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赵国有
——新纪录运动创始者
田流
解放了的东北工人阶级,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创造新纪录运动。这个运动从一九四九年八、九月间开始,仅在四个月内就有五万多先进生产者,创造了两万多件各方面的新纪录,使总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之三十二以上。今年前半年又涌现出一三、八九三名新纪录创造者。因此,虽然工业生产计划比去年提高近一倍,但在各工厂先进生产者带动下,大部分总是月月完成,季季超过着。
现在,东北区的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正方兴未艾地向着广泛和深入迅速发展。从烟囱林立的南满工业区到兴安岭上遮蔽天日的大森林里,从工厂到矿山,到处都燃烧着创造新纪录的燎原大火。它正向着改善经营管理、贯彻责任制、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实行经济核算制的方向大步前进。它已经改变了并正改变着东北的工业面貌,缩短着祖国工业化的历程,促进着祖国工业奔向新的高潮。
这个运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是谁点燃起建设东北工业的创造新纪录运动的燎原大火呢?
“难道他们是神手?”
一九四九年七月,沈阳第四机器厂四点钟就能车一个“塔轮”的消息刚传到三厂时,三厂工人谁也不信——谁能相信呢?自古至今就没听说过谁能四点钟车出一个塔轮。再说,论技术,三厂比四厂不低;论设备,也不比四厂坏;论历史,一九四八年十一月解放,就开工了,比四厂也不晚。说到三厂各方面的工作,更是月月进步,四月开始生产车床时,是二十四点钟车一个塔轮,红五月竞赛后,工人们改进了工具,提高了技术,蹩足劲的干,最快的已经降到八小时,效率提高两倍。伪满时最高纪录还要五小时呢,他们“四小时”,谁信哪?“难道他们是神手?”大家纷纷议论“要不,他们就长着四只手。”工会主任聂秉举就说:“大家不信,咱们到四厂看看去。”一看,真是四点钟,一点不差,大家红着脸回来了。“咋整呢?”回厂后共产党员张尚举心里想。青年团员赵国有心里也想:“咱也是个车工,人家作两个咱才作一个,咋整呢?”大家嘴里不说话,可心里谁也不服,工会主任聂秉举同志看出大家这股劲头,当天夜里就开会,动员工人“赶过四小时的纪录去”。青年团支部也召开团员大会,组织委员说:“看见了吧,人家四点钟就能完,咱们团员谁敢和四厂挑战?”团员大部是入厂不久的徒工,虽有少数青年技术工人,但技术也不太好,赵国有一看大家都低着头,他想我是十一、二年的工人了,论技术比别的团员同志强,虽说我不是专作塔轮的,但突不破这一点,全厂的生产运动就不能向前发展一步,这该是团员起带头作用的时候了,于是就勇敢的站起来:“我愿和四厂挑战。”会后,赵国有遇见了张尚举,他也是刚开过党员会,正为这件事情着急呢。二人一见面,张尚举先开口:“咋整呢?”赵国有一听就知道又为那事,就回答道:“你说咋整就咋整。”“你要能四小时作一个,我的六英尺车床划线保证由一百八十小时,缩短到九十小时。”两个人就一同去找工务股要求任务,工务股同意了老赵的请求,允许八月一日调他去作塔轮,于是两个人就比赛起来了。
困难重重
行政上答应赵国有去作塔轮后,老赵心里又惊又喜。惊的是过去十来个钟头的“活”,要四点钟做出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定困难很多,喜的是自己首先响应了团的号召,又和党员竞赛,起了先锋带头作用,没有辱没了青年团员的称号。他下了决心要完成这个虽很困难却很光荣的任务。于是他先到作塔轮的厂房,研究工友们作塔轮出活慢的原因。他看到工友们人人努力,没有一个懒散的,都是一个劲的干,就是赶不出活来,都想再加一把劲,可是工具不争气,铣刀杆子就像发疟疾,一个劲的抖,吃上刀就挡回来啦,车外皮的尖刀,又像蚕吃桑叶,一点一点的啃,车一个台台就得好一会,一个塔轮有四个台台,得多少时间啊?他想光靠力气不行,得想法改造工具,但说起来容易,又怎么改造法呢?真是困难重重,眼看八月一日就到了,自己心里还没有门道,急的老赵走过来走过去地都在想着改造工具的事。那几天真是闹的老赵坐卧不宁,寝食不安,有好几个晚上作梦都是改造工具。果然,天下无难事,就怕不用心,任何困难,只要下决心都能克服的。经过赵国有的专心钻研,新工具终于被他在七月底创造出来了。他先把铣刀杆子加粗,又把铣刀改成两面刃,还做了个和塔轮里眼一样大小的圆铣刀,设计了一个和塔轮鼓肚(就是那跑皮带的地方)一样大的样板刀,代替原来用的弹簧刀。八月二日试验新工具,成功了。刀杆不再颤抖,两面刃的铣刀一直往里划不再向回摚刀,等用铣刀将里面铣的差不多时,用圆铣刀一铣里眼就成功了。外皮用大样板刀一靠,也就全完啦。一下子八月四日创出个两点二十分的纪录,冲破了伪满五小时的“最高标准”,超越了四厂四小时的纪录。工会主任说:“这是新纪录!”于是“创造新纪录”的名词就叫开了。上千的工友围着创出新纪录的赵国有欢呼、鼓掌、庆贺。工会把他的事迹登上墙报,党和团表扬他、鼓励他,厂长也号召全体工人向老赵学习,真是搞得热烈非常,全厂惊动。人人都说:“赵国有创造新纪录啦!”
那时,沈阳解放还不到一年,虽说大多数工友在党和人民政府教育、领导下,阶级觉悟提高了,认识进步了。但还有不少工人,因为受日寇和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欺骗太深,旧脑筋没有完全改变过来,认为“不论谁办工厂,也是想着法叫工人多干活,多受累”,没有认清解放了的中国工人阶级已成了国家的领导阶级,国家的主人了,现在努力生产是为了全国人民,也是为了工人阶级自己的幸福生活。反认为赵国有干活多、出活快是踢自己的饭碗子。于是有些人就对老赵不满起来,嘲笑他,讽刺他,还有的工人跑到老赵跟前面对面的说:“老赵,你真光荣,厂长都表扬你,还要好好奖励你呢,使劲干吧,累死了有劳动保险金,你争取享头一份吧!”,真叫人恼火,费心费力,改造了工具解决了生产上的困难,却遇到了落后分子的嘲笑,克服了旧的困难又来了新的困难,老赵心里一烦燥,真想对落后分子发作几句,但一想自己是青年团员,不能跟大家发脾气,只要不急燥,平心静气一想,事儿就更明白了。老赵知道工友们都和自己一样,受过苦,今天落后,明天就会觉悟起来的。道理一想通,他反倒更关心更同情他们了。于是就耐心的给他们解释道:“同志,我不是为个人图名得利,是为把咱工厂生产搞好。过去吃豆饼还不定那天被解雇。现在咱是国家的主人了,不光生活有保障啦,全厂的事,咱工人提意见,厂长都接受。”又说:“咱是解放了,还有许多工友在受苦哩,多生产,快生产好去救他们啊。”并帮助于庆禄、张振山等工友改造工具,使他们也创出新纪录。有些工友在他影响下转变过来,但还有个别人仍对他不满,这些人见讽刺、嘲笑都无效,就跑到他老婆那里挑拨去了:“快劝劝他吧,工人都恨他,再说这样拼死没活的干,把身子累坏了,你不心痛?”多败兴,白天在厂里受了落后分子的讥讽,晚上老婆还不给个好模样儿看。起初,老赵还耐着性儿解释,可是老婆不是唠唠叨叨纠缠不清,就是咕嘟着小嘴不答理。老赵一急,就睡在一边生起气来。左翻右转,就想起当年的往事来了。
思前想后
不想起往事便罢,一想就想起受苦终生的爹爹来了:老人家九岁就给地主放猪,风里来,雨里去,和猪吃在一起,睡在一处,猪一天天肥起来,父亲一天天瘦下去。年岁大些了又给地主扛长工,整日里背朝天脸朝地,脊骨都累弯了也得不到温饱,后来又挑个货郎担,终日四乡奔跑,卖点钱养家治口。为着使儿子有个好日子,常常担着担子跑一天不吃一口东西,空着肚子回家来,攒下了几个钱,把自己送入小学,那社会,穷孩子那能入学堂?一九三八年小学勉强毕了业再不能继续升学了。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儿女,不仅不能入学读书,连给有钱人当奴隶都是不能随便当上的啊!为着入伪“满州工作所”当学徒,姑母把身上穿的仅有的一件布衫卖了,买上鸡蛋、洋酒去送礼,才算替自己买到了个奴隶身份。从十五岁当学徒起直到解放整整十年,啥苦都尝到了,吃不上,穿不上,孩子小,整天和大人一样吃豆饼抗不住,病了。想预支点工资给孩子看病,厂长不但不答应,还要辞退,因为没有钱,就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死了……。
“人得有良心啊,那时啥生活,如今啥生活。”赵国有想到伤心处,就不由自主的喊出声来。想想过去,看看现在,解放后不但工作有了保障,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如今家里又是高粱,又是大米,衣服鞋袜一满新,这是那儿来的?为啥不努力干?解放不久,工会又送自己入职工训练班学习,“爹娘没有办法供我上学,党和团竟这样培养教育我,不掏出心来干,又对住谁呢?”于是第二天早晨照样,当汽笛响的时候,赵国有早又在聚精会神兴奋愉快的车他的塔轮了。因此,当厂长劝他说:“落后分子很快就会转变的,眼时讽刺你,不要灰心”时,赵国有就说:“我满盘子就没在乎这些事。”
在厂长、工会支持、鼓励下,在党和青年团教育下,赵国有干的更起劲了,精益求精,随着技术一天天熟练,并改进操作方法,运用车、铣联合操作法,九月十四日又创出了一点十六分的新纪录,十二月更创出了五十分钟的最高纪录。报上把他的像片和光荣事迹登出来,电影队给他拍成电影,广播电台请他去广播,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给他发了奖金,还专作了决定,号召全体工人向他学习,一切工厂、矿山都要开展新纪录运动。厂里奖给他五十尺布,大伙一看,世道真是不同了,这么点事还这么大举动呢!工友们人人羡慕,个个努力,都创造起新纪录来了。讽刺过赵国有的张国士肿着脚都不歇工,暗暗追赶赵国有,党会安车丝杠,由三十小时减少到二时三十七分,许多工友都说:“我他妈也创一个吧!”这时老赵的老婆也乐了,老赵下工回来,总是笑脸相迎,饭菜早预备好了,常常笑着问:“又创了个新纪录么?”
赵国有创造新纪录的消息,一阵风就传遍了全东北,从鞍山、本溪、抚顺,从更远的工厂、矿山里,签着好多工人名子的信,不断的寄往沈阳,寄给赵国有。有的向他祝贺,有的请他介绍经验,都要“学习赵国有”,“追赶赵国有”。到十月下旬,在全东北已形成数十万劳动大军参加的,轰轰烈烈的创造新纪录的群众运动了,从工厂到矿山,从重工业到轻工业,到处燃烧起创造新纪录的燎原大火。一九五○年初更传到天津、北京、上海和遥远的边疆,创造生产新纪录运动,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解放了的中国工人阶级经常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出国进京
人民的祖国,给英勇劳动者以最高的荣誉。由于赵国有在建设祖国工业战线上的卓越成就,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份起——从他创造新纪录,并掀起了全东北数十万工人群众创造新纪录运动的月份起,他便被万千劳动人民选举为自己的代表,参加了沈阳市人民代表会议,沈阳市职工代表大会和东北区人民代表会议。十一月份更光荣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五○年四月,他又以中国工人阶级优秀代表的资格,参加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团,赴苏联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在莫斯科红场上,他同苏联劳动人民在一起,瞻仰了世界劳动人民的领袖、导师和亲爱的朋友——伟大的斯大林同志,传达了中国人民对苏联的忠诚拥护和牢不可破的友谊。在苏联,他参观了列宁格勒的机器工厂和许多别的工厂,会见了许多苏联最优秀的斯达哈诺夫工作者。一个力求进步的青年,眼睛是永远向着前面的,赵国有在苏联学习了好多知识和生产经验,他参加了“五一”庆祝大会后,看见了为高度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强大无比的苏联红军,和全苏人民万众一心的保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和意志,他在日记上记道:“我参加了这个‘五一’大会,给我增加了无比的力量,我要努力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于是他到许多工厂去参观,学习他们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他请苏联优秀的斯达哈诺夫工作者、旋盘工布尔脱盖维奇同志介绍他的全部经验。他参观了列宁格勒机器工厂的成品免检车间,看见二百多工人都是斯达哈诺夫工作者,决心回到生产岗位上也作个出品免检工作者和创造模范车间。当他进一步看到苏联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之后,离苏返国时,他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他说:“看到苏联工人的幸福生活,也就看到了中国工人生活的远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也会走到像苏联工人那样的地步。”
回国后,适逢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赵国有又被邀列席参加了。会议期间,毛主席请他们吃饭,同他们干杯,又和他们在一起照了像留作永久纪念。按照旧社会的老想法:出过国进过京,同全国的最高领袖吃过饭照过像,再也不会回到工厂里当工人作工了吧?
永远前进
赵国有同志从北京回到沈阳,一下火车连家门也没入,就到工厂来了。在工厂里各部转了一圈,同厂长、工程师及党、工会、青年团负责同志和全体工友见一见面后,把衣服一脱,换上工服就回到自己的车间里。拿起工具开起机器作起工来。赵国有在毛主席的亲切教诲下,在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及苏联工人高贵品质和优良作风影响下,更进一步懂得了在人民的祖国,人民的时代,劳动是最高的荣誉。因此,他更加热爱劳动,更加努力生产,他总是月月完成和超过国家给他的任务。他在苏联学到的模范车间的先进经验,回厂后就向工厂行政和工会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提议以自己工作的第二车间为试验车间,“把它搞成模范车间,作为迎接国庆日的献礼。”厂长批准了他的提议,老赵便组织全车间工友研究、讨论、订出搞好车间的生产计划和管理制度,几个月来,在全车间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获得很大成绩。六月份第二车间出了六件废品,七月老赵从北京回来组织模范车间运动后,废品减少到一件。因为他七月份改造了掏车床主轴稍孔的工具,使标准品由六月份的百分之四十七·五升到七月份的百分之六十四。他更运用苏联经验,科学的组织劳动力,按照技术繁简和熟练程度,分“车荒”“挑扣”“光稍孔”三道工序,形成了正式的流水作业,加上他又改进了磨顶尖的操作方法,使作车床主轴稍孔的时间,由六月份的七十七小时,降为二十九小时,效率提高一倍半还多,八月份又降到二十小时。质量上不但消灭了废品,还没有了三等品和下级品,他还帮助别人改造工具,过去作“螺旋率”用湾板,得划线找正,经他同工友研究改造工具后,缩短工时百分之五。质量还比过去好。
赵国有不仅是一个模范的先进生产者,还是个很好的政治宣传鼓动工作者,他总是利用休息的时间,不知疲劳的向工友们介绍苏联的先进生产经验,经常帮助工会文教委员搞墙报,经常钻到青年工人群里和他们谈时事,讲技术,从政治上技术上帮助他们一齐进步。他还是人民日报、东北日报、劳动日报等八个党的、工会的报纸和广播电台的通讯员,经常写稿报道生产上的新成就,揭发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赵国有常说:“我绝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教育和期待,我是工人阶级,是光荣的共产党员,一定用我全部的智慧和劳动,建设我们的伟大祖国,巩固我们的神圣事业。”赵国有的模范行动,使得大家更爱护他、拥戴他。他们不仅选他为参加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会议的代表,而且更热烈的向他学习,正像他在苏联参观时,给苏联真理报写的一篇文章中所说:“中国工人们已经认识到斯达哈诺夫式工人工作的伟大,并且积极学习这种范例了,他们正以忘我的劳动从事生产以支援前线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解放了的中国工人阶级,因为有了赵国有这样光辉的榜样和先导,千千万万的先进生产者,不仅在东北,而是在全国各个生产部门中迅速的生长着。(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李永——光荣的“毛泽东号”机车司机长
辛辑
铁路行车最讲求两点:安全和效率。以司机来说,要保证开车的安全和效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就是工作细心谨慎和操纵技术熟练。
全国机车旗帜——“毛泽东号”的司机长李永,所以成为全国铁路工人的模范,首先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
在铁路说来,这个优点是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的!
“毛泽东号”机车,从一九四八年六月九日李永上车起一直到现在,已经安全走行了十八万二千四百公里,没有出过一次责任事故,却防止了事故十三件,并先后得了十九面奖旗。这个成绩,是和李永的领导,和李永的掌握技术细心谨慎的优良作风分不开的。
细心谨慎,绝对负责,屡次防止了恶性事故
在哈尔滨解放后,他还没有到“毛泽东号”以前,就由于他的积极负责,细心谨慎,避免了不少事故,特别是机警地避免了三次恶性事故:
在一个漆黑的夜里,没有月亮也没有灯光,李永由于一天紧张的工作,人已极其疲乏了。这时,他送客车到三棵树入了库,单机回哈尔滨。站上给了信号,他开车了,但是越疲乏他越警惕,振作精神,极力注视着前方。他突然发现前面黑虎虎一大片,压着道岔子。“不好!”他捉摸着立刻撂了闸。下车一看,原来一台机车过了停车挡,只差两米没撞上去。
再一次,他乘务二十二次旅客列车,从王兆屯到哈尔滨。这一段是弯形道,下坡,又和另外一条从顾乡屯到马家沟的线路成十字形。道旁土崖很高,看不见前面的拐角。车到十字岔附近的时候,他知道更要注意了,他聚精会神的倾听着,凭着经验,他听到一种“轰轰”的声音,他断定对面有机车过来了,立刻拉响危险笛,同时让车徐行。果然对面那台机车也拉响危险笛,双方都停下了,又避免了一次正面冲突的恶性事故。
第三次是搬道的把道搬到死岔上去了,由于他的细心谨慎,及早停车,没有开过去。那天是单机挂着一辆宿营车,车里的乘务员们还正睡觉呢!
这样接二连三的避免恶性事故,一九四六年年底李永就当选了劳动英雄。
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英雄,领导上特意让他担任“毛泽东号”
司机长
李永今年五十岁了,所以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英雄”。他是东北吉林省永吉县人。因为家里穷,当过雇农。十七岁上就到哈尔滨铁路上做工,细心谨慎,勤学苦练,熬到三十七岁才当了司机。伪满时期他跑车,机务段的头子都是日本人,一句话不对就挨嘴巴,一件事不顺眼就吃耳光子。如果想讲理,大皮靴、枪托、刺刀就是理!他一提起过去这些,至今还是难受地说:“有话蹩在心里,有眼泪咽到肚里,那三十年的日子真不容易过呀!”正因为把这些苦难和解放以后的自由、愉快,当主人的生活一对比,这三四年来他是份外的积极和努力,他今天所以成为全国铁道系统的特等劳动英雄,不是偶然的。
他的“特等劳动英雄”,是在去年全国铁路机务会议上,和“毛泽东号”被选为全国机车旗帜的同时当选的。
“毛泽东号”原是哈尔滨机务段的一台,ㄇㄎ三○四号机车,在解放以后修复起来的。领导上特意挑选了李永担任“毛泽东号”的司机长,至今已三年多。李永和另一司机郭树德合作下,领导“毛泽东号”乘务组实行包乘负责制,新行车制,循环运转制,在小组内订计划,按时检查工作,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效率就显著地提高了。省煤省油,机车认真擦洗检修,全组人员都学会了乙丙检,并带动其他机车也这样作。从一九四七年一月至一九四九年二月,“毛泽东号”共安全走行了十三万九千二百一十八公里,每月走行平均超过六千公里,有时达到七千五百公里。甲检公里比局定标准三万五延长到五万四千六百多。一九四八年底带头推行新行车制时,“毛泽东号”创造了技术速度四十一点八公里的纪录。一九四九年一月份,走行公里竟达到一万零四十七点六。在试行循环运转制当中,又创造了九天走行四千二百公里的新纪录。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七日,“毛泽东号”调到天津路局丰台机务段推行负责制,把包乘包检包修的经验,耐心传授给丰台全机务段。因此,丰台机务段出现了“五一劳动号”及一九三九号典型机车。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又去郑州推行负责制,一开始遇到路局领导上的不重视与工友保守思想的抵抗,几经努力,跑车给他们看,开技术轮训班讲负责制的好处给大家听,同时在定计划、省煤省油、爱护机车、开会检讨等方面做出真正的成绩与榜样来,终于扭转了僵局,打破了严重的保守落后思想,改变了无人负责的轮乘制为包乘制,帮助包乘组建立了各种制度,乘务员百分之八十动手自己擦车,认真学习技术,学订计划,并学会了使用大闸,司炉能担任日常及乙丙检给油,大部分机车实行了三锹焚火法,责任事故减少到百分之六十五以上。
到苏联去参观,带回来宝贵的建设经验
李永老英雄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作为中国代表之一参加苏联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三十二周年纪念归国后,到处宣传苏联建设的伟大成就,认为苏联是全世界最好的榜样。他常说,“毛泽东号”将走遍全中国的铁路,不论到那里,他要把在苏联见到的一切,特别是苏联铁路建设的各种宝贵经验介绍给全中国,介绍给每一个铁路员工,使新中国人民铁路的建设获得更迅速的发展与辉煌的成就。
总结李永的工作经验与领导方法,据他自己说有如下三点:一、细心谨慎,绝对负责。比如开车,不仅发车后要认真操纵全面照顾,在交班接班时也要早到晚走,共同整理机车,仔细检点,交代清楚(交清接清)。发车后发生责任事故,常常是由于发车前检点不够,或交接班交代不清所致;二、要努力向苏联学习先进的铁路技术,要把自己已经掌握的技术和经验不厌麻烦的传授给年青的一代;三、同志们要团结,有意见互相提,遇到困难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不能一人包办,不能闹蹩扭。
“今后我不服老,还要更加努力的学习!”
你如果再问他解放以来对力求进步的体会怎么样?他马上会脸红红地对你说:“我进步得太慢,入党太晚!一个人不入党,就好比一匹野马,任着性子乱跑没人管教,一不小心就跑到斜岔上去了。………今后我不服老,还要更加努力的学习!”(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突破惊涛骇浪冲过密集炮火
海员李德心四次登陆第一船
突破惊涛骇浪,不顾纷飞炮火,年青英勇的武汉海员李德心,驾驶着他的突击16号登陆艇,在解放万山群岛的逐岛登陆战中,争取了四次登陆第一船。在敌人密集炮火下,坚决执行上级命令,泅水抢救落海同志。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为人民敬仰。这次已光荣的当选为武汉出席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会议的代表。
李德心带病参战,争取立功入党
五月二十三日当江防舰艇队在海军基地出发,攻击万山群岛垃圾尾岛屿的时候,李德心同志正在发疟疾。他英勇的站起来拖着病身子参加了这个战役。出发前和其他同志一样擦枪炮、灌油料、修船只。因为他时时都在记着自己是一个青年团员,他要坚决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在他的十二条立功计划书上,写着他的誓词:“保证坚决实现计划,在实际考验中锻炼自己………争取立功入党。”誓词是不折不扣地实现了。
冲过猛烈的炮火,终获登陆第一船
二十五日晨曦中,向敌人海军指挥部所在地——垃圾尾的攻击开始了。李德心驾着突击16号和其他舰艇一道,在垃圾尾海面上与敌人迎击的舰群展开了攻击战。我们的炮艇以尖刀直插的勇猛动作,终于击溃了敌舰群的阻袭。击沉的击沉,起火的起火,敌舰在仓皇无奈中,便密集火力向我没有重火力的16号登陆艇射击,炮弹在船的左右激起丈多高的水柱,骤雨般的机枪弹突破晨曦的晴空穿梭一般地射过驾驶台。李德心头顶的钢板被弹片炸穿了,他还是刚毅沉着地在紧急的情况下执行他的任务。他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生命,舵撑的那么稳,一直向前冲去,终于胜利登陆了。在万山群岛首次战役中争取了登陆第一船。
再次接受命令,奋勇营救同志
登陆后不久,忽然后续的一只小电?(即小汽船),在登陆途中被敌舰击沉,船上同志纷纷跳水。敌人密集的炮火并未停止,突击16号得到了上级紧急命令,“营救落水同志!”李德心并未迟疑,16号重又投入了敌人的火网。没有人能在狂涛骇浪中泅水,他又奋勇地担起了这项任务。在其他同志帮助配合下,十五位跳水同志全得到了营救。
二十九日我强大舰艇队继克大小蜘蛛岛;三十一日发动攻势又克东澳等岛;六月四日再克白沥、大小万山、竹洲诸岛,总计在万山群岛逐岛登陆歼灭战中,李德心驾驶着突击16号登陆艇,先后十余次进行登陆,其中有四次争取了登陆第一船。
英勇与负责分不开,李德心关心着船只
英勇与负责是分不开的,李德心也正是这样。他特别关心船只,比关心他的生命还要宝贵。因为他知道这是海战以及全军的生命线。有时一个人不声不响,半夜起来守船。当雨天风浪大时,他就更担心,甚至一夜都不去睡觉。在要攻击外伶仃岛的当晚,他就把闹钟放在床头上,扭到他所需要的时间,到时候铃一响,一个人就爬起来松去前缆收紧后锚,把船拉出沙滩,避免出发执行任务时耽搁时间。每逢船只搁浅营救或上岸系缆解缆,他都是抢先跳海游水者。
战斗中是英雄,航行中也是好助手
李德心在战斗中是英雄,在日常的船上他也是大车(驾驶长)的好助手。背电瓶、拿充电机、搬油桶、加油……除了轮机上的杂活,还担负着帆缆上的烧饭煮菜工作。只要能下手的,他都不放松。
与部队在一起,他是战士们的好弟兄。他向没有经历过水上生活的战士们解释怎样才不会晕船,帮助他们习惯水上生活。在担任运输任务中,亲自动手帮助战士搬武器,运给养;不但帮助运进船,还要帮助搬上岸。部队同志对16号登陆艇都特别要好,很多单位在离去后都写信向16号登陆艇致谢。有的在登陆的海边上与他们照了像,还送了礼物。战士们与16号登陆艇的感情是深厚的,他们也永恒惦记着模范海员李德心和其他的海员弟兄。 (摘自长江日报)(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完成双联炼钢法的工程师赵乃斌
李卓 叶淘 刘明
唐山制钢厂有两座熔铁炉的遗骸,一座是腐朽的化铁炉炉身,一座是贝斯麦炉空晃晃的炉壳。“钢铁是工业的脊骨”,能争取一座炉子出钢就不能松手。所以,修炉成为制钢厂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上级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工程师赵乃斌。
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架子
赵乃斌是一位年青的工程师,今年三十五岁,抗战期间毕业于武汉大学工学院,后曾在四川官营及私营的炼钢厂干过两年,但以后就改行教书去了。解放后他到唐山炼钢厂,由于他思想上不断的进步,逐渐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架子,因而在工作中就能虚心向群众学习,有事就和工人商量,和工人在一起干活,教给工人炼钢技术。化铁炉和贝斯麦炉的工人,在赵乃斌的帮助下,逐渐学好了技术,赵乃斌也就受到了工人们的爱戴,大家伙都亲切地叫他“老赵”。
修复化铁炉
老赵打算先把化铁炉修复。在修化铁炉时,炉顶上的大烟筒需要往里砌砖,可是炉顶陡立,站不住人,四顶又没有“着力点”,绳梯不好用。大伙正着急,老赵却勇敢地爬上炉去钻进烟筒,在烟筒里琢磨停当,下来跟伙计们商量,决定用高炉铁壳上穿孔,架起铁棍木板来修。两天时间,烟筒搞好了,为化铁炉创设了升火的有利条件。
化铁炉修好后第一次试炉时,铁水在炉里沸腾,炉顶上浓烟滚滚,伙计们心底又乐又热。该出铁水的时候,正当要动手,发现出铁嘴凝住了,凭你怎样摇晃也不顶事,炉里的铁水愈沸腾,伙计们的心愈急。老赵走来,急忙亲自动手凿“出铁嘴”,一千多度的高热直逼老赵,汗从头尖直流到脚跟,大伙担忧铁水会烙坏他的皮肉。哗啦一响,铁水从嘴里奔出来,大家乐得把老赵高高地举了起来。
第一炉红红的铁水出了炉,可是炉底耐火砖经不起高热铁水浸蚀,有的砖掉了皮,砖末和铁水里的渣汁一结合,凝固在炉腔内,成为炉腔的“结核”,不扒去“结核”会损害炉子的寿命。老赵这时和工友一起操作,把“结核”扒出来。
老赵领头干,克服了一连串的困难,化铁炉出铁正常了。
贝斯麦炉出钢了
再说厂内的贝斯麦炉,原是抗战快胜利时日寇造的,日本人试验几次开炉都没有成功。国民党来后,认为日本人都开不好,他们自己更觉得没那个本领,炉子便一直被弃置下来。老赵领着十个年青力壮没有经验的工人,面对着这荒废了四年多、又被大水泡过的贝斯麦炉,心里有点发愁。老赵到处和人研究,终于画好了图样,拿到场里和工友商量修理的办法,又亲自指导工友们干起来。炉里面的砖全坏了,大家把它一块块地取出来,又一块块地砌上新砖,老赵一直盯住炉子干到半夜,过度的疲劳,使他卧在炉边睡着了。天亮醒来,发现身上盖着棉衣,这是工友从身上脱给他的。
老赵顽强地工作在贝斯麦炉旁,平均一天睡不到四小时,有七次连续工作三十小时,二次连续工作五十小时。炉修好,试炼也成功了,贝斯麦炉的寿命由十六炉延长到二十八炉,炼一炉钢的时间由一小时半缩短到一小时。
钢的产量是增加了,但质量不好,打断钢锭一看,尽是细小的蜂孔,这是钢里含杂质及多量硫和磷的缘故。重工业部几次派人来提示改进炼钢法;把贝斯麦炉里炼好的钢水再灌进电弧炉里炼一次,这样杂质及硫磷可以处理到理想的程度,钢可以由次钢炼到高材钢。往日,贝斯麦炉及电弧炉各自单出钢的时候,布告牌上天天公布生产的数字,伙计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心底又乐又热,个个蹩足劲干。这回两座炉合起来炼钢,只看见电弧炉出钢,贝斯麦炉工友们心里不甘:“改啥,凑合着干吧!改不好反倒白搭。”老赵是贝斯麦炉的组长,他把上级双联炼钢法的号召一合计,觉得这个全国炼钢工业上的创举可以行,一股劲儿向伙计解释、说服,老赵在群众中威信挺高,大伙的思想渐渐搞通了。
试炼双联炼钢法成功
试炼双联炼钢法,贝斯麦炉第一个遇到的难题是钢水要在贝斯麦炉里炼多久?以往单炼,贝斯麦炉炉顶上的火焰冒到顶尖开始往下坠时,表示钢水成熟,可以封炉。这回双炼电弧炉要求贝斯麦炉在钢水里保留千分之三的碳,就是说不等贝斯麦炉的火焰开始下坠就得停吹,往那儿找“终止点”呢?标尺用不上,计算机用不上,旧经验用不上,只好慢慢摸索经验。老赵这回领着伙计们,轮流盯着炉顶上的火焰,耳朵听炉里钢水沸腾的声响。八个钟点一交班,一天一碰头,几天一开会,你把经验传给我,我把经验传给你,老赵把伙计们点滴的经验汇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在红五月的一天里,“终止点”终于被找到了。
但困难一件接着一件不断袭来。电弧炉是八吨的,贝斯麦炉却是三吨半的。贝斯麦炉必须出两炉才能供电弧炉一炉用。可是,贝斯麦炉出过一炉,需要经过热补炉、去掉罩棚渣子及换炉嘴以后,才能继续炼第二炉。这样中间一耽隔,就多消耗电弧炉用电。怎么办呢?要争取时间!老赵马上找工人们一起想办法。郑士恒建议:换炉嘴打砂不用手打,改用汽锤打,既结实又节省时间。老赵也想出:在热补炉前把补炉用的砖粉、英石、浆水先合好,并且大伙分好工,钢水一出就开始干,可以节省时间。大家这样干的结果,使热补炉的时间缩短二十多分钟。
但双炼以后问题又来了,炉子的过热带常被矽锰炭浸蚀成深沟,这样不仅损害炉子的寿命,也要延长吹炼的时间。老赵吃饭、睡觉都在琢磨如何解决这问题,终于被他想出了办法。贝斯麦炉像坦克喷火开动了,在第一个吹炼时期,老赵叫工友把炉身放斜五度,这样可使钢水在风眼砖以下,炉子的过热带就不会被吹出的氧化铁、氧化锰浸蚀;在第二个吹炼时期,他叫工友将炉身直立,因为这时期炉内渣子逐渐上涨至风眼线上,若不直立定会浸蚀风眼砖。在第三个吹炼时期,他又发现钢水在炉里发生旋转作用,直立时会使火焰发生中断现象。于是又将炉身向前倾斜七度,使空气斜进钢水中,使钢水又发生一种上下交流作用,炭焰就熊熊上升。在三个吹炼时期完毕后,通红的钢水出炉了,从刨子中哗哗哗倾进电弧炉里。炉子的过热带不再有深沟,而且比以前出钢快六分钟。“六分钟就是胜利!”大伙拍着手叫着,厂长握着老赵的手说:“我们的生产有办法!这是你和工友们合作的结果!”(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