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币制稳定后私营工商业怎么办?
章乃器
新年,我发表了“劝投机商人赶快洗手”,在那篇文章里,我就说过,军事作战已经基本的过去,今年的中心任务将是经济作战。现在,经济作战又已获得初步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在短短的三个多月当中,由基本上战胜了财政赤字,从而基本上战胜了延续十二年的通货膨胀。
战争是惨酷的,不可避免的要有重大的牺牲。中国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和四年的解放战争中,生命和财产的牺牲几乎难以数计!所以,并不是我们要有战争。我们的作战完全是不得已的。因为敌人太凶暴了,不作战就不得活,就不能做人。这个道理是不必说明的了。经济作战的理由也是如此。
日寇和蒋介石匪帮败退之后留给我们两个经济上的灾祸:通货膨胀和贫穷。这是敌人恣意掠夺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必须自谋解决的严重问题。如果我们在军事上战胜日寇和蒋介石匪帮之后不进一步战胜通货膨胀和贫穷,革命的胜利还是不巩固的。那中间,第一步还必须先战胜通货膨胀。没有稳定的通货为基础,生产建设的恢复是很困难的,贫穷也是很难战胜的。
通货膨胀的危害真是一言难尽!结束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是十多年来中国人民一致的要求。这种要求在国民党时代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因为通货膨胀是他们的掠夺手段之一,他们是不肯轻易放弃的。他们那个连根腐烂的政治机构,也是不可能执行这一个极端艰巨的斗争任务的。只有今天人民自己的政权,才可能有决心、有力量进行这一场经济作战,而取得胜利。经济作战和军事作战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须经过一些困难。完全没有困难,是不可能的。
问题就在这里。经济作战已经获得初步胜利了,物价大体上已经稳定了,全国人民正为这一个伟大的胜利而欢欣庆祝。但,同时,困难也表现出来了,少数工商业因此而关门,若干从业员工因此而失业,那些关了门的工商业,有的是投机性的,有的虽然不曾投机,然而不是今天人民所需要的,有的甚至也是为人民所需要的。那就是说,困难表现在各方面。
许多经济学者都已经告诉我们:通货由膨胀转入紧缩阶段的痛苦,更甚于膨胀时期。但,通货由膨胀到稳定,却必须经过一个紧缩的过程。因此这一种痛苦是不可免的。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才可能大量提高货币的价值,而不会感觉到丝毫痛苦。
必须指出:这一种痛苦,政府机构和国营企业是同样受到的。管理现金使得许多国营企业的资金周转感到困难;紧缩编制更使得它们在进行工作和处理人事上大伤脑筋。但,这都是准备着的。共产党从来也不希望侥幸取胜——打没有牺牲的胜仗。因此,在三月三日颁布的《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里面,就指出“宁愿忍受若干较小的困难,以便防止和避免更大的困难”。所以,人民政府这一次领导经济作战正和领导军事作战一样,忍受困难是自己带头的,而忍受目前一时的困难,正是为着大家未来的幸福。
以上说明了今天的困难和痛苦,是敌人多年掠夺遗留下来的余毒,并不是人民政府制造出来的。长了十多年的脓胞,一旦开刀医治,一时的痛苦是会大一些,但要做一个健康的人,忍痛一时又无可避免。这是胜利中的痛苦,大家只能再接再厉的向前迈进,以取得最后的、更大的胜利。
为什么在上海,这一个时期的痛苦会更大一些?那是因为上海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心脏地带,产业的畸形发展本来特别的厉害。加上敌人的封锁和轰炸,正针对着上海,痛苦自然就多一些。这正证明了,今天的痛苦是敌人给与我们的。
尽管是敌人给与我们的痛苦,人民政府今天一面要从根救治,另一面还是要尽量设法减少痛苦。但减少痛苦并不靠打麻醉针,而是结合根本治疗,要使创伤早点复元。这就是毛主席在四月十四日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所说的:“今后几个月内,政府财经领导机关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调整公营企业与私营企业以及公私企业各个部门的相互关系方面,极力克服无政府状态。”在同一个会议上,中央财经负责人陈云还报告:“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准备在今后几个月内召开若干必要的会议,拟订若干必要的法令,并将重心放在调整工商业方面。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来的六个月中,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的工作重心是放在财政方面,这是完全必要的,因而达到了平衡收支稳定物价的目的。”事情很明白,稳定物价是恢复经济的基础;先用全力平衡收支,稳定物价,再进一步调整工商业以求经济的恢复,步骤是十分合理而且正确的。
这是中国从来不曾有过的新形势:国家统一、独立,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物价稳定,政府又用大力来调整工商业,有计划的使国民经济由恢复逐渐进到发展。在这个新形势之下,私营工商业应该怎么办?
我想,自己检讨一下吧!倘使自己的事业是投机性的,那在今天,没有转业的计划就只好早点关门。投机事业对于人民是有害无益的;它是脓胞里面的脓,是必须清除再加消毒,病才会好的。通货膨胀使得投机性的工商金融事业大大的发展起来。以上海而论,尽管战争使得经济衰落,通货膨胀却使得工商金融事业的单位数大大的增加。它们的存在完全脱离了人民的需要。既然它们过去是寄生在通货膨胀的基础上面,那末,这种企业今天随通货膨胀的消灭而消灭,还不是很自然而合理的吗?
有些工商事业不一定带投机性,然而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不为人民服务,而是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服务的。今天,这三个人民的敌人倒下去了,它们失去了服务的对象。除非能够赶快的转移方向,改变为服务人民的事业,那末,淘汰也是免不了的。
盲目的转业也是不行的。由投机转移到商业,或者由某种商业转移到另一种商业,甚至由商业转移到那些人民一时还不需要或需要没有那么多的工业,结果依然要失败的。很明显,商业是一般的过剩的。而工业生产是不能盲目的。究竟应该转移到什么行业,我们现在还不可能有各种正确的统计数字——过去的数字即使正确,今天也有些不适用了,因而一时也还不能有一个全盘的经济计划来具体规定私营工商业发展的种类与数量。但是,原则上却早已指出了。发展的方向就是“面对人民”和“面对农村”。也就是说,任何不是操纵国计民生而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业,都是工商业转业的目标与活动的范围。
依我们的了解,目下购买力的低落是一时的。实际上,在通货膨胀停止以后,人民节省了极其巨大的通货贬值的损失,这种损失是应该可以转变为新的购买力的。但,由于过去是重物轻币,有了钱便拚命的抢购商品;今天变成了重币轻物,存商品的拚命要去换钱,这就使得商品的供给大量的相对的增加。北京有一间店铺张贴了“要钱不要货”的广告,正代表了一般人的心理。这种普遍的心理又使得消费人等待着看,延迟了购买。有些消费人过去也多存一点商品,现在有得用就不买。有的消费者甚至要把过多的消费品抛售出来。于是,市面便形成一时的供过于求的现象。实质上,这不过是购买力的延迟,而并不是购买力的减低。物价稳定了一个时期之后,延迟的购买力还是要重新发动起来的。
物价是可以由下跌而归稳定的。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的报告已经告诉我们:“物价继续下降对于全国经济也是不利的,如果继续下降,政府当采适当步骤稳定之。”大家可以完全相信这一个启示,因为政府现在完全有力量控制市场,而共产党说话,是说得出就做得到的。消费人的观望时期一旦过去了,市场便可恢复。夏收以后会有一些进步;秋收只要能有平常的年成,可以有更多一些的进步。但,市场基本的好转还必须在战争完全胜利结束,土地改革使农民购买力基本提高之后。
倘使大家认为上面的估计大致不差,那末,占绝大多数的正当经营而又为人民所需要的工商业,是应该可以坚定信心的。当然,业务方针的改变和组织方式、管理方法的改善,仍然是必要的。在业务方针上,除了必须面对人民,面对农村,切实的注意为工农阶级服务以外,还要诚心诚意的接受国营经济的领导。应该个别的、集体的去和领导的国营经济机关商谈,以谋公私经济配合起来共同努力生产、繁荣经济。组织上必须力求现代化,不能在事业机构里面建立封建关系。管理上必须完全肃清那种轻视职工的旧思想,要学会和劳方协商解决问题。这种积极精神和进步作风,使得事业转危为安,困难由大化小的例子,已经很多了。工商业家能在困难当中锻炼自己,力求进步,不但对事业有益,对今后自己做人也是有益的。等到困难过去,不合时宜的企业单位改造之后,不会再有不正当的投机和竞争,存留下来的工商业是一定可以得着发展的。
今天人民政府里的人员,是没有人会像反动统治的官僚那样,以万能自居的。共产党所倡导的相信人民、与人民商量的作风就是今天政府人员的作风。所以,工商业家千万不能一味依靠政府指点出路,而应该是同业集合起来,共同讨论维持事业的具体办法。自己有了办法,再和政府商量,配合国营经济向前发展,那才是有效的。尤其是若干重要生产部门,必须赶快把现有的生产力,可能提高的生产力以及集体商定的生产计划准备好,以供今后几个月内政府召开若干必要会议的参考和讨论,这是工商业家的民主权利之一。只有这样的积极努力,公私兼顾才可能圆满实现。
最后,我希望全国的工商业家不要听信匪特的谣言,坚决相信政府的政策。政治上正确的认识和对新国家坚决的信心,对于每一个工商业家应付当前的新形势都是有头等重要的作用的。我相信解放日子较长城市里的工商业家,应该已经在工作当中取得了这样的经验。
一九五○、四、二八


第5版()
专栏:

  对于目前私营工商业问题应有的认识
孙晓村
(一)
最近几个月以来,特别是从三月份起,若干地方的若干私营工商业显然是处在一种十分困难的状态中,尤以上海为甚。上海自从春节以来,几乎每天都有私营行庄的停业,工厂商店倒闭、搁浅、停工、减产的事情,有些工厂商店的资方,竟至一走了事,失业工人人数,骤然增加,现在已达十五万人左右。这种情形,我们应当承认是一个大问题。因此,私营工商业问题,在目前已成为全国注意的一个问题,而且已经被提到了急待调整处理的日程上来了。
对于这个问题,各方面的关心与注意是一致的。但是各方面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因为立场和角度的不同,是有差别的。在这篇文章里,我只想做一种努力,就是想使这种混淆的观念得到澄清。
(二)
这次各地工商业所表现出来的困难中,有几点特征:
第一、这次工商业的困难,虽然范围相当普遍,然而各地的困难程度是极不一致的。一般地说,大城市的困难高过于小城市,而大城市之中,上海尤其突出。如果深入地分析,则凡是这个城市,它周围的农村是经过了土改的区域,那末它所感到的困难比较轻,反过来新区的城市的工商业困难比较来得重,这从京津两地与上海比较上,老区的若干城市与新区的若干城市的比较上,尤其关内与关外的比较上,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如北京、天津固然有一部分工厂商店关闭歇业,但也有不少的工厂商店在三月份甚至四月上旬新开,而且天津三月份新开的工厂,资本比以前增大。这和上海的情形有显著的不同。至于东北,那末今天关内各都市所遭遇着的私营工商业的困难,在东北完全不存在,可见经过土改而且没有战事的区域,确是另有一番景象的。
第二、上海之所以突出,就因为上海一部分的工商业,过去仅适合于少数特殊阶级的消费的,甚至,可以说是面对帝国主义的。过去一般的情况是,上海所生产的商品,销售于京、津、武汉等大城市,京津武汉所生产的商品,销售于内地的中小城市,内地中小城市所生产的商品则销售于农村。因此,上海与广大农村间的距离是相当远的。故而在解放后要面向农村,也就特别困难。
第三、上海解放后一年来一直被封锁,而且二月六日遭受敌人的大轰炸,也是使得上海工商业的困难比较突出的原因。
华北各城市在解放之后由于城乡交流恢复,生产曾经一度上升;现在或多或少遭遇经济萧条的困难,还不致于发现资方弃厂出走的情事。上海的情况就较恶劣,最近就有少数工商业者几乎完全丧失了信心,对于自己的事业,不再坚持维护,只求一走了事,以致整个市场上的信用关系,遭受重大破坏。这是不是说所有出走的资方,他们的事业都已经到了这样山穷水尽的境地呢?事实并不完全如此,因此,除掉少数别有原因者外,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是值得注意的。
第四、这次的困难,虽使工商业者群情惶急,都市生活受到重大影响,而在农村方面,感受到的波动十分轻微,农民正以大力从事农业上的春耕,与水利上的春修。这说明工商业的这次困难是有其本质上的不可避免的因素的。
(三)
上面所说的这些特征,告诉我们,对于目前工商业的困难,必须主要的从它本质的分析上,才能作出深刻而正确的认识。这两个月以来,我们听到来自各方面的呼吁与责备,认为这次工商业的困难,主要的是因为税收和公债的征募过重,使工商业的周转资金大大的减少,因而形成了这样搁浅的局面,也有一部分意见,竟认为由于物价稳定得太早而且太快,使工商业对于这突然来到的通货紧缩与物价下降,有措手不及之感。这种非难是不是有理由呢?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公债的负担,对于局部的某一家工厂或某一家商店,可能成为使他周转资金因而减少的原因。税收方面,在征收手续上,可能也有些缺点。但这一切,决不会是引起这次工商业困难的主要而且普遍的原因,这在上述特征中可以证明。公债税收全国各城市是普遍征募的,如果这是工商业困难的主要原因,那末各城市的情形何以会有不同,而上海的困难,又何以会这样的突出。其次,物价下降的初期,对于工商业多少是痛苦的。然而从通货膨胀转入收支平衡,这段痛苦是无法避免的,今年不痛苦,明年也要痛苦。而且从长远的全面的利益着想,这对于工商业是有利的。再说物价由下降转入稳定,粮价平疲,利息跌落,开支减少,也为正当工商业在遭受痛苦之后,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见,这次工商业的困难,决不是公债税收所引起,而有它基本上的原因的。分析起来:第一、最基本的,因为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百余年的帝国主义剥削,更长期的封建地主的榨取,以及二十余年的官僚资本的掠夺,再加上长期的战争破坏和灾荒,元气实在是大伤了,广大人民的购买力,是普遍的缺乏。特别在春天,当小麦、丝茧、茶叶、菜籽等尚未登场之前,向来是农民购买力最低落的季节,是商业上的淡月,基本的因素加上季节的影响,使销售市场特别呆滞,城市的工商业因此感受到重大的压力。第二、一部分工商业,在解放以后,没有真正转变方向做到为农村为广大人民而服务。由于转向转业的困难,他们一直还停留在适当旧社会需要的阶段上,时间拖得愈长,亏累也就愈重,所以遇到物价稳步下降,经济日趋正常,投机完全消灭的时候,这类工商业就感到无法支持。第三、过去我们的工业生产,完全是盲目的,如京津两地的火柴厂,可以供给华北农民每人每天消耗八根火柴,而正常的消费量每人每天至多两根半,因此造成了生产过剩的现象。这种盲目生产以致造成过剩的情形,就今天所知道,除了火柴以外,卷烟、面粉、肥皂等业,在各地都有类似的毛病,其他不知道的,一定还有。第四、过去我们工业产销情形,是洋吃华,大吃小,如前所述,帝国主义的商品,以上海为主要市场,上海的商品,以京、津、武汉等城市为主要市场,京、津、武汉的商品,以内地中小城市为主要市场。而过去内地的封建势力,贪污政治,以及连年的战争匪乱,不容许生产事业有丝毫发展的可能的。现在情形改变了,大陆上战争没有了,土匪已经肃清,内地的中小城市,自己也搞起生产来了,而且因为原料方便,工资低廉,取得了不容易竞争的地位,如天津市场上最近所表现出来的两种矛盾情形,一方面面粉业的产品没有销路,而另一方面制造面粉机械的工厂,却生意兴隆,所接各地小城市的定货,据说已定到本年七月份。这种小城市对大城市的抵抗,使大城市的市场大大的缩小,因为大城市的工厂,离原料远,离销区远,而且工资高,费用大,不容易与它竞争的。第五、劳资关系还没有正常,资方所提出的,一是工资太高,二是不能精简节约解雇工人;而在工人方面,认为在资方没有把财政公开,管理实行民主以前,是无法接受的,这样一来,使若干工商业,无法从劳资的团结中,渡过当前的困难,而这种隔膜与僵峙,对于劳资两方都是不利的。
总之由于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抗战以后,国民党反动政府长期的通货膨胀,使中国的工商业,一般的说来,习惯于在通货膨胀物价高涨下取得生存的,个别的说来,有些工商业他们经营的方式和对象,是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分不开的。因此在社会性质,逐步改变的时期,一部分工商业的被淘汰,是无法避免的。这在一个社会转变过程中,也可以说是一种澄清的作用。
(四)
对于目前私营工商业的困难情形,政府一定会以最大的力量来设法处理的。最近一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开会时,毛主席的指示和陈云副总理的报告,都明白的指出,今后政府的财经工作,将以很大的一部分力量,放在全国工商业的调整上,以达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目的。但这件事是与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这一工作分不开的,而由于过去私营工商业的本质上的许多落后的因素,再加上农民购买力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恢复过来。这一项调整与改造的工作,将是一件长时期的事。对于这项工作的任何性急的要求,都是不合理的,而且也无法办到的。全国的工商业者,应当深切的认识这种原因,以最大的勇气和忍耐,来和政府以及劳方结合起来,共同逐步的克服这个困难。
这次各地工商业的困难,给与我们很多事实的教训。不接受这些教训,也就是说,不肯在真理前面低头,不肯把自己改造过来,那末前途是不会有希望的。因此,我希望工商业者,第一、要认清这些上面所说的特征和原因,了解只有把自己事业面对农村,走向内地,为农民大众切切实实的服务,争取这个全国第一个大主顾,他的事业方可以得到无限的发展。如上面原因中所指出的,今后有些工厂如不就原料就产区,是不容易存在的。去年天津开了一次工业展览会,发动了上千的农民中的生产英雄、劳动模范来进城参观,这些农民对于天津工业生产品,提出了很多的意见,使天津的工商业者,不但知道了农民需要什么,而且知道了土改后的农民,当商品适合他们需要时,他们是有相当购买力的。据估计一九四九年华北农民所卖出来的山货、水果、鸡蛋三种东西的所得,平均每人达十斤小米,单拿这一项来购,就是一分不可轻视的购买力。在这次各地工商业困难中,京津两地不但没有上海这样困难,而且在困难中还有新生。这一方面基本上固然因为周围都是老区,但是京津一部分工商业者,已懂得面对农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工商业者今后应当在同业方面尽量发展联营的组织,同时接受政府与公营企业的领导,来尽量减少生产的盲目性,政府今后一定会照共同纲领二十六条与三十三条所规定的,逐步地做到,使五种经济成分各得其所,并且把公私经济的主要部门,组织在恢复和发展的总计划中,但这不是一件一蹴就成的事,现在的问题,是在于使私营工商业的盲目性能尽量减少,以免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第三、工商业者要认清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改变为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的过程中,一段痛苦的时间,是必须经过的,相当的牺牲,是无法避免的。例如政府扭转财政经济的局面,在物价开始稳步下降时,工商业便感到痛苦。但问题是在于这些措施,是不是合理的,对于工商业基本上是不是有利的,如果是,那末若干痛苦和若干牺牲,是应当忍受的,正如割治一个毒瘤一样,无法不损伤一些好肉而且不流血的。工商业者应当知道,在这段痛苦之后,不会再是更大的痛苦,而是一个稳步发展的局面。第四、工商业者要记着毛主席的指示:“拿发展资本主义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帝国主义与一个本国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这就是说,在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中,私营工商业有他的广大的发展前途的,而且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是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因为他担负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在这次工商业的困难中,竟有人说政府是要提早实行社会主义,这完全是不明了社会发展规律与政府政策的无稽之谈。因为中国的将来进入社会主义,是要在经过若干年的新民主主义发展之后,这段时间有多长,谁亦无法预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这段时间是相当的长,因为生产的发展,不到一定的程度,无法实行社会主义的。一个工商业者,对于这一点,应当要有清楚正确的认识。第五、在这次工商业的困难中,我们听到工商业的一些要求,就是要求减低工资,要求解雇工人,好实行精简节约。这些要求,从维持生产的观点上来说是有一部分道理的。但问题是在于是否资方还有其他不合理的现象,没有及时改革?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只解雇工人而不精简职员,假如只减低工人工资,而不减低少数高级职员工资,假若不节约其他的一切开支,假若厂里边还存在着浪费的现象,假若财政情形,对于工人完全讳莫如深,假若不给被解雇的人员以生活上的适当照顾,那未有什么方法并且有什么理由,要工人单面接受呢?所以今后工商业者应当事事与劳方协商,只有通过这种劳资协商,才能使劳方提高劳动情绪,与资方同甘共苦。第六、根据上面所说的,工商业者要认清事实,了解环境,并且看清前途的发展和希望,恢复企业的信心,把一切的力量重新组织起来,投入生产中,要知道有利的条件已在成长,工商业者不应当屈服在困难之前,苦撑过这一段时期,局面就会好转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