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我是共产党员,一定要作模范!
华东老根据地国庆观礼代表 杨云口述 王兆范笔记
我叫杨云。原籍是四川省巴中县。一九三三年参加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无数次的战斗中,负过九次伤,现在是二等甲级残废。一九四七年复员,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在山东沂水专区莒南县万家?山村安了家,生活过得十分富裕。
在地主阶级当道的社会里,我受尽了苦。因此在一九三三年参加了革命,同年参加了党。在毛主席和党的培养教育下,我认识到我受的罪是地主们给造成的。为了打倒地主,我还动员我的弟弟和一起受过罪的工人兄弟们参加了红军。我们在毛主席和党的教育下,由被地主们驱做牛马的苦人,变成了光荣的革命战士。我衷心感激毛主席。
我每一次负伤,心里都很难受,因为我觉得杀死的敌人还不够多,就负了伤,下了战场。这比我的伤口,还要痛几倍。记得,一九三九年在江苏大丰县战斗中,我负了重伤,同志们将我抢送到医院以后,我曾昏过去数次。当我觉得生命不能保全的时候,想到,同毛主席和党以及多年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的永别,我掉下了留恋的泪。我并不是怕死,是因为我还没有给党做更多的工作。当时我将我十多年积余下的五块现洋交给了支部书记,作为我终身的党费。但由于党和上级费尽心力的救治,使我又恢复了健康。
因为我的身体已经残废,一九四七年复员,到莒南县万家?山安了家,政府和群众对我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特别是在政治上对我的尊重,是使我无法谈完的。一九四七年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协同并领导了当地群众,开展了土地改革和反对恶霸的运动。我们又响应上级号召,努力生产,提高了生活。一九四八年灾荒最严重时,我们种油菜,发动社会互济,穷帮穷,用这些办法,使全村的群众安全度过了春荒。同时我创制并推广了“?灶”,节省了柴草,群众很满意。虽然我的脊背骨头断了不能站着锄地,但我在膝头上绑上破鞋底,跪着锄地,仍不用别人给我代耕。对其他烈军属我们却照顾得很好,几年中,他们的生活都未发生过问题。我为什么能这样做呢?因为我是在毛主席领导下的光荣的共产党员。
一九四九年我被选为全县的特等劳动模范。报纸上表扬过我数次。这次又被选为国庆节观礼代表,来到北京,我感到无上的光荣。这个光荣是毛主席给我的!
我早就想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但一直没有机会。今天,我看到了毛主席和总司令,他二位老人家身体这样健康,我真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我要报告毛主席和总司令,我回去一定要继续发扬你们给我的光荣,不骄不傲,完成生产任务,支援前线,争取抗美援朝的早日胜利。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简评

随时随地注意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
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是每一个党员和革命工作者的责任。但是有不少的党员对此仍采取不可容忍的自由主义的态度。上海市委会黄克欧曾揭发一位身佩上海市人民检察署徽章的同志,在公共汽车上翻阅党的内部文件。当时黄同志即加劝阻,那位同志却回答:“难道不能看吗?”竟继续看下去。这种情况反映了在某些同志中滋长着的骄傲自大、轻敌麻痹的情绪。这种严重的自由主义现象,曾经在不同程度上危害了党和国家的利益,使敌人钻了空子。因此,黄克欧揭发这种错误行为是完全正确的。毛主席曾谆谆告诫我们:“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要和我们作拚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如果我们现在不去这样地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我们就要犯极大的错误。”每一个党员和革命干部都应当熟记这一指示,一时一刻也不要忘记,永远保持对敌人的警惕性。


第3版()
专栏:

我们对“课堂讨论”的认识
刘经宇 彭明
编者按:“课堂讨论”即苏联的“习明纳尔”,过去因找不到恰当的翻译名词,一般仍按原字译音通用。为了推广此种学习方法,使“习明纳尔”的译名能表现它的特点,经中国人民大学讨论,认为以改称“课堂讨论”为宜。
所谓“课堂讨论”,既不是课堂中的讲课,也不是过去学习中所沿用的小组讨论会,而是在教员直接领导下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在课堂上进行的关于课程内容的讨论。这里发表的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运用“课堂讨论”所获得的经验,可供各地教育工作者参考。一、“课堂讨论”的任务及其
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在教学工作上吸收了苏联各方面的先进经验,“课堂讨论”是其中重要经验之一。
“课堂讨论”,原文为СеминаР,过去按照音译,称为“习明纳尔”,最近为求更加适合于它的实际内容,并使人们容易明了起见,中国人民大学经慎重讨论后,一律改称“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在教员直接领导下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关于课程内容的讨论与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理论课程方面。一年来的经验证明,它是进行有系统地正规地学习科学理论的一种成功的方法。但“课堂讨论”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它只是全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它是在大课讲完一个单元之后进行的。它的目的是贯彻大课内容,通过“课堂讨论”使同学把大课上所讲的加以消化而巩固下来。有的同学反应:“没有‘课堂讨论’几乎等于没上大课”。意思是说,在大课上一面听讲,一面笔记,不能深入思考。如不进行“课堂讨论”,笔记一抛,很快就忘了。有了“课堂讨论”,就推动着同学们必须阅读参考书,把大课加以复习,通过自己的脑子,用自己的话写成提纲,在课堂上进行答辩、讨论,最后听取教员的总结。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对问题的理解就深刻得多了。
经验证明,同学们如果每一单元的“课堂讨论”做得好,学习成绩一定优良,学习终了准备考试时,便会消除了那种“临渴掘井”“开夜车”的现象。这样一种巩固教学成果的方法,该是与旧大学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课堂讨论”的任务,除了加深同学对大课的理解、巩固教学成果外,还有着养成同学独立钻研专业的习惯、培养同学系统地分析问题与说明问题的能力与检查教员教学效果与同学学习成绩等好处。二、进行“课堂讨论”的基本
方法
根据“课堂讨论”的任务,可以知道,它不是抛开大课另搞一套,也不是简单的重复大课。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曾经走过弯路的。最初有的教员了解“课堂讨论”为一种辅助课,因此找了很多材料加以补充,这样做法虽也能受到某些同学的欢迎,但它却违反了“课堂讨论”的目的,等于上了一次新课;有的教员则简单重复大课,大课讲一遍,小课再讲一遍,同学们说:“这有什么意思呢?”显然的,这种做法,也达不到“课堂讨论”的目的。
因此,“课堂讨论”必须掌握下面一些基本的方法:
首先,问答与讲解相结合,以问答为主。问答,即教员问学生答。讲解,即教员做总结发言。
问答的题目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则不易深入具体,并且容易形成个别人的垄断发言;过小则使问题支离破碎,不能作有系统的说明,失去问题的完整性也达不到“课堂讨论”的目的,在苏联这种问答法也是早被批判了的。(见A·夏德林娜写:“座谈会是政治学校中课堂学习底基本形式”载“学习丛刊”第一辑)一般的讲,程度较高的班次,问题可发问的较大些;较低的班次,则可较小些。
其次,指定发言与自由发言相结合,指定发言是督促同学认真学习与教员全面了解同学学习情况的好方法。因为每人都有被指定发言的可能,就促使着每个人都须认真地准备发言提纲。为了避免同学不管别人发言,只看自己提纲这种单纯回答问题的偏向,教员又须指定同学相互批判,除指定发言以外,必须结合自由发言,尤其是在展开对问题论辩的时候。教员应仔细地分析不同意见,明确提出问题,引导深入,展开辩论。经验证明:问题展开论辩的时候也是课堂最活跃与人们精神最集中的时候。通过论辩,教员也就更真实地考察了每一发言人对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对同学的发言,教员要加以评判,以“及格”、“不及格”记录在记分册上,作为同学们的平时成绩。
再者,教员的总结要明确、扼要、深刻,并与同学发言密切结合。同学们发言之后,教员做总结发言。这个总结,基本上是根据事先拟好的答案而作的。总结发言力求明确、扼要、深刻,不要废话连篇,半天还说不清中心意思,但也不能过于简单。教员应随时记录同学发言的要点,组织到自己的总结发言中去,对正确的发言予以肯定;对错误的或模糊的观点,则应予以恰如其分的批判。只有密切结合同学发言的总结,才能澄清一切错误观点,把同学的认识提高一步;否则势必形成简单地硬性地执行答案,重复讲授内容。
一般地讲,在程度较高的班,总结力求简单明确;在程度较低的班,则可多解释一些。
教员总结,不必等全部问题都讨论完了后再做,应视问题性质,于每一题目终了后,及时地予以总结,这样印象深刻。三、教员与学生的充分准备是
做好“课堂讨论”的关键
上大课以前或在大课将结束时,要由主讲教员拟定“课堂讨论”的题目。题目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则不易深入,过少则不能照顾全部课程内容。一般每二小时,以出三四题为宜。总之,要根据内容的分量及时间长短来决定。题目拟定后,即予公布,教员与学生分头准备。
属于教员的准备,最重要者即要开好“课堂讨论”准备会,这个会是在主讲教员主持下进行的。“课堂讨论”答案由主讲教员拟定或由其指定之教员拟定。会议上,首先须简要地报告答案或提纲的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准备会必须对本次“课堂讨论”要达到的目的、答案论点是否正确、选材是否恰当进行讨论,使每个教员在思想上十分明确。另外,同学中的疑难问题以及教员尚未解决的问题也择要加以讨论,最后由主讲教员做出结论。
这种准备会是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统一性的重要方法。准备会开过之后,做“课堂讨论”的教员仍要再加以准备:对答案内容,要阅读必要参考材料,作深入的研究;对发问的步骤与方法,也要加以缜密的考虑。
属于同学的准备,即必须复习讲义、笔记,阅读所指定的最低限度的参考书,最后写出发言提纲。
写发言提纲,极为重要,这是保证巩固教学效果、培养独立钻研专业的重要方法,也是发言时易于集中意见的基础。最初有的同学不作提纲,回答问题时即啰啰嗦嗦漫无系统,或者是照本宣读。自己根本没弄懂,别人听着也干燥无味。这样自然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
如何写发言提纲,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求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即经过自己的肠胃消化过了的东西)。有的同学感到不知如何作才好,这就要求教员对一部分同学作具体的帮助,使其掌握如何复习,如何写提纲的方法。我们今年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但还没有什么经验。
总之,教员与学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作好“课堂讨论”的关键。经验证明,凡是这样作了的,课堂上就有生气,有成绩。反之,就无生气,或成绩很少。四、“课堂讨论”贯彻着教学
负责制的精神
“课堂讨论”贯彻着教学负责制的精神,即教员应当保证本班所有同学都学得好。因此教员也须逐步了解每个同学的程度,以便在课堂上适当掌握,并进行具体帮助。在苏联每个班二十人到二十五人有一专任的“课堂讨论”教员,这样就比较容易对同学进行具体帮助。今天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为班次大(有五十人者),教员少,一个教员又负责几个班。因此今年我们还只能做到抽查提纲、笔记等工作。以后条件具备时,应该做到全部的教员负责制。
以上是我们对“课堂讨论”的认识。经验证明,它是一种有系统地正规地学习科学理论的方法。有的同志说:“‘课堂讨论’又节省时间又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起来。同时,应该根据不同条件,创造不同的新方法,使其内容更丰富、更科学、更适合于我们的实际要求。


第3版()
专栏:文化生活

庄严美丽的诗篇
——介绍“聂鲁达诗文集”臧克家
聂鲁达诗文集 袁水拍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战斗的书,也是一本和平的书;这是一本庄严的书,也是一本美丽的书。这本集子在目前问世,是极为合时的。在反对侵略、争取和平的整个时代背景上,鲜明地映衬出这本诗文集的意义和价值;使我们更欣慰的是:刚巧,它的作者——巴勃罗·聂鲁达,伟大的和平战士,中国人民的朋友,来到了他所久已关怀的新中国,在这时候,我们把他自己的作品,用中国文字印出来,作为一份礼物送给他,使他亲耳听到自己伟大而宏亮的声音的一个回响。
包括在这个集子里的虽不是作者的全部作品,但可以说是他全部作品中的精华部分了。这个集子已经足够使我们去清楚地认识一个杰出的诗人、勇猛的战士。
他的这些作品的主题只有一个,就像全世界人民斗争的目标只有一个一样,这就是和平与民主。敌人曾经在他向群众朗诵自己诗篇的场合,扔过炸弹,这就足以证明了他的诗是怎样的一种诗,他的诗的力量又是如何了。
我们读这本集子的时候,惊叹于作者的纯朴而又为他的广阔、深刻、细致所吸引。他的声音仿佛有两个:当他为现实的丑恶、黑暗一面所激怒时,他火焰似的诗句便从义愤的胸怀中喷吐出来,使我们感到它们的炽烈而自己也燃烧了起来;当他诗人的心接触到和平的人民,想望到明天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那么温柔,那么亲切,那么真挚,那么动人!他的诗,为一个伟大庄严的动机所鼓动,为真挚的情感所孕育,同时也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它是政治的,但它却不是口号;它是抒情的、美丽的,但它却不空泛、浮华。伟大瑰丽的诗篇背后站着一个伟大而瑰丽的人。他的战斗热情与实践,给他的诗以生命。
他在自己的作品里,常把“我”写做“我们”。在他看来,“我”与“我们”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他对于反动侵略集团的憎恨去测量他对于和平民主国家和其他国家人民的热爱。他的思想、情感和行动是同全世界的和平人民连结在一起的。他说过,“我是他们之中的一个”,因为他“决不是一个旁视者,而是一个战士”。他和西班牙反抗佛朗哥的战士们站在一起;他在斯大林格勒受难的期间,把献给斯大林格勒的诗贴在墨西哥的墙壁上;在智利的国会议员们宣称效忠于他们政府的时候,这个被控以“叛国罪”的诗人用充满愤慨的语言控诉了反动的首领——魏地拉的叛国罪状。这无异在这群丑类中投下一颗炸弹。这个发言实际上是壮丽的诗句。这集子里的所有的散文,特别是“对生命的责任”、“在普希金一百五十周年诞辰庆祝会上的发言”,简直就是散文诗,里边澎湃着诗人的热情,响动着雄壮的节奏。警句像珍珠似地耀眼。
他的诗在我们眼前展开生活的画卷。我们随着他到广场上去凭吊死者,听他怨伤而又愤怒地唱着:
“但是到了那一天,当祖国复活的时候,
你将从土中跃起,收复你失去的血。”(“广场上的死者”,原书第十八页)我们随着他逃亡的脚迹,担心而又欣喜地从一家陌生而又亲切的门口走到另一家。望着他雄壮的体躯,“躺在忧患的祖国的怀里”。虽然在黑夜里,但他却没有孤独感。因为:
“我是人民,不可计数的人民。
我的声音里有着无可怀疑的力量,
它能够超越沉默,
在黑暗中孳生。”(“逃亡者”,原书第七七页)
就是这种力量使得他对黑暗势力的讽刺、斥责成为理直气壮,辛辣深刻;同时,对比起来,显见出
“致斯大林格勒的情歌”,“向中国致敬”这些诗篇里希望的天真与诚挚是多么深长的。
他有许多诗篇是叙事的,然而它们又都是抒情的。他的丰盛的情感、深刻的体验,雄伟的气魄,生动的形象,使他的诗博而不杂,长而不泛。像“伐木者,醒来吧”这样一篇包罗万象的诗,读起来只觉得一气呵成,完整和谐。
他的诗句是极为朴素的。虽然是散文化的形式,没有严格的韵律,但节奏是分明的,字句是精炼的。对于像斯大林这样一个伟大形象,他只用了二十九行诗去塑造他:
“在古老的克里姆林宫的三个房间里,
住着一个人,他名叫约瑟夫·斯大林。
他房间里的灯光熄得很迟。……”(“伐木者,醒来吧”,原书第一一二页)
歌颂毛主席的诗歌已经有过许多,但我们的朋友
——聂鲁达的以下的几行,不得不算是很优秀的:
“毛泽东出现在中国的
纵横辽阔的
遭受无数次灾难的土地上,
我们看见他的肩膀
沐浴在黎明的阳光里。………………
他的脚步向北方行进,
直达延安,他的衣服满是尘土,
他庄严地前进。”(“向中国致敬”,原书第一五五——一五六页)
他的比喻使用得那么好,像长在生活枝干上的嫩绿的叶儿一样,叫人惊喜:
“亚美利加洲,像一张野牛皮似地伸展。”
“河流像僧院似的祈祷。”
“我的灵魂扩大,充溢着寂静和树脂的芬芳。”
他说和平是“香膏”似的。他说蒋介石和希腊的反动政府“龌龊得像地毯一般”。他的技巧产生于充满现实生活的内容,而又为内容服务,使得内容美丽、完整。
这个集子对于中国的读者和作家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不仅在于它的内容给予我们以莫大的鼓舞,也不仅因为它的作者向我们中国的人民再三致意;我觉得,他的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作为一个诗人如何参加实际政治斗争,深入生活,和人民结合,对我国的读者们、作家们、诗人们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我们为什么还没有产生出伟大的诗篇?为什么我们的作品往往不能把政治性和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这些问题可以从这本集子中得到解答的钥匙。聂鲁达从一个“纯诗人”走上了战士的岗位。当他仅是一个“纯诗人”的时候,他的声音是低沉的,反响是微弱的;后来,他变成了一个战士,他的诗也就响亮了起来——因为它是战斗的号角,这声音发自他的心中,也发自千万人民的心中。所以,即使他在一个角落里歌唱,也能响彻整个世界。
他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战士,然后才是一个优秀的诗人。
我们还应该感谢本书的译者。虽然经过了一道手,而诗还是原样的——朴素、庄严、美丽,诗的气氛极浓。这当然由于译者本人就是一位人民的诗人,他的情感和作者的早就有了交流。他不过把我们感觉到而写不出的给我们译了出来。这不只是技术上的一种成就,而是心灵上的一种交感与共鸣。
我们热烈地欢迎这本书的出版。中国的读者将从这位和平战士的庄严美丽的诗篇与散文中得到巨大的鼓舞与力量。


第3版()
专栏:

语法、修辞讲话(第五讲)
吕叔湘、朱德熙
第四段 歧义
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我们说话不小心的时候,常常会使一句话有两种解释的可能。这两种解释,有时候显然是只有一个是对的。这虽然不至于影响读者的了解,可是要他猜测一番,已经使他的时间和精神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一)要把赵树理的作品译成外国文字,一定要
用适当的语言来翻译,否则所翻的作品就不
是作者的面貌。(期)
(二)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作)
(三)一边站着一个孩子,看来年纪还很小。
(作)
(四)因为是冬季,没有看到耕种的情形,只看
到秋季的收获。(期)
(五)区代表四十九人,妇女代表倒占了二十一
人。(期)
(六)小屋分成两间,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另
一间关上了门的房间显然是卧室。(稿)
(七)召开了各校学生家长妈妈会。(期)
(八)在这几天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
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
斤),精神非常愉快。(报)(一)“所翻的作品”可以指原作,也可以指译文,但从整句看,自然是指译文,该说“翻出来的作品”。(二)使人怀疑是两辆电车,因为没有说清楚是一辆电车漆了两种颜色。“和”字应改为“间”字。(三)“一边站着一个孩子”,让人疑心有两个孩子,其实只有一个。把“一边”改做“旁边”,就不会引起误解了。(四)“秋季的收获”,似乎是指秋季的收获情形。但是冬季里看不到秋季的收获情形,看到的是“秋季的收获物”。(五)读者可能把区代表和妇女代表看成两种身份不同的代表,其实妇女代表也是区代表,第二分句前头要加上“其中”二字,下面“代表”二字可省。(六)“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可以解释是客堂和厨房相接,也可以解释是客堂兼做厨房。前面说“分成两间”,可见第二种解释是正确的,应该说“一间是客堂兼厨房,另一间……”。(七)可能解释成“学生家长会”和“妈妈会”,但实际上这一定是二而一的东西。应该改做“‘妈妈会’(学生家长会)”。(八)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该把“逐日”改做“都有”。
两种解释都可能。这种错误比前一种更严重,因为两种解释都讲得通,读者就无从知道你的真意所在。
(九)所以能有这些收获,除去领导上的努力及
工友们的自觉要求外,并在各个班以四个人
组织了检查小组,在读报时间进行检查和督
促。(书)
(十)现全渠已勘测完毕一百四十四华里。(报)
(十一)不管实际情况及个别成员水平的还不
够……(期)
(十二)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能真正译出原作
的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期)
(九)可能是每班组织一个四人检查小组,也可能是各班共同组织一个四人检查小组。(十)全渠究竟有多长?如果全长一百四十四华里,那么该说 “全渠一百四十四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一百四十四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一百四十四华里”。(十一)的歧义是:(甲)“不管实际情况”及“个别成员的水平还不够”,(乙)不管“实际情况及个别成员水平”的还不够。(十二)的歧义是:(甲)原作的“风格”和“语言”一致,(乙)译作的“风格和语言”和原作的“风格和语言”一致。
附加成分的歧义。
(十三)在现有情况下,互助是可以解决孕妇部
分困难的好办法。(期)
(十四)运用了有组织的群众力量,配合开展了
无组织的群众工作。(期)
(十三)可以把“孕妇部分”看做一个单位,也可以把“部分困难”看做一个单位,根据全句语气看,自然第二种解释是正确的,那么应该在“孕妇”之后加一个“的”字。(十四)的情形也一样,两个“群众”之后都要加“的”字(第二分句仍不妥,应改为“在无组织的群众中展开工作”)。
(十五)克服我们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的主要缺点。(期)
(十六)现华东、中南、西北除福建、两广、湘
西部分地区外,股匪业已基本肃清。(期)
(十五)“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似乎是“主要缺点”的附加语,事实上前者跟后者是二而一,“主要缺点”是本位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它的同位语。本位语与同位语之间是不能用“的”字连接的(参看第一讲第五段),“的”字应改做“等”。(十六)也有两种解释:(甲)“福建、两广、湘西”的部分地区(附加语与被附加语的关系),(乙)“福建、两广、湘西”等于“部分地区”(同位语与本位语的关系)。如果是(甲),就该在“部分”之前加一个“的”字,如果是(乙),最好把“部分”改做“等”,免得发生误会。
(十七)法国政府遵从美国侵略者的意旨,疯狂
进行扩军备战,加紧进攻越南人民,并出卖
法国人民利益签订舒曼计划条约,同意美国
武装西德的罪行已是人所共知的了。(报)读者弄不清楚“罪行”的附加语到底有多长,是从“遵从”起,还是从“美国”起?恐怕是从“遵从”起,那么最好把这个长附加语提作外位成分,另外补出一个本位成分来,说“……同意美国武装西德,这些罪行已是人所共知的了”。很多句子里的附加语都可以改成这样的格式。
(十八)创造了这种艺术的天才的中国人民,是
有权骄傲的。(期)
“创造了这种艺术的”跟“天才的”是两个并列的附加语,但是很可能让人误认“创造了这种艺术的天才的”是一个附加语(那么“创造”的宾语不是
“艺术”而是“天才”了)。这类并列的附加语最好用顿号隔开。
由于附加语里词的次序安排不当而引起歧义的例子,看第四讲第五段。
两事混杂。
(十九)就分乘两辆深蓝的和银灰的小汽车疾驶
而去。(稿)
(二十)从前学习写作的人往往喜欢在作品的开
头或末尾加上一个总冒或总结。(稿)
(二一)文物与图书馆、博物馆的保护与改革。
(报,标题)
(十九)可以解释为两辆颜色一样(深蓝间银灰)的汽车,也可以解释为一辆深蓝和一辆银灰的汽车。作者的意思自然是后者,所以这样说,也许是为了少写两个字。但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能只求简炼;为了避免含混,最好分开来说。(本段例二刚好跟这个例子相反,可以比较。)(二十)的意思是“在开头加一个总冒,在末尾加一个总结”,可是照字面讲是应该讲做“在开头加上一个总冒或总结,或是在末尾加上一个总冒或总结”的。我们不会有这种误解,是因为“开头”“末尾”“总冒”
“总结”四个词只有两种搭配的方式,“开头”不会有“总结”,“末尾”也不会有“总冒”。若是换成别的,可以互相搭配的词,这种解释就是很可能的了。如(二一),主语有三项,谓语有两项,能有很多种搭配的方式,而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就不像上一例那样可以一望而知。照我们的猜测,这句话的原意该是“文物的保护与图书馆、博物馆的改革”。两种说法字数一样,但是清楚与否,却大有分别。
把读者引入歧途。以上所举,都是字面上有两种可能的解释的例子。还有一种情形,字面上并无歧义,但是作者的真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照字面讲,就要深入歧途。例如:
(二二)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
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期)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二三)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每年牲畜病损失二
五亿,虫病十亿,野草三十亿美元。病害损
失甲于全球,不必多提。学者们认为这些数
字还太低。(期) “认为这些数字还太低”,似乎是说损失还不够大,最好再多损失一些,真意却是“学者们认为实际数目比这个统计还高”。
(二四)制造郑州花园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
十三个县六百十九万多人口。(教)
(二五)父亲去世忽忽已经三年。父亲在世的十
几年中,我们父子间并无深厚的爱。(作)
(二四)照字面看,这六百十九万人都淹死了。作者的真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六百十九万多人口的十三个县”。(二五)父亲在世怎么会只有十几年?恐怕是“父亲去世前的十几年中”,或是“我和父亲相处的十几年中”。
(二六)并声明英法应对业已造成的情势负全部
责任。(期)
(二七)谨慎当然要谨慎,可是也得有个分寸。
既然客人是到我家来,那末我就对他们负
责。可疑的人我是不结交的。(报)按理说,我们只能对人负责,不能对事物负责。但是像“他对工作不负责”之类的说法现在已经很流行了,因此(二六)不能算错。但是“替某人负责”,决不能说“对某人负责”,因为这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不能混同。(二七)正是犯了这个错误,应该把“对”字改做“替”字,或者说“他们有什么,有我负责”。
(二八)谁都知道,唯有苏联出兵东北,才能使
日本投降,而美帝国主义却说是原子弹的力
量。(期)
(二九)必须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使人民都
知道救灾的重要,发动群众的生产自救热
潮。而同一区重灾村与轻灾村或是非灾村都
有代表来开会,都能回去起推动工作的作
用。(书)这两句话的语气有毛病。(二八)是假定语气,但所说的并非假定,而是事实。应该说“因为苏联出兵东北,日本才投降的”。(二九)正相反,最后一句所说好像是既成事实,其实只是作者提出的办法。应改做“……都应该派代表来开会,让他们回去推动工作”。(本段完,全文未完)


第3版()
专栏:文化生活简评

医务工作者必须重视工人的生命和健康
国营峰峰煤矿医院因医师诊断不负责任,连续发生工人死亡等事件。
今年三月间,峰峰车站工人施平先在工作时被压断手指,入该矿医院医治,竟被该院拖延了十三天,才给动手术,以致该工友中毒过甚,不治身死。今年八月,该矿办事处装运工人郝连北患流行性感冒,入院医治。该院赵泉山大夫未经仔细诊断,只让护士看了看,给了点药,结果郝连北一个星期便死了。该矿修理厂工人李长瑞被电锤打伤手指,去院医治,大夫说不要紧,给抹了点红药水。该工友第二次到医院检查时,证明手指骨已经折断,经敷上石膏后,仍发生肿痛。他曾数次要求医院再予检查,但被拒绝。后来打开伤处的石膏时,手指早已枯干,不能活动,成了残废。今年三月,妇女郝菊,因生育难产,到该院施行手术。小孩取出后,伤口始终不好,流浓竟达三个多月。到七月间,经新任医务主任李伯蘅开刀检查,发现腹内存有前次开刀时留下的一大块纱布。今年一月,工友马之杰的妻子,怀孕四个月,有病请齐延标院长医治,诊断时,齐院长未经详细检查,就说是盲肠炎,按盲肠炎症用了药,结果把小孩打了下来。诸如此类的事件已发生不少。
该院的管理制度也是很混乱的。如最近该院从天津买了一批药品,共二十三箱,但运回医院时只有二十二箱了。同时最近又发生了集体贪污贵重药品的事件。至于病房里丢被子、床单、枕头的事情,也常常发生。这些事实,在该矿职工群众中已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引起了职工极大的不满。但该院领导同志并不重视这个问题,不采纳职工们的正确意见,进行深入检查,致使错误发展到令人不能容忍的程度。
我们认为,该院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极为严重的。它已严重地危害了一部分工人群众的健康。该院领导方面应立即组织全院人员进行深刻的检查,纠正错误。峰峰矿务局以及有关领导部门亦应采取积极负责的态度,对该院的工作进行深入的检查,给那些忽视工人生命安全、贪污腐化、损害工人利益的医务人员以应得的处分。


第3版()
专栏:

推广“教学公约”,办好农村小学
山西省襄垣县教育工会创造的“教学公约”经过试验推广,已证明是办好农村小学校的一个好办法。他们的公约,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订立的,如王村基层工会北河小学及杨庄小学,过去是年年垮台,经过教师、干部、家长、儿童共同座谈、讨论以后,大家认识到学校垮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员不努力教学;干部不关心学校、教师;家长嫌儿童学不到东西,不愿送儿童入学。他们便采取了民主方式,订立了一个“教学公约”,其内容是:一、教师、干部、家长、儿童经常密切联系,有事共同商量;二、教员保证办好学校教好学生、对儿童实行民主管理,家长保证送子女入学、供应文具书籍,干部保证关心学校、解决学校困难;三、每月召开家长代表会议一次,研究和检查学校的领导工作;儿童每周向家长报告一次学习成绩;学期终了,举行学生成绩展览会,请家长参观。自这个公约订立以后,杨庄小学的入学儿童就由十七名增加到三十四名;同时学生也安心学习了。这一事实说明:各校推行了教学公约以后,学校和群众进一步取得了密切的联系,得到群众帮助;村干部责任心也大为加强,使学校的困难获得适当合理的解决;教员的专业思想也大大的加强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用革命精神来改进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办法,只要干部、教师、家长能够认真地讨论,然后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公约”,共同遵守,共同执行,是能使农村小学办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