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美国经济危机是无法克服的
介绍几本关于美国经济危机的书
陈驰
经济危机与冷战美、福斯特等著、世界知识社出版
美国资本主义的趋势 美国劳工研究协会编、五十年代社出版
正在到来的美国恐慌 于怀编译、三联书店出版
美国经济危机 蒋学模著、世界知识社出版
朝鲜战争后的国际形势 陈翰伯作、世界知识社出版
美国是强的吗?美国是强的,然而并不真正强。强是表面的,但是我们也不可轻敌;不强是本质的,我们要藐视敌人。这就如同毛主席所简括地说的:美国是纸老虎!
美国的软弱植根于世界资本主义的日益趋于没落,特别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岌岌可危的局势。美帝国主义经济的崩溃,是历史已经写定的命运。
美国经济的崩溃,由于美国的经济危机,我们应该研究、熟悉敌人这一致命的弱点。
这里介绍的五本书,首先值得提出的是美共领袖福斯特、艾伦等写作的《经济危机与冷战》一书,这是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集体研究的结晶。其次是美国进步的“劳工研究协会”编的《美国资本主义的趋势》(该书除五十年代出版社译本外,世界知识社也有一个译本),这本书不是专门讨论危机问题的,而是根据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纲目,完整地研究美国经济的一本好书。再次是于怀根据Fritz Sternberg的原作编译的《正在到来的美国恐慌》,这本书比较旧,没有最近两年来的新材料,而且如编译者所指出的,其中某些观点,“如果以严正的马列主义学说来衡量,是颇有商榷余地的。”例如,作者片面化了马克思说的压迫别人的民族本身没有自由这个论点,对于一九二九年以前的帝国主义强国,作了“帝国主义缓和了国内矛盾”的论断(第三章)。但作者对于目前经济危机的某些特征(第四章和第五章),则是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的。
以上这三本书,都不能算是通俗著作,蒋学模著的《美国经济危机》一书,则是一本比较通俗的读物。陈翰伯写的《朝鲜战争后的国际形势》小册子中,有谈到美国备战经济的一小节,是包括了最新的材料的。
关于经济危机的原因以及美国经济情势,在《经济危机与冷战》的第一至第三章,《美国资本主义的趋势》第二至第六章,《正在到来的美国危机》的第一章和第五章,《美国经济危机》的第四章中均有叙述。
美国经济危机的征兆,在一九四七年就已显露了,但正式的序幕是在一九四八年秋季揭开的。这一次美国经济危机的特点,是发展的缓慢性、渐进性,不像一九二九年世界资本主义危机那样以一个短时期间的剧烈的风暴开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和美帝国主义对外扩张政策不可分的。军备的扩张,对外的倾销,在美国生产上起了强心针的作用,这种假象的市场消纳力,维持了美国生产的假象繁荣。其次,独占资本及其白宫的奴仆,竭力保持国内垄断的高价,把恐慌的损失转嫁于劳动人民身上,也使金融股票物价市场采取缓慢下降的方式,掩蔽了危机的暴烈性。但是这一切,不过“使得危机对于商品的主要消费者——民众,特别痛苦而更加破产,同时还不能不使危机延长,不能不阻碍危机的消散。”(斯大林在联共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这已经是普通的常识了。简括地说来,就如下面一段话:“资本主义的主要任务是为那不断增加的商品找到一个有利的市场。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就表现在它不能解决这一市场问题上。有利的解决,就意味着繁荣;没有解决,就是恐慌。”(《正在到来的美国恐慌》第一章)
美帝国主义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达到如何程度呢?这里引用一下这几本书中采用的若干数字:美国资本主义生产目前已占世界资本主义全部生产的三分之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占百分之四十五)。美国工业生产总值,以一九三五至一九三九年的平均数为一○○,战时的一九四三年达到二三九的最高峰,以后因危机的缓慢发展而逐年下跌,战后的一九四六年是一七○,一九四七年是一八六;以一九三七年为一○○,一九四八年十月是一七五,一九四九年十月跌至一三七,但一九四九年全年的水平仍约略等于一九四六年。这里说明了两个事实,即:一方面危机已经发展了,一方面生产力仍然是庞大的。美国资本家的利润则相反,是一直增加的,仅仅以资本家呈报的表面数字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五个年头平均数,资本家利润每年为三十亿六千万元,战时五年平均每年为八十四亿六千万元,战后的一九四六年因取消物价管制,利润突增至一百二十五亿元,一九四七年续增至一百七十四亿,一九四八年为二百四十六亿,一九四九年估计数约为二百六十五亿,一九五○年据杜鲁门的估计,可能突破三百亿达到三○五亿,即等于战前的十倍。这就是美国的“强大”了,这种“强大”乃是财富偏在的结果,乃是“一家欢笑万家愁”的结果。它愈加“强大”,它的危机就愈加深刻,爬得愈高,跌得愈重,这是必然的道理。
在另一方面,我们来看看美国市场消费能力的一些数字。美国劳动人民的收入和资本家的收入正相反,是逐年地降低了。“工资的增加,经常落在生产力之后,所以劳动生产力的增大反而造成工人在国民生产中所得部分的减少,因而也就使利润增大。因此,对于工人剥削的加强,也就愈易促进发生萧条的趋势。”(《美国资本主义的趋势》第六章)资本家从每一工人身上剥削到的利润以一九三九年为基数,到一九四七——一九四八年增加了四倍到九倍,而工人的实际工资,一九四八——一九四九年比一九四五年反减少了百分之十五——十六。这里还不包括广大的失业人口。至于失业,仅仅据官方减低了的数字,一九五○年初完全失业工人已近五百万,再加上部分失业工人,总计有一千八百万人。广大的美国劳动人民的收入,不能维持他们最低限度的生活预算。
这样,美国庞大的生产力是无法从国内找到满足的市场的。国际市场呢,不要忘记,美帝国主义的经济危机乃是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的主要一环,“在总危机的推动下面,并且由于美国经济所具有的巨大的世界作用,严重的失业、生产过剩与市场缩小的象征,正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中同时出现着。这也就加强了美国经济中的恐慌成份。”(《经济危机与冷战》第一章)
这就是说,美帝国主义企图以英国、西欧、拉丁美洲人民为鱼肉来解救其经济危机的阴谋,是无法实现的。尽管各国反动派甘心做华尔街驯服的走狗,却决不能把无的市场变成有的市场。
这里还要指出,生产过剩和消费力不足事实上是资本主义社会经常的潜在现象,社会生产品既然很大一部分归入资本家私囊,广大人民当然无力去消费这部分社会生产品了。在平常时候,资本家可以把这一部分过剩生产品投向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可以暂时不依赖人民消费力而盲目发展的部分。但生产资料生产品,最终要靠消费资料生产部门来购买,而消费资料生产品则依靠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所以当人民消费能力减少到使生产资料生产品也发生过剩时,危机就要剧烈地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生产最深刻的矛盾不在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而是在生产生产工具的部门。一种没有广大的扩展着的消费市场为其后盾的投资市场的扩大,只有加深资本主义危机的严厉性。”(《正在到来的美国恐慌》编译者序)目前美国经济的特点,正是不但消费资料生产的下跌,而且是生产资料生产的下跌,换句话说,危机已经普遍于一切部门,过剩的生产品再也无路可走了。
美帝国主义怎样应付这一危机呢?《经济危机与冷战》一书中福斯特的“杜鲁门的《管理经济》与战争危机”一文有极好的叙述,同书第一章至第三章,《美国资本主义的趋势》第七章,《正在到来的美国恐慌》第四章、第五章和第七章,《美国经济危机》第二章和第四章也均有叙述。
福斯特指出:美帝国主义害怕这一次严重的经济恐慌将比一九二九年爆发的世界经济总危机更为恶劣,这样的一次恐慌,必然将破坏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并造成颠覆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后果。解救的唯一办法,就是在世界资本主义范围内实行一次猛烈的普遍的削减或消灭资本家的利润,但这种要鬼变成人的方策,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方策,当然不能为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这样,美帝国主义唯一能够采用的对策,就是凯恩斯之流所倡议、杜鲁门政府所执行的所谓“管理经济”政策。福斯特又指出所谓“管理经济”决不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在各个私人占有的资本家都力图在竞争中保存和扩大自己的庞大利润,毁灭其竞争敌手的社会制度下,是不可能实行计划的生产与消费的制度的。因此,“管理经济”的实质,就是要以庞大的政府支出来填补市场的空虚和延缓并缩小经济恐慌。而政府支出主要是由人民的赋税来负担的,这就是把危机的损失转嫁到劳动大众身上了。事实很明白,这种政策只是更削弱了人民的购买力,它也许能够延缓危机发生的时间;但更加加重人民的贫困和痛苦,使危机更加深刻化了。
“管理经济”的政策之一,是由政府大规模兴办各种公共工程以容纳失业人口,采取对外和平政策以争取市场,特别是人民民主国家的庞大市场。这是美国自由主义者所提倡,罗斯福曾经执行的政策,它对危机有一定的减消作用,但也无法根本避免危机。而且这种政策是为大资本家所反对的,因为这种政策必须增加大资本家的赋税负担才能有效的执行。对此,《美国资本主义的趋势》第七章,有很好的叙述。
另外的一种政策,也就是杜鲁门政府现在所执行的政策,就是疯狂的扩张军备和实行掠夺性的对外贸易。
尽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不能吸收美国大量生产,尽管历史上的美国对外输出从来没有超过美国庞大生产品的百分之十(美国市场主要是在国内),美帝国主义却仍然不能不被迫在国外市场上找寻出路。这种出路既不能在正常市场中得到,就不能不是掠夺性的,“势必大部以牺牲其他国家来‘找到’的”(《经济危机与冷战》第一章)。也就是说,这是依靠如下一系列的手段来保证达到目的的:——独占的对外倾销,打破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壁垒,强制购买美国货物,不准购买其他国家货物,甚至强制别国不准在其国内生产某种生产品。然而这样,又必然要对其他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进一步的破坏,其最后结果并不是世界市场扩大而是缩小了!
这种掠夺性的输出是以美国财政支持为条件的,因为只有以不断的财政借款才能诱惑在经济危机中的其他国家的反动派,俯首贴耳地听任美帝国主义的宰割。“在战后最初三年中,出超达到了二百五十六亿美元,其中五分之三都是美国政府以贷款和赠与的方式支持的。美国帝国主义经济状况的困难,就在于因为美国食粮和原料资源的雄厚,使得任何一段时期内,大量出口的价款和海外大量投资的利益,都不能借入口来实现。”(《经济危机与冷战》第一章)所以这种掠夺性的对外输出,归根到底还是依赖美国政府的支出来实现的。
这种掠夺性输出的最后目的,是归结到美国军事侵略计划上。“资本的输出大部采取政府赠予贷款的形式,而与侵略的外交政策联结在一起。”(《经济危机与冷战》第一章)美帝国主义是企图以世界性的军备扩张来团结其他国家的反动派,准备发动反对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战争,以求得征服这些国家的人民,扩大资本主义的殖民地市场。
在国内,“资本家认为战争定货和最后战争本身乃是维持工业所必要”(福斯特文)。但是不论国内的军备扩展也好,国际的军备扩展也好,都不能挽救经济危机的到来,它最多只是用加紧剥削人民的手段获得暂时的喘息罢了。因为不论是军事生产和军饷开支,都是脱出了正常的生产流通范围之外而成为一种绝对的消耗的。军事市场的主顾是政府,不是任何生产单位和人民,一切军事消耗品都不能再投入生产。这种额外的市场当然能刺激生产的一定发展,这种市场又必须继续扩大,才能满足不断累积了的资本扩大的要求。可是,政府的军事开支从哪里来的呢?它必然主要由劳动人民来负担,军备竞赛尽管能减少一部失业者数目,但是使整个劳动人民的收入降低了。所以,军事支出愈大,人民收入愈低,市场就愈益狭小,其结果又必然要导引出恶性通货膨胀来,这是足以毁坏美国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总结一句话,“大量的‘冷战’费用并不能阻止美国国内发展中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变得愈益明显了。”(《经济危机与冷战》第六章)
最后谈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总危机的问题。美帝国主义最大企图是用侵略战争来挽救它的崩溃命运,这是不是有可能呢?《经济危机与冷战》回答了这个问题:“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情况,特别是世界力量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和民主方面的移动,就使得独占资本很难用战争,来找到一条逃出它目前危急情况的出路。”(第一章)这个问题,在《经济危机与冷战》第一章、第二章,《正在到来的美国恐慌》第五章、第六章,《美国经济危机》第五章中,都说到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特点总括起来是:
一、这个危机是包括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因此,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十分剧烈,不管美帝国主义如何张牙舞爪,帝国主义相互间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另一方面,在危机下面的人民大众的觉悟力量正日益奋张起来,越是在危机深刻的地方(例如受到较多战争破坏影响的英国、法国、其他西欧各国、西德、日本),人民觉悟力量就愈大,而且发展得愈快。帝国主义向战争每一步前进,人民生活每一步下降,必然相应地引起人民反抗斗争的不断高扬。
二、这个危机是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结合着的,在资本主义总危机以前的危机中,未开发的农业可以作为工业危机的缓冲,是开辟新市场的对象,但现在农业中的资本主义也同样发展到过剩程度了。在殖民地国家中,封建、半封建的农业制度固然还孕育着充分的市场消纳力,然而美帝国主义既然依赖着这些国家中的封建反动分子,它就自然不能不保存这些国家的封建、半封建制度,而破坏了这些国家农业市场的发展。
三、全世界八亿以上人口已经摆脱资本主义的世界范围,而站在社会主义的人民阵营中,这就使得资本主义市场范围空前缩减,而这些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苏联,经济建设正在飞速地跃进着,今天,人民力量是空前地壮大了。
四、在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武装斗争,也正在日益胜利地扩大,并开始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它将继续缩小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
因此,帝国主义企图以侵略战争来争取新的市场,是完全不可能的。“美国独占资本统治世界的运动,不能战胜世界上反帝国主义联合力量的增长,也变得更清楚了。”(《经济危机与冷战》第六章)
我们研读了这几本书之后,可以看出:美帝国主义的经济是资本主义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如马克思的话,它正是资本主义的《最后一言》。通过这次危机,必然将使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一个根本的下降,也必然将使社会主义的人民的力量发生一个根本的上升,资本主义死亡的前途已经可以看得见了。然而美帝国主义者是不会甘心它的死亡的,它将在绝望中继续挣扎,它将力求冒险发动战争。全世界人民应该更加团结努力,制止帝国主义者的战争准备,以更大的力量压制帝国主义者的战争阴谋。如果敌人悍然发动战争,就坚决的在战争中把它消灭掉。


第5版()
专栏:

  读《我要知道原子问题》
逸君
原编者:世界和平大会委员会机关刊《保卫和平者》
编译者: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委员会
出版者:世界知识社(一九五○年十月初版)
正当法西斯头子美国在朝鲜及远东其他地区燃烧起战争的火焰,并企图扩大战争,威胁到全人类的和平的今天,把《我要知道原子问题》这册书推荐给读者,我想是有意义的。
这是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机关刊《保卫和平者》半月刊出版的一册专号。执笔者约里奥·居里等,他们都是世界原子能研究的权威,同时也都是英勇的和平战士。全书共分八章,卷首有郭沫若的序文。全书虽然只有五万字的篇幅,可是有关原子能的各项问题,都给作了扼要透辟的说明了——它首先告诉我们原子能研究的历史和原子能的原理,原子能在医药上、工业上的应用,以下分别讲到原子弹制造和施用的经过,原子武器禁止和管理的问题的演变,国际科学界、宗教界权威人士对原子武器的意见和原子战争的剖析等等,最后讲到了斯德哥尔摩宣言。
这本书给与我们丰富的知识,帮助我们深刻地了解国际的现势。我读了这本书获得了如下的认识和感想。
当一九四五年六月,德国已经战败,日本正要崩溃的时候,美国詹姆士·佛兰克教授任主席的科学家委员会,曾做了个关于“使用原子武器的社会的及政治的后果”的报告送给美国国防部,其中说:“……假如美国首先向人类投掷这大规模毁灭的新武器,它便要被全世界的公共舆论所遗弃,就要引起全世界各国的军备竞争,就要使将来管制这种武器的国际协定难以实现。”所以委员会认为“使用原子弹攻击日本一事应予以劝阻”(这文件到一年后才被公布出来)。一九四五年八月苏联的军队在远东已经给予日本以严重威胁。苏联遵守雅尔达会议的决定,即将于八月八日开始攻击日本。就在那时候,小人物杜鲁门“便决定要走在苏军的前面,不顾一切地使用原子弹了。”原来他“所关心的主要是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获得的胜利,并且企图用原子的威胁来控制世界。”“八月六日的那天,……原子弹投落在日本的广岛(十六万牺牲者);八月九日第二枚原子弹降落在长崎(七万牺牲者)。但这两个城市并不是重要的军事目标!”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美国关于战略轰炸报告中说:“广岛及长崎被选作投弹目标乃由于这两个城市的居民活动集中和人口稠密的原因。”英国大物理学家勃兰凯教授指出:“真的,我们可以得着这样一个结论,原子弹的投掷,与其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一个军事行动,不如说是‘冷战’开始的第一个重要行动。”从这些事实中,使我们很清楚的看到残暴的美帝国主义者所犯的罪行的重大,正如郭沫若在本书序文中所说的那样,“像杜鲁门这样庸懦无能的家伙,所犯的罪,事实上比希特勒、墨索里尼还要大!”
其次,关于原子能国际管理问题,书中叙述了四、五年来这问题演变的经过。社会主义的苏联,始终如一地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主张建立原子管制的制度,表示愿意服从管制和监视。事实上,在一九四七年十一月,莫洛托夫就宣称原子弹的秘密早就不存在了;一九四八年“苏联在联合国更坚持希望成立协定,提议原子弹的销毁和管制的设立同时实行。”苏联“还提出将所有武器减除三分之一。联合国中的大多数拒绝了这些建议,美国政府并且宣称这是可怕的‘和平攻击’。”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四日,杜鲁门宣布“在苏联有原子爆炸的事实发生”,维辛斯基在联合国会议席上肯定了这个消息,说:“我们利用原子能铲平山岳,灌溉沙漠田野,开垦森林区。”他同时重新提出了“苏联的关于原子弹的销毁和同时建立管制的建议。”美国把原子能当作专利的时代实际已告终结了,“这个时候是有利于协商的了,原子能的平衡均势已经有了,站在平等地位商谈是可能了。美国政府受到了一种重大的压力,不得不对于这个形势加以重新检讨。”“然而美国政府并不采取禁用原子武器,反而宣传氢气弹了,夸张氢气弹的威力。”
氢气弹的宣传激起了全世界的愤怒的反响。美国的、英国的科学界权威人士,和科学团体,基督教新教、法国天主教、美国的教会、国际红十字会等团体和领袖,一致对美国提出了控诉,反对使用原子弹,表示人类和平相处的愿望。这确是人类“意识的觉醒!”
以上说明了今天世界两大阵营之间,究竟谁是和平的保卫者,谁是战争的挑拨者。而全世界人民除了法西斯主义者以外都是和平的保卫者,在今天如果法西斯头子美国要挑起世界大战,必然要受全世界人民的反抗,最后法西斯主义者自身必然要走上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老路,那是无可置疑的。
原子弹虽然具有高度的破坏力,足以大量毁灭生命,它在战争中究竟能不能决定胜负呢?本书第六章把原子武器的性能,作了多方面的具体的精密的剖析,所得的结论是:“原子武器并不能使一个交战国在战争中获得胜利,原子武器不过是有一种有力的补充武器而已。步兵仍然是必需的,而且步兵队伍还能迅速前进。”“大西洋公约也正是为了供给这个绝对不可缺乏的目的而成立的。”美帝论客李普曼在他的近著《冷战》一书里赤裸裸地说道:“那是极显明的,西欧国家将大量的供给人力,美国则供给军火。”一九四五年日本的投降,还有一些不明白的人以为是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所获致的效果。可是当时指挥着国民党蒋介石匪帮的美国战贩陈纳德却曾于那年八月十五日向纽约时报宣称:“苏联参加对日战争,是使战争加快结束的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即使原子弹没有投掷,结果仍是一样。”
尽管原子武器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美国法西斯头子却还是挟持着它来威胁全世界的和平,妄图挑起大战,以遂行其奴辱世界人类的罪恶。“的确不错,一九五○年是令人深深感觉到威胁的一年。”为了反对美国法西斯的这种侵略野心,本年三月十日,国际和平大会,从斯德哥尔摩发出了迫切动人的无条件禁用原子弹的号召,号召全世界一切良善的人们,在这个宣言上签字。这个号召发出以后到最近为止全世界签字的已经有近五亿的人民。在苏联,全体公民一亿一千五百万人都签了字,在我们中国签名的人民已经超过两亿,日本已经有三百万人签字,美国签名的也有二百五十万人,运动还在热烈展开中。“假如所有人类,在所有地区全都不加保留地、不屈不挠地继续努力,那么和平便可以维持,可以得到保障。然而这和平的维持和保障,不是依靠一种脆弱的势力的平衡而是由于所有人民警惕性的提高!”
我们中国人民向来是热爱和平的。今天法西斯头子的美国在朝鲜进行侵略战争已经威胁到我们的东北的神圣的领土,同时事实上已经侵占了我们的台湾,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扩大签名运动,同时更要把我们的警惕性提高到极度,敌人如果敢于继续扩展侵略战争,我们决不能置之不理,而应作有效的抵抗。周总理说,“我们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是的,已经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是决不害怕反抗侵略的战争的!


第5版()
专栏:

  介绍中国科学院编印的《中国科学》
陈一霆
以往,由于我国在政治经济上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所以在学术上也就必然地反映着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在自然科学方面,过去我国的科学家们多将他们的研究成果用西文写成论文,投到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专门杂志上去发表,可以说,凡是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高的著作,几乎全都是在国外发表的;而国内的一些水平较高的专门性的学术刊物也差不多都是用西文出版的。在国内的大多数科学工作者们,反而难得读到用本国文字发表的研究论文。这十足表现了以往我国科学研究的附庸性。自从解放以后,学者们的认识普遍提高,一致认为今后新中国的学术一定要与实际结合,充分地发挥独立的精神,学术论文应该做到完全用本国文字发表的地步。在这一目标下,中国科学院起着主要的领导作用;《中国科学》的创刊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做的先驱,毫无疑问地它具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是中国科学院的主要期刊。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季刊,每三个月出版一次。第一卷第一期已于九月中旬出版。内容包括各门自然科学论文十六篇和社会科学论文一篇,共计约有二十三万字左右,并附大小插图照片三十九帧及图版十七幅,全册篇幅达二百七十余页。
数学方面的论文共有四篇。第一篇是清华大学教授华罗庚先生的《环之准同构及对射影几何的一应用》。华罗庚先生是有名的数学家;这是他今春回国以后首次发表的关于《数域》的重要著作。第二篇是我国数学界前辈浙江大学教授陈建功先生的《单位圆中单叶函数之系数》。这是一篇总结性的论文,简要地叙述了自一九○九年以来,关于单位圆中单叶函数的“系数”问题,四十年间的主要进展;不但指出了许多至今尚未解决的大问题,同时并对每一问题已发展到如何程度,都分析得很清晰。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论文。第三篇,清华大学教授段学复先生的《关于p群的一个定理》,是一篇关于群论的重要论文。第四篇,清华大学教授程民德先生的《介绍一个新的求和法》,介绍了关于三角级数的新的G求和法。
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殷鹏程先生的《一个分析X射线粉末照相新的图解法》是一篇关于应用物理学方面的论文,对于应用X射线分析结晶体的方法有新的改进。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岗昆先生的《中国的地磁场》一文,简单扼要地叙述了以往在中国境内的地磁观测工作,并介绍其所绘制的东亚地磁新图。
南京大学气象系教授朱炳海先生的《中国春季之锋面活动》一文,分析了中国境内春季锋面活动的概况,并举了一些典型的实例以资说明。
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化学系教授娄成后先生等五人合作的《小磨香油》,介绍了我国传统上特殊的巧妙炼油方法,分析了其用水替油法的科学原理,并指示了走向工业化大量生产的改良途径。这是一篇很有兴趣并有应用价值的论文。
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副所长王应睐先生等三人合作的《米粒中维生素乙、及烟草酸之分布》一文,分析食米加工后米粒各部分之维生素含量,提供了食米加工的指南,并附带指出政府所规定的九二米的营养价值。
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斯行健先生的《动物化石与植物化石鉴定地层时代的冲突性》是一篇总结性的论文,批判了各地质学家及古生物学家对于根据古动物化石与古植物化石鉴定地层时代的争论。
浙江省立卫生实验院李非白先生的《棘口吸虫Hypoderaeum conoideum(Bloch)Dietz,1909之形态及生活史》,记述和讨论都很详细,并有创见之处,是一篇关于寄生虫研究方面的很有价值的论文。
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刘崇乐教授的《华北几种二十八星瓢虫的辨识和Epilachna operculata新种记述》一文,讨论了整理各种二十八星瓢虫的命名问题,并叙述了几种瓢虫的体形特征及特好寄主。这是一篇有助于治除瓢虫增加农业生产的论文。
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发生生理研究室主任朱洗先生和袁伯伟先生合作的《蛙卵水份的增加和成熟的关系》是发生生理学方面的一篇极有价值的论文。卵中水份问题,虽曾有人加以研究,但以前却没有人注意到卵中水份的变化和卵的成熟问题的关系。本文作者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证明在两栖类卵中,水份的吸收增进,为卵子成熟的主要关键。见解颇有独到之处。
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副研究所所长童第周先生的《蝾螈与青蛙胚胎上纤毛运动的研究》一文,对于两栖类的胚胎在神经摺闭合后各段发育时期的表皮纤毛运动,做了很详尽的论述。
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昆虫研究室副主任朱弘复先生和张广学先生合作的《棉蚜为害对于棉株生长与棉产质量的影响》是一篇对于棉产有实用价值的论文,说明了棉蚜为害的程度,并对斯字四号棉和斯字2B号棉在未经治蚜以前的抗蚜力及经过治蚜以后的效果如何,做了详细的比较,证明斯字2B号棉对于蚜害较斯字四号棉为敏感,这是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论文。
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研究员胡先骕先生的《被子植物的一个多元的新分类系统》是一篇综合性的论文,论述以往沿用的各植物分类系统的优劣,清理了被子植物分类的紊乱情况,提出一个多元的新分类系统。
最后的一篇论文是西北大学校长侯外庐先生和山东大学教授纪玄冰先生合作的《五世纪末唯物论者范缜研究》。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介绍了五世纪末我国唯物论者范缜的宇宙观与逻辑思想,和他处在南北朝佛教国教化时代中进行反佛的勇敢坚决的战斗精神,指出这一位最伟大的异端思想家在我国中古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5版()
专栏:

  一般地图中东北铁路线正误
李正伦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图》(甲种)亚光舆地学社金竹安、陈志方、杨伯如等编制,一九五○年八月印,金擎宇校订,大中国图书局发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精图》亚光舆地学社金竹安、陈志方、杨伯如、黄镜湖、董石声、尹正寿等编制,一九五○年六月初版,金擎宇校订,大中国图书局发行。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华北内蒙形势图》中国史地学社刘思源编制,亚光舆地学社出版,一九五○年六月初版、金擎宇校订,大中国图书局发行。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地图》光华舆地学社编制,一九五○年一月印,三联书店发行。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图》(乙种)光华舆地学社黄镜湖、金竹安、陈志方等编制,金擎宇校订,一九五○年五月四版,大中国图书局发行。
(六)《中国新形势大地图》邵越崇编制,复兴舆地学社印,一九五○年二月新版。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形势新图》武昌亚新地学社印行,一九五○年七月再版。
在目前新出版的地图上,一般都把东北的铁路线弄错了,现在逐一说明如下:
一、黑龙江省境内从北安到黑河的铁路,长三百多公里。日寇统治时代,这条铁路的使命不在于物资的运输,而完全为了执行“对苏”的军事侵略计划。一九四五年八月,苏联出兵东北,日寇退却时即大肆破坏。解放战争开始以后,我们为了支援解放战争,在“解放军打到那里铁路修到那里”的口号下,把这条被破坏的铁路散失在山谷、河沟里的道轨搜集起来,并把未破坏部分加以拆除,用来补修其他重要路线。现在这条路线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一般的地图上,除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精图》,(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图(乙种)》三图正确外,其余各图都照旧绘着这条铁路线。
二、同样,黑龙江省境内从嫩江到霍龙门一段的铁路。这段铁路和北安到黑河的铁路具有同等的意义。据说在日寇侵占我东北时期,曾把这条铁路从霍龙门延展到黑河。不过从霍龙门到黑河这一小段,为了保持“军事秘密”,任何地图不准绘列。苏联进兵东北时,这条铁路也被日寇破坏。以后为了支援关内解放战争,从嫩江经霍龙门到黑河这条铁路也拆除了,现在火车只能从富裕(原名宁年)通到嫩江,目前在所有的地图上,嫩江到霍龙门中间仍旧绘着铁路线,这是完全错误的。特别是(六)《中国新形势大地图》和(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形势新图》不但把嫩江到霍龙门这段路线照旧绘出,而且还延展到黑河,这样绘制不知何所依据。黑河和瑷珲本是同一地点,两图竟在黑河之南添上了一个瑷珲,看来好像两个地方,而(六)图更把很多地点的经纬度也搞错了。
三、热河省内从叶柏寿到赤峰的铁路,这条铁路在东北光复时也惨遭破坏,以后为了补修关内铁路,有计划地给拆除了。以上七本地图上都照旧绘列着。
四、从热河省内金岭寺(有名的产煤地区,是北票附近的一个小站)经朝阳、叶柏寿、平泉、承德、古北口一直到长城以内的石匣差不多到怀柔的一条铁路,计长四百四十多公里,为了补修主要的交通干线,也经完全拆除了。各图仍旧绘列着。
五、从吉林省境的汪清(靠中、朝边境)到松江省境内的绥西(旧名小绥芬,在靠苏联边境的东宁左边),这段铁路也已经拆除了,各图的铁路线仍然照旧。
六、松江省境内从东安(旧名密山)到虎头(旧名临江)的铁路也经拆除了,各图仍然照旧未改。
以上各铁路线,都是在一九四九年以前先后拆除的,而所有各图都是在最近出版的,足见地图编制者资料工作做得太不完密,希望再版时均能加以改正。


第5版()
专栏:

  本刊为征求对中小学教科书批评意见启事
本年秋季开学,出版总署编审局和其他出版家编辑了许多册新课本,印行供全国中小学应用。这些课本多半是用集体的方式编成的。其中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的课本,在编辑过程中,一部分曾经由几位专家和北京市的好多位中学教师提供了意见。这些课本比过去可能有若干改进,但不一定就能十分完善,我们想征求各地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对这些新编课本的批评和讨论,作为以后改进的依据。教师们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如果感觉有不适合的地方或其他意见,尤其希望能具体而详尽地写寄给我们。对于这类文章,我们当尽可能予以发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