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人民园地

  新编白兔记的主题与故事性
  阿甲
在大众剧场演出的《打草谷》(新编白兔记)是由缀白裘所辑的《白兔记》改成的,由杨绍萱同志编写,李紫贵同志导演,戏曲实验学校演出。这个戏的历史背景是纪元第十世纪时代,即后五代中叶,契丹国主耶律德光进攻中国本部,实行野蛮的略夺,人民受了极大的灾难。后来人民组织起来反抗,到处袭击敌人,三个月即把敌人打跑了。这个戏和旧有白免记不同的特点是:它把民间流传的故事,和当时的政治情况相结合,使戏曲艺术能反映历史的现实。这段历史也说明民族战争在本质上常是农民与土地问题的产物。
这个戏是从以下几个主要故事穿插起来的。一个是从李三娘磨房产子,到窦老汉千里送婴。这段故事以李洪义夫妇做坏的典型,以窦老汉做好的典型,作为反对欺贫爱富,反对势利刻薄,赞成路见不平,拔剑相助,赞成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榜样。这反映了我们传统道德中优秀的一面,这一面是属于人民的思想的。一个是写契丹入寇中原,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称儿皇帝;还有桑维翰杜重威之流,诚惶诚恐,甘心当奴下之奴。这些,却又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中可耻的奴才思想。近代的曾国藩、袁世凯、汪精卫、蒋介石,以及在杜鲁门马歇尔胯下张胆撒威的那些家伙们,都是这一脉相承的。再一个是写契丹耶律德光,称帝汴梁,实行打草谷政策,奴役人民,掳掠财物,(“五代史:契丹主耶律德光已灭晋,日遣数千骑,分出四野,劫掠人民,号为打草谷”。)激起人民的英勇反抗,到处挖沟渠、设埋伏、袭击契丹,使耶律德光寝食不安,终于退出中国东部。这里,写张乙、王琼、武行德、武行友等人,反抗耶律德光的侵略政策,与广大人民反侵略力量有着结合。刘智远受这种影响,所以反对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及后来反对敌人的“打草谷”政策。这个剧本,显然是根据这一点来写的,关于刘智远这历史人物也只能写这一点。
这个戏的写法,是以人民对付“打草谷”的反侵略斗争作为戏的思想中心,穿插以李三娘的故事。这是一个苦戏,又是一个喜剧。这出戏的编写作风,已不似过去一些新编剧本那样干燥无味,而是有故事美的。这个戏的最大的好处是把伦理观念与民族意识相结合,构成大团圆的条件,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喜剧。虽然故事是两条线发展,但经过导演的适当剪接和全面布局,使情节可以贯串起来。不过也还有不太衔接不太自然的地方,如李三娘从磨房到营帐,便议论军国大事等,还有待修正。
人民要求有情节的戏。许多流行的旧戏,在旧的观点上,写得入情入理,有浓厚的故事趣味。正因如此,倘使主题思想不正确便容易叫人受害,因为好些旧戏里面,多含有压迫思想,乃至汉奸思想的毒素,虽然吃起来很甜。比如《四郎探母》,便是有故事美的,可是它要人去同情没有民族气节的分子;《宁武关》也是有故事美的,可是它要人去同情反对农民革命的阶级敌人;《打侄上坟》是有故事美的,可是它要人去同情保守地主的私有财产。我们写的新戏在情节上应当胜过旧戏,在内容上应当宣传人民的道德。中国人民对于压迫者是有骨气的,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就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李三娘、窦老丈、武氏兄弟、王琼、张乙等人,一般地是反对欺贫爱富、反对强凶霸道的,扩大到民族意识上,就必然反对汉奸卖国,反对民族侵略压迫。李三娘苦守十六年,他这百折不移的意志,不只是寄托在夫妻的道义上,更重要的是寄托在他那丈夫当时抗击契丹的正义事业上。


第6版()
专栏:人民园地

  “垂诸史册”——读报随笔
  燕凌
美国战争贩子前西太平洋舰队司令柯克应战犯宋美龄之请在台湾国民党残匪某空军基地讲话时,大大夸奖了一番美帝国主义者的鹰犬,说他们轰炸上海的“工作”“将在今后数百年垂诸史册”。这毫不隐讳地向全世界宣布了,美帝国主义者是国民党残匪轰炸上海、南京等地的指挥官。美帝国主义者对解放了的不再让帝国主义者骑在头上的中国人民是如此嫉恨,恨不得把中国人民炸光。上海成千市民死在美国炸弹底下了,美帝国主义者就急忙狞笑着给他们的刽子手们发奖状。而中国人民则非常确信,柯克所说的话,至少有一点是错不了的:杀人犯们的“业(孽)绩”必将会“永垂史册”,--上海人民和全中国人民永远忘不了这血海深仇,这笔账必定要写在历史上的;不但这些杀人犯,还连带着他们的唆使者在内。不过,历史上也必同时记载着,中国人民是如何使这班战争罪犯们得到了他们应得的膺惩。


第6版()
专栏:人民园地

  《英雄的童年》
时代书局出版 勃凡采夫著 斐然译 俞明仁
勃凡采夫著的《英雄的童年》,是一部获得斯大林奖金的中篇小说。它描写一个平凡的苏联青年在童年时代,是如何地被新社会教育而成为英雄。
书中,医生乌斯丁·安息莫维枢这样恳切地教训着后辈:“我们所斗争所辛苦得来的年青的苏维埃国家,将来可以交托给谁呢?你懂得吗,苏奇?”这使我们想起旧中国有许多长辈们给孩子们的教训:“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吧!将来出山了,为家门争光,好带你爹妈享享福。”这说明了在不同的社会中,人们对孩子寄予的希望也完全不同。
苏奇·拉古诺夫是个顽皮的孩子,童稚的心里沾染了旧社会的恶习。但他的父亲伊凡·拉古诺夫是个光荣的共产党员,参加过反帝战争,获得过红旗勋章,一九二九年集体农庄开始建立时,他用活生生的现实宣传教育着农民,把分散经营的小农组织起来走向集体主义的道路。他是个模范的家长,知道如何掌管家庭,教育孩子,为苏维埃国家培养新的一代。他用沉重的语句教育着自己的儿子:
“像你这样的人,如果我们不在铁甲车和步兵队里作战,来改变命运,那么你恐怕注定了要绝望地终年贫苦过着农民的生活……
“你童年的苦役为何会取消呢?那是因为我们已有了苏维埃政权,而这政权是不需要笨伯,不需要文盲和白痴的。现在只要求你一件事--主要的事--便是学习……”并且,他不是用父亲的威严来叱责孩子,而是用自己忠于党,忠于苏维埃国家,忠于劳动人民的热忱和业迹来教育孩子,把孩子琢磨成器。他信仰列宁斯大林,一生为着共产主义的思想而奋斗。这样便在无形中十分自然地给孩子灌输了良好的教养,使孩子不期会想起:我自己在父亲的新事业中能帮些什么忙呢?我觉得那位推倒暴君、打败各种敌人的列宁和斯大林伯伯,正在上面留心察看我的行动哩!……
儿时的教养影响着未来的一生。苏奇·拉古诺夫终于加入列宁主义青年团。一位优秀的苏维埃英雄便这样锻炼出来了。
旧中国的社会,把孩子看成家庭的私产,做父母的完全以自己一家利益的愿望教养孩子,给他们埋下了自私自利的恶根。今天,古老的国度翻身了,每一个从旧社会里走过来的人,都应该痛切地从头至尾去检查一下自己,纠正过去教养孩子的错误思想和态度;以自身的行动教育孩子,和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这里,伊凡·拉古诺夫便是最好的榜样。
《英雄的童年》更启示了我们每个年青的人,使我们想起: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排除万难,缔造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把年青的一代提到新的生活环境里来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加紧锻炼和改造自己,为年青的祖国效劳啊!我们应该照着苏奇·拉古诺夫加入列宁主义青年团时所说的话去做:“读书又读书,学习各种科学,可能的话,要都学得好,必要时贡献你的生命、你的知识给你的国家。”
一九五○,二,廿二


第6版()
专栏:人民园地

  金宝娘
  邢琏 画
  (根据马烽小说:“一个下贱的女人”)
  (五)
  太阳快落山了,老马赶着开代表会去,走到街上,一家杂货店门口站着不少人,金宝娘叫了一声:“老马!有工夫请你来我家坐坐。”老马一看所有的人的眼睛都看着自己,在这样场合下,一个不正经女人叫自己去她家坐坐,简直生气透了,就训了她几句:“看你也是个坏女人,你叫我想啦!”
  (六)
  一直到了代表会上,老马的火气还没有消。代表们见老马脸色不对,就问因为什么,老马就从头讲了一遍。代表主任田老大说:“我看她没有胆量敢勾引工作团,怕是真有些话说的。”开会人还没到齐,大家就谈起了金宝娘的身世。老马这才知道金宝娘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七)
  金宝爹叫李根元,家里很穷,租种本村地主刘贵财的二十多亩地。根元三岁那年,从外地逃荒来的一家难民,来到店头村。那家的女的正怀着孕。
  (八)
  后来生下个小女孩子,天渐渐凉了,身上没衣,肚子又饿,生下了孩子养不起,打算送给人。(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