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人民文艺

  迫切需要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朝闻
一个文艺杂志的读者投书中,显出他对于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学习还很不够。他认为方针早就没有问题,干就行了。过分强调学习方针而放松了创作实践,这种学习就成为浪费精力的行为。是的,光说不做是不对的。——即使是为了彻底了解原则,不在生活上创作上努力,对于原则也不易彻底了解,更说不到原则之具体化和发展。但按照一般情况而论,强调学习方针是不是过分?文艺工作者是不是已经足够的掌握了方针?——没有,差得远。谁要是轻视这个不受时间限制的以马列主义来处理文艺问题的文件,不从各方面去联系实际以读懂文件的基本精神,不把它应用到一切文艺工作中去,那末,即使他在努力工作,这工作很可能是盲目的,干不出道理来的。
不论新老的革命文艺工作者,绝大多数很尊重这文件,并热心学习;但不等于说,没有少数轻视文件学习的人。不了解这个文件对于文艺工作(以及一切工作)的指导作用,或者以为自己已经学够了,或者以为文件所针对的问题和自己无关,口头上承认这文件是指南针,实际并不认真学习,接近“已经学够了”的言论或想法,往往出现在某些文艺工作者中间。
某些掌握着写实技法但缺乏正确认识并正确反映现实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美术工作者,他宣言:“我一贯就是现实主义者,只要有熟悉生活的机会,相信可以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用什么态度去运用写实手法?这种写实手法是否等于现实主义?如何才有明确的人民大众的立场?如何把握能够推进新社会前进的主题?如何才能够发挥作品对于群众之教育作用?一片模糊。这种曲解现实主义的论调,实质是资产阶级的纯技术观点的流露,也即是在情绪上拒绝彻底改造自己的表现。你能说这样的朋友不需要好好学习新文艺方针吗?
有些长期埋头在工笔仕女画的朋友,他没认识到工笔画的技法并不是等于群众喜闻乐见的基本条件,——“我的作风本来就是大众化的,只要能给我多印些作品就能普及。”他把大众化看成简单的技术问题,不了解大众化不是简单的通俗化;不了解首先要学习大众的思想感情,自己首先从大众的思想感情“化”了过来才把它们“化”到大众中去的道理;不了解这种论调发展开来,就把月份牌的技法当成普及工作的主要条件。这样的朋友,谁能说他不需要学习为群众与如何为法的新文艺方针呢?
在提高与普及问题上,没有把在普及基础上提高,提高指导下的普及这原则具体运用到工作中去,相反的断章取义的理解提高,歪曲提高的原则。以为油画之类的形式就是高的标准,大规模的管弦乐、彩色电影就是提高的标准。同时,静止的看待发展中的即令是萌芽状态中的群众新艺术,机械的把他和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盛期的选品以及革命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艺术品相比较而得出“到底还是古人的、外国的作品好”之结论,取消了当前新中国新艺术之群众性的进步的意义。另一些朋友,相反的庸俗的理解普及,以为普及就是迁就低级的欣赏能力或欣赏习惯,忽视群众作品中健康的主要因素而不适当的赞扬其原始性的或比较落后的表现方法。对于这两种左右倾的不适当理解提高与普及之原则的理论,不正说明学习文件是迫切的需要吗?
超阶级的及以脱离实际的艺术观虽然没有或不敢公开流行,但从那些口号上是“从头学起”,创作上则不忘情于资产阶级没落期中的形式主义作风,把洋八股代替为工农兵服务的新艺术的“创作”,和“学习了政治不一定能进行创作”的、对马列主义学习冷淡的言论看来,难道不是迫切需要好好学习新文艺方针的客观根据吗?
如果以为这些例子不是众所周知的,那末,请看八九月间上海文汇报关于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可不可以作为文艺作品中的主角及可不可以写的争论,其中某些强调如何写而忽视写什么,主张不熟知的不写而忽视主动去熟悉该写的等等意见,以及对于这一问题特别关心以至困惑的情况,就可以证明学习毛泽东文艺方针不但是需要而且是迫切的需要着。
方针不是口号,不是空洞的条文,检验学够或不够,要看他是不是真正领会了方针的精神实质并在行动上无条件的执行这方针。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符合理想,即令是七年前就学习过毛泽东文艺方针的同志,也并不是都能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符合毛泽东同志所指示的立场、观点、态度、工作、方法诸原则的。比如说,作品的主题不能预示现实发展的前途,而止于现象的罗列;作品的主题不能像共产党的政策一样及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即令愿意赶上现实发展但竟落后于现实;这不能不说主要由于对毛泽东同志所号召的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政策之理解与努力不足。现在的文艺战线上,比较透彻的熟悉工农兵并作生动的描写和能指导现实斗争的作品还不十分普遍;缺乏生动形象的公式主义的概念化的作品还未绝迹;到今天,竟然还有少数的同志,以自己的学习为理由,强调个人技术的磨练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比较重要的、大量教育年青干部的责任;也还有少数同志在具有高度技法的苏联艺术之前感到惶恐,而不分析苏联艺术发展的实际过程,后悔自己过去因为做多了普及工作而没有在提高技术上努力;个别同志忽视老解放区正确执行文艺方针所获的成绩,正如曾经由于强调学习民间而全盘否定西洋的偏向一样,在入城之后,忽视七年来改造秧歌、民歌、年画、鼓词的经验与成就,不适当的强调西洋技法。……这些,虽然不是普遍存在的,但不能不说是违反毛主席的文艺方针的极其有害的倾向。对于这些群众观点与艺术观点还不健全或者还不巩固的同志,你能说他对于方针学习得太多了吗?
要是我们把文艺干部的范围扩大来看,则问题更形严重。从一月八日山西日报刊载的王大斌同志“我对于太原市卖旧年画书局的意见”看来,存在于旧艺人中的问题很不简单。根据该文的统计,仅仅出现在太原市上的有毒的年画就有六十七种。请看看“最新二十四孝图”、“天赐财源”、“济公活佛济世图”、“魁星点状元”、“上海摩登女郎”、“对影自怜”、“兰汤浴罢”、“春色恼人”,这些腐臭的名目,你就可以想见其内容腐朽到什么程度,这也可证明大量的民间艺人的文艺思想里,除了封建的殖民地的色情的小市民趣味,只管销售,对宣传教育不负责任的动机以外,还有什么东西?如果再看上海出版的新连环图画,同样可以证明他们需要学习之迫切,虽有好些内容形式都不错的,但是也还有许多没有摆脱应该摆脱的旧传统旧作风,以神怪趣味来反迷信的色彩。就在旧戏改良上,虽然有很多成绩,但大部分还在旧戏的圈套里;即令演着新戏,也还有迎合小市民趣味不顾严肃内容,卖弄着个人色相,习惯的来一些不必要的噱头,因而损害主题的效果。由此可见:旧艺人迫切需要改造。担任改造工作的干部的数量需要很大,而这些干部不首先学通方针是不能很好完成任务的。
七年来文艺界的情况是变了,但并没有因为大量文艺工作者的进步而减轻了学习“文艺座谈会讲话”的作用;相反的,由于斗争的更形复杂,战线的扩大,这不受时间限制的文件更显得重要。是的,加紧学习文艺方针在一定时期要影响创作的数量,但因此妨碍了某种非人民大众之立场的创作,这种妨碍是必要的有益的。是的,方针的学习不能停止在文件的阅读,如果止于背诵文件,或者念经似的重复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而不联系实际问题,文件的精神也学不懂,更不能希望发挥它。但是,如果以为“文艺座谈会讲话”已经过时,轻视它的无比的指导作用,或者满足于这方针之一知半解而不从各方面研究这方针,不仅会在飞跃前进的现实之前失却作家的作用,就个人说,也有被现实抛弃的危险,至少是掉队的危险。整个文艺界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一样,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文艺政策指导之下将飞跃的发展,但如果个人不努力,最不幸的是自己。“干”是必要的,但学习文艺方针也就是“干”的主要环节;只要不是学究式的或教条主义的学习,它将帮助你“干”得更有勇气也更有效果。


第5版()
专栏:人民文艺

  “坚不可破”与“无坚不摧”
——介绍歌剧《钢铁战士》
周巍峙

《钢铁战士》原名《钢骨铁筋》,是东北武照题同志等集体创作,现经华北军区特种兵团政治部文工团武宝光等同志加以改编,名为《钢铁战士》,已于国民大戏院举行公演,我于数日前看了他们的预演,很受感动。认为有很大教育意义,值得向大家介绍。但对剧作方面,尚有一点意见,特根据预演时的观感,写出供观众及读者参考。不过他们在此次公演时也许已有不少修改,我的一些意见,也恐怕已不合适,那只好等看过正式公演再修改了。
该剧是写解放战争中,一个堪称典范的革命军人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故事。
一九四七年,敌人以重兵进攻我华东沂蒙山区,我军某部二排长张志坚同志带领全排主动要求掩护指挥机关、重要军火工厂及粮库安全转移,任务完成后,被敌人包围在五指山顶,血战五昼夜,击退敌人十几次冲锋,后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跳崖突围;二排长张志坚、通讯员刘海泉、以及炊事员老王均因受伤被俘,阶级异己分子战士齐德贵,经不起严重情况的考验,投降了敌人。敌人为了要从他们嘴里审问出埋藏机器粮食的地方,做他们所谓“不攻自破”的美梦;但老王痛骂齐德贵的无耻劝降,抗拒敌人的审问,当场壮烈牺牲,年幼的通讯员刘海泉任凭敌人利诱威胁,一字不吐,并机智勇敢刺伤敌政工处长,击毙敌士兵,慷慨就义。二排长张志坚在法庭上坚定不移,那怕敌人严刑拷打,始终不屈不挠。他这种伟大的英雄气节感动了敌兵魏明义、王德胜,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张排长一块跳出火坑,投奔解放军。他们逃出后,为群众掩护在一个小乡村里,敌人紧紧追来,利用叛徒齐德贵做内应侦察行踪,张排长不幸再次被捕。齐德贵甘心事敌,伪装被俘对张排长继续进行侦察劝降,也被张排长识破;最后敌人又将其母、子抓来,妄想利用亲骨肉威胁劝降,他们没想到解放军的母亲和自己的儿子一样,也是坚强不可屈的人,她鼓励着自己的儿子,揭穿了敌人的鬼计圈套,敌人残忍的打死张排长的儿子,但这没有丝毫动摇张排长钢铁的意志,坚定的决心。
人民解放军反攻的炮声,震破了敌人的迷梦,蒋匪最后的挣扎和顽抗,被解放军强大的炮火所击溃,叛徒齐德贵随着匪军一道灭亡;英雄排长张志坚带着起义的弟兄们胜利的和部队会合了,全军敬佩这伟大无比的钢铁战士,全剧在热烈的歌声中闭幕。

这个剧的好处是用比较典型的人物与深刻的形象,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崇高的革命品质,革命军人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以至自己的儿子。它也说明战争是残酷复杂的,敌人是阴险狡诈的,战争胜利的取得,不仅是经过千百次血战,也由于人民解放军所特有的那种坚决顽强的钢铁般的革命意志,才能打退敌人一切进攻,取得最后胜利。这些地方,对观众,特别是城市观众们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因为当人民解放军已在全国胜利的今天,很易忘记,或者根本不知道它曾走过一段非常艰苦的路程;当歌颂人民解放军威力强大,战无不胜时,不易联想到像张排长在那种情况下,直接与敌人顽强斗争,粉碎敌人一切阴谋的伟大威力,这是人民解放军革命品质在另一战场上的集中表现,也是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它使人深刻的感觉到人民解放军真正是人民的部队,为人民而作战,因此它是钢铁的部队,它的战士也就是钢铁的战士。它就真正具有“无坚不摧”的钢铁般的力量,而“无坚不摧”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它具有“坚不可破”的革命意志。
像《钢铁战士》中的张排长,和他的英勇顽强的战士们,就是以伟大自我牺牲的精神,主动要求完成艰巨而危险的任务,在任务完成以后,个人的生命受到威胁,他们的阵地将会被敌占领,但是他们意志并不动摇,思想的阵地更加巩固,因为为人民而牺牲自己一切,是革命军人随时都准备这样做的,在接受任务时,就预料到这一点。因此“死”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威胁,他们所想的仍是如何更多的杀伤敌人,一直到敌人已突破阵地,敌我肉搏的时候,老王所想到也是在他牺牲前,如何再打死几个敌人,这些战士跳崖突围,也是为了争取也许是最小的可能来保存自己,好在今后更多的杀伤敌人。这就是钢铁战士的钢铁般顽强的性格。这种钢铁般的性格,是长期在伟大的共产党的思想教育下的结果,许多革命的农民已变成或正在变成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共产党员。每个战士以做人民的英雄为光荣,以做共产党员为光荣,因为这样,年幼的通讯员在他危急的时候,向党提出在他牺牲之后,要承认他是共产党员,而在敌人把他当小孩用各种手段威胁利诱他的时候,他却能机智的用钢笔剌伤敌人的眼睛,用敌人的枪打死敌人,以至自己也壮烈死去。因为这样,老王才会那样蔑视投降敌人的阶级异己分子,敢于那样奋不顾身的去殴打敌人,终于光荣而顽强的死去。他们临死前,都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些地方十分激动观众们对敌人的仇恨与蔑视的心情。也因为这样,张排长才会坚定不移的站稳自己的立场,他紧记着指导员常讲的话:共产党员除了随时随地为人民着想以外,最严重的考验就是在艰苦复杂的环境里、战场上、敌人法庭上,是不是真正忠实于党,忠实于革命,忠实于人民。这就使他的意志像钢铁一样“坚不可破”。敌人说不管他是钢是铁,要把他烧成泥,但他是真金,经得起火炼,无论是打他,烙他,用夹棍夹他,拿凉水灌他,用监牢,脚镣手铐长期的折磨他,同时还用金钱、地位、美人计诱惑他,用“共产党,解放军快要灭亡”的话欺骗他,要他说出军火工厂的机器及粮食埋藏的所在,他却坚决不透露一点实情,敌人最后以他的老母及幼子来要挟他,他仍坚定自己的革命立场,为了人民,为了千千万万人民的儿子,让敌人打死他自己的孩子,没有一点动摇。用这样的革命军人组织起来发展起来的人民解放军,当然是“坚不可破”,而且是“无坚不摧”了。
因此,形式上,蒋匪的政工处长可以任意的打人杀人,似乎很神气,张排长他们有的被杀,有的遭苦刑,似乎令人气馁,而实际上,恐慌的,无能的,是蒋匪政工处长,坚定不移充满胜利信心的是张排长,最后失败的是蒋匪军,胜利的是人民解放军。这是真理,也是本剧明确告诉人的,这应该说是剧作的成功。张排长、老王、通讯员三人的表演,也还能表现出三种不同而又相同的性格,也就是说意志是一致的,表现的形象却各有不同,有的表现刚毅沉着,有的表现率直豪放,有的则显得十分机灵,这应该说是演员的收获。

有人提出,蒋匪政工处长在屡次逼供失败后,为何不杀掉张排长?是否仅为了赏金?而他的上级又为何一定不让杀掉张排长,要他说出机器粮食又是为何?
打仗是依靠人和武器,假使枪炮没有了,或枪弹炮弹接济不上,是无法打仗的。又如仅有指战人员,而无粮可食,怎能坚持战争?老百姓无粮也无法生存下去,怎能支援前线?没有这些真会“不攻自破”的,特别在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中,制造军火的机器及粮食,在战略上所起作用极大,也是决定胜负的一些重要关键。因此敌人想尽一切办法来破坏我们的机器与粮食。敌人重视这个问题的另一原因,是由于我们军民合作,坚持斗争,敌人进入解放区越深入,交通线越长,各种供给越困难,也就越想就地找到军火与粮食的补给,而这方面的线索很不好找,特务、奸细,或投降分子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两点就是敌人为什么不杀张排长而用尽一切办法来要他说出机器与粮食埋藏所在的重要原因,也就是张排长、老王、小刘为什么坚决不吐实情的根据。这个问题在剧本里写出了,但缺乏明确而深刻的说明,使得观众对于机器与粮食的印象仅是一种普通的物质,对战争影响不大,因此才会怀疑到张排长为什么不被杀害,而能“幸存”下去,一直到胜利的时候。这是剧本应加强的地方。我以为为了表现敌人对张排长不断的迫害,应在适当场所透露出我军对敌人的打击,消灭他的部队,骚扰他的供给线,使他在暂时的“前进”中,不但没有树立起胜利的信心,反而加深了恐慌的情绪。也由于这样,他才越来越凶残的威胁张排长,破坏支持战争的潜在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说明人民解放军及群众的伟大力量,也可使戏剧的发展更有根据,而不致使敌人对付张排长的过程太平铺直叙,差不多是使完一种手段,再换一个办法,显得有些重叠,而不能越逼越紧,逐步提高观众对敌的仇恨与对英雄的尊敬。譬如张排长的破衣血痕,初见时,完全想到他跳崖受伤,苦刑拷打的情况,而他又是那样的忠贞坚定,十分使人感动,但由于屡次拷问,来回出现,印象就不深了,一直到敌人要杀他儿子一场,观众的情绪,才更加激动起来。

对反派人物的描写与表演,应采取认真严肃的态度,加强他们阴险恶毒的表现,他们内部的颓废腐败生活,很容易写得一般化,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男女关系写多了,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到这些暧昧的关系上,冲淡主题的积极效果,这当然并不是不要揭露他们在崩溃前的精神状态,而是要写他本质的东西,写他们的凶残自私,写他们对人民的畏惧,写他们没有前途,写他们的疯狂心理(有人说他们演戏用的蒋介石像太神气了,不合适)。讽刺可以用的,如敌政工处长受刺受伤后,挂绷带的形象,写他们在大敌当前时的张惶失措就很好,但过于夸大,小丑化,强调表现他们爬在桌子底下,或过河时跌在河里的表现就太浅薄了。
地主出身的齐德贵,由于阶级本身利益的矛盾,他反对人民解放军,加上看到蒋匪军的力量大,贪生怕死,终于投降敌人,残害我们解放军干部,反对人民,这是可能的,现实的,也是值得警惕的。但是对地主出身的战士,应说明我们人民解放军对他们的基本政策是改造他,而不是对这类成分的战士及干部,都是处处防范的,都当内奸看的。这一点在剧本中表现得不够明确。演这个角色的同志还演的不错,他能表现出他是一种落后阶级的没有前途的卑鄙小人,只会使使鬼计,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

关于军民关系方面,这剧本没有表现当地群众对这些为了掩护机器与粮食而坚持斗争的勇士们表示关怀与爱护,后面所写张排长逃出后躲在一老乡家,该村民兵力量不少,却毫无动静的任敌人进村把张排长再次捕去,这些地方都很不合适,因此我主张在第一次战士们坚持山头时,侦察员与一老乡一同回来,带来一些干粮,由老乡指明四周敌情,告诉悬崖方面的敌人只有一个排,他可带战士们跳崖,突围找部队去。这样可以表现的血肉相连,不可战胜。在第一场的表演上,有时有一些“悲”的感觉,应该更壮一些,在胜利的信心中坚持战争,相信战争一定会胜利的,在他们之间死是有准备的,但又是为了不死而在战斗,不要造成一种所有的人都会死的感觉,小的牺牲会获得更大的胜利。最能坚强的,最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是不会死的。这一场老乡可上场,报告敌情,说明部队转移方向,领他们跳崖。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剧的效果,最后我建议作者把美人计及越狱与再次被捕的几场删去,因为考验一个革命军人,不必用完所有的方法,没有美人计已可充分看出张排长坚定的意志,同时这一场写的不够真实,显得敌人的手段也太简单了,把一个被打不久,带着满身伤痕,带着破烂衣服的张排长突然在一间华丽的房间里与一个不相识的而又向他献媚的女人见面,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使人上他的圈套?关于越狱逃脱一场,颇使人有结束的感觉,而又加上几番挫折,重被捕回,把时间拖的太长,似乎不必要。有不少冗长的对话或唱词,如齐德贵与敌政工处长或第一次见面时的问答,张排长在监狱中一些独白,以及第一场中一些不必要的台词,都可酌予删改,选择。比较重要的几场,如山顶坚持,老王、小刘的死,第一次拷问,见母与儿子被杀等场加以充分描写,这样使剧本比较精练些,使观众的印象也更深刻些。根据他们在排演此剧时屡演屡改的优良作风,在各方面观众的帮助下,此剧将会越改越好,越演越好的。


第5版()
专栏:人民文艺

  挑年画(秧歌剧)
刘振声
地点:石家庄分区某村时间:近年节
人物:张老汉——年五十来岁简称汉
老婆——年五十来岁老汉妻简称婆
大柱子——年二十七、八岁,老汉子简称柱
柱子媳——年二十七、八岁简称媳
二孩——年七、八岁或十来岁柱子子简称孩
银花——年二十来岁柱子妹简称花
全家人着新服满面红光健康愉快
幕启:(老汉背一褡裢快步轻捷上)
汉:咳!(唱)赶罢了年集回家转,一路上走着心喜欢!方才,干部集上细言讲:今年过年不一般——新中国的新年是头一个,大家要热烈庆祝一番;今年的生产闹的好,俺打粮食十几石,全家老少都欢喜,欢欢喜喜过新年。叨叨念念来的快,不觉来到了自家门前(白)二孩!二孩!(二孩跑上)
孩:啊!爷爷赶集回来了!(柱子、柱媳、银花欢喜的跑上)

媳:爹爹赶集回来了?!……走这么远一定累了吧?

汉:不累!心眼里痛快不觉累!(老汉坐)
柱:爹!城里年集热闹不热闹?
汉:可热闹哩!人多的挤不动!(立起数快板)今年的年集可真热闹,站满了大街四五条。南街上,肥猪肉刚开刀,肥羊肉也不少;北街上,杂货铺五香料,酱油干醋大料花椒;东街上,是花市,各样的鲜花任你挑。……
媳、花:爹!给我们挑来的什么花呀?
汉:你看!(掏花)一人一朵!(媳、戴花,老汉数快板)正西街,卖鞭炮,盘花两响“二天搅”(注:大炮杖)
孩:爷爷!给我买了吗?
汉:买了!买了!(掏炮递孩子接数快板)西街上,卖毡帽,货真价实样子好!
柱:给我买了吗?
汉:买了!买了!(掏帽给柱,柱戴帽、老汉数快板)十字街口更热闹,五间大厅通成一道,各样的照片摆的好。同志们跟你细说道……
众:尽照的什么呀?
汉:(快板)有什么拖拉机,有什么大铡刀;有好谷长好苗,又经旱又不怕涝。还有——还有解放大军过长江,五十的老婆把舵摇。解放军上岸如下山虎,顽固军一个也跑不了,还有……
众:还有什么呀?
汉:还有……
众:还有什么?
汉:(问的答不上有点急)还有什么?还有什么?你看你们真追的紧!一集上的事我那能都记下!反正是热闹,热闹的让你记都记不清!
媳:爹!俺们还问问你,俺们那个意见你照办了吗?
汉:什么意见?
众:给我们买年画吗?!
汉:啊!啊!念叨了半天就没有说这样——画是买来了,可不知道对不对你们的心思?你们念叨念叨我听听看谁要的好!
众:对!都说说要什么样的画,看谁要的好!
孩:爷爷!我先要!
众:你就先要!
孩:我要……(唱)我要上年画整一张,上面画个贼老蒋,贼老蒋卖国一心打内战,认了他美国爸爸不要脸。多亏了共产党解放军,爱护祖国爱人民,打过了黄河、打长江,一心要活捉贼老蒋。蒋贼他插翅也难飞,贼老美赶跑也不能回,咳嗨咦呀嗨,活捉那蒋介石打倒贼老美!
众:你要的这张画可就难死画匠了!还是另要一张吧!
孩:不!我一定要这张!
汉:好就给你这张。(掏“娃娃戏”画给孩)看看对不对?
众:(看画)啊呀!就是这张画!
孩:对!爷爷,我要的就是这张让我奶奶去看看吧(跑下)
汉:哈哈哈,你们谁接着要?
花:我来要!
柱、媳:你要吧!
花:我要……(唱)我要上年画一张整,一个老汉站当中,老汉身穿蓝袄裤,三岁的娃娃手中捧,娃娃长的红又胖,全家大小讲卫生,讲卫生的人儿勤劳动,人寿年丰过光景!咳嗨咦呀咳!人寿年丰过光景!
汉:好!你也接着要吧!
媳:我要……(唱)我要上年画整一张,一棵这棉花开当阳(央),棉花开的似雪白,朵朵翻新飘云彩,云彩飘上一个女,鲜花朵朵摘篮里,人来摘花花越开,年青的人儿花里埋,咳嗨咦呀咳!年青的人儿花里埋。
柱:你们要的是什么画?
花:我要的是全家勤劳动,人寿又年丰。
媳:我要的是要发家多种花。
汉:好!我拿来你们看!(拿出“年丰人寿图”“摘棉花图”展开)

花:(看)你真是猜透俺们的心了!
柱:爹真能掏会算!(众笑)
汉:你要什么画?

花:就剩你了!
柱:我要……(唱)我要的画儿分外鲜,互助小组闹生产,头前领头是组长(白)组长手使大锄,三锄一苗,一步三苗(唱)后面紧跟五个组员(白)组员也一字排开不落后啊!(唱)说说笑笑闹竞赛,半天锄地四亩三,互助生产且不表,学习文化也占先,组长参加村民校(白)组长参加民校一夜学习三个字(唱)组员也参加识字班(白)组员更不落后,一夜学字一对半(唱)要问这是那一伙,本是一伙青年团员,咳嗨咦呀咳!青年团员真模范。
汉:你要的是……

媳:他要的是青年团员生产学习工作都占先。
汉:好!生产学习都占先(展开“互助组生产学习”)
柱:我要的就是这张!

媳:你都猜透俺们的心思了!
汉:不是猜透了你们心思,是咱们一条心了(众笑)咳!这回该看我的画了(展开“家庭民主”画)你们看!(唱)春打六九春风吹。
众(唱):一家老小来开会。
汉(唱):五十老汉当主席
花(唱):十八的闺女作记录。
柱(唱):一年生产订计划

花(唱):家里,

柱(唱):地里,
(合唱)都照顾。

柱(唱):女的,

花(唱):男的,
(合唱)齐发言。
众(唱):一家和气真民主,

花(唱):民主的家庭齐了心,

媳(唱):一把黄土变成金,
众(唱):咳嗨咦呀咳,人齐心来土变金。
(孩跑上)
孩:奶奶来了,奶奶来了。(婆欢喜地跑上)
婆:你们都有画我那一张在那里?
汉:没有给你买,咱俩要一张吧!

媳:娘!你就跟爹要一张吧!

婆:我为什么跟他要一张呢?我自己还有一张哪!
众:是一张什么画啦?
婆:你们猜吧!
媳:我猜你是看闺女的画!
婆:不对!闺女媳妇是一样。
花:我猜你是抱孙子的画?
婆:不对!孩子外甥是一样!(搂孩)
柱:娘!我猜你是搂牌的画!
婆:瞎说!大家都生产,我那能要钱?
汉:啊!我一定猜着了,你一定是“天官赐福”的画!
婆:老糊涂你了,我又不是老封建!
媳:我们猜不着了,娘!干脆说吧!
婆:好!听我说:(唱)我要的画儿实难猜,其中的事儿巧安排,一个领着一群走,一个长啼万户开,家家户户少不了他,一本万利定发财。要问其中缘和故,待我把画儿翻开来。(双手展开“喂猪养鸡一本万利”)
众:啊呀!原来是一窝小猪仔!(大笑)
孩:整整十八个猪仔哩。
媳:娘!这画谁给你的?
婆:东邻二婶!
花:娘!我不赞成你这画养那么多猪怎么开展卫生工作呀?!
柱:你真是自私自利!养猪喂鸡一本万利吃肉吃蛋零花卖钱糟渣剩饭都丢不了,还能多积肥多打粮食。只要咱们手脚勤,卫生工作一样搞好!

汉:对!脏里求净才算卫生!
孩:爷爷!一人有了一张画,你说谁的好啊?
众:我的好!我的好!我的好!……
汉:大家甭嚷!依我看哪,大家的都好,你们说:生产讲卫生种棉花,养猪喂鸡那一样咱庄户主能少啊?你们说:家庭民主能少吗?政府里还召开代表会征求大家意见哪!不是家庭民主咱能团结生产吗?你们说: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不更重要吗?依我看大家的都好!哈哈哈……
众:对!大家的都好!
汉:可是你们知道这“好”是怎么来的吗?那里来的呢?是这儿来的(拿出毛主席像双手高展众惊喜),这“好”都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来的呀!(唱)大家的事儿样样好。
众(唱):这全凭毛主席共产党的好领导。
汉(唱):毛主席量宽智谋大,
众(唱):领导咱建设新国家。
汉(唱):新中国来新家庭,
众(唱):新家庭过的是新光景,咳嗨咦呀咳,新光景日日往上升。
汉:大家这就明白了吧?
众:明白了!
孩:爷爷!把毛主席像给我吧?
众:可不能!这是领袖像不能要。
孩:(欲抢)我一定要!
汉:好孩子!咱们把领袖挂像到正堂上去吧!
众:对!把毛主席像挂到正堂上去吧!(众拥下)


第5版()
专栏:人民文艺

  向《莫斯科性格》学习
洪深
如果在戏剧方面也不妨有几出“干部必看”的演出正像在理论方面有若干册“干部必读”的书籍的话,那么这次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的已译成为国话的苏联梭弗洛诺夫的于一九四八年获得斯大林奖金首奖的话剧“莫斯科性格”必然会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出罕有的喜剧。如莫斯科小剧场艺术指导K左波夫所言,“这个剧本……如此愉快……如此乐观……这是一出诗的喜剧,这是一出纯粹的喜剧……它使人相信我们的生活,相信我们的现实,相信我们的未来,相信我们赖以生活和用以呼吸的那种思想。”为什么能够这样?因为它的主题是十分现实的。它的主要的自我批判的对象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生产竞赛中,可能个别发生的某种“本位主义的倾向”。
就剧本而言,这部剧有三个特点。第一,全剧没有一个反派人物。不论在工作上有本位主义倾向的某机器工具制造厂厂长波达波夫,或是在做人上有本位主义倾向的厂里的计划部主任蔡崔夫,这两位被批评的人物,都和寻常所谓反派完全不同。波达波夫的拒绝接受纺织厂大批印花机的定货,决不是那腐败社会中的“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僚作风。他是一个能干而努力的工作者;由于他的领导,以及全厂人员的奋发,产量不断增高,经常在突破定额。上个月的生产百分率就是一三七;他们正用全副气力执行被规定的任务,为农业机器制造工业供给机器工具,而想要在三年半的时间内完成他们的五年计划。诚然,波达波夫是有错误的,他企求他那厂能够立功,因此他不免只为一厂的任务打算,而不能为别厂的任务也打算一下,譬如说纺织厂——去给人家帮助,使人家至少也能在四年之内完成五年计划,即使不必是三年半吧。但是,就是在这一点上,也还是不无理由的。一切生产是有计划性的。原来的计划是为重工业生产工具。现在要他为了轻工业而改动计划,难道他就不可以提出意见?而他的意见就不应该被尊重被考虑么?
至于蔡崔夫,也不是中国舞台上常见扮演的那种专事奉迎,揣摹,博取上级欢心,一切向上级推诿而自己怕负责任怕担干系的小官僚。他是诚挚的忠实于上级的。上级的决定,在他认为是正确的时候,他当然不会反对,更不会在背后表示相反或不同的意见。他的错误是考虑问题不够深刻不够原则,太容易受波达波夫的影响;有一个时候几乎像是无原则的服从。所以在他开始明白时(第三幕区委开会时),就会有那些自相矛盾不知所措的可笑的表现。
两个人到后来都改正了错误。波达波夫和蔡崔夫都是忠诚的共产党员。“党的决议对我就是法律”。在区委书记波罗左娃提议“请部里批准工具机制造厂接受制造莫斯克维契机器的订单,波达波夫同志要立刻准备制造这种机器”的时候,波达波夫未有异议——其后,他果然努力执行这个决议,而且把“两大笔订货”同样胜利完成。不过,在这里有一事应当特别指出:就是,区委的决定并不单纯是行政上的调剂,要求工具机制造厂自我牺牲地延缓他们的突破定额的计划去帮纺织厂的忙。开会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决定呢?为了工具机制造厂的高级技师克利伏胜,在“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这批订货的可能性”,又“仔细研究了一下问题中的这个机器”之后,以为接受这批印花机订货,尽管“要引起重大的困难,并且事实上也会使主要计划脱节一个时期”,但如果“改进技术,把一些现在用手做的工作机械化”,“造些新的”“有高度生产力的装置和器械”,“再改进运输”,他们“能够接受这批订货”,“而且决不会破坏其它的工作”——“可出两种不同的机器”,仍然不致妨碍三年半完成五年计划。(注:括弧内系引第三幕对话)因为有这样一个保证——他们,波达波夫与蔡崔夫在内,都信任这位高级技师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波达波夫,以及蔡崔夫,是被真理说服了的;所以接受决议,改正错误,丝毫没有勉强或不愉快。他们虽然被批评,但绝不是反派。
第二,这出戏写得十分有风趣;从头至尾能使观众发笑,而且就在粲然之中注意了事物的缺点。但这是真正的高级喜剧,没有牵强,没有做作,没有低劣趣味。有时可笑的是一种情境——例如波达波夫因为他的妻子葛利尼娃在开会时批评了他,便负气不回家,多日住宿在厂里,但因袜子破了衬衫脏了,没得替换,托人去拿又拿不来,不得不自己回家去和她见面……之类;有时可笑的是一些行为……例如蔡崔夫在开会时发表了意见,看见有人把他的发言每字记录,惟恐有什么不妥而表示不愿,但又不欲将记录全部撤消,因为也不欲受到“在会场不发言”的批评……之类;有时令人忍隽不禁的是几句绝妙的言词,例如波达波夫在戏将结束时要求葛利尼娃同去作结婚正式登记的时候,他说:“现在不正是你该改一改名字的时候吗?……我们都叫波达波夫就行了”。葛利尼娃说:“你要我们同去什么机关当然都可以,但是我仍旧要叫葛利尼娃的”。波达波夫说:“内容是葛利尼娃,形式是波达波娃”……之类——所有笑料都是从发掘与显现那存在于事物或性格中一时未能统一的矛盾与对立而得来的。以这样严肃的主题,竟能写成这样生动的戏剧,真是不易几及的。
第三独到之处,是这个剧本告诉了我们那社会主义国家里的一般人的性格。关于《莫斯科性格》,剧本中有一处这样说:“这是顽强的性格。那就是说一句,算一句。把你所有的一切贡献给国家。你的思想,你的能力,你的心,你宝贵的生命。一切一切。”另一人补充:“莫斯科性格还有一种特性……就是有勇气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说:“我怕你的话假使给乌拉尔、乌克兰、白俄罗斯,或者古班的人民听见了要不高兴的。你以为他们的性格,整个苏维埃人民的性格,是另外一种么?……换句话说,莫斯科性格就是俄罗斯的性格、布尔雪维克性格。”这是说得很明白而具体的。但我们所得到的启示尚不止此。在这出戏里,我们才真看到了健全的、明快的、完整的、乐观的人格。同时再也看不到那腐败社会中的阴暗的、破碎的、伤感的、悲观的人格。正如A.Lavretsky在他的《高尔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载一九三七年第四期《国际文学》月刊)文中所说:“文学不再是悲观的,仅仅限于否定而已。旧文学所给予资本家地主社会的批评是有它的客观的革命意义的,由于它否定了某些东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革命意义在它的肯定社会主义社会。……苏维埃文学在它的支配之下,有完全簇新的材料……那就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胜利,无产阶级的胜利……这个胜利的历史意义禁止在苏维埃文学中使用个人生活的无希望无意义为写作的题材。”(注:从英文译出)
在演出方面,因为我曾参观人民艺术剧院的数次排演,我敢说导演演员和一切工作者是在诚恳地谨慎地努力从事,可以完成他们传达剧本内容的任务的。当然,成绩不能像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出此剧时那样好。但是主题是把握了的,人物是表现真切的。全剧紧张,生动,有风趣,而真实可信。
总之,用戏剧,尤其用喜剧来进行干部教育,这诚然是一部“范作”。除了上面所述而外,我们可以向剧中学习的地方正多——他们夫妻间的相处,他们的恋爱,他们对于离婚的见解,他们处理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合理而亦人情,以及有政治地位的人一举一动都可有政治影响而不应有丝毫轻忽……等等——我们多看几遍,必然所得更多。至于戏剧工作者在业务上的学习,那是当然的事——走笔至此,在这一方面,真不愿多说了。
一九五○·一·廿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