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中国工人的光荣
——记工人出身的厂长刘英源
林沫
他从工人中来,深深了解工人的生活、思想和要求,他知道如何启发群众的积极性。他受了现代工业集体性的锻炼,办事迅速,善于决定问题、组织力量、深入检查,劳动纪律严格。
刘英源是新中国的优秀的来自工人中的厂长。他的事迹说明了中国工人阶级管理工业的光辉才能和智慧。
刘英源在旧社会曾受尽了压迫和折磨。他十一岁即开始到关东的英美烟草公司作包装工;以后,他放过猪,整天为饥饿所迫,到处去做杂活,卖零工;十四岁他又到工厂当学徒,一直和机器在一起三十多年。
一九四六年哈尔滨解放后,刘英源从亲身的体验中,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和军队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他感到一向被反动统治阶级踏在脚下的工人阶级已经翻身作了主人,他就带领着哈尔滨发电厂的工人弟兄,克服严重的技术和设备困难,日以继夜地工作,苦想焦思,高度发挥了工人阶级的创造性,完成了艰巨、复杂的修复工作,使哈尔滨八十万人民得见光明,使紧张为前线生产的工厂得到电力。刘英源曾三次被选为劳动英雄——从此,大家都喊他“刘老英雄”!
刘老英雄以后被提拔为哈尔滨发电厂副厂长,并相继被调到长春发电厂、抚顺发电厂任副厂长,领导那里发电厂的恢复工作。一九五○年三月,来到首都石景山发电厂任厂长。
消灭了一大敌人
在过去,你到了石景山就会看到,发电厂的大烟囱整天滚滚地冒着黑烟。这黑烟真是遮天盖地,厂房内外、附近一带的村庄和田野经常落着黑黑的一层,下雪天地下也还是灰黑的。
因为跑出这些黑煤烟,工厂每天要浪费五、六吨煤;人们天天吸进煤烟,弄得很多职工有了肺病;机器上到处落下煤烟,也很容易发生事故和危险。
所以跑出这么多煤烟,是因为燃烧系统装置不科学,经磨煤机磨成的细煤粉未经全部燃烧,就从烟囱吹出去了。在解放以前,大家就常吵这东西太害人,有经验的老工人也想过办法,工程师们也研究过,但谁也没有好办法。解放以后,到处都在改进生产,电业局领导上和石景山发电厂的职工都提出设法解决跑煤烟问题,苏联专家也到现场研究并提出过改进的建议,但终因没那么一个人认真领导着办,煤烟照旧飞扬着。
刘老英雄到石景山发电厂,和各方面交换了意见,就决心要办这件事。根据他的经验:如果能遇事发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群众的智慧,许多想像不到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刘老英雄向大家提出:跑煤烟问题是石景山发电厂当前一大敌人!他一面通过各种会议进行酝酿,号召全厂职工多多提出办法;一面就召集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一次又一次地开会研究,特为此成立了专门研究小组,并宣布问题如能很好解决,将以二万斤小米进行奖励。
在进行中,刘老英雄首先是根据苏联专家和工人曹金生、齐玉良及技术人员的意见,将煤粉机运转部分的通风口堵死,改成秘密循环,不再因进出冷空气而吹出煤粉,但这样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进一步又组织磨煤机研究小组,研究煤粉二次入炉燃烧。由工人苏允塘、杜鸿昌建议改换入炉燃烧管,并进一步经过大家的补充修改,将他们设计的直形管改为裤衩形,改正了因直形管入煤量太拥而燃烧不透的毛病,改装试验结果,情形良好,跑煤烟的问题终告解决。计算这一改进,单烧煤一项一年即可节省二千多吨,大大减低了发电成本。
认真检查,消灭事故
“消灭事故,保证首都安全供电;生产合理化,减低发电成本。”这是刘老英雄来石景山发电厂时,上级给他的两大任务。为了消灭事故,他实行了严格的检查制度;事事明确责任,严明赏罚。
石景山发电厂过去大小事故不断发生,每次事故发生后,一提到责任问题,常是互相推脱,上下埋怨,弄来弄去总是一笔糊涂账。
刘老英雄针对这种情形,首先规定:事故发生后,五分钟内要报告厂长;半点钟要报告初步检查结果;每件事故都要彻底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为了新制度的贯彻,刘老英雄常亲自主持会议进行检讨。有一次,看循环水泵的工人张庆富工作马虎,真空降落(表示水少)到零度,影响机器运转,他还不知道。事后检讨时,他还要推脱责任,吵着:“真空那里到零度?还有十七英寸高哪!”但是经过老英雄仔细查问和大家的揭发,张庆富不能不老老实实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刘老英雄叫他写了检讨书送交工会,在墙报上公开批评,并给以调动工作的处分,这事立即传遍全厂。现在,“每件事故必须彻底追查责任”,这办法已被职工自觉地使用着。
刘老英雄平常虽是那么痛爱着工人弟兄,但对那些破坏劳动纪律、工作马虎、对国家财产不负责的人是极其严格的。而对功过的赏罚也是非常严明的。
六月五日,司炉赵锡泉看真空不仔细,水已经上够,他还去报告领班宋文英要求放水。宋文英得报后,未进行检查,即命令看水泵的工人开水泵,以致锅炉水满溢出,灌进汽机。
事故查明后,赵锡泉、宋文英受到降薪、调职处分。但五号机领班李凤鸣、六号机领班蔡学成因发现情况后,谨慎小心,立即作了适当处理,避免大停电的事故,厂方则予以特别奖励。领导上这样认真办事,赏罚严明,为全体职工所传颂。
经过不断地事后检查,大家的责任心空前提高了。刘老英雄更经常集中力量实行定期性的全厂大检查。有计划地对机器设备、运转及操作情形进行细密检查,互相参观,消灭各种可能发生的隐形事故。
领导不是坐在办公室里
刘老英雄在工作中所以能经常地抓住中心问题,是由于他能运用组织,实行集体领导,自己不犯事务主义。对各级干部,他充分付给他们以工作权力,让他们大胆负责地进行工作。他说:“一个厂长,绝不要把权限都揽在自己手上;要是每天离了厂长就不能办事那就糟了!”他工作时不是常常坐在办公室里。每天上班以后,他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文件、报纸,听汇报,以后他就到各个现场去实地检查、了解工作的实际情况。
他要办什么事情,总喜欢果断、迅速,遇上那些办事拖延的人,他常恨恨地批评他们。
他非常反对开那种冗长而不解决问题的会议。过去大家常开会到深夜,使人疲倦不堪。刘老英雄就提出要精简会议。现在厂内党、政、工、团曾订有“会议合同”,并规定若在夜晚十点半以后召集职工开会,须经负责人审查批准。
刘老英雄热爱着生动的实际工作,这也是他多年的工人生活所养成的。每当紧张的工作关头,刘老英雄就日夜不停在那里指挥,进行宣传鼓动,必要时就亲自下手。有一次放了空袭警报,刘老英雄把大家安排、疏散之后,就走上电台,亲自掌握全厂的神经中枢。
打开创造的泉源
刘老英雄干活干了几十年,他深深知道,在工人群众中有着丰富的创造才能。他说:“那时候工人一天累死累活,干好了没有功劳,出了毛病都是工人的不对,谁还有心往好处干呢?”他时时注意去启发工人的积极创造精神,听到有什么好的建议,就给以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他把这当成克服困难,改进生产的一把好钥匙。他有机会就喜欢找工人谈谈,工人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同他讲,有一次,工人朱致墨同他谈:“我知道咱们厂里还放着一个减压汽门,若把他修理好,用上了,就可以不烧低压炉。”刘老英雄一听就高兴起来,朱致墨的建议被采纳了。由于使用减压汽门,调整了高气压,停烧了特别废煤的低压炉,一年可节省五十多万斤小米。
刘老英雄一到石景山发电厂,就号召大家贡献自己的好本领,在全厂职工大会上他说:“在旧社会,过年过节工友们要给厂长送钱送礼拜门子,现在当然不用了;可是,我这个厂长却希望大家多送合理化建议,咱们最需要的是这东西。”几个月来,全厂收到了几百条合理化建议。
“技术人员和工人,好比飞机和飞机场”
石景山发电厂有很多技术人员过去最感苦恼的是坐在办公室里管理技术行政工作,有时虽也到现场,因为和工人十分隔阂,仍然不能深入工作。
刘老英雄知道,要有效的改进生产,必须动员全部技术力量,作到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亲密合作。他经常强调技术和工人要互相学习,他说:“技术人员和工人,好比飞机和飞机场,谁离了谁也不行。”
在解决某些重要技术问题时,把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组成专门小组,经常在一起讨论研究,这是使理论和实际经验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一种良好办法。对技术人员现在已经改变了坐办公室的办法,把他们分配到一定的技术岗位。
在过去,技术人员与工人也常因双方在某些技术问题上发生争执,由于领导干部的思想狭隘及片面性,使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处理。对这样的问题,刘老英雄总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处理。他特别注意不要抹煞技术人员应有的功绩,尊重技术人员,经常虚心地向他们学习。
工会是我的家
常常有这样的行政领导干部:讲起来,他总是说“依靠工人阶级”;但实际对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工会,却不大当回事。反说工会给行政找麻烦,工会干部不顶事。但在刘老英雄那里,却永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刘老英雄在工作中很注意党、政、工、团的团结一致,他尤其关心工会。他说:“工会是我的家,党就是我的娘,我离开他们怎么能行?”他知道,如果工会能把全体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生产就有办法。他很体谅工会干部的困难,注意建立工会的威信。他说:“工会一没有钱,二没有权,要是行政先把落好的事自己作了,净交些难办的事给工会,那怎么能行?”工会干部感到和刘老英雄在一起,什么事都好商量,好解决。厂内凡有关职工福利问题的解决,都经工会来办理,有些该办的事情,工会干部还没有想到,老英雄就先给提出来了。厂内分配新盖的宿舍,都经过工会讨论;工人的房子被大雨冲毁了,刘老英雄跟上工会劳保部长到各家去查看;过去,工会干部不晓得如何领导生产,经过六月份,工会代表职工和厂方订集体合同,发动起生产竞赛,工会的威信和作用都大为提高了。
是这样懂得工人酸甜苦辣的厂长
刘老英雄是一看到工人受痛苦,就由不得不心痛的。他常说:“这都是自己的哥儿弟兄们,咱再不关心谁关心?”他这样爱护工人,因为他深深尝受了工人阶级所忍受的压迫与痛苦,他和工人弟兄们已经在血肉上连成一体。
刘老英雄到石景山发电厂,头一次召开职工大会,他本来有很多话要说。但是那天很冷,他看见大家站在风地里受冻,很快就把话结束了。散会后他同别人说:“大家在下边那样冻着,咱还在上边高谈阔论什么?”后来,他问起工会干部,为什么常开会连一个合适的地方都没有?工会干部还向他解释,说上级有困难,没钱盖礼堂。谈了以后,他批评工会干部:“有困难是一回事,但你们根本没想到这回事,不去用别的办法解决,这就是不关心工人的痛苦。”
有天晚上,刘老英雄听说一个工人被汽车压坏了,他马上就要去瞧看。因为下着雨,路又远,没有去成。刘老英雄睡下来心里就很不安,第二天,一大早人都还没起来,就听见刘老英雄在院里嚷叫着,在帮助搬抬受伤的工友。
刘老英雄随时都在注意着职工的健康和安全。在全厂签订集体合同时,他静静地听着宣读合同条文,当读到“保证不出事故”几个字时,他冲口说道:“要在后边加上:包括人身事故。”别人解释说,原文本身就包含这意思。但他坚持需要这样注明,以便更引起大家的注意。在他的感觉中,生产的安全和人身的安全完全是同等重要的。有一次,宣传工作的同志在一张画上画了几个人,说明几个部门竞赛的成绩。把两个落后的部门画着:一个人伤了腿,扶着拐杖;一个人伤了胳膊,吊着绷带。刘老英雄从大门口经过,看见这样的画就大加反对,他说:“为什么要画成这个样子给大家看呢?画成别的样子不好吗?”
下雨天,刘老英雄看见工人在淋着雨干活,棉衣都湿透了,冻得直哆嗦,但却并没因此松懈了工作。刘老英雄看见这情形又心痛了,过后几天,他还自责地说:“这全是咱们行政上未尽到责任,早就该给露天干活的工友准备下雨衣,工友的健康要紧,淋病了怎么办?”
刘老英雄到石景山发电厂以后,就去查看工友住的房子。他见很多房子又小又漏,有的老两口、小两口挤在一个炕上。他想到,一遇刮风下雨,工友们就惦念起一家老小来了,怎么还能安心生产呢?当时厂内已盖了一部分房子,是准备留作办公室和职员用的,刘老英雄就立即把它分配给最急需的工友住了。他说:“工友们住着漏天的房子不解决,我们还能拿来作办公室?”现在,经过上级的批准,他们已陆续修盖了一部分新房子,但刘厂长的办公室,却还是在那用破仓库修改的小房子里。
石景山发电厂的工人说:“咱们的英雄厂长是知道咱们的酸甜苦辣的,能有这样一个知心厂长,干活再累也痛快!”(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从“破损段”到模范段
——访林口机务段工会主席杨福春
陈迹
今年四月十五日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发生了一件人民铁路上的大事情:全段所有机车二百八十八天安全走行了一百一十四万公里,没有出过一次事故。这在当时人民铁路史上还是头一次,这个伟大成就是林口机务段工会正确地领导了工人生产运动和处处关心工人利益的结果。
“破损段”的回忆
当中华全国总工会直接评选林口机务段工会为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代表的消息传到了林口,工人们欢欣若狂,工会干部也喜欢得说不出话来,他们清楚地记得去年七月以前林口机务段还是一个“破损段”,那时候机车质量不好,乘务员和修理工人互不团结,常常出事故,“九一六号”机车被人称为“事故大王”。他们那里会想到在工会的领导下,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创造了辉煌成绩,获得了今天这样的光荣。工会主席杨福春回忆着过去的情形道:“去年‘五一’,咱们段的代表在东北铁路劳模大会上,没有一个被当选,眼看着人家领奖章得红旗,心里真够难受。”心里虽难受,但他们还找不出工作落后的原因来。他们觉得人家搞生产竞赛运动,搞出名堂来了;咱们没搞,所以落后了。于是党政工开了会,匆匆忙忙作出决定:培养典型机车,突破十万甲检公里;全段来个二十万公里安全走行运动。但是这个决定没有经过群众的讨论,就由几个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搞起来了。他们东奔西跑,专心培养“一○一六号”“九一六号”典型机车,没有去带动广大群众。这两台典型机车天天有添乘(有专人上车指导),时时受到上级的亲切慰问。其他机车的工友看见这般情景,都有点不服气:“人家典型车什么都重要,咱们落后车出事故也不算丢人。”典型脱离群众,二十万安全走行公里运动,搞了两次都落了空。全段十六台机车,就有十三台出了事故。这样搞下去,争取做模范段的希望更渺茫了。积极分子反映:“咱们非检讨不可哪!”七月八日全段召开大会,领导干部作了深刻检讨;工人们都受感动,纷纷表示:“咱们也有错呵!”爱出事故的工友刘润泽立下决心:“咱一定得努力,把工作扭转过来。”工人们自动提出:“咱们再来搞一次安全走行公里运动。”这个大会上工会也作了号召:团结互助,绝对不让这次运动落空。在群众自觉要求和工会领导下,林口机务段第三次展开了安全走行公里运动。
工会把主要力量放在主要的生产问题上
“把主要力量放在主要的生产问题上!”工会干部每天参加行政汇报,经常和工人们谈话,发现过去最多的事故是大轴发热。工会抓到这个主要毛病,集中精力寻求解决的途径。工会首先召集工人、技术人员开会,反复追究大轴发热的原因,研究克服的办法,并把这当作中心问题,交给工会小组讨论。这样经过他们讨论得出结论:大轴发热的原因有三点:工厂修理不仔细,乘务员没有很好地给油,油质买得不好,一句话,是大伙不负责任的恶果。结论一致了,工会还恐怕落后分子怀疑,说什么大轴发热是机车本来就不好,自己没有啥责任,所以特别找了一台过去常犯大轴发热事故的机车,重点培养,一方面督促修理工人细心修理,一方面又帮助乘务员注意检点。果然这台机车不再发生大轴发热事故了,变成了模范的机车。这种活生生的事实根本消除了落后分子的怀疑。
贯彻实现负责制
要想事故不发生,当然不只克服这一种毛病。“一○一六号”机车的乘务员说得对:“只要我们有一点儿不负责,事故就会来到。”根本关键是在于实现负责制。林口机务段工会又抓住了这个关键,要求工人们讨论。工人们说:“咱们工厂和运转两部门老是闹蹩扭,事故发生了,你说我不对,我说你不好,责任弄不清。”根据工人的反映,工会发现工厂和运转两部门的组织不对头,工厂两个队要包修运转三个队的机车,这样分工不明,实行不了责任制。工会随即把这个问题提交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改变原来组织,将运转部门的三个队合编为两个队,使其和工厂部门的组织一致,工厂甲队专门包修运转甲队的机车,工厂乙队专门包修运转乙队的机车。甲乙两队责任分明了,才能贯彻负责。组织改变了不久,在责任制的基础上,两队掀起了生产竞赛,他们互相以保证不出事故的条件,比机车的质量,比安全公里。每队之间也相互竞赛:工厂保证修车修得快,修得好;运转保证乘务员小心爱护机车,注意给油。在这样的基础上,工会又代表工人向行政保证不出事故。这样就使得整个段内各部门、各人之间责任明确,保证了事故不再发生。
团结全体工人群众
全段不出事故,就等于台台机车都要安全行走,就得要求每个人都要负责任,团结像一家人。林口机务段工会懂得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紧紧地团结全体工人。
怎样紧紧地团结全体工人呢?林口机务段工会主席说,第一步当然要紧紧依靠党员、团员和积极分子,有了他们,工作才有领头人。林口机务段工会能够很好地面向生产,主要的力量就是这些领头人。但是光靠这些人,还是搞不好的,第二步就得做好团结和改造落后分子的工作。在这方面,林口机务段工会是做得很成功的。司机高朝奎工作一贯吊儿浪当,不负责任,开车时拉开汽门就跑,不管损坏了的机件,不放足砂子,常常出事故。许多工人反映:“高某人破坏咱段里的安全公里运动。”他心里越发不高兴。上级叫他去佳木斯驻勤,他有些不高兴,工会了解他家庭的事情多,驻勤远地,确也有些困难。工会主席杨福春便发动工人在空闲的时间里帮助他家劈柴、挑水。高朝奎回到家,看见他家水缸盛着满满的水,厨房里堆满燃柴,问道:“是谁给咱干的?”他媳妇对他说:“工会!工会这样照顾咱们,你可得好好干活呵!”当工会主席再找他谈话,批评他过去缺点时,他感动地说:“过去咱不对,咱得积极起来,决不劳你们费心。”高朝奎终于变成了积极分子,成了模范铁牛队员,再也没出事故。
团结全体工人,就得关心工人的困难
团结全体工人的第三步工作——工会主席杨福春说——就是工会必须要经常不断地关心工人利益,替工人解决困难。“有些困难,是需要解决的,但行政没有力量解决,那么怎么办呢?”这是许多工会干部常常提出来的疑问。林口机务段工会对于这些困难是依靠群众的力量来解决的。林口机务段在敌伪时代曾遭受重大破坏,库房、食堂、澡堂和工人俱乐部都残缺不堪,或者是根本没有。工会把行政上困难情形给工人解释清楚,并要求工人商量解决的办法。工人说,“有些设备,咱们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解决。”工会说,“咱们可以自己来解决,但决不能影响生产,影响咱们的身体健康。”在这个原则下,工人们利用礼拜日,工余时间到外面去割草、拉土,搜集为政府所允许搜集的散失各地的青砖,和木料先后盖了四十多间房(二公尺宽,六公尺长),只花费行政上少许原料和工具的费用。在荒僻的林口机务段,工人们看着、用着和享受着自己建筑的俱乐部、食堂、澡堂和工会办公室,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有个工人在给职工报的通讯稿上写着:“用咱们力量,刻苦兴家,不仅解决了行政上财政的困难,而且改善了咱们的福利。”
有些困难,行政上是可以解决的,工会就要建议行政去办,不能不闻不问。林口机务段工会对于这一点,从来没有忽视。老工人王相臣和赵忠山,年纪太大,行政方面说,不能担任段内生产工作,工会就主动地找行政,建议把他们调到宿舍、食堂等适当的工作岗位上,行政上接受了这个意见,调动了他俩工作,现在他俩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胜任愉快,人家反映他们工作很好。段上单身人没有宿舍,影响生产,亟需解决,工会就建议行政解决,结果在现场附近买了一座民房,解决了这个住宿问题。
林口机务段工会这样地团结全体工人,使工会在群众中建立了坚强的基础,全段员工百分之百加入了工会,工会领导的安全走行公里运动得到蓬勃的发展。
民主的动员,辉煌的成绩
去年十月七日,员工们欢庆全段安全走行三十五万公里,会场上贴满标语、漫画,但在会场台前悬挂的巨形标语写着:“庆祝完成三十五万公里无事故,继续向○○万安全公里奋斗。”工人看了很奇怪,问道:“为什么标语里留了两个空白字?”工会主席杨福春说:“这两个字未经过大家讨论,工会不能随便拟定,成绩是大家的,奋斗的目标也得大家订。”当时有工人高声问:“咱们该向多少公里奋斗呀?”下面齐声答道:“五十万?”工会就是以这种相类似的民主方式,制定了奋斗目标,工人就以这样自觉行动完成了八十万、一百万、一百十四万公里无事故运动。在安全公里运动中,出现了“一○一六号”基干铁牛机车,走行二十一万甲检延长公里的全国新纪录,产生了特等劳动英雄石昆,今年一月至八月底全段机车共超轴(超过规定载重量)四十七万八千多吨,等于机车多走了四百四十趟。全段十九台机车,就有十八台成了铁牛。林口机务段从破损段变成模范段。
这辉煌的成就是和工会的领导分不开的。
目前林口机务段的工人们正以实际的行动,在工会领导下开展生产大竞赛,来迎接第一国庆日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工人们告诉他们的工会主席杨福春:到北京后,千万别忘记问毛主席好,祝毛主席健康!
一九五○、九、十九于沈阳(附图片)
林口机务段工会领导工人讨论生产时情景


第7版()
专栏:

  无缝铜管的制造者潘阿耀
发明无缝铜管的五金工人潘阿耀,是上海许多改进技术和创造发明的先进分子中最出色的一个。
潘阿耀已足足做了二十五年工:十八岁起在七星铜厂当学徒,后入日本人开办的大陆铜厂做工,最后才进私营慎昌五金厂当铜皮技工。他的文化水准不高,却有很丰富的技术经验,曾经从日本技师那儿偷偷地学到了一些熔铜的“门槛”。但作为旧社会里的一个工人,干了二十四年,只落得“穷”“老”两字。
上海解放了,潘阿耀的智慧也解放了,在敌人封锁,无缝铜管奇缺的情况下,他发明了无缝铜管。无缝铜管的用途非常大:制造飞机、军舰、开矿、炼油、制糖、暖气管、喷雾器管、蒸馏机的盘旋管等都需要它。但这件东西,中国没有一家工厂能够自己制造,非依赖外国货进口不可。
为团结资方,扭转营业赔本现象,潘阿耀试制无缝铜管。
去年敌人封锁海口,无缝铜管的来源中断,上海市上存货一天天减少;“二六”匪机滥炸后,工商业遇到新的困难。慎昌五金厂制造的铜皮成品销不出去,营业赔本;市场上很需要无缝铜管,但该厂的铜管存货很少,只得眼巴巴地让这笔生意溜过去。资方看到营业不好,外国货铜管不知何时才能进口;因此对维持生产丧失信心,准备关厂。在这种情况下,工会领导全厂工人争取团结资方共同克服困难。三月里,资方对全体职工说:“工厂照老样子是开不下去了!但眼前市面上正需要无缝铜管,各厂存货很少,要是自家能造,工厂就有办法!”工会鼓励工人们开动脑筋,设法扭转局面。
这一下可把潘阿耀的脑筋打开了,在厂务会议上,潘阿耀说:“我有办法试做无缝铜管!”这话立刻引起了全厂的注意。当时资方半信半疑,只给了他十万元试验费。老潘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他兴冲冲地去买了一些化学药品回到车间。熔铜工舒梦德,铁匠冯贵庆,徐兆堂,烧炉戴元林四个人早已准备好一切等着他了,大家就干了起来。其他的职工也都挤进车间来了。
经过二十多次试验,潘阿耀首先试制无缝紫铜管成功。
潘阿耀想起了十几年前有一个名叫峙田的日本工程师,曾经从东京带回一卷图样,在上海造了一部穿孔机(轧铜机),但制成的紫铜管有很多砂眼,不合用,结果失败了。这部穿孔机后来一直扔在慎昌厂里,没有人去理睬它。于是,潘阿耀把它搬出来利用。第一个星期过去了,制造出来的紫铜管仍有砂眼;有一个职员灰心了,不干。老潘依旧孜孜不倦地领导他的研究小组继续试验。他把美国货无缝铜管与自己用铜和锌的合金对比一下,发觉颜色不一样,因此又加入一些别的矿物。一次,二次……连续不断地用不同的比例,不同温度来熔铜制管,经过二十多次试制,没有砂眼的无缝紫铜管终于造成了,而且同样可以拉长,不碎不裂,厚薄均匀。
制无缝黄铜管比无缝紫铜管还要困难。资方不满,工人嘲笑,老
潘心里也着了慌。
无缝紫铜管试制成功后,潘阿耀就进一步研究无缝黄铜管的制造法。黄铜是铜和锡的合金。锡多了,硬度加强,黄铜就不能穿孔;锡少了,硬度不够,铜管的毛坯就会被轧碎。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潘阿耀一心要解决这个配料上的秘密,他动手熔铜。第一次熔成的黄铜,经穿孔机一轧便碎了。第二次,第三次……仍是碎!这时领班与少数工人对老潘那副专心钻研,痴呆呆的神情看不惯。他们在背后嘲笑说:“这简直是在轧洋钱啦!”资方也因潘阿耀小组多费材料,表示有些不满意。老潘感到压力太多,心里着了慌,就去找工会主席说:“研究不出怎么办啊!”工会主席紧握着潘阿耀的一双粗糙的手说:“不要急。这是研究工作,今天不成,还有明天,只要大家耐心弄,当然不会没有办法。”工会了解到老潘周围的情况,一方面团结教育少数落后工人,同时又协助潘阿耀小组的研究工作。工会负责人戴念雄和黄财霞两人也参加到小组里来。他们利用休息时间日夜试验。这样,屡试屡败,屡败屡试,七个人一条心,把研究工作坚持到底。由于该厂设备简陋,熔铜炉的温度不用试表测量,单凭老工人的眼力来估计。潘阿耀不断在铜炉旁“看火”,把两眼都弄红肿了。他自己在试验中还贴进二十万元私蓄。
在工会大力支持下,中国第一根自制无缝黄铜管,终于从老潘手
里出现了。
困难并没把觉悟的工人吓倒。经过三个月的不断试验,不断改进,七月五日穿孔机链条车上终于吐出了第一根中国自制的无缝黄铜管,没有砂眼,没有裂缝,内外光洁,厚薄均匀,完全合乎规格。潘阿耀和他的伙伴们把这条新出世的热腾腾的无缝铜管,看了又看,摸了再摸。无缝铜管创造成功了,各地都来定货。这一方面解决了当前经济建设中缺乏铜管的困难,节省了一笔巨大的外汇,同时也挽救了慎昌厂。
(摘自工人日报)(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新中国的女拖拉机手——梁军
向苏联的拖拉机女队长巴莎学习,从自己的辛勤努力中,希望终于实现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队成立了。
梁军今年二十一岁,生长在黑龙江德都县的一个贫农家。贫穷使她初小未毕业便停止学业。为了生活,她曾给地主家收拾菜园了、蓐草、补麻袋……。
一九四五年“八一五”东北解放,她也跟着从被压迫下解放了出来。当时她就反复思虑着,如何摆脱这“刷锅做饭”的生活。一九四七年的三月,她离开家,投进了刚成立的德都萌芽乡师。这学校是学生们自己动手修筑起来的,是劳动与学习紧紧结合的一所新型学校。他们吃发霉的面,睡寒冷的炕,每天辛勤地纺线、织布、开荒……在校长和教员的教导下,她逐渐了解共产党是怎样的一个党,自己应该怎样努力,争取未来光明的远景。
当学校派她在北安纺织厂学习纺织时,她受了苏联电影中女英雄丹娘,巴莎(苏联拖拉机女队长)的启示,于是一个新的希望在她心里燃烧着,她想:“我能不能和巴莎一样学会开火犁呢?”
一九四八年春天,中共黑龙江省委在北安开办一个拖拉机训练班。这时,梁军决不放过这个机会,坚决要求学习,结果得到了允许。到训练班后,七十多个学员中,只有她一个是女的。机师问她:“来干啥的?”“来学开拖拉机的。”机师说:“回去吧,你不能开这个,太脏了!”许多男同学也在叽咕“女人也来学开拖拉机吗?”许多人都不赞成收女学员,认为女人不能干这个。幸喜校长支持她,将她留下了。整个学习过程中,校长不断鼓励她,她自己也很努力。有一次机师在讲课时,她因为不懂机械,不敢伸手,但机师硬说她怕脏。把她批评了一顿,她没有因此而沮丧,抱着热忱坚持学习。每次机师卸机器讲课时,她都专心致意地听。一次二次的试验,不会就问。两个月后她胜利了,不但学会了开动机器,并且也学会了检查和修理。当她跳上拖拉机时,高兴得流泪了,老百姓紧紧地跟着,喊着:“看,女人开火犁了。”
训练班毕业了,她与男同学同样开着拖拉机,经过一道道的野岭回校,老师和同学们热烈地欢迎了他们。
一九四八年夏天,学校准备开始大生产,买了三台新拖拉机。梁军更高兴了,她想:“能够用自己的技术,创造自己的园地了。”在她影响下,另一个女同学吴玉珍也学驾驶拖拉机了。学校选择了一块地,是离城三十多里路的荒山野岭,土地从未被开垦过。男同学搭了一个大窝棚住。梁军和吴玉珍自己也搭了小窝棚,弯着身子钻进去,过着辛苦紧张的生活。拖拉机日夜不停地在野草上爬来爬去。梁军驾着拖拉机在草原驶去。晌午的太阳火热,汗不住的流,衣服湿了即刻又被晒干。这时,她生了疥疮,但她不停地工作。夏锄时,白天黑夜开动机械,只在下午睡四、五个钟头,她同样和男同学并肩前进。
为了普及拖拉机的技术,梁军和其他男同学一样带徒弟。头一个月她就教会了吴玉珍单独驾驶一台机器。然后又带男徒弟。后来连吴玉珍也带了徒弟。
整个开荒过程中,全校一共带出了十八个拖拉机手,她们两上带的就占了一半。
她爱机器如爱她自己的生命,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突然想起了磁石发电机还在机器上装着,她怕雨淋了机器,第二天不好发动,她就冒着大雨,把发电机拆回来。
去年九月,梁军出席了黑龙江的省青年团代表大会,她荣誉地被选为大会主席团,但她并不骄傲,谦逊地说:“我只是你们当中的一个,让我们共同为美好的未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吧。”
去年冬天,梁军到北京来参加亚洲妇代会。会上,她看见了朱总司令,刘少奇同志和周恩来同志,就默默地想:“正是这些人救了中国,救了妇女,救了我。”
在梁军高度热忱的帮助下,德都萌芽乡师的十一名女学员,已锻炼成了一批女拖拉机手。今年六月三日,梁军的希望终于实现,——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队成立了。梁军就任这个队的队长。
四年来,梁军已经由一个单纯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位女战士,而且是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她领导着一群拖拉机手,终日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奔驰着——担负起建设国家的光荣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