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刘子林在万里进军中
英勇结合机智,是优秀指挥员制胜敌人的基本条件,他就是具备这种条件的优秀指挥员中杰出的一个。
葛洛 陆灏
当我军赶到江西省德兴县兴龙坑岭的时候,终于追上了蒋匪一四三师的部队。而刘子林和他的连队,已经在滂沱的雨里昼夜连续的走了八百里。
靠两只脚,靠勇敢和机智,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部队,在去年进行了艰苦的向西南的万里进军。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知道,每迈前一个脚印,每向前行进一步,要交付多大的坚韧和忠诚。
八百里,艰苦的战斗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吃饭、烤衣服,就算是休息。但战士们听说追上了敌人,他们一口气又跑了七里地,一直追到岭下。乌云满布,雨正下得很大。
兴龙坑岭,悬崖绝壁,地形险峻。一四三师控制着两边层峰入云的高山。两山之间,有一条泥泞小道,山巅的小道当中,有一座名叫双龙亭的长亭。这双龙亭上,有敌人的一个团长和一个营长,率领着三十多个敌人把守。敌人的三挺重机枪,五挺轻机枪,将三米多宽的小道织成一面密密层层的火网,忘想挡一挡人民解放军神速的追击。
作为全师最前卫的刘子林的连队,要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不管敌人的军士哨,不管穿过岭下的村庄有两个营的敌人在乱窜,一直勇猛追上去。
雨继续在下着,衣服、背包,已全身是水了。
在离双龙亭四十米的时候,二班长王末虎正举手准备将手榴弹扔出去,一梭机枪子弹把他打倒了。一个战士不管烫焦自己的手心,抢上几步用手去拖敌人打得火热的机枪筒,而另一个敌人的冲锋枪却把他打下来。
冲在最前面的第二班,一共七个人,但已全部被打倒在雨地里。鲜血顺着雨水淌下山去。
情况很危急,队伍夹在半山中,两面都是敌人。
雨不停地下着,越下越大。
勇敢的刘子林懂得,战争不能以数量的对比,作为成败主要的依据。现在队伍插在敌人的心脏中,如不进攻,敌人就要反扑。
他果断的下了冲锋的命令。三个机枪射手,带了三挺轻机枪,三个步枪兵,组成一个投弹组,他自己就是这个突击队的领头人。集中全连的枪榴弹,掩护他们冲锋。
冲锋开始,齐发的枪榴弹和手榴弹爆炸了。借着浓烟的掩护,闪过了敌人稠密的火力,按着预定的计划,刘子林和三个机枪射手,勇猛的扑向长亭的前面,投弹组的三个战士则从长亭的两边迂回到长亭的后门,截住了敌人的逃路。就这样,敌人的一个排被消灭在长亭里,我军英勇的攻占了双龙亭。
这时候,全连的战士已经迅速冲到长亭跟前,兄弟部队也陆续冲上来了。刘子林指挥着队伍向左右两侧高山继续发展。
敌人失去了双龙亭,部署被打乱了。在滂沱大雨里,满山的敌人,成群成群地交出自己的武器。由于刘子林和他的连队进行了英勇的战斗,蒋匪一四三师遂告全部歼灭,匪军师长阎尚元也当了俘虏。
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不但能在战争中以勇猛取胜,而且还能用机智打败敌人。贫农的儿子,二十五岁的年青的指挥员刘子林,就是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当部队进军两广的时候,刘子林已升任为副营长。大军分数路向阳江挺进,他带领前卫连,走在最前面。在快要到达台山以西的那夫圩时,刘子林碰到了当地人民游击队,知道了保安第四师驻扎在那夫圩的消息。
在相距部队二十里的地方,两旁有高地延伸,而敌人有一个排哨放在公路上。
刘子林带领部队,一个半钟头以后,占领了排哨两边的高地,然后向排哨猛扑。
敌人的排哨有三十多个人。当敌人发现刘子林的连队时,已来不及打枪,一声不响,就一个一个当了俘虏。
从俘虏嘴里,知道了敌人师长的住址、晚上的口令以及敌人其他的情况。
但是,主力尚在后面。现在是一个营,面对着一个师的敌人。
勇敢机智的刘子林,向团参谋长提议自己带领一个班,摸到敌人的师部去,逼迫敌人的师长投降。团的参谋长根据敌人慑于我军胜利的声威,答应了刘子林这个智勇的建议。并派团组织股长李向明、参谋赵忠信和他同去。
刘子林带领了十二个精干的战士,每人一枝冲锋枪,由俘虏作向导,向那夫圩的寨门前进。他们答对了口令,俘虏了师部门口的哨兵,他们就直奔匪师长关中岳的房间。关中岳和他的作战课长从睡梦中惊醒的时候,一排冲锋枪的枪口正对准他们的胸膛。
刘子林说:“我们是解放大军,你们是个保安师,是打还是缴枪?”
关中岳驯从地缴了械。虽然他还要装作镇静,他两手发抖,对着煤油灯,要想抽烟,但烟也点不着。他连说:“事实就是这样,事实就是这样。”
关中岳终于屈服在刘子林的威力之下,他无可奈何地从电话上召来了两个团长,经过刘子林和他的战友们的教育,当敌人固守已告绝望,关中岳和他的团长们只好答应全部投降。
刘子林的第三营在天亮的时候进驻那夫圩,成排的俘虏们徒手走出村庄,我军不费一枪一弹,蒋匪广东保安第四师全部二千七百多人的武器,都满堆在那夫圩的一个学校里。
英雄刘子林的事迹是写不完的。像在一九四七年河南伊川的东章屯战斗中,英雄和他的连队,突入了两个师的阵地,击毙了敌人一百五十名。像一九四八年在郑州以北的双板桥,他和他的连队击退了敌军五个营的兵力猛扑,保证全歼郑州的逃敌。像在淮海战役中,五天六夜顽强地坚守了自己的阵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像在广西陆川、博白之间,追击蒋匪四八军一三八师的时候,已经是一天一夜走了二百多里,但还是坚持进行战斗,俘虏了五百多敌人,二百多头牲口。英雄刘子林,今年才二十五岁,在十二年的战斗中,经历了大小二百五十多次战斗,身上曾负过五次伤。这里,仅是英勇机智的青年指挥员刘子林在渡江以后万里进军中的英雄业迹。(附图片)
(董希文画)


第5版()
专栏:

  塔山英雄鲍仁川

“把敢于侵略我们的美帝国主义者消灭在海岛上、海岸上!”
“我要告诉毛主席:我一定好好学习,坚决保卫国防,把敢于侵略我们的美帝国主义者消灭在海岛上、海岸上。”毛泽东奖章的光荣获得者、四野“塔山英雄”鲍仁川同志以坚毅无比的决心和掩藏不住的兴奋向记者说。他除荣获毛泽东奖章外,曾立过九次大功,又得过两次英雄奖章、两次勇敢奖章和一次艰苦奋斗奖章。
一九四一年参军,今年仅二十七岁的青年营长鲍仁川同志,在抗日前线上,在解放全东北、华北和中南的各战场上,十年来,他始终英勇战斗,在炮火中刚强的锻炼着,没有松懈过一会儿斗志,一直站在为人民战斗的最前哨。
一九四八年十月,在解放东北的最后战役中,闻名中外的塔山阻击战开始了。蒋匪军为了增援锦州,匪首蒋介石亲自出马指挥敌九个正规师,每日以七、八架飞机,两艘至五艘的军舰,向我塔山阵地猛击。那时,鲍仁川是副营长,担负守备正面塔山堡前沿的任务。和守备在左翼北宁铁路桥头阵地及右翼台山阵地的兄弟部队一样,左面是海,右面是山,无险可守。而且塔山堡又突出在敌人阵地前面,距敌仅隔一道小沟,不过四百多米。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鲍仁川同志自始至终相信一句话:“共产党员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敌人像雨点一样打过来的炮弹,飞机投下来的重磅炸弹,轻重机枪横扫过来的枪弹,像成吨的钢铁一样倾倒在房屋上、工事里和山峰上。房屋倒坍了,工事毁坏了,战士们一个个英勇的倒下去,可是,鲍仁川同志立刻冒着炽烈的炮火组织部队向潮水一样涌流过来的匪军猛烈反击,终于打退敌人,塔山堡阵地屹立不动。“寸土不失,死守塔山”,这是党委的号召和全体同志的誓言。鲍仁川同志也立下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在他的鼓励下,全体战士也保证“人在阵地在”,一致为完成党的任务而忘我的战斗。
为了加强阵地的守备,他白天领导战斗,夜里领导抢挖工事,把阵地用壕沟连起来,修筑了射击工事和防空洞,建议团的指挥调动兵力,增强守备力量。虽然敌人又先后用六个营的雄厚兵力,发动了五次冲锋,每日向塔山堡阵地射出数千发炮弹,也无济于事。蒋匪无计可施,又调来了匪军中号称“赵子龙师”的独九五师两个团,和两个营的“敢死队”,趁拂晓前向塔山阵地偷袭。可是,在塔山英雄的火网下,匪军又遭到了可耻的失败,溃退下去。天亮后,匪军还不死心,又发动集体冲锋,结果,一个个的都倒在塔山阵地前的铁丝网下。胜利是和鲍仁川同志机智勇敢的指挥分不开的,他亲自跑到了阵地前沿,站在交通沟上、工事上,不避艰险的指挥部队向敌人反击。当匪军们崩溃下去以后,鲍仁川同志却立刻带着两个小组,共十三个人向残敌一个团反扑,击毙了敌人的指挥军官,大量杀伤溃匪,把“赵子龙师”的两个连用火力压住,迫使其全体投降,创造了塔山阻击战中的光辉范例。
经过了六昼夜的猛烈战斗,完成了历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坚守塔山堡的阻击任务。鲍仁川同志所亲自率领的第一连,荣获“坚守如泰山”的奖旗,鲍仁川的英雄称号响遍全军,以至全国。
东北全部解放后,百万大军进关,在解放华北战役中,张家口追击战,鲍仁川同志带领着一个连,一夜间便俘虏了六千多个匪军,又开创了全军战斗史例。大军南下,这位英雄营长渡黄河,过长江,驰骋在中南前线,直到蒋匪军在大陆上被消灭后,又担任了剿匪的任务。在剿匪战线上,他带领的一个营,只在广东清远县西角坑一役即俘虏了土匪二百多名。他说:“我们正在挖匪根子,决心肃清土匪,看住大门,保卫祖国。”(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骑兵英雄邰喜德
李力
“活在马上,死在马上,马刀见血,为人民立功!”—邰喜德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正是隆冬严寒大雪纷纷的时节。东北民主联军的骑兵师,在九月奉命歼灭敌人七十九军二七一团。这个战斗就在四平以北的大洼打响了。此时,邰喜德同志在该师三团当参谋。团命令他去二连指挥作战,任务是乘马冲锋。即令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一匹马也要完成任务。
敌人由四平向大洼前进。等知道我们早有准备时,便胆怯得不敢向前。但是,我们却不能放他白白逃走。于是立即发起冲锋,邰喜德同志一马当先,骑士们挥舞战刀,策马冲上。平地卷起一阵暴烈的风雪。敌人仓惶地开了火,妄图阻止我们前进。离敌人还有一百五十来公尺,邰喜德同志高声喊道:“活在马上,死在马上,马刀见血,为人民立功的时候到了!”随着他的口号,骑兵同志们松开缰绳,打着马背,伏下身子,纵马跃入敌阵。他们用刀砍,用脚踢,马踏、人撞。敌人乱成一团,有的投降,有的逃跑。
部队略一整理,又发起了冲锋。
前面有三挺轻机枪向我扫射。邰喜德打马冲了上去,手起刀落,首先砍杀了那三个射手,窒息了敌人的火力,使部队得以顺利进展。前面又有两挺重机枪阻挡我们,他又冲上去消灭了敌人。前面还有两门六○炮向我轰击,他又乘马向前,刀劈了这两个家伙。于是冲锋的道路为邰喜德同志率领的二连广阔地打开了。全团全师的马队,漫野席卷而来,敌人全部被歼。
这次战斗仅他一个人就砍死敌人四十多个,缴获三挺轻机枪、两挺重机枪、两门六○炮。全团军人大会上,给他评了一个特等功,并荣获东北民主联军“英雄奖章”。团、师都传令嘉奖,说他大大发挥了骑兵乘马冲锋的神威。
邰喜德同志蒙古人,家在黑龙江省泰来县临江嘎尔洲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小时给地主放牛牧马,善骑,好斗,打不平,有着一个蒙古人特有的淳朴、忠诚、勇敢的性格。“八一五”以后参军,一九四六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参加第一次战斗是解放齐齐哈尔。在这次战斗中,他表现了突出的自我牺牲的精神。那时,他在原二分区二团骑兵连任骑术教员。该连的任务是突破齐市东南敌人的防线,攻占敌人逃路八里岗子,再向市区扩张战果,协同友军消灭守敌“光复军”。
邰喜德同志向连长要求担任突击组的任务。连长允诺了他的请求,并派两个战士携一挺机枪跟他一起。在前进的途中,他用刚学会的几句汉话“缴枪不要命,优待俘虏!”争取了十几个敌人缴了枪。当他已接近八里岗子,用身子滚进到一座砖窑旁边的时候,被敌人发觉了。敌人以强大的火力压制他,敌人汽车上的灯也直射到他的跟前,使他进退不得。这时只剩他一个人、一支空枪、四颗手榴弹了。前进呢,还是后退?他想到:任务是自己请求的,入党宣誓时自己的决心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共产党员有什么理由后退!?于是他脱下了被汗水浸透的棉袄,向前爬去。就这样,他手执空枪,一边喊着口号,一边与敌人进行搏斗,一直到战斗结束的时候,他活捉了敌人少将一名、队长三名、士兵一百多名、缴获汽车六辆、大炮四门,轻机枪八挺。
邰喜德同志在党的培养下,坚强地成长起来,身经二百多次战斗,四十次乘马冲锋,参加过齐齐哈尔、四平、长沈等著名的战役。他现任内蒙军区骑兵某部的团副参谋长,今年才二十三岁。多么年青,多么勇敢的英雄!


第5版()
专栏:

  医务工作模范何永福
在冰岩雪岭的深山中,一个十八岁的小看护员和三十多个重伤员在一起隐蔽治疗,在敌人疯狂的搜索下,他们度过了三个月难以想像的生活。何永福为人民的胜利,创造了这个惊人的奇迹。
一九四一年冬天,日寇集中优势兵力向山东沂蒙山区“铁壁合围”,山区的军民早已安全地转移出去,只剩下三四十个重伤员不能行动,留在山里。日寇疯狂地翻遍了沂蒙山的石头,却找不着他们的踪迹。三个月反“扫荡”战胜利结束,这三四十个伤员安全地回到部队,同志们都奇怪在冰岩雪岭,连一把盐都没有的深山中,他们是怎样度过来,又是怎样会医好伤口的?伤员们纷纷说是个十八岁小看护员的功劳,他的名字叫何永福。
他是怎样创造这奇迹的呢?
蒙山脚下落雨,蒙山顶上却飘雪,山实在高。何永福和另一个小看护员吕清均带着三十多个重伤员在东蒙山隐蔽治疗。日寇把山围成铁桶,日夜分路搜索,在要道上堆假人挂红灯虚张声势。他们就到处挖洞藏人藏家具,叫敌人看不到一个换药的棉花球。在一堆堆大便下埋着洋碗、镊子、纱布、绷带、叫敌人嫌臭不敢沾。白天就躲在山洞里,夜晚就钻出来,一个洞挨一个洞的给伤员换药、送饭。敌人用尽办法找不到他们,有时发急了,就伏在石头上乱打机枪,他们却就蹲在石头底下的洞里。有一次白天,何永福出来看顾伤员,被敌人发觉了,他一口气跑出二三十里,但到晚上,他又回到原地治疗伤员。这样过了二十多天,敌人更疯狂了。一天夜里,他和吕清均一个个背着伤员摸过敌人的岗哨,转移到西蒙山去。在那里他们又会合了一批伤病员,连工作人员一起共有四十人左右了。
西蒙山比东蒙山更高更险恶,陡壁悬崖荆棘丛生,是一个人迹罕到的地方。隆冬,没有粮食,寒冷和饥饿威胁着他们。一到夜里,何永福便和另一个同志偷着下山,走十几里山路摸近敌人据点挖地瓜,没有锹就用手扒,没有篮子就把自己穿着的两条单裤脱下一条,装满地瓜,踩着深雪泥水爬上山来,天便亮了。于是又忙着烧熟给伤员吃。
消毒水用完了,何永福找遍蒙山,从一座废墟里找到一把盐,就靠它来给伤员冲洗伤口。就是这样,他们度过了三个月难以想像的困难生活。反“扫荡”结束了,把三十多个伤员安全的送回部队。
何永福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山东,以他作为医务人员学习的榜样,在山东的后方医院中开展三次“何永福运动”。千万个何永福式的医务卫生人员涌现出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何永福的名字一直在鼓舞着前线和后方的医务卫生人员们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
解放战争开始,何永福已经是华东野战军(现在是第三野战军)第二野战医院医疗一队的副队长了。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年月中,他和他的医疗队随野战部队转战华东战场,担任着历次最艰巨的任务。大兵团作战要求医院工作高度的野战化。他们曾在宿北战役中以八十多个工作人员半月内完成八百多伤员的转运治疗任务。豫东战役,他的医疗队曾日夜行军一百二十五里之后,能够立即在不满十户的小庄子里搭好担架篷子,按好锅灶,使在一小时以后到达的伤员吃上饭和接受初步治疗。淮海战役中,他的医疗队野战化得到更辉煌的成果,他能够在离战场不远的地方,几十分钟内找好房子,编好号目,搁好床铺草垫,使伤员迅速得到安定的治疗。在何永福领导下的医疗队始终适应着战争的要求,他们的业务工作是在不断进步着。
在长期艰苦困难的斗争中更表现了这个伟大的人民战士的优秀品质。工作紧张时,他忙得吃不上饭,看到伤员他就忘了自己。有一次接连忙了三个通夜,第四天夜里,何永福做好第一个手术,才想起还没有吃晚饭,肚子饿了,汽灯耀眼,麻醉剂和保温锅上的炭气薰人,他头脑发昏腿发软,但他要坚持到半夜换班。等到替第四个伤员做好手术时,眼前发黑,突然昏倒了;头在炭火锅上,鲜血直流。但第二天清早他头上缠着绷带,又出现在伤员面前。
何永福尽一切可能挽救伤员的生命,减少他们的痛苦。他曾经在一个牛车棚里抢救了一个大家认为没有希望的伤员,许多重伤员在他细心治疗下挽救了生命。伤员们有时急躁发脾气,他便耐心的说服安慰,使他们精神愉快,安心休养。他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伤员买东西吃,夏天给伤员赶蚊子,冬天把自己的被子给伤员盖。他真是爱护伤员无微不至,他常常自问:“我是否一切都为了伤员呢?”工作碰到困难时,他就想:“前方的战士为了战胜敌人而流血,我这点辛苦算得什么?”克服困难的勇气立即充沛起来。伤员对于何永福也怀着无尚的敬爱。从死亡中被他挽救过来的肖君盛在出院以后就在报纸上写稿子表扬他。
和何永福在一起工作而被他的工作精神所影响教育的同志是难以数计的,仅在他亲自领导下的医疗队一百个工作人员中,一年来即出现了二十五名一、二、三等模范工作者,三十多名积极工作者和许多模范党员。而他自己也先后荣获模范党员、模范护士、模范医务工作者的称号,并被评为特等功臣。许多年来,他的名字像一面光辉的红旗,在华东医务战线上飘扬着。
何永福同志今年二十七岁,共产党员,一九三八年参加人民解放军。


第5版()
专栏:

  坚持敌后斗争的黄忠民
从坚持十四年敌后斗争的浙南游击纵队里,从这一位人民英雄的身上,使我们看见了人民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自一九三五年红军北上抗日起,到一九四九年浙江大陆全部解放止,十四年来坚持敌后的浙南游击纵队,和全国各地的人民解放军一样,在和敌人斗争中出现了不少的英雄模范和人民功臣,浙江军区的战斗英雄代表黄忠民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最艰苦的情况下,黄忠民同志坚定不移地和敌人斗争。一九四二年四月,蒋匪军对浙南游击队的“围剿”开始了。游击队经常活动的浙南九风山、叶山、岭后山、南田等山区都被敌人占领了。成千成万的人民被屠杀了。黄忠民的父亲和哥哥都参加革命工作,也被敌人捕去杀了。这时,三十户以上的村庄都筑起了碉堡,三、五家的小村庄,都被烧的烧,被逼搬离山区的搬离了。游击队的活动,遭受了空前未有的困难,每天只能在山顶上转移活动。但是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仍旧经常的想尽各种办法,冒着生命的危险送情报、送粮食接济游击队。一九四三年一个县委书记叛变,游击队转移到浙闽交界深山里去的秘密泄露了,蒋匪军的“围剿”步步紧逼上来。敌人的便衣,经常出没在他们活动的山头前后左右,只要一发现游击队,不管白天黑夜,就跟着打上来。粮食断绝了,吃地瓜(蕃薯)、野草,后来就连地瓜、野草也吃不上了。穿衣服不分春夏秋冬,只有一套,没有棉被就用茅草盖,房子是自己用茅草搭成的,晴天还可,雨天只有挨淋。有时就连这样的一个处所,也常常一夜移动好几次。斗争到最紧张的时候,白天连烧饭的烟都不能冒,敌人一发觉烟火就包围上来。在这样的严重的斗争环境里,个别同志动摇了,那时黄忠民是班长兼县委机关支部书记,他耐心的帮助教育他们,积极领导斗争。他说:“我们是被压迫的人,能团结成一条心,这就能坚持到底取得胜利。”游击队终于胜利的坚持下来了。
一九四七年七月,在“扩大游击区,打击小股敌人,扩大自己队伍,截击敌人运输线,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号召下,黄忠民奉命带两个班(二十人,他是班长),深入到青(田)景(宁)丽(水)交界处活动,并负责打通到龙泉和庆元以及与七分区游击队联系的交通线。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他开辟了五、六个乡的游击根据地,打掉了小顺、章村的据点,消灭了五十多个敌人,缴了五十多支枪,自己没有一个伤亡,反而扩大到三个班,三十多人,并配合支队、县大队打通了几百里的交通线。浙南纵队正式成立时,他调任三连连长。
在淮海战役伟大胜利的鼓舞下,浙南游击纵队下了决心攻取泰顺县。战斗发起前,他带领班排干部,亲自去看地形,回来后召开了军事民主会议(在游击队开这样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说明情况,由大家想办法,出主意,解决战士中攻城顾虑,提高了信心。战斗发起,他带领两个突击班,冒着敌人炮火,最先突破西门,攻下碉堡,解决了三十多敌人。又继续配合友邻部队,打下匪县政府、警察局、电台,俘虏了八十多个敌人,缴枪一百多枝。
为了歼灭来援的敌人,黄忠民奉命带他的三连,担任前哨,这是一个严重的战斗任务。他决定用突然攻击的战术,来消灭敌人。部队刚进了七坡岭,前面就打响了。敌人正以优势兵力,夺取一个主阵地,情形非常危急,黄忠民就主动的带领部队,迅速的抢占了主阵地,打垮了敌人两次冲锋,将敌人压缩到一个狭小的阵地里,干脆彻底的全部歼灭了蒋匪浙江保安第二团一个营,打死打伤和俘虏敌人四百多个,缴到了许多轻重机枪、六零炮和步枪,使游击队一切装备大为改善。这一次战斗中,黄忠民机智果敢的指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浙南游击纵队的司令部政治部特地奖给黄忠民和他的三连一面红旗,全连干部战士也一起通过要给他记功。
浙南游击纵队和解放浙江大陆的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后,黄忠民调任浙江军区某营营长。黄忠民从此又担负起剿匪的严重任务。剿匪中他艰苦深入,并认真执行政策纪律。在一次四个月的剿匪期中,他的部队俘虏了三百多个土匪。
黄忠民同志出身于一个贫苦的革命家庭,曾做过学徒,从十二岁起就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现在是共产党员。


第5版()
专栏:

  林彪炮手——张英旺
西虹
在这一个英雄的叙述里,我们可以看见一个放羊出身的孩子,怎样在艰难的环境中发挥他的勇敢和创造,怎样建成他的英雄的业迹。
一个放羊出身的孩子,从他开始炮兵生活的第一天起,就时时梦想着当一个勇敢的炮手——炮弹那么大,打出去,轰隆轰隆,敌人全被埋葬,还有什么东西比这威力更大呢?
可是,抗日战争那时候,八路军的重炮是宝贵难得的武器,战斗中打一发炮弹也是不能轻易允许的。
时间在胜利中前进着,三年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炮兵部队,我们年青的炮手也成了坚强的炮兵骨干。他先是六个炮手中的一个,以后学会了六个炮手的工作,随着战争的胜利,他领导着重炮排,重炮连,重炮营,并给自己装备了三八山炮,以后又换成四一式山炮,最后又装备了崭新的美式山炮,他的战友们也都在他培养下变成了勇敢的炮手。
这还不够明显吗?一个放羊出身的孩子,由于他忠实于人民事业,他自然能够不间断的创造着自己的荣誉。
让我们来回想一下我们的英雄,三年前,在风雪茫茫的东北战场上,有一支炮队日夜滚动在险峻的长白山脉,炮手们住的是深山,吃的是冰团,炮骡冻僵了,重炮从峻岭上滚翻下来……。那时,我们的英雄正是这一炮队的领导者,他穿行在炮队前后,一时帮着大家在深雪中拉炮,一时检点炮上的雨布包紧没有,必要的时候,他就协助炮手们卸开炮身,用绳拉,用人扛,艰难的翻山过岭。每次战斗的时候,他的炮队都为步兵所欢迎,因为他们发射的炮弹都能准确的在敌人面前爆炸。
那正是一九四七年夏季,他以“林彪炮手”的光荣称号,被新华社的广播员将他的英雄事迹一起播送到全国。
这事几乎是令人惊异的。在一个铁路交叉点的近代化城市——梅河口,敌人以重兵防守着,城市外围有着密密层层的“半永久性”工事,步兵眼巴巴等着炮兵兄弟为他们开路。眼前是两门老得没牙的四一式山炮,炮身左右偏差,炮镜污秽大,打起来不稳当,怎能命中敌人呢?看吧!在斜斜的山凹里,我们的炮兵英雄亲手修平了阵地,两轮水平对好以后,他赶快装了几麻袋沙土,顶在炮车轮前后,两轮之间又用绳子套住,鳔紧,后面也牵了条麻绳,钉上橛子扯住,一切准备妥当了,就开始发射。
他选好几个明显的目标,指着城边的红房子,眼前五百米远近的鹿砦地堡,叫他的伙伴们打,轰隆隆,轰隆隆,红房子炸倒了,地堡、鹿砦炸飞了,步兵们便乘劲冲了上去。
此刻步兵迫近第二层地堡再也不能前进,一个个伏在平坦的开阔地面,上不去,下不来,就像子弹壳卡膛,情况每秒钟都在恶化。
“张英旺!”这是师长的声音。师长的指挥所就在炮兵阵地一边,师长亲自来这里找到我们的英雄。
“你先把外壕那儿的重机枪打掉”,师长汗淋淋的说:“你再把地堡群的那个洋灰地堡打掉,不准你打着自己人!”
这的确是困难的事,跟前一片溜平没有一点隐蔽,自己的部队差点跟敌人搅在了一起,敌方打来的炮火又不断在炮的周围爆炸,炮上的方盾也不时被弹片敲击着,真急人。
“试一下吧,首长……自己人是打不着。”
“快,你亲自打!”
师长蹲在一边注目观察着。我们的英雄马上转前转后,又一次把炮绑稳,而后心平气和地蹲在炮的后面准备发射。
“请首长注意观察吧,开始发射了。”
轰隆一声,一颗炮弹飞出去,前面炸起一股黑烟。
“差不多,再修正一下。”师长举着望远镜喊叫着。
第二发炮弹出口之后,对面的重机枪不响了,随着一团黑烟,炸碎了的重机枪飞上了天空。
炮阵地上,师长拍手喊好,他的伙伴们也拍手喊好。前面伏着的步兵,也向后传来高兴的喊叫。
紧接着就是第三炮,炮弹出口之后,直向那个洋灰地堡的枪眼钻进去,轰隆一声地堡炸开了花。
这一回,爬着的步兵都跳了起来,喊叫着往上冲去。师长望着步队上去了,拿开镜子就说:
“好,打得好,回去给你记特功!”
我们的英雄似乎没听到师长的鼓励,他见敌人乱了套,正往后退,便开始了延伸射击,一面把敌人吹到城里,一面把自己的部队护送到城里。……
可以想见,我们的英雄是多么善于在艰难环境中,发挥勇敢和创造!“林彪炮手”的光荣称号,正是属于这样的英雄的。(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海辽轮起义的领导者——方枕流
他的起义,给蒋匪帮统治下的海员指出了应走的道路。
方枕流是海辽轮的船长,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九日,海辽轮在他的策动与领导下,毅然脱离了蒋匪帮的黑暗统治,冲破危险与困难,回到祖国的怀抱。
方枕流于一九四九年逃出蒋匪所统治的上海,又被迫驾驶海辽轮开往台湾。那时他已看清蒋匪帮的凶残腐败,心怀祖国,但苦于无机可乘。后来海辽轮调到香港,并又逼令开往厦门作军用;方枕流得到这消息喜出望外,即同几个好友商量起义。方枕流向他们说明,自己是中国人民的一分子,应当回到祖国人民的怀抱,为祖国服务;不然,在蒋匪统治下决无出路,必然走向死亡。他们定下了计划,在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九日,便将海辽轮毅然由港开出,在航往厦门的途中,方枕流召集全体船员宣布起义,当时尚有部分人员因受反动派欺骗、麻醉的毒害较深,有的对蒋匪还有幻想,反对起义,有的企图逃走,在此异常紧张与困难时际,方枕流并未考虑到个人的安危,他苦口婆心向大家说服动员,揭破对蒋匪幻想的错误,最后,大家终于被他的真情所感动,认清只有投靠人民,才是一条光明大道。他团结了许多力量,克服了种种困难,才经过太平洋光荣的回到祖国的怀抱——东北,立即受到了人民热烈的欢迎。他的起义,给在蒋匪帮统治下的海员,指出了应走的道路。不久就有海玄轮在新加坡起义,招商局在香港的全体员工宣布起义,并有不少曾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伙伴为他的行动所感召,纷纷投向祖国。
方枕流同志现任大连航务局航运处副处长,新的革命教育启发了他的高度劳动热情,把自己的技术供献给人民,教给别人,他经常不分昼夜的工作,从不谈起个人的功劳;相反的,他经常主动检讨自己的缺点,请求同志帮助,因此他的进步是异常迅速的。在祖国伟大的建设事业中,方枕流同志正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