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我的参加党训班
北大中文系教授 唐兰
我的参加党训班,纯粹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最初,我听见有些同志要去参加,以为这是为党员专设的,就没有再问,一直到八月初,偶然到慕贞访问一位负责同志,才知道非党员也可以请求学习,我就立刻请求了,得到了允许,就参加了。但是已经很迟,我在慕贞,一共才住了两个星期。
我的参加是偶然的,但是我所以要参加,却并不是偶然。远在二十多年前,我就对共产主义的理论发生过兴趣。不过,那时我的兴趣是广泛的,由于我只读过高小性质的商业学校,太缺少近代科学的知识,所以几乎无书不读。但由于曾经研究过宋代理学,所以对辩证法特别有兴趣,又因为研究中国古文字和古代史,所以对古代社会也很注意,对于政治经济,却不大过问。
由于那时的出版物相当杂乱,象:狄慈根、考茨基、蒲列哈诺夫、波格达洛夫、德波林等的著作,也读过许多,对于马克思主义,不会有真正的认识。另一方面,那时的读书,是主观的,只注意自己能了解的一部分,合我意的就是好书;并且也是粗枝大叶的,只要读过一遍,就以为满懂得了。更重要的,是我当时的环境。我生长在江南一个中等城市里,一个小商人的家庭,从廿岁起就脱离了家庭,在外漂流,经历了许多艰苦的生活,由于一个遗老的介绍,在天津一个旧官僚的家庭里做教师。每天所来往的不是遗老,就是旧时代的文人墨士;所做的事,除了饮酒赋诗,听些不入耳的怪议论(例如郑孝胥说中国有三共:共和、共产、共管),要能写一些稿子,就已经是很突出的了。所以我那时的知识,始终局限在书本上,始终是一个书呆子。
“九一八”的那年,我到了沈阳,“九一八”后跑到北平,经过六年,又遇到“七七”抗战,跑到昆明;胜利后,又回北平,前后十八年了。在这长时期里,我总是在大学里教书,而且总是教文字学一类的课程,因此,要注重一些专门知识,而跟社会更脱节了。对于政治上的问题,总是主张调和。在最后几年的尖锐斗争里,自以为是超然的,中立的,实际上却总是偏右的。“一二一”惨案,我差不多是当场的,看见了满地的热血,我所忿恨的却只是特务的乱搞,并且对主持学运的人表示不满,以为“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闻一多先生对我说:“这是为的斗争呀!”但是我是如何的怕听这两个字啊!
远在二十多年前,我就相信共产主义将来一定会得胜利,相信这是必然的。但在现实的环境里,我没有勇气去接受。由于过去的一知半解,常常怀疑到马克思主义也许还有缺点,例如: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怎么就是最完善的社会,而不会有正反合的反面呢?我尽管看不起国民党,痛恨它的腐烂,同时,也没有了解中共。由于没有联系,由于听见一些反动派的宣传,扩大了的某些地区某些个别的偏差,而对它有所怀疑,甚至于畏惧。我常常幻想着,有没有比马克思主义更好的学说呢?前年冬天,陈雪屏由南京来发动所谓“中间路线”,我曾经在大公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反对国民党一手包办的“中间路线”,但总以为可以有另外的“中间路线”。这种幼稚的想法,有时自己也怀疑过,可是除此之外,实在也没有别的可想,就只好“姑妄言之”了。
去年夏后,看了罗森塔尔的唯物辩证法,在我的思想上起了一些波澜。第一、这和二十年前所读的辩证法,有好些不同了,从前,我只把它看做理论,现在很明显地处处要联系到实际了。其次,我是相信辩证法的,可是要这样去研究,就必须立刻去实践,去参加行动,参加斗争,不应该只死啃书本了。但是三四十年的书房生活,和社会环境,都使我受到制约,不容许我立刻面向真理,我的心理是很矛盾的,有时甚至于希冀一种奇迹的发生,象打强心针一样,把垂死的现象,多拖延一个时期。
由于解放军的巨大胜利,逐渐地把我的幻想消灭了,必然的事情,终于毫不容情的来到了。事实证明了一切,也用不着怀疑和畏惧了。尽管这样,在围城时期,我心理上还是很不安,不知道要怎样才好。一直到了解放以后,读了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这在昆明时读过一次而忽略过去的,现在由于历史的发展,才觉悟到它的重要了。跟着又读了论文艺政策等若干小册子,使我懂得了马列主义怎样和实际联系。也使我明白了我从前的错误,第一、太偏重个人,孤立自己,脱离群众;第二、太好空想,脱离现实,尽管在理论上承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不能联系到实际。这样,随着北平的解放,我的思想也逐渐获得解放了 。
我读了刘少奇同志的“修改党章报告”和“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是我思想转变上的一个很大关键。从这里,我看出了组织和纪律的重要,和共产党人怎样锻炼了自己,才能使革命事业得到无比的成功。从那时起,我就决定要参加共产党,我开始追求,要加入组织。在昆明时,闻一多先生劝我参加政治活动,我说如其我真正相信了哪一个主义,我一定参加哪一方面。现在,共产党教育了我,使我不能不确实地相信了共产主义,相信了理论,就一定得实践,所以,从那时起,我已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共产党员了。
由于这些原因,我毫不迟疑地参加了党训班。有人认为这是受训,多少还带一些轻视,这是由于国民党时代的坏影响引起来的。我不知道国民党反动派的受训是怎样的,我只觉得这一回能参加共产党的党训班是无比的光荣,因为这是学习,我向革命的先进者学习,这是自发的,不是被迫的。在这里,我真正过了党的组织生活和集体生活。在这里,我学习了怎样学习,建立了几个基本观点,接受了诚挚的批评,也自己发掘出了无数的缺点。在这里,听到许多重要的报告,参加许多有意义的讨论和群众活动。在这里,我体验到党员对党的忠诚,同志间的阶级友爱,群众的伟大创造力和青年人从心坎里爆发出来的炽烈的热情。虽则在短短的十几天里,我已经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经验了我一生从未经验过的无数的事情,使我自己觉得年青了许多,使得我更勇敢了。这使我更深切地相信环境决定了思想意识,只有实际参加了无产阶级的队伍,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意识,锻炼得更坚定。
虽则党训班的期限,只有一个月,我又只参加了后一段,但我坚决的相信它是成功的。当然这并不是已经满足了每人的欲望,因为这时期太短了,只能建立几个基本观点,许多理论是来不及详细讨论到的。一个共产党员要做到老,学到老,这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所以经过这一次训练不会完全满足。但是,这短期的训练,确已有很大的提高作用,我亲自体验到和看到许多的进步,所以,在党的教育上是十分重要的。我想党委会吸收了这一次的经验,将来再举办的时候,一定会还要进步,还要完善。我希望认识了共产党,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同志们,不管党内党外遇到机会时,自动要求参加学习。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需要更壮大起来的,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是要从学习开始的。


第6版()
专栏:

  旅伴
潘诺瓦
(苏联潘诺瓦著苏龄译曹靖华校)
  第一部 夜
第二章 琳娜
“我是孤女,”琳娜高兴的重复着。
安娜来了,牵着琳娜的手,带到屋里去了。
一些大人在那儿围着琳娜就问起来:谁叫她到这儿来的,她住在哪儿。她们都是大人;为了谈话方便,她们就把她抱到桌子上坐着,可是她依然把她们哄住了。
“没有人教我,”她答着,摇幌着小腿。“我也没有地方住。”
她明白他们要把她送回家的。可是她却想留在这一座有绿草,有秋千的房子里。
“我想住在这儿,”她坦白的说。
大人们都笑起来,一个戴金架眼镜的男子说:
“应当报告警察。”
当晚她总算在这儿过夜了,睡在女厨子床上,她给她洗了澡,剪了发。整晚上和早晨,大孩子们全把她放在秋千上荡着。院里没有年岁太小的孩子。
女厨子给琳娜洗着澡,气愤愤的说:
“这样的母亲,我真要给她几个嘴巴才好……叫孩子混身都生满了虱子,她干什么呢?”
警察来了。戴金架眼镜的人把琳娜叫到一边去,机密的对她说,对警察必须说实话,要不然就会对她不利的:警察要把她带到局里去的。
“尽他去吧!”琳娜回答着。“尽他去吧,我不怕警察。”
她于是就告诉警察说她是孤女,也没有地方住。
“你妈妈是干什么的?”警察问着。
“她是拾破烂的,”琳娜说着。
个个人全都笑起来了。那位有个女孩子叫华伦锦的拾破烂的女人,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她已经离开此地了,把琳娜交到一所幼儿院里。
她在那儿住了一年。很质朴,对人也很谦逊。她不曾麻缠过任何人,无论对谁什么也不要求,她对任何人都宽容。给她什么,她都高兴的接受着,但并不感谢。
她很快的就过惯了人们对她的照料,对那些事情一点也看不出奇怪来,比如人家给她吃,给她穿,教她念书,一些女人替她洗衣服,给她煮饭,另一些女人在她面前拍着手唱道:
我们用我们小脚
踏,踏,踏的走;
用我们的小手
拍,拍,拍的拍……
她对这些一点都看不出奇怪的。
此外她们还唱些:“恶意的旋风在我们头上吹着”和“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琳娜对唱歌就象一种不可免的义务似的。
过了一年,幼儿院解散了,琳娜就被拨到别的城里的幼儿院里。这里的冬天更长,更冷,炉子里烧的不是煤,而是木柴了,其余都还是一样。
她长大了。华伦锦那个小女孩子——那是从前的,老早以前的女孩子,那是另一个人儿呵。她现在叫琳娜。她有住所,可是没有家园。她有朋友,可是没有家庭。都关怀她,可是没有温存。既没有人侮辱她,也没有人疼爱她。
人家要她作的事,她都小心的作完它:她不喜欢人家责骂她。当她七岁的时候,有一位青年团的团员,被派到她他们那儿。
“算了吧,”当他听了“我们用我的小脚”这个歌的时候,他说:“你们把孩子都给我养成白痴了。他们在你们手里差不多已经成了白痴了,他们需要的是体育。”
琳娜很爱体育课的,她是一个最敏捷,最有力的孩子。都夸奖起她来,这是一件高兴的事。从那时起,她尽力的把一切都做得叫大家夸奖着她。
七年级的学生有宪法一门功课。
先生读一条宪法条文,然后就好久的解释着,说这一条宪法是如何的好以及如何的公正。琳娜盯着先生,想道:为什么他这样尽心竭力的来解释大家都明白的东西呢?
她已经住在第五个幼儿院了,她是青年团的团员,是学体育的。先生又是在讲着那一套,不过是从另一端开头吧了……他证明着说,苏维埃国家是世界上最公正的国家……可是在琳娜的心目中,除了苏维埃国家以外,根本就没有别的国家存在。她是这国家的孩子。而这国家是她的家,她的地,她的天。对这地上的任何人她都可以称同志。从任何人手里她都可以接受面包,同任何人都可以分享面包。她毫不恐惧的进到任何机关里去。谈话每当涉及职务和事务上的时候,她的态度总是自信,聪明,机智的。可是当话头涉及到她的私事的时候,她就避而不答了:她不惯于这样的谈话呢。
她有两次对人的情爱几乎都过分了。
她毕业以后,在一个铁路学校当体育教师,于是就住在铁路人员的宿舍里。
当时区体育会秘书是喀嘉,她有一付傻气而慈善的黑眼睛,以及火腿似的双颊。她对体育是没有关系的;坐办公室坐得使她发胖了。她很喜欢琳娜。
“你怎么住在寄宿舍里呢!”她说道。“没有人服侍你,也没有人照顾你……”
她请琳娜来到她家里。她去了。喀嘉妈妈有三间小房子,一只牛,和种着复盆子的果园。她们坐在樱桃树下,生着火壶,喝着茶。喀嘉床上放了十五个枕头,这是她妈妈绣的。琳娜渴望的注视着那些小枕头,就象小的时候有一次渴望着那胡椒瓶似的。
“不错,你的生活真好,”她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说。
“搬到我们这里住吧,”喀嘉对她说。“咱们好象姊妹似的住着。你能付起多少钱就付多少吧。我们的乳牛是很好的,你会健康起来的。不然的话,你瞧你简直瘦成一架干骨头了。”
“搬来吧,琳娜,搬到我们这儿吧,”喀嘉的母亲说。“喀嘉非常欢喜你。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住在这样的宿舍里是不好的。那很糟糕的。”
喀嘉妈妈是一个安静的人,脸上都是光辉的皱纹,眼睛也和喀嘉似的那样的慈善。
琳娜搬到她们那儿去了。在喀嘉房间里给她放了一张床。喀嘉把自己枕头亲自放了一半在这床上。琳娜喝着刚挤出的鲜牛奶。生活变得愉快而舒适了。可是这种幸福的生活,不久就吹了。
喀嘉童年时代的一位男朋友常来看她。他在一个机关当助理会计,每天下午都在果园里的樱桃树下弹着琵琶。琳娜鄙视他不是一个运动员。她甚至连他眼睛的颜色都说不上来。
有一次晚上,她回来的时候,就看见喀嘉哭了。
“你怎么了?”她带着真挚的同情心问着。
“谈什么”,喀嘉回答着。她忍住了眼泪,阴沉的坐在那儿,对琳娜一眼也不睬。
喀嘉母亲的嘟哝的声音,从隔壁房间里送来。
   (未完)


第6版()
专栏:

  群众路线的教学方法
 民主评卷
金凤
短期学习班进行理论学习,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解决学员的某些思想问题,则其学习就不能平铺直叙地进行,除大课讲授,分组讨论外,还需要掀起一个群众性的学习运动,以求更有效地推进学习。民主评卷就是一种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群众路线的教学方法和学员互相激励学习的群众性的学习运动。
民主评卷的办法是这样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学员能初步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之后,举行理论测验,再由教务处发出统一、完整、明确、有重心的试题答案纲要,然后各班选出一份问题较多、能代表一般性的中等卷子作为典型卷子,由小组学员根据试题答案纲要的精神和重点,参考笔记和书本,将卷子逐题反复进行讨论,详细分析,定出分数;这样,学员对于所讨论的那个题目有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刻、一致的了解,对于定分也有了一定的标准;然后每人根据这个典型卷子,分析自己的同一题目,自报分数,说明理由,大家公议定分。就这样在自我批评的基础上展开民主评论,并可针对了错误的论点与糊涂观念,掀起理论斗争,从而使学员对于所学习的理论认识和批评与自我批评,都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评卷时看学员是否大公无私,实事求是,不多报自己分数,不故意打击别人,不故意少报分数,不互相包庇的情形,也可以测量出学员思想意识的进步程度。
和其他群众性的运动一样,要使民主评卷不流于形式和空洞,举行评卷以前,在学员中间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动员是必要的;充分说明民主评卷的意义和作用,启发学员的自觉性和激励他们的能动性。除了这样的一般号召外,领导上还须进行具体的帮助。这就是在每一班或一队,选择一份典型卷子,以后由干部和小组长或小队长,先根据了试题答案纲要评定典型卷子,学员列席参加。这样,就使小组长和学员都能了解试题答案的论据重点,也了解了民主评卷的精神,小组长则更学习了如何掌握领导小组进行评卷。在小组评卷时,评完一两份以后,为了节省时间,即可分为几个互助小组同时进行评卷,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汇交小组评定。
小组评完卷子后,还要进行复评。以小组为单位,按卷子成绩的好坏排列公布,包括典型卷子及对它的讨论结果,每个人的卷子及小组中对他的意见和所评分数;这样,就表扬了好的,批评了坏的,并且互相观摩,调整了各小组所定分数的不平衡。展览试卷,各组相互提出意见后,各组或个别组便进行有重点的复评,一般如无大差别或大问题则可不必复评。
在民主评卷即将结束时,即与教学总结结合起来;一方面学员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态度、方法,有何收获以及对生活、思想诸方面进行检讨、批评、互相竞赛,订出学习计划,造成学习热潮;另方面领导及时总结这一阶段情况,通过理论测验、民主评卷,了解教学的优缺点,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依据,并指明学员在学习和理论上所明确了的问题,思想进步程度及还存在着的问题,好的奖励,坏的批评,在这样细腻深刻的群众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下,巩固和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成绩。


第6版()
专栏:

  白皮书
高士其美帝呀是只纸老虎远看它八面威风近看它吹不得风× × ×白皮书装腔作势是它的供状是它侵略中国人民的万恶罪状× × ×传统友谊在那里?在飞机大炮的声音里民主个人主义在那里?在花旗纱票的臭味里× ×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加紧团结支援前线把美蒋残余势力丢在太平洋的海底
一九四九、八、二十三


第6版()
专栏:

打桥桩:“铁路工友们,为建设自己的铁路,不怕洪水的猛流,不怕火般的日晒,整日在积极工作中。” 肖林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