中几个主要的问题

第3版()<br/>专栏:<br/><br/> 论新年画创作中几个主要的问题<br/> 蔡若虹<br/> 一、新年画创作的成绩和目前所存在的缺点<br/> 两年以来,新年画的出版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有极大的发展,去年(一九五○年)全国有二十六个地区出版了新年画,创作种数共四百余种;今年则有三十一个地区出版了新年画,创作种数共五百八十余种;去年全国各地区的发行总数是七百余万份,今年的发行总数是一千五百余万份;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br/> 在新年画的创作工作方面,两年来也有了显著的进步,参加创作的美术工作者逐渐加多了,每年都产生了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在今年的作品里面,比如林岗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邓澍的“保卫和平的签名运动”,古元的“毛主席和农民谈话”,李琦、冯真合作的“伟大的会见”,古一舟的“各显其能”,伍必端的“保卫祖国的边疆”,阿劳的 “朝鲜人民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苗地的“英雄荣归”,计桂森的“为民除害”,丁鱼的“女拖拉机手”,张怀信的“新农具试验”以及徐邦洽、萧采洲的“农村十二个月”等等,都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英雄们的面貌,描绘了新社会建设中的新鲜事物和壮丽远景;特别是在“英雄会上的赵桂兰”这幅作品中,作者不但恰当地表达了新中国的英雄和人民领袖会见时的崇高的感情,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充分发扬了民族传统中的优良风格,给新年画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此外,还有张碧梧的“军帮民、民帮军”和杨俊生的“领得土地证感谢毛主席”两幅作品,也都在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月份牌画片的原有风格,题材上却完全改换了新的生活内容;这种创作方法在月份牌画片的改造工作上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人们有理由欢迎这样的新年画。<br/> 但在新年画作品中,也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有些缺点是比较普遍的,大致可以归纳为这样两类:<br/> 第一类的缺点,是新年画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的结合不够,尤其是与地区的实际情况的结合不够;作者的掌握题材,不是从实际生活出发而是从概念出发,因而作品内容就往往流于空泛、贫弱和公式化,缺乏思想内容,甚至在形象上也发生了错误。比如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地区不能种植棉花,可是却制作了如何种植棉花的年画,结果是无人来买这种年画。有的作品在歌颂农村的劳动英雄,可是没有把具体人物和英雄事迹在画面上表现出来,所以看年画的农民说:“为啥不画画咱们的实事呀!”还有不少的作品在描写生产建设,画工厂,画农村,画修桥、补路,画开荒垦地……这都是一些很好的题材,但是作者们只攫取了一些表面现象,没有着重表现生产建设中的特点,没有着重表现劳动人民在生产建设中的主人翁态度,没有着重表现生产劳动与爱国主义精神的结合;因而从画面上就看不出新社会的生产劳动与过去情况的根本区别。还有不少的作者在大量制作“娃娃戏”,将一切严肃的斗争都装进儿童游戏里面去,这也说明作者脱离了现实斗争,因而缺乏正面描写斗争的能力。在人物形象方面,有的作者在江南发行的年画里描绘着陕北的风土人物,有的作者把北方的骡马和南方的水牛硬拉在一起耕作,有的作品仍然歪曲了人民领袖的形象,有的作者继续不自觉地将劳动人民的形象加以丑化……当然,形成这些缺点的主要缘故,是由于作者脱离了实际生活,是由于作者缺乏思想锻炼和技术修养,同时,也由于作者对于新年画创作还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br/> 另外一种缺点,是新年画创作逐渐脱离了民间年画的优良传统,忽视了民间年画与广大人民发生联系的积极因素。比如在内容方面,民间年画中经常反映着人民对于生活的理想,对于幸福的追求,对于美好人物的怀念和对于祖国山河的爱好;通过年画表现出来的,就是那些平安、吉利、多子、长寿之类的题材和那些人物、风景、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之类的画种,这些题材和画种在今天不是不可以运用的,而且完全可以和今天新的生活内容联系起来的,完全可以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等等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的,可是在新年画中很少看见这样的作品。在形式方面,民间年画中的四扇屏、农历图、月份牌以及故事幅等等,是中国人民历来所喜爱的,也是适合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的,可是在新年画作品中运用这种形式的也在逐渐减少;代替它们的是一些单调的西洋画幅形式,甚至在表现方法上也出现了不适合于年画形式的油画和钢笔画的西洋作风;这种轻视与脱离民间年画传统的现象,是应当在今后新年画创作中加以纠正的。二、加强新年画创作的领导是<br/> 提高新年画质量的重要关键<br/> 反映在新年画作品中的缺点,归结起来,也正是创作领导工作上的缺点。<br/> 新年画创作是美术普及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已经在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它今年表现什么,明年表现什么,不仅要与广大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直接相关,而且还要与当前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取得密切的配合;因此,新年画的创作内容,就直接联系到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很多有关创作的实际问题,都不是创作者个人所能完全解决的,而是需要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领导来帮助他们解决的。<br/> 就新年画创作的目前情况来说,不可否认,还停留在一种无组织无计划的状态里面;新年画的绘制工作基本上还是一种个人手工业的方式;作者只能根据个人的主观愿望来进行创作,并不是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来进行创作;创作计划是按照个人或小工作单位来制订的,而不是按照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统一制订的;创作资料是由个人所收集的很不完全的材料(片面现象),而不是有组织的通过各个行政工作部门所整理出来的材料。此外,自从全国解放以来,不少有创作经验的美术工作者都担任了创作以外的工作,放弃了创作或者把新年画创作当成临时的突击任务;而新的美术工作者,既缺乏对于生活实际的了解,政治学习又很不经常,有不少的作者把新年画创作看作一年一度的老样文章;就从个人的创作条件和思想准备来说,也是非常不够的。在这样的创作情况之下,新年画的作品内容,就不能不走到脱离实际,就很难含有现实教育意义,就势必发生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脱节的现象。<br/> 一种社会的艺术活动,却没有运用社会的力量来保证它的正确完成,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br/> 所以就必须归结到创作的领导问题,而且首先是创作的组织领导问题,因为只要有组织地运用社会的集体方式帮助作者进行创作,才能清除无目的无计划的盲目创作现象,才能保证作品质量的提高。根据目前的一般情况,新年画创作的领导方式还局限在动员创作、拟写创作提纲和审定画稿三个方面,而创作提纲又常常是缺乏具体内容的空洞条文,这种提纲不但不能解决作者在创作上的具体问题,而且助长了创作上的公式主义倾向。至于审定画稿,也只能在整顿出版工作上发生效果,而不能在指导创作和提高创作质量上起有积极作用。这种创作领导方式必须改变,而且必须针对目前创作方式上的缺点来加强创作组织工作,确定创作的原则和工作进行的具体步骤,其重点包括在这样几个方面:<br/> (一)应当肯定新年画创作与实际情况结合的重要性,必须根据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根据生产建设中的英雄模范事迹和人民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鲜事物来制订统一的创作计划,这种创作计划不但要有具体的内容,而且还要配合搜集与计划有关的创作资料,使作者能够先掌握材料然后才进行创作。领导新年画创作的文教部门,应当把制订计划和搜集材料等具体工作,当作领导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br/> (二)创作资料的分配和创作计划的执行,必须在美术工作单位中进行深入的讨论,使作者在创作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应当帮助作者到农村或工厂中去生活,使作者能够正确的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br/> (三)应当肯定创作实践与创作学习结合的重要性,必须组织新旧作者共同研究创作和研究政策,召开讨论会和作品初搞观摩会,使老作家能够指导新作家,使创作经验能够互相交流,使作品的缺点能够及时纠正。领导新年画创作的美术团体,应当把这种学习组织工作,当作领导创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br/> (四)必须根除那种只顾创作不问效果的脱离群众的现象。美术工作团体应当广泛征集群众对于新年画作品的意见,并将这些意见加以整理和研究,作为提高和改进新年画创作的重要根据。三、改造民间年画不能脱离<br/> 民间年画的传统<br/> 新年画是在民间年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作新年画和改造民间年画是一个工作的两个方面,制作新年画必须继承民间年画的优良传统,这才不至于和群众的要求脱节;改造民间年画必须符合新年画的发展方向,这才不至于和人民的生活脱节;两者互相关联,是不可任意分割的。<br/> 但目前无论在制作和出版方面,新年画与民间年画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互不相关各行其是的状态;新年画制作者忽视民间年画的存在,也不注意民间年画的改造问题。民间年画则原封不动的照旧出版,或者乱加改造(如在“三笑姻缘”的画面上添加“打破阶级观念,追求侍女配偶”的荒谬标语),形成年画出版工作上一种混乱的情况。<br/> 现在应该是结束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把民间年画的改造工作提到美术工作者的工作日程上来。这里就必须接触到两个重大的问题:一个是改造的方针问题。一个是改造的办法问题。<br/> 那么,改造民间年画的方针是什么呢?<br/> 曾经出现过这样的论调,认为民间年画是封建社<br/> 会的产物,所以民间年画的内容就全是些封建、迷<br/> 信和其它落后意识的东西,应该全部革掉;甚至对民间艺人和月份牌画家的表现技术也提出了抗议,这种议论在民间年画艺人中曾经起过很不好的影响。当然,民间年画中的确含有许多封建迷信和色情丑恶的东西,否则就无须进行改造。但是封建性仅仅是民间年画内容的一面,也还有民主性的一面,如果没有民主性的一面,民间年画就不可能在今天仍然流行。因此,改造民间年画的原则方针,就是要按照毛主席所说的“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就是要将民间年画中的封建性和民主性加以区别,就是要将民间年画的内容和形式加以区别。凡是对人民有利的而且为人民所喜爱的,都应该保留;凡是对人民有害的,既使人民还不知道它的害处,也应该加以改革。对内容和形式采取全部否定态度是不对的。<br/> 那么,改造民间年画的办法又是怎样呢?<br/> 曾经有过这样的办法,要民间艺人丢掉他的本行,一律改画现实斗争的题材,这就使民间艺人遇到了难关。因为民间艺人有的是专门画风景,有的是专门画美人,有的是专门画翎毛花卉,专门技术是不能马上就可以改变的,那么怎样办呢?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暂不改造,照旧画他原来会画的内容;一条是真的在表现现实斗争的题材了,可是结果表现出了错误的内容和错误的形象;事实证明,性急的办法是行不通的。<br/>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民间年画的改造和民间艺人的改造是同样的不能脱离原有传统的。改造的办法,一方面是继承原有的优良传统,一方面是在新内容的基础上改造旧的传统。民间年画中既然有可以肯定的题材和画种;民间艺人也当然有表现这类题材和画种的能力;因此,风景画就不是不可以改造的,只要是表现了我们祖国的锦绣山河,何尝不能与爱国主义精神结合;美女画也不是不可以改造的,只要是画的劳动人民的美女,何尝不可以与生产劳动观念结合;翎毛花果也不是不可以画的,如果你配合了土产物资的宣传,也还能起一定的作用;胖娃娃也不是不可以画的,如果你配合了妇婴卫生的宣传,也还能得到教育人民的效果;其它如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地方戏曲等等也都是可以画的,只要能够从这类题材中发扬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爱国精神和健康思想……这样,我们就给民间年画的改造工作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既是与现实生活和革命斗争结合的道路,同时又是可以让民间艺人可以走通的道路。<br/> 因为这样,改造民间年画的中心问题,也就是组织民间年画艺人进行学习和给予他们具体的指导问题。<br/> 应当肯定,民间年画艺人(包括月份牌画家)是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的,他们熟悉人民的艺术爱好,精通年画的制作方法,只要帮助他们进行一定时期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他们是完全可以负起改造民间年画的任务的。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过程,这就是在创作实践上,必须要有新的美术工作者和他们共同合作,这种合作不是空洞的口头说教,而是切实耐心的具体帮助;不仅是给他们出题目做文章,而是给他们筹划具体的创作内容,供给他们必要的参考资料,使他们在开始创作时就具有信心,就能够愉快的胜任。在这种合作之中,新的美术工作者不要干涉他们的原有技术,不要将他们的毛笔改为钢笔,不要将他们的木刻改为石印,只应积极地帮助他们表现方法上的改进,帮助他们在制作技术上的加工。而且,新的美术工作者还可以学习他们技术上的长处,学习他们在技术上联系群众的道理;只有在这样的合作情况之下,民间年画的改造才能顺利的进行和胜利的完成。新旧美术工作者应当把这种合作当作改革社会旧有文化事业的光荣任务。

语法、修辞讲话(第五讲)

第3版()<br/>专栏:<br/><br/> 语法、修辞讲话(第五讲)<br/> 吕叔湘、朱德熙<br/> 第三段 逻辑<br/> 语法和逻辑。第一讲第一段里曾经说过,“语法不是逻辑。”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就是我们在那一段里说明的,尽管一个句子的结构是正确的,要是事理上讲不过去,这句话还是不通。那儿举的例子是“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在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与植物之分”是一样的,但是“动物”和“植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是不通的。<br/> “语法不是逻辑”的第二层意思是: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是大家都这样说,都懂得它的意思,听的人和说的人中间毫无隔阂,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是实际上等于“好热闹”;跟这相反的是“好容易”,它不等于“很容易”,反而等于“很不容易”。又如“除非你去请他,他才肯来”,既然把你请他当作他来的条件,“除非你去请他”表示这个条件不存在,那末底下只能说“他不来”,可是大家都说“他才肯来”。又如“他的北京话比我好”,话怎么能跟人比较呢?应该说“他的北京话比我的好”,才合于逻辑,可是很少人愿意加上这个“的”字。<br/> 这两层意思放在一起看,似乎是冲突的。同样是语法和逻辑分歧的例子,可是有些句子我们说是不通,有些句子我们又承认是正确。实际上这两层意思并不冲突。第一类例子代表一般的情形:一般地说,语法要服从逻辑,一句话不但要有适当的结构,也要事理上讲得过去,才算是通。第二类例子代表习惯语:习惯语是不容许分析的,并且是不容许援例的。语言是一种工具,我们使用这种工具去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句话,如果能引起说话的人所期望的反应,就可以说是完成了它的任务。第二类的例子能满足这个条件,因而就应该算是正确的。第一类的例子就不然了。你说的话不依照一般的思想规律,人家不能一听就懂,你也就不能达到你说这句话的目的了。所以我们在说过“语法不是逻辑”之后,接着又说,“实际上离不开逻辑。”<br/>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例子。<br/> 范围大小。由于没有把概念的范围分辨清楚,往往说出自相矛盾的话来。例如:<br/> (一)滇西大股土匪虽已大部被击溃,但云南全<br/> 省土匪仍然猖獗。(期)<br/> (二)我们相信你们有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br/> 雄主义和创造精神,有以你们为骨干的广大<br/> 群众团结在你们的周围,今年冬修中会创造<br/> 出更多的新记录。(稿)<br/> (三)由文教部长主持这学校,带走了该部全部<br/> 人员,其中还从其他部门抽调了几人。<br/> (稿)(一)滇西是云南的一部分。既然说滇西土匪已“大部被击溃”,就不能说“云南全省土匪仍然猖獗”。“云南全省”应该改做“省内其他地区”。<br/> (二)既说“以你们为骨干”,当然包括“你们”在内,又说“团结在你们的周围”,自己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岂非怪事?(三)“其中”自然是指文教部人员之中,文教部人员之中怎么能有“其它部门”的“几人”呢?“其中”应删。<br/> 部分和全体不能并列。我们可以说“梨和苹果”,也可以说“梨和桃子”,却不能说“梨和水果”,因为水果包括梨在内。下面的例子是错的:<br/> (四)一年来,医院的团员与青年自愿输血达一<br/> 万零四百四十个CC。(期)<br/> (五)可喜的是亚洲的人民和世界的人民都起来<br/> 了。(期)<br/> (六)在恢复与建设上,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br/> 项人才。(期)<br/> (七)许多垦民从上海把自己的母亲,家属接到<br/> 垦区来共同生活。(报)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亚洲人民是全世界人民的一部分,“各项科学家”包括在“各项人才”之内,母亲包括在家属之内,都不能并列。(四)和(五)的说法现在很流行,但这是不合逻辑的。(四)不如说“团员和非团员青年”。(五)该说“亚洲与全世界其它各地人民”。(六)该说“各科专家与其他人才”。(七)应删“母亲”。<br/> 所举不止两项的时候,情形也一样。总之,列举各项必须是独立而平行的,任何一项不能包含另一项。<br/> (八)有的是从解放区来的,有的是从农村来的,<br/> 有的是从部队里来的,还有从延安来的。(<br/> 期)解放区包含延安,也包含“农村”。“部队”指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到达的地方,自然是解放区,如果原先不是,到达之后也就成了解放区。后三项都包含在第一项之内,不能并举。改的方法是把第一个分句删去,或是把前两个分句合并成“有的是从解放区农村来的”。<br/> 跟这相反,在分类的时候,分出的小类必须是能够包括在大类之中的。因为大类跟小类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包含的关系。例如:<br/> (九)一年来五一工厂共写出了三十九个针对实<br/> 际情况的剧本(包括剧本、鼓词、快板)。<br/> (书)<br/> (十)游泳券分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等<br/> 种。(报)<br/> (九)剧本不能包括鼓词,也不能包括快板,剧本包括剧本也没有意义。“剧本”应改为“作品”。(十)游泳券不能包括参观券。应该说:“游泳券分普通券、月票、季票等,另有参观券。”<br/> 因果关系。判断两件事有因果关系虽然是主观的见解,但是必须有客观事实做基础。“因为”“所以”“由于”“结果”等词只能表示因果关系,绝对不能使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发生因果关系。<br/> (十一)因为学习态度是随着各人的学习目的而<br/> 不同,所以我的学习态度也随着解放而大大<br/> 地改变了。(作)前后两句话分开看都不错,可是用“因为”“所以”连在一处就不对了。二者没有因果关系。<br/> (十二)因为他来自中学,思想根本还是旧社会<br/> 的一套。(作)<br/> (十三)最近我这位朋友从南方回来,结果他的<br/> 思想依然如故。(作)这两句话更令人大惑不解。为甚么“来自中学”,思想就旧?为甚么从南方回来,思想就要变?<br/> (十四)由于我对于学科有偏重,因而对于数理<br/> 就不感兴趣。(作)<br/> (十五)许多干部只着重了重灾区的工作,因而<br/> 忽视了轻灾区,只着重了农村救灾,因而忽<br/> 视了城市,只着重了本地灾民,因而忽视了<br/> 对外来灾民的照顾。(书)<br/> (十四) “对于数理不感兴趣”是“对于学科有偏重”的具体表现;(十五)既然“着重重灾区”,自然就“忽视轻灾区”,否则就无所谓“着重”。这两个例子的前后两句或是一件事的两种不同的说法(十四),或是一件事的两面(十五),其间都没有因果关系。<br/> 自相矛盾。<br/> (十六)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稿)<br/> (十七)眼前的和过去的史实都说明了今天美帝<br/> 的冒险干涉朝鲜内政是必然要失败的。(期)<br/> (十八)在宣传工作中,我亲眼看到劳动人民过<br/> 去所受的痛苦。(报)<br/> (十九)大的关于阿Q的问题,附带了保留完全<br/> 肯定的同意者占多数。(报)<br/> (二十)这些共同点,在他们中间虽是共同的,<br/> 但在他们与蒙汉民族间,却表现出很大的不<br/> 同来。(报)<br/> (二一)这就是美帝国主义的本来面目之一。<br/> (期)<br/> (十六)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做“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十七)凡是史实,都是过去的,眼前的事不能叫“史实”。应把“史实”改做“事实”。(十八)既然是“过去所受的痛苦”,现在就无法“亲眼看到”,“亲眼看到”应改为“体会到”。(十九)如果是完全肯定,就不能有所保留;有所保留,就不是完全肯定。(二十)“这些共同点……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来”是讲不通的,应改做“这些共同点使他们和蒙汉民族有区别”。(二一)“本来面目”只能有一,不能有二。现在说“之一”,好像还有“之二”“之三”似的。“之一”应删。<br/> 有些词语用得太频繁,变成了口头禅,我们很容易忽视它们的本义,拿来跟意义相反的词语连用,因而产生了矛盾。例如:<br/> (二二)现在因为各方面照顾得周到,差不多根<br/> 本就没有死去的犯人。(报)<br/> (二三)基本上把不好的习惯克服干净了。(稿)<br/> (二四)当时刘涌的身体本是不好的。(期)<br/> (二五)担心朝鲜人民必将遭遇悲惨的命运。<br/> (期)<br/> (二二)“差不多”和“根本”矛盾,必须删去一个。(二三)“基本上”和“干净”矛盾,也只能用一个(关於“基本上”,参看第二讲第五段)。<br/> (二四)“当时”和“本是”矛盾,“当时”应删。(二五)“担心”和“必将”矛盾,“必”字应删。这四个例子只是字面上矛盾,下面两个例子就不同了:<br/> (二六)生产品的销路是增加了,甚至绝大部分<br/> 供不应求,但仍不畅。(稿)<br/> (二七)这个剧本的故事是可能发生的,所以它<br/> 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它是写实的,有很<br/> 大的进步意义的,只是比较太理想……(作)(二六)“销路增加了”,而且“绝大部分供不应求”,还说“不畅”,那么怎样才算是“畅”呢?(二七)先说“这个故事是可能发生的”,又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而且自己下结论说“它是写实的”,忽然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弯,说“只是比较太理想”,把前面的话全部推翻,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时间先后。(二八)他们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br/> 落深渊。(作)(二九)英法帝国主义者烧毁并洗劫了北京西郊<br/> 的名园。(期)(三十)一年多以前曾被人们称为“庞大”“拥<br/> 肿”“消费”“反动”的南京,当它一旦成<br/> 为人民所有,今天已经是显得如此青春。(期)(三一)各地农村姊妹们要继土改中男女一齐完<br/> 成土改的精神,积极参加土地改革。(期)<br/>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如<br/> “一面谈判,一面进攻。”(二八)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不能用这种句式。应该改做“他虽然拚命向上爬,但是终不免跌落深渊。”(二九)烧毁之后哪里还有东西可抢劫?“烧毁”和“洗劫”应对调。(三十)的“一旦”指“为人民所有”的那<br/> 一天,跟“今天”不是同时。“青春”也不恰当,应该改做“……今天在人民的手里,却显得这样年青、活泼。”(三一)作者用了一个“继”字,好像土改已结束了,下面又说“参加土地改革”,自相矛盾。“继土改中”应改为“发挥”。<br/> 双重否定。一句话里用两个否定词,就含有肯定的意思,正如代数里负乘负得正一样。譬如“未尝不可”的意思是“可”,“无孔不入”的意思是 “有孔皆入”,“不无可议之处”等于说“颇有可议之处”,“没有一个人不相信”等于说“大家都相信”。<br/> (三二)我们并不是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br/> 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作)<br/> (三三)会员眷属除凭发出之入场券外,并须有<br/> 眷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件)(三二)“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等于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跟作者的原意相反。改法有三种:“我们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br/> “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br/> “我们并不是说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br/> (三三)“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等于说“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当然,按照严格的逻辑说,这两句话并不完全相同,因为从“无之必不然”不能推论出“有之必然”,但这里只就一般人的了解说),跟原意不符,该说“缺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br/> (三四)我想应该是不必叙述,没有谁不会想像<br/> 不出的。(期)这句一连用了三个否定词,负乘负得正,正乘负仍得负。因此,“没有谁不会想像不出”等于说“谁都想像不出”,原意却是“谁也想像得出”。<br/> 主客倒置。(三五)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br/> 少的。(作)(三六)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br/> 同。(作)(三七)据我所知道的,各剧团中因为生活不安<br/> 营养不良而患肺结核的人非常多,如九队的<br/> 赵明,四队的蒋超、张客等,都有肺病,但<br/> 他们连休养的机会都得不到,比起蔡楚生<br/> 来,他还算幸福多多了。(报)<br/> (三五)应该是我接触报纸,不是报纸接触我。“报纸”与“我”应对调。(三六)作者的意思是说<br/> “今年的学习情绪比去年好”,但是他把“今年”和“去年”的位置放倒了,于是意思刚好相反。(三七)“他”指的是蔡楚生,如果不用代词,这句话就成了“比起蔡楚生来,蔡楚生还算幸福得多,”岂不荒谬?应该说“蔡楚生比起他们来,还算幸福得多,”或是“比起他们来,蔡楚生还算幸福得多。”<br/> 一面与两面。有些词语仅有一面的意思,所谓一面,可以是正面的,如“好”“高”“去”“相宜”;也可以是反面的,如“坏”“低”“不去”“不相宜”。有些词语兼有正反两面的意思,如<br/> “好坏”“高低”“去不去”“是否相宜”。造句的时候,如果把一面性的词语跟两面性的词语配搭,就会造成混乱,例如:(三八)忽视合作社是否亏损的困难。(稿)(三九)所以院系调整的基本原则是教学能否因<br/> 此而更顺利的改造。(期)(四十)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爱学习和思想进步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报)<br/> (四一)作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书)<br/> (三八)“困难”是一面性的,“是否亏损”是两面性的,二者配搭不拢。亏损是困难,不亏损就不是困难。“是否”应删。(三九)“原则”是一面性的,“能否……”是两面性的。该说“……原则是使教学能够顺利的改造”。(四十)“条件”是一面性的,“财产多寡”“门第高低”是两面性的。这句话可以改做“青年男女选择自己的伴侣时,不再计较对方财产多寡,门第高低,而以……为条件。”(四一)“作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恐怕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的意思。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或是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或是把第二个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的结构也得调整一下:“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生产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br/> (本段完,全文未完)

新中国第二年的辉煌成就(图片)

第3版()<br/>专栏:新中国第二年的辉煌成就<br/><br/> 新中国第二年的辉煌成就<br/> (五)农业生产提高,水利建设发展,灾区面积减少。<br/> 艾中信 作<br/> 今年雨水的状况不如去年,但农业收成比去年好。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八,达到一九三六年的水平的百分之九十二以上。<br/> 五百万农民和几十万解放军参加了水利建设。根据毛主席指示进行的根治淮河工程第一期已经完成,使淮河流域得到了丰收。<br/> 受灾面积已大大减少,重灾区前年是一亿二千万亩,去年是七千万亩,今年只有四千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