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机灵勇敢的桑金秋
“在任何情况下,有了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力量,就能得到胜利。”
胡征
桑金秋同志在整个人民解放战争中,从冀鲁豫平原打到塞外,从东北打到西南,战争把他从伪军改造成共产党员,从战士提升到副营长,从一个普通贫农的儿子培养成一个人民的英雄。这一条英雄道路中的经历和变化是太丰富了。
金秋同志在抗日战争的最后反攻中,就以顽强的英雄姿态出现在曹县的城头上。那回他连续担任三次突击手。头两次没达到目的,第三次作为全连的代表参加了友邻团的突击队。由于他们无比的英勇,完成了突破城墙的任务,使我们大军得以迅速地消灭了守城的日寇和伪军,当夜就把曹县收复了。那时候,金秋同志是刚由伪军解放过来一个多月的新战士。虽受党的教育时间不长,而他觉悟得很快,所以在首次战斗中就获得群众的赞颂和上级的通令表扬,但这仅仅是英雄立功业迹的序幕。
桑金秋不但在攻坚中显示了无比的英勇,而且在坚守中也表现出无比的顽强。一九四五年十月的平汉战役中,他们的任务是坚守沙窝,割断敌人,配合友邻团攻取张北。敌人连续六次攻击,都被他们打垮了。这时候全连损失很重,班以上的干部伤亡已尽,连炊事员只剩下了三十八人,必须守住全连的阵地。敌人还在继续组织冲锋。大家临时组成两个班,选桑金秋同志指挥二班,担任最险要的阵地。如果这个阵地被敌人突破,那就不能保证友邻胜利地进攻。可是他们终于把敌人的最后突击打垮了。最后桑金秋的班只剩下他和李金桂两个人。
这种顽强的英雄气魄,又表现在挺进塞外的几场激烈的战斗中。第一次是一九四六年二月。桑金秋同志担任战斗组长。他们团在承德与平泉之间的苏大山上阻击敌人。这时是敌人最疯狂的时期。迎面的劲敌,是蒋匪全副美械装备的主力十三军。那天清早,敌人用二十门大炮掩护一个整连的兵力,向他们一个班的阵地猛攻。炮弹炸得满山烟雾,看不见人。到看见人的时候,敌人已冲到面前了。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打退了敌人的两次整连冲锋。接着敌人组织了百多名尉级以上的军官和一个营的后备队来作第三次的挣扎猛扑。这一伙敌人,不管机枪如何扫射,一直弯着腰往上爬。当时他们只剩下五个同志。面对这个紧急情况,有人惊慌起来。桑金秋同志马上提出有力的口号:“我们已经打垮他两次冲锋,这次一定能把他打垮!”迅速叫大家把伤亡同志身上的手榴弹全部拿来。果然不错,敌人爬到离阵地三十米的时候,被一阵猛烈的爆炸轰退了。
敌人最后的锐气压了下去。他们回头一望,主力已经走了。金秋同志和他的四个战友互相看看,都安心地笑了起来。因为他们已完成了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这次战斗,金秋同志被选为一等杀敌英雄。
第二次是一九四六年四月热东战役,攻取红石车站的时候。战斗的集中点,是在车站前面的石桥上。敌人用两挺重机枪守着桥头。突击班选择离桥五百米的河滩沟作冲锋出发地。黄昏时开始冲锋。他们跑到桥前的坟堆后爬下了。这是敌人火力最紧的地方,不可久停。金秋同志就带着他的一个组扔出一排手榴弹,乘爆炸的烟雾冲到敌人跟前,夺下敌人的美造步枪。敌人惊慌了,二三两排随即从两翼上来夺下了桥头阵地。那次部队没有伤亡,顺利地控制了车站。这是金秋同志英勇和机灵的结果。团部给记了第二次大功。
一九四七年,桑金秋随部队进入大别山不久,在九月的一个雨夜,大军在泼皮河附近的山上和敌人展开战斗。团部命令担架排长高玉贵和看护长史心诚带领二十二个伤病号和医务杂务人员,送往白雀园方向的随军医院。金秋同志当时病重,躺在担架上。可是半路碰见敌人,并且医院已经转移。当时大别山敌情严重。这一群失掉指挥失掉依靠的伤病员,既无医药又无给养,和主力越离越远,又到处遭敌人的追击和包围。这时候大家的思想混乱是很自然的。于是金秋同志提出把支部组织起来,建立党的领导,才能克服困难,找到主力。当时在他积极的建议下成立起支委会,作为领导核心。又编了六个小组,分工互助进行筹备粮食、武装自卫以及作群众工作。组织整顿好了,大家有了依靠,情绪都高了。他们把四个重病号寄放在大山里面老百姓家里,然后向东南方深山里挺进。当时金秋同志的病还是很重,可是他仍然亲自领导大家翻山越岭,一面行军一面筹备粮食。
情况越来越严重:敌人到处搜抢,人民都空室清野转移了。粮食更加困难,整天吃不上饭是常事。八月十四那天,他们被敌人追到大山沟里,情况是逼迫着继续突围,可是大家饿得不行,伤病员更不能走,只好就地摘些南瓜,在瓜上挖个洞,把保存了很久的一点米分给大家,灌在瓜里来烧饭。米煮熟了瓜也烧好了,伤病员吃饭,他们吃瓜。他们就这样在大山里面和敌人转圈,已经二十多天没尝到盐味了,有一天找到了一把盐,大家都围起来看。这是多稀罕的宝贝啊!可是最后经过支委会严肃地研究了很久,决定不吃,留给伤员洗伤口。白天,没有鞋子只好打赤脚爬山。夜晚在山坡上露营没有被子,只好盖稻草。这样战斗的生活经过了三个月,大家的伤和病也好了。第四个月的时候,他们找到了金西县人民政府。他们接受了党的领导,正式成立县的警卫连,并负责开辟一个区的工作。
金秋同志被任为副连长。在他的指挥下,又进行了三个月的游击战。前后战斗八次,在桑金秋灵活机动的指挥下,不但没有一个伤亡,而且由六十四人发展到八十四人。直至一九四八年二月,他们北渡淮河,才在全团的欢迎下归建了。于是桑金秋随即被升为第一连连长。
经过这次大别山严重的考验,桑金秋锻炼得更结实了。于是在淮海战役和成都战役中,更高地发挥了英雄指挥与领导的天才。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时,他们团的任务是:在淝河岸上阻击蒋匪主力十二兵团,掩护我们主力布置巨大的袋形阵地好全部消灭敌人。桑金秋指挥的连队在板桥附近构筑工事。这是敌人的主攻方向。团部传达命令说:把工事筑牢,明天准备应付敌人的一千发炮弹和十架飞机的轰炸。接受任务后,连长开会动员全体指战员,连夜完成六个碉堡和每人一个掩体,以及全部交通沟。同时号召大家一面挖,一面展开讨论如何完成任务。战士们已经是三天三夜没睡觉,但因连长和他们一起工作和讨论,天黑前就完成了任务,并且乘天黑前分配好各班排的火力界限和任务。第二天正午,敌人开始进攻。敌人事先集中了几十门大炮和三架轰炸机向板桥一带阵地轰击,又布置了几组轻重机枪封锁他们的碉堡枪眼。敌人用一个整营的兵力向阵地扑来,情况十分险恶。桑金秋命令把机枪全部从碉堡里面转到事先选好了的阵地上待命射击。等敌冲到阵地面前,一声命令,全部火力压下去,给敌人严重的杀伤。于是敌人这次猛攻又完全破产了。
敌人虽已被打退,可是桑金秋却负了重伤。任何人劝,他都坚决不下火线。副营长亲自到阵地看他时,他已经不能说话了。只好用沾血的手指头在地上写着代理他职位的人的名字:“袁起凤”。副营长代表党命令他下去,这才躺上担架抬往后方。
成都战役时,桑金秋已升任副营长。他亲自带领一个连,神奇地冲进敌人四个军的中心阵地,迅速消灭了一个营之后,在敌人阵地上打乱了敌人的部署,使敌人惊慌动摇,并把敌人的炮火吸引到自己周围,让我们的主力顺利地全部消灭了敌人四个军。
被荣称“四战之军”的刘邓大军中,和其他的兄弟部队一样,培养出了千千万万出色的英雄。桑金秋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塞外、大别山、淮海和解放西南这些重要的战场上,在整个人民解放战争中,曾立了五次功,四次被选为一等战斗英雄。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一个好的战斗员,只要把勇敢与灵活结合好,就能保己杀敌。一个好的指挥员,只要决心与细致结合好,就能打胜仗。但他体会最深的是:在任何情况下,有了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力量,就能得到胜利。他说今天自己的这些荣誉,都是党和群众的功绩。(附图片)
(王式廓画)


第5版()
专栏:

  射击英雄魏来国的成长
沉着是神枪手百发百中的唯一诀窍
王剑清
“我不打敌人,敌人就要打我;我要打敌人,就不怕他打我。”这是英雄魏来国在战场上主动、沉着地打击敌人的基本因素。他说:光会打枪还不一定能打死敌人。有些人平常打枪打的很准,一到战场上,杀伤敌人并不多,主要是他们在瞄准时不沉着。沉着,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钢铁意志的具体表现。也就是神枪手魏来国百发百中的诀窍。
与其死在家里,不如光荣地死在战场上
魏来国同样是千百万个善良的、酷爱和平的中国人民中的一个。他的家庭居住在威海卫附近荣成县的一个乡村里,从小就看见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欺侮凌辱。抗战爆发后,他叔叔参加了八路军。村里常有汉奸来威胁,要他祖母把儿子找回来;若不然,就得把孙儿抓去当兵。从此,魏来国就不敢待在村里,成天到外面奔跑,靠着当泥水匠度日。他眼看着村庄被敌人烧毁,财物被敌人抢劫一空。乡亲们和他的妈妈、祖母成天到山上搭窝铺睡觉,日晒雨淋,终日不得温饱,还经常挨日寇的枪托、皮鞭。他看见这种惨状,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流,时刻想着要出外去打鬼子。但他妈妈又不舍得这个独生子离开她,成天在他面前哭哭啼啼。一九四二年,敌人愈来愈疯狂,连外面也待不住了,他硬着心肠对妈妈说:与其死在家里,不如光荣地死在战场上。我不打敌人,敌人就要打我。”他毅然地擦干了妈妈的眼泪,参加了八路军的地方武装。一个月以后,他们的部队就升到了胶东荣成县独立营,从此开始了严格的军人生活。他一贯勇敢积极,认真负责,入伍后的第二年就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
对射击发生了兴趣,经常在苦练
当他在排里第一次练习打靶时,心里又是害怕,又是欢喜。可巧,第一枪打中了靶,第二枪又打中了四环。他为这次意外的收获而感到兴奋,排长和同志们特别的鼓励了他,从此便使他对射击发生了兴趣,经常苦心练习。
从一九四四到一九四五年,他接连受了几次射击教育,学会了用测定器测定枪的偏差,研究了地形、风向、气候、太阳与射击的关系,正面、侧面、跑步时射击的方法,他的射击技术迅速地提高起来,不久就成为一个出色的射击手。
即墨城外打游击,二十天打垮了敌人五个连
一九四五年秋天,日本投降以后,坚持敌后苦战八年的山东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就在这个时候,无耻的蒋介石匪帮竟从遥远的南方开来了大批军队,并收编伪军土匪,向已取得了胜利的人民进攻。一九四六年三月,在即墨城里驻扎着十二个伪军连队,成天出来烧杀抢劫。乡亲们眼看着黄澄澄的麦子收获不到家,一致要求解放军去保卫他们。这时魏来国在某团射击队任排长。他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到即墨城附近去打游击,于是带了三十几个人,化装成便衣,活动在离城七、八里地的村庄。每天埋地雷,打冷枪,神出鬼没地杀伤敌人。过去敌人对我们的县大队是看不起的。自从这支便衣队来后,敌人伤亡愈来愈多。他们说:“这支便衣队简直是神兵,枪不响则罢,一响就准。”敌人只得偷偷地抬尸首出来掩埋,乡亲们一个个的数着,最多的一天抬过八十多具,有时二、三十具。后来敌伪士兵们一听见枪响就吓的屁滚尿流,连尸首也不敢埋了。敌兵感到死亡的恐怖,一个晚上就逃跑了五十多人。在短短的二十天里面打垮了敌人五个连,阻止了敌伪出来抢劫。
坚守兰格庄,一百二十颗子弹,打死敌人一百一十个
同年六月底,国民党反动派五十四军向胶东即墨进犯,同时沿胶济路进攻南泉车站。这时魏来国指挥着他的一个排坚守着南泉以东的兰格庄阵地。他用自己一枝三八式大盖枪守住一片坟地,沉着地利用敌人还没有发出子弹的空隙,主动向敌人射击。他的子弹像暴雨般的飞过去,一气打倒了四十来个。敌人集中全部火力向坟地射击。当二百多敌人渐渐接近的时候,他一面命令全排猛烈射击,自己则专找敌人的指挥官打,有好几次敌人的子弹都紧贴着他的身体飞过,但他毫不惊慌,机动地转移到另一个坟地,圆睁了眼睛继续向敌人射击,他一口气发出了一百二十粒子弹,打死敌人一百一十个。敌人第二次的攻击又被击退了。南泉阻击战以后,魏来国荣膺了山东射击英雄的光荣称号。并在全军展开了魏来国射击运动。不久魏来国的英雄事迹传遍了解放区的各个战场。
白马关阻击战,魏来国连毙敌五百多
一九四七年四月中旬,国民党反动派以八十多个旅(师)向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解放军某团奉命坚守蒙阴西南的白马关,以配合兄弟部队歼灭泰安国民党七十二师的战斗。白马关两边高山屹立,中间有公路穿过,前面有黑山、云头山作屏障。英雄魏来国连就坚守着黑山阵地。他们提出一头可断,血可流,白马关山口不可丢!”的战斗口号。
四月二十日,反动派以一个营的兵力,向黑山阵地进攻。蒋匪军在一阵猛烈的炮轰之后,密集的队形蜂拥前进。魏来国在另一个山头用一支步枪封锁住一条小沟。在他的枪下,敌人一个一个的倒下了,战士们在敌人雨点般的炮弹落过后,迅速从地堡里出来向敌人射击,敌人七次进犯都被击退。第二天,敌人的两个旅一度攻占了黑山。魏来国率领全连向敌人反冲锋,收回了黑山高峰。在两天里面,魏来国共打死敌人九十二名。战士们都夸耀连长的一支步枪,好比一挺重机枪。在白马关的阻击战中,全连共打死敌人五百多名,完成了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七十二师的光荣任务。因此魏来国连被命名为“常模连”。
由于魏来国对敌人有高度的仇恨,在战场上沉着、勇敢,好像一只猛虎。但他对于战士,却如兄弟般的亲爱,他走到那里,便特别注意培养战士的射击技术。在他当连长以后,从自己所领导的连队里,培养出了朱德射手两名,特等射手六名,普通射手二十七名。
出席世青代表大会,受到热烈的欢迎与崇敬
一九四八年八月,魏来国光荣出席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劳动青年代表大会上,他把中国人民的光辉胜利带给了世界各国的青年,到处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与崇敬。
这位青年的射击英雄魏来国同志,今年五月已被提升为某兵团政治部青年科副科长。他在工作中一贯积极负责,充分地发挥了部队青年的勇敢、积极和先锋的作用。(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钢铁战士赵世平
曾在解放临汾时,坚持外壕战达八小时,击退了敌人十四次的反扑。
曾出席第一次全国青年代表大会的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某部副连长赵世平同志,是一位钢铁般的青年战斗英雄,在他每次参加的战斗中,都以果敢、机智完成了任务。而在一九四八年五月,解放晋南战略要地临汾时,在夺取外壕、坚守阵地中,更表现了坚决、顽强的斗争意志。
夺取临汾外壕的战斗,是极其紧张而艰险的。五月十七日晚上,就要总攻城了。为了使部队在城墙爆破后顺利登城,必须首先摧毁敌人的外壕火力阵地,占领外壕。但经过了几天反复的争夺,敌人仍在拚死守着。从我们阵地到外壕又有六十多米宽的开阔地,虽然我们是挖坑道前去,但在坑道的突击口上一露头,就被敌人的火力封锁住了。
就在这个时候,班长赵世平就在战壕中召集全班战士紧急动员:“为解放临汾受难人民,为我们自己报仇,完成我们的立功计划,完成党给我们的光荣任务的时候到了!我们要坚决夺取外壕!”当赵世平班长向连长提出请求,获得准许后,即带着全班十个战士,另开辟了一条坑道前去。但到突破口上时,敌人又发觉了,赵世平便机智地想了个办法:拉开炸药箱,勇士们就乘着浓烟与飞土,冲到外壕阵地上。
赵世平班占了外壕前沿阵地,而后续部队又因敌人火力封锁,未能上来。赵世平便让战士们迅速挖工事,他在最前面监视着敌人。但工事还未挖好,敌人就以一个班的兵力反扑上来了。赵世平没有啃气,一个人用手榴弹打退敌人,班里的战士多是新近参军的,问他:“打什么?”他恐怕他们着慌,说:“没有什么,快挖工事!”到敌人第二次上来时,赵世平两手一齐摔出手榴弹去,战士们看着敌人的败退,又有了挖好的掩体,更增加了信心与勇气。
敌人又以一个排的兵力反扑来了。赵世平一面沉着的告诉新战士们战斗的经验与常识,鼓励他们:“不要慌,敌人是不可怕的,你不怕他,他就怕你!”一面迅速组织火力,分了工,摔手榴弹时,分开远、近、左、右,一齐爆炸,构成手榴弹网。接连打退敌人四次反扑以后,手榴弹没有了,交通坑道口被敌人火力封锁着,赵世平写了一张纸条,包了块硬土摔给后面的部队,后面部队便在一根长绳上拴了几箱手榴弹、炸药,将绳头的一端摔给他们,他们就把手榴弹炸药拉到前边来了。
敌人又组织第五次反扑了,迫击炮弹、手榴弹、燃烧弹,落满了阵地,全班人都负伤了。他自己手上也负了伤,但他仍鼓励大家:“轻伤不下火线,完成立功计划!”赵世平三次被炮弹炸起的土埋住,都翻起身来,不料这次他刚用胳臂推开土拔出身子,一块炸弹片打到他的头上。他昏迷了一下,醒来一摸,头上起了鸡蛋大的一个疙瘩。接着四颗手榴弹一下落在他身旁,他就机警的用两足踢开两个,马上用两手提起两个回掷敌人,把扑上来的一个敌人的大腿炸断,其余的便吓得连滚带爬地退下去了。
敌人又以一个排的兵力,进行第八次反扑了。这次,敌人还出动了飞机。在这样密集的火力下,最亲密的战友副班长杨化之同志牺牲了,其他三个战士掉下眼泪,赵世平也心上难过起来。但是敌人又喊着杀声像狼群一样的反扑上来了。赵世平同志咬紧牙,瞪着红了的两眼:“同志们不要难过,他为了我们劳苦大众翻身,他牺牲了是光荣的!我们要为副班长报仇!”仇恨变成力量,他们摔出的手榴弹,颗颗炸在敌人身上……。
停了十几分钟。这时,正是晌午,太阳当空照着,勇士们浑身都是灰与土,嘴里干燥的难受。正好,从我们后面阵地上又摔过来几瓶水,但几乎全打破了。
战士们刚喝了几口水,敌人又接连着反扑。
这是第十四次反扑了,敌人组织了一个连的兵力。而在我们阵地上,就剩下赵世平和两个战士了。密集的炮火像风卷沙土,打满了阵地。赵世平同志顽强地从炮火下抬起头来,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有力地向两个战士说:“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只要我们有一口气,我们就要坚守阵地。我们能进一尺,不退一寸!”战士庚卫元、李洛连没有说话,只从牙缝里拚出一个“对”字,接着便拉开手榴弹的火线。但是,手榴弹又不多了,赵世平便拿出他的石灰弹(这是他在练兵时创造的),当赵世平掷出石灰弹时,立即扬起了一片灰白色的烟雾。敌人败退了,在阵地前,遗留下三十多具尸体,剩下的十几个断臂拐腿的敌人也逃进了城里。
赵世平同志以及他所指挥的班,就这样顽强的一直坚持了八个钟头。打垮了敌人共一个营兵力连续十四次的反扑,在敌人飞机、炮火与毒气弹的密集火网下,战斗到最后两个人时,丝毫没有动摇。阵地上的土都打松,变成黑色了,但是人民战士坚强意志筑起的阵地,却远胜过钢骨水泥的工事。
战斗胜利结束,评功时,大家一致认为在控制外壕战斗中,赵世平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当选为军的特等人民功臣,并赠以“英勇、顽强,坚持外壕战”的锦旗。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接着是晋中战役。赵世平升任副排长,当攻克北营村歼灭阎匪四十五师等部的战斗中,他正生病,但他仍坚决地要求参加了突击。腿上负重伤后,仍坚持战斗,指挥一个班夺取了一门山炮,并解决了敌人一个迫击炮连。
赵世平同志今年只有二十五岁。生长在安徽颖上县一个佃农家里。地主对他残酷的压迫、剥削,埋下了他对阶级敌人的仇恨。十九岁时被国民党匪军抓了兵,一九四五年上党战役中被解放。在资遣回家途中,又被国民党匪军抓了兵,终于一九四七年六月乘机带了七个士兵回到人民自己的队伍来。在人民解放军中,在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提高了阶级觉悟,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坚决顽强斗争意志的人民战士。(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奇取华山北峰的特等战斗英雄刘吉尧
李犁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四日,人民解放军某部参谋刘吉尧同志,率领侦察员六人在樵夫王银生帮助下,攀登悬崖峭壁,排除千难万险,如神兵天降,于敌人不知不觉间突入敌阵,奇取了华山北峰,消灭了国民党陕西保六旅韩子佩部匪徒,拔除了华北的野战大军西进路上的障碍,使我军顺利的沿陇海路向西挺进,迅速的投入解放西北的伟大战斗。这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创造出来。
(一)
华阴解放以后,国民党保六旅韩子佩匪部逃到华山上去了。他们盘据在那里,胡作非为,强奸道姑,砍伐林木,破坏我国西岳名胜;并且威胁着从华阴到潼关的这一段铁路通车的安全。大荔分区命令我路东总队解放华山,巩固交通。路东总队把侦察上山道路的任务,就交给了刘吉尧。
刘吉尧带了十个侦察员,在六月一日到了华山山下的黄甫峪口。在这里侦察了四天,没有一点结果。老百姓说:上山的正路只有一条,就是这条正路上,也还要过“独木桥”、“千尺窗”、“鹞子翻身”、“老君立沟”等许多险要的地方。山有四十里高,路窄、风大,遇到瘴气,就是鸟雀也难展翅。
后来好容易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汉口里打听出一个线索,老汉说:听人传言,从黄甫峪口进去向南走四十里到华山山南,有一条猩猩沟可以上山,可是那里没有路,都是陡立的石崖。刘吉尧同志决定带大家再去猩猩沟侦察,非找到上山的路径不可,那怕有一万个困难。
去猩猩沟的路,两旁大山耸立云霄,山上林木遮天蔽日,四十里路不见一家人家。走了一天,才出了川,这口儿的南边有一个小村叫两岔口。大家正在大石下休息,就见远远来了一个樵夫,那樵夫看见有人,便走来攀谈。这人叫王银生,三十多岁,打柴为业,祖辈就住在华山山下。认识了这个忠厚勇敢的人,得到了他的援助,我们奇取华山北峰的胜利,就取得了先决条件。
(二)
要完成侦察任务,没有一个熟悉山路的人是不行的。刘吉尧便把王银生当做一个培养的对象。
在王银生家住了十天,天天帮他家打柴、汲水,白天和王银生一起上山,晚间睡在一个床上。刘吉尧向王银生宣传我军的政策,宣传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打国民党反动派,为人民报仇等等许多道理。侦察员们自己打柴运粮作饭,砍树架棚睡眠。他们的行动大大感动了王银生母子。
王银生说:我也受过国民党保六旅的气,被他们抓过丁,父亲就是因为他们抢了柴不给钱,连打加骂给气死的。你们为了老百姓作战,我也要为父亲报仇。王银生愿意带路。八年前他曾从这里上过一次北峰。
刘吉尧和王银生去看地形,王说:“我们人不少吗?”刘说:“以一当十。”
(三)
六月十四日早上,路东总队命令刘吉尧同志完成侦察任务。吃过饭,他们就出发,带了绳子、竹竿、钩子,背好武器,连王银生一起一共八个人。进猩猩沟向东走二里多路,就到了“天井”,这是一个直上直下的十五六丈深的石洞,非经这里不得上山。银生说:我有几十年的爬山功夫,让我先上。他真像一只走遍山林、经验丰富的老老虎,引着一群小虎子翻山越岭。他带上绳子,用两臂和两腿的支撑力,慢慢攀登。他上了“天井”以后,把绳子一头拴在大石上,一头就顺着洞口垂下来。大家抓住绳子一个个爬上去。走了五十米达,绕过一个石崖,手须要紧扣住石缝才能爬过。过了石崖,前面又有一个险要的去处,叫作“滑石板”。王银生把绳拴在树上,首先顺绳滑下去。他站定了脚,一手扯紧绳子,一手伸出遮拦,让大家留神下来。因为一不小心或滑得太快收不住步时,就会掉在万丈深涧里,跌个粉身碎骨。
过了“滑石板”就到了“斜搭木”,这是最难通过的一个地方了。两个山之间有丈多宽的一个山洼,当中只有一指的地方可以沿着过去,原来有一条木头,早不知什么年月朽烂而掉下山去了。大家非常发愁,这可怎么办呢?忽然刘吉尧喊道:“有了,有了。那边山上长着一些葛藤,用钩子钩住,抓住葛藤过去一个人,再砍倒一棵松树,斜搭过来就成了。”当然这个任务,还是王银生的。
等过了“青龙背”到北峰对面的豁口时,天已快黑。从这里可以望见北峰的庙门,从望远镜里看见庙前有一个哨兵,庙后顶帽上也有一个哨兵。
刘吉尧想:假使能摸到庙后的山顶上,居高临下,给敌人个猛打猛冲,出其不意,定能取胜。北峰庙有四层楼,门前有两座兆碑,四周有铁炼围绕。估计在这里住的敌人,至多四五十个。他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前进。山陡路滑,天黑、风大,下得东峰,已是夜深。手碰坏了,腿摔伤了,鞋底也磨的露了脚了。但是,他们终于爬到庙前了。前面有一道鹿砦挡路。刘吉尧观察了一下,发现鹿砦是架在树上的,底下可以通过。风刮得树和石头都呜呜地响,就是有点声音也不易听到。王银生用布衫把头包住,钻到鹿砦底下,用了全身力气一挺,便把鹿砦架起来了。大家就一齐钻了过去。他们这样通过了三道鹿砦。刘吉尧和另一个人在外面监视敌人,其他六个人进去消灭敌人。刘吉尧刚要上前,就见敌人哨兵起来,他扣着冲锋机枪,刚要开火,可是那哨兵却伸了个懒腰进庙去了。刘吉尧跟着也进了庙。哨兵去东屋叫人换岗,说今儿风大天冷。床上敌人翻身的声音,擦火吸烟的影子听得看得一清二楚。西屋敌人的鼾声也打得很响。这时大家都到了院里,刘吉尧一脚踢开屋门,接着就打了一梭子弹,敌人吓得跪下,水烟袋,枪都摔在地下。
刘吉尧命令他们拍着手,拍着屁股走出去,敌人就赤着肚子,劈劈拍拍的走出屋子,一共捉了十一个敌人。敌人的营长和一个通讯员钻地洞逃了。他们没能走脱,饿了两天两夜,想从我们上来的路上下去,可是又没这个胆量,第三天还是被我们捉住了,他们说:你们是飞上山来的吗?
奇取了北峰,就像拦腰一刀,斩断了敌人上下的联系使他们首尾不能相顾。这八个同志的神勇和机智压服了敌人,猴儿洞、渔神洞、仓龙岭等地的一百多匪徒相继投降,于是华山全部解放。


第5版()
专栏:

  军事教育工作模范祝榆生
祝榆生同志是一个重视教育与实战结合的优秀的军事教育工作者。为了革命的军事教育,他光荣地失去了一条右臂。
十二年来从事军事教育工作的祝榆生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培养了成千成百的年青的军事干部走上前线。他精心研究和改进了各种攻坚技术和战术,在部队突破敌人坚固工事的战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十二年来他不断地实地参加战斗,在与实际结合的研究中,他创造与改进了二十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为了革命的军事教育,他光荣地失去了一条右臂。现在他是华东军事政治大学训练部第二处的处长。
祝榆生同志是一个重视教育与实战结合的优秀的军事教育工作者。他不但精心研究了科学的军事理论,而且不断参加战斗,吸取经验,并把它提高起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与民兵一起研究石罐地雷,试验各种的地雷的性能,与他们一起去埋地雷,打敌人。他经常上前线亲自组织部队的侦察、爆炸和突击。在解放战争中,他截去了右臂后,还不断地赴战地参观研究。在济南战役中,他率领了军事教员,随二梯队攀登十九公尺高的突破口,参观战斗动作。在参加战斗后,他经常把敌我的战斗布置和火力配备制成模型或沙盘,领导大家学习;并且结合科学军事理论一起精心研究,集合群众的智慧加以提高,再指导部队。他在解放战争中数次上前方收集爆破经验,系统地研究了爆破战术,使部队在突破敌人强固工事的战斗中获得很大帮助。他又根据炸药的性能和各种敌人工事的坚固程度制成炸药的使用数量表,使部队在观察敌人工事后很迅速地确定炸药的数量予以有效的爆破。
祝榆生同志领导下的军事学习和研究是与前方实际情况密切连系着的。一九四二年日伪大量构筑碉堡,企图分割我们的地区。前方部队在战斗中普遍感到缺乏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武器。祝榆生同志就领导大家研究了迫击炮的平射法,在数度实验失败后终于获得成功,在攻击山东莒县、赣榆等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鼓舞了指战员攻取敌人据点的信心。祝榆生同志又研究了坑道爆破法,他精密计算了用多少炸药,才能有效的摧毁敌各种工事。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转入进攻,夺取敌人中心城市的时候,祝榆生同志又领导大家研究了对付敌人各种坚固工事的攻坚战术。在教育工作上,祝榆生同志也根据前方的需要,采取了重点速成教育的方针,在解放战争中培养了三、四十个队的学员走上前线。
祝榆生同志的研究工作是与现有物质条件密切联系着的。在解放战争初期他改进了对付敌人的地堡和对付敌人坦克的武器,他又改进与创造了各种攻坚器材来突破敌人的各种工事。但是他的研究工作是随着战事的发展而变化的,他又不断研究了各种近代武器和近代战术,他在炮兵射击技术的研究上有了很大的成绩。他曾经说:“战争是在不断发展的,每个军事干部都必须跟着它继续不断地发展。”
一九四八年春天他在试验迫击炮在敌前射击的时候,不幸右臂被撞针打断而截去了。他昏倒后刚一醒来,就问:“炮弹打中目标没有?”抬到医院里还未进行手术的时候,他还谆谆嘱咐其他同志不要因他的负伤而影响试验的进行。很多同志被他感动得流下泪来。他说:“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仍要努力工作。”
祝榆生同志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教育工作者,而且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工作者。他重视思想教育与军事教育密切结合,他改造了很多旧军人成为很好的军事教员。他教导他们怎样学习科学的军事理论,怎样使自己的军事理论与实际结合,为供给前方成千成万的优秀军事干部而努力。为着鼓励学员们努力学习,这个只有一条手臂的军事教员经常出现在练兵场上作示范操作。学员们在他的感召下更加紧苦学。具有共产党员优秀品质的祝榆生同志受到了全校同学和工作人员的爱戴与尊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