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安阳一九五零年农业生产总结
中共安阳地委研究室
一、一般情况
全区耕地五五一万亩,由于实行了耕作适时,加工加肥,改良技术,兴修水利,战胜灾害,每亩增产原粮一斗五(战前全区平均每亩产谷约一二○斤,今年全区平均每亩产谷一一四斤),全区除经济作物外收获三七五五万石,比去年增产原粮六六万石。棉花全区平均每亩合三○·五斤皮棉,比去年增产四斤;去年植棉三四万亩,收九二四万斤皮棉,今年八六万亩,收皮棉二六四六万斤。(一九三七年棉田,缺两个区统计,共七五万亩,今年安邺产棉区棉田面积不到战前,林汤淇浚超过战前)农村购买力与扩大再生产普遍提高。
二、领导农业生产的基本经验:
甲、开好各界代表会,经常贯彻生产政策:
今年每个大的季节生产之前,皆召开了县或区的代表会,有力的进行了准备与组织工作。春耕运动时,全区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普遍存在,代表会上奖励组织起来劳动致富的英模,宣传与实例结合贯彻生产发家政策,作出保障地权财权的决议。并组织公安司法下乡巡视检查,召开群众大会征办违法地主,调解土地纠纷填发土地证。鼓舞了生产情绪,树立了“秋后瞧,看来年”空气。夏收夏种到秋收秋种,群众进而要求改变干部作风,具体的解决生产中问题,开辟广宽的生产门路,特别是合作互助改良技术。在进行三秋准备的代表会上发扬民主,检查领导,批评了突击式与一般化,传授农业技术,交流增产经验,随比随评随计划,国营合作有准备的在会上组织兑现,五个县当场贷下一一六四头牲口,二亿元贷款,四七一○件农具,近三万斤红黑矾,直接组织了三秋运动。群众批评填发土地证和发放农贷太慢,负担产量不公,对反革命宽大无边,皆迅速进行纠正,密切了群众联系,推动了生产运动。
乙、国营经济扶植,开展合作供销:
县区普遍建立了经济委员会,围绕农业生产,统一经济步调,普遍采用合作代表会方式,根据二十九万社员的需要,制定每个时期的生产计划,运用合同制形式,取得国营的领导与支持,国营今年发放了六千万斤农贷,大部通过合作社,合作社广泛的与劳动互助组、手工业者订定合同,保证了手工业的产销结合,扶植了副业和手工业,同时发挥了国家贷款的作用,因而在群众生产发家的基础上,全区购买了三千七百三十辆水车,五个县增加了三万零九百零四头牲口,九三○五七件犁耧耙等重要农具,合作社与棉农预订购棉合同,扩大了棉田,推广了优良品种,刺激了改良耕作技术。合作社与各专业公司、矿厂、友邻社广泛制定购销合同,组织物资交流,推销土产,购回必需品,开展了运输,丰富了互助内容。总计全年从专社到村社定了二千五百件以上代购代销收购订购合同,供给社员和群众一千八百万斤煤,九百七十三万斤盐,一万二千多匹洋布及其他二百一十种生产生活资料,推销七○五万斤麦子和杂粮,三十万斤山货。老区村社并建立信用部,开展信用借贷吸收游资,贷放私人扶植生产。在执行合同制中必需贯彻自愿两利、价格、规格等政策,严格遵守信用,并需进行调查研究,互通经济情报,根据情况有全年的方针计划,以及农业季节的预见性。
丙、发展劳动互助:
今年全区百分之三五户数,百分之三三人数,老区百分之四八户数,百分之四四人数参加劳动互助,经过季节互助,与合作社取得联系,提高技术有显著成绩,丰富了互助内容,便围绕技术能手或水井、水车,副业手工业建立了经济连系,产生了核心人物,形成长期互助。长期互助占三分之一。国家贷款,通过合作社,以及合作社信用部,有计划的扶植互助。通过合同制组织剩余劳力进行运输与副业手工业产品寻找销路,并进行改良技术,贯彻自愿两利政策,因而每村皆有二三个农副结合的长期互助组,为群众所拥护。关键在于克服领导的自流,满足于小型灵活而放松领导;或者只重形式、数目,不重互助内容的形式主义。在党内贯彻组织起来教育,带头组织群众,在自愿两利下正确的解决记工工资等问题,以扩大增产,进行示范,经常吸引群众参加。
丁、提高技术,向灾害斗争:
群众兴家立业长期建设思想树立,迫切要求提高技术,首先改变干部的“说空话,强迫命令”的领导作风,二千余干部上技术课,学习农业生产知识,在植棉与夏种时,到村当场试验,向劳模学习技术,传授技术,普遍建立村技术委员会,并有五七○个村设立小农场(即在地头留出一畦之地作种植试验)。林县运用田间训练方式,使十三万妇女和青年学会了管理棉花,全区一五八○○○户实行了田间选种,在长期计划下政府和农场大量建立特约农户,在自愿两利下订立合同,共五四○○○余亩留种地,推广优良品种。国家并以适当价格,收购斯字棉种。全区百万余亩遭受水旱虫疸,群众迫切要求战胜灾害的技术,除普遍实行温汤浸种,发放四万余斤红矾和杀虫药剂外,并总结与推广农民固有经验。如群众创造治雨防旱办法即有十几种,安阳棉田普遍发生三次雨、旱,皆发动群众治下。同时发展水利,打井、贷水车、修渠、改溅水地。推广技术与互助运动相结合,既巩固与发展了互助,又易普及科学经验。
三、提高领导水平:
甲、做好农忙季节的准备工作;克服只到忙时临时突击的作风,必须有全年的计划,今冬做好明春的准备,在每个重要季节之前,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生产条件与群众需要,抓住关键性的增产环节,如扩大棉田,推广优良品种,战胜灾害,发展水利,预先从经济上、技术上、思想上进行准备,召开各界代表会,合作代表会,经济委员会,训练技术人员,认真贯彻组织农时季节的增产运动。
乙、加强建党建政工作,通过训练与传授站,党日党课制度,县区党代会,领导上要自觉地有计划地树立党员的长期建设思想,学习生产政策,开展三比三评与纪律检查,克服党员的特权宗派强迫命令主义,奖励走群众路线的作风,结合召开代表会,进行统战教育,加强政权建设,发挥各部门在生产运动中的作用,经常贯彻保障私有、合作互助、改良技术、负担和治安等政策,每个运动结束,通过总结会议,进行整训,提高干部。
丙、组织生产竞赛,培养与奖励模范,抓住生产环节,结合定生产计划,民主制定竞赛条件,竞赛中互相传授经验,互相学习,克服赌博式的竞赛和竞赛中的命令主义形式主义,经过三评运动,群众性的评选模范全区约产生生产英雄和模范二千人,英雄从群众中产生而又带领群众,克服对英雄只说好,不说坏,只表扬,不教育,以致个别发生夺锦标夸大成绩伪造事实的偏向,或者把英雄当作万能,单纯使用误工太多的现象。合作计预先贷给英雄新式农具先从英雄示范,普及科学技术,并开好县劳模会议传播经验。
四、生产中我们的缺点或错误
甲、生产领导中存在着小农思想,孤立的进行农业生产。忽视工业,对副业手工业缺乏调查研究和恢复发展的计划与步骤。同时对商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城镇工作,不领导私商,未切实的组织国营与合作社以及私商,收购农产品和土产品,系统的组织城乡和地区间的物资交流,形成产销脱节现象。
乙、生产领导上存在着官僚主义与命令主义作风,已超过战前水平的地区发生一系列新的问题,未及时调查和解决。劳动互助未及时推广已有的长期互助中与技术与合作社相结合的经验,来丰富互助内容。强迫竞赛及违犯等价政策,发生偏向未迅速纠正。存在着突击式与一般化的工作作风,在扩大棉田加工加肥执行负担政策和生产竞赛中,存在单纯任务观点,发生强迫命令。
丙、在生产运动中,忽视时事教育与思想建设,没有系统的提高党与群众的政治觉悟,并及时发动群众进行反特务反谣言的斗争,正确的执行镇压与宽大政策,保卫生产建设。
认真克服以上缺点;发扬已有经验,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区村领导,以使生产运动进一步开展。


第5版()
专栏:

改造后的林县南景色村合作社
南景色是平原省林县东岗、河沟、南岗、井泉、水南峪五个自然村的总称,共三百六十二户,一千七百六十六人,土地三千五百六十三亩。当地出产以小米、麦子、芝麻、大麻籽为主。因地少人稠,食粮一般缺乏;特别是食盐、煤油、农具等生活、生产资料更感缺乏。
村社的建立,改造与成长
一九四五年,南景色以户为单位集股成立了合作社。最初村合作社只卖些油盐杂货,后来逐渐又开设了一个油坊,一个药铺,一个染房。共有职工十五人。数年来,调剂有无,对于群众生产生活资料的供给,以及领导生产救灾,都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按股分红,单纯追逐利润,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所以始终未能执行减除中间剥削的任务。
去年全县合作会议后,分社便着手在该村发展供销社员(旧社仍然保留,未加改造),当时共发展社员六百多人,社员股金,全部交往分社,每月由分社供给些食盐、煤油等生活用品。这样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由于分社的支持,社员得到了实惠,对供销社有了初步的认识。今春村上召开了支部村干会,研究村社的改造问题。群众认识了供销社的性质与目的以后,便决心对原有旧社进行改造。当时对改造工作曾估计有如下困难:(一)供销社是个新东西,把群众发动起来,如果向群众讲不清楚,旧社不但不能搞好可能还会搞垮;(二)十五个职工,开支很大,如开门整顿,仅职工吃饭就需耗费小米数千斤;(三)旧社股金极不平均,利润计算麻烦;同时长余股金,可能会因改造而分散。根据以上估计,又召开了村人代会详细研究;并决定分头、分片,在饭市上酝酿讨论;大力宣传供销社的性质,将两种社用事实来作对比说明。发现群众在酝酿当中,有很多顾虑:有的说:“供销社将来都成了公家的了。”有的说:“关门算账,至少得半月时间,光十五个人吃饭就把咱的股吃光了。”根据这些顾虑,干部、代表又开会研究,最后作出如下决议:(一)在改造中照常营业;(二)深入宣传,说明红利的来源是剥削群众;(三)党员干部带头入社;(四)结合业务,使群众在现实利益上认识供销社的好处;(五)旧社多余股金可按信用储蓄月息二分存入新社。这一决议贯彻下去,迅速取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在宣传当中,同时又低于市价配售新社员食盐一五○○斤(每人二斤),火柴两箱,煤炭一部,群众亲眼看到供销社的好处,于是纷纷要求入社。当时规定每股分股金米十斤,共发展社员一千零三十人,吸收股金一万零三百斤;并民主选举了社员代表二十三人,社务委员九人,民主订出了会议制度;社员大会三个月召开一次,代表会二十天开会一次,社务委员会十天一次。同时旧社附设的作坊,根据社员需要也并入到新社里来。
发扬民主办理信贷开展供销
村社改造后,股金米一万零三百斤大部为家俱、碾榨、牲口等占用,几无周转资金;因此村社便开展了信贷,广泛的吸收游资,来解决本身资金的困难。从四月改造时起到八月中旬,计吸收旧社长期股金小米八千斤,本村工人存米五千三百斤,群众无利存粮五百斤,共一万七千八百斤。并规定存五天以内不计息,五天以上者月息一分,两月至三月月息一分五厘,三月以上者月息二分。所收存粮以高五厘的利息贷给群众五千斤,购买牲口农具外,其他均当成周转资金。
在业务经营上,村社完全改变了过去不服务社员,单纯追逐利润的经营方式,做到了民主经营。其办法:
(1)生活日用必需品,每月由分社批发,一次定量配售给社员。配售价格,按成本、运费、伤耗,不掌握利润(应掌握一定利润)。
(2)其他生活生产资料的供应,如布匹、农具等。根据社员优先优待办法;掌握薄利。有富余力量时,按市场价格也与非社员交易,如一家五口人,二人入社,购油五斤,则二斤按优待价格,三斤按市场价格。
(3)在收购农副业产品时,社员与非社员价格不分(应强调社员优先)。
(4)一些特殊物品。由社员代表经常在饭市上酝酿统计,再经社委会研究;根据产地价格、规格、质量、运输条件、本身力量,能办者便执行,否则即向社员解释,以免资金占压和影响社与社员的关系。
自四月初村社改造到八月中旬,据统计,供销总值折小米二十八万九千一百二十斤。减除中间剥削约在七千斤小米以上,社员运输得利九千三百斤。经营物品绝大部分是社员的,基本上满足了社员多种多样的要求。同时村社积累小米六千多斤,增大了公共财产。
加强计算开展连锁合同经营
村供销社成立以来,在合同经营上获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连锁合同是一个新创造。下面是几个重要连锁合同例子:
一、村社与大众煤矿订立合同,用皮油四、○○○斤,交换矿方小米一○、○○○斤。矿方用煤作成小米抵交,每百筐优待十五筐。交油期限三月,由分社作保。煤可以提前取出。村社、同时又与社员烧石小组,以及全村社员协议,说明用煤优待办法,组织社员向煤矿取煤,社员将粮食可直接交往村社。这一连锁合同经营的结果,社员得到了廉价用煤,村社减省了运米脚力,矿方得到了零用油的方便,并减少了保管的麻烦和伤耗。
二、村社与临淇分社订立收购大麻籽、芝麻合同,由村社到临淇分社周围村社直接收购,当时并不时群众现款或粮食,只是给群众开一条据,群众持给景色村社条子,随时可到临淇分社取回海盐(当南是一斤四两麻籽换盐一斤,而市价须一斤五两)。到一定时期,南景色村社和临淇分社按条算账。这样经营的结果,村社廉价收购了大批的油料,群众推销了自己的土产,临淇分社推销了大批海盐。
三、村社用油饼六千六百五十斤,与姚村分社订交换小米三千斤的合同。饼送到林县城;姚村分社将送交大众煤矿的架木,作米三千斤,拨给南景色村社。村社与矿方协议,又将米作成煤;并介绍社员前往取煤。社员将粮食可直接交往村社。
四、与安阳市大同、恒丰、瑞兴各油行连续订立十五次合同。均是预支货币,定期交油(十天或八天)。在货币取出后立即组织周转;或从盐业公司买回食盐,或从其他地方买成日用品。待销售后才到交油时间。有时第一次合同还未结束,第二次第三次合同又已订妥。这样连环不断的经营,大大加速了资金周转,克服了资金的困难。
以上是几宗主要的合同经营。另外村社还开办了兑拨业务。如一次从长治买草帽二百四十个,锄板一百八十个,锄钩二十个,约值小米六千斤。完全是集合本县在山西做工的工资买来的。回来推销后,再归还工人家属。从以上合同、兑拨经营中,可以看出南景色村社的业务都是在精打细算,节省资金的原则下开展的。
几点经验与改进意见
一、正确的掌握政策,支部的积极领导,与充分发挥代表会的作用,是改造、巩固、发展合作社的重要关键。深入宣传,了解群众要求,结合业务,当场兑现,实行民主,是改造社的根本方法。南景色在改造时,注意把旧社资金引入新社,作到数村联合建社,并能集中资金,扩大经营,健全各种民主制度,这是很好的。这一经验,应当在今后整顿基层社工作中加以推广。
二、经营上走群众路线,一切都根据社员要求的规格,质量数字,尽力办好,既密切了社与社员的关系,又不致使资金占压,满足了社员多种多样的要求,这是业务上的一大进步。不过对于社员必需品的配售,还须掌握一定利润。
三、办理信贷,创造与开展了各种合同经营,大力组织物资交流,克服了资金困难,保证了供销业务的发展,这是基层社经营的重要方法,是值得学习的。特别是连锁合同,今后在农村中更应大力推广。
四、村社机构庞大,职工达十五人,无疑会增大开支,在目前情况下,这样是否合乎定员定额精神,是否为社员所需要,还是需要当地县社、分社具体研究帮助改进的。


第5版()
专栏:

问题解答
问:人民日报“经济”专刊第六十五期(一九五○年十月二十七日)上,我有下列几个问题不懂,请你们帮助我解答为感:
一、原煤层回收率,具体的计算方法怎样?有几个因数?露天掘有无回收率?
二、每工每日产煤○·五四吨,所谓每日,是二十四时连续工作还是八小时的工作,还是有特定时间?鹤岗全员平均效率已达○·八四二吨,全员一词怎讲,是否非直接采煤工作的人都计算在内,与上述每工是否同一计算方法?淮南矿米汉章五小时生产三十四吨,与上述两个新纪录相差几十倍,有无其他不同的因素?三个新纪录是否都是人工采煤,还是用机器或半机器的?现在中国有无在矿井中用机器采煤的?
三、电厂设备平均发电出力由百分之六五提高至百分之七八·八,石景山凤山并达百分之一百,平均发电出力怎样计算?出力一词怎讲?百分之一百是否为顶点?
四、煤耗率由每电度用煤一·○三九公斤,降低到○·八九八公斤,唐山厂并减到○·五七七公斤,煤耗率与煤质的火力有无关系?上述二个比率是否同一煤质?
五、苏联全国电灯电价列举分九类,其中并无政府机关是否并入某类某目?还是不纳费?
六、电度计费采块量式,递增递减都可用,结果计费悬殊,两式根据何种条件来决定?蒋树森答:(一)厚煤层回收率计算的公式是
回收率=(区域全层采出煤量/区域全层埋藏量)×100
决定回收率高低,主要的是采煤方法,而采煤方法的选择又决定于以下若干地质条件:
1、顶板底板的良好情形;2、煤层的厚度;3、煤质的软硬;4、煤层倾斜角度。回收率对于露天掘来讲,也是不例外的。
(二)1、所谓每工每日产煤○·五四吨,就是每工每日(按八小时计算)的平均产量,也就是说每工在他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可以产煤○·五四吨。这是目前东北、华北各煤矿的全员平均生产效率,是包括机械采煤,半机械采煤和人工采煤三种的平均数字。
2、鹤冈的全员平均效率,所谓“全员”是指包括矿务局全体工人职员而言(这其中包括有采煤工、运搬工、其他井下工、地面工、管理人员及其他非直接生产的工作员工而言,但进行基本建设和脱离生产的员工则除外)。它的计算方法,采煤工及其他井下工按八小时为一工,地面工职员则按其出勤人数计算(无论出勤时间为八小时,九小时或十小时均按一工计算)。
3、淮南米汉章五小时生产三十四吨,这里所指是米汉章个人使用风镐为生产工具五小时的采煤纪录,既非采煤场子的效率,也不是全员的效率。
4、所谓机械采煤,是指用风镐、风钻、电钻,打眼、放炮、割煤机及电流子,通过这些程序进行采煤的工作就是机械采煤。东北各矿的一部分及华北华东各矿的一小部分全是机械采煤,其余各矿大部分还是半机械采煤及人工采煤。
(三)1、平均发电出力%=(发电厂可能出力之和/发电厂设备容量之和)×100
2、出力即可能出力之简称,亦即发电厂最大发电能力。发电厂在以往官僚机构管辖时期,不善于运行和维护,更不重视检修,以致大多数电厂的发电能力达不到铭牌容量(即设备容量),且有不少相差很多的。(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力应与设备容量相等)。
3、百分之一百是顶点。当然,随机器设计性能之不同,一定短时间一定数量之超负荷运转还是可能的。
(四)所称煤耗率均指标准煤耗率,即将所有不同含热量的煤换算成七千大卡。
(五)苏联政府机关的用电,是规定要纳费的。电价是归入第五类。此外还有医院,军营等的电价,亦和政府机关的相同。在苏联是没有免费用电的办法的。
(六)电度计费采块量式,是递增或递减,应根据当地供电情况,对于用户用电是鼓励多用还是提倡少用,对多用予以限制而决定的。普通为了推广用电,减低成本,一般的是采用块量递减式;例如对于工业用电,如须鼓励多用,刺激生产,可采用块量递减式。但在某种特殊情形下,如电力不足,限制用电,避免浪费等原因,可采用块量递增式,以资限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