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轻工业的恢复与调整
龚饮冰
一、恢复调整阶段的中国轻工业
“从全局来说,由于长期的战争和战争还没有结束,并由于缺乏必要的准备条件,中国的经济事业现在还只是处在恢复的阶段”。“事实上,中国的经济恢复将需要三年至五年的时间,然后才能转入有系统的发展”。这是今年国庆节周总理报告中所指出来的。对于轻工业来说,无疑地亦是处在刚开始恢复的阶段。
中国轻工业是在帝国主义长期侵略压迫的隙缝中,在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资本支配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在它身上,具有着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和小商品生产的各种特质。这表现在下面几个特点上:
(一)工厂的数量众多,除棉纺织等工业较具规模外,一般都以中小型居多,如全国机制皮革厂只有三○八家,但手工皮革作坊,据不完整的统计,就有三一五八家之多。全国肥皂工业九○三家,职工总数七四二三人,每厂平均只有八名职工。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的作坊或家庭工场,在卷烟、火柴、针织、毛巾、地毯、陶瓷、文具、甚至橡胶、制药工业中都普遍的存在。至于手工纺织、手工造纸、榨油、磨粉等,更是广大农村的重要副业。在很多同一类的工业中,落后的手工生产方式与新式机器生产方式同时并存,也是中国轻工业的特征之一。由于轻工业内小商品生产成份,占据极大比重,散漫而无组织,就自然地形成客观条件有利时,即迅速膨胀,遭受困难打击时,就纷纷瓦解,容易发展也容易衰落的规律。
(二)中国轻工业大部是由帝国主义或依赖帝国主义建设起来的,因此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性,发展极不均衡。由于缺乏重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基础,很多原料器材都要依赖国外输入。各项工业之间,甚至同一工业的各种设备之间,都缺少有机的联系和配合,不能形成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如棉纺织工业织机的设备能力低于纱锭设备能力三分之一,大量的棉纱还要靠手工织布;而毛纺织工业则织机多于毛纺设备,需要输入毛条来供织机开工。造纸工业制浆的能力小于抄纸,必需输入纸浆。橡胶工业生产胶鞋设备过剩,而制造轮胎设备则不足。火柴工业生产能力大于需要一倍,但火柴原料氯酸钾和磷却大部依赖进口。即使是卷烟、面粉、制革这样的加工工业,其原物料中,过去或现在还有很多需靠外国供应。这一殖民地型的依赖性和不平衡性,是中国轻工业的主要弱点。
(三)在地域的分布上,近代化较具规模的轻工业,几多数集中在沿海的少数大都市中,如全国纱锭十分之七以上集中在华东区,将近百分之六十的纱锭集中在上海、青岛、天津三市。造纸工业的生产能力,上海、天津二区占百分之四十七。橡胶、卷烟、制药、搪瓷等工业集中沿海都市的情形则更为显著。以各大区域而论,华东轻工业最为发达;中南、西南、西北最为落后。这种分布情况,无论就原料资源和市场运销来讲,都是不合理的畸形状态。
(四)轻工业工厂以私营为多,公营厂所占比重,远较重工业、燃料工业为低。从设备数量和生产能力上看,除了棉纺织工业中公私比重相仿外,几乎所有各种轻工业,都是私营居多数,因此在生产上往往带着很大的盲目性,而经常发生产销脱节、供求不调的现象。另一方面,很多私营企业还保留着相当程度的封建性,经过了多年通货膨胀,又沾染了浓厚的投机性;而在公营企业方面,亦因从官僚资本中接管未久,有的尚未经过彻底改造,多数则尚缺乏近代化企业管理的经验,因此无论公私营轻工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都相当落后,一般的尚未充分发挥生产效能,产品质量不够标准,成本相当昂贵,这在西南、西北等地区,尤其显著。
二、恢复调整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国轻工业先天的缺陷和现在的实际情况,从事恢复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第一、要确定生产方针 过去轻工业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封建官僚主义的挟持束缚下,不可能有独立自主、面向大众的生产方针,很多工业受外国商品的倾销排挤,只能在隙缝中苟安偷生,如造纸工业制造新闻纸,就无法与价廉物美的外国报纸竞争,只能改制道林纸、包装纸等。橡胶工业偏重于胶鞋的生产,而把制造轮胎、胶带等生产资料视为次要产品。若干工业则仅为少数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沿海城市居民服务,而与广大的工农大众脱节,如制药工业生产了很多高贵补品,而对治疗工农大众疾病的普通药品,则不加注意。毛纺织业的呢绒,丝织业的绸缎,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而非平民所能问津。若干日用品工业亦有单纯追求花式的奢侈华丽,不求朴实耐用的倾向。在各种轻工业产品中,真正能为农民采用的实在寥寥无几。这是工业与人民脱离,自己限制了发展的前途。今后各种轻工业决定正确的生产方针,必须配合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为广大的人民大众而服务,为农林、工矿、交通等生产事业而服务,为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事业而服务。中国轻工业应该做到代替一切外货,供应人民日常消费用品的需要,过去因外货倾销而无法生产或生产不够的,如新闻纸、轮胎、药品,若干化学原料等,现在应该鼓起勇气大胆生产;过去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生产品,应该尽量使其适应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需要。
第二、要逐步加强工业的计划性 由于中国轻工业的资本主义和小生产成份占绝对优势,在产销上就带着极大的盲目性,盲目的生产,盲目的竞争,盲目的扩张,形成了轻工业多年来病态的发展。为了避免这种盲目性所带来的痛苦与浪费,就必须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各地区间、各企业间要有机地联系配合,加强生产的计划性与统一性,使产销配合,达到平衡。一九五○年在火柴工业克服生产过剩的斗争中,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经验,证明只有从事有计划的生产,才能摆脱那种盲目竞产、互相倾轧的恐慌和痛苦,稳步的恢复前进。今后别的轻工业也必须走同样的道路。
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中,生产计划包含着产量、质量、技术定额、销售、原物料供应、劳动、成本、财务等各方面密切联系配合的精细计划。私营企业虽然还不可能做到这样具体深入,但初步的生产计划、产销平衡计划、原物料供应计划,在国营经济全面的领导下,是有条件可以制订和实行的。所谓“以销定产”,并不是单纯根据“市场销售”进行生产,而是要精确计算实际的需要,拟定生产计划,并且尽可能用定货、销售合同等方式来巩固产销计划;以结合工会,发动工人,来执行生产计划;用集体采购、长期定货等方式来保证原物料供应计划。
因为整个经济事业还在恢复的阶段,在轻工业的建设上,也要防止盲目扩充发展,如有些工业生产能力已经过剩,新的工厂就应该暂缓设立,原有设备也要暂缓扩充。若干工业某部分的设备不足,某部分的设备感觉过剩,就应该限制后者而鼓励前者发展。任何轻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都应该掌握一定的重点和方针,由国家计划起平衡与指导的作用。
第三、力求原物料供应的自给 中国轻工业要健全发展,必须在原物料上自力更生,摆脱对帝国主义经济的依赖性。解放之后,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已有相当的成绩,轻工业原料的进口种类和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但还须继续奋斗,在下列各方面努力:(一)轻工业本身各部门设备及生产能力的平衡。如造纸工业须补充加强制浆设备,以减少对国外输入木浆的依赖。制药、造漆、颜料等工业应从单纯的加工转变为设法自制原料。肥皂工业应该增加提炼甘油的设备等等,利用轻工业自己的力量解决一部分原料问题。(二)对农矿产品的加工精炼。如硫磺、磷、松香、芒硝、鞣料等资源,国内蕴藏甚丰,但因缺少加工精炼设备,致货弃于地,未加利用;即或生产,亦因品质粗劣,不合工业用途。这些农矿产品,只须小量投资,添设必要设备,改良技术,即可大量精制。再如国产羊毛的精选分类,烟叶的烤薰加工,竹材、稻草的造纸,以及农村废料棉籽壳、蚕茧(可提炼维他命B)的利用等,都值得注意大力推行,以供应轻工业所需原料。(三)重工业的配合发展。轻工业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一定要重工业有了基础,才能充分供应。钢铁、有色金属、五金、矿产品等固然重要,化学工业与轻工业之关系尤为密切,如煤焦油副产品为染料、制药等工业之重要原料,各种酸、碱、有机无机化学原料,几无一不是轻工业之重要原料,而目前国内甚多尚不能生产,或有产而数量不足,质量不合标准,今后亟应配合轻工业之需要,积极发展,轻重工业才能密切结合而不致脱节。
解决国内原料的供应问题,是这二、三年内,轻工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做到原料的基本自给,轻工业今后的恢复发展才有坚实可靠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好好努力。
第四、调整工业的区位分布 中国轻工业多数集中沿海,不论从国防安全的观点,或者从适应原料,接近市场的条件看,都是不大合理的,今后我们要有计划,有重点的恢复和发展内地的工业。任何新建工业的区位,都须从资源、交通、市场、燃料、动力、劳力、与其他工业的配合等各方面缜密的考虑,选择最适当的地点,同时已在沿海的工业必要时并应鼓励和帮助它们迁往更有发展前途的内地。当然由于许多客观存在的困难,调整工业区位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但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如此,只要经过相当期间的努力,目前不合理的工业分布是会被逐步调整得合理化的。
第五、经营管理的改善 中国轻工业无论公私营厂的经营管理,目前还停留在相当落后的阶段。公营厂方面,经过一年来的摸索,虽然已取得若干进步和成绩(东北因时间较久,已获得先进的经验),但在实行经济核算制和加强计划性上,还只能说刚在开始和学习阶段。私营工业自解放以来,多数企业在劳资关系,经营方式等方面,无疑地已有了一些改进,生产效率亦逐步提高,但亦有若干企业,依然保持着臃肿的机构,封建性的管理方法,投机依赖的习性,目光短视,不想或拒绝进行改造。这样的企业,就不能跟着时代进步,而有遭受淘汰的危险。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一切工业中,必须发挥劳动生产效能,以提高产量,改进质量,降低成本。这是促使工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对于轻工业来说,为了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为了替国家积累建设的资金,这样的努力目标尤其重要。
现在工农产品价格间的剪刀差距,还是相当大。工业品的成本太高,(这里也包括着若干工业品的利润太高的问题),农民买不起,因此也就必然使工业品市场束缚在狭窄的城市圈中。要把市场扩大,除了依靠农村实行土改、农村经济好转外,工业本身也必须努力;降低成本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但要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不论公私企业,都必须在管理民主化的基础上,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制。只有把民主的经营管理作为中心环节,不断的改进,才能充分发挥工业中的潜在能力,使生产力迅速发展,同时积累资金,积聚经验,为轻工业未来的大规模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六、组织中小企业的联营合作 前面讲过,中国轻工业的特点之一是中小资本及小生产方式占极大的比重。为了把这些分散零星的中小工业生产组织起来减少它们的盲目性和脆弱性,联合经营是一个有效的方式。一年来各地工业联营的组织已普遍推行,并已在帮助工商业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取得相当的成绩。虽然在具体运用时,联营亦可能产生若干缺点和偏向,但一般的经验,联营在组织生产,加强计划性,稳定原料或产品的价格,节省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产品数量质量,降低成本,保证品质,划一规格,提高技术等方面,确能发挥其一定的作用,特别在引导私营经济与国营经济相结合,接受后者的领导,向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发展一点上,联营可以起很大的媒介和组织作用。所以在轻工业的恢复和调整过程中,如何更广泛灵活的运用联营组织,来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使它们从个别的小生产方式走向集体化的联合生产方式,是重大课题之一。
第七、提高工业技术水准 中国轻工业的技术水准,一般说还相当落后,特别是偏处内地或战时发展起来的工业,设备简陋,技术幼稚,致产品滞销,不受消费者欢迎。沿海若干新式工厂技术虽较优越,部分产品并可出口外销(如棉织品、搪瓷、热水瓶、铝器、日用电器等),但质量规格亦缺乏统一的标准。由于轻工业的产品种类复杂,所以技术也是多方面的。中国过去并无专才培养,很多技术都是从实际经验中积聚而得。在恢复调整期间,我们应加强研究试验工作,将先进技术与工人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展开经验交流,奖励创造发明,提倡合理化建议。在条件具备时,并应制订和实行统一的标准规格,加强质量的检验和检查工作,逐步统一全国同类产品的规格和质量标准,以改进和提高全国轻工业的技术水准。
为了帮助轻工业摆脱对国外的依赖,如何在技术上找寻和发现外国原材料的替代品,并设法自制各种过去必须输入的制品,是技术人员重大的光荣任务。
三、恢复调整的领导工作
轻工业要实行以上的恢复调整工作,必须有坚强的领导。如何进行领导,我以为应该采取下列的方法:
第一、具体深入的调查研究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只有对工业情况和问题熟悉了解,并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经验,经过周密的分析,才能制定切实正确的方针政策。但各地轻工业目前尚无密切的联系和完整的统计,为了达到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目的,召开专业会议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各地区、各方面的代表把各种情况反映上来,把各种问题和意见提出来,经过民主的讨论和研究,决定政策办法,由代表们回去推动执行,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正确路线。但为了把会议开好,会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会后必须有力地贯彻执行。
第二、建立必要的统计制度 没有统计数字,对工业生产中的情况就无从了解和核算,计划领导工作也就毫无根据。但是如何建立一个经常的健全的统计制度,在目前轻工业说来,还是一桩艰困的工作。由于私营工业和地方工业占据多数,由于过去的统计工作缺乏基础,我们暂时还不能采取整套繁复的近代化统计表报,而只能有重点、有步骤地先从主要工业的基本情况和简单的产销数字、原物料消耗数字做起。把这一基本的统计工作做好,是轻工业各级主管机关正确进行领导工作的前提条件。
第三、促进工业生产的计划性 在轻工业的恢复调整过程中,如何促进工业生产的计划性,是领导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轻工业中大部分是私营工业,不可避免地将会遭受到许多阻碍和困难。周总理说:“私营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与彻底的计划性是有矛盾的。但是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第一、在一切最重要的经济部门,我们已经有了强大的社会主义性的国家经济,并已开始发展了半社会主义性的合作社经济。第二、私营经济是处在国家经济的各种形式领导之下,其中还包含着日益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因为这样,我们就有根据来说,可以使中国的经济一步一步地避免过去的无政府状态,而带有更大的计划性”。陈云主任也说:“调整产销关系是在经济改组中最繁难的一个问题。高度计划性的生产目前还不可能,但是在商业投机基本上受到控制之后,相对地、初步地有计划的生产,已经成为可能,产销平衡的现象,应该逐步可以实现”。根据以上的指示,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私营工业的本质,避免犯急性病或命令主义的偏向,同时更要加强国营经济的各种领导,耐心细致的引导轻工业走向计划生产。
第四、调整公私关系与辅导私营企业 陈云主任说:“所谓调整公私工商业关系的实质,是一方面确立国家经济的领导地位,一方面要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家经济领导下面各得其所”。轻工业中调整公私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如此。在具体的运用方面,我们要鼓励私人经营的积极性,指导促进经营管理的改善、劳资关系的协调和技术的提高,适当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最后我们还要尽可能组织和引导他们与国营经济相结合,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四、为轻工业的恢复和发展而奋斗
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中国轻工业目前还存在着各种缺陷和困难,但它的发展前途是异常远大的。中国轻工业具有很多有利的客观条件:第一、中国有着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国内市场,土改完成后农业生产发展,农民购买力提高,对轻工业品的需要将不断增长,空前庞大;而在国外方面,多数地区的工业还相当落后,近年来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轻工业产品输出;今后只要我们努力争取,这部分市场还是可以保持并扩大的。第二、中国拥有丰富的轻工业原料资源,如棉花、羊毛、丝、麻、大豆、烟叶、植物纤维、油脂以及矿产、畜产、农产品,这些资源,今后只要努力开发培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三、中国轻工业已有数万单位的大小工厂,其中规模较大、具有近代设备的工厂不下千家;全国轻工业中热练的产业工人在百万人以上;生产技术方面亦已有相当的经验和成绩,这是很好的基础。在这样优越的客观条件和基础上,我们必须好好努力,于三五年内进行各种调整与恢复工作,以准备必要的条件,为中国轻工业未来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第7版()
专栏:

  现金管理的主要收获与经验
王静然
一、现金管理实施以来简况
自政务院命令实施现金管理以来,在各级政府直接领导下,由于得到国家企业、机关、部队及合作社的大力支持认真执行和国家银行工作同志们的积极努力,业已收到显著成绩:大量分散资金开始被组织起来,集中银行而加以统一掌握运用;初步作到有计划的主动的调剂货币流通,从而保证了现金收支平衡;这不仅是制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有力的供应了恢复生产建设中的资金需要,并将国家银行与国家企业业务之间的一般主顾关系开始改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经济成份间法定的经济分工。
现金管理这一崭新工作在全国偌大范围内推行,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经过半年多的摸索,配合各有关部门,找寻了各种可能的帮助,工作却是生气勃勃的发展了起来。
国家银行办理现金管理的机构,根据九月份材料,已占应推行行处百分之九十以上。国家企业,机关部队及合作社等有关部门向银行开户数字,根据最近统计,已达应管户数的百分之八十八。内中上海、北京、汉口、广州等地,且已达百分之一百。在这些开户单位中,已规定库存的户数占已管户数的比例,按九个省市分行统计,平均已占到百分之六二·三。
二、现金管理以来的主要收获:
(一)集中了巨量资金,制止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扶助了生产。现金管理的最后目的,虽然不只是为了吸收存款,但一经实行现金管理之后,国家银行存款增加却是必然的事实。这样就不仅在执行稳定物价政策过程中成为制止通货膨胀的有力因素之一,而且到物价既经稳定之后,更可提供巨大资金,以扶助生产。全国国家银行的存款,若以三月份为一○○,九月份即达五七五,七个月中增加近五倍,内中尤以西南区、西北区增加最速。这些资金如不被组织起来,无疑将不利于金融的稳定。组织起来以后,用之于生产建设,就可以发生巨大的力量。据统计,国家银行今年九月份的贷款数字较之今年二月份增加九倍以上,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二)节省了各企业、机关许多人力物力,并促进其经营的计划性,加强了经济核算制的推行。1、各企业机关节省人力方面:如青岛花纱布公司等八个单位即省去出纳人员六十余人,每人每月以三十万元开支估计,即省去一千余万元;广州南方大学,原自行保管现金七、八亿元,须派专人日夜看守,经联系存入银行后重负顿释。2、计划性加强方面:如上海某部门,在四月份计划中原缺头寸一百二十亿,须要借款解决,现金管理后不但没有借款,反而存款一百三十亿;青岛中纺公司驻沪办事处所编收支计划的可靠性已达八成以上。有些单位实行现管以后,不仅本身计划性加强,且可“作为推动下级机构的得力助手”。表现在机关方面,如上海财政部门对于全盘财政收支业已逐渐走上计划化。现管实行以前,财政局负责供给上海市属各机关经费,但掌握的资料只有预算和一些极不系统的材料,以往拨发经费有些盲目性,财政调度经常发生困难,而必须预支库款,但自实行现管后,各机关经费支出,按编制收支计划,因此提供了财政局极有价值的材料,使一月的款项,可分次拨发,减轻了集中拨款所加于财政之负担。3、加强经济核算方面:如西安某部门解放后八个多月财务状况始终紊乱,收入好即买很多材料,装置品摆起来用不着,收入不好,就请上级拨款;此种不合理现象,自实行现管后,即得到初步克服。因此许多国家企业、机关对现管都感到满意。如上海进口公司化工部即自动介绍许多客户到银行开户。
(三)推行转帐节约现金使用。所有国家企业业务都在蒸蒸日上的发展,现金往返搬动,是大感不便的。现金管理以后,及时推行了转帐制度,既解决了这种困难,又节约了现金使用。自四月至八月根据八个主要城市行的材料,国家银行转帐与现金收付比例的变化,平均由一三比一增为一六比一,内中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八月份的比例都在三○比一以上。且因转帐的广泛推行,一般存款时间延长,再加上物价稳定后货币流通速度的减缓,银行存款的备提额乃大大的降低。如汉口四月份是总存款的百分之二四·九,七月份即已降至百分之五·五二;广州四月份是百分之四○·七五,八月份已降至百分之三·一七,其他各地亦均大为减少。这样,银行就可以将存款更加放手地用到生产事业上去。
三、现金管理工作中的几个主要环节
(一)争取开户:现金管理工作的展开,第一步就是争取受管单位开户。根据各地经验,不少单位在初期多少都有些顾虑:有的害怕银行“卡”得紧了,以后取用不方便,有的怕影响业务,有的怕暴露库存,有的甚至还耽心万一被冻结等等。因此必须加强政策宣传,耐心解释说服。在这方面可采用的方式,大致为:1、通过会议解释。许多地方都开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从国家的需要到单位自身的好处,详加解释分析,而且反复进行,一般都很有效力。有的地方开完会之后,便有许多单位开户。2、个别访问。这主要由银行派人以服务与自我检讨精神去进行。到各单位后,除就现管一般意义结合各单位实际利益(如对方需要计划,需要健全会计制度等)加以说明外,更须着重指出过去银行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与今后改善的办法,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争取开户的目的。3、通过开户单位介绍开户,事实证明这种间接作用,往往比直接派人去联系的作用还要大,因此可以广泛采用。
(二)现金归行:现金管理工作是国家银行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成为三大中心的环节之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在举办之初,不仅经验毫无,而且人力有限,所以只能有重点有步骤的进行,不可求之过急。受管单位开户后最重要的工作,即要求其一时用不着的现金,统须送存银行,待需用时再支取。在这一点上,许多地方都掌握的较紧,因此现金管理付诸实施以后,国家银行的存款便急遽地增加起来。
(三)确定库存:现金既已归行,第三个环节工作就是确定库存。各有关单位应按照政务院命令所定三日留存原则,根据其实际需要情况,与银行商定库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三日留存的限度是指最高额,并不是各个单位都非留足三日不可。例如:1、每日固定有现金收入的单位,即可酌量少留;2、固定日期发付的工薪,可不必预留,届时再支取;3、临近银行的单位,亦可少留。但这些只能作为一般的号召,在实际执行时,各单位的自报数往往是偏多的,那么究应如何予以减低,适当加以确定呢?这是一件很细致的须要耐心的组织工作。综合各地经验,以下几个办法是颇有效的:1、双方商洽:根据过去库存及日常开支情况,将各项目需要之现金,加以计算,找出规律。2、分别单位性质,举行座谈会,集体讨论,民主评定。3、通过其领导机关,首先核减,以示范于下属机关。4、试行一定时间后,通过财委正式核定,即可严格执行,非遇特殊意外,不应超过限额。
(四)如何进行检查,库存确定后,也不是就完全没有问题了,还得进行检查,及时加以调整。如许多地方经检查后,都核减原定留用额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上海某部各企业经检查后,普遍减少限额最多达百分之九八,最少亦达五分之一;汉口八月份一○二八个单位统计,自报库存数七十四亿左右,经核减后为五十二亿许,最后洽定为二十亿,内中有一个部门原拟保留五百亿,后自报为三百亿,经银行负责同志亲往洽商后,减到五十亿,再与联系便减到五亿,最后减到一亿。这说明现金管理布置以后,及时进行检查工作是极其需要的。但怎样组织检查呢?根据上海经验:1、首先要订出检查计划,研究检查内容并制定表格,然后再根据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2、慎选检查人员,其条件为:(甲)具有较高政治认识与对方业务的常识;(乙)熟悉本行业务及内部处理手续;(丙)具有基本会计知识和经验;(丁)为人精干,态度谦和,作风正派。3、检查时如能由其直属上级机构派人陪同前往,工作进行将更为有利。4、检查人员进行检查之先,最好对被检查单位的工作性质、收支计划及其执行情况,有概括的了解,作到“胸中有数”。在工作进行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麻烦,更不要大话吓人,如“政务院命令”、“财经纪律”等等。
(五)要求受管单位编制收支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收支,只有这样,银行才能有计划地调节现金流通、逐步成为结算的中心。就各单位本身来说,也只有通过收支计划的编制审订,才可以渐次加强经济核算。当然在政府未明令公布实现国家银行成为结算信贷中心前,所编收支计划必然难求完备与准确,但在现金管理工作进行中,应早作准备,在若干交易频繁单位先行试办,不如此则已有现金归行的部分基础,也是不巩固的。编制收支计划的几项原则,似应是:1、时间上说分出年度(分季)季度(分月)的就够了,不必单编每月的计划;2、应分清现金与转帐,以便国家银行编制全国出纳计划;3、地方企业集中各级财委审核,中央企业集中中央各部审核,但最后核定权应属中央。
(六)银行编制出纳计划(或叫综合收支计划,下同):各级银行根据受管的国家企业(包括中央与地方企业)机关、部队、合作社所编的收支计划,加入其本身所编对私营、公私合营及团体等的收支计划,即可编制各地出纳计划,交由总行汇总。这个出纳计划,是管理通货的主要参考资料,因此是一件极其慎重的工作,不能稍为马虎。其时间划分及上报程序,应与各受管单位所编收支计划同。
四、几点主要经验
(一)行政管理必须与增强服务精神相结合。现金管理是政府的法令规定,当然必须积极参加、严格遵守,但处在今天各种工作尚未十分正规化、广大工作人员对业务基本上还在摸索阶段的情况下,如果只是简单地拿出法令,往上一套,即坐等成绩到来,显然是不行的。因此在进行工作之时,必须与受管单位的实际利益相结合,增强自己的服务性,在不违犯原则的前提下应尽量照顾其实际需要。从银行本身来说,半年多以来,各地确也曾提出了种种办法,积极推行。如发动各种提高工作效率运动、试行专柜负责制、定员定额制、建立流动(或巡回)服务组、简化会计出纳手续、采取假日值班制、延长每日办公时间以及电话约定往取款项等等。且已获得显著的成绩与普遍的赞许。但这样就够了吗?仍不够的,因为客观环境还须要银行工作者以服务的精神,协助受管机关研究并改善会计程序、编订财务计划等等,这对于现管工作的推行与经济核算的加强,都是很必要的。
(二)明确现金管理的目的。有的同志说认为现管是为了争取存款,认为完成了存款任务,就是完成了现金管理;有的还简单的提出现管是吸收存款的手段,于是有些地方就产生了超过存款任务即放松现管的现象。实际上这是不对的。过去提出现管要求的时候,因为通货还在膨胀,物价还在上涨,所以必须争取存款全力组织通货回笼。现管工作协助完成了此一任务,但并未达成其真正目标。根据苏联经验,包括现管在内的所谓三大“中心”的总目标,是有计划地调节现金流通、节约现金使用与集中资金以供国民经济建设之需。因此存款任务的完成,才不过第一步打下工作的基础,与应有的要求,还相距很远。
(三)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的实施:现金管理工作,范围极其广泛。从银行来说,它需要迅速走出以往狭小的圈子与广大的国家企业、机关、部队及合作社等发生连系。因此各地接到任务后,一般都应作充分准备工作。定出了详确的计划与步骤,逐步推行。如天津曾将现管户分成五批:第一批为国营工业部门,第二批为市级贸易部门及市级合作社,第三批为市内外之一切机关生产部门,第四批为在津市级以上机关(公立)学校、团体、部队,第五批为外来驻津采购机关。上海对公营企业,按照其所在地为标准,则分作三类:第一类为本企业在上海市的单位,第二类为本企业在外埠、而上海设有固定办事处的单位,第三类为本企业在外埠、而上海仅有流动性代表的单位。基于此,他们便分别重点,对前二类争取推行全部现管工作,对后一类则着重于开户、检查现金及确定库存限额,其他暂时从缓。对机关部队,亦根据其具体情况条件分作六类,有重点有步骤的择其重点单位,进行管理。这些经验都是颇可取法的。
(四)抓住首脑部门,从而掌握其下属机构,这是推进工作的一条捷径。
这主要表现在同一市区范围以内的各单位。其方法是把他们的领导机关组织到现管领导组织中来,共同推动。如天津市工业局自现管办法颁布后,即在本行建立企业金库,二十多个厂的销货收入限当天送入银行,用款时按计划拨付,所属系统的收支计划,由该局每月汇送,与其财务计划完全统一,该局的收支即以此为依据。各厂留用现金计划,经银行与该局审核,三方都有存案,各厂每日都必须将实际库存报工业局,如有超出或库存当日未送银行,即提出批评,银行也另派人至每一工厂实地检查。这样的结果,在督促现金归行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工业局也认为现金管理加速了他们久想办理的财务收支计划化的实现。在未管之前,由于各厂积压资金,该局欠银行八十余亿,既管之后,除还欠之外,经常有一百亿左右的存款。华东工业部、华东军区后勤司令部及华东各省的新华书店等部门都以此类似的办法,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