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新闻工作

  新闻工作
小品文的要素
小品应该怎样写,这是无法规定一条规则的。小品文的形式是非常多样的。小品文本身结合着评论和文艺两种因素,所以它应该满足这两种文体的要求。轻松的风格并不减轻布尔什维克评论对作者所提出的严格要求。幽默小品应该在其内容上,在其任务上,在其趋向上是严肃的。艺术形式应该是独创的,具有说服力的,具有典型性的。
我们仅仅组织了几条一般性指示:
一、事实基础,小品题材。小品文的基础是事实。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确确凿凿的事实。人名,出事地点,事情真相都说明。就是在所谓“问题”小品(里面有时候没有提到实在的,确凿的事实)里,小品的基础仍然必须有事实根据。事实要一般化。它们不是简单的杜撰。譬如伊里夫和彼得罗夫的小品《愉快的部队》。里面没有名字,也没有需要的条件。现象是平常和一般化到这样地步:以致读者都不用费神去称呼一个适当的名字。
选择事实,这是写小品的第一步。常常听见诉苦说:没有题材。小品作家要求:给我一个事实写小品。他们同时要求事实是“小品性的”,这就是说相当地不平凡,奇怪而有趣的。
小品作家,如果他寻求着奇怪的事实,他就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没有小品性和非小品性的事实。只有小品的事实构成。“灰色”的事实(谁也不注意的事实)常常也会燃起讽刺之火,如果有一双锐利的讽刺目光射到了这个事实里能够说明重要现象的那一部分。所以,选择事实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布尔什维克的精神来武装自己的观察力。谁亲自参加了生活,谁参加了斗争,谁知道党在一定时期内提出什么任务,谁就会从日常的事物里选择有趣的事实。战斗性——这是苏联小品文必不可缺的因素。成为战斗性的——这就是说要成为善于观察的。事实的来源是无限的,报纸以及生活的直接表现都是它的来源。要对生活感兴趣,亲身参加到生活里去,了解我们的国家和人们,善于同他们谈话,这些都是条件,没有这些条件就不能写出尖锐的小品。
既然事实是小品的基础,那末对于小品来讲,事实的正确性就是神圣的(这是诫律),正如对于其他形式的评论一样。小品作家可以比较自由。当然,有别于通讯,小品是可以采用文艺笔调的,可以在文章的结构里以假想来补充事实。通讯的叙说语气在小品文里可以用对话方式来替代。还可以列入补充的事情和人物。然而这一切都不能越出基本事实的正确性的范围。因此,核对事实,对于小品作家来讲是必要的,正如对通讯记者那样。
二、小品主题,小品思想。小品作家有了事实,这个事实是引起他注意的并且对他说来是有趣的。他就能根据这个事实来形成有趣的题材。然而这时候还没有小品文,如果作者没有明确的思想和主题,如果他不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个事实写小品,什么是他文章的结论,他的小品的对象是什么现象。
题材不能和主题纠缠起来,而我们的小品作家常常犯这个纠缠的毛病。事实有时是如此可笑,题材有时是如此有趣,以致看起来好像目的就已经达到了,而读者也在看到文章里令人感兴趣的一部分而高兴地发笑。然而事实上可以看出,这是无的放矢,这篇小品并没有引起高兴的笑,而引起了莫明其妙之感。作者的想法是什么呢?他在嘲笑谁呢?对麻雀放枪是否值得呢?
有时候有人说,只有严重和重要的事实才能成为苏联小品的主题的基础。但是,区分事实为重要和不重要是不对的。只有重要、不重要或细小的主题,有意义或无意义的思想。从那种一瞥之下似乎是微不足道或“细小的”事实上,可以产生巨大而重要的思想和问题。善于观察的作者有能力使事实一般化。其他人熟视无睹的,看起来似乎是无关重要的现象,会引起以布尔什维克主义武装起来的小品作家产生深刻的思想—关于新的生活方式,关于人们意识中某些资本主义残余的思想。
有时候先有主题和思想,然后才选择事实和形成题材。关于对人们友谊和情感的主题不是新的。但是它可以重新集中说明,每次重新加以表现。为此,就需要得出主题的政治意义,对它加以思考和下功夫,当重新表现主题时,可以并不困难地进行事实的必要选择来加以说明。
布尔什维克小品作家善于寻找那种为进行斗争而需要加以嘲笑的现象里的重要的、中心的一面,善于寻找敌人的弱点。如此情况之下,这一击就会是锐利而有力的。写小品应该估计情况。不能对犯错误的人,像对故意进行危害的敌人那样有力和强烈地加以打击。同样也决不能容忍小品作家对“义道手”进行极猛烈的打击,而对重要的人物,主要肇事者避而不谈。
三、艺术形式,“润色”。小品的结构以及锋利文笔和艺术形式的润色,应该服从于文章的事实、主题和思想的政治意义。如果一位作家头脑里只有锋利的字句和成功的辞藻就去进行工作,那他就会走上虚伪的道路。自己必须弄明确:为什么写这篇小品文,它追求什么目的,它嘲笑谁和嘲笑什么。然后才能决定,为了它而采用什么艺术手段。
艺术手段是非常多样的。任何作者都有他自己的纲领:没有艺术手段,没有锋利的文笔,没有幽默,没有图景,就没有小品。在报纸上会遇到这样的标题:“代小品”。这往往就是普通的通讯,而对它却机械地偏要说双关话。当然,这种标题是不济事的。没有能力就不能艺术地写出小品。必须具有一种表现在善于寻找适当表现形式的能力,这种表现形式或者是自己独创的,或者是在文学里和政治生活里获得的。这也许就是想像(某种程度的幻想)的能力。比起文字或色彩艺术家,比起小说家,比起诗人来这个能力还可以差一些,然而它仍然是需要有的。没有它,就没有小品。
诚然,小品作家不是天生的,小品作家不是一下做成的。但是,如果对这门工作有志趣,爱好它,那就会因为在这工作上有很多经历而成为小品作家。真正的小品文,是一定的文学修养的结果,在这个修养里,马列主义的政治教育与文学素养,与古典艺术文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小品作家的艺术,在于善于将真相和想像结合起来,善于描画出图景,这仍然不越出实际真实性的范围。小品文与论文之间的界线,小品文与特写和小说之间的界线并不是截然可分的,并不是十分明显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中间领域。在许多情况下老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争论:某一个作品应该算作那一类,算作评论呢还是算作文艺。在报纸上写文章的作家特别难于遵循艺术笔法。小品文的“评论性”限制了他们。这些作家在离开报纸工作从事文学工作时,又往往不能摆脱这种评论因素,他们的小说和戏剧就很像小品文。
艺术表现形式,是小品文必不可缺的属性。艺术是在于:表现形式与文章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机械地凑合的。这就称为表现形式的“效果”。材料布置在表现形式的轮廓里,以便就使读者很明显和容易地看到被讽刺的现象的实质。为此,作者必须熟悉材料,正确地加以说明,并且还必须很懂得艺术表现形式。
譬如说,苏联的小品文里常常出现军士普里希彼耶夫的表现法。这是一种有力而善于表达的方法。然而常常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作者没有读过契诃夫的作品,也不懂这种表现法的主要精神何在,因此,他就把那些与这种表现只有外表联系的事实与它硬凑在一起。必须向列宁和斯大林学习,才会善于正确地和深刻地运用艺术的表现法来暴露现象。
采用古典文艺的表现法是完全合法的。但是不能滥用。小品文如果掺杂着采用不同的表现法,就会使读者感到疲劳和厌烦。有些表现法和辞句,因为常用而失去了新奇之感,它们反而使文章带有陈腔烂调的性质。
许多小品作家的弱点,是寻求“警语”、双关语和趣话。这种手段是不可贵的。作者的嬉皮笑脸是令人生厌的,这种态度是在于掩饰思想上的空洞。
四、小品风格。有些不坏的小品文有时候是从幽默描写开始,从很尖锐的对比开始,然后再转向叙说和讲论的语气……。这是在小品界里相当习见的事。作者没有很好地考虑自己文章的结构。事实方面的叙述往往就占整篇小品文的三分之二,只在最后才出现讽刺的笔法。反之,也有这种情形:一开始就是泛泛的谈论,这些谈论有时候是有趣的,然而它与作为小品文基础的事实没有直接联系。这种谈论与事实勉强地凑合。所有这一切头重脚轻的小品怪物,其产生都是由于作者没有考虑小品文的结构,没有确实的计划,或者在工作进程中错乱了这个计划。有时候也有这种情形:作者已经把一切都正确地考虑好,小品的各段都已经布置好,然而在编辑改稿时,却删去了若干段,另外却又延长了几段,因而弄得结构很古怪,风格也不一致。
风格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在于文章各部分间的匀称,在于事实方面与笔法之间的相称,在于文字结构的统一以及在于选择与文章内容相称的辞句,形容词和表现法。不言而喻,风格是小品文用以发挥最大表达效果的工具,必须避免八股化,必须反对依赖文章本身辞藻和形式的外表华丽。八股化乃是资产阶级小品作家用以粉饰其缺乏创造与缺乏深刻思想的手段。
如果作者或编辑没有风格感或艺术感,那末文章就会带着混乱和矛盾的形式,带着与全文格格不入的辞藻,带着一种在对艺术表现形式实施外科手术之后勉强填进去的乏味的字句。
编辑在删改小品文时必须很慎重。作者往往有他自己的风格。甚至还有他自己句子的韵律。从事写小品文的有经验的小品作家,还计算好自己小品文确实的行数。对于“短篇小品”(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简短中肯,句句尖锐),如果把几行没有排进预先画好的版样里去的话,就不可能不损害它的风格。有时候看起来删掉一句话似乎很容易。没有这句话,文章的思想更加明显。但是,到后来,有时候一直到文章结尾时才发现,文章的风格就靠这一句话。
五、小品语言。任何报纸都必须采用简单的、正确的文学语言。对于小品文的写作,这个一般性要求是在一再地被强调着。用难懂或乏味的语言来写的文章,总算还是文章,虽然是不好的文章。用粗劣或灰色的语言来写的小品,简直就不成其为小品。文字的力量,创造性和锐利性,这是小品文所以能有权获得小品名称的第一个条件。小品有时可以没有幽默,有时可以没有艺术笔法,但是,用很高明的普通通讯风格来写的、没有文学之美的小品文,就成为冒充小品文的赝品。不论用任何题目都无法挽救这一点。如果用“对话体”来代替文章里普通的叙述语气,那末这种原始的掩饰法也是无补于事的。作者尽管可以用对话体来写一切句子。他不用“阴天的早晨”这句话,他写:“伊凡·伊凡诺维奇打了个呵欠,伸一伸腰,问道:‘今天天气怎样?’伊凡·彼得罗维奇懒洋洋地望望窗外,摇摇手,没精打彩地回答:‘阴天’。”用这种廉价的诡计是不会把通讯弄成小品或特写的。
文字的力量及表达能力,乃在于它与思想的力量及明确性之间的直接符合。文字的虚饰,玩弄和华丽,适足以证明思想上的不明确,混乱和怯弱。列宁不止一次地指出过,孟什维克党人彼得罗夫的辞藻华丽乃是一种手段,用以掩饰其胆怯,机会主义和思想上的空洞。
文字上的简单明了,正如布尔什维克的朴素那样,乃是布尔什维克风格的属性。嚣嚷的语调,刻薄的字句,歇斯底里的叫嚣,这一切与布尔什维克评论的传统毫无共同之点。文学辞藻的堆砌,看来就像旧式马戏场上穿着杂色衣服的小丑。苏联报界里这种小品作家还没有完全绝迹:他们想靠他在文学领域里的不费功夫的涉猎,想靠许多援引句来试图把文章写得可怕地华丽。这一切都是徒然的。这种杂色东西不能说明他的文学素养,只能说明他缺乏良好的文学鉴赏力。用许多援引句,并不能补足自己语汇的贫乏。


第5版()
专栏:新闻工作

怎样学会小品艺术?
年轻的苏维埃新闻工作者们问:怎样才能学会小品艺术?怎样写?
写小品几乎不能是“教会”的。一切作家都是走各自的道路而来的,他们在语言和风格上下过功夫。为了寻求写作方法,有些人求诸于旧式的、资产阶级的小品名家,求诸于杜罗塞维奇、阿姆菲吉阿特罗夫、亚勃洛诺夫斯基、阿维尔金科。无疑义的,这些是有才能的作家,是他们自己事业的名家。这是活泼的、自由的报纸语言以及恶劣的文学趣味的一派。知道它们是有益的。模仿他们是有害的。
应该向马克思主义评论的古典作家,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向列宁和斯大林学习。对于作为布尔什维克报纸工作者的小品作家来讲,精通马列主义是必要的。但是,除此之外,苏联小品作家还须要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列宁和斯大林的语言,须要仔细思考:他们怎样造句,怎样运用表达方法,怎样对敌人争论。
从语言和风格方面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古典作家的作品,这就是追求这些古典作家借以培养自己写作技巧的讽刺文学的渊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精通世界艺术文学的宝贵著作。我们只要举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作品里所遇到的古典讽刺著作:这就是古代世界这些伟大讽刺作家的作品——亚里斯多芬、鲁善、朱维纳尔。研究他们的作品就会充实苏联的小品作家。苏联小品作家应该知道拉伯雷、莎士比亚(特别是他的喜剧)、斯维夫特、塞万提斯以及伏尔泰、海涅、狄更斯的主要作品。
列宁和斯大林作品之产生巨大力量是由于他们非常娴熟俄罗斯和外国的古典文学。语言须要向普式金(他的散文)、莱蒙托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杜斯退益夫斯基、列斯考夫、高尔基去学习。在俄罗斯文学里,讽刺的老师是克里洛夫、格里波耶道夫、赫尔岑、谢德林、普鲁特考夫、契诃夫、马雅柯夫斯基。
这就是有力而尖锐的语言的文学渊源,这就是讽刺和幽默的文学派别。生动的民间语言,民谣这一方面也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在民间的创造里,在民间传说、谚语、格言、民间神话和笑话里,含有幽默的宝藏。应该细听人民的语言,向他们学习简短而尖锐的描写的艺术。人民曾经是并且仍然是伟大的文学大家和伟大的语言教师。
何疆译


第5版()
专栏:

  重要更正
“新闻工作”第二十三期(十一月八日)报纸述评《论报纸上的时事宣传》一文第六段“新华社关于朝鲜人民军反攻中重大胜利的报道以及当地人民反对美帝侵略的运动,都没有给予更大的重视”一句前面漏掉“对于”二字,全句应为“对于新华社关于朝鲜人民军反攻中重大胜利的报道以及当地人民反对美帝侵略的运动,都没有给予更大的重视”。特此更正。


第5版()
专栏:

  处理读者来信工作的缺点
——辽西日报编辑部对群众园地组九月份稿件检查小结
编者按:辽西日报编辑部为了研究如何更好地处理读者来信和工农通讯员来稿,由编委四人检查了该报群众园地组九月份的未用稿,经研究后整理出如下的意见。这个小结反映了一些处理读者来信和工农通讯员来稿中的问题,可供参考。而像这样集中检查某一重要工作的方法,也是值得介绍的。
我们认为群众园地组对九月份稿件的处理基本上是正确的,大部处理的得当。对有些问题,如有的来信问“为什么回族不吃猪肉?是否封建,迷信?”等并非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不予解答,也是可以的。还有些学习中的专门问题,如问“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告诉他参考书籍(看中国近代史)的办法,也是较好的。
但根据全国新闻工作会议和东北局宣传部报纸工作会议的精神来检查一下,还感到有些急待克服的缺点:
一、对于看来似乎“零碎”但实际却具体的反映出新社会新人物的成长的稿件注意不够。在不用的稿件中据不完全的统计有一一七篇是表扬的,有一部分虽在当时可用但现在已经过时,到现在仍然可用的有七十篇(正在整理有些已陆续发表)。就所表扬的问题看,有民兵自卫队,区村干部、农民不顾个人生死英勇捉匪和日夜巡查护路扩线的十五篇,军属不靠政府代耕积极生产的十二篇,工人农民努力学习文化和热心办学的九篇,此外还有在防汛中舍身堵水和不顾个人家庭冒生命危险抢救公家财产和热心公益事业等许多范例。被表扬者也很广泛,包括工人、农民、党员、团员、民兵、自卫队、妇女、劳模、军属、学生、教员、医生等等。其中有些是很动人的,像辽中某村的自卫队员刘文海同志被四个土匪用枪口逼着带路去缴村政府的枪,他为了保卫村干部和全村的安全,当走到村政府大门外时,奋不顾身的猛劲往小便门里一钻,可劲的喊“土匪来了!”才使村干和自卫队有所准备,打跑了土匪。双辽有一个合作社的店员赵俊峰同志,见土匪抢走价值五百九十多万元的布匹和钱财,就不顾命的随后追赶,土匪用手枪向他射击数次(幸好没打响),他毫不畏惧,始终离土匪十几步远,并大声喊“只要有我命在,你是抢不走布的!”在派出所长的协助下才把土匪捉住了。北镇高力板村支部书记杨维礼同志,不顾家里的东西,涉过顶胸口深的大水去抢救出合作社的东西,还有三个共产党员和群众见水堵不住就用自己的身子来挡水。此外还有的军属老大爷老太太不让政府优待,自己起早贪黑,比别人打粮还多。有的包耕户总是先尽军属地很精心的侍弄,比军属自己种时打粮还多,军属很感激,给儿子去信,要他在部队好好干,并给报社来信表扬包耕户。有的农民过去一个大字不识,因积极学文化,已经会写信了。这些都是群众的好榜样,值得在报上表扬,我们如果把这些联系起来看,确具有着深刻的意义,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新社会的新面貌。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农民阶级觉悟的迅速提高和新品质新道德的成长。如果我们衡量稿件的标准不单纯从写作技术去着眼的话,这些稿件是应该采用的。
我们报纸最大一个缺点是抽象概念的由上往下贯的东西较多,具体的报道群众生活的东西则太少,比如农村面貌的改变我们是从耕地面积的扩大、产量提高、学生人数增加等一些总的数字来反映的多(当然这也是需要的),但忽略了通过一个具体人物一件具体事情来反映这一面。列宁说:“我们还很少用生活各方面的生动的具体榜样和模范去教育群众。”这正有力地击中了我们今天的缺点。我们常常老一套的认为全面的突出的典型的模范才有指导意义,因而摁把一些看来似乎平常,但确是反映了新社会新人物的成长,且容易被群众所接受的一些具体榜样的材料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如一个工友一面作工一面鼓动工友加劲干活,来反对美帝侵略保卫和平,休息时就动员了一百多工友签了名,这和山海关及全国的动员几千人签名的和平战士来比,从数目讲是不太突出的,但他却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效法。我们把绝大部分的力量放在开展批评上是对的,今天作得还很不够,今后还要充分的开展,特别是注意在广泛放手发展工农通讯员工作中开展自下而上的批评,并把广大工农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我们当前主要的任务上来。但同时也不要放松对劳动人民(包括其积极分子——革命干部)热爱祖国忘我地参加国家各方面建设的模范人物的及时表扬,因为通过群众各方面实际生活和活的榜样的报道来教育群众,才最能有效地提高群众的觉悟程度,改进工作。
二、我们对来稿来信中研究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有什么困难帮助其解决注意不够。从来稿中群众反映出很多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生产、政策等重要问题,和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批评。由于没有把这些较重要的问题集中起来研究,而是分散的处理,所以也就没引起重视。
绥中、北镇等五个县的一些区村反映疟疾流行很严重,康平四区普遍全区,绥中六区闹疟疾的有五百多人,盘山三区某村(村名原稿油印不清——编者)百分之八十的人闹疟疾。梨树河山村一个村就有一百多人,有的全家都病了,严重的威胁农民的生命和影响生产。各地纷纷来信要我们告诉预防和治疗的办法,假如我们把这些在报上予以公布,并建议省卫生处或各县医院派医疗小组,前往治疗(必要时并可派记者去),报纸就实现了党和政府有力的助手的作用。
在政府方面,婚姻问题的三十三篇,还有些关于保护私有财产(土地、房产)权问题,如来信问光棍老头死在姐家其土地归谁所有?当出的房子想赎回不赎给怎么办?假如把这些具体问题按照我们政策法令的规定,在报上公开的给以解答,别地同样的问题便可得到解决,这将是贯彻政府的一个最好办法。
不少群众提出了一些关于生产治安等方面的宝贵建议和批评。有五篇是偷牲口的,有的因为自卫队注意打更放哨被偷走的牲口又追回来,有的麻痹大意就被偷走了。十篇是防盗、防火、防牲畜祸害庄稼的。在秋收前有的见公路桥梁被冲断、低洼不平建议快补修,都反映了当前农村工作一些重要事项,我们如果注意研究就可及早写成言论,指导工作。还有其他个别有益的建议也没有处理。
还有一批稿件是农民根据自己的实验出提的生产小经验:怎么样可以不使囤里的小麦生虫子?种籽不要放在有烟熏的屋子里以免生灰疸等,这比长篇大论的经验介绍对农民将会更有实际的帮助。
群众对时事问题是非常关心的,抗议美帝的读者来信共八十七件。从中可以看出群众反美帝侵略运动是相当广泛深入的,从工厂、铁路、矿山到农村,从学校到政府机关、军队、企业,从群众团体到读报组,都来信表示了他们的愤怒。其中包括了六个工厂矿山、四个村、八个区、三个县、十七个中小学、十九个群众团体,光群众团体和学校用集体名义来的信就有二十七件。这些信的主要缺点是内容一般化,无法一一采用。但我们如不一篇篇去衡量他,而把他集中起来看,就可看出他代表了广泛的群众性和反美侵略运动的规模和深度。况且其中也有不一般化的,像五峰采石场工友用加劲装车来反对美帝侵略,有个农民干部甚至写着这样激昂的话:“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并且是中苏友好协会的会员,我拥护马立克先生的声明,我要求安理会立即惩办美帝侵略家伙叫它侵略军从中国退出去。中国人民坚决要求解放台湾,要求开除国民党在安理会的代表,以上请转安理会及美帝代表。”这些稿件就可以单独发表。总之,这些稿件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呼声,显示了人民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我们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把这些稿件压下来了,使宣传工作受到损失。
三、在工作方法上缺乏一定的制度,留作参考的稿件没按问题分类,而是把各种稿件都堆在一起,有的已经用过,如巫医、庸医害人的稿件早在七月份即已发表,也与九月份不用的稿件混在一起,有的在稿签上写“复了”或“综合”,但是否已综合,答复了也不易闹清。有的问题(如关于荣军医疗费的问题)经有关机关解答了也未转给读者,还有领导上告诉处理的稿件和要转给有关机关处理的问题(如台安杨明书治针打坏的胳膊的药费问题),在存的信件和稿子上也没注明是否已经处理。特别是关于批评答复的稿件,如义县粮食土产公司发棉花预购粮,因计划的不周,浪费老乡的车工的批评,是记者写的,并刊在一版上,该公司来信说已如数赔偿,群众反映良好,我们也未登。有一些没有多大发表价值的问题和批评建议,如某粮栈的盐发现有很多细沙是怎会事?某村社的油提不够分量等虽不一定发表,但可转有关机关去处理。有些在我们报上发表过的问题不应该“不理”,如“舒曼计划是什么意思?”应转时事组去处理。还有的稿件可转别的组处理的,如劳模来信报告生产情况的,其中有省一等劳模双辽二龙山村的齐宝恩来信说:他们正用收割机收割庄稼,有五个人学会使了,每天一台能节省十个人工。附近很多老乡都来看,认为收割牋牋牋牋机不顶用的也说:这玩艺使长了都不愿使镰刀了。有的可在四版用,牋牋牋牋有的可转给农村组。这说明组里急需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一套处理稿件牋牋牋牋的制度,才能克服这种紊乱现象。
产生以上缺点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工作方法上有缺点,另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缺乏从群众角度来考虑问题,片面的把指导性和群众性对立起来,后者过去在领导上也是同样存在的。当然我们还缺乏一定的农业常识也有关系。在工作方法上,对一些反映重要问题的稿件,如果不是分散开来,而是按问题集中在一起(像过去处理巫医害人的稿件的办法)处理,经过分析研究就可看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来。像疟疾、反美帝侵略、偷牲口等问题。在批评方面缺乏追查的制度,致使已经答复的问题也未及时发表。有些稿件由于内容一般化或较零碎,在我们过去对报纸群众性缺乏认识的时候,处理不得当是难免的,但有些稿件本身写的具体生动,个别甚至在文字上不需加多少工即可用,我们没有用是不应该的。
今后我们要广泛放手发展工农通讯员,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他们在来信来稿的内容和技术上还不可能一下提高,所以我们应加强群众观念,发挥创造性,用多样的形式来采用工农通讯员的稿件。我们要提倡多从来稿中研究群众当前的重要问题和群众的情绪。对稿件的分类,一方面按形式分,如批评、表扬、问答等,但同时也可按问题分,因群众对于一个问题可能采取多样的形式写来,如疟疾问题,可能是建议的或批评的也可能是表扬的或问答的,如按形式分就分散了,要是集中起来就可使我们了解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处理批评稿件上可就现在已有的经验办法拟定一个追查制度,并多创造些处理稿件的方法,使我们的报纸充满工农大众的声音。
十月二十五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