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铁道兵团创造辉煌成绩
京汉、粤汉、陇海三大干线主要正桥工程即将完成
战士忘我劳动艰苦学习技术
新中国桥梁工程益趋正规化
【本报讯】记者陈迹报道:转战在陇海、粤汉、京汉三大铁路干线上的铁道兵团各支队,奋勇进行永久修复桥梁工程,即将胜利完成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将保证雨季期间桥梁的安全,为今后运输工作打下巩固的基础,并使新中国的铁道建设趋向正规化。陇海线上的第一支队在修通洛河大铁桥的同时,已将其余灵宝等四座铁桥的大部工程修建完成,现正积极建筑三处险峻的高填土涵洞工程。该队全部桥梁工程,将在六月二十日以前竣工。在粤汉线上工作的第二支队,已提前完成曲江、潜江等二十四座桥梁修复工程;并配合衡阳铁路局补修线路,以提高粤汉路的线路质量。在京汉线上的第三、四支队,亦按期完成桥梁工程的任务。京汉线上有名的第一、二、三、四沙河铁桥,除正在架设钢梁的第一沙河桥外,已被第四支队英勇的战士修筑完竣。新近成立的第六支队和第一工程处,在修筑桥梁工程中,亦创造了不少动人的事迹。第一工程处把京汉路的七大桥梁工程修成以后,他们自信地说:“咱们再不害怕洪水的侵犯了。”铁道部、铁道兵团和天津路局组成的验收小组,曾对他们七大桥梁的下部工程加以验收,认为:他们修建的工程质量不是好,就是优。
在各支队修建桥梁工程中,特别注意了省料和省工。他们根本扭转了以往“只顾任务,不算账”的浪费现象。对于一根枕木,一个螺丝,一把铁钳,都能认真保护,加以爱惜。一支队的战士们,在工余时间,普遍地搜集散失于各处的器材,并发动了搜集材料的竞赛运动。有时,为了捞起一把失落水中的铁锤,他们不畏严寒,奋勇地跳进冰水,把铁锤捞上来,才感到愉快。他们因节省器材而立功的不下百人。二支队的战士们也是一样。他们在拆卸便桥时,都还仔细地爱护旧木料和旧铁料。有些战士在起螺丝钉的时候,害怕螺丝失落,用绳子把螺丝一个个地拴起来,套在自己的颈项里。过去各支队在组织人力方面,计算不够,曾浪费了无数的人工。现在他们也注意了合理地分配劳动力,建立包工负责制。按照打桩、运料、铺道等工作性质,适当地组成几个小组,分头工作。因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例如一支队在对梁工程中,因劳动力配合得当,工作效率提高了三倍。又如四支队在起初架第二沙河铁桥时,花了两小时还没架上第一孔梁;后来重新组织劳动力,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十五分钟就架好了一孔梁。二支队并注意紧缩机关的工作人员,从支队、大队抽出五百多人投入直接生产,使该队每月出勤工数增加一万多工,因此他们第一季度的出工率,比任何一个支队都要高,这对于他们的工作进展,起了莫大的作用。
各支队在今年工作中的另一特点,就是提高了战士们的技术水平。在永久修复桥梁之前,战士们是不懂得正规的桥梁工程技术的。有些战士没看见过大的钢梁,分不清螺丝、梢子,不会使用铁锤,不懂得铆铆钉,不知道怎样打混凝土。由于他们的钻心学习,拜工友为技术师傅,今天他们已快成为技术兵了。二支队曾派了三百个战士到衡阳铁路局,向技术工人学习;一支队在建筑工程中,曾有工友们帮助指导;同时,各支队的技术人员都能深入现场,这样就使得战士们的技术学习加快一步。比如六支队战士过去打一根道钉,需要打二十多锤;现在只要打五、六锤,而且打得坚牢。一支队战士们不仅懂得了一般技术,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新技术的创造。在他们立功的事迹中,多数的战士都因为有新发明和新创造,而获得大功。他们说:“我们要学习技术,成为正规技术兵团。”有些战士在休息的时间,互相讨论技术,还建立了经常研究技术的“诸葛亮会议”制度。
战士们在工作中的劳动热情是高涨的,他们保持和发扬着抢修线路时的战斗精神,始终不懈地奋勇迈进。他们不怕南方的瘴气,不管西北的风沙。在寒冷的雪天,他们从不停止工作;在炎热的暑天,他们欢跃地前进。一支队的战士在竞赛运动中,忘记了吃饭;在休息的时刻,还突击任务。有些战士在工作中受了伤,还是不下工作岗位。铁道兵团的战士们由此获得了胜利,新中国的铁道桥梁修建也由此获得了胜利。


第2版()
专栏:

  工人战士团结互助
北同蒲路十二座大桥修复
【本报讯】北同蒲铁路平旺、朔县间十二座大桥修复工程,经铁道兵团第一工程处负责施工,第六支队派来一部分战士协助,在地方政府和群众的支援下,克服了缺工少料的困难,修复完竣。施工的十二座大桥,是分散座落在二十七公里至一二五公里之间,火车不通,汽车难行。并且自本年三月间各桥相继开工以后,正值春溶时期,道路泥泞,运料十分困难,时常发生停工待料的现象。为此,工人和战士们发扬了克服困难的光荣传统,大家去四处拉砂子、砸石碴,并结合动员的老乡抬木桩,解决了很多困难。
在施工中,由于工人和战士间的密切配合互相团结,由于高度的劳动热情和技术相结合,使工程得以顺利完成。在灌注第十号桥墩时,技术干部先将灌注混凝土的成份及方法都详细的向战士们解释,分配工友到各工作小组里去具体帮助指导,战士们干不了,工友们就耐心的教,战士们学得又快,情绪愈高;工友们也都以教战士技术作为自己的责任。并且在生活和学习上,也都是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充分表现出高度的团结精神。
各个工地和老乡的关系,也都处得很融洽,借工具,炊具及住房子等,老乡们尽力帮助解决工具、房屋等困难。工友和战士们也主动帮助老乡劳动,因此当一一二公里桥竣工时,当地政府赠给了第二工程队“开路先锋”及“修桥模范”的两面锦旗。
(刘景林)


第2版()
专栏:

  绥化机务段一一零二号机车
安全行驶二十万公里
创东北机车安全公里最高纪录
【新华社沈阳二十日电】齐齐哈尔铁路管理局绥化机务段一一零二号货物机车,自一九四七年九月八日至今年五月二十八日为止,将近两年零九个月中未出事故,安全行驶二十万公里,创造了全东北铁路机车安全走行公里的最高纪录。为了庆祝该机车这一光辉成就,铁道部驻东北特派员余光生、东北铁路政治部、全国铁路工会东北地区委员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东北铁路工作委员会,均已分别向其致电祝贺。
该机车获得以上成绩,是由于乘务员贯彻了全国机车旗帜之一的“铁牛号”的负责精神,始终不懈地坚持执行各种制度。该机车的乘务员现仍本既往精神,有信心地向安全走行三十万公里的目标继续奋斗。
按东北铁路机车走行安全公里最高者,过去为白城子机务段二九四号货物机车,该机车曾安全运行十一个半月,达十三万七千五百四十二点四公里。


第2版()
专栏:

  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各地群众英勇护路
打击特务破坏分子防止发生事故
【本报讯】为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群众护路运动。东北已组织起护路委员会一百○五个,护路分会与护路区四百七十八个(包括大小村镇二千零六个),护路中队二百四十三个,护路小组五千五百四十一个。此外,学校组织的护路大队、中队、小队共一千五百二十三个。仅哈尔滨与吉林两个公安处的统计,已组织起群众九十七万七千多人。天津、太原、郑州、济南、上海各路局也纷纷建立了护路委员会,组织起护路村庄。各地以党、团员为骨干,以基干民兵带头的方法,实行联防,组织巡逻,指定干部领导,制订护路公约与纪律,进行分段负责看护,以减少土匪特务的破坏空隙。为交流护路经验,鼓舞群众护路情绪,各地均注意了及时表奖模范。如平原省淇县大王屯护路民兵,捉住企图烧桥的一个特务后,郑州路局公安处立即写信、派人亲自送旗去奖励。山西省解县一区南贾村民兵队长王长彦、农民董荫起等发现铁路被破坏时,立即通知车站,因而防止了一次列车出轨事故。为此太原路局奖给该村小米三百斤、锦旗一面。东北铁路公安局各公安处、以循环优胜竞赛办法,发给护路牌,一月一评,一个村、一个学校或一个小组,如连挂三个月的护路优胜牌,即由路局公安处发给奖旗。由于依靠群众和组织群众进行护路护线工作,严重的打击了特务分子的破坏活动。如天津路局管辖地区内,四月份共发生破坏线路案十九起,捉获破坏分子十二名。万全县柴沟堡区三道台村,自去年九月区护路委员会成立后,半年没有出过任何事故,该县被人民代表会评为护路模范村。
随着群众觉悟程度的提高,除积极负责保护铁路的安全外,并自动参加养路以及其他工务建筑劳动,踊跃献出各种铁路器材。据东北去年一年的统计,有二万六千二百八十九人参加了养路,扫雪、拔草以及建筑站舍等劳动,并献出各种器材三万八千二百五十三件,总价值五十亿六千九百五十五万五千元(东北币)。天津路局绥包一个地区、察素齐、卓资山一带,经过铁路职工与公安人员两次深入乡村,宣传动员,群众即献出总值约二万六千多斤小米的各种路料器材。
以上成绩的获得,主要是由于铁路公安部门主动与地方机关密切联系,并从帮助群众生产劳动中,开展群众工作。同时,地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亦亲自深入宣传,组织与推动群众护路工作,特别是政务院颁布加强护路工作指示后,更加引起各级领导干部对护路工作的重视。现各地正在积极进行普遍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发动群众,重点组织民兵联防队,纯洁护路组织并解决群众护路中的某些实际困难,巩固与提高群众护路工作。


第2版()
专栏:

  扶植国内工业·节省外汇
镀锌铁丝及石膏禁止进口
【新华社二十一日讯】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为扶植国内工业,节省外汇,曾在六月八日决定今后镀锌铁丝除应由国营、公营事业在国内订货外,全国各口岸应即一律禁止进口。同时为鼓励国内石膏业之生产,该部决定今后全国各地一律禁止外来石膏进口,并指示西北各省应扶助石膏业之生产,组织输出。


第2版()
专栏:

  在洛河大铁桥上
本报记者 陈迹
一、“水神”破了产
四月七日,洛河大铁桥正式通车。
铁道兵团一支队的英勇战士们,用四十九天的时间,永久修复了洛河铁桥。
两个月来,人民的火车始终很平稳地驶过洛河桥,附近群众都异常惊奇:“为什么这些兵能修好洛河桥?”根据他们以往的经验,洛河是不能修筑铁桥的。他们传说,洛河有“水神”,每逢雨季,河水汹涌澎湃,冲毁桥梁,淘空桥基,这是“水神”显威作怪。一九四○年,日寇在这里修了几次铁桥,都因水性古怪,没有修成。日寇投降,国民党修这座桥梁时,贪污浪费,还愚昧地唱大戏,请水神。结果,铁桥还是被水冲走了。因此,十年来,在当地群众的心目中,都以为:“水神作怪,洛河桥永远修不成。”然而他们再也想不到人民的铁道兵团能创造奇迹,修好了洛河桥。
二、血止住不了工作
创造奇迹的铁道兵团一支队的战士们,两年前曾经和关外零下二十度的严寒搏斗,抢修铁路,支援百万大军进关。去年他们又在中原的火烈三伏天里,接通陇海铁路,使西北五省和全国联系起来。今年当他们担任修通洛河桥的任务时,洛河之滨已进入严寒的冬天。某连战士们在寒冷的雪天,召开座谈会,研讨工程的进行。劳动热情在战士们的心里燃烧,他们争相要求提早完成任务。战士们指着洛河说道:“我们要战胜洪水!”这个声音响彻了整个工场,战士们开始了英勇的战斗。挑石子的王孝,挑了一筐又一筐,把鞋子跑坏了;索性脱下鞋子,光脚迈开大步前进。打夜班的史清汉,爬在冰凉的钢梁上,挥动铁锤,打铁钉。他的汗流在铁板上,又被风吹干了。另一个打夜班的战国财,赶着打桩,天气已漆黑,桩箍没有了,螺丝用尽了,这些材料一时都运不来。他便发动大家燃亮了柴火,四处寻找材料,找着了一些桩箍,却没找到螺丝。当他们发现旧方木上还有一些螺丝时,他们兴奋地呼叫起来,连忙把旧方木的螺丝起下来,勉强够一夜的打桩所用。天亮了,桩木差不多快打完了,他们说:“幸而找到了材料;不然,昨天夜里白过了,那才难受哪!”战士们在劳动中,把自己锻炼得更加坚强。他们日以继夜地艰苦劳作,从来不怕任何的障碍。中原的雨水,常常浸透他们的棉衣,他们毫不在乎,反而高声歌唱:“棉衣湿,身上湿。外边水,里边汗;咱们的热血永远沸腾。”有时,工作一不小心,他们的手、腿和脑袋就会被铁器打伤。年轻的战士李凤和在桥梁下工作时,桥上的梢子(铁器)打中他的脑袋,血流到他的脸上,他用手帕抹了一抹,气愤地说:“我干得正起劲,血能止住我的工作吗?”范金小打木桩时,一锛子砍到自己的腿上,他把腿晃了两下,又拿起锛子,不停地干着。人家替他耽心,要扶他去医院,他不高兴:“这怕啥?大炮子弹都不怕,还怕锛子吗?”战士们就是这样地忘我劳动,这样地创造了奇迹。
三、天下没有学不会的事情
在修建洛河桥的初期,有些战士没有见过大的钢梁,分不清螺丝和梢子,不知道怎样上梁。某连战士开始对梁时,不晓得从何下手,眼巴巴地看着技术工人忙碌不休,自己不能做工友们的帮手。比如说,替工友们传递螺丝,螺丝就有八种,不知道传那一种是好。有时,他们帮助打梢子,打错了头,又得反工,结果对梁的效率很低,一天只对了十四吨。但是战士们从来不泄气。他们认真地向工友学习,掀起学习技术的热潮。在现场工作中,他们向技术人员问这问那;在休息的时间,他们请教工友:“螺丝怎么上呀?梢子怎么打哪?”在下班的时候,他们互相研究,决不使一人不懂技术。战士高祥起为学会对梁工作,每天四、五点钟起床,急忙到工地,捉摸着各种工具、零件,试验着怎样打桩、上螺丝,经过十来天的苦心钻研,他便懂得什么地方,该用什么螺丝;什么方位,该怎样打梢子了。有一次,别人打一个梢子,花了半天功夫,没打进去;他把这个梢子顶起来,擦了一点油,不费力气地,花了半个钟头,就把梢子打进去了。大家赞扬他:“老高快成高明技师啰!”在他的影响下,人人都学着动脑筋,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大家的智慧汇合在一起,成了一道洪流,使对梁工作效率迅速提高;从每天对梁十四吨增达四十多吨,有的甚至对到七十多吨。这个进步,大大地促进了洛河桥的提前完成。
四、省工省料
“快、好、省”是战士们始终不懈地奋斗的目标。他们根本扭转了过去“只管任务,不算账”的作风,把“省工省料”提高到最重要的地位。他们发动搜集材料的运动,铁工班的战士们,利用休息时间,捡了一百多斤煤渣,打了三十多件工具。他们把工友们扔掉的废铆钉,捡在一起,重新修好使用。赵凤和带动大家寻找扒锯子,在他们搭枕木的时候,就没领扒锯子这一项材料,在桥梁上工作,往往会把器具失落水中。战士们为了抢救一根道木、一把铁锤,常常不顾洛河的严寒,跳进水里。刘永贵饿着肚子,在冰冷的水里,打捞失落的起道机;当他捞起起道机时,全身的皮肤被冷水浸得发紫。搜集散失器材的运动,从开工到完工,是没有停止的。
过去,为了任务,是不惜多少人力的。然而,今天他们也仔细计算人力的配备了。不让每个工程,多用一个人,那就需要精确的分工。他们实行了包工负责制,按照打桩、立排架、对梁、铺桥面等工作性质,组成小组,分头进行工作,使得每个人有明确的责任,充分发挥了各人的能力,提高了工作责任感。某连接桩时,由两点钟接一棵桩缩减为五分钟接一棵,但是人数还是一样。由于劳动力组织得当,他们总共节省了一万四千多工。
洛河桥的修建真正做到了“好、快、省”。这是铁道兵团一支队战士们的辉煌胜利,这个胜利将把新中国桥梁工程向前推进一步。


第2版()
专栏:上海通讯

  拿出自己的力量办工厂
访问沪西私营统益纱厂
本报特派记者 林韦
销路不畅,资金周转不灵,原料不足,生产萎缩,是三月以来上海私营纺织业中一般都遇到的困难。但各厂的困难程度并不一样,而且相差很远。有一类厂是没有国家的扶助便寸步难行,非倒下去不可(现有十四个纱厂倒闭);另有一类厂则虽有困难,但仍能自己支撑,在全国经济大改组的暂时困难中站得住脚。如果国家给以同等力量的扶助,则前一类厂仅可勉强不倒,后一类厂就能快步前进。沪西区的私营统益纱厂,即是后一类厂的一个代表。
自力更生维持生产
统益纱厂创建于一九二○年,现有纱锭六万三千余枚,电力织布机三百多架,员工共约二千八百人。是上海现有五十四家纱厂中规模较大,设备较好的一家。据该厂经理董春芳与厂长何致广谈,该厂创建以来的三十年中,曾经历过两次大的摧残。一次是在一九四一年日寇实行军事管理时期,被掠夺去原棉三万担,棉纱一千四百多件,棉布四万五千匹,机械修理机全部及其他财物很多。又一次是一九四八年蒋介石匪帮的八一九限价的掠夺,以及限价前夕最大的一次公债的掠夺(该厂独出美金三十多万)。解放以来,交通运输、原棉采购及产品销路等问题,均因战争尚未结束、农村生产力与购买力尚未提高,一时不能解决。加以花贵纱贱及匪机轰炸后电力供应不上,所以在维持生产上是一直有困难的。但至今为止,该厂没有任何一点外欠,也未向政府申请过贷款。除过极少数的特殊情况,他们几乎就从未向人借贷过。但是,机器与用品却在不断地补充,原棉也在不断地补进,经常能保持着两个月的所需。现在上海五十四家纱厂中,只有九家能自己支撑,统益即是其中之一(近因原棉不易采购,也想申请代纺一部分)。
“我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董经理解释说,“我们只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冒险,不取巧,也不骗人。在营业好的时候没有别人家扩充得快,显得似乎有点保守;但在营业不好的时候也没有受多大的累。”何厂长在这个解释之外,又加了两句概括的说明:“我们是完全依靠自己拿出力量来办工厂,以工业的方针来办工厂。”
正当经营生产第一
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上海有许多工厂完全脱出了正常的工业轨道。勾结官僚买办,利用低利贷款、官价外汇和配给物资大发横财;借着股票投机、金银投机和买空卖空攫取暴利。有的是以高利拆借去做人民生活必需品的投机买卖。工厂内则腐败不堪,并不注意改革。解放以后,仍然利用物价一时未能稳定,继续着旧日的做法。以致在物价稳定,全国欢呼的时候,他们却与投机商人一道陷入了严重的困难,甚至停工倒闭。只有正当经营,改进生产管理,或者和投机取巧纠葛不多的工厂,才困难较轻,且能维持生产。统益纱厂就是正当经营的一家,因而困难较轻。他们历来不卖没有货品或货品不足的空栈单,不借没把握偿还的债款去投机。他们始终坚守着工业第一、生产第一的方针。厂内职员的数目,只占工人数目的百分之三点六。比一般纱厂职员所占比例小了一半以上(上海五十四家纱厂职员总数占工人总数百分之八)。他们用人的原则是有技术,有能力。厂内没有拿钱不做事、靠门子吃饭的冗员,也没有派系的倾轧。他们在决定采用或改变、废除某种制度或办法时,比较注意与职工商议。最近并准备逐步公开营业状况与账目。对于职工的福利如托儿所、医疗室、夜校(学习文化与技术)等,也办得比较努力。厂内的医生、药剂与教员,均由资方供给。这样,劳资关系历来比较正常,没有发生过大的纠纷。资方的思想是:“劳资关系弄不好,就无法进行生产。”工人方面,据当选为工会委员的几个工人谈,因为资方肯拿出力量来经营,没有拖欠工资,也不忽视福利,所以解放以来,全厂工人的生产情绪一直是上升的、稳定的。现在都在努力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原料浪费,协助资方减低成本,增加生产。
品质较高销路很好
同时,该厂历来很注意保持产品的品质优越。在过去,他们的采花蝶牌纱、布和猫蝶牌纱,一直是牌子很响,卖得很远,并能卖到较高的价钱。解放后因市场与广大乡村中很欢迎廿支纱、四二支纱和十二磅细布,他们便改以生产这些纱布为主,所以销路较好。但据何厂长谈,他们现在产品的质量已经比从前较差了。原因是原棉不足,无法精选。而且花纱布公司在收购时,又一律按照牌价。
前途乐观信心充足
对于自己的工厂以至中国整个工业的前途,他们的看法是乐观的,信心是充足的。他们相信人民政府和中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与发展的政策是完全真实的,无可怀疑的。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把解放前夕逃避到香港的资金陆续调回,主动克服困难,维持生产。
他们认为人民政府是“真诚心意要发展工业”,“事事都是从整个工业前途着想”。他们说:“比如政府提倡劳资协商以来,厂内大小事情双方都能开诚相见,合理解决,这就是发展工业最重要的条件,使大家对前途一般都有了信心。”特别是五月份华东纺织会议之后,据何厂长谈,“一般纱厂同业都看到了政府是真正在想办法帮助大家克服困难,实事求是,没有一点敷衍了事的现象。一件纱赔上四十六斤花来帮助大家开工,甚至赔更多的钱去国外购棉,有一点兼顾不够的地方都能自做检讨,这在国民党时代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对于目前的具体困难,他们相信毛主席的指示:“有困难的,有办法的,有希望的”。相信在解放台湾以后,封锁一定能完全打破。也相信经过土地改革与发展农业,纱厂的原料与销路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他们对目前苏北等地扩充棉田,感到很大兴趣。他们希望纱厂同业要“依照政府的指示动作起来,拿出自己所有的力量来维持生产,改善生产的管理经营;不要坐着等待;不要有‘弄光了再请政府帮忙’的想法;也不要抱‘非弄光不能取谅于工人’的消极态度。”
“按照四亿七千万人民的需要,全国现有的纱锭是绝对不够用的。不过,如果我们将来要扩充的话,一定不在上海扩充;我们要到西安或京汉沿线产棉区去另建新厂。”何厂长坦率愉快地表示着他的希望。
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现在该厂由于原棉不足,每周开工只八十小时,六万三千多纱锭只开动五万。如果最近不能全开,厂内人员还多余一些。但他们不打算裁人,准备以节省原料,提高出数(效率)来解决。据何厂长谈,他们现在还有不少浪费原料的现象,需要改进。而且出数虽然每锭已从○·七磅提到平均○·八磅,但还有可能提高到○·九磅。这是他们最近努力的主要目标。他们还计划进一步改善机器保管、物料选择。在人事配备与生产组织上更求合理,在技术与产品质量上更求提高,至于劳资关系则更求密切,以达到把工厂办得更好的地步。
一九五○·六·一一·于上海


第2版()
专栏:

  首届兵工工会代表大会闭幕
兵工工会全国委员会成立
【新华社十九日讯】中国兵工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已于十七日闭幕。这次会议讨论了各地代表所提出的三百五十七条提案,确定了兵工工会工作的内容、方法,通过了中国兵工工会组织章程及“关于学习技术、提高质量的决议”和“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向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的建议”。会议选出了李国超、王杰、乐少华等四十一人为中国兵工工会全国委员,成立了中国兵工工会全国委员会。会议期间,中央人民政府朱德副主席曾出席为各地代表解答问题,并勉励大家努力学习,建设现代化国防工业,保卫世界和平。此外,会议还听取了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刘鼎副部长、全国总工会文教部刘子久部长等关于一九五○年的生产任务、工会法、工厂管理民主化、工资、工会组织等问题的报告。
全国总工会李立三副主席在向大会的报告中再三强调了兵工职工学习技术、提高文化的重要性,指出目前兵工工会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作好职工业余的技术、文化学习工作。
全国总工会兵工工作委员会主任赵国强在闭幕词中要求各代表深入传达大会决议的精神,号召全国兵工职工努力学习技术,提高质量,开展节约运动,推动群众互助,巩固工会基层组织,推广马恒昌小组经验,完成国家给予的生产任务。


第2版()
专栏:

  改造机构提高生产效率
华东纺织业逐渐复苏
太仓私营利泰厂复工之后有盈余
【本报讯】华东区各地的私营棉纺织业,经四、五两月劳资双方开诚协商,面向生产,精简机构,在政府扶植下,不少工厂已先后达到保本自给甚至有了盈余。
这种好转的情况,在经过四月份上海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与五月份华东首届纺织会议后,表现得最为明显。特别在华东纺织会议上,各地交流了克服困难的经验以后,各厂资方对于争取好转的信心更进一步地加强了。这些经验当中,苏南太仓县私营利泰纺织厂是最好的范例之一。
经营不善造成困难
该厂在解放前,由于大肆修理机器,曾耗资达美金十三万元,影响了资金与实力。解放后不合理的管理和经营方式仍未加改进,致亏累甚多,负债累累,利息费用负担惊人。据统计,该厂利息支出占全部费用的百分率,由去年七月份的百分之一二·六五,逐渐增加到同年十二月份的百分之六二·一四。又该厂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如该厂除总公司外,尚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常熟、嘉定等分支机构。单营业处、总务处等处长即达十八人之多。有纱锭一八、八○○枚,职工人数即达一千五百五十九人,比一般纱厂所用人员都多。再加技术落后,赏罚不明,劳资关系不正常,其缺点之多,正如该厂业务股长于延商所说:是集其他纱厂缺点之大成,终于在今年一月九日宣告停工。
下定决心搞好生产
精简人员改造机构
停工后,资方曾一度想走掉,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经与政府交换意见,认识到只要精简,保本是有希望的,于是下定决心搞好生产。回厂与工人协商,得到工人热烈支持。工会不断与资方协商,共同提出精简方案,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及五、六十次大小会议,决定按实际需要精简人员。留用或解雇均由该厂劳资双方及工商局、总工会各方代表所组成之精简委员会提出解雇和留用原则,交与工会,举行分部分组民主评议决定。且为照顾被解雇者转业或回乡生产过渡期间生活起见,议定依照工龄年数分等发给解雇金。此外对未发的二、三月份补贴及年奖一概补发。计共解雇职员五十六人,工人五百六十八人。应发解雇金及年奖补贴等共须二二四、七五三·一五上海折实单位。劳方为照顾厂方款项一时不易筹出的困难,得到花纱布公司同意后,在承接代纺工缴中拨借九万七千单位移作发给解雇金的一部分。如因延迟发给再贴补劳方每日每人○·六八二单位。因之全部解雇金均于五月十日前发清,精简工作得以初步完成。
成本减低获得利润
该厂自精简机构后,于四月五日起复工,生产效率提高,成本大大减低。四月份代纺棉纱一千件,每件工缴二百单位,又八百件中另加大包费每件十个单位,共计工缴收入二○八、○○○单位,而每件代纺成本按照预算仅一九五·八单位,一千件纱代纺成本共计一九五、八○○单位。四月份实际支出和预算相符,一千件代纺纱可有利润一万二千二百个上海折实单位。所以获得利润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工人照顾厂方困难,薪资均按照实际产量比例折扣发给,这使工资与薪金两项支出,不受产量减少而相对提高,而在代纺成本内所占的比率固定起来。同时资方亦为照顾职工最低生活,若在无代纺期间,每人每天津贴○·六八单位,在代纺期间,至少每月不得低于三十个单位。其次是由于精简后,效率提高,成本减低。如该厂在精简前每枚纱锭二十二小时产纱量为○·七九磅,规定标准○·八五磅,四月份平均○·九二四磅,最高达一·○四磅。
按照五月份代纺七百件纱成本的预算,每件纱代纺成本为一六二·一单位,比上期代纺成本又减少三三·七单位。故利润将逐渐增多。
整顿财务筹增资金
生产上的困难克服后,继而克服了财务收支上的困难。另一方面,该厂除设法改进品质不好的缺点外,经理陈鹿苹已赴港筹划资金回国,俾在恢复的基础上扩大经营,发展生产。该厂生产就是这样地从严重赔累、停工,而走向保本并有盈余。
其他的例子还很多,在上海无锡等地均出现不少。如上海私营华丰、新一、大新、万丰、大纬、健轮、光新、震丰等厂,都是由于工会面向生产,资方经营积极和政府的扶植下而终于战胜困难,达到了保本自给。
各厂劳资双方在与困难作斗争的当中,工人阶级充分表现了“吃苦在先,享乐在后”的精神,在减低待遇中,提高生产效率。尤其在今年二、三月,全国纺织工会号召工人们面向生产后,上海和无锡等地区工人自动减工、减薪、减膳已成为普遍的事实。上海私营纱厂的生产效率亦普遍提高,到四月底锭扯平均已达○·七九四磅,不但创解放后的最高纪录,且超过解放前夕○·七七九磅的出数。无锡私营纱厂也普遍地较原来提高了○·一磅。
大部分厂家认识了困难的性质和光明的前途,也有络续从国外调回资金和原料的,据统计:华东区私营纱厂在解放后以自备外汇和纱布交换的进口棉花,截至五月二十日止,共计四万零七百五十八包(其中一万九千四百八十七包系完成解放前所订之合约)。
情况好转前途广阔
至于原棉问题,全华东区的私营纱厂,从六月起到十月止(新花上市前),所需的原棉供应,基本上已经有了保障。所缺的少部分自应由各厂努力争取弥补。因为花纱布公司为了供应原棉维持私营厂的生产,曾经不顾亏累争取外棉进口,如三月十五日每担外棉进口到上海需值一百六十六万六千三百元,但照五月十七日的花价,仅值九十七万元。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些私营厂还将原存香港的外棉,贪图利益而就地卖出,不设法进口。这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这是有违公私兼顾原则的。所以在这次华东纺织会议上计算今年新花上市前,华东全区私营纱厂可能掌握的原棉数额时,是把各厂以自备外汇和出口纱布所换得而尚未进口的外棉都包括在内,这表现了私营厂进一步认识了公私兼顾的意义。毛纺业和丝织业也订定了生产计划,愿意为改良经营,克服困难而努力。
对于代纺工缴问题,在纺织会议上,除若干地区要求特殊照顾外,大部分都表示满意,虽然若干厂目前还不够本,但都表示愿意根据这个代纺标准去努力。因为事实上,这是完全可以办到的,而且已经有了不少例子。
所以,从整个棉纺业的情况看来,今后的情况会一天比一天好,前途是无限广阔而光明的。


第2版()
专栏:

  为克服困难提供了范例
记华东首届纺织会议
为仁
为克服困难争取好转,华东首届纺织会议于上月十六日在沪召开,历时八天闭幕。会议取得了如下的三个重大成就。
会议的第一个成就,是发扬了民主精神,订定了克服困难的生产计划。参加这次会议的包括上海、山东、苏北、苏南及浙江等省、市、区的行政机关、工会、公营和私营的棉纺织业、毛纺织业、丝织业、染织业和针织业等公私和劳资的代表共一百三十人。在会议进行期中,充分发扬了民主,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大会能根据各地区公私营工厂的具体情况,订出了统一的生产计划,其中包括开工率、原料、代纺代织、工缴等问题。依照这个生产计划的规定,私营纺锭开工数达设备锭数的百分之七十四,公营厂为全部公营厂锭数设备的百分之九十,并决定私营厂开工日数为每周四天四夜,公营厂由于负担巨大的财政任务及供应市场的责任,开工数为每周五天五夜。依照此项决定,公私营厂五个月的所需原棉供应,当无问题。关于增加代纺问题,则拟提请中央人民政府考虑批准;代织则由于纱厂已经代纺,故重点应放在染织业上。工缴费政府不仅已经调整,而且还作了减低电费、降低利息的措施。现在沪市私营鸿丰纱厂的工缴成本已降到二○三个折实单位,如与二二四个折实单位的工缴费收入相比,能余一一个单位。这个事实在小组会中被提出时,大大增强了各厂改革经营管理、减低成本的信心。
会议的第二个成就,是确定了新的经营方针。在这个新的经营方针的指导下,将使占有我国最大比重的华东纺织业,从此摆脱对帝国主义的依赖,而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得到正常的发展。在会议讨论过程中,亦曾有许多代表沉痛地指出过去蒋介石匪帮在卖国投靠的政策下,勾结帝国主义者以美棉掠夺我国的财富,造成我国农村经济破产、国内市场萎缩,置民族工商业于死地的罪恶。并一致认识到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是不能并存的。故新方针的第一个内容即是彻底根除对帝国主义的依赖心理。其次是转变过去趋向投机、贪图暴利的作风,要从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精干机构、发挥生产效率各方面来取得正当的利润。同时利润的分配也须着重于扩大再生产。第三个内容是:今后的经营方法,应是企业化的竞赛和互相观摩,而不应是利用矛盾、损人利己和互相排挤,亦即各私营厂为了达到经营合理化的目的,应经劳资双方和工程人员的研讨,订出比较合乎实际的关于定料、定质、定量、定员的经营标准。这个新方针的决定提供了今后私营企业改造生产组织的准绳。
会议的第三个成就,是通过了劳资小组的讨论和收集了各方意见,交流了各地克服困难的经验,因而与会劳资双方代表进一步提高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且一致认为搞好劳资关系为当前克服困难及今后发展生产的主要环节,从而拟定了华东区纺织工业劳动公约、奖惩办法及在私营厂普遍建立劳资协商会议等三个草案。会议结束后,上海解放日报曾于上月二十六日发表题为“为克服困难提供了范例”的社论,文中对此项会议的成就作了适当的估价,认为这个会议“在调整工商业与公私关系方面,特别是在改变企业经营方针方面,提供了一个良好范例,这不仅适用于纺织业,亦为其他各业克服困难的途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