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怎样做合作社的检查工作
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为了有系统地了解各地合作社的情况,进一步搜集城市消费合作社、农村供销合作社和城乡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材料,最近曾抽调四十多个干部,组成九个小组,分赴东北、华北及华东各地检查工作。在他们出发之前,曾请苏联专家作过一次关于怎样做合作社的检查工作的谈话。这一次谈话,对于目前检查与改进合作社工作很有帮助。因此,我们特将它的要点摘录发表,以供各地研究参考。
——编者
在目前,检查各地基层合作社以及县以上的联合社的工作,都应以今年七月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所讨论修正的合作社法草案和各个章程草案为根据。在这一次的检查工作中,我们要弄清楚各地合作社的组织是否符合上述草案所规定的组织原则;同时我们也要弄清楚各地合作社的业务经营,是否符合党和政府以及各级社员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所赋予的任务。目前检查合作社工作是有困难的,因为这次全国合作社工作者代表会议所讨论修正的合作社法和各种章程,都还是一些草案,还没有法律上的效力。但尽管如此,为了检查工作的便利,仍可将这些草案作为临时的根据。不然,就会使检查工作难于系统地进行,很难系统地提出问题,搜集材料和解决问题。同时以草案做根据来检查工作,也可看出草案是否适合实际情况和要求,如有不妥之处,也可反映上来,提出修正意见。
检查工作可以正式的进行,也可非正式的进行。正式的检查,就是由上级社派专人到各联合社或基层社了解一般情况,或专对某一特殊问题进行检查;将这种检查的结果,作出详细的记录,并由检查者与被检查者双方负责签字。非正式的检查则只是为了工作上的需要,对各地合作社作一般情况的了解,这就不需要记录或双方签字。我们这次的检查,就是一次正式的检查,因此,最好都能做记录,并由检查者与被检查者双方签字,以示负责。
合作社检查工作的内容,主要应当包括下列十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关于组织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检查的项目很多。首先要检查清楚:各合作社的名称、社址、主要负责人(如主任、副主任、会计主任等)的姓名及其在社服务年限,以及合作社成立的年月日等;要查清社员人数、社员居住的区域、社员的职业、他们是以人口为单位入社的抑是以户口为单位入社的;如果是联合社,则要查清它下面有多少基层社;如果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合作社,则要查明究竟生产何种作物;如果是工人消费社,则应查明其社员在那个工厂工作,他们工作的工厂是制造什么产品的,他们的经济情况怎样等。
其次要检查清楚的是,各地社员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各阶层的社员成份的比例。
此外还应检查清楚:各地合作社现行章程与此次全国合作会议通过的章程草案有那些不同;各社的社股数和股金额多少,社员入股是否有账簿可查,是否有完备的股金总账,在股金总账中是否记明入股人姓名和股金数额,社员自己是否签过字,合作社已否发给社员证,会计是否签过字,在苏联曾由于忽视这一问题,而发生过贪污的现象,社员缴了股金、给社干花掉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一一检查清楚。
第二、关于民主管理制度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应当深入检查的有:各级合作社有无理事会的组织?各理事是民主选举的呢还是上级指派的?其中有几名经常在社内服务?各理事的任期长短如何,其成份是否都是劳动人民?理事会的会期怎样规定?对全体社员的报告制度是否定期举行?理事们是否亲自向社员大会作报告?社员大会的民主情况如何?社员对合作社关心与否?
因为合作社是社员自己的经济组织,必须选出自己的代表参加管理,这些代表又必须向社员负责。
基层合作社或联合社有无监事会的组织?监事成份如何?是否执行其职权?——这些问题在此次全国合作会议所通过的章程草案中已经有了规定。
第三,关于经营技术方面,应当检查的是合作社地址的分布是否适应社员的便利与需要?商品种类是否齐全?商品供给能不能及时或是不是适应季节性?
合作社的门市部的设备如何?(有的门市部没有挂牌匾,使社员买过一次东西之后,第二次再也找不到了,这是不好的。)货架、柜台是否卫生清洁?
合作社各种商品的陈列是否合理化,——这个问题应该加以特别注意。常有一些合作社,把火柴、茶叶等物品放在煤油旁边;有的把各种商品乱堆在一起,甚至连自己也不容易找到。合作社存放商品必须科学化,合理化;应当分做几个部,例如食品部,杂货部……等,分别陈列各类商品;至于化学品及有特别气味的商品,则应单独存放,以免损坏其他商品。
合作社的用具,如度量衡等,是否科学合理和清洁?——有的合作社秤上满是尘土,这就不好。苏联合作商店,用的秤都是放在柜台上的,以便使顾主们能够看清楚:合作商店买卖东西是最公道的,连一个格兰姆亦不差。在中国也应提起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此外,合作社对于消防的问题是否已有足够注意?——合作社财产是大家的,必须特别加以爱护。虽然不能普遍地建立起消防设备,但至少应做到在火炉旁边要经常放桶水,放包沙。
第四,在购销货物方面,应当检查是否根据社员消费者的需要。由于社员每天需要向合作社购货,因此合作社应如何采购商品,就成为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合作社应根据社员的需求来制订采购计划,并按计划向各方面定货。因此,在这次检查工作中,应检查各社的采购计划和定货计划是否符合社员需要,要注意各社每天的存货量,研究其中有没有不为社员所需的冷货;同时要检查各种计划已否完成。由于购货工作对于合作社极为重要,因此不能随便交给任何人办理;在苏联,基层社的购货工作,是由主任或副主任自己来做的。因为他们是社员选举出来的,能够对合作社关心负责。
当然,对消费者的需要问题,各级联合社亦应该研究;但主要的应由基层社负责。这个工作不简单。合作社的售货员应将社员的购货数量、购货种类以及几天购一次等情形登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代理社员购货的人,亦应经常地将社员的需要反映到合作社里来;此外,还应随时征求合作社所在区域内的机关、团体关于需求的意见。研究社员消费者的需要,可以从售货方面取得最好的材料。应当经常地将一定期间内所销售出去的商品数量,质量与种类,作出各种统计表;对于存货,亦应编制分类的存货清单。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那些货物好销,那些货物难卖。根据以上各方面的材料及本社货品的盘存,经过研究讨论,编制年度、季度、月度的采购计划。在这些计划中不但要规定拟购货品的种类和数量,而且要规定货品到达的时间和一定的货品准备量。这些计划拟定后,应提交社员积极分子大会讨论修正,作出最后的采购计划。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并借以作出采购计划,这是合作社特别是基层社的基本任务之一。
基层社商品的主要来源,在农村里是由县联社供给,在城市里是由市联社供给;其次的来源则是国营公司。此外,有特殊需要时,亦可以向私商进货;当然这是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才这样做的。基层社应按照三方面(即联合社、国营公司和私商)所供给的商品数量、质量与种类,定期作出各种比较表。基层社向县或市的联合社订货,也要采用合同的方式;对联合社所供给的商品亦应当经过合理的选择,不合基层社要求的就不要。各级联合社则应根据基层社所提出的订货计划的要求,按月或按周地来计划和进行自己的进货。
第五,关于商品周转率的计算问题。商品周转率是求商品每周转一次平均所需的日数和特定期间所周转的次数。可按左列公式求得:
商品周转率(日数)=平均存货量(按成本价格计)×特定期间的日数/
全期销货成本总额
例如:设:(一)一九五○年第二季度为特定期间;
(二)一九五○年三月三十一日(即第一季度末日)、四月三
十日、五月三十一日及六月三十日之存货量各为二万元
、二万四千元、二万七千元及二万九千元;
则:平均存货量=20,000元+24,000元+2
7,000元+29,000元/4=
100,000/4元=25,000元
又设:(三)一九五○年第二季度销货成本总额为十五万元。
则:商品周转率(日数)=25,000×90日(三个月按
90日计)/150,000=15日
商品周转率(次数)=90(特定期间总日数)/15
(每次周转日数)=6次
亦即每隔十五日周转一次,第二季度中共周转六次。
计算销货成本总额,可以零售价格或批发价格为标准;但在同一计算式中,存货价格必须与销货价格采用同一标准,不能同时混用两种标准。
加速商品周转率在苏联是一个很大的斗争;商品周转愈速,则愈能降低成本,愈能获得合理利润。
商品周转率在没有很多现金存款的合作社中实际就差不多等于资金流通率。资金可分二种:一种是基本金,亦称固定资金,即不直接参加流通的资金;包括建筑物及一切设备等。另一种是流通资金,即直接参加商品流通过程的资金;如现金和商品,以及包装、运输费用等是。我们要争取使固定资金的比率尽量缩小,流通资金尽量扩大。因此不要老把现金存在银行和库箱里死放着,而要使它活动起来,迅速周转起来。对于各社商品周转资金流通的迟速,均应很好地加以检查。
第六、关于合作社的售货时间与售货方式,都应服从并服务于社员的需要,而不应要求社员迁就合作社方便。要经常研究怎样规定售货时间,才能更多地为社员服务。合作社为了更好地为社员服务,在农村中可以采用肩挑送货制的方式。如社员感到来合作社买货不方便,我们就应把货物送到他们家里去。
在这一方面,合作社为增加售货量,宣传工作亦很重要。新货一到,就应张贴广告;在条件许可时,还应将各种货样陈列在货窗里。
对于合作社售货时间与方式上的各个问题,亦应深入了解与检查。
第七、关于现金保存的问题。合作社的现金,应一律存入国家银行;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已对此做了正确的指示和规定。存款的日期,可视各社所在地与银行距离的远近以及交通条件等情况而定。距离近或交通便利的,不妨每天存一次;距离较远或交通条件较差的,则可一周存两次;若距离很远,则可采用邮汇的办法。在苏联是这样做的;我们亦可参考办理。对于目前各地合作社的现金保存问题,亦有检查一下的必要。
第八、关于商品损耗问题。商品损耗率我们还没有具体的规定,但大体上似乎亦有了些定额。一般说来这些定额是太大的。商品损耗可分两种:一种是人为的损耗。如有人运了一百个灯泡,因不小心,途中打破了二十个;又如合作社里的饼干,因保藏不好,以致被耗子吃了许多;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都是由于人为的过失而发生的。在苏联这种损耗是很少能向合作社报账的,但也不是不了了之,而要经过详细审查,作出记录,着令负责人或经手人赔偿。另一种是自然损耗,亦即非人为的损耗。这是货物在运输、保管和出售的过程中,因为移动、风吹、日晒、气候、燥湿、割裂和蒸发等关系所发生的不可免的损耗。如肥皂因干燥而减轻,汽油因挥发而减少,这些损耗不是人力所能以避免的。但,仍须要有定额。这些定额,在今天中国的合作社中还没有具体规定;在苏联,则已具体规定了,例如面粉六天的损耗率为千分之二点三,木桶装植物油夏天一个月为千分之一,盐一个月为千分之三,半年为千分之七,一年为千分之十四。
合作社贸易在苏联已有三十来年的经验,对商品的保藏已有很好的设备,因此,已能做到这样定额。当然目前要求中国的合作社马上达到苏联的损耗标准,那恐怕是不可能的。但是,对商品的自然损耗率及早地适当地加以规定,对于今天中国的合作社却仍是十分必要的。
第九、关于商品运输问题。检查工作要注意商品的运输问题。在商品运输中往往发生下列几种不正常的情况:(一)不就近采购,而盲目从事远距离购运,(二)在两个城市或两地区间,往返运输同一类商品,(三)商品从工厂运到联合社,从联合社再转运到基层社,运输环节层次过多。这些不正常情况,往往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应当加以检查和改进。
第十、关于收益问题。在检查工作中,要查明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额(在货栈为批发额,在基层社则为零售额)多少。所谓收益额,即指买价与卖价间的差额,只要查明合作社的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的差数或比例之后,就可以算出收益额。
第十一、关于流通费问题。要查明流通费对于贸易额的百分比,在流通费中,利息、房租……等又各占多少。流通费如果有预算,则要检查其中包括那几个科目。
一般说来,流通费约可分为三大类。第一是贸易费用,即包括商品的采购费用、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项目。第二类是农产品的收购和推销等费用。第三类是其他综合性的费用,其中包括:工资(即主任、会计之薪资,但不包括售货员的工资,因售货员的工资是属于贸易费用的)、租金、房屋用具之修理费、折旧费、办公费、出差费、保险费、监事会的费用以及利息费用等。
一九四○年据苏联中央合作联盟的统计,在苏联以上三类流通费占零售贸易额的百分之十点一。
第十二、关于利润问题。在上述第十个问题中所谓收益,是包括向政府纳税及向上级提成等以及各项流通费在内的毛利。有的合作社收益高,有的收益低,而有的甚至没有收益,这是由于有的合作社计划性强,有的计划性差,而有的却是盲目地经营业务。收益中除去纳税、提成及流通费用之外,剩下的便是纯利。这就是这里所说的利润。合作社为了自己的存在与发展,获取正当合理的利润,是必要的。在检查合作社工作时,一定要检查资产负债表。如发现有负债,就要问清楚负谁的债,为什么不偿还;若发现有外欠,亦要问明白为什么没有收回。在这里还要顺便检查一下各社的编制是否合理,工作人员的待遇是否适当等。
第十三、关于其他问题。合作社与党政及其他机关的关系如何?他们曾给合作社以什么帮助?合作社享受政府什么优待?上级社对下级社的帮助怎样?合作社已否建立起计划预算等制度?如果已有这些制度,那么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形怎样,完成的程度如何?这些问题都要很好的检查一下。
关于进货优待的分配问题,在苏联是百分之七十归基层社,百分之三十归联合社。
以上就是检查合作社工作的十三个方面的问题。检查工作应当好像摄影一样,把目前合作社在组织业务和领导等各方面存在着的大大小小问题都摄下来。同时,负责检查的人,要根据上述合作社法草案及各种章程草案,提出对于其所发现的问题之积极的建议和意见。这次检查工作是正式检查,要有记录。最好能将这些记录复写数份,社里留一份,全国总社要一份,并送当地党政机关一二份,使大家都了解目前合作社存在些什么问题,以便研究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吴以群记录、冯云整理)


第6版()
专栏:

  问题与答复
问:人民日报三月二十二日《税收在我们国家工作中的作用》一篇社论中,我们遇到了如下的问题:(一)调节利润,调节收益,即有保护劳动和节制资本的作用。(二)在生产上有鼓励和限制的作用。(三)集中国家的分散着的资财,用到对国家当前有决定意义的方向。(四)对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和营业税,则可以促进该企业的经济核算制的建立。
上述四种作用,均是一种经济作用,其中的“保护劳动”“经济核算制”作如何解释?把“国家的分散资财集中起来”,为什么通过税收可以集中起来?这儿指的“国家的分散资财”是什么?最后希望你们能将上述的四种作用分别举一个具体例子,以使我们的学习更能深入一步。(天津邮政管理局文书股学习小组)
答:一、人民政府的税收是作为实行新民主主义社会政策的武器来运用的,其目的是要借以调整社会所得的分配。例如二届全国税务会议调整后的工商业税,便规定所得额未满三百万元者一律课税百分之五,超过三百万元时,其累进税率分二十级,至所得额超过一亿元时,便课税百分之三十。这就是说,同是营利事业,因其所得总额不同,适用的税率也就轻重不同,所得越多的,负担力越强,向国家纳的税也就应该更多。国家从征税所获,又用之于人民。这就是调节利润、调节收益、限制剥削与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具体表现。
二、人民政府的税收,也是作为实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武器来运用的。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生产事业,人民政府在税收方面一律采取鼓励的政策,反之,则给以限制。例如在二届全国税务会议上修订的货物税税率,规定煤铁麦粉税率为百分之三,肥皂电料五金为百分之五,而迷信品如锡箔、黄表等,奢侈品如香水胭脂等税率规定为百分之八十,卷烟按四级征收,从百分之九十至百分之一百二十,洋酒为百分之一百。此外,在工商业税条例中,本“工轻于商”的原则,对于依所得额征税的行业,又有减征范围之规定,按照工商业税条例,对机器制造业、矿冶业、电业、文教卫生用品制造业、运输业等对于国计民生有利的工业,均按其有利的程度,就其所得计税部分,分别减征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四十。越是对国计民生有益的就减征越多。所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促使社会资金转移到工业部门来,所以我们的税收政策是能够对社会生产发生鼓励与限制作用的。当然,我们也并不是“凡工都轻”,例如迷信、化装奢侈品类,虽然也是工业,但并不受到奖励。
三、人民政府的税收,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财政政策的重要武器之一。共同纲领第四十条有明确的规定:从财政上讲,除了保证革命战争供给外,税收是积累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所谓“集中国家分散着的资财”,即指国民收入中应负担税捐的部分,原系分散在国民手里,必须通过征税的方法,把它集中起来,用到国家当前有决定意义的事业上去。如今年有计划地使用于军事需要、养活数百万军政公教人员、生产救灾及重点恢复经济等即是。
四、“产量多,质量好,成本低”,是每个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标准,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必须对生产原料、损耗、折旧、开支、利润,生产效率,资金周转等等建立精确计算与严格的管理制度,就是必须实施经济核算制。以往有些国营企业不计算成本,不讲究效率,也不纳税,生产出来的成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时,虽与私营企业的产品价格差不多,也能与市场上一般商品竞争;但实际上成本是高的,利润是很少的。此次人民政府决定向国营企业征收营业税,就使所有的国营企业,为了完成纳税和提取利润的任务,便促进了企业单位的精打细算,不得不从速建立经济核算制。


第6版()
专栏:

  国营工业的材料供应工作
张大巅
工业生产过程的基本因素是劳动力,除劳动力外,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就是生产过程的另外一些因素,扩大再生产过程与劳动手段的扩充和劳动对象及时而充分的供应是息息相关的。劳动手段机能的发挥与劳动对象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是保持企业的生产不致中断的主要条件。同时,加强对企业材料的供应,与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还可以收减低成本,增加积累,扩大工业再生产的成效。
我们的国营工业生产,是根据生产计划而进行的。国营工业领导部门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完成计划,一方面要督促未完成计划的企业进一步求得改进。在完成生产计划的经济意义上,工业供应部门能否按时供应各企业所需用的原材料,是起着一定的作用。莫洛托夫在伟大的十月革命第十一周年报告中曾说过:“提高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多半要依靠于组织合理的材料供应,创造各种的物质后备,以及节省国家的资源……”原材料不能按时供应,会直接影响生产的进行,并会影响到生产计划的推动;一个单位受到影响,其它单位也会同样受到牵动。所以器材供应计划化对提高工业生产,促进工业发展速度,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制定材料供应计划
原材料供应计划是工业生产计划重要之一环,是完成产品计划的物质基础。它的内容包括生产的用料计划,基本建设的用料计划与大修理的用料计划。
生产的用料计划包括为完成生产所需用的基本材料,补助材料,备品与配件,生产品即由这些材料或在这些材料的参与之下制造而成。在生产过程中,基本材料便加入生产品中,如原料,半制品,染料等属之。补助材料便消耗于生产过程中,如燃料,滑油等属之。备品与配件,是属于更换的器材,如油盅,轧钢滚子,机器零件等属之。在制定生产用料计划时,必需周密计划主要材料的及时供应,因为这些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是决定因素的一种。
基本建设与大修理的划分,前者为能创造财富的建设,后者为使原创造财富的构成得以延长,但两者的用料计划,则同属于供应性质。无论工厂的新建,恢复,改造及扩充,均属于材料供应计划的范围,它包括建筑材料的供应与机器动力运输等设备的按装。基本建设及大修理的全部完成,便是工业生产的开始,我们不但要注意建设时期用料的供应,还要注意进入生产过程时的用料准备。
企业是编制材料供应计划的基本单位,而供应计划的执行,则需根据材料的不同来源与供应的分工而分别实现。企业必需按照以上的三种计划,编制材料供应平衡表。我们从平衡表上可以了解企业的全部用料要求,可以知道那些材料需要调拨?那些材料需要进口?那些材料需要储备?如何加速周转?怎样节省外汇?再将各企业平衡表综合起来,编制总供应平衡表,便是整个工业的供应计划。根据这一总计划表的要求,进而编制自产材料的供应计划,国内国外的采购计划,器材的储备计划。按照计划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克服浪费,避免积压,才能保证器材的按时供应与合理运用,提高工业的内部积累,巩固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二、改进材料供应方法
材料供应计划化,是加速生产周期,促进工业发展速度之有效因素。要完成供应,保证生产,须注意供应组织的健全,与供应方法的改进。
1、健全供应组织。“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大部分是靠材料补给业务的正确组织,必需材料库的创设和国家资源之经济的利用。”(莫洛托夫)我们应当成立国家的物资分配局与各工业部的供应总局,并健全各专业局和企业的供应组织,使之成为完善而坚强的机构,打下供应系统的巩固基础。各级供应组织应与各级计划组织取得紧密的联系与配合,依据生产的计划数字,由下而上的按照实际需要逐级编造材料供应计划,进行内部平衡。国家的物资分配局根据了各部汇总的供应平衡表,制定出全国的物资分配计划,召开各种订货会议,具体的签订供应合同,按照合同规定的义务,保证供应计划的如期完成。供应组织的这样正确构成,是实现材料供应计划化的主要关键。
2、组织统筹供应。材料供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过程,必须通力合作,在可能范围内及早组织有重点的统筹供应,以生产为中心,创造一切有利于生产的条件。供应机关与生产企业要取得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划分各级供应组织统筹供应的范围,按照计划作有系统有步骤的分配,以便使“中央各经济部门和地方各经济部门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的领导之下,各自发挥其创造性和积极性”。
材料统筹供应的经济意义,在于:第一,各企业不致个别在市场上竞购器材,可以稳定物价。第二,各企业不致滥用赝品次料,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第三,避免组织重叠,可以节省人力;避免超标准储备,可以节省资金。第四,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便于计划适当数额的流动资金,并可节省外汇。
3、建立材料仓库。各工业部的供应领导机关,必须根据各个企业生产用料的要求,不同的材料来源,进料期的迟早,连续生产用料间隔的长短,逐渐购存一定数量的主要器材,作为仓库的经常储备,按照各企业的用料计划随时调拨。并应在全国仓库清查的基础上,重点的建立起工业区域的仓库。材料仓库的建立,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的用料情形,掌握企业生产的实际状况,经常与成品仓库取得密切的工作联系,根据销售部门的发货计划与所在企业的用料计划,经常储备一定数量的主要器材和带有地区性的经常需用的材料,使各企业能随时满足其用料要求,这样既可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又可缩减企业自身的材料储备到最小限度。
4、照顾私营企业。“使各种社会经济成份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贯彻上述精神,很显然的,材料供应任务,不但要完成国营企业的供应,同时要把私营企业有重点的组织在供应范围以内。按照私营企业加工订货用料与生产用料的需要,尽可能的统筹兼顾,使私营企业对于所需主要原材料得到一定数量的分配,以便及时供应,完成生产。
5、严订合同信用制。材料供应计划要通过一系列的合同来实现,无论自产材料的供应,采购材料的供应,公私企业相互用料的供应,都要有系统的按照物资分配计划,经过总体合同,局部合同,具体合同的基本组织形式,明确规定义务履行者的条件。合同一经签定,便应视同法律,严格遵守,认真执行。供需双方保证按期交货,按期付款,保证规格质量符合标准,最好作到按期的发货制度,使合同成为有效的实际文件。企业内部的连续生产用料,也应签订车间合同,按时供应半成品与再制品。这样按照计划进行材料供应,便可保证生产,避免生产与供应的盲目与脱节。
6、清查库存物资。全国仓库物资清查工作这一正确的措施,给了供应工作以很大的有利条件,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仓库经济的检查工作,就企业仓库中所有原材料的性质,作一精密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可以使全部库存物资得到彻底的清点,生产变动后,不适用的冷料能够发现,不需要或过剩的材料得到适当的处理。工业的领导机关从而可以了解各个企业库存材料的全部情况,便于统一掌握与调配。使这一企业无用的材料到另一企业参加生产,中央各部不用的材料,也可有计划的上缴作统一的调配。这对整个工业建设共同向前推进上是起着很大的作用的。这一工作完成之后,还需加强进料的检验工作与经常的仓库检查工作,以杜绝质量标准不合规格的材料在仓库中的长期积压。
7、制定材料消费定额。供应计划应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需要来制定,掌握不住供需双方的实际情况,计划就会落空,就会与实际脱节。所以供应机关必需加强供应业务的调查研究工作,积极参加生产计划与制定材料消费定额。材料消费的先进平均定额,是以计划定额为基础,以单位产品的实际消耗量为根据而制定的。它是制定生产计划与材料供应计划,提出申请书和定货单的科学根据,也是监督与检查材料耗用量,究明节约还是浪费的指标。我们根据这一指标的指示来修正供应计划与储备计划,才能够使器材供应计划准确的实现。
三、加速材料资金的周转
在开工生产的企业中,原材料是属于流动资金的范围,它循环的参加于每个生产过程。原材料经过工人的加工,不断的制出成品,实现销售,以收回的货币再重新购买原材料,继续加工生产。材料的循环参加于生产周期的快慢,与其所能提供的产品数量成正比。我们从下表便可看出材料加速周转供应的经济意义。项别 单位 投资额 一年周转三次 一年周转四次 一年周转五次 一年周转六次加速周转的金额比较 百万元 一二○ 三六○ 四八○ 六○○ 七二○加速周转供出钢板的数量比较 百公斤 二○○ 六○○ 八○○ 一、○○○ 一、二○加速周转节省投资额的比较 百万元 七二○ 二四○ 一八○ 一四○ 一二○
注:钢板每公斤六、○○○元
如上表所示,我们可以看出:
一、一亿二千万元的投资,一年中完成三次周转时,可以供应三亿六千万元的原材料,如加速周转至六次,则可供应七亿二千万元的原材料。也就是说周转的次数愈多,则供应原材料的数量愈大。
二、原用流动资金一亿二千万元可购钢板二万公斤,一年中完成三次周转时,可以供应钢板六万公斤,如加速周转至六次,则可增加一倍的供应量至十二万公斤。也就是说可以增加工业生产一倍的产品去服务社会。
三、企业需以七亿二千万元的原材料供应量去保障生产,一年中完成三次周转,则需投资二亿四千万元,若一年完成六次周转,则只需投资一亿二千万元,即可保证生产任务。也就是说材料周转愈快对于材料供应上的投资亦愈小。
由此可见在保证同一生产任务之下,负责和筹划原材料供应的部门只要合理的运用资金、加速其周转,就可以减少企业在材料上的巨大投资,使之转用于增产的任务,增加制造和动力设备,扩大生产的范围。于此,材料供应加速周转的经济意义便很了然,主要是在于投下最小限度的流动资金,实现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得以在今天财政困难的环境下,以少数的经济资源,提高建设的速度。
四、材料供应与经济核算制
经济核算制的目的,是以一切方法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积累。在材料供应的企业中贯彻与施行经济核算,是有计划的加速资金周转,促进供应计划化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花费最少的货币资金完成多量供应的经营方法。
材料供应合同的签订及其所负的物质责任,对于完成国家物资计划与巩固经济核算制度,是一个有力的物质保证,是供应和购买者双方互相实行财政监督的手段。生产企业于合同签订之后,可以放心的去考虑其生产能力的组织,发现工业潜在能力,改善原材料、燃料合理的利用,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供应企业则考虑其资金的周转与运用,如何缩短采购周期,加强运输管理,及时发货完成供应任务。列宁写道:“联合公司和企业的要以经济核算为基础,就是为了使得它们自己保证,而且是完全保证自己企业的不受亏损。”
对于企业经济核算工作中的财政监督,是经过财政和信贷系统实现的。在今天财政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需要灵活运用流动资金,以少数的供应资金,收多次周转的效果来保证原材料的正常供应。欲达此目的,就要与国家银行建立起正常的信贷关系,既可避免企业自身货币的积压,又可弥补供应资金周转不灵的缺陷,并可经过银行的监督作用,达到改善供应工作的目的。
材料采购工作的加强,对实行经济核算有着重要的意义。供应企业要经常了解与掌握市场器材的存储量和销售情况,利用市场的存储代替自身资金的积压;并注意市场情况的变动与生产季节用料的状况;研究国外市场的供求关系与国外市场情况变动的原因,考虑国外订购的时间,缩短进料的间隔,在国际贸易复杂的情况下更需注意国外生产厂家的质量标准与出口商的信用程度。经过各方面的调查研究,才能按照生产周期,随时采购供应各种主要的器材。并可利用押汇、贴现、期货交易等方式,以谋采购资金圆滑的周转。
此外运输工作的组织化与装卸工作的机械化,各企业间账户及时而迅速的清算;以及内部各种手续的简化,器材检验,安全保险,报关纳税等问题,都与器材供应发生密切的关联,应随时注意,密切配合,以求节省人力物力,按时供应。使工业的生产与分配,不致因细微的问题,发生不必要的阻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