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0-01-08

1950-01-08新闻联播 文字版

向毛主席拜年

第5版()<br/>专栏:<br/><br/> 向毛主席拜年<br/> 郭沫若<br/> 今天下午,我在政务院的议事厅读了一通电报,<br/> 是抚顺矿务局机电厂的工友们向毛主席拜年。——<br/> 亲爱的毛主席,我们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br/> 我们把1949年度的生产计划早已经超过了。<br/> 合金、铸铁、铸钢、锻造等本来预定的是2590吨,<br/> 十一月尾已经产生了3382吨,年底可到3742吨。<br/> 马达变压器的修理本来预定的是609台,<br/> 已经修理了1235台,年底可到1330台。<br/> 煤钻已经修理了385台,年底可到410台。<br/> (这一项原电中没有预定台数,或许是在计划之外。)<br/> 新造了50马力马达3台,35马力马达35台;<br/> 新造了10马力扇风机10台,0.5马力电钻60台。<br/> 亲爱的毛主席,你领导得太辛苦,我们多谢你,<br/> 就以这些生产数字来向你拜1950年的新年。——<br/> 这,我感觉着毫无疑问是1949年的一首压卷的好诗;<br/> 抄出来请人民诗人们评价一下,看是不是?<br/> (1950年1月5日)

评《中华女儿》

第5版()<br/>专栏:<br/><br/> 评《中华女儿》<br/> 钟惦棐<br/> 东影出品的第四部艺术片——《中华女儿》在首都献演的效果是好的。它毫不夸张地把中国人民所走过的艰难路程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用宝贵的生命换得了今天的胜利。证明了我们是一个不可侮、不能屈的伟大民族!今天,我们正需要发掘,描写二十多年来的斗争史迹,《中华女儿》正是这样的一个作品,它的确足以教育广大的中国人民,使他们认识自己民族的真实面貌。<br/> 在影片的摄制技术上,也还是令人满意的,虽然它尚未达于尽善,但电影,这对我们今天说来,还是个新的境域,能够获得今天这样的成果,却也是不容易的事了!这个新的艺术事业部门两三年来的飞跃进展,以及我们演员及导演同志们在银幕上的成就,确是值得我们庆幸的。<br/> 因此,我下面的意见,将不是来指摘这部片子由于许多困难条件所使之产生的缺陷;而是说,在这一艺术事业的发展途中,我们在每一件工作之后,如何来吸取它的经验,以期在另一作品中去谋求改进。<br/> 原来,听说这部片子是要叫做《八女投江》的,后来改作《中华女儿》,这一改,是好的。在表明主题的积极性方面,的确比《八女投江》好。<br/> 《八女投江》的事迹,有力的说明了中华民族的不可侮、不能屈,它的本身是具有典型性的。但同时我们不可忘记:类似这种故事,在八年的抗日战争(在东北自然应该从一九三一年以后)以及三年的解放战争中是积累得很多的!多,自然并不妨碍《中华女儿》的值得搬上银幕。但我以为,这题材并未予以充分的展开,人物中我们知道得比较清楚的只有一个胡秀芝,其他的都比较模糊。指导员自然活动较多,人们比较熟悉,但这个人物显得“平面”。其他的人,印象更少。所以在她们投江之后,在观众中所引起的反响是不够强烈的(这自然与在临结尾时导演的手法上显得粗糙,没有能够沉住气有关系)。引起观众强烈反应的,许多人都觉得是在胡秀芝的入党。不少观众的眼泪随着胡秀芝的眼泪流出来了。这是因为什么呢?我想,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使人体会到共产党确是受压迫者的组织者和鼓励者,特别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党毫不疲倦的把斗争中的每一个骨干组织起来,这对于坚持当时那样紧张残酷的局面,是具有巨大的、决定的意义的;另一方面,则是人们所熟知的新从灾难中逃出来的胡秀芝,居然成了光荣的共产党员,为她庆幸——这中间也同时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胡秀芝这个人物确是雕刻得比较完全。<br/>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在像《中华女儿》这样一个作为介绍根据地对敌斗争的题材,要不要刻划人物?我看是要的。因为从胡秀芝的效果看,刻划人物并没有坏处。如果能够更多一点的介绍介绍指导员及其他同志的身世(这中间自然要连贯到斗争史实的),则这片子的效果还会更好些。因为这样增强了它在艺术上的概括性,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在艺术上更加立于不败之境。我们可以看见,编导者在要反映敌后艰苦斗争生活方面是费了许多苦心的,如在描写缺乏粮食情形下的采集蘑菇的镜头,猎取野猪的镜头,两个老乡在雪地里给游击队送粮的镜头,对着热腾腾的高粱米饭饕餮的镜头,以及在白杨树上放了望哨的镜头,赤着脚在寒冬里跳舞的镜头……这些都是很能引人入胜的。但可惜这些东西,没有被人物以及事件的红线贯穿起来,所以它显得是涣散的、零碎的,成为转眼即逝的东西,换句话说,它没有更活起来!<br/> 我这样说,是不是要求《中华女儿》中应该平均并列的去写人物?成为一部《烈女传》!不是的。我只是说,在至今被人认作奇迹的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它基本的是由于这一斗争中的成员是处于一个共同的命运,而他们(和她们)又带着各自不同的遭遇,使她们(和他们)在斗争中成为同志,开始成为不可屈服,后来成为无坚不摧的力量!什么东西最可宝贵?人。从斗争中逐渐觉悟了并且经过组织起来的人,这是有巨大意义和说服力的。但今天《中华女儿》的人物,个别的除胡秀芝外,其他人物都显得平淡——我认为这是它的所谓“美中不足”的地方。<br/> 除此之外,也还有其他几个“美中不足”的地方:<br/> 第一、胡秀芝在第一次战斗中负伤了,因为情况紧急了,被丢失在战地上,而她终于坚毅地爬了回来,什么东西在鼓舞着她?镜头告诉我们:指导员和队长对她的鼓励——这自然是重要的,但我以为更重要的应该是她对敌人的仇恨心,像镜头上所显示过给我们的:在敌人的并屯政策中,她的丈夫被埋葬在烈火之中!这是胡秀芝应该会记取,而且一定会被记取的。所以我以为这里少的不是一个镜头,而是一个斗争人物最真实的内心活动!<br/> 第二、最后一次战斗,是在小队长——指导员的爱人殉难之后,这固然能够引起一种强烈的动机来鼓励指导员接受这次战斗任务,但仅仅这点,是不行的;队长没有在这次战斗任务中配备足够的力量,而在战斗布署上又缺乏周密的计划与明确的指示;甚至指导员在发现敌情以后,还把小队中战斗力较强的两个男同志调走了——这个前途是不堪设想的!以致造成后来强弱众寡悬殊之势。炸桥之后,敌人决心要对这个战斗队施以报复,她们为了吸引敌人的火力,使大队得到转移的机会,先向敌人开枪了,但这在银幕上说明得很不充分,所以当她们向江边撤退的时候,这行动的本身容易引起观众误解她们的不智——背水作战!再从这个小队的战斗动作上看,她们的作战素质并不高,她们在前进和移动中经常是密集队形,所以被敌人的掷弹筒杀伤很大,甚至她们在指导员牺牲之后,几个人抬着她挺身前进,密结在江边!导演者在这些地方是有意的表现她们在临危时无所畏惧。表扬她们的志气,但没有充分认识到她们是个战斗队,是在战场上,战争的目的是要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如此等等,都很容易构成这个题材的缺陷——她们是英勇的队伍,她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但她们缺乏智慧,在战斗中缺乏最必要的训练和知识。<br/> 指导员——这是体现党的领导的一个人物。无论如何,她不能在自己一时的激动之下来接受这个战斗任务;即使这种战斗任务在当时的游击队中已经成为家常饭;如果不是炸毁桥梁的话,甚至是无须像指导员这样的人亲自去带队的。但既经接受任务,便不能轻易从事,这个脚本在刻划这个人物上,又多少犯了些写正面的积极人物不够的毛病。而在演技上,这个人物还缺乏真实的内心活动,尤其缺少从战火中锻炼出来的刚毅性格(这在斗争人物形象的创造上,实在是太必要了!),所以有人看了以后会觉得这好像一群知识分子结合起来的队伍。这一点,自然是有损于这个主题的。<br/> 这里使我记起了在敌后斗争中许多壮烈牺牲的故事和人物,他们在战斗中确实付出了最崇高的代价,思之使人心痛,但当痛定之后,有时也觉得某些痛,如果我们当时正确的执行了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战术,则其痛或可避免,或可减少,或甚至可以转痛为快的。这样,便使我有理由来提出:在我们记述往年斗争史迹中,需要费一番心思去认识、去组织、去把原来的素材加以提炼和提高。一般的说,真人真事的写作方法,曾经使我们在文艺创作上得到过不少的好处,我们通过它使抽象的思维获得了生命,显示了许多朴质可爱的生活。但是,这样也曾使我们某些创作一直到今天还停留在素材的堆砌上,没有提炼,没有概括,没有批判,不敢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提高,因此也就不能更好的使作者和观众或读者从已往的斗争史迹中(自然不是全部)去丰富我们的斗争知识,并借以提高中国人民斗争的智慧。<br/> 在我们的作品中,描写过许多新的英雄人物,他们在革命斗争中舍己忘身,为人民付出了最高贵的代价!这还有什么可以非难的呢?对于英雄,无可非难。但是,艺术的创造不应该停留在这里。烈士们的血,既然为后代流了,艺术创造的任务,应该启示他们的后代:革命固然少不了流血的事,但并不是因为我们喜欢流血,而是在必不可免的时候,我们才流血的。该流血而不流血,这是怯懦者的行为,是有损于革命的;但可以不必流或者少流,这仍然是每个革命者要努力去争取的事。所以我主张在文艺创作上应该从真人真事的写作方法上提高一步。这种提高,自然不是提倡一般的虚构。而是说,努力肯定那些在已往斗争中属于积极的(智勇双全的)题材;而批判、提高和补足那些消极的(有勇无谋的)题材。我想,这无论在提高艺术的创造上说,和对人民革命事业的教育意义上说,都是有益的事。<br/> 一月四日,北京

苏联文学中的工人

第5版()<br/>专栏:<br/><br/> 苏联文学中的工人<br/> M·希格林 作 袁水拍 译<br/> 作为苏维埃人民的先锋队的苏维埃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的建设的年月中,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进步道路。在苏联,充分发展个人能力和能够过一个丰满生活的条件,已经创造了,巨大的变化产生在对劳动的社会的态度上。无论那一个人在那一个部门工作,这一种对劳动的社会的态度已经成为个人的创造力的满足的源泉。每一个人按照他的喜爱来挑选他的职业,主要的动力是他的愿望——怎样去进一步改善他的技能和熟练程度,怎样去加速建设的步伐。<br/> 在社会主义的劳动的过程中,人的视野是扩大了,因为新的品质已经在他身上形成。莫洛托夫在他的一篇演说中说道:“今天苏维埃人民的精神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对他们工作的自觉的态度上,他们觉得他们的工作是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的……”<br/> 苏维埃工人的教育一年又一年地达到更高的水平。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各种学校可以让工人在他工作的余暇去学习,如技术学校,夜校,函授学校等等。人人能够获得继续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的机会。今天的机器匠能够成为明天的工头,甚至工程师。在苏维埃的工业中,这已经是极普通的事情了。<br/> 三十年来苏维埃工人的发展的道路,明显地表现在文学当中。<br/> 自从F·革拉特可夫的小说《士敏士》问世以来,差不多已经有四分之一世纪。但它所描写的人物依旧非常新鲜动人。它的主要人物格莱勃·楚曼洛夫的重要作用,在历史的配景前更是显得清楚。<br/> 他是一个经历了革命和内战的锻炼的工人,当他回到他的工厂去时,他带来了新的意识。他不再觉得他是受剥削的卑微人物,而是生产的主人翁,他觉得必须尽速恢复生产。工厂被毁了一半。楚曼洛夫看到工厂的景象不由得不心痛,场地上一片乱草,无人的厂屋里歪倒着生锈的机器,四周弥漫着一片死亡荒凉的气息。<br/> 这个死了的工厂的悲惨景象,激动了格莱勃。他被不可抑制的立刻去开始工作的愿望所抓住,他要使工厂立刻为新社会服务。他深深地痛苦着,愤怒着,因为同志们没有能够好好儿保护这个厂。<br/> 楚曼洛夫遇到原则问题的出入时,决不含糊放松,他的卓越的性格吸引住读者。他是不识得犹豫的。共产主义的思想鼓舞着他。他不是那种会裁倒,会被障碍所阻止的人,因为他对工人阶级的创造能力具有无限的信心。他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政策好像是他自己的有机的一部分一样,它已经成为他个人的事情,他以他的全副心肠去推行它。<br/> 革拉特可夫在这一性格的描写上,他给我们看到好几面。在家庭生活方面,楚曼洛夫不是尽善尽美的。他没有立刻使自己适应他妻子戴莎的解放。当他最后了解她,同样也是为了那伟大的目标,他所最关心的利益而工作时,他才克服了他对他妻子的妒忌和统制她的心理,重新赢得了她的爱情。<br/> 革拉特可夫卓越地描绘了工人阶级的团结的图画,他表现了工人们对一个以他的力量和意志去帮助他们建立幸福生活的一个同志的敬重和爱慕。<br/> 《士敏士》刻划了建设的开端,破坏了的土地的怎样复活。革拉特可夫的次一小说《能》,便是描绘这伟大的新建设的进行的。<br/> 苏维埃人民学会了新的高度的技术,整个国家卷入建设的热潮中。<br/> 小说《能》是描写那有名的德聂泊河上的水力发电站的建造的。小说给我们看见了一幅广大的图画,四万集体的工人参加这伟大的工程。作者写出各种不同的生动的性格。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同样心思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用同样的眼睛来看世界的。但他们绝大多数是有同一个热情——那就是:前进,克服路上的一切阻碍,保证社会主义的迅速胜利。<br/> 昨天的工人是怎样努力整理废墟,恢复生产,今天我们看见他从事于新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新的品质。他生长着,发展着。他充分了解并且赞助一切复杂的斗争,为了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布尔什维克工人的性格,建设事业的成功的依赖者——广大群众的组织者的性格,在这一斗争中更深刻地表现出来。<br/> 《能》的主人公党委书记瓦塔金是和格莱勃·楚曼洛夫同一代的人物,但在好几方面他超越了楚曼洛夫。<br/> 主人公的性格在小说《能》中关于他的实际行动的描写中,强有力地表现出来。这些行动组成了他的整个生活的意义。他清楚地理解人们怎样才能使自己幸福,并且他愿意尽快地去赢得这个幸福。<br/> 作者以极大的说服力去显示出这新型的人对国家的目标和生产工作有着最大的关心。<br/> 不单是那主角,而是所有的巨大工程的从事者都一致奋勇向前。作者刻划了人民的创造力的发展。这一点有力地表现在描写工人会议讨论生产计划的几个场面上。工程师中间的破坏分子发狂地反对工人的计划。他们所发出的站在技术立场上的反对意见看起来几乎是无法回答的。但是工人们粉碎了他们的阻挠。他们用自己的,根据了突击工作经验所产生的计算方法,去反对反动意识的工程师们的技术计算方法。<br/> 在那生动地描绘着的水泥工人卡蒂娃·巴契柯瓦身上,作者表现了苏维埃女工人的富于创造力的性格。同时在她的性格中,作者也显示了苏维埃人民的特有的新的心理状态。<br/> 卡蒂娃并不只是机械地按时上班下班,她并不认为工作只是为了生活。她把她的工作视为公共的事业,而与她有着密切的私人的关系。因为这工程既是她的,也是人民的!每一个苏维埃人看到了缺点的时候,不得不指出来,如果有什么意见也尽量发表!就是这个特点,形成了苏维埃制度,苏维埃民主的力量和它的不可摧毁性。作者在他的小说的角色身上,表现出这一种力量来。<br/> 革拉特可夫的两本小说描写了苏维埃工人阶级和布尔什维克党在创立一个新的生活的过程中的故事。作为群众的组织者和思想领导者的党的作用,在这里是以活生生的动作来表现的。<br/> 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初期是资本主义世界经历着严重的经济恐慌的时期,而苏联却向前发展,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越来越新的工厂,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社会主义的竞赛。这事实自然而然地成为许多苏维埃作家的主要作品的题材。莱奥诺夫的“索特”,和卡泰耶夫的“时间,前进呀!”就刻划了这伟大的竞赛的初期。<br/> 工人阶级,社会主义的建立者的英勇努力在V·伊尔扬可夫的《联动机轴》和《阳光的城市》,和克里莫夫的《油船德宾特号》,《工程师》和别的一些天才的作品中成功地描绘着。<br/> 我们看见工人阶级走上了创造性的活动的康庄大道。<br/> 在这些年代中,新的工人阶级的生力军成长起来了。由工人阶级的最优秀的传统的精神所教育起来的青年,带来了新的动力,对劳动的渴望,和伟大的创造性。所有这些品质被应用到新的城市,新的工厂,机器和曳引机站,和国营农场的建设上。<br/> 一个辉煌的例子就是亚穆河上有名的共产主义青年城的建立。一个城市矗立在原先是荒无人迹的广大的苔原上,它完全是由苏维埃青年的手建造的。在一个比较短匆的时期内,在原始森林地带的困难条件下,去执行这个任务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热情和意志的。V·克特梁斯卡娃的小说的主题就是这个,书名合适地题着“勇敢”这个字。<br/> 这本小说用巨大的画幅表现出四百个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这些苏维埃青年的花朵,怎样从全国各地来到苔原上,在一条泛滥无定的河岸上参加建城的工作。<br/> 青年们不单是带着青春的活力来工作,而且具有社会主义的最高的道德和对这一个工作的深挚的爱情。<br/> 小说向读者展开一连串的激动的场景。我们看见在党的书记莫洛佐夫的办公室里的工作会议。现在这个城市只是存在于地图上,只是一个红色的点子。这个点子吸引着所有的青年建设者们的视线。他们倾听着他们的年长的同志所说的每一个字。莫洛佐夫说:<br/> “这里一无所有……你们!”他加重语气说,“你们将在这里建造一个城市,建造许多工厂和新的生活……开始的时候,条件将是困难的。但是这一区域是好的。如果我们去发展它,它就会成为一个富饶和美丽的地方……你们必须了解这个。你们必须学会去爱它。……”<br/> 他直率地向他们这样说,一点也不隐瞒。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处境如何。对于任何一样东西,从开始到结束,都必须用他们自己的手去作。为了他们自己,也为了将来的人们。<br/> 青年们就这样实现这个理想。他们在亚穆河边扎营,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城市和工厂。<br/> 青年建设家的精神状态,很充分地表现在小说的女主角克拉瓦的语言中。“一个人要是不梦想着将来,不看到任何目标,不企图把他的国家造成一个快乐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便是一个窄狭的渺小的人。”<br/> 苏联的工人阶级有信心地大步前进,在全国建造新的城市和工厂。在新的发展阶段中的工人的性格,现在表现在革拉特可夫的新的小说《誓言》中,这是他在爱国战争的时期所写的。作者显示出苏维埃男人和女人怎样达成他们的伟大的誓言,去打败敌人。<br/> 这本书的主人公们就是“士敏士”中的领袖人物的儿子和孙子们。他们是在新的条件下成长的。他们按照最新的技术建设巨型工厂。他们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他们稳步的提高着工作的水准,他们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工人。<br/>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旋盘工沙洛诺夫。作者在这个人物上结晶了现代苏维埃工人的最典型的特点,他的工作的兴趣是浓厚的,他是深深地爱着他的国家的。沙洛诺夫是一个最广大意义上的文化人。他不单是他的业务的完善的老手,而且政治水平很高,更非常熟悉文学。苏维埃制度创造了发展个人才能的必要条件。沙洛诺夫不仅是一个熟练的工人,而且是一个有才能的发明家。<br/> 苏维埃人民的团结力量在这本书中明显地表现出来。沙洛诺夫所工作的工厂从列宁格勒迁移到乌拉尔去,那儿是苏联的最老的工业中心。乌拉尔人民给他们的列宁格勒同志以兄弟般的欢迎,尽一切力量帮助他们获得工作的最好的条件。<br/> 革拉特可夫用沙洛诺夫所写的日记方式来写“誓言”。这使主人公的发言具有更大的说服力,这些语言透露了苏维埃人的德性的深度,他的英雄气概的灵魂,显示出在他身上,私人的和公共的利益结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br/> 革拉特可夫的小说的主人公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性格。像沙洛诺夫这样的人,在苏维埃国家内正在不断地生长。在最近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出来。在巴巴夫的小说《钢与矿渣》和阿扎耶夫的《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中的角色身上,也同样表现了这些特色。这两个作品表现了前进中的苏维埃工人的典型。阿扎耶夫的主人公的显著的特性是坚毅刚强,和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能力。<br/> 为了建造一条油管而集合在一起的工人们,以及他们之中的领袖人物巴特曼诺夫和勃列德兹,他们的力量是从什么东西产生的呢?是由于他们的团结一致,目标统一,纪律严明和他们的高度的社会主义的意识。人人都知道国家的利益就是他自己的利益。<br/> 这个建设工作没有电话做必要的交通工具。工程师塔尼亚·伐西尔钦柯向共产主义青年团求助,立刻她就得到一队自动要求敷设电线的青年,他们在短短的六个星期之内完成了这个任务,装置一道电线横越草原,通到最远的工作站去。<br/> 其次是没有路。曳引机驾驶员西林和卡车驾驶员斯莫契可夫担任了在深厚的积雪中打开一条路的工作。他们艰苦地通过了好几百英里的路程。除了他们本人之外,再也不能找到旁人来帮助他们向暴风雪作战。而结果他们是胜利地完成了。<br/> 所有这一切,以及别的事业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内才可能成功,这些小说的主人公是被国家的利益所推动所鼓舞的。当西林和斯莫契可夫开始去开辟一条道路的时候,他们所想的不是他们将在这次困难的路程中赚到什么,或者,不这样就要受到怎样的损失。他们所关切着的,只是他们知道这条油管的建造对于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渴望也能在加速完成这个建设任务中分担一份工作。<br/> 阿扎耶夫的主人公是完全没有旧的私有社会的人们的心理状态的。他们看世界,看他们自己的工作,首先从公共的观点去看。就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的心理状态。<br/> 工人阶级是新的物质价值的创造者,也是新社会的建立者。这些小说让我们看见了工人在他的机器旁边,在他的家庭中,在他的社会义务中,在战争中的面貌。<br/> 广大的视野,勇敢的创造力,飞跃的想像力,结合着清醒的工作效率,忍耐,对劳动同志的温暖的友谊的关心——这些就是用艺术的形象表现在苏维埃文学中的苏维埃工人的特性。(《苏联文学》十月号)

致中国弟兄

第5版()<br/>专栏:<br/><br/> 致中国弟兄<br/> 亚塞尔拜疆诗人 苏列曼·卢斯塔姆作亚克译<br/> 中国弟兄!你,终于来了,<br/> 你在这儿了……欢迎,欢迎!<br/> 多少年来<br/> 我已经听惯了你的心的跳动,<br/> 不仅在夜里,在静寂的时候,——<br/> 就在白天的杂乱声中,——<br/> 你的困难的呼吸,使我感到更可爱,<br/> 也更亲近……<br/> 自由的旗帜前进着,<br/> 由这一城市进到另一城市……<br/> 许多年来<br/> 缓缓地飞扬在陕北高原……<br/> 坚强地热爱着祖国,<br/> 你,已经成长,<br/> 像神话里一般,——好似一座高抵云层的山峰,<br/> 直达克里姆林宫塔上的星光……<br/> 多少年来,这样顽强地,<br/> 这样艰苦地,你赢得了战斗!<br/> 华盛顿发抖了,<br/> 华盛顿的白宫也在发抖。<br/> 你的土地,你的希望,<br/> 你的灵魂的叛徒——<br/> 蒋介石的狐群狗党——<br/> 都已被你驱逐。<br/> 你手中掌握了自己的命运<br/> 和自己祖国的幸福,<br/> 高粱地放光了,<br/> 杏花儿也开了满树……<br/> 你,有威力的人民<br/> 走进了自己宫殿的庇荫,<br/> 你是世界上最古的<br/> 美丽创造者的真正继承人。<br/> 只有在这样的土地上<br/> 才会有公平正义,——<br/> 它的儿女们用自己的手<br/> 取得了各种的权利。<br/> 这时候,中国弟兄,<br/> 你自由自在地谈论共产主义了!<br/> 在你两眼如镜的辉耀中<br/> 红霞的光芒在燃烧………<br/> 光荣归于中国!<br/> 归它的亲爱的儿女,<br/> 光荣归于充满希望的人民,<br/> 归那飘扬在头顶上的旗帜!<br/> 光荣归于毛泽东,<br/> 祝毛泽东万寿无疆,<br/> 谨向中国的领袖,战士,<br/> 和我们的友人——致敬!<br/> (俄译者A·阿达里斯)

一九五零年颂

第5版()<br/>专栏:<br/><br/> 一九五零年颂<br/> 冯至<br/> 一九五零年,<br/> 我们歌颂你:<br/> 过去的任何一年,<br/> 都不能和你相比。<br/> 你有翻了身的人民,<br/> 你有解放了的土地,<br/> 你的三百六十五天<br/> 天天有四万万人的努力。<br/> 你有了人民的国家<br/> 在我们中华的土地上,<br/> 你竖起胜利的五星旗<br/> 在二十世纪的中央。<br/> 看那些田野,山河,<br/> 都显露出新的气象,<br/> 看那些城市,村庄,<br/> 都发挥出新的力量!<br/> 一九五零年<br/> 我们歌颂你:<br/> 在过去没有一年<br/> 能够和你相比。<br/> 匪帮们破坏的桥梁,工厂,<br/> 你要使它们恢复,生长;<br/> 匪帮们冻馁了无数灾民,<br/> 你要给他们粮食和衣裳;<br/> 你让待解放的高原,海岛<br/> 不久会看见红旗飘扬:<br/> 一面旗在台湾的海滨,<br/> 一面旗在喜马拉雅山上。<br/> 你要克服重重的困难,<br/> 你的年号是胜利,<br/> 人民的胜利不平常,<br/> 哪一天不产生奇迹?<br/> 一九五零年,<br/> 我们歌颂你:<br/> 将来的许多幸福年<br/> 年年要和你相比。

烟花女儿翻身记 献给妇女生产教养院的姐妹们

第5版()<br/>专栏:<br/><br/> 烟花女儿翻身记<br/> 献给妇女生产教养院的姐妹们<br/> 辛大明<br/> (续上期,一月一日)<br/> 第三回 逼债<br/> 却说桂贞讨吃街上走,<br/> 突然迎面来了个人,<br/> 一把把桂贞抱在怀,<br/> 口里不住叫桂贞,<br/> 那人说:“桂贞妹妹你怎么认不得我?”<br/> 桂贞这才抬头看分明,<br/> 桂贞她不看还则可,<br/> 这一看她两脚直蹦心中好高兴,<br/> 原来是她的金花姐,<br/> 真个是“他乡遇故人!”<br/> 她二人见面又是流泪又是笑,<br/> 姐姐妹妹叫的好亲,<br/> 金花说:“大街上不是咱姐妹谈话处,<br/> 到我住的那儿再慢慢谈个分明。”<br/> 她二人手拉手儿街上走,<br/> 这时候桂贞才把金花看了个够;<br/> 她见她圆圆的脸蛋抹上了粉,<br/> 朱红的胭脂涂嘴唇,<br/> 细长的凤眼添上了黑圈,<br/> 眉毛划成了线一根,<br/> 电烫的头发乌黑亮,<br/> 短袖的旗袍香喷喷。<br/> 桂贞边看边思想,<br/> “金花姐成了有钱的人。”<br/> 说话之间来得快,<br/> 新生活旅馆面前呈,<br/> 上了二楼二十五号房间内,<br/> 姐妹二人才各诉各的离别情。<br/> 才知道金花在饭馆当女招待,<br/> 她干姐姐做的介绍人,<br/> 桂贞又忙把金花姐问,<br/> “德强哥哥在那里安下身?”<br/> 金花未答话先流泪,<br/> 骂了声天杀的“中央军”,<br/> 德强哥在这里刚两天,<br/> 被“中央军”抓去当了兵,<br/> 抓去后兄妹就没见过面,<br/> 还不知是死还是生?<br/> 桂贞一听放声大哭,<br/> 铁石人见了也伤心。<br/> 姐妹俩说一阵来哭一阵,<br/> 又互相解劝放宽心。<br/> 说话间茶房送来了一封信,<br/> 金花忙拆开看分明,<br/> 上写着“金花我的干妹妹,<br/> 干姐姐我含泪给你写信音,<br/> 只因我人穷还不了干妈的债,<br/> 干妈将我卖给了人,<br/> 可怜我卖了身的人儿不自主,<br/> 立刻要跟人家到北京,<br/> 今后我再不能帮助你,<br/> 留下妹妹你独自过光阴,<br/> 不能给妹妹再见面,<br/> 好像万把钢刀扎在心。”<br/> 金花看罢放声大哭,<br/> 桂贞也哭的不成声,<br/> 从此姐妹俩一块儿住,<br/> 姐妹俩独自谋营生,<br/> 一同在兴盛饭店当女招待,<br/> 端汤递水侍候人,<br/> 一天吃两顿窝窝头,<br/> 残汤剩水做菜羹,<br/> 只能分一点小账钱,<br/> 旅馆的房钱就还不清。<br/> 转眼到了十冬腊月,<br/> 寒风凛凛树叶凋零,<br/> 雪花飘飘如鹅毛,<br/> 河水下流冻成了冰。<br/> 姐妹俩过冬要制棉衣被,<br/> 这旅馆老板娘都愿意借钱给她们,<br/> 有一天桂贞受寒得下了病,<br/> 又借钱吃药把病诊。<br/> 姐妹俩都说老板娘心眼好,<br/> 都把她口口声声叫娘亲。<br/> 有一天正是正月十五过小年,<br/> 姐妹俩在房里正谈心,<br/> 金花说:“要说我命不好却还算好,<br/> 处处都遇见了这善心人,<br/> 第一个恩人是我干姐姐,<br/> 待我的恩情海水一样深,<br/> 第二个恩人是旅馆老板娘,<br/> 待咱姐妹如亲生,<br/> 我那一天要是走了好运,<br/> 我首先要好好报答她们的恩。”<br/> 桂贞说:“姐姐你说得对,<br/> 常言说有恩不报枉活人。”<br/> 二人把话谈到此,<br/> 进来了茶房伙计李二混,<br/> 后跟着账房先生周敬如,<br/> 姐妹俩连忙站起身,<br/> 忙说:“二位新年过得好,<br/> 来我姐妹房里有什么事情?”<br/> 周敬如说:“有点小小的事,<br/> 没事不敢登二位的绣房门,<br/> 只因是老板娘短钱花,<br/> 才打发我们二人来麻烦你们。”<br/> 说话之间身边掏出了一本账,<br/> 一行一行写的真,<br/> “这半年的房钱是八十五块,<br/> 连本带利是一百五十二块零二分,<br/> 这借账一共有十三项,<br/> 一共是七十五块大头银,<br/> 连本带利一共是一百三十整,<br/> 这两笔一总是二百八十二块零二分,<br/> 二位小姐请过目,<br/> 这一项一项账上可写的清。”<br/> 姐妹俩听罢全身哆嗦,<br/> 直吓得头胀眼发昏,<br/> 金花说:“我要把老板娘见,<br/> 我要见娘亲求求恩。”<br/> 李二混连忙说:“好好好<br/> 正要领你俩去见她们。”<br/> 四个人一道儿走的快,<br/> 来到了老板娘大门庭。<br/> 姐妹俩进得了房门里,<br/> 老板娘连忙起身把他俩迎,<br/> 又叫吸烟又叫喝茶,<br/> 金花桂贞叫的个亲,<br/> 那肥胖的脸上带着笑,<br/> 眼睛笑成了线一根。<br/> 旁边坐着个男子汉,<br/> 长的粗眉吊眼像个瘟神,<br/> 他口含着香烟歪着头,<br/> 两眼不住朝她姐儿俩身上盯。<br/> 金花见老板娘面带笑,<br/> 一块石头落地坪,<br/> 开口就把亲娘叫,<br/> “请求亲娘你宽宽恩,<br/> 我姐妹俩欠你老人家的钱,<br/> 以后慢慢的来还清。”<br/> 老板娘一听哈哈笑,<br/> “说是你姐儿俩放宽心,<br/> 非是我跟你俩姐妹来为难,<br/> 实因我肚子里有苦情,<br/> 今年开旅馆我时运不好,<br/> 到处拉借过光阴,<br/> 你俩姐妹在旅馆住了半年多,<br/> 我可没有亏待你们,<br/> 你要花来你要借,<br/> 我没有半个不字出嘴唇,<br/> 如今我也是没办法,<br/> 才麻烦你俩把账还清。”<br/> 要知道以后怎么样,<br/> 且听下回说分明。<br/> 第四回 强奸<br/> 却说姊妹们见了老板娘,<br/> 祷告老板娘宽宽恩,<br/> 老板面善心不善,<br/> 要叫她姐妹把账还清。<br/> 桂贞一听话不对劲,<br/> 连忙哀告叫娘亲,<br/> “可怜我姐妹俩无依又无靠,<br/> 那有许多银钱把账清。”<br/> 老板娘说:“你姐儿俩甭着急,<br/> 我有个好办法你且听,<br/> 这位先生姓孙名叫孙德英,<br/> 本是此地的大买卖人,<br/> 孙先生今年四十五岁,<br/> 没儿没女是个单身,<br/> 听说你俩人好又可怜,<br/> 孙先生又是个吃斋念佛的行善人,<br/> 愿收你姐儿俩做干女儿,<br/> 你俩快拜他叫干父亲,<br/> 你欠我的债他替你还,<br/> 从此你俩有依有靠有了家门。”<br/> 那孙先生一旁笑笑点了点头,<br/> “你俩个答应不答应?”<br/> 姐儿俩一想这也好,<br/> 要不这笔账可还不清,<br/> 只好点头说答应,<br/> 连忙叩头叫干父亲。<br/> 老板娘和孙先生都哈哈大笑,<br/> 笑得姐妹俩人直发怔。<br/> 老板娘在抽屉取出一张纸,<br/> 白纸黑字写的真,<br/> 老板娘叫她姐妹按手印,<br/> 金花接过来看分明,<br/> 原本是一张卖身契,<br/> 字字行行写的清,<br/> 上写着把她俩卖给孙德英,<br/> 卖的是三百块大头银,<br/> 又写着要是投井、投河、悬梁,抹颈,<br/> 孙家一概不负责任。<br/> 金花一见心胆战,<br/> 连忙问“写上这些是何原因?”<br/> 孙先生一旁说“这没关系,<br/> 不过是写约人的老规程。”<br/> 姐妹俩迷迷糊糊就按了手印,<br/> 收拾行李就到了孙家的门,<br/> 姐妹一进门就觉得不对劲,<br/> 这孙家怎么有姐妹四、五人,<br/> 一个个穿红又挂绿,<br/> 划眉抹粉像个妖精,<br/> 都把这孙德英叫亲爸,<br/> 这姓孙的一瞪眼大家就掉了魂。<br/> 有一个大个儿的中年妇女,<br/> 长长的脸儿薄薄的唇,<br/> 脸上的胭脂足有二寸厚,<br/> 穿着件绿呢大衣挽着个红围巾,<br/> 一说话嘴巴往下歪,<br/> 夜猫子的一对眼珠阴森森,<br/> 孙德英给她姐妹来介绍,<br/> 要她俩叫她做娘亲,<br/> 到晚上要桂贞与这女妖精一床睡,<br/> 金花到另外的房里去安身。<br/> 桂贞躺在床上直发愁,<br/> 也不敢说话啃一声,<br/> 翻来覆去睡不着,<br/> 千头万绪涌在心,<br/> “不知道这一家人是干什么的?<br/> 为什么要把她姐妹俩离分?<br/> 不知道德强哥哥在那里?<br/> 何时才能团圆结了婚?<br/> 不知道今后日月是甜与苦?<br/> 往下如何过光阴?”<br/> 思前想后直落泪,<br/> 直哭早死了我的娘亲。<br/> 昏昏沉沉总算入了梦,<br/> 神魂颠倒乱纷纷,<br/> 猛然间有人闯进门,<br/> 吓得桂贞掉了魂,<br/> 张口正要喊救命,<br/> 棉布塞口就喊叫不成,<br/> 双脚双手被人压住,<br/> 要想动弹万不能,<br/> 白布掉在了染缸里,<br/> 鲜花落在了污泥坑。<br/> 第二天又要桂贞去接客,<br/> 去作那挤眉弄眼的卖淫人。<br/> 桂贞女不情愿她破口大骂,<br/> 一旁气坏了领家孙德英,<br/> “骂了声贱人孙你好大的胆!<br/> 你敢跟你大爷耍蛮横,<br/> 不给你点厉害你尝尝味,<br/> 你不懂规矩你不懂门!”<br/> 说话间把桂贞关在了小房内,<br/> 床底下取出棍一根,<br/> 乒乓乒乓一阵乱棍打,<br/> 只打得皮烂肉飞浑身疼,<br/> 何桂贞生来性子硬,<br/> 牙关一咬心一横,<br/> 任打任挨认了个死,<br/> 打死打活也不叫疼,<br/> 领家孙德英火上加了油,<br/> 骂了声小人孙你性子好硬,<br/> 把桂贞的衣裳全扒了个光,<br/> 只留裤衩在下身,<br/> 一掌把桂贞推在门外雪地里,<br/> “我活活的要冻死你这小人孙!”<br/> 这本是正月十七的冰冻天,<br/> 雪花铺的有三寸深,<br/> 只可怜赤身露体的桂贞女,<br/> 躺在雪地受酷刑,<br/> 阵阵的寒风如刀割,<br/> 片片的雪花似钢钉,<br/> 冻得来上牙直打下牙巴,<br/> 浑身哆嗦战兢兢,<br/> 口口的寒气穿心肺,<br/> 咀唇乌黑脸发青,<br/> 全身的肌肉朝一块儿抽,<br/> 两耳哄哄如雷鸣,<br/> 四肢关节如斧子扎,<br/> 两眼昏花冒火星,<br/> 霎时浑身冻的麻木了,<br/> 昏昏沉沉也不知疼。<br/> 足足冻了有半点钟,<br/> 才来了领家的孙德英,<br/> 将桂贞拖回了小房里,<br/> 半天才醒过来何桂贞,<br/> 孙领家眉毛一横眼一扫,<br/> 手拿皮鞭把话问,<br/> “你要是今夜不服气,<br/> 我慢慢折腾你到天明,<br/> 我三百块洋钱买了你姐妹人两个<br/> 性命也握在了爷们的手掌心,<br/> 你要把爷们的脾气惹发了,<br/> 我剥了你的皮来抽了你的筋!<br/> 说着说着又要用皮鞭打,<br/> 门外进来了老妖精,<br/> 要知桂贞死与活,<br/> 且听下回说分明。<br/> (第四回完,下期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