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加紧秋耕争取明年丰收
张林池
目前,全国各地秋收已大体结束,秋种也将近完成,冬季休闲田地的耕翻工作已成为当前农事活动的中心课题。秋耕(或冬耕)在一般地区是决定明年丰歉的主要关键之一,许多地区对这一工作已很重视,在秋收的同时就作了具体布置,现在已接近完成(特别是察北,过去群众秋耕习惯较差,但今年由于领导上抓的紧,九月下旬已耕三百余万亩,达全部耕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有些地区动手较迟,现在刚刚开犁;有些地区目前仍在畜力缺乏或其他困难面前徘徊迟延;也有些地区由于满足于群众的耕作习惯或去年的秋耕成绩,忽视了对秋耕工作的组织领导,陷于自流或停顿。
如所周知,秋耕可减少水分的蒸发,并可使冬季雨雪的水分易于渗透,因而缓和春旱,便于适时播种,对于防旱是极重要的措施;特别是常患春旱及明年准备种棉的地区,一定要秋耕。其次,耕翻过的土层易于风化,可使土质疏松,便于作物吸取养分,同时可把地面的枯枝落叶杂草等翻到地下,使其腐烂,增加有机肥料(这正是农民所说的“庄稼要好,犁深肥饱”)。我们应特别重视的是秋耕对防除虫害的巨大作用。大部分害虫是以各种形态(卵、幼虫、蛹、成虫)躲藏在根茬、杂草和土壤中过冬的,秋耕可把地面上的翻到下面闷死,下面的翻到上面冻死,或为鸟类啄食。如稻螟虫经深耕后,把露在土面的稻根拾取烧毁,深埋在土下的即使不闷死,来春化蛾也不易飞出交配产卵。今年江西稻螟虫发生极少,就是利用了冬耕的防除方法,这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其他地区因秋耕减少虫害的事例也很多。农民也深切地体会到这个道理:“一家不秋耕,千家受虫害”。为此,我们在宜于秋耕的地区,应把今年的秋耕工作看做保证明年增产的主要环节,大力号召一切宜于秋耕的地区开展普耕运动。目前凡宜于秋耕而尚未开犁,或尚未普耕的地区,应动员和组织群众,克服一切困难,立即行动起来。
目前的秋耕工作,有的地区是结合着整顿作风,总结工作进行的,这样便都总结了经验,改进了领导,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成绩。察哈尔、山西两省,有些村子,利用评比运动,以秋耕多打粮的事实,教育和推动怕麻烦怕费工的群众进行了秋耕。这一经验是值得各地学习的。但也有些地区,领导机关孤立地进行整风,忽略了当前的秋耕工作;更有的干部借口反对强迫命令,放弃对秋耕的领导;还有些地区认为过去群众秋耕已有习惯不必再加督促,所有这些偏向,都招致了秋耕自流的恶果,亟须纠正。今冬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各级领导必须掌握土改与生产结合的原则,抓紧这一工作,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早提出地权变动时秋耕工价问题的解决办法,解除群众顾虑,使这一重要的耕作过程不致延误。
秋耕中劳畜力是极端重要的问题。目前畜力一般不足,我们必须善于组织,克服这些困难,顽强地进行这一工作。去年察哈尔曾组织了大批人力拉犁,胜利地完成了秋耕。凡畜力极缺的地区,均应学习这个经验,动员和组织农民发挥最大的劳动热忱完成秋耕。耕畜较少的地区,应提倡组织人畜合犋,人畜换工,合理地解决牛草和牛工价问题,使现有耕畜发挥最大的效能。劳畜力充足的地区,应组织动员群众提早耕完自己的地,再到邻近劳畜力缺乏的地区卖犋,保证其得到合理的工价。这样,对解决劳畜力的困难和完成秋耕会有很大的作用。
秋耕应尽量作到深耕。深耕收获量大,不只农场的试验结果给予了证明,大部农民也有“秋耕深一寸,顶上一槎粪”的经验。凡表土底层不是砂砾等恶劣土质的地区,可尽力深耕,翻出生土,使之风化,增厚土层,同时,并要耕得细,耕得匀,根据农民的经验:“一步十犁”,可使表土底层没有高低不平的硬土梁,这样,有益于作物根部发展和吸取养分。
秋耕在一般地区是有益无害应普遍提倡的,但也有个别土质不尽适宜。去年察哈尔某县曾发生强迫群众耕翻风砂地,致遭减产和毁损土地的现象。今年该省领导机关已注意纠正,其他地区也应引以为戒,注意个别不同土质的耕作方法和应否秋耕。
今年的丰收,对农民生活的改善仅仅是一个开端,绝不能让这丰收冲昏我们的头脑。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或“秋收了松一松气”的思想,是要不得的。我们必须更加勤劳,增多投资,争取明年更好的丰收。秋耕,是明年农业生产的基础,而且是一个极端重要的基础,我们必须广泛地认真地开展秋耕运动,作到“地不冻犁不停”,完成普耕一遍。


第5版()
专栏:

  掌握时机消灭螟患
水稻区应重视冬季治螟
微波
螟虫是水稻的严重害虫。根据它的形状和特性,区别为三化螟虫,二化螟虫,和大螟虫三种。其中大螟虫和二化螟虫并为害玉米、高粱、甘蔗和其他禾本科的植物。稻螟虫在幼虫时期由稻谷茎秆的外部咬孔钻入为害;由这一株稻秆破坏到那一株稻秆,直至化蛹变蛾;待成虫在稻叶上产卵变成幼虫后,再继续为害;最后,在稻谷收割季节,以幼虫形态潜伏在稻桩或稻秆内过冬,第二年再变蛹化蛾产卵,繁衍后代继续为害。
防治稻螟虫是一个群众性的运动,必须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才能够做出成绩。今年浙江、福建、苏南等地发动群众采螟卵一千余万块,捕捉螟蛾三亿九千余万只,对今年水稻的丰收,起了一定的作用。目前,江南一带正进行或将结束秋季生产,很快就将转入比较清闲的冬季了。但与此同时,残余的螟虫的幼虫却潜伏在留存田中的稻桩里,和堆积在屋前稻草堆上的稻秆里,以及少数大螟幼虫躲在田埂田边的杂草丛中,等待着来年再在出水稻田里为害。面对这个情况,我们必须有所警惕,并行动起来。在螟害严重区域,斟酌当地具体情况,发动群众,对潜伏的螟虫进行比较水稻生长季节的采卵捕蛾收效更大的防治工作,在防治上务求彻底,如只注意“点”而不能全面防治,则少许残余漏网的,到明年化蛹变蛾,仍然可以继续繁殖后代逐渐蔓延为害,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下面特介绍一些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以供本年发生螟害地区的参考应用。
一、清除稻桩烧毁巢穴:有些地势较高的水稻田,在稻谷收割后还准备播种冬季庄稼,如蚕豆豌豆之类,但往往不经耕耙,任使稻桩存留田中,就迳行点种。这无异是保护潜伏在稻桩里的螟虫,给它遮蔽风霜雨雪。所以这一类的稻田,在播种冬季庄稼之前,应该注意加以耕耙,把所有稻桩耙出集拢烧毁。假使由于畜力缺乏,或因季节关系怕耽误了播种时期,耕耙有困难的,可以组织起来换工互助。其稻田面积不大的,也可用铁锹和锄头将稻桩掘出烧毁。决不可任其留存田中,尤其是本年螟害严重地区,更要特别注意。
二、冬闲田灌水或深耕:有些稻田因为地势低下,虽做高畦也不宜种植冬季庄稼的,或为其他实际条件所限,不能播种的冬闲田,应该分别情况,加以适当的灌水或深耕。譬如地势低,灌水方便的稻田,冬季应充分灌水,灌水深度应能经常淹没稻桩,并继续保持七八周的时间。这样不仅可使潜伏在稻桩中的螟虫因窒息而死亡,其他在田里过冬的害虫,亦可同时死灭。不便灌水的冬闲稻田,必须深耕,并把暴露在地面的稻桩检集烧毁,耕翻在土里的稻桩中的螟虫也可窒息死亡。
三、清除田埂田边杂草:大螟虫或二化螟虫的幼虫,除了潜伏在稻桩内过冬外,还可能爬到田埂上或田边的杂草丛中。在螟害严重地区,应该注意把这些野草清除烧毁。如在杂草清除后能把田埂封涂上一层粘湿泥土,就更有效。
四、适当处理余存稻草:脱粒后的稻谷茎秆,一般是堆积起来留作日常的燃料或饲料;在这些稻秆里也潜伏着部分的二化螟的越冬幼虫。因此对这些留做燃料或饲料的稻草,必须注意加以适当处理。最有效的办法,是要在明春清明前就把稻草烧完或喂光,但如事实上不可能及时处理完毕,那末,在堆积稻草时(江南一带,习惯把脱粒的稻草束,堆集成圆锥形的草堆),应注意把根端排列在草堆的中央,使有穗的一端排列在草堆的外边,再用早稻茎秆编成草席,把草堆四周密密围起。


第5版()
专栏:

  对加强农业生产的技术领导与防治病虫害的几点意见
松林
农业生产上最大的敌人就是自然灾害,而灾害中又以病虫害为最普遍,各种病虫害不断侵袭,为害各种庄稼,直接妨碍着农业增产和威胁群众的生活。因此,加强技术指导,防治病虫害,就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的急务,应提高到群众观点与政策观点去认识与重视。但是,现在还有的干部尚不懂技术,只会做一般的动员、号召,这种旧的领导方法已不能适应群众的新的要求,所以必须动员有关各方面的力量,加强技术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地达到恢复与发展生产。
如何加强技术领导防治病虫害呢?
第一,应明确“防重于治”的方针,即应首先加强“防”的工作,这是治本的办法。如在秋冬之季抓紧进行田间选种(穗选、粒选)和种麦前的浸种、拌种,以保证种籽优纯,有抵抗病害的力量;普遍进行秋耕地、冬耕地;刨烧枯茬,挖掘虫窝,清除杂草等,这都是为明年防除病虫害打下基础。这是必须抓紧认真进行的工作。
第二,干部必须首先学会技术,带技术下乡。这就是说,领导农业生产不仅要懂得政策,掌握政策,而且要学会技术,掌握技术,二者结合才能具体地领导农业生产。空喊“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却不知如何去提高与发展,如何消灭发展与提高中的敌人,那么政策也就无法贯彻与实现。同时,也就容易产生两种偏向:一是强迫命令,因不懂技术,群众不靠近,可是要完成任务,就只好强迫;另一种是放任自流,因为不懂技术,群众却要求技术,没本钱,就只好不去领导。正如有些群众反映:“我们已经知道的事,你们叫喊,我们不会的,你们却拿不出办法。”上面不叫强迫命令,而我们懂得的还不如群众懂得的多,那么就只好放任不管,说“群众自己会生产,不用领导”。像这样两种情形,当然也就谈不到深入群众、贯彻政策了。因此干部自己首先学会技术,就成为领导农业生产的重要关键。
向谁去学技术?如何去学?
一、领导上要重视技术领导,给干部上技术课,办技术训练班,印发技术手册,请技术人员进行讲解,自己动手进行试验。二、向群众学,这是最重要的。认为农民愚昧无知,谈不到技术,轻视他们的经验是不对的。农民有多年的生产经验,群众与实际就是技术知识的源泉。只要能深入钻研,分析研究,那就是有用的技术。
第三、科学技术必须与农民生产经验相结合。一方面,技术人员、农场、技术推广站、病虫防治站等应面向农村,要深入农民,解决当前技术上的迫切要求,把农民已有的好的经验加以提倡推广,并和农民一起研究、创造新办法。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为技术而技术,是必然会失败的,是无意义的。另一方面,要用各种方法,打破农民的保守、迷信等思想,才能顺利推行科学技术。农民迫切要求技术这是明显而肯定的,但往往又容易被狭隘经验阻碍他们接受新办法与科学技术。所以,我们除要做一般的宣传教育外,要用一些具体办法使农民自觉自愿地接受科学技术:一、在群众中进行当场试验,把如何浸种、拌种、选种,做给群众看,并讲清道理,让他们回去也试验。二、组织群众到地里比庄稼,比收成好坏,比禾苗优劣,用活的事实教育农民认识讲究技术的好处,再加以科学讲解。三、创办小型示范,运用劳动模范或积极分子,在地头用一小块地进行示范,成功后组织本村与外村的群众参观、访问;由示范者进行讲授,这样传播很快。四、经常召集老农座谈会,并进一步把临时的座谈会变为经常的技术研究会,农场、技术推广站等应经常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研究会、试验,和介绍经验,把好的方法与经验通过他们迅速地推广。五、培养村的、互助组的技术核心人物,注意从群众中发现与培养技术专家,加以表扬奖励,扩大他们的模范作用。


第5版()
专栏:

  对于解决一九五一年皖北大豆种籽的意见
王劲草
这篇稿子,就皖北今年水灾及其他原因因而影响大豆歉收的情况,指出明年大豆种籽供应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及时加以适当处理的意见。我们认为可供该地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的参考。
——编者
大豆,是皖北的重要农产之一,也是农家栽培较普遍的经济作物,尤其在淮河沿岸及淮北一带,几乎全部麦田在麦季以后都种植大豆。这些大豆,除了作食粮和本地副业原料外,更是皖北主要的外销物产。根据皖北粮食集散市场蚌埠在去年十月份的统计,该月内大豆成交一○三、二一四包,占全部粮食成交数量的百分之四七·七。皖北大豆籽粒圆滑、匀整、干燥,每担出油量达十一斤左右,品质特优,在上海、无锡市场,很有信誉,前途的发展,也很有希望。
但由于今年皖北的水灾,使大豆生产遭受了很大损失,因此明年的大豆生产,在种籽的供应上,就成为一个极堪重视的问题。如所周知,大豆是一种适应性最小的作物,所以明年所需的种籽,决不宜向外采购,而只能就地解决,但明年的皖北大豆种籽,能不能就地解决呢?
以淮南情况看,栽培大豆最密集的地区是沿淮一带,今年全部被淹坏了。而其他少数未淹地区的大豆,可以供应淮南水灾区的种籽。而淮河以北,据报载,皖北今年被淹田亩占耕地面积百分之八十五,宿县专区被淹田亩占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十八,现在估计阜阳专区大豆栽培面积是七、五○○、○○○亩,宿县专区大豆栽培面积是四、○○○、○○○亩,合计一一、五○○、○○○亩,除淹坏了九、四九五、○○○亩,尚有二、○○五、○○○亩。但这尚存的大豆,由于六月份干旱,影响大豆播种失时,七月份霪雨,大豆生长不良,八九月份亢旱,大豆结荚不多,每荚中的豆粒又少,因此今年每亩大豆的平均产量,一般不会超过五十斤。全淮北区今年大豆的总产量,不会超过一、○○二、五○○担,全部留作明年的种籽,也只能播种一○、○二五、○○○亩,还赶不上今年大豆的栽培面积。而事实上淮北大豆也不可能全部留作明年的种籽,因为淮北是灾区,一部分大豆将被吃掉,一部分大豆将被投入副业生产,也不免有一部分大豆为上海、无锡粮商所采购。到明年大豆播种季节,农村中能保留十分之二的大豆作种籽,已算难得。这说明了在种籽供应上如不预作适当处理,明年淮北的大豆栽培面积,是可能由一一、五○○、○○○亩,锐减为二、○○○、○○○亩,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更须考虑的是运到皖北来的东北大豆。为了支援皖北灾民胜利的度过灾荒,东北人民政府首次拨了七千万斤大豆交皖北榨油,最近报载宿县专区又准备接运一亿二千万斤东北粮(内中自将有不少的大豆)。东北大豆籽粒饱满,含油量高,在明夏豆种奇缺时,灾区农民很可能将东北大豆大量用作种籽。但据南京金陵大学试验的结果,在南京栽培东北大豆,不开花就死了。前安徽省棉蚕改良场试验的结果,北京大豆在安庆栽培,只开花不结荚子。虽说东北大豆不曾在皖北栽培过,但依照两地的日照和气候,也可推知东北的大豆,在淮北将不能生长结实,因此我们必须预为警惕和重视。
怎样解决皖北明年的豆种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严密的注意运淮东北大豆的管理,使它全部投入副业生产,并广泛宣传,说明东北大豆在皖北长不好,不结粒,千万种不得,说服各地农民明年不用东北大豆作种籽。
其次,我们要控制现有的皖北大豆,尽多地保存下来,使明年的豆种问题减少困难。
①灾区中搞副业,普通多是榨油、做豆腐,都需用大豆作原料,当地领导上可及早有计划的把东北大豆分配给各地经营副业者,以便种麦后农闲时立即开始副业生产,且不消耗本地豆子而影响明年豆种。
②粮食公司、贸易公司、人民银行,在大豆收获后,应大量收购,妥善储存,留待明夏出售或贷给农民作种籽。收购时可把大豆价格,酌量提高,以预防大豆出口,达到就地保存的目的。
③非灾区秋征时,应多征大豆,少征高粱,拨粮的时候,应尽量避免交拨大豆,俾政府可以控制较多的本地大豆,准备明年作种籽。
④粮食公司、贸易公司、人民银行,以及各地粮食仓库,对大豆保管,应特别注意,提高仓储技术,保存大豆的发芽力。
⑤广泛说明外地大豆种籽不能用,今年本地歉收,明年豆种必定特别贵,劝导农民要多保留豆种,免得明年买不起,并提倡以有济无,实行亲帮亲,邻帮邻,今年没收获大豆的农民,向收大豆较多的亲邻预借豆种。


第5版()
专栏:

  介绍苏联的秋季耕作
河石
苏联的先进农学家维廉士告诉我们:“没有不好的土地,只有不好的耕作方法。在一切土壤上都可以得到好的收成,产量可以不断的增长。”这就指给了我们要想年年增加生产,就必须应用合理的耕作方法来创造土壤的肥沃性。
土壤的耕作是合理的耕作方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而基本的土壤耕作就是秋季对留耕地(注一)的土壤耕作。这种秋季耕作最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1、消灭有害的酸性化合物,利用土壤中的一切养分,改良土壤的物理与化学状态。这是因为秋耕将下层土壤耕翻到上层来,表皮土壤被压到下层去,使这已被过多风化及作物利用过的一层土壤得到恢复其失去结构的适宜环境,并可避免雨水的阿母尼亚盐类(因为压在上面一层土就会将它吸收了)。而被新耕翻到上面这一层土壤含有丰富养料,所以可以保证来年的高产量。
2、秋季耕作对于防止杂草方面起着相当的作用,一部分杂草比较被它们所阻塞的作物还早些成熟。这些杂草的种籽,早在收割以前,特别是在收割的时候,撒落到地面上来。其他的杂草,如爬生的速生草,在作物收割以后它们的根茎仍遗留在较上层的土壤层中,如果这些杂草的种籽或根茎发芽后被深厚的土壤层所埋没,就会死亡。翻到地面上过冬的各种杂草根茎,经过寒冻和风吹就会萎枯,春天田地上也就可以不再发现它们。
3、防止害虫。害虫的越冬阶段(卵、幼虫、蛹、或成虫)是寄生在根株上,或在长出来的杂草上或在土壤的上部地层中,把它们压埋在地下或翻出地上,这些害虫就会大量死亡。
4、防止病害,这些菌类是在土壤的上部地层中过冬的,把它们深埋到土壤下层则减少其发芽力,或减少和作物幼苗的接触机会。
5、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减少土壤内水分的散失并易于吸收雨(雪)水。
秋季耕作是包括灭茬(注二)和秋季犁翻两项工作的。
灭茬,要和谷类作物收获同时进行,或在收获以后立即进行。这种工作不宜迟缓,因为田地在收获谷物以后,极易丧失水分,由于土壤的干燥,灭茬工作就很难进行了。
灭茬工作可以用圆形的、宽大的犁,耕到五公分(一寸半)的深度,所形成的疏松土壤层首先会防止下部的土壤层免于干燥,其次原来遗落下来的种籽,都被耕翻在土壤中,因此有了发芽生长的条件,遗留在土壤中的根茎也很快的发芽。当杂草一出现的时候便立即把土壤耕翻到充分的深度,一般的是在灭茬工作以后十五天实行。
秋耕必须用能耕深度不少于二○公分(六寸)的复式犁(注三)来进行。在集体农场中不用复式犁耕地是法规所严禁的。
在灭茬的条件下,如果田地里没有带根状茎的杂草,那末秋季耕翻工作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实行,这样在时间上才能够合理利用机器和畜力。
在苏联,种稻的先进分子极端注意留耕地耕翻工作的质量,他们要求:(1)耕的深度不能少于二十二公分(六寸六分)。(2)很好地犁翻土层,并使土壤层在充分散碎的情形下,紧密地互相联接起来。(3)在把植物残余完全埋入土壤中时,土地要尽量平整,垄迹尽量少。(4)犁沟要直。(5)要完全没有遗漏地耕到。
根据实验站的材料,在经过深耕的留耕地上播种的水稻,比较仅实行春季耕翻,永远获得更高的产量。
耕翻深度 每公顷水稻产量(公担) 百分比
春季耕翻二○公分 三○·一 一○○·○
秋季耕翻一○公分 二七·一 九○·○
秋季耕翻二○公分 三三·六 一一一·六
秋季耕翻二五公分 三七·七 一二五·二
由上表说明秋季耕翻二○——二五公分深者会有显著的增产,较之仅实行春季耕翻,每公顷多收获七七○公斤。
事实证明留耕地在秋季浅耕,是不会提供良好结果的。
稻田留耕地进行秋耕也有很大的意义,但它决定于水稻收获的时间及土壤干燥的过程。一般说:留耕地耕得愈早愈好。
在苏联种棉秋季耕翻深度至少是要在二二——二五公分(六寸六至七寸半),要耕得浅时非得农业家的许可不可。深度二二——二五公分能获得高额产量是多次经验所得的结果,如在阿克柯瓦克司机试验场,耕翻深度由一五到二五公分时,产量就每公顷提高了八○○斤。
棉花连作时深耕对产量之增加仍有很大影响,无论是旱田和水浇地都有同样效果。
在秋季实行秋季耕翻工作,从来不需要用耙,在秋天及冬天的过程中,土层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很好的通风,使在夏天形成的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在春天以前就完全氧化了,使最坚实的无结构的土壤上的耕翻层就变得疏松了。但为了保存秋、冬时期储存下来的水分,在春初,当马匹可以在田间工作的时候,立即用无齿的耙把所有的留耕地都耙过,这样把冬季压紧了的土耙得平松,造成一个保护层,就能防止土壤中水分散失并容易吸收雨水。耙地时间很重要,应尽量提前。
无齿耙构造很简单,就是三条截断面为寸半见方,长三尺的木棍,这三条木棍是用一条链联接起来,彼此距离一尺半。无齿耙可两三个并排起来用,一匹牲口拉着,工作时要从土地的斜角开始,不是顺着垄也不是横着垄,这样无齿耙梳栊着土地,从起伏的高处梳到低处,因此使土壤的上层平坦而松软,给作物生长造成适宜的条件。
注一,留耕地:在秋季收获后把田地耕过,留到春季播种。
注二,灭茬:是把收割后留存在地上的残株耕翻下来。
注三,复式犁,或称“具有前犁的犁”,犁铲前装置一把简单的有柄刀,刀前置一前犁铲。前犁之形状,与犁铲一样,但大小较犁铲小三分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