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京市新闻

完成生产计划的有力保障
  石景山发电厂
签订全厂集体合同
展开生产竞赛迎接“七一”
【本报讯】记者冯仲报道:石景山发电厂行政与工会于六月一日签订了全厂六月份集体合同。这是北京市公营企业中第一个全厂性的集体合同。
合同的第一部分是生产计划。明确规定了出力定额、电力网调度负荷、质量(包括电压、周波、力率)、发电量(包括发电度数、自用电率、实发度数)、煤耗及油耗的标准。在电气场、汽机场、锅炉场、运输场等各主要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中,更具体规定某项工程的完工日期、所需工数及负责的班和小组。此外,也制定了生产技术科、干部科、事务科、计划科的工作计划。第二部分是行政与工会应负的责任,保证事项,及奖惩办法。最后部分是由工会与行政共同组织协议委员会,以解决合同在执行集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石景山发电厂,本年三月大修十五号高压炉时,工会与行政方面曾试订集体合同,修炉工作提前三天完成,负荷量超过了合同规定,煤耗量也较前降低。行政方面按合同的规定奖给工人三千斤小米。因之,全厂职工对订立集体合同已有初步认识。五月份酝酿签订全厂集体合同时,全体人员又学习了有关集体合同的文件,及苏联与东北的先进经验。行政方面与工会指派专人共同拟出合同草案,分送上级审查,同时发交各场、各车间、各小组职工分别研究讨论。工人提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汽机场、电气场、锅炉场等各班工人共提出有关如何减低煤耗及防止发生故障的意见一百多条。工会与行政方面根据工人提出的意见,详细研讨后,曾作两次修改,使合同内容益发充实。
因为集体合同曾经工人讨论、修正,使生产计划部分变成了工人自己的计划,增强了工人的主人翁的感觉,对完成生产计划,有了进一步的保证。全厂七十九个职工小组,除事务科等非直接生产部门外,有六十个小组订了小组生产计划。锅炉场、电气场、汽机场、运输场、修理场等又通过挑战竞赛签订了联系合同。各组各班也提出了挑战条件。工会为了开展生产竞赛,发起新纪录运动,特组成生产竞赛委员会,工会主席任竞赛委员会主席。厂长亲自负责质量检查工作。并成立了宣传鼓动工作委员会,以大字报、黑板报、漫画、广播等方式,以交流生产经验,表扬模范事迹及模范职工,批评工作缺点。
机器在夏天最易损坏,发电厂签订六月份集体合同后,曾发生数起故障,但由于工人对生产积极负责,发挥了积极性与创造性,都迅速修复或作适当的处理,未影响生产进行。如六月二日晚第十七号锅炉保温墙坍塌,本需停炉三四天进行修理,但经工人讨论研究后,决定冒高温进炉抢修,仅十小时就全部修好。六月五日十六号锅炉汽管爆裂,工人们分成四组,轮流进入八十度高温炉膛内烧氧气焊修,两小时就完成了工作。
集体合同的签订使行政干部加强了责任心。过去该厂向华北电业管理总局请购的材料,时常过期或不合规格。签订集体合同后,行政方面要保证材料、原料、工具按需要及时供应,及合乎标准定额,就主动与华北电业管理总局订立了联系合同。有时因煤质不好,厂长就亲自跑到城内交涉办理。对工人提出的劳保福利事项,如检查职工身体,修补工房等,也正逐步实施。
签订合同后,党、政、工、团更团结一致,面向生产。党总支书、厂长、工会主席分别掌握电气场、锅炉场、汽机场三个主要生产部门,每日上午联合办公,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现全厂已掀起生产竞赛热潮,全体职工正以努力完成并超过生产计划来迎接“七一”。
(冯仲)


第3版()
专栏:

  热修十七号炉
本报记者 冯仲
石景山发电厂签订集体合同的第二天——六月二日晚八时四十分,十七号煤粉炉内后面保温墙突然倒塌,墙砖有三分之二松动,掉落二百多块耐火砖,外面铁板被烧红了,情况相当严重。根据过去经验,必须停炉修理,最少也要三、四天工夫。但集体合同中规定每日出力定额五万二千七百千瓦,如十七号炉停烧,需增烧低压炉代替。该厂低压炉是最老笨的机器,需要人工一铲铲的添煤,用煤量较高压炉多一倍,这样又必然超过集体合同中规定的煤耗标准。这确是一个难题。但工人们被坚决完成集体合同的愿望鼓舞着,并未向困难低头,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共产党员带头,冒高温进炉内抢修。在起重工、瓦工、铁工、焊工紧密配合,各场工人自动帮助下,克服了困难,创造了十小时完成修炉工作的新纪录。
当十七号炉掉砖的消息传出后,锅炉场工人一个个焦急万分,担心完不成集体合同规定的生产计划。瓦工已经回家睡觉又赶了来;汽机场工人下班刚出厂子,听到消息也跑回帮着出主意,他们说:“一处发生故障,全厂就完不成生产计划,锅炉场出事,就等于汽机场出事。”几十个工人、技术员围着煤粉炉团团转,开会研究办法。有人提议在铁板外加包温,有人主张在铁板上打洞,向里边涂鸡毛灰,但都非长久之计。锅炉里面砖墙倒塌情形没弄清,再继续倒塌怎么办?铁板被烧化了又怎么办?商量到半夜,共产党员戴丰年、郑国太、张春弟等忽然想起曾经看见报上登过热修马丁炉的新闻,坚决主张第二天早晨冒高温进炉抢修,争取在负荷最低的白天完成,不误晚间发电。当大家再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之后,大家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夜间开始放汽,上冷水,打开看火门通冷风,开吸风机抽热温,炉内温度慢慢降低了。锅炉场正副主任早晨四点钟就跑来,连续试验炉膛温度,打开入孔门,查看掉砖情况。工人们也陆续来了,争着要先进炉,大家说:“这可是当劳动英雄的机会,不能落后。”
八点一刻,炉温已减至七十多度,起重工凌需木、张文兴、赵昆首先钻进炉去,郑国太、张春弟等唯恐落后,也跟着进去。第一步是绑架子,只五个起重工有技术,十七号炉运行工张春弟、刘国义以前学过这手艺,就上架子帮助绑。炉内灰烟呛眼,四面砖墙滚热,水管炙手,工人们脸被烤得通红,汗水不停地流,湿透两重衣褂,但精神始终旺盛。头发昏了,出来凉快十几分钟,又继续干,起重工周长和晕倒了,凌需木也呕吐几次,但喝些水,吃点药,休息片刻又钻进去,坚持干到完成。
以前绑架子是一天多的活,这次四小时就干完了。这时瓦工早已运来足够用的砖和灰,立即动手修炉墙。大家核算着,如砌墙用四个小时、拆架子用一个小时赶完,就不误前夜发电。瓦工领班李克久,工人魏钧曾为抢时间,连午饭都没吃。土木股四名瓦工也来帮助凿砖,没有砌墙技术的工人,就帮着搬砖拿灰。同时,在焊铁框子的地方,铁工宁存友、耿平安不停地打框子,焊工领班窦钰、工人王义田跟着就把框子焊好。下午四时三十五分,掉砖的后墙全部补完,共新砌耐火砖一千五百多块。最后动手拆架子,锅炉场的大修、检修各班工人正下班,都赶来帮忙,解绳子,扛杆子,也不分你是起重工、我是修理工了,大家只有一条心——完成生产计划,保证实现集体合同的规定。六点钟全部抢修完工,八点以后负荷最高时,十七号炉又负起它应尽的任务。
参加抢修的工人先后达四十人,大家围着十七号炉开起庆祝会,“我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响彻了云霄。


第3版()
专栏:

  琉璃河水泥厂
清点物资工作结束
清出各项器材总值一亿五千余万元
【本报讯】琉璃河水泥厂清点物资工作,于三月二十日开始,已于六月十四日结束。通过这次清点工作,整理了库房材料二万三千余种,清出全厂账外物资牙轮、杂项铁铸件、电气材料五百二十余吨,总值一亿五千六百九十余万元,合小米十五万六千九百九十七斤。
该厂在未进行清点之前,曾学习了有关文件,提高了职工对此工作的重视。并组成了以厂长为领导的,包括材料主管、工程人员、材料会计及有识物经验的职工等七人的清点委员会,下设收集、识别、编号等六个小组。由于广大职工认真工作,清出了价格昂贵的成件器材多种,如托轮瓦座、轴瓦、下料口、轴承托轮、磨口、送料绞刀等。动力组清查出的三连抵抗器、油机开关、变流变压器、铜连环、塞轮、线轮等,都是工厂必需而又不易购买的贵重物品。此外,并清点出日伪时期的资料文件,包括建厂资料各色蓝图。
清点工作中,职工在中午,下班后,甚至星期日也不休息。为了赶编定额、定量及统一库房的编号,常忙到深夜。在汇集分散物资时,职工们先后献纳器材多种。如吕培隽发现日伪时代警卫队隐匿在地窖的四十多公斤“钢球”(此物厂内很缺),自动挖起送厂。磨房工人赵起顺献出存放多年的洋钻头一个,工人王雅田献出了拐针子(焊接用具)……。全厂经过这次清点,已往零落各处的螺钉和材料都没有了,同时材料集中后,对今后的配用工作上,给了很大方便。
该厂现正进一步进行复点工作。
(任佐)


第3版()
专栏:

  事先通知·限期缴纳
电业局试行坐收电费制度
【本报讯】北京电业局东城区实行新收费制度已见成绩,西城、南城也将于七月一日起实行。该局过去收取电费采取“走取制度”,即派收费员到用户处去取。因为许多用户的钱并不十分方便,能够当时缴费的不过半数;凡当时不能付款的,就留下一个通知单,再由用户于七日内持此单到电业局缴款,换取正式收据。为了解决此项困难,并便利用户,该局于四月在东城区试行“坐收制度”,即抄表员在抄表时(每月定期到用户处从电表上抄下全月用电度数)通知用户用电度数及电费金额,可于七日内缴到指定的收费站。两个多月的试行结果证明,这一制度不但得到广大用户的拥护,并对国家收入、电业局的经济核算、工作效率上都有极大收获。过去每月实收当月电费金额占应收数不过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而现在东城区在当月底前即可收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如五月份三万零四百个用户中,只有五八户没有能够当月缴费,已缴户数占百分之九九·八,以金额计则有百分之九九·四。这一制度,手续简便,可以节省许多纸张,全市全月计可节省约四千斤小米,印花税一项亦可节省一万七千斤小米。虽然因增设了收费站,增加了租金及其他开支,但相较起来是一个很小的数目。工作中的缺点是:由于工作人员热情高涨有些同志连续工作,甚至有人累病了。五月中已明确建立了轮休制度,八小时的工作制度等。上述偏向即得到改进。
(刘彦林)


第3版()
专栏:

  电信局积极修整皮线
电话障碍减少
【本报讯】北京电信局线路科自四月初将装撤班与机械科的查修班合并组成维护班,统一了全市电话的查修装撤工作以来,除节省了部分人力外,并提高了工作效能百分之八十以上。现全市用户皮线经彻底整修的已超过百分之七十,电话障碍已减少,修复时间大大缩短。该局维护班成立以后,四分局维护班首先学习了旅大电信局与测量台配合工作、分区负责的方法,缩短了修复电话障碍的时间;其他各分局维护班亦相继实行。五月初旬,该局线路科企业管理委员会分会成立大会上,四分局以“完成雨季以前整修用户皮线任务及保证修复时间不超过六十分钟”的口号,向各分局维护班提出友谊挑战竞赛,得到各班响应,并由该局工会组成竞赛委员会领导竞赛。在竞赛中,大家都表现了高度的工作积极性,四局的工友每人每日均能整修二十余用户的皮线,七分局的苏福尧提出“报告表要清、派工单要清、材料工具要清”的“三清”办法等。截至上月底止,全市用户皮线经整修的已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用户通话障碍大量减少。过去每逢下雨每一分局都要有二百多户电话发生障碍,五月二十九日夜间大雨,若在以前发生障碍的用户定要过千,但此次不足百户发生障碍。修复的情形也完全不同,过去每一个电话,有需要两三天修复的,现在只需六十分钟左右,最快的只要十分钟。
(北京电信局亦虹)


第3版()
专栏:简讯

  简讯
邮政储金汇业局积极推销本报
北京邮政储金汇业局积极推销本报。十四日该局工会第一小组倡导每人至少推销一份。工友蒋润田同志,当天就销了四份。工会利用广播器报告各局的发行情形,解释推销要点和读报小组的办法。为便于统计、报道、工会并派专人收集各组推销报纸情形以及读者对本报的意见。
(陈步湘)
京人民艺术剧院下厂工作队归来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下厂工作队,已于本月二日完成任务归来。下厂工作队分为下长辛店铁路工厂及阜成门外新华印刷厂两个小组。下长辛店厂小组在铁路大厂除排戏外,协助工人“五一”到“五七”的演出,并教授工人文娱常识和技能。又因铁路工厂的文娱干部水平需要提高,所以该院已决定派一同志帮助他们排演《走向一条路》剧,通过这个戏的演出,把他们的文娱活动推动起来。下新华印刷厂小组排演该厂工人的集体创作《搞好团结闹生产》剧,下厂后请原作者及曾演过此剧的工人参加修改剧本,访问剧中的“真人”,搜集“实事”材料。并参加厂中的实际生产,帮助工人“折页子”,“锁线”。下厂工作队经过这次下厂工作,一般的在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上都提高了一步。
(人民艺术剧院通讯组)


第3版()
专栏:

  石景山发电厂青年工人赵荣久
试制电动缠线圈的器具成功
较用人工缠的效率提高十二倍
【本报讯】石景山发电厂电气场青年工人赵荣久发明用电动缠线圈的器具,经初步试验结果,比以前用人工缠线圈效率提高十二倍。该厂电气场过去缠线圈完全是用手缠,两个工人缠一个三百圈的线圈需要二小时,而且松紧不一,表面不平,汗水又易腐蚀电线。六月份该厂签订集体合同,工会号召创造新纪录。赵荣久与老师父商量,计划用机器缠线圈,这时他们正做五号机循环水泵上电气部分的活,老师父就把这件工作的尾活接下来,让赵荣久用心研究。赵荣久看到旋床转动速度很快,就想制造一件器具按装在旋床上,利用旋床的转动缠线圈。他跑到旋床旁向生产技术科老技工请教,详细了解床子转动情况,再与过去用手缠线圈的经验相溶合,终于琢磨出一套器具。但制造出来经过初步试验后,发现许多处不合用。他又在老技工帮助下继续研究,将木胎换成铁胎,又旋大了“圆椎体”,经过这样一步一步的改进,最后终于成功了。现在试验的结果,一个人缠一个线圈只用二十分钟。如果技术熟练了,效率还能提高。
(冯仲)


第3版()
专栏:

  东北各大城市及大部县城
普遍建立文化馆文化站
组织六十多万工人市民参加业余学习
开展多项文化活动举办社会服务工作
【本报讯】东北各大、中城市和大部分县城,普遍建立了人民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教育方面已有显著成绩。据最近统计,全东北共有人民文化馆二百一十四处,另有文化宫三处、文化站四百五十五处。人民文化馆(宫)分布在东北二十四个直属市和省属市里的有九十三个,其余一百二十四个人民文化馆分布在各县、旗,占全部县、旗的百分之七十四左右。各地人民文化馆的工作,首先是举办工人与市民群众的业余补习教育:据统计,人民文化馆所举办的工人夜校共有八百一十七处,有学员六万六千七百六十九人;另有群众夜校六千二百八十三处,学员共二十二万一千零二人;识字班九千六百四十四处,有二十七万一千三百七十九人参加学习;另外还组织了四千九百三十六个读报小组,有五万零一百四十一人参加读报。上述各项合计共吸收了六十万九千余工人、市民群众参加各种业余学习,占全东北城市人口的百分之八点三。
其次是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各地人民文化馆普遍设有书报阅览室,出刊墙报和黑板报。如松江人民文化馆设立和领导的黑板报共有二千九百三十四块,一九四九年内共出一万二千六百三十一次。大部文化馆还设有麦克风和喇叭筒作播音宣传;组织了业余剧团、秧歌队、宣传队等;此外,并举办各种展览会,如沈阳市十七个人民文化馆,共组织了业余剧团四十九队,举办了各种展览会四十一次。有些地区的文化馆还协助地方政府进行了体育、卫生运动,如鞍山市人民文化馆曾组织过工人篮、排球以及乒乓球比赛。
第三是举办社会服务工作:各地人民文化馆都进行了代笔问事等项工作。如哈尔滨市九个人民文化馆,一九四九年内共办代笔、问事二万一千三百二十次,平均每个馆每天要办七次到八次。
许多人民文化馆还创造了一些深入群众进行工作的办法:如吉林市通天区文化馆,购买了一批通俗图书,用小车推着送到工厂和街道去巡回展览。旅大人民文化馆在工厂、街头组织了读书小组,由组长来馆取书,给组员轮流阅览,到一定时期再来换取新书。沈阳市人民文化馆并在各工厂和街头出黑板报,以便利群众阅览。
一年多来,人民文化馆的这些组织活动,在配合城市生产建设,及时宣传时事和政策,鼓舞工人的生产情绪,提高人民文化、政治水平和生产技能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各地文化馆工作中还有下列几个缺点:
一、有些人民文化馆的工作方针不够明确,抓不住中心。例如承德市人民文化馆,专门搞小学生讲座,但对城市工人及其他劳动群众却注意不够。有的地方文化馆用馆内很大房间开辟了“游艺室”,供附近一些闲散杂人来馆下棋游戏,但办夜校和识字班却没有房子。
二、各地对人民文化馆的领导还不统一,有的地方则不够重视。许多地方的党委宣传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文联、工会都管文化馆工作,使得文化馆工作人员无所适从;有时则各方面都不管。有的地区对文化馆的具体帮助很少,有了事情就临时乱抓。如开会时,就叫文化馆布置会场,搞晚会就叫文化馆给组织节目。人民文化馆变成了“打零杂”的。
三、有些人民文化馆还没有完全克服“摆机关”、“守摊子”以及追求形式等不能深入联系群众的现象。工作只由几名文化馆干部唱独角戏,不善于争取有关方面的协助和组织群众中的积极分子来进行工作,因此工作不易开展。
四、有些地方人民文化馆有铺张浪费现象,经费使用不得当,开支紊乱。
这些缺点,现正根据东北人民政府颁发的《东北区文化网的组织工作试行纲要》,在改进中。
(路未平、刘硕)


第3版()
专栏:

  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总结耕作经验
农业大学创立劳模班
长治专区葛何堂等已应招入校
【本报讯】北京农业大学为提高农民科学水平,吸收优良耕作经验,本期设立劳动模范研究班。首次应招入校的有山西长治专区劳动英雄及富有耕作经验的农民葛何堂、王庚寅、牛仁顺、韩启明、孟法堆、王彦彦等。入学劳模将一面与该校专家教授共同研究,把耕作经验总结提高,同时担任指导该校学生的耕作技术,以达到改革农业教育与提高生产相结合的目的。研究期暂定半年至一年,期满后各劳模将返回本地工作,作为带动农民学习科学技术和提高生产的桥梁。
(农大通讯组)


第3版()
专栏:

  江阴三官乡办黑板报
联系群众改进工作
【本报江阴讯】苏南区江阴要塞三官乡自本年一月间创办黑板报以来,联系广大群众,改进了乡里的工作,普遍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至五月上旬为止,该乡的黑板报已出刊一百期,平均每天有读者一百五十人以上。
三官乡的黑板报有广大的通讯网,各村较积极的村干部、农会会员、教师、青年团员,大部担任该报通讯员。他们在各处设立稿件箱与意见箱,借以及时反映情况,充裕稿源。五个多月来,黑板报对提高干部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密切干部与群众的联系,鼓动生产情绪,改造懒汉二流子,纠正工作中的偏向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如三官村一个有名的懒汉梁土根,经过了黑板报的教育与鼓励,现在已积极参加劳动生产了。他还时常对人说:“我再不好好生产,不要说对不起黑板报,也太对不起自己了。”又如周家村村长周顺林,作风不民主,自私自利,经黑板报揭露后,群众提出了严正的批评,周顺林在村民大会上作了深刻的检讨。村民张才林对他说:“只要你写一篇承认错误的稿子,登在黑板报上,保证以后不再犯就行了。”
(苏南行署文教处)


第3版()
专栏:

  吴县姑苏乡
成立农村俱乐部
【本报苏州讯】苏南区吴县木渎区的一个重点乡——姑苏乡,由于农民群众政治觉悟提高,迫切要求正当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县教育科派员指导下,成立了农村俱乐部。俱乐部由专设的委员会(由冬学委员改组的)领导,委员中包括农会干部、乡行政干部、小学教师、青年团员、工作队干部等十七人。俱乐部下分设文教(负责办民教班、学习互助组、读报组、黑板报、阅览室及流动图书室等)、娱乐(负责领导剧团、歌咏队、儿童歌咏团等)、生产(负责领导蚕桑组、开山组、刺绣组、捕鱼组、制草鞋草包组)、总务(负责管理杂务、办代笔问事、大众卫生、及群众会堂等)等四股。俱乐部的经费由群众自愿捐助并由副业生产来解决。
俱乐部所办的民教班,采取“生产教学”、“巡回教学”的方法,领导农民学习,获得了很好的成绩。生产教学是利用农民在田里生产休息时间,以漫谈方式进行教学,讲解治螟、施肥等;有时还读报。巡回教学是把学员按自然村分编小组,由小学教师与俱乐部干部在每天傍晚到各村轮流教学,并利用小先生(五六年级小学生)来帮助农民识字。
(苏南行署文教处)


第3版()
专栏:

  苏联两教授由杭转穗讲学
【本报讯】据新华社广州电:应邀来我国讲学的苏联车斯诺柯夫和阿斯凯洛夫两教授于二十三日抵达广州。两教授准备在广州分别作两次讲演和出席法学和哲学问题的座谈会。
两教授在杭两天,曾以《论苏维埃爱国主义》、《苏联国家政权的地方机关》、《斯大林论布尔什维克党是苏维埃国家的领导力量》及《苏维埃国家工作中的列宁斯大林作风》为题作了四次讲演,听众四千余人。


第3版()
专栏:

  农村宣传工作的有力工具
幻灯的优点及其制法
(一)农民热爱的“土电影”
山西、河北两省许多县的人民文化馆,不断利用幻灯进行宣传工作。他们根据当前的时事、政策和当地的中心工作,针对群众思想,有计划地绘制片子,深入农村放映,鼓舞了广大农民生产建设的热情。如山西左权县文化馆访问了劳动模范,搜集真人真事来制作幻灯新片;昔阳县以幻灯配合春耕和防疫宣传;晋源县通过幻灯宣传生产政策,鼓励农民发家致富,都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农民非常喜欢幻灯。他们把幻灯称为“土电影”。山西武乡县在源泉村放映幻灯时,附近二十里内的农民都赶去看。潞城县文化馆去年三月至今年一月,在城内和五十五个村庄演出幻灯八十九次,观众达五万八千九百二十人。许多干部和群众,争着邀幻灯队去放映。
(二)幻灯的优点
各地的经验证明,在目前条件下,幻灯是一种有力的大众化的文化宣传工具之一,它切合目前农村的情况。
第一,幻灯制造容易,成本低廉。各地人民文化馆均可自制。山西各县年余来共制造了幻灯二十八具。河北省昌黎县人民文化馆半年来制造了幻灯十三具,供唐山专区各县放映。据昌黎文化馆估计,每具幻灯的工料费(连汽灯、聚光镜、放大镜等在内)仅需小米四百五十斤。
第二,幻灯设备简单,携带轻便。每具幻灯出映,有的只用两个人,最多也只要五、六人。穷乡僻壤到处可以去,比放映电影、演剧、开展览会都简便得多。
第三,幻灯制片快,可以及时收集材料,配合中心工作进行宣传,可以随时更换、增添新片,比话剧、电影灵活。
第四,幻灯虽不如电影动人,但它取材通俗,好看易懂。目前农民对电影有时还不易了解。幻灯可以就地取材,绘成五彩连环画,再加上详细的讲解,农村的老大娘们也感到亲切好懂。
根据这些条件,幻灯可以大量地推广。
(三)幻灯箱的制法
山西、河北各县放映幻灯的文化馆,一年来研究试验,自制灯箱。在放映中不断改进,创造了各种形式。这里把山西昔阳县文化馆创制灯箱的过程介绍一下吧。
昔阳文化馆最初制的灯箱,极为简单。用一个四方木箱,顶上开一个圆洞嵌进汽灯,一面开一个洞,通过光线,遮放幻灯片,再在前面安置一个放大镜。这样虽然可以放映,但对光不容易准确,而且木箱使用不久就会被汽灯烤焦。经该馆人员多次改进,现在使用的灯箱大部是用洋铁片制成的,不怕烧烤。全箱长一尺三寸,高八寸,重四斤。携带时可以拆开,非常方便,而且对光准确。
灯箱制法简单。用一块一尺三寸长的木板锯成“球拍”形,叫做底座。底座的一端中央钻许多小孔,起散热作用。上置圆形的洋铁灯箱,内放汽灯,上面加上洋铁盖。箱内一侧配一块洋铁片,镶上锡箔作返光镜,另一侧开一灯口。灯口套上一个外罩,一面保护单凸镜,一面可使影片平平地穿过去,不致歪曲或损坏。灯口前面放置前圆后方的放光筒。放光筒的一端安置一块洋铁片作光门,用一根铁丝连着,可以自由开闭,以便更换影片。另一端套入一个镶着双凸镜的小圆筒作镜头,可以前后移动,以便对光。放光筒用两片木板加上铁条、螺丝、小木塞等连接在底座上。放映完毕,可以拆卸携带。
(四)幻灯片的制法
制幻灯片,可用透明颜色绘在白色玻璃纸或玻璃片上。玻璃纸绘制容易,绘成后可用两片玻璃夹住或加上硬纸框,以便使用;但玻璃纸着色后容易起绉纹,常常损坏画面。玻璃片绘制以前,须先涂上松香酒(一两酒精加上二钱纯净的松香末,在日光强烈无风的中午,以小麻刷很快地均匀地涂上一层),始容易着色,不致脱落;绘成后可罩上一层有色或白色玻璃纸,以保护画面。
长条的连环图画影片可以描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还可以制成“双层活动影片”:用画片两条,一条绘上静物画面;另一条绘上人、兽、飞机、车船等。放映时将两片重复,把后者徐徐移动,可映出人马奔驰、飞机翱翔的场面。
放映时,一般都有专人以扬声筒作详细讲解;有的还配以音乐和声响,可使映出的场面更真切动人。昌黎文化馆所放映的《刘胡兰》,因为音响、歌曲配合得好,博得观众如雷的掌声。(本文材料大部系昌黎文化馆赵乃耕同志及昔阳文化馆王希圣、尹兴晋同志所供给)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陵川县原庄村支部书记
连全保领导生产的新办法
山西陵川县原庄村中共支部书记连全保是一个出色的劳动英雄。在今年春耕下种中他根据农村的新情况创造了支部领导生产的新经验。因此今春原庄村全村生产工作得到很大成绩。全支部四十三个党员中有三十五个能很好团结群众进行生产,只有两个党员不起作用。在群众中涌现了大批的劳动英雄与积极分子。全村秋田耕两遍的占百分之八十,耕三遍的占百分之十五。每亩均上肥七十担。在推广优良品种及改进耕作技术上均有很好的成绩。全村除六户二十四亩地外全部进行了温汤浸种,有的则实行了药剂拌种;金皇后,白洋谷等优良品种比去年多推广了九百五十亩。这些成绩的取得和支部书记连全保的新的领导方法是分不开的。六月四日,陵川县平城区委召开党代会议。会上连全保详细的介绍了他的领导经验,受到了全体代表的热烈欢迎。并号召开展学习连全保领导生产的新经验运动。
原庄村支部领导生产的新方法中,首先是学会了运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贯彻党的政策,团结并推动各阶层群众加紧生产。在运用人代会领导生产方面,支部已取得两点经验:
就是必须十分重视与尊重人代会的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坚持党的正确意见。有一次开人代会时,支部的建议人代会大多通过了,就是植树计划未通过。支部建议每人种二株,但人代会主张每人一株。支部检查自己的建议是正确的,因此通过人代会中的党员代表再三解释,从植树利害上去启发大家认识植树计划的正确,最后人代会通过了每人植树二株的计划。这种以耐心说服解释的方法,认真坚持正确意见,贯彻党的政策方针的方法是好的。这,既尊重了人代会意见,又贯彻了党的决议,同时使代表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了党的意见的正确。会后,连全保立即召开了支委会,号召全体党员要继续从行动中带动群众实现党的决议,党员要成为执行党与人代会决议的模范。连全保并首先带起全家八口人植树五十九株,超过支部计划三倍。党员王金山、王发山等并帮助群众砍树栽树。结果全村植树三千七百八十三株,超过原计划一千一百三十一株。
该村在第二次人代会时,连全保发现了代表们在讨论问题中有随波逐流现象,立即在党内详细研究,发现了主要原因是党员代表太多。经支部讨论决定,党员在人代会内退出七席,补选非党代表七人。补选中并特别注意了代表性:选了一个富裕中农,两个中农(被错斗过的),两个老中农,两个劳动最好的妇女。在代表会上支部反复宣传解释党的奖励生产政策,对各阶层的生产热情启发很大。
第二、充分发挥支委的集体领导力量。在支部布置任何工作时,首先在支委中酝酿讨论使大家认识一致。如今春连全保从县党代会回村布置支部领导生产工作时,支委王金山对领导生产就想不通。他认为支委领导生产很困难:说的轻了群众不听,说的重了反映咱作风不好;他还认为领导群众生产会误了自己的事,群众发了家自己要受穷。这时副支书提出要开支部会,连全保就说:“咱们支委中思想还不通,怎能开支部会呢?”于是决定暂缓召开支部会。全保回家后左思右想分析了支委王金山的思想情况,认为他主要是革命成功思想在作祟,把共产党员思想降低到了一般农民的思想水平。第二天一早,他便亲自用谈心思的办法向王金山说明党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史,并说明党员领导群众生产和自己生产并不矛盾,以及党领导群众生产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重要。经过了一天多的动员才又召开支委会。会上结合布置工作检查了支委的领导。王金山在全保的帮助下思想通了。他在支部大会上向党员检讨了自己只顾个人生产,不愿领导群众生产的错误;并表明态度决心改正。党员徐银贵,原仁花等说:“只要王金山起来干,我们就都起来干。”并提出要和金山比赛。全保抓住这个时机,帮助大家展开了党员领导群众生产的革命竞赛运动。
第三、善于团结劳动英雄积极分子,提高生产技术。在改进技术中并能深入发现群众思想顾虑,耐心说服排除障碍。全保参加了县劳英会后,回村立即开了六十四人的村劳动英雄积极分子会。在会上比技术,比经验,研究科学知识,并发动大家向虫害作斗争。经过这样的发动,群众自动报出病虫害地三百六十三亩(土蚕、钻心虫等)要求劳动英雄想法帮助除虫。群众并把劳动英雄们尊称为杀虫老师。在推广双腿耧种谷时,发现了原双的母亲思想保守,不相信技术,怕用双腿耧少打粮食。全保就抓住这位老人“多打粮食”的要求,再三向她解释要想多打粮食必须先讲究技术才行,并给老太太提出保证说:“要是上到肥,讲到技术,少打了粮食我负责。”但老人思想仍然不通,总认为三条腿少了一条,就要少打三分之一的粮食,而不从两条腿耧种的结果通风苗壮上去想。全保并不因此灰心。他继续解释,并在地上用划道办法说明苗的距离,地力与生长的关系。这样老太太才恍然大悟,把五亩谷全部用两条腿耧耩种。全保在改进技术工作上的这种诲人不倦的作风,深受全村群众的欢迎。
因为连全保研究了老区农村的新情况,他明确了在战争结束,劳畜力困难相对减少的情况下,群众的要求主要是改进技术。因之他说党员要领导生产,必须注意改进技术。互助组的巩固也必须和改进技术相结合。他领导的互助组所以能坚持六年,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年他组订计划要多打粮食十二石五斗。他就从历年的耕作中,总结出要想增产必须适时下种的经验。如种金皇后玉茭,一九四七年清明下种的成熟一半;一九四八年谷雨种的成熟三分之二;一九四九年谷雨后种的和其他庄稼一齐成熟。今年为了作到适时下种,发动了全组都按一九四九年办法耕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