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森林的合理采伐与利用
魏震五
东北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百分之五十二强,其木材蓄积量,约占全国总蓄积量的五分之三,其中针叶树占东北森林总蓄积量的百分之五八,阔叶树占百分之四二。东北的林木最适宜于工矿交通建筑用材。这是我们国家极宝贵的资源财富,是全国经济建设木材供应的主要基地。如果能管理保护得好,又能合理的采伐利用,使每年的采伐量不超过森林每年的生长量,保证森林天然的和人工的更新,作到轮流采伐,不仅可保持与扩大国家的森林资源,更可保证国家长远建设木材的供给。
过去东北森林采伐利用的史实,是很令人痛心的。经过满清、封建军阀、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掠夺式的采伐,不仅损失了大量的木材,而且也毁坏了很大一部分森林。第一、对沿铁路两侧、河流两岸、及靠近城市运输较方便的森林,均遭受过度的无限制的大量采伐,仅伪满时期就损失了一亿立方米的木材!第二、采取“光选好的砍”的择伐方法,把大量的针叶树甚至还在生长期中的幼龄针叶树,也采伐了下来,而把“红糖包”、“蚂蚁哨”、“站杆”等病树,全部留下未动,这就助长了病害的传播与发展。对于阔叶树的杨、桦等则未经很好的利用,也未很好的选留针叶树母树,所以已采伐过的林场,使桦树大量发展起来了。这样的择伐方法,严重地危害了森林的恢复与发展。森林不仅一般的减少了,而且所减少的又大部分是材质很好的针叶树,材质较差的桦树却相对的增加了。第三、采伐时留的树根很高,平均约在七十公分以上,而靠根这一部分又是好材,树梢头部分可利用造材的未被利用,留在林场里又未清理,结果都腐烂了,很好的树只用了中间一部分,这不仅浪费木材,滋生病害,更影响了森林的天然更新。第四、采伐与运搬没有结合起来,已采伐的林木有些林场限于地形和交通设备,根本运不出来,或者不能及时运出,因此在东北森林里面随处可见伪满时期伐倒的树木,而且都是很好的松树。八一五以后,已由东北林务局清理出一大部分运出使用,但还有为数不小的部分腐朽在山林里。再加上一部分自然倒木(腐烂的死树)和未被利用的梢头木、枝叶,都堆在林场里边,这就造成了森林里的芜杂现象,而这些败树枯枝又最易引起山林火灾。第五、在用材方面,对于各种树种从来没有很好的利用过,不仅不熟悉各种树的特性,从而发挥其利用价值,并在使用上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很多可以利用的,未被利用,可以节省的也未被节省。
所有以上这些情况,都极严重地损害了东北森林的元气:仅以每年不合理的采伐数字加上火灾等的损失,就已大大的超过了每年的生长量。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不仅影响用材和国家的建设,而且将使气候变坏,引起风沙水患等灾害;这就是东北全部解放后,给予我们林业工作者严重的课题;今天森林已属于人民的国家所有,人民政府必须保护国家的森林财富,一方面要消灭历来不合理采伐的旧习,珍惜使用这一部分森林财富,用之于新中国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医治创伤,积极恢复与扩大东北的森林财富。
为了支援人民解放战争,恢复与发展经济建设,东北林业曾以大量木材供给国家,同时,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逐步恢复了林业本身的生产设备,培养了一批林业干部与技术人员,更培养出大批的技术工人,开始打下了林业生产建设基础。当东北全部解放后,在林业生产方面,我们立即提出了合理采伐利用森林的口号,今年即开始实行了合理采伐,并获得了初步成绩。更重要的是取得了一些经验,对于森林采伐利用也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虽然这一点经验是粗浅的,还须林业专家作进一步研究,制订出一套完整的办法。特别在合理采伐与利用方面,应根据初步的经验,更进一步提出可能实现和必须实现的新要求:
一、在降低伐根方面:过去树根留的很高,平均约七十公分,一九五○年度采伐,东北林务局规定:采伐时留根最高不得超过三十公分,目前已有百分之七十达到了这个要求,最低的有降到十公分以下的,总的平均数是二十公分。过去伐木工人是站着伐,现在改为跪下伐,这是一种进步,由于这样降低了伐根,就比上年多出了二五○、○○○立方米木材。东北林务局现再提出新的要求:要伐根再降低十公分,即遗留的树根不得超过二十公分。
二、在利用梢头木方面:东北林务局规定:伐倒树木的梢径在六公分以上者,要使用造材,经执行的结果,已有百分之三十四达到这个要求,比上年约可多出五○、○○○立方米木材,但在这方面的成绩还不大,仍有七○、○○○立方米可用之材,留在林场里损失了。今后要求凡可能利用的部分必须全部造材利用。梢头木部分可以利用来制坑木、交手杆等小径用材,如能普遍利用梢头部分作小径木的特殊用材,则可大量减少小树的采伐量,这对森林保育非常有益。
三、选留母树:为了使森林能够天然更新,采伐时一定要选留优良母树,以便于天然下种,东北林务局去年规定每公顷须留母树十株,采伐林场约有半数实行保留母树。今后要求每公顷应留母树十五株到二十株,且所留的母树必须是健康、无病害,树形好、结籽多的壮年树。同时须考虑到森林发展的前途,应多留利用价值高的树种,以便繁殖。经验证明为了保证母树留的好,必须在采伐前由林业技术人员实行周详的验场砍号,凡号了印的母树,一律禁止采伐。若仅靠采伐工人随意去留,结果一定很不好。
四、实行择伐与带形皆伐:根据东北林区森林状况(有的已采伐过二三遍),交通设备条件及资金情形,目前大部林场还须采取择伐办法,但应特别注意的不可把病树、站杆、朽木等留在林内,同时对珍贵树种如黄波罗、水曲柳、核桃楸等应节省使用,有计划的采伐,对于杨、桦树应尽量采伐利用,对于未达伐期的幼龄树,应禁止采伐。
除择伐作业外,也可采用带形作业方法,根据森林调查和施业方案,划分林区和林段林号,然后按照每个林段林号的林龄情况,确定采伐的次序。首先采伐适龄林与老龄林。在每林段林号内,除保留的母树与利用价值高的幼树外,在带形内不分树种、材种一律皆伐。这种皆伐方法是最科学最合理的采伐方法。一段森林采伐后,经过二三十年就可恢复起来,形成树种和树龄更整齐一致的新生林。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普遍的实行皆伐,东北林务局已决定今冬在部分林场试行,以期逐渐的由择伐过渡到皆伐。
五、木材利用:对于木材使用,必须合于科学和经济的原则,首先要了解各种树木的性质与特点,“看树作材”,以发挥木材利用价值。同时还应“量材使用”,比如树木的基干部分应利用作长材,中段部分应尽量利用作枕木原料,梢头部分应尽量用作坑木及各种小径木材。过去的浪费现象,必须加以纠正。作枕木时可尽量利用白松、落叶松、臭松等,而不应用红松良材作枕木。黄波罗、水曲柳、柞树等良质硬木,应利用做各种木器及建筑用材。珍贵小树应禁用作车柱、交手杆或随便糟蹋。现东北造纸完全用白松原木,极不合理,应改用其他树种代替,并应多利用零碎木材作纸浆。东北制材工业,一九五○年有很大的发展,在本年度所生产的木材之中,除坑木、电柱、造纸材、船材、桩木等外,其余绝大部分是将原木经过火锯厂加工制成成材,这对木材使用上是很大的进步。而火锯厂原木加工的出材率亦在不断的增加着,有些板皮已利用制锯木箱、灰条子等。此外如制胶合板,可利用很多未被利用的桦木和椴木。枕木、电柱经防腐处理后,可提高木材利用价值,大量节省木材消耗;木材干馏工厂,东北原有一些基础,八一五时已遭破坏。对于这些胶合板厂、干馏工厂及防腐工厂等,现正着手恢复,以便很好的利用木材。
六、清理林场:为着把已采伐过的森林更新,防止病害的传播和发生山林火灾,林场采伐后,必须进行清理工作。东北去年冬采伐时已开始注意此事,并已在部分林场实行,对于已往采伐过的林场,还须有计划的进行清理,这是一件相当大的工程。现在虽花费一笔可观的资金,而将来的利益却是无穷的,比较重新造林都要合算得多,林政部门已订出有重点有步骤的去实现这一计划。
实行合理采伐,是东北林业方面一个迫切而且重大的课题,不仅应在科学理论上进行研讨,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贯彻实施。一个新的事物在开始实行时不免有困难,而经验证明,最主要的困难却是陈旧落后保守思想的阻碍,在一开始提出合理采伐时,好多干部认为“好是好,恐怕办不到”,但经过实际工作中的锻炼,证明了合理采伐不但好,而且可以办得到。合理的采伐与利用森林,在东北才不过是一个开端,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改进与提高,以期逐步的使成为一套完整的制度。这不仅是东北林业的理想,也是全国林业的理想。


第5版()
专栏:

  清理公营企业资产中的登记作价和汇总问题
余啸谷
公营企业资产清理工作,除一般必须的组织领导工作外,“登记”、“作价”、“汇总”等几项工作,都是重要环节。这些工作做得好坏的程度,严重地影响着整个工作的效果。本文所述,是东北国营企业资产清理工作摸索过程中所得到的点滴经验,加整理,提供参考。
第一、资产登记问题
东北公营企业资产庞大而复杂,生产设备、原材料、产品的种类繁多。尤以生产设备方面,在多年战争环境中,搬移与遭受破坏关系,耗损情况,更形复杂(如有不少机器是修理拼凑起来的,或者使用已超过理论上规定的年龄,或者不知耐用程度与已用年限等)。在资产清理工作开始时,因各级领导机关大多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对各种资产登记之目的与内容,事先缺少适当的规定,致登记结果,到处存在着不详尽、不具体、不统一的严重现象。例如:以电动机而论,类型,高压低压,极数,马力,出产地等都有区别,以东北现在情况来说,大小差异有一百多种类以上,如加上各种不同种类中的不同可用年限,区别就更多,而这些区分,都决定其资产价值与生产能力的差异,但各企业登记时,多数仅是简单的登记“电动机若干台”,作得较好的,也仅区分不同马力,或说明出产地而已。对建筑物的登记,也多未具体区分建筑物的性质(如钢骨水泥造,砖瓦造,木造,铁造等)、用途(如工场、仓库、宿舍、办公室等)、可用年限(一般耐用年限、已用年数、尚可使用年限)、数量(有的虽有数量,但计算单位不一致,如有立方米,平方米,间,幢等)。只简单的登记房屋若干幢,若干间,或若干立方米,或虽区分了建筑物性质,但对同类中之不同等级(如同样是钢骨水泥造,但好坏等级相差仍很大),一般均无区分。又如,因无统一规定或负责登记工作人员对资产不熟识,致同一样的资产,在不同的企业,登记成各种不同的名称等。这些偏差,造成“作价”、“汇总”、“审核”工作上的很大困难,领导上也无法从清理工作的结果达到了解与掌握企业资产的全貌。因此我们认为在开始清理工作之前,对资产登记这一项工作,须有如下几项主要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1、“固定资产登记卡片”:就一般企业来说,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重(根据东北公营企业资产清理的初步总结,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这些资产,又是较大宗的和复杂的,因此清理登记时采用详细“登记卡片”是很必要的。登记卡片的目的,是把领导上要求各种资产登记的目的和内容制成表式,使下面登记各项资产时有所遵循,同时,对今后企业资产管理的经常工作上更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各种企业资产的不同,“登记卡片”不可能完全统一,一般的由各专业领导机关统一规定合乎本系统资产情况的“登记卡片”较为合适(如纺织厂由纺织管理局,煤矿由煤矿管理局,铁路系统由铁路总局制定这种卡片)。
2、某些资产,如不可能或不须要登记卡片者,(如流动资产,或固定资产中之低价资产)也必须规定适当表格或具体指示,使登记时尽量达到具体与统一。此种资产的登记内容一般地应包括资产名称、规格、计算单位(如建筑物,一般的应以平方米作计算单位为合适,不能笼统以栋、间计算)、单价、资产来源(接收或自购等)、使用和备用或代保管的区分等,如属固定资产,并应表明耗损程度(耐用年限、已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如有产权纠葛者,应表明产权关系等。
3、由于公营企业资产庞大,而清理登记工作绝大部分必须在生产进行中进行,故清理登记时,对于生产中的原材料,产品等周转中的资产,必须争取高度地全面地同时进行,对运输中的货物与对外债权债务,均须定出周密的补登与结算办法。固定资产或备用资产(如独立保存,非清理中随时使用之物资),如人力不及,当可有步骤分批清理登记,但也以不使时间拖延过长为宜,否则容易产生登记时遗漏或重复的毛病。
4、在资产清理登记过程中(最好是开始清理之前),应即准备全面和周密的资产保管、收发、会计制度,使清理登记后之资产变化,能及时而正确的表现,使一时的清理工作与经常的管理工作结合。
5、由于资产的复杂,或资产档案材料的不全,或经管人员离职、新管人员对资产不熟,清理登记中,可能发生对某些资产不明白的情况。对这种情况发生时,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假定、杜撰、不要以为大概是什么就登记为什么(东北资产清理中,这种现象是发生过的),一定要想办法鉴别,弄清楚后再正式登记,以免混淆资产真貌。
第二、资产作价问题
东北国营企业资产清理中,作价问题是一个比较难以适当解决的,主要由于生产设备耗损情况的复杂,许多资产当地缺乏市价,或虽有市价而不尽合理。因此为达到比较准确的作价,必须适当解决作价根据与作价方法两个问题:
1、作价根据,一般的依照或参考当地市价;当地无市价者依照或参考国内其他主要市场价格,或按原始价格(如房屋指建筑时之价格)求现值,或参考新制价值计算等方法;对于已有耗损的旧资产,主要为机器房屋等生产设备,均须除去其耗损部分之价值。但因这些根据多少都含有假定与不尽合理的因素,故准确程度仍有问题。
2、适当的作价方法,可以弥补作价根据上不尽准确的缺憾。所以对作价方法问题,应予重视。据摸索中的初步经验,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编制一定范围的统一价格标准,或由一定范围领导部门统一作价,这样可以获致下列一些效用:(甲)编制统一价格标准或统一作价,都必然是事前集中各方材料和意见的加工整理工作,因而可能从集中整理中减少偏差,增加准确程度。(乙)使作价达到一致,或比较一致,减免过分悬殊。东北国营企业资产清理中,曾因各自估价的结果,发生同一样资产作价相差几倍以至十几倍的例子很多。(丙)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东北资产清理中,也曾因各自作价结果的偏差,重新翻工,一个厂矿浪费几十人,成月时间,几亿元价值的纸张等例子很多。统一价格的编制方法,一般地按不同企业自下而上,逐级审查汇编。对产品规格,应尽量求得具体详尽为宜。
统一作价的方法,是作为不可能编制统一价格材料时的补助方法,也只限用于同一系统的共同资产上,如东北铁路总局,资产清理时,流动资产方面已有统一价格,固定资产方面则未制定统一价格,故该局规定:流动资产方面由各单位负责清理、登记、并按统一价格作价,固定资产方面,各单位仅负责清理、登记,由总局抽调各级有关人员集中研究,统一作价。又如煤矿系统,各矿中共同性的主要资产,可由煤矿管理局抽调各矿有关人员统一作价。
第三、汇总问题
清理登记材料的汇总工作如未做好,也将严重的影响领导上对清理作价等的审核,与对资产实况的了解和掌握。故应注意下列两点:
1、事前应有一定范围的统一资产(会计)科目,与汇总表格,使之适当表现不同的资产项目和内容。汇总表格的规定,不宜太简单,例如东北铁路总局第一次的汇总表格,机车一项,仅表现机车若干台,价格若干元。这样使领导上,即无法了解资产详况,对估价审核也缺乏根据。一般地说,汇总表格,应能表现出不同的资产性质(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生产资产与非生产资产、使用中资产与备用或代保管资产等)、名称、规格(应详尽具体)、耐用年限与可用程度(指固定资产或其他旧资产方面)、数量、单价等。
2、除基层资产清理单位,均需根据资产清理登记之材料(如登记卡片)编制表报外,各级领导单位,是否须加汇总,应视企业性质具体规定,如铁路系统,虽分支单位层级很多,但资产性质,项目相同,故应逐级(至总局)汇编,使之不仅有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资产材料,并有集中表现整个铁路系统资产状况的材料,使领导上易于了解与掌握。反之,如工业、商业系统,生产与资产综合性大,则不可能或不需要由工业部,商业部汇总,而由部属之专业局或公司汇总即可。特殊或规模大的厂矿,或可不加汇总,使其独立表现更好。
公营企业资产清理工作,虽然是一件新而复杂的工作,但如有了正确的组织领导,以及登记、作价、汇总几项实际工作能适当处理,那末顺利完成任务,收获一定成果仍不是很困难的。但是希望在一次清理工作中,达到清点绝对彻底和作价完全准确,是不可能的。对于这种一时未能准确完成之清理估价工作,应该在资产清理后经常的管理工作中随时研究与补正。因此,重复提出,在清理工作之前或过程中即准备好具体和周密的资产管理制度,使清理后资产之变化能及时而正确的表现,一时的清理工作与经常的管理工作密切结合的办法,应很好重视和切实做到。


第5版()
专栏:

  毛纺织工业的方向
俞鲤庭
在纺织工业中,毛纺织工业是比较困难最多的一个。一方面是原料缺乏,另方面是市场异常狭窄。
所谓缺乏原料,基本上是指那些一向需要从外国进口毛条的工厂而言。我们的毛纺织业除了产毛区的毛纺织厂,以及抗战时期极少数毛纺织厂不得不利用国毛之外,极大部分毛纺织工厂是不利用国毛的,这是工业半殖民地性的表现。日本投降之后,利用国毛的企业家,又不能不屈服于外毛的威胁之下。绝大多数从事毛纺织工业者认为:中国的羊毛不适于纺织之用,需要改良。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下改良羊种的工作又从未被认真做过。当时国毛价格惨跌,牧民生活困苦。解放之初,西北毛价每斤只值人民币九百元。这说明了过去没有好好利用国毛,致牧民遭受重大的损失。我们的毛纺织工业真正重视国毛的利用,是在去年上海解放,美蒋封锁港口之后。外国毛条没法进口了,于是组织了羊毛考察团,并且初步试行了国毛联购。对毛纺织工业而言,这是很大的转机。但也应当指出:确实关心这件工作和决心来做好这件工作的,还只是限于一部分人。在我们的企业家中间,依然存在着许多顾虑,依然希望利用国外原料。
这也是不足为怪的。人人知道,中国的棉纺织工业还有过一个很短的时期,原料曾差堪自给。而毛纺织工业却是从来都是利用澳洲羊毛,甚至是外国毛纺工厂中的半制品——毛条。很大一部分的精纺设备,只能将毛条进行加工。毛纺织工业就是这样不健全的工业。纵使我们的羊毛能够自给自足,而我们的毛纺织工业却有极大部分不能直接利用原毛。按照目前实开工的数字,本国的羊毛是勉强够用的。但是全国仅约三十台圆梳机,只能制造部分的毛条。这就是说,其余的羊毛,按目前仅有的毛纺设备是没法对付的。因此,今天所谓原料问题,不是原毛缺乏,而是半制品的缺乏。
这里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中国毛纺织工业是一个比较棉纺织工业带着更浓厚的半殖民地性的工业。不将这一点加以改造,中国毛纺织工业的“原料问题”,将始终不得解决。
再说市场问题。过去的成品是细货多于粗货,设备是精纺多于粗纺。而销路呢,倒反而有一些的,过去毛纺织工业的对象,不是工农大众也不是城市小市民。只是官僚、买办、地主、投机分子、以及一部分为了饭碗不得不穿毛织品的小公务员。解放之后,官僚逃跑了,买办、地主们的生活下降了。投机分子则已无法投机或很少投机可能了,而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穿毛织品的很少。毛纺织工业失去了消费的对象。于是销路大受影响。而且正是由于解放以前的那种愈贵愈好的情况,遂使人们都以呢绒为高贵品。这里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毛纺织工业过去基本上是为官僚主义、封建主义、投机分子而服务的,不是为人民大众而服务的。不根本改造这一点,我们的毛纺织工业是没有前途的。
改变半殖民地性的毛纺织工业为人民的毛纺织工业,应当成为我们的基本任务。那末我们毛纺织工业今天的困难不是任何别的困难,而是改造过程中的困难。
公私毛纺织工厂,已决定联购国毛,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只有当我们毛纺织工业普遍认识到和真正开始实际利用国产羊毛的时候,也只有当毛纺织工业真正利用国毛的时候,改良羊种的工作,才能起实际的作用。中央农业部今年已运入优良羊种二百五十头,明年还须这样做,估计五年之后,全国改良羊种将达四百三十七万头。其产毛量可抵目前本国绵羊所产羊毛总量的二分之一。同时加上本国绵羊的大量繁殖,原毛的问题将可因之而解决。
单有羊毛当然仍不能解决问题,还必须解决圆梳机、洗毛厂、打包厂等问题。政府已决定,无论公营私营,都得在产毛地区设立洗毛厂、打包厂、添置圆梳机,以便制造毛条,克服毛纺织工业中的脱节现象。在本国设备还不足以全部解决毛条的需要之前,为了维持一部分厂家的生产,可以考虑外国毛条特许进口。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假如准许这些外国毛条生产出来的成品,依然在国内运销,则必然影响国毛的利用,因此其制品除了工业用呢之外,必须出口。政府在这方面应考虑用一切办法鼓励他们。
原料问题通过以上三种办法,应该是可以解决的了。但假如我们的成品依然是老一套,市场将仍然异常狭窄,毛纺织工业还是没有出路的。从什么地方打开出路呢?提倡一下,能够打开出路吗?比如大家都来宣传毛织品的优点,说明毛织品的经久耐用,要比棉布便宜。但是消费者首先估量的却是购买力的问题。中国人民经过国民党的长期统治,十几年的通货膨胀,购买力大为削弱了。毛纺织工业不同于棉纺织工业。棉织品为人人所必需,只要人民的生活水平稍稍提高,市场就可随之扩大,而呢绒等织物,一时还不能深入农村。这些都是事实问题。不是提倡所能完全解决。因此,毛纺织工业在今天只能尽可能的维持,精纺部分制造的细货应尽可能争取出口。粗纺部分则必须减低成本,以大众化或工业用呢为生产方针,以适应当前的需要。不如此我们的市场也是难以扩大的。如果有人以为锭子便宜,打算扩充,其结果必然造成一面开工,一面停工的现象,这是错误的。
毛纺织工业是否有前途呢?答复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全国人民的购买力将因国家财经状况的逐步好转而逐步提高,国民经济是具有联系性的。农村经济的活泼将带来城市经济的活泼,农村购买力的提高将带来城市购买力的提高,毛纺织工业也将随着整个国家财经状况逐步好转而逐步恢复。另一方面,也只有毛纺织工业由维持而恢复而发展,牧民的生活也才能逐步的改善。毛纺织工业是有前途的,今天则应当面对现实,可能维持者维持,能转向者转向,改造我们的企业,共同度过困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