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红枪女将李兰英
李兰英是苏中解放区一个女英雄,贫苦出身,七岁丧父,母亲带她重嫁,因此常受人家侮辱,新四军到了,她才翻了身,被选成乡妇女主任和民兵指导员。前年七月,苏中海泰线重镇姜堰被蒋军占领,李兰英的家乡就变成了蒋军南北往来的大道。为了保卫穷人和妇女永远翻身,李兰英便加入家乡的武工队,因为机智胆大,很快就成了名震海泰的女英雄,群众送她一个绰号叫“红枪女将”。
前年十一月间,姜堰运粮河三百余蒋军,拂晓合击林黄乡,离李兰英不远时,蒋军大喊“不准动,不准动。”她却不慌不忙的举起枪,“砰”的一声,一个蒋军的钢盔被打了下来。又一次,她带武工队在林家野埋伏,当二十一个蒋匪“自卫队”员闯进来时,她大喊一声:“冲!”蒋军慌忙架起机枪应战。李兰英举枪射倒了敌人的机枪手。“自卫队”吓得目瞪口呆,连滚带爬跑走了。在反“清剿”六十天中,李兰英共参加战斗五十八次,毙敌五人。从蒋军手中缴来崭新的小马枪武装了自己。
英雄必然是与群众相结合的,有一次,一个连的“自卫队”企图袭击李兰英和她的武工队,出动才半里路,群众在一刻钟内就送给她十六次情报。当敌人扑来时,武工队员们已经无影踪了。又有一次,三百多蒋军已经将她三面围住,她躲在一个人家的柜子里。当敌人进入该庄时,所有的群众都故意拥到庄外去张望。蒋军追问:“红枪女将那里去了?”群众说:“已经扑河溜到北面去了。”蒋军赶忙向河北追去。
姜堰蒋军对这“红枪女将”毫无办法,出了张通告:“击毙李兰英赏法币五十万元,活捉加倍。”但毫无结果。以后蒋军便造谣说:“李兰英被捉住了。”群众听到谣言,连夜赶到乡政府去探问,一看李兰英仍蹦蹦跳跳,都一拥把她抱住,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第6版()
专栏:

团证
诺沃波梁斯基著
樊以楠译
七月六日,团证发给“马诸乐夫期基”矿底青年矿工——谢尔杰·米海耶乐维契·沙里尼科夫。在区委朴素的房间里感到一种节日底气氛。共青团矿区组织底鲜红旗子安插在最耀眼的地方。沙里尼科夫穿着崭新的矿工服,这身衣服只有在最庄严的节日他才穿上的。
“恭贺你,谢尔杰!”区委书记说,“你现在是个共青团员啦!你应该牢记这个,并应以此自豪。共青团员——是布尔塞维克党底第一个助手,是他可靠的后备军。从今天起,每天你应该用劳动,用学习,用自己的每一件行动来证明崇高的信誉。”
“我一定!”谢尔杰斩钉截铁地回答,从区委书记手中接过来崭新的第“二八三七四八二六”号团证。
谢尔杰想尽快地与矿友共分快乐,给他远在北极伊喀尔克的姐姐拍了一个电报,又跑到他的朋友——波特·涅夫达肯和沙夏·卡林斯基那里,让他们看看外皮上带着列宁侧面像的,铜青色的光荣的小册子——团证。
沙里尼科夫匆忙赶到矿上。他决定今天就证明:他不是白拿了团证的。
一年以前谢尔杰曾做过通道工。以后又把他派到爆炸班。在那里,沙里尼科夫受到极重要的矿坑技术——爆破手底训练。他熟练而勇敢地装上药捻,通上电流。于是,震耳的地下爆炸声一连串地传来,成吨的煤在熔岩里被切裂下来了。
有一次一辆载煤汽车在某地段卡住了,沙里尼科夫曾设法抽工帮了忙。另一次谢尔杰曾帮助伙伴们在各掘煤段分搭矿柱……在矿坑里,相互帮助是必要的。因此,在这里,青年矿工底特性在劳动中形成着,他对公共事业热烈的兴味亦增长了。
当共青团员开始了“为节约而斗争”的运动时,沙里尼科夫被派到监督哨工作。谢尔杰在他的第四段内监督着,不使电力白白浪费。比如,坑夫停止钻孔,把地方让给掘煤工时,——这时候就可以关上发动机。沙里尼科夫就是这样做的。假若把炸药埋得更深,封埋得更结实的话,那么爆炸会来得更厉害,而且,一个炸弹可以顶两个用。谢尔杰在实际中证明了这点。为了节省炸药,沙里尼科夫便又想法更合理地装配药捻……
沙里尼科夫早就想到过共青团。但在四、五月间他那一班有好几天都不能完成计划,于是谢尔杰就决定:一定要先改善了班里底工作,再加入组织。渐渐地,他和自己的矿友们开始每一轮班出煤三十吨到三十五吨,代替原计划的二十四吨到六月底,沙里尼科夫班每一轮班可出煤四十吨——完成计划的百分之百七十。那天谢尔杰几乎忙得不可开交…从这个地方跑到那个地方,从这个坑道跑到那个坑道。而晚上出了矿坑之后,谢尔杰便又到团委会里,递上了请求接受入列宁——斯大林共青团底申请书。……
作一个共青团员,是每一个青年矿工衷心的愿望,而今这愿望已经实现了。为了十足地表现自己的加入组织,谢尔杰在他所工作的那个班里,把每一轮班应出煤二十四吨的计划,增加到出煤五十一吨。同时,他们还节约了一百七十六公斤的炸药。
× × ×
当谢尔杰·沙里尼科夫收到团证的那一天,向“马诸乐夫斯基”矿区支部提出入团申请的还有矿工瓦西里·克里活新,通道工维克多·马尔庚,女司机手达其雅娜·卓姆科文科,电气机车机械士弗拉地米尔·谢留金……优秀的青年矿工们都愿意成为共青团员。和睦的,百万成员的共青团底大家庭,就这样一天天在成长,强壮起来,一天天年轻起来。
(译自一九四八年七月九日少共真理报)


第6版()
专栏:

“好好干你的公事吧!”
周秦
六月二十这天,洛川城关区下黑木村七十二岁的杨老太太,慢腾腾的扶着拐杖走出了大门;看到邻家的“红麦”“四月黄”都上了场,迟麦也已开始收割了,回头想起自己的二十亩麦,咋收回来呢?依托分了家的大儿子喜林吧,他也成了老汉(今年五十二岁),做活也不行了,同时喜林也种着十六亩麦,只有四十八岁的老婆和两个女孩子(大的十六岁,小的九岁)都不能顶大事,又没有牲口。二儿子满福,去年二月间自动参加到黄龙分区警备营当战士,今年解放区扩大,被调到咸阳分区去了。满福的媳妇住娘家也没有回来。老太太急得她一夜没睡着觉。
六月二十一日,是出于杨老太太预料的一天。黄龙分区政治部曹华山主任,带了六个干部,从城里奔来,给她割麦。曹华山主任和蔼地对杨老太太说:“老太太!你满福为人民报仇去了,我们给你帮忙收麦来啦!”这使杨老太太有点莫明其妙,心里想:从那来的这些“良子”(队伍),真的给我割麦哩?那么为啥连一件家具都不带哩?我咋能管起这多人的饭?………她半晌一句话也没说。
“老人家你家有镰刀没有?天不早了,让我们赶快给你割麦去吧!”一个同志催促着。可是杨老太太家里很穷,新旧镰刀一张也没有。“唉!那里有呢?”老太太带着绝望的口气回答。曹华山主任听了这话,亲自找村长去了。当他借回六张镰刀来的时候,老太太喜的嘴也抿不住了。她亲自将同志们带到大门前十二亩坪滩的麦地里。
红日挂在中天了,同志们知道,虽然他们带着米,杨老太太是不能把它变成饭的,因此他们派了两个同志去做饭。
炽烈的太阳,晒得他们汗珠滚滚,有的同志脱去了衬衣,有的同志挽起了裤腿,随着镰刀的挥动,金黄的麦子一束一束的躺在地上。下午,同志们已割了六亩多麦子背到场里,并积起了一个整齐的“麦积子”。
第二天早饭后,分区司令部马万里司令员照样又带六个干部,继续给杨老太太割了七亩麦,日落时杨老太太的大儿子喜林对马司令员说:“你们明天可不要再来啦?同志们休息休息,剩下七亩麦,我可以收。”杨老太太的麦子虽然收到场里,要是碾得迟了,万一迈到天阴雨湿,很有霉沤的可能。喜林可以将麦收回,但怎么碾呢?她又发愁了。
村长李汗章跑到杨老太太家对喜林说:“你先把我的牛套上碾两天场吧,我的麦迟碾两天不要紧”。汗章也被马司令员、曹主任等的行动所感动,同时他也记起了麦前乡长的安顿:一定要帮助烈、军、工、战勤人员家属收麦。保证不能遭受任何损失。
杨老太太高兴极了,她要把高兴带给满福,所以托人写了下面一封信:
满福儿:
麦前,妈黑明昼夜都盼你回来,想起今年麦咋收哩?可把妈急坏啦!谁知二十五、二十六(古历)两天,从城里来了,带着十二个同志,两天收了咱门前的十三亩麦子,一捆一捆背到场上,一把一把挑乱,一杈一杈积起来,我看着真不好意思,我也想帮他们割,同志们和和气气的阻挡了我,还说:“老人家;你回去歇歇!这活我们干!”他们都对着妈笑了。麦收回来后,村长老李(指李汗章)的麦还没碾就把牛借给咱碾场。满福儿!你要知道公家人帮咱收麦,村长又把牛借给咱碾麦,这是因为你当了人民解放军。现在妈能吃上能喝上也能穿上,不用惦念,你好好的干你的公事吧!
母杜氏


第6版()
专栏:

给王秀鸾带上光荣的花
洪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