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关于书评工作
编者
在这里,我们根据全国若干主要报纸和杂志的材料,来谈谈关于书评工作问题。
先从报纸来看,除了本刊而外,上海大公报有《读书与出版》周刊,汉口长江日报有《图书评介》双周刊,上海解放日报新近出了有关出版的副刊,济南大众日报有不定期的书评副刊。光明日报、东北日报、新华日报和南方日报副刊中,都间有书评刊出。
再就几种主要的杂志来看。《中国青年》曾开列过一个较有系统的《青年读物参考目录》。《科学普及通讯》经常设有《书刊评介》栏,就自然科学书籍进行评介,并曾刊出过《文化宫自然科学读物选目》。《人民教育》每期有批评教育书籍的文字。新近出版的《翻译通报》,就翻译工作方面,作专业的批评与研究,这对于提高翻译工作的质量将会起积极的影响。此外,《人民文学》自从出版以来,差不多每期都有关于文艺批评的专文发表。《文艺报》从最近几期起,更把批评与检讨加强了。
从总的方面说,刚刚建立起的书评工作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它从广大的读者群的基础上,发展了批评风气,向著译者和出版者要求,以对人民负责的严肃态度来提高书刊水平。另一方面,不论是编著者、译者或出版者(包括行政机关、公私营出版业者),对于批评都能虚心接受,认真检讨,并立刻作适当的处理——如停止发售、修订再版,甚至毁版重排。这表现了编译者和出版者高度负责的精神。
再就一般的批评态度说,大体也都是正当的,对被批评者作苛刻的要求或督责的情形是很少的。虽也有措辞比较严峻的批评,例如本刊对于《时代百科小丛书》的批评,解放日报对动力出版社胡乱出书的指责,《读书与出版》对费明君《唯物史观中国史》译文的一再批评,但这究竟是少数,而所以要采取这样的态度也是有理由的。因为那些书籍在政治上、思想上以及译文的水平上对人民犯着的不可宽恕的错误,使读者达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从这几篇文字上所反映的读者要求,对于整个出版业及出版工作还是有利的。
但在整个书评工作中,缺点还是有的,而且是需要大力改进的。
第一,是批评的计划性与指导性不够。一般书评专刊的稿件,大都以读者投稿为主要来源,而读者来稿多只能从个人的角度着眼,因此他们的意见就无法照顾到全面,也就不容易表现出计划性和有力的指导性来。本刊最初几期发表的对于辞典、地理课本和《时代百科小丛书》的评论文字,虽然在这方面曾尽力做了一些,以后就没有能经常这样做。《读书与出版》最近几期,较有系统地组织了关于土改问题、学习手册和升学指导等类书籍的批评,这代表着一个很好的方向。
第二,报纸杂志上发表的书评部分地也还有过于性急,过于苛刻的。我们固然都希望我们的每一本出版物中都包含着完全正确而健康的内容,但如果本着这种主观愿望而对一切有错误有缺点的书一例《痛加挞伐》,那就并不见得有助于出版物的进步。对于各种不同的出版物的不同的缺点与错误,批评工作者必须善于加以区分。应该区别反动和落后,区别假冒为善的骗子和一般的犯错误者。政治性的错误与思想问题理论问题上的错误并不一定具有同等的重量,原则性的错误和个别的技术性的错误更应加以显著的区别。在大体上好的书中也难免有一些缺点,这和基本上不好的书当然不能一律看待。我们的书评工作者应该谨慎地进行这种种区别,这样才能分清轻重、缓急,我们的工作对于读者、作者和出版者才是更有益的。
我们的书评工作的基本精神是“与人为善”。事实表明大多数出版者都是努力向进步的路上走,都能尊重舆论和广大读者的意见,书评工作者就应该成为出版者的良师益友。批评者不应该是单纯抱着“找岔子”的态度,而必须怀着积极地帮助出版者做好他们的工作的热情。发现了值得介绍给读者的书籍,那才是书评工作者的最大的愉快。有的出版者虽然努力想做好工作,而有时也出版了马虎的不够严肃的书籍,书评工作者自然应该认真地向他们指出,但这和完全投机骗人的市侩书商究竟还是有所不同,也就不应该把他们描写成是陷入了无可救药的错误中间。
第三,是批评与介绍工作做得还不够普及,不能及时。一个人民日报的“读报小组”向本刊建议:立即跟全国进步出版业者联系起来,把全月出版的新书都看一遍,然后将结果刊登出来。但我们却至今没有做到。很多读者在买书“上当”以后,来信向我们申诉。另外一些报刊上的书评版或副刊中,虽间或有些“新书巡礼”、“新书评介”,但做得都还不够。把书评工作及时地做好,使它一方面能帮助出版者的有利发行,同时又能帮助读者对书刊作适宜选择,这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像《中国青年》和《科学普及通讯》提供选目的办法,也是值得仿效的。这固然需要报刊上的书评版在组织稿件时多多努力,假如出版者自己能建立一种忠实的自我推荐制度(就是由出版者自己来推荐好书),也是一种良好的办法。只要这样的相互合作与密切联系,一定可以把不普及和不及时的缺点纠正过来。
认真的书评工作在我国还很年青,要使这个工作走向它应该走的道路,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书评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提高出版物的政治、思想和科学水平。我们的工作态度必须是“治病救人”、“与人为善”的态度,因此对于有缺点的出版物,除消极的批评以外,同时还得提出积极的带指导性的意见,这样对出版工作才有更多的帮助。我们愿与全国从事书评工作的同志们共相策勉。


第5版()
专栏:

  新华书店发行本刊单行本
本刊每期另印十六开单行本,委托新华书店总管理处发行,每期基价六角。订阅或零购本刊者,请迳向当地新华书店接洽。


第5版()
专栏:

  介绍一批苏联经济建设书籍(上)
刘及辰
目前关于苏联经济建设的书籍,出版的还不够多,我读过的更是有限。兹仅就我所读过那有限的几本,分别地介绍一下,借供读者选择上的便利。在介绍以前,我还要说明两点:第一,在所介绍的一些书中,不光是推荐好书,也附带批评有缺点的书。第二,我是按着书的性质分别介绍的,第一是关于苏联经济制度和经济方法的,第二是关于苏联计划经济和经济计划的,第三是关于苏联经济核算制的,第四是关于苏联企业领导方法的,第五是关于苏联集体农场的,第六是关于财政、银行及货币的。现在就让我依次介绍于下:
一 关于苏联经济制度和经济方法的
苏联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是由几个斯大林五年计划铸成的;而计划经济的实行必须依靠着经济方法,而经济方法又是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价值法则分不开的。所以在我们学习苏联经济建设时,对于它的经济制度和价值法则先求一个了解,也是必要的。现在就先让我介绍几本关于这类的小册子吧。
《论苏联经济制度》陈山李征合编 旅大中苏友好协会出版
《苏联工业化的方法》列昂节夫著 新华书店印行
这两本书的共同点,是在它们都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法则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价值法则做了一个对比的分析,并阐明了前者的优越性。自苏联推翻了资本主义私有经济制度而建立了生产手段和生产资料公有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后,一切的经济法则在这个经济制度上就都起了一个本质的变化,即把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大量浪费的价值法则,一变而为计划经济的工具;把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分配原则一变而为社会主义按劳取酬的原则;把资本主义在周期危机中行的扩大再生产的法则,一变而为经济生产关系完全适应生产力性质的法则,即变为没有经济危机和生产力不断上涨的扩大再生产的法则。同时,这些书也指明了,这些个变化决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固有的一种规律。另外,第一本书还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诸如减低产品成本费用、社会主义竞赛运动、集体合同以及后备劳动力的培养等等。第二本书根据列宁、斯大林的学说,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方法。它说明了苏联工业化方法的优越性,特别对于苏联直接由重工业的开始和社会主义工业资金的来源这两个问题,说明的较多。
另外,还有值得我们一读的一本小册子,即:
《苏联经济上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孔柯嘉译作家书屋发行
本书说明了,布尔什维克及苏联政府的政策在苏联经济建设上所发挥的伟大的组织和推动的力量,假使没有它们,苏联的经济建设的成功是不能想像的。其次,说明了苏联人民把国民经济计划当成国家的法律,他们都把执行和完成经济计划的任务和遵守劳动纪律做为自己的义务。
二 关于苏联计划经济和经济计划的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卡希莫甫斯基著 新华书店印行
本书首先介绍了三十年前沙俄时代工业落后的情况,分析了苏联全国电气化计划的制订和其重大意义,工业化的途径,发展重工业的主要环节,以及资金的来源等等。其次,它叙述了工业化的基本路标——第一次五年计划、第二次五年计划、第三次五年计划;接着就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苏联所蕴藏的和战争期间所发挥的惊人的力量。最后,分析了战后新五年计划的发展、成就和未来无穷的展望。本书明白而正确地叙述和阐明了苏联几个五年计划发展过程的全貌。
还有一本名叫《苏联是强大的工业国》(罗森克著、新华书店发行),内容和上书大致相同。不过这本书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期中出版的,故不如前书完备;并且,有的用语(例如五四页)因为时过境迁,已不适合于目前情况了。
又有一本书,叫做《苏联工业化之路》(劳凯声著、张新华译)。本书内容和上面两本书相同,但它综合了上述两书的长处,是比较完整的一本好书。另有一本同性质的书,名为《苏联工业史纲》(布洛维尔著、克昂译,以上二书均由天下图书公司印行),内容也还好,只是材料都是限于一九三七年以前的。
此外还有一本郑宏述著的《苏联计划经济》(上海杂志公司刊行)。这本书写的简明通俗,观点也还正确,但缺点不少。如在第一章第二节《计划的特性》上,只指出了“指导性——学术性——综合性——政治性——实践性”这几点,而对于相当重要的几点如规律性和民主性都没有谈到;第四章《苏联计划经济之史的发展》内,对于列宁所提出并决定了的苏联全国电气化计划及其重大意义,未加说明;在叙述苏联三个五年计划中,很少讲到苏联工人工资的增加和其文化生活的提高;又在讲苏联卫国战争时,没有把计划经济和工人群众所发挥的热烈而伟大的力量,适当地表现出来。
上面介绍的都是一般读物。以下我们再介绍一些比较专门一点的书:
《联共党关于经济建设问题的决议》(上)新华书店印行
《苏联新五年计划》东北书店印行
前一本书是讲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建设的,后一本书是介绍战后新五年计划的。这两本书的译文都不算好,但还有参考的价值。前一本书是由《联共党历次会议决议》一书摘译其中关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九二一——一九二五年)经济建设问题的决议而成的。本书指出了:苏联在这个新经济政策时期,首要的是在建设性的恢复,故当时的任务,首先必须发展农业,打破城乡隔阂,以奠定工业化的基础。本书又指出了:计划经济工作不是孤立的,处处要照顾到各方面的联系,否则,便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影响到整个的计划工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镜的。本书关于苏联的合作事业介绍的颇多,全书共计一七八页,专讲苏联合作社者就占了三十二页之多,另外散见各处的亦复不少,因此希望从事合作工作的同志们一读。
苏联自新经济政策实行以后,又经过了三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已开始向着共产主义大道迈进,但在卫国战争中却使这一个迈进受了很大的影响。苏联自卫国战争胜利结束后,马上就把战时经济加以改造,重新走上和平经济建设,并踏上通往共产主义的大道。这时期提出来的新任务,就是要在一九四六——一九五○年这五年期间复兴国内被蹂躏的各区域,恢复工农业的战前水平,然后再大规模地超过这个水平。例如在新五年计划中规定说:“苏联国民经济复兴与发展的五年计划最后一年,苏联全部工业生产额……要比战前一九四○年增长百分之四十八”,“全部农业生产品之发展,至五年期末,与一九四○年比较,增加百分之二十七”,关于提高人民生活的物质与文化水平的计划,规定“在五年计划期内,在增加生产发展商品贸易与劳动者住宅及文化生活服务费用提高的基础上,不仅恢复人民福利的战前水准,而且将国民收入的战前水准提高百分之十以上”。上述第二本书,主要是介绍该新五年计划法规的,它是研究苏联战后新五年计划的很好的材料,凡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的同志们都应一读此书。
那末,苏联是怎样制订它的经济计划的呢?这是我们在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就来进一步地介绍几本关于这一类的书籍:
《苏联国民经济的设计》 华尔斯基著 天马译时代出版社发行
《苏联如何制订工业生产计划》 亚·约非著东北新华书店印行
《怎样做计划》 东北新华书店编印
上面列举的三本书,都是我们学习苏联经济建设不可不读的好书。第一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是“苏联计划国民经济的作用和任务”,这章首先说明了社会主义计划的先决条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政治的与经济的先决条件,就是劳动阶级掌握政权,废除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和建立生产工具的公有制”。但是“计划经济,并非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一蹴而几,它是在反抗苏维埃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外敌人的勇猛斗争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并且还得克服横在道路上的大困难”。“现在,作为社会主义祖国经济发展上的一个巨大的组织力量的社会主义计划,已经渗入千百万苏维埃人民的生活与习惯中”。又说:“计划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消灭失业”,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所做不到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极度减缩,生产降低,失业工人日益增多,这些国家与早已消灭了失业问题的苏联当然不能比拟,就是与新民主主义的国家,也不能相比。因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已有了计划的条件,“新民主主义各国的计划,却在坚固的政治和经济独立的基础上,依照各该国人民的利益,顺利地解决了他们战后复员和发展的各项问题”,“虽然他们的计划经济在发展水准上和其他特点上,与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尚有不同。劳动人民之掌握政权,大规模工业和银行之国有,以及土改之实施,已经使这些新民主主义国家能依照人民大众的利益,以最高的速度,计划国民经济的复员,消灭经济和技术上的落后性以及保证各该国的独立”。这是正确地说明了我们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计划条件,说明了我们新民主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其次,在讲计划是苏联经济发展的规律时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知识,苏维埃国家应用计划给予这些规律以预期的效果”,“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计划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高深科学的先见,而这次先见则根据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知识。”又说:“社会主义计划的主要推动力就是布尔什维克党,它武装着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理论,并且在社会方面和政府方面都是劳动人民组织的指导核心。”最后,对于社会主义计划的基本任务说:“社会主义计划的基本任务,亦即苏维埃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就是加强我国经济对资本主义世界的自主和独立。”第二章为《苏联国民经济计划的发展》,按照历史的发展分别地介绍了社会主义计划的最初几年的情况,电气计划,复员时期的计划,三个五年计划,卫国战争时期的计划,以及战后新的五年计划。第三章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原则》,首先说明的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经济与政治任务与主要的环节:“计划中的为某一时期所规定的政治任务,也决定了该一时期的经济任务,社会主义计划政策的特质,是政治与经济任务的统一”,“计划中的经济与政治任务,也决定某一时期某些重要的优先性,列宁、斯大林的重要环节的原则,是社会主义计划政策的主要原则”。又说:“为了要实现……一个计划,首要之务就是找出它的主要环节,因为只有找出与掌握这个环节之后,计划中所有其他的一切环节,才能把握。”在阐明了重点问题以后,接着就从电化计划的重点,一直说到战后新的五年计划的重点。其次说明计划与国家经济的对照表,这里对于对照表的重要意义、对照表的种类、及制订对照表时所应注意的各点,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又其次,说明了工业的分类和经济区域的分布以及各部门内和各区域内分工的统一性,又分析了技术经济指数所含的各种因素和技术经济指标对于计划的重要性。最后,详细地说明了计划机构及草拟国民经济计划的阶段与方法。第四章:《为完成国民经济计划的斗争》,这里首先说明的为检查计划的重要性、任务及功用,其次为计划完成的经济杠杆,如货币流通、价格制度及成本会计等等,最后是为实现计划而斗争的劳动人民群众——主要为社会主义的竞赛。
第二本书——《苏联如何制订工业生产计划》,是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出版局于一九四八年出版的。它介绍了苏联计划化问题的科学经验和研究,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学习的一本书。本书共计五章,第一章《苏联工业的组织》,分别说明了工业的各部门、各种不同的合作工业,介绍了工业各部及其管理的现有机构,以及各部各管理局下面的各处科的机能;叙述了企业管理方面所分担的一系列的问题和任务;介绍了工厂管理方面的各科及其机能以及工长的职权;又叙述了经济核算制的原则。第二章《苏联工业化的计划化》,分析了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基本原则,制订国家计划的几个工作阶段,以及工业生产速度的计划化等问题。第三章《怎样建立工业生产计划》,这里所阐明的,是如何确定国定国民经济的需要,生产能力的计算,原材料和燃料的必要数量的确定,劳动力的需要的确定,以及怎样确定生产量计划等问题。第四章《工业生产计划的各种指标》,分析了国家工业生产计划的生产量指标,技术经济指标和质量指标。第五章《工业生产计划执行进程的监督与检查》,分析了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目的所在的各点,及检查生产计划执行进程工作上的最重要的原则等问题。
本书最后有一个“附录”,题为《社会主义工业计划化问题》,系阿库尔那也夫所作。这篇文章是批评亚·约非这本书中缺点的。本书诚然存在着库尔那也夫所指摘出来的一些缺点,然而它还不失为一本好书。库尔那也夫在他那篇文章的结尾里说:“出版局应该委嘱国民经济计划工作方面造诣精深的工作者,来编著一本苏维埃群众引颈期待的非常有价值的著作。”由此可见目前苏联还缺少比这本书更完美的书出版。在没有更完美的书出版以前,这本书还是值得我们财经工作同志们特别精研的。但在我们研读本书时,必须随时参看库尔那也夫的文章。
第三本书——《怎样做计划》编集了东北企业制订计划的几篇报告但也编入了苏联作者的几篇文章。第一篇是麦真贝尔格的《论经济计划》,主要是讲执行计划领导工作者必要如何才能胜利愉快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问题。这里对于执行计划工作中的“游击作风”、“文牍主义”、“纯统计主义”、“官僚主义”、“冒险主义”、“尾巴主义”、以及“空想和保守主义”等等,都逐一地加以批判。同时并指出不犯错误少犯错误不失败的正确方向和方法,诸如:要具体了解国民经济的实际情况,要能够及时地发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实际需要和它们所拥有的但尚未加以利用的可能性,必须保证各经济地区和物质生产各部门的发展之正确的相互关系及有机的联系,并预防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不均衡现象的发生,要在编制计划和为实现这一计划而斗争之间做着密切联系,计划的编制要从确定各主导环节作起,要注意先锋队和群众间的正确的相互关系等等。末了,对于制订各种对照表的意义、重要性和应注意的事项,对于检查工作的重要性、特点、任务和方法等等,也都做了详细的阐明。
在东北的几篇报告和总结中,介绍给我们如何学习苏联搞好了计划,指出了如何才能做好计划,其中特别是工业部部长吕东同志的《关于审核一九五○年生产修建计划会议上的报告》和《关于做计划具体问题的报告》,是值得我们细心精读的。在第一个报告中,把各种平衡表(如物价平衡表、财务平衡表及职工平衡表等)的制法,审核生产计划(如确定品种计划、审核定额、算出劳动效率工资和增加职工人数、审查成本、资金计划、财务计划及运输计划等)的方法,和审查基本建设(如工程审查、房屋建筑工程审查、定额、成本和投资审查等)的方法,都做了详细的说明。第二个报告,分别地具体地说明了制订一九五○年计划的根据,生产计划的内容及要求,和基本建设计划这三个问题。这个报告,是经过了两次动员做计划以后又经过了工业部两天讨论的一个总结。它正确地指出了在做计划中必须解决的若干具体问题,这也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篇。
最后两篇是介绍苏联做计划的经验的,第一篇是费多雪夫的“苏联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计划性”,这里说明了计划的意义,编制审查和批准计划的程序,以及编制计划的步骤。第二篇为费多雪夫的“苏联工业企业的生产计划”,其中对于生产计划,劳动计划,工资基金的核算,材料技术供给计划,产品成本的计划,以及企业的财政计划等等,均做了详细而明确的介绍。
末了,让我再重复一句,上述的三本书都是从事财经工作同志们不可不读的好书。


第5版()
专栏:好书推荐

  《我们看到了朝鲜》
阿·基托维奇
柏·布尔索文著
伊真译新华书店版
“了解朝鲜人民的生活与斗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生活中的许多现实问题”,一九四八年《我们看到了朝鲜》在苏联出版时,编者曾作了这样的说明。这一说明,在今天,更有其鲜明的意义。
这一本书在最初出版时所获的评价,只是“所述事实的力量,足使读者看到在朝鲜所发生的事件之巨大历史意义,使读者深刻感触到北鲜和南鲜劳动人民地位的不同,可以清楚地设想国际政策方面两种相互对立的方针之斗争情景。”今天的形势是大不相同了。李承晚的“小心保卫着的宫殿”已经垮了;作为国际政策方面两种对立方针之一面的美帝扩张政策,已在朝鲜遭到了严重的打击。目前在朝鲜所发生的新事件是具有了更巨大的历史意义。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朝鲜居然把美国军队推得团团转……而且已经造成一种悲惨的局势”呢?(这句话是美联社记者怀特亥说的)这是从“在朝鲜所发生的事件”上发展起来的,这是朝鲜人民从一九四六年以来短短的几年中,结束了过去长期被奴役的历史,缔造着自己新的命运的必然成果。
这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的。
首先,从这一本书中所记述的美帝驻军的情形,说明了美帝武装早已“士无斗志”。这些美国少爷兵被迫驻在他们认为“不是白种人居住的地方”,“白天懒得执行放哨职务……夜间也并不特别努力……被盛暑、苦闷、无事可干折磨得不堪。”这样的兵能打仗吗?其次,从书中一个“非真正的美国人”的美国兵所自然流露的真情,我们可以知道美国人民中已经有了一些怎样的觉悟——他对于“不是真正的美国人”这一点毫不惋惜,而能清楚知道那统驭着他的、全身流着法西斯血液的大尉像谁,对他怀着极度的憎恶。特别暴露了战争阵营的弱点的是一个黑人士兵的话,这些话代表着被奴役人民的觉醒。“我不知道别人怎样,反正谁也不能强迫我同苏联作战。”这些实在的形象刻划出帝国主义阵营内人民觉醒的提高与和平力量的增长;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从六月二十五日以来,美帝侵略武装是那样的外强中干,那样的不堪一击,那样的害上了“吃惊病”。美帝扩张政策的失败因素原是早经存在的了,那是并没有什么“滑稽”(怀特亥语)的。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从朝鲜人民方面看,远自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三日起,就已站了起来,向全世界说明:“谁如不相信我们的力量,那就让他来看一看。”从人民领袖金日成将军起,到普通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止,无一不表现了极度的刻苦与坚强,全心全意为新朝鲜而奋斗,“继续与任何变朝鲜为殖民地奴隶的企图作斗争”。这里面有翻身老农民金元峰、金碧昌、龙砀顺,有老工人郑宣基,有青年男女工人崔正焕、金基五,有工程师朱正理,有艺术家申不出,有无数出生入死、坚贞不屈的青年。在实施土地改革后,曾有三万多农民给金日成写感谢的信,其中有几十封是用血写成的。这样的献身精神与英雄气概不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朝鲜人民打击美帝武装能像“狮子”一样的猛勇吗?一切斗争中的胜利都不是偶然的。朝鲜人民有力量,有信心,因而有了辉煌的胜利。
再一方面,这一本书反复说明了朝鲜人民对美帝的痛恨和对苏联的热爱。在朝鲜,曾以三八线划分为两个世界——“一面是庄严的工作;一面是荒淫与无耻”——,曾存在了两种制度的严酷斗争,但朝鲜人民绝不甘心做美帝心目中的“劣等民族”,他们坚决地倒向一边——倒向“莫斯科、斯大林、金日成”的一边,他们胜利了。本书编者曾指出:“这个国家的命运,鲜明地反映出第二次大战进程中及其结束后的总的世界政治情景。”这一结论经过了最近的补充,应该是:“这个国家人民力量的胜利,鲜明地反映出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的总的世界政治情景之确定的一面。”从这一本书中所记述的事实,去了解朝鲜人民一边倒的感情与智慧,正可以发掘出朝鲜人民胜利战争的力量的源泉,同时也为世界人民指出了鲜明的方向。
从《我们看到了朝鲜》,我们可以看到了全世界。朝鲜人民的胜利,证明“社会主义和民主的世界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马林柯夫语)这便是读了这本书应有的结论,而这结论正是真理,(王亚白)
编者按:关于这一本书的介绍,我们曾收到好几篇稿子,现在选刊一篇。这一本书还有另外一个译本:时代出版社版:“北朝鲜”,里面附有插图。最近出版的有关朝鲜人民英勇斗争的书籍,还有一本《反对美帝侵略亚洲——朝鲜人民为祖国统一而斗争》(新华时事丛刊),也是应该推荐的。


第5版()
专栏:

  《原子能的军事和政治后果》
(英·勃兰凯特著明今等合译)
自从美帝国主义在广岛和长崎丢下两颗原子弹以后,美帝便大肆宣传,把原子弹描写成神秘的“法宝”,好像靠这法宝就可以“旋转乾坤”似的。美帝国主义者,又装出“救世主”的样子,死抱住原子弹,高喊这是“神圣的咐托”(杜鲁门语)。这样,原子弹的神话,就好像瘟疫似的传播开来了。
英国勃兰凯特教授所著《原子能的军事和政治后果》(世界知识社译本)一书,正是揭破了原子弹神秘的外衣,粉碎了原子弹至上的鬼话,同时更说明了帝国主义原子外交的真象。
勃兰凯特教授是英国当代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对核子放射和宇宙线有卓越的发现。一九四五年八月,他被任为英国原子能顾问委员会的委员。然而,如作者所述,“到了一九四五年十一月艾德礼——杜鲁门——金氏的宣言所代表的有希望的开始与次年一月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设立后,我发觉我的看法和我的同僚们的看法分歧得愈来愈远了。”“英美的政策——因为在主要各点上两者似乎一样的——所正在遵循的路线,其政治后果之可能悲惨,正如其军事基础的不现实一样。”因此,当英国原子能委员会被撤销以后,他根据自己研究所得,写成了这本很有价值的著作。
美英帝国主义关于原子弹的宣传,企图给人们灌输一种“原子弹是不可抵御”的印象,从而达到恫吓、奴役全世界人民的目的。在这方面,勃兰凯特教授引证了美英帝国主义者的官方纪录,说明原子弹对和平居民的破坏程度。但在对希特勒德国作战时,盟国对德的轰炸,抵得上四百颗原子弹的破坏力,而这轰炸并没有对击溃希特勒德国起了什么决定性的作用。著者肯定原子弹轰炸对于人民威胁的效果,并指出在美国盛行的观点是:“进攻的目的是在杀戮人民”。这暴露了帝国主义强盗们最无耻、最狰狞的面目。从勃兰凯特的分析中,引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原子弹只是屠杀人民的凶器,但不能解决战争,因而人民必须要求予以禁用。
本书曾以一个专章:“使用原子弹的决定”,揭露了一个历史阴谋——美帝“决定去向日本两个城市投掷原子弹的原委”。他引用了丰富的文件,雄辩地说明“没有找到什么迫不得已的军事理由”。“但是一个最迫不得已的外交理由,有关战后世界中权力均势者,倒是明显地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老实地说,我们便归结到原子弹的投掷,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而倒像是现在进行中的对苏外交冷战的第一次行动。”这真是一针见血的话。
掩耳盗铃,正是美英帝国主义宣传原子弹惯用的诡计之一。战争贩子,狂妄地企图利用原子弹吓诈全世界人民,另一方面又大力散播苏联如有原子弹会如何如何的谰言,从而在人民中间,造成一种恐惧心理。勃兰凯特教授,列举了详细的资料,把苏联和美英帝国主义的对外政策,做了比较。他说明苏联如何为和平而斗争,而美英帝国主义如何企图利用原子弹霸占世界。书中特别对国际原子能管制的谈判及其失败的原因分析得很详细。指出美国帝国主义所提出的巴鲁区计划,怎样拖延毁销原子弹,保持它对原子能的霸权,又怎样阻止原子能用于和平,并利用联合国做幌子以建立对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间谍制度。但是,所有美英帝国主义的造谣、欺骗、恫吓,其结果只能暴露了战争贩子喝血的狰狞面目,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信。这个论断,已日益为事实所证明了。
这本书的缺点,在于作者没有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说明有关原子能所产生的种种政治和军事的问题,书中个别论点,也不是完全正确的。然而,作者从科学和丰富的国际文件中,忠实地告诉我们原子能的真象,以及有关原子能的军事和政治后果,在帝国主义宣传原子弹如何了不起、对人民进行恫吓诽谤的今天,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
《原子能的军事和政治后果》一书,已由英国和平委员会寄到本年八月下半月将在布拉格举行的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国际和平奖金评议会去,这是有它的意义的。
(秦薇)


第5版()
专栏:

  《飞跃中的苏联》
耶·叔尔著大众书店版
这是一本笔调很轻松,内容很有分量的一本书。它就飞跃中的苏联,作了纵横两方面的剖析,并附有很多幅生动的统计图表。这些统计图表辅助着书中文字,具体而有力地刻划出怎样加速步伐前进着的苏联图景。
它从《统一的意志》(本书第一章)出发。就“只有我们的国民经济能依照统一的计划和统一的意志向前发展”这一前提,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之后,迅速转入到全书重点——第二章:《三次战争与两个世界》和第三章:《新五年计划》,说明了苏联人民在革命后“怎样加快速度”,走“自己的道路”,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原料”,缔造了与革命前绝不相同的“两个世界”,继续“走上富裕之道”。各式各样的统计图表出现在这两章,指出那些成就“除苏联外,全世界平均需时一百年以上,经济发展最速的美国也需时八十年以上。苏联跑完这段道路,真是突飞猛进,——自一九二八年——一九四○年。斯大林的速度把一百年缩短为十三年。”而新的五年计划——“走向真正繁荣、走上物产富裕之道的重要阶段,将完全满足苏联全体人民的需要。”
所有这些惊人的胜利是《科学与劳动的结合》(本书第四章)的成果,是科学专家、技术人才和劳动大众的集体努力的成果。“他们创造性的友谊——新的成功的保证。”“以机器代替辛苦的体力劳动”,这是第一步;“尽量把自动机去代替普通机器”,这是第二步;“以后再把个别的自动机并成自动机联合制的——“全面自动化”:“这是我们国家技术发展的道路”。
这一条道路,使“真正的‘富裕世纪’已大有可能”。可是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呢?“在这疯狂的世界上,丰收引来饥饿,技术进步引来贫乏,物品富裕引来毁灭。”患着歇斯底里症的资产阶级学者们甚至高叫:“把吃人的机器加上锁链,绞死科学。”在全书最后一章:《二个世界的竞赛》中,深刻指出了两个世界的基本分歧。“旧的世界怕将来。我们的新世界迎接未来和走近它。”“将来属于我们!”
“我们确信将创造全人类优秀人民所企望的新世界。”我们新中国人民不也有这样的确信吗?这本书表明了苏联人的道路与信心,将帮助要走苏联人道路的中国人民去创造同样的新世界。
(杨夫)


第5版()
专栏:

  检讨与声明
张宗炳先生对“评‘原理与方法——米丘林五十年工作总结’”的声明
七月十二日图书评论上载有叶笃庄先生对拙译《原理与方法》的批评,我应当虚心的接受,只是有几点我应加以解释。
(一)书中的错误在所不免,有几处笔误尤其不应该,例如“属间”误为“族间”。“果树品种”之译成“果种”,乃是在校对时,我觉得题目太长,把“树品”二字删去,没有对原文,因而造成了错误,这些都是需要改正的。
(二)另外有些译名可能有不妥之处,但本书所有译名完全采用马赛及郑葆珊二氏的“生物学名辞”,在目前译名没有一致之前,采用一本书上的译名可能一致些,因此,把“树冠”译为“花冠或顶枝”,“不孕”译为“不传后代”,“亲本遗传性状”译为“亲性格”等,都是根据“生物学名辞”一书的。
(三)书中新的译名只有两个,即“教育法”及“杂交引变”评者都以为不妥当。Mentor之所以译成“教育者”,是因为李森柯的“遗传及其变异”的书上有一句“Method of mentor, or method of educator”因此把它译成教育。至于“杂交改变”一个名辞,评者以为现成的译名为“当代显性”又说可以译成“异花受粉的直接作用”。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当代显性”与“异花受粉的直接作用”意义全不相同,此处的意思实在是“异花受粉所引起的改变”,因此我把它简缩为杂交引变,这是应当解释的。
(四)最后,文笔的生硬是事实,但是这是因为照顾到原文的语气:例如第二章的题目,英译本即十分生硬。“简单移植南方植物可以改变的观点之错误”,因为原文不用“错误的观点”,而为“Fallibility of the view……”因此只能译成“……的观点之错误”。再例如,第十五章之“Breeding”,我译成“栽培”,评者以为不妥,而原文中(俄文也如此)此字是动词,原文是“Breeding New Frost—resistant Peach Varieties”而不是“The Breedingof New Frost—resistant Peach Varieties”,因此只能译作动词,否则译作“新抗寒桃种之育种”,当然要念起来较为顺一些。
鼓楼出版社对“高小升学工具”的检讨
顷阅七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图书评论栏中宋岚先生指出本社出版“高小升学工具”上的错误,我们表示诚恳接受。七月二十六日起,本社已将在各书店寄售之书,全数收回,并通知本书的编者,讨论并修改错误的部分,读者如发现本书其他不妥之处,请在八月内迳函鼓楼出版社,俾作参考。
天下图书公司对《铁树开了花》的声明
《图书评论》第九号“读者之声”栏“关于一书数印”一节内说:“天下图书公司在今年二月也出版了曾克的《铁树开了花》”,查我们出版的曾克的《铁树开了花》是在一九四九年十月,并不是《今年二月》,当比上海出版公司的《千里跃进》早,比华东新华书店的《挺进大别山》更早。(编者按,查于蓝先生附来的《铁树开了花》,是本年二月的再版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