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0-09-25

1950-09-25新闻联播 文字版

荣誉的红旗手——记战斗英雄李长林

第6版()<br/>专栏:<br/><br/>  荣誉的红旗手<br/> ——记战斗英雄李长林<br/> 史超<br/> 一、九十一团的光荣历史,是和李长林的英勇斗争分不开的<br/> 一九一五年李长林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的一家贫农家里,从小他就在痛苦穷困的生活中熬煎着。<br/> 十六岁那年,他的村庄上来了红军(解放军的前身),他加入了红军。他的坚定勇敢,使他做了掌旗员,在敌人炮火下,他在冲锋部队的前头持着大旗拚命的向前跑,冲上敌人的阵地,把红旗插在敌人的阵地上,让部队朝着这面胜利的大旗前进!<br/> 红旗鼓舞着李长林,李长林也给红旗发扬了光辉和增加了荣誉。<br/> 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李长林是长征中有名的英勇红色战士之一。<br/> 随着革命胜利的发展,部队的番号变了三次——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李长林也随着变动——开始是这个团的战士,现在是这个团的团长了。虽然他不再掌着那面红旗,但他这个“人”,就是他所在单位的一面鲜明荣誉的旗帜——上级常表扬他是好干部,支部常表扬他是好党员,在全师的第一届党代表大会上,被受予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br/> 九十一团的光荣历史,是和李长林同志的英勇斗争分不开的。<br/> 二、英勇和机智融汇在一起<br/> 在李长林当战士的时候,他是一个勇敢的战斗员,而做一个指挥员时,他又是那样地善于使自己的英勇与机智融汇在一起。<br/> 日本投降后,由于蒋、阎匪帮卑鄙的夺取用人民血和泪所取得的胜利果实,于是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在山西爆发了有名的上党战役。<br/> 强占了人民城市长治的蒋、阎匪一个军,被八路军团团的死困在里边。<br/> 敌人三个军昼夜不停的向长治挤过来,企图解救他们同伙的围。<br/> 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员迅速的派出了自己的部队,在老爷岭一带迎面阻击,使这伙匪军只能看着他同伙的死亡而毫无办法。<br/> 敌人像兔子样的快,先占领了大山和小山,而李长林所在的部队虽然比敌人跑的更快,但过远的路程使他们迟来了半天。<br/> 他们的面前是敌人占据的山,他们的背后是一眼看不到头的平原。如果不能把敌人最前面的阵地拿下来,那么不但不能阻挡敌人,也许就会被敌人居高临下的压下来。<br/> 情况是严重的。<br/> 必须把它拿下来,不拿下来主力无法展开,明天的情况是不能想像的。<br/> 李长林接受了这个任务,这时他是营长。<br/> 全营的人力,只有两个连。全营的火器只有一挺重机枪,六挺轻机枪,每挺轻机枪只有二百发子弹。以一百多个持枪的人和这样微弱的火器,去消灭在层层障碍和坚固工事保护下的敌人,是多么艰难啊!<br/> “不能硬攻,硬攻全营人就会回不来的。”李长林利用了白天所有的时间,仔细的把地形看过后,做出这样的决定。<br/> 黑夜,李长林带着全营的全部战斗力量,顺着他白天发现的敌人致命的弱点——通向敌人屁股的一条沟,悄悄的摸上去。<br/> 当我们的手榴弹在敌人的碉堡和工事中爆炸起来,崩裂出火光和浓烟的时候,慌乱、溃逃和做俘虏成了敌人的命运。二十余挺轻重机枪和敌人两个营的背包及大批的子弹,成了李长林营的胜利品。<br/> 第二天,主力展开了,随着更重要的决斗就开始了。<br/> 敌人主力盘据在这个地区最险要最高的老爷山和磨盘山头上,沿着山梁用一条七八里路长的交通沟紧紧的联系着,并在两山之间的槐树脑也构成了坚固的阵地。<br/> 这是非常明白的:拿下槐树脑切断了敌人,敌人就要倒霉。拿不下,自己仍然处于不利的地位,敌人随时可以压下来。<br/> 第一次使用了两个营的兵力,到了山半腰就退下来了。第二次五个营向上攻,只抵达敌人的前沿,又退了下来。<br/> 第三次攻上去了——李长林带着人攻上去了。阵地稳住了——李长林指挥着队伍守住了。<br/> 前两次的失败,李长林从中学得了教训。当任务放在他的肩上时,他寻找敌人的弱点,攻击敌人。<br/> 夜晚,沿着山边的梯田李长林带着五个排从敌人侧翼插过去,迂回敌人的背后。敌人背后的兵力是稀薄的。<br/> 由梯田转入深沟,在深沟中前进。<br/> 李长林担当着这一百多人的生命,担当着部队的希望向前进,他化除了人们的顾虑。在他坚强的信心鼓舞下,一百多个人是多么谨慎的移动着自己的脚步啊,但每一步都费掉了李长林的心血,然而每一步却也缩短了离敌人的距离,艰难和危险的道路就这样的走过来了。<br/> 于是,爬上去,扑过去!<br/> 第一个战士的刺刀刺穿了敌人,其它敌人慌乱的骂:“班长!那里来的个疯子,拿刺刀乱刺人呀!”<br/> “看疯子的吧!”李长林心中想,“我要把你们都刺死!”<br/> 很快的就解决了战斗,但是正面阵地上的敌人反扑过来。<br/> “我们摸上来不容易,你们让我们下去更不容易。”李长林命令坚决抵抗,坚决攻击。顽强的敌人遇到更加顽强的人民子弟兵,就像石块遇到了铁槌,慢慢的就敲打碎了。<br/> 天大亮,几十挺敌人的轻重机枪放在敌人的阵地上,但只是不见了敌人,在工事里站着的是李长林和李长林的战士。<br/> 槐树脑的丧失,就像毒蛇被利刃拦腰剁断一样,首尾不能联系,它就失去了力量。疯狂的敌人为了挽救它的末运,驱赶着全部人马向山上冲,集中三十门大炮向山上轰。<br/> 敌人的反扑一次又一次,敌人的尸首也一次比一次增加,李长林和他的战士一次比一次更坚定。<br/> 首长派人来问:“能坚守住吗?”<br/> “能!”李长林说:“告诉首长,请首长放心,一定能守住!”<br/> 敌人的挣扎更加激烈了,首长又派人来问李长林:“你们需要什么?”<br/> “什么都不需要,只要手榴弹,有手榴弹就运来吧!”<br/> 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扑,终于来到了。敌人像野兽一样扑上来,突破了阵地的前沿,搂抱住了李长林唯一的重机枪。<br/> 胜败就在这片刻内要决定了。<br/> “只能胜利,不能失败!”李长林告诉他的战士。<br/> 敌人就在李长林这种铁的意志所产生的抵抗下,最后一次溃败了,敌人全线总退却了。这时,整个的阻击部队也全线出击了。<br/> 敌人的三个军是来挽救盘踞长治的敌人的死亡的,但他却比长治的敌人死亡得还早。<br/> 三、跨过黄河天险,夺取羊山<br/> 二年以后的一次战争中,李长林的机智勇敢受到了更大的考验,他负的责任更大了,他已经是负担着三千人生命的一个团的团长了。他所遇到的是更加顽强凶恶的敌人,是美帝国主义用美械装备起来的敌人。<br/> 一九四七年的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的那一天,在毛主席的战略方针下——转守为攻,变内线作战为外线的作战,把战争引向敌人的占领区——刘伯承将军的部队突破了敌人的防御,跨过了天险黄河,揭开了反攻的序幕,向蒋管区进军。<br/> 那时,敌人虽被打得头昏眼花了,但仍然是相当强大的。在冀鲁豫大平原上拦住了刘伯承将军所部的去路,血战就此展开了。<br/> 刘伯承将军的部队是无敌的,二十三天内消灭了敌人九个半旅,其中的六十六师宋瑞珂匪部为蒋介石的嫡系,盘踞在羊山上下,对刘伯承将军部队据险顽抗,妄想争取时间,叫蒋介石的王牌军——五军、十一师,还有另外的蒋匪军赶来援救。<br/> 由于我军个别部队,在指挥上发生错误,配合协调不够,开始攻击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六十六师匪众的气焰反而高涨了。这时,蒋匪第五军、十一师只离那里仅有五天的路程了。<br/> 举行最后的一次总攻,刘伯承将军的决心是:一定要把羊山打下来,决不和增援的敌人见面,否则扭缠在这里是不利的。<br/> 李长林和他所带的团,在这一次总攻中担任一个方面的主攻。<br/> 总攻前的两天两夜间,李长林把他所担任的攻击面的地区都跑遍了。他在淹着他脖子深的水里,观察敌人和地形。他在敌人的火力下,观察敌人和地形。<br/> 随着他的侦察员和通讯员都疲倦得不能支持,而他自己在这个时间内也没好好吃过饭,睡过觉。<br/> 羊山敌人的布置是周密的,但是他仍然找出了进攻有利的道路,虽然仍要牺牲,但是能以少数的牺牲,换取最大的代价。<br/> 他指导着挖交通壕。他亲自布置火力和校正目标。在攻击前,他亲自到突击营去动员,他的动员激起了战士无比的勇气和对敌人的仇恨。<br/> 总攻开始了,李长林率着部队顺着原定的道路向敌人攻击。敌人的火力猛烈的击射,但是李长林和他的久经锻炼的部队,顺利的骑到了羊背上。<br/> 敌人无论如何不能让他骑在羊背上,否则羊头和羊尾也就完蛋了。<br/> 敌人垂死的疯狂反攻,像暴风雨样卷向李长林团所占的阵地。<br/> 敌人用钱收买敢死队,要和李长林进行最后决斗,价钱从最初每人十元直到最后每人四十元,反扑从第一次直到三十次。<br/> 敌人的敢死队扑到那里,那里的战斗激烈了,李长林就跑到那里指挥战斗。<br/> 敌人三十次的反扑,彻底被打垮。天亮,李长林组织了力量,集中了火力,向敌人举行了猛扑,敌人最后的垮台了。<br/> 蒋匪王牌军还在两天路程之外,待他们赶到时,羊山仅遗留下万具敌人的尸首,而刘邓大军已向大别山挺进了。<br/> 四、用高度的机智和魄力,引诱敌人作战<br/>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就等于在敌人心脏上插了一把利剑。<br/> 敌人尽其所有,慌慌张张的从各战场调集了三十三个旅(以后改称师),像狗一样紧紧的尾追在刘邓大军的后面。不肯放松,想要把刘邓大军拖死在大别山。<br/> 在敌人占绝对优势——五与一之比的情况下,部队和敌人推开了磨,找寻机会消灭敌人。同时,也把敌人紧拉在大别山,给当时敌人重点进攻的山东陕北两战场,以有力的配合。<br/> 李长林所在的旅,已经连续走了十八天,无片刻休息。敌人到处找他们,而且城镇中敌人都按有据点,战斗每天随时都要发生,部队是太疲倦了。<br/> 旅首长命令李长林,带领两个营深入敌人心腹,把尾随着旅的敌人引诱出去,使全旅争取能够休息一天。<br/> 这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个极端危险的任务,部队到任何情况都不熟悉的地区去和强大的敌人周旋,而且要打击敌人,才能把敌人引出来,这是需要指挥员有高度的机智与魄力的。<br/> 李长林和两个营以一天一百里的速度,直插向敌人,走了一天一夜,袭击了山南关,活捉了敌国防部高级军官及特务数十人。<br/> 天亮,敌人以三个团的兵力围来了,打响了,越围越紧。李长林依靠着他准备的观察和判断以及毅力,决心以一个连打击敌人进攻最紧的一路,并命全体向正南方突围出去。<br/> 向南方,就是更向敌人盘踞的地方,但是这是唯一正确的方向。<br/> 李长林出乎敌人意料之外的,安全的走出了合击圈。一面让部队停止下来赶紧吃饭。一面架好电台向旅部报告。电码发出——“……敌人向我合击,七连伤亡六七人……”刚发至此处,枪声大作,敌人又以三个团的兵力合击拢来。<br/> 旅的首长接到突然中断的片断电报,知道情况是非常紧张的,而误以为七连仅余六七人,旅的首长为李长林担着心,这时,李长林却胜利的突出了第二次的包围。<br/> 第二天,在大别山里面又让敌人堵击住了,前有大山爬不上,后有大山走不通。李长林凭着他十几年的丰富斗争经验与机智,寻找出敌人的空隙,平安的从空隙中钻出来。<br/> 当他率着两个营和旅部汇合时,旅已经安全的得到了三天的休息,进行了组织的整顿,并准备和敌人厮杀了。<br/> 五、冷静地判断情况,追歼了逃敌一个师<br/> 人民解放军刘伯承将军的第二野战军,以优势兵力排山倒海向西南进军,敌人到处挨打,纷纷败退就歼。<br/> 成都战役,李长林奉命带两个营的兵力收容敌人溃兵,至大邑一带,发现地上有许多足印。<br/> 足印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谁都没去留心它。然而却引起了李长林的极大兴趣与关心。<br/> 李长林冷静地判断,一定有众多的敌人从这漏网跑掉了,如果让敌人跑掉,将来后患不小。<br/> 他决定仅以他现有的少数兵力,追击敌人。<br/> 不错,的确敌人的一个师从这漏网了。<br/> 一天一夜,追上了敌人,扭住了它,战斗进行了一夜,天亮敌疯狂反扑,然后前卫变后卫,企图反转逃走。<br/> 用两个营来消灭敌人一个师,是多么困难的事啊,何况敌人一个师的行列又拉得那么长,李长林凭借他的机智和勇敢解决了这个问题。<br/> 他命一营攻敌人后卫,他带着二营两个连向前赶,路上布置了一个排,堵住一个敌人可能逃走的口子,坚决不放敌人过去。紧追三十里后插至敌人前头,把敌人套住,硬挤到一座山边把敌人二十八师全部消灭了。<br/> 二十八师的师长也是俘虏之一。<br/> 六、更要好好学习,努力求得进步<br/> 李长林参加伟大的革命斗争已经整十七年了,他经历了无数战斗,他亲眼看到部队由红军而人民解放军,由弱到强,由几万人到几百万人。<br/> 他在这艰苦的十七年斗争中,发挥了他的机智与勇敢。六次奖励,三个奖章,一张奖状就是他机智与勇敢的结晶。<br/> 但他非常明白这是党给他的荣誉,同时他感激党对他的培养。<br/> 他说:“以后我更要好好的学习,努力求得进步。”(附图片)<br/> (王式廓画)

一面光辉的战旗——记全面功臣赵兴元的英雄业迹

第6版()<br/>专栏:<br/><br/>  一面光辉的战旗<br/> ——记全面功臣赵兴元的英雄业迹<br/> 萧航<br/> 要想原原本本地写下赵兴元的英雄业迹,那是很困难的事情。他是这样一个英雄:事事立功,年年立功。从一九三九年到一九五零年,从战士被提拔为副团长,一直战斗在最前线,先后负伤九次,至今还有一块弹片留在小腿里。十多年来,他以自己的血汗和智慧,为中国人民立下了五大战功,一次战斗特功,并且在平时工作中立了一次特功,一次大功。曾当选为战斗英雄,模范青年队长,模范政治工作干部,全面功臣。因此,他被全师荣誉地称为“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辉战旗”。现在,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的全体战斗英雄代表,推选他为英雄队的队长,带队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br/> 和赵兴元战斗在一起的指战员们,全清楚地知道他的鲜明特色:善于在决定性的战斗中采取决定性的步骤,机智地制胜任何顽敌。从这里,人们最容易看出他那无尽的勇敢和智慧。<br/> 是一九四八年的十月,东北的最后一战——锦州战役展开了。在当时还是营长的赵兴元,和他率领的第一营,接受了攻取锦州外围强固据点——配水池的任务。<br/> 配水池是锦州北面的大门。它控制着通往锦州城的一条宽阔大道,我军有三个师的兵力,正必须经此大道进击锦州。作为锦州北城的屏障,它阻挡着我军对北城的炮轰。我们之所以必须首先夺占配水池,还因为它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城内敌人的炮兵阵地、指挥部以及敌军的部署和运动。对于这样一个据点,国民党匪军从一九四五年进入东北起,就在日本强盗原筑的工业基础上,一直继续修筑、加固。到一九四八年,他们已经觉得这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金城。于是,在配水池的大楼上,狂妄地写道:“配水池是第二凡尔登!”这种自信,又被他们自认为“强大”的守备兵力所加强。守备的兵力是一个加强连,一个重机枪连,一个重战防炮排。各单位的士兵,全是挑选的四年以上军龄的“老兵油子”。他们自吹“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汉”。当时,前线指挥员亲自作了前线视察之后判定:配水池的战斗,是锦州战役的关键性的战斗。并且指示,这样一个虽然比较容易攻入的据点,也是不易坚守的据点,敌人一定会倾其全力拚命反扑。但是,坚守配水池,却是攻占锦州的前提;而锦州的攻占,不仅能够迅速结束东北战争,也将会大大缩短全国战争的时间。这,正是全国四万七千五百万人民的希望。<br/> 对于这一层,赵兴元有着深切的了解,他素以有明确而牢固的战役观念著称全师。<br/> 战斗开始了。正如前线指挥员所预料的,当第一营刚刚攻入配水池的时候,敌人就乘我军立足未稳,组织了凶猛的反扑:三辆战车,两架轰炸机,锦州全城的炮火,一齐向配水池冲击。战斗激烈到这样的程度:在第一营击退敌军三十多次的反扑中,配水池已经为火和血映成一片赤红。自午至夜,血战八小时,每一分钟都有伤亡。<br/> 正是战斗激烈而艰难地进行之际,赵兴元出现于最前线。登时,阵地上扬起一片战士的欢呼声:“营长来啦,我们一定能胜利,沉住气呵!”<br/> 赵兴元定一定神,发现四个连的指挥员剩下不足一半了,而且又全离开了指定的位置,我们的阵容显然混乱起来。<br/> “决不能以乱对乱,敌人乱了,我们决不能乱!”赵兴元在紧急的临时干部会上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必须牢牢地守住阵地!”各连指挥员在表示了决心之后,转身奔向指定的位置。这里,赵兴元进入战壕。<br/> 战壕里,散乱地躺着百多名伤员。重伤的通信员范俊卿抬起眼睛,依恋地望望自己的营长:“我完啦,营长,你好好完成任务!”另一个伤员关怀着赵兴元的饥困,拐着腿把粮袋子递过来:“营长,你饿啦。”的确,赵兴元是饿了,他拿起干粮,却吃不下去,看看躺下去的战友,看看范俊卿的灰黄脸色,眼泪从坚毅的面孔上滚下来。在此后一年的时间内,每当端起饭碗的时候,他就清晰地忆起范俊卿的临终嘱告,这曾大大地鼓舞了他战斗和工作的热情。而在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给伤亡的阶级弟兄复仇。他坚定地向着伤员:“有我,就有你们的安全。”他鼓动大家:“我们营从来是英雄部队,现在,正是表现我们骨干作用的时候。同志们,轻伤的向前冲呵!”跟随着营长的喊声,三十多个轻伤员扑向敌人。赵兴元激动地看到:战士们旺盛的战志没有负伤。他受了深切的感动,冲向了战士的前面。可是,一个战士拉住了他的皮带,另外的两个战士,抱住了他的腰和腿:“营长,你不能上去,全营就依靠你。”赵兴元扭过身来,四个人拥抱在一起。他感到:“阶级的战友之爱是深沉的。”但是,他转了一个弯子,又冲上去了。<br/> 敌人的反扑是如此的凶猛而又连续不断。第一营的手榴弹却又打光了,子弹眼看也要打完了,更严重的是后路早被敌人切断,他们已经处在弹尽援绝的危境。团首长在电话上急迫地探询:“能不能守住?”这时,赵兴元想起了前线指挥员的指示,想起了党的十年培育,想起了倒下去的战友。他想:上级教导过,正是最紧急的时候,正是需要自己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想:为了完成任务,为了给牺牲的战友复仇,为了这百多名伤员的安全,必须守住阵地。于是,他果决地回答团首长:“我一定守住!”于是,他机敏地组织起徒手的同志,拣拾敌人的弹药,保证弹药的源源供应,击垮了敌人的最后反扑。最终,在一片苍茫的暮色中,赵兴元组织起未伤的五个同志,配合三营的兄弟部队,攻占了锦州的门户——配水池。<br/> 赵兴元的战斗勋迹是很难写完的。他在一九四五年冬天的山东临沂孟家村战斗中,表现得十分出色。孟家村是鲁南敌人的最后据点,作为一个跳板,敌人企图赖以接应几十万国民党匪军袭入山东。我们虽然打了二十五天,却没有打开一个突破口,敌人的工事坚固而修筑得巧妙。这时,射入赵兴元右手的子弹还没有取出来,枪伤化脓了,拿枪是不可能的了。但是,他没有离开战场,却在阵前苦思着,愁得睡不着觉,一夜曾吸了八、九包纸烟,希望找到一个轰开突破口的方法。最终,我军沿着赵兴元炸开的两丈多宽的缺口进入孟家村,胜利地解决了战斗。在辽东六合县的兰山战斗中,脚伤使赵兴元只能悄悄地骑着毛驴走上阵地。他机智而猛勇地带队攻占了一个山头,这是一个足以制敌死命而敌人还没有来得及占领的山头。敌人企图用四门山炮轰退他们,而这四门山炮,却被赵兴元带着一个班夺获了。敌人全线动摇。战斗结束之后,赵兴元又骑上了牲口。像这样的事迹是极多的;但是,赵兴元的事迹,并不仅仅表现在战场上,他是全面功臣。<br/> 一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七年的夏天。曾和赵兴元长期并肩作战的班长周万春,在辽东清源南山城子战斗中头部负伤,因为神经已经错乱,他被绑在担架上抬下战场。他不休地呼喊着:“指导员,我对不起你,我没有完成任务啊!”“指导员,你给我任务吧!”他这样呼喊了七天,直到死去。<br/> 还是当周万春在阵地上射击敌人的时候,他瞥见了赵兴元,他说:“副指导员,你放心,我在,阵地在。”这样的决心他曾向赵兴元表示过两次了。另一次是在赵兴元由连指导员升任副教导员的时候。在欢送会上,周万春想起了赵兴元给自己的教育和关怀:当自己初任班长的时候,一个绰号叫做“怪话大王”的战士李振方,使班的领导工作发生了极大的困难,是赵兴元帮助改造了李振方。几年来,每次行军当中,赵兴元全给自己讲故事;在宿营的夜晚,给讲党章。曾是不止一次,当自己熟睡的时候,赵兴元悄悄给脱掉皮鞋,让好好休息。几年的战友之谊,使他觉得骤然离开赵兴元,如同失掉了依靠。他说:“指导员,好几年了,咱们和亲兄弟一样,从我当通信员,培养我当了班长。你的好处,我永远忘不掉。我没有什么可报答你的,我只能在战斗中多立几个功,保证带领全班,完成上级给的任务。”第二天,周万春出发参加南城子战斗,他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由于他以及他的战友的不怕流血牺牲,使南城子战斗胜利地解决了。<br/> 赵兴元在战斗中是大家的榜样,在工作上是出名的模范,在生活上又是如此的关怀同志,自己却是如此的艰苦,他已经因此立过艰苦功。他害了几年的恶性疟疾,没有住过医院,是“挺”过来的。当手足因伤不能动弹的时候,坐在坑上对战士进行个别教育。在任何情况下他也会找到工作的机会,这很容易使人想起保尔·柯察金的忘我精神来。他给战士的感动太深了。<br/> 赵兴元勇敢、坚毅、智慧的源泉是什么呢?当九月十五日他在汉口报告自己的事迹时,明快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是贫农出身,十六岁参军,十七岁入党。十年来,党对我的培养,教育,深印在我的心里:当工作没有办法的时候,党帮助我克服了困难;当思想上有了包袱的时候,党帮助我摆脱掉;当我害病的时候,党给我治疗……我时时刻刻在想:如何回答党对我的培育?我是战士,我把身体献给党。我觉得为人民作成一件事情,是伟大而光荣的。”<br/> 九、一七写于汉口(附图片)<br/> (董希文画)

太原钢铁厂炼钢能手王贵英

第6版()<br/>专栏:<br/><br/>  太原钢铁厂炼钢能手王贵英<br/> 太原钢铁厂通讯组<br/> 王贵英是太原炼钢厂的炼钢能手,他的名字在太原市很响亮。王贵英今年三十三岁,是平炉上的班长。工友们鼓动人加油干活时,总说“你怎不向王贵英学习呢?”<br/> 他们这一班团结的好,每次生产成绩总占先。<br/> 平炉每次出钢后的填补工作,过去总需四十多分钟,王贵英这一班只用一刻钟做好了。对热修炉床的操作,王贵英接受苏联同志的指导,再经自己细心研究,每次出渣烧炼炉床时,也用的时间最短,使用的时间又长。<br/> 去年十月间,一号炉前壁挂砖,铁板溶化约三百米厘。炉顶砖失却靠力,炉顶会膨胀松散以至倒塌下来。这时候工友干部们都束手无策。王贵英苦心研究后,把炉顶约七、八号砖拆下,找一块同样大的铁板,用乙炔焰焊接好按上砖,结果修理成功。<br/> 炉子一修好出钢也就多了,到十一月份,就创造了该厂出钢的新纪录。在评选大会上选举模范,王贵英光荣当选为特等劳模。也就在这一月,他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br/> 他当了劳模,一点也不骄傲,更能虚心的学习,他成了党员,尤其善于团结群众。他对于伤患工友,总是抽工夫就探视慰问,工友有了困难他也尽力给解决。如工友武生国因为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老婆闹离婚,经王贵英发动全班工友捐助了二百斤小米,又说服了他女人。工友们常说:“我们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好的班长!”<br/> 了解平炉,爱护平炉<br/> 王贵英同志能虚心学习,苦心钻研,因此十年来在平炉上,学成了优良的炼钢技术。他对于炼的时间掌握得很准确,在铸炼中能正确地判断钢内各种成份的高低,适当的添加氧化剂和溶剂,适当的出滓,使溶剂和钢滓的成份合乎要求,使钢锭合乎标准。<br/> 他熟悉炉子的情况,就如生理学家熟悉人的身体,他爱护平炉,一如母亲般的爱护子女。去年十二月份,炉床坏得很厉害,那时镁砖的质量不好,难以使用,王贵英想出好办法,把镁砖打碎代用,填补烧炼炉床,结果炉床使用的时间很长,省下很多工料。<br/> 今年一月,有好几天,人们都说煤气太坏,煤气组想尽办法也没能使炉温提高。王贵英发现毛病,原来煤气充满炉子,压力大,不能完全燃烧,他马上叫工友开大烟囱,不到十分钟,炉温升起,化料也快了。<br/> “平炉就怕王贵英!”<br/> 平炉操作实在不是简单的事。但太原炼钢厂流行的一句话:“平炉就怕王贵英!”这话不是无因的。有一次,修理平炉出钢口,首先要除去旧的残铁残滓,修理工高德文用氧气烧、铁棍打、四个钟头没作出一半活来,王贵英着了急,接上去一阵干,很快就把出钢口断好。高德文说了声:“平炉就怕你!”这话就传遍太原钢铁厂了。<br/> 四月里,苏联专家告诉大家“冷装”要改成“热装”,就是炼铁炉出了铁,马上就倒在炼钢炉里。这样作省时间、又省工料,就是不大好办。王贵英接受苏联的好经验,首先在他这一班完成这一桩工作,使生产大大的提高。<br/> 去年八月份全厂开展了秋季大竞赛,王贵英班首先响应号召,向甲、乙两班挑战,又向炼铁部挑战!全体工友也把王贵英看作一个好榜样,向他看齐,因此竞赛搞得热火朝天,生产比解放前提高了六倍多。<br/> 到北京的三大愿望<br/> 王贵英当选了出席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会议代表,他诚恳地说:“这是毛主席给我的光荣。”因此,他去北京的三大愿望是:一、见毛主席表示感激;二、向毛主席报告生产;三、向全国各地劳模学习经验,带回厂来更搞好生产。

颍河春修女劳动英雄高玉梅 她处处作模范,带动全乡民工,完成艰巨的治河任务。

第6版()<br/>专栏:<br/><br/>  颍河春修女劳动英雄高玉梅<br/> 她处处作模范,带动全乡民工,完成艰巨的治河任务。<br/> 奇迹,往往是从平凡里产生出来的。河南西华县南凌村的女劳模高玉梅,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br/> 高玉梅这次被选为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代表,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迹;她只不过是以平凡的劳动、积极带头的精神,影响和推动了群众,使一件艰巨的工作得以顺利的完成。<br/> 今春政府号召治颍河,高玉梅也跟大家一样参加了挖河工作。自上工后,高玉梅就抓着杠子一个劲的抬泥土,从来没有说过累。她做的活比一般男子做的多,好像她就不需要休息似的。河工上那么多壮年男子汉,谁不惊讶她这种超人的体力和一直干下去的劲头!每天天不见亮就起来了,先去喊做饭的。她常说:“耽误民工吃饭,就要耽误工作,这是大事情。”不需要她做的事情,她也去干。她还常常帮助烧锅或打杂,甚至清理厕所。做好了饭天亮啦,她就去喊起民工,同大家一起吃了饭,便随着大家一起去上工。晌午,她在工地看守工具,让民工先回去吃饭。她利用这个时候,把所有的筐都装好泥,并把泥兜统统洗一遍。等她回去吃饭时,不论有菜没菜,从来没有怨言,吃了就走,甚至有时只喝几口汤,拿几个馍边吃边走,赶去上工。晚饭后,一天的劳累逼使每个人很早就去睡了;但高玉梅还摸索着把所有的泥兜、抬筐、铁锹、杠子等放得有条不紊的,碗筷、面盆等也都整理一遍,等一切弄妥了才去睡。高玉梅就是这样天天在河工上工作,从头到尾,没有那一天那一时松懈过。<br/> 后来接连下了一、二十天雨,给河工带来了不少困难。工人们一天到晚都是在泥水里干活。这时高玉梅心里很清楚,她认为越是困难的时候,首先自己要撑得住,然后才能说服和推动人家。因此她工作更卖劲。深沟没人下,她先蹦下去,拿起盆子就泼水,每天都搞得和泥人一样。时间一久,她的两腿都泡肿了,肩膀磨的生了厚厚的茧,她总是笑着说:“劳动是光荣的。”同时,她深切地知道,凡是困难加重,群众情绪最易波动。她就暂时放掉一切琐碎事,尽量抓紧机会,进行宣传和动员工作。她耐心地反复地向民工说:“挖河是咱们自己的事,今年治好河,以后再也不受淹了。可得好好干啊!”谁要是生了病,她照顾的再周到再体贴也没有,总之,使你感到和在家里一样。她常说:“病人要不好好照顾,他就要想家,病重起来,河工上又减少了个劳动力。”全乡就是这样在她的积极影响下,顺利完成了艰巨的治颍任务。通过这次治河工作,高玉梅的名字,深深地印入每个人的脑海里。河工上个个民工都在传诵着这个响亮的名字。后来,全县开治河评模大会,她被选为“特等劳动英雄”。<br/> 今年八月十九日,南凌村政府突然得到了高玉梅被推为出席全国的劳模代表。这从不被人提起的南凌村,顿时热闹了起来。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倾刻就传遍了全村,大人孩子都闹闹嚷嚷一齐涌向高玉梅家,一时全村都淹没在欢笑里。这是南凌村的光荣,也是高玉梅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