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东北教育界如何向苏联学习
张健
适在全国各地成立中苏友好协会,开展群众性的增进中苏人民友谊运动,和号召向苏联学习的时候,兹将笔者所知东北教育界向苏联学习的情形,向读者介绍一下。
一、向苏联学习的三个方面
第一、介绍苏联在教育方面建设的经验和翻译理论著述。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今年初托人从苏联购到数十种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其中包括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教学法及中小学教材,现正由该部编审处翻译组负责翻译中;此外哈尔滨市教育局和旅大行署教育厅皆有负责翻译的人,东北外国语专门学校也正积极参加此项工作,估计不久将会全部译出。有些现已译出一部分,如小学自然教学法,已开始在“东北教育”上按期发表,其他的也准备刊载。近来“东北教育”还准备出一期苏联教育介绍专号;以便引起东北教育界重视向苏联学习。关东中苏友好协会现已出版友谊丛书之十七——江山同志编译的“论苏联教育”,原安东省委宣传部小英同志翻译的“苏联学校教育讲座”,辽逸同志翻译的“苏联三十年来的教育”等教育小册子,现已开始流传到东北教育工作者之手。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主编的“苏联介绍”和东北书店出版的“翻译月刊”,经常登载着苏联文化教育方面的消息、史料、经验及理论著述。
第二、实际观摩典型试验。哈尔滨和旅大地区的苏联侨民,皆为其子女办理数处中小学校,其中尤以旅顺市苏联“完全中学”办理得最为正规。笔者来平前,曾于七月中旬前往参观过,不巧该校已放暑假,学生已到海滨夏令营或到山地采集标本去了,仅参观到该校教学上的图书仪器设备。例如化学之试验室就有各种试验药品一千零三种,物理仪器设备有二千种,生物标本一千数百种,除各有一个贮藏室外,还各有专为上物理、化学、生物课程而特设的教室。此外,学校尚有一个生物室,里边养育着数十种昆虫和动物,另有一处校园,种植着有教学意义的二十余种农作物,都由学生学习小组轮班负责管理。据该校负责人谈称:国家为着增进学生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惜支拨大量的教学设备费,以便使每个学生都有实际观察和作科学实验的机会。他们平日都自动约请旅大地区教育界同志前往参观,彼此交换教学经验。而我们的教师同志们,就在实际观摩中得到极大的启示,借用苏联学校之长来改进自己之短。在这里需要特别说一下的,就是我们的“旅顺中学”,在苏联友人帮助和影响下,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改进。该校缺少仪器,“苏联中学”就慷慨赠送给他们仪器。校舍坏了,修建缺木材,苏联友人就从自己急需用的木材中,拨送一部给该校。他们并诚挚地建议如何改进该校存在的缺点。今年该校在苏联友人帮助下,修建成一座崭新的大礼堂,校舍和校容也整顿得焕然一新。今年旅大行署教育厅决定把“旅顺中学”作为在教学上学习苏联经验的典型,故该校自上学期起,就开始试验苏联教学上的新方法,例如考试上采用苏联的“五分制”记分法,而代替了过去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流行数十年的“百分法”。“五分制”的特点是:一、注重学生平日成绩,以克服平日不用功,临考开夜车,及考试上的投机取巧、耍鬼作弊等毛病。二、注意养成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而克服考试上的分数主义、锦标主义(“五分制”)不分第一名第二名。三、分科记分,使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优缺点何在,以便确定自己如何努力克服缺点。这种改革起初也曾遇到个别教师的思想抗拒,觉得“五分制”不好搞,不如“百分制”方便,经过试行后,就使大家认识到“五分制”是比“百分制”科学得多。该校向苏联学习的地方很多,此处不再一一叙述。东北教育部准备在第四次教育会议后,组织各省教育干部,陆续到旅大参观苏联中小学校和社会教育活动,以便大家吸取经验、改进自己的工作。
第三、大量培养俄文翻译人材。远自去年秋天东北三次教育会议时,东北行政委员会就确定在大中城市中学里增设俄文课。今年七月间又规定俄文为高等学校必修的第一外国文,除此之外,远自一九四七年,就在哈尔滨市设立一处俄文专科学校(近改为外国语专门学校),现有学员一千五百余名。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大学等校都设有俄文系,以便大量的培养俄文翻译人才,造成学习和介绍社会主义苏联各种建设经验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替各级学校培养了俄文教员。总之由于东北地域上邻近苏联交通极为方便,历史上和现在中苏人民往来的机会较他区要多,故向苏联学习确有“得天独厚”之处。
二、略谈向苏联学习应有的态度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过去和现在都注意吸取着全人类在各方面优良的成果,它自己经过国内战争及第二次大战的考验,和前后四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在各方面的成就真是异常的伟大。现在全世界人民都公认它是人类的救星,和平民主坚强的堡垒;它是人类向前进步的火车头,要想进步只有跟着他走。也就是说要善于虚心地向苏联学习。我们要认识到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经验,是建设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必要的条件之一;轻视学习苏联教育方面的经验是错误的。
毛主席教育着我们:学习应该是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向苏联学习同样要抱着这种马列主义的科学态度。这就是说,向苏联学习时,我们要善于注意根据中国今天的环境和条件,来吸取他们适用于我们的宝贵的经验,以便更好的改进自己的工作。这就要善于区别:苏联在教育方面根本的方针和具体设施,在具体设施上又有成功的经验(它是主要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它是次要的方面),在成功的经验中,又要区别在目前中国有条件实行的和将来才能办得到的。假若我们囫囵吞枣不加区别的学习,不管具体条件而全盘搬用的话,那就会犯教条主义的毛病。
根据笔者个人在学习中的体会,苏联明确地规定着教育要为政治即为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共产主义事业而服务,教育的具体设施要和社会的生产劳动与政治生活紧密结合,使教育能适应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互相衔接,教育制度上的正规化,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对实物的感性知识的增进,以便帮助其领会理性知识。在考试上实行“五分制”,重视学前幼稚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使其有机的配合着中小学教育,强调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和新道德及纪律性的修养,启发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指导其课外民主自治学习小组的活动,关心他们的身心发育健康和养成卫生习惯。中小学校教育要连贯统一,实行男女分校,在小学四年内教师跟班走。重视师资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异常负责地来编审课本教材与大量供给丰富的课外读物;学校修建设备的科学化……,这些都是苏联在教育上成功的设施,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的。这都是值得我们今后长期间向其学习的。
其中有些设施,我们今天因受着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就作到,例如学校的设备科学化,教师的待遇很高等等,要知道苏联今天的成就,绝不是一蹴即成的,而是三十来年建设的成果。将来的中国也一定会努力赶上的。另外,在学习苏联时,同时要注意到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并使二者在建设新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注意他人而忽视自己成功的经验,也同样是错误的。
最后,笔者希望各地中苏友好协会,能以有计划的组织和帮助教育界向苏联学习,以利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之发展。
一九四九、八、一三


第5版()
专栏:

  模范劳动妇女范长存
薛力 楷克整理
南宫县三区魏家庄,妇女劳动模范范长存,年四十二岁,小脚,家中有七十四岁的瞎婆婆和两个孩子,种着二十四亩地,耕耩锄耪全告她,庄稼长的比别人强的多。
范长存的娘家,系振堂县吕家庄,从小没出过大门,学会一手好针线。十九岁上嫁给魏恒勋,丈夫是个娇生子,自幼好耍钱,民国二十六年同其兄分家后,更大肆赌博,家境越过越坏。三十一年冬天,曾输了四百多斤棉花,三十二年闹灾荒还输了两布袋麦子,因此俩口子常常呕气,六月里被赌债逼的逃往太原,临走威胁长存说:“我走了,你守着老小过好日子吧!”长存的回答:“你走了我们也是一样过。”
恒勋走了,留下双眼瞎的老娘,四岁的洪恩和还在吃奶的双群,下锅没米,点火没柴,可是长存没被难倒,反而信心十足的说:“我一定要把日子过好,争这口气!”这时她首先把自己仅有的几件嫁时衣卖掉,量了几斤米,剩下五六十元,开始贩卖起估衣来。旧历七月十一日才落了透雨,抗日政府号召抢种晚田及蔬菜,她先锄去地里的草,借来种籽,种上了二亩荞麦和晚谷、萝@各一亩,起初她赶集上店觉着很害臊,经过沉痛的内心斗争,才觉到这总比拉着孩子要饭吃去强哪!等苗出来了欢喜的她说:“地不挑拣人,只要卖力气,谁种也行呀!”她便整天去锄苗,手上磨了泡,用针挑破了还锄,孩子啼哭抱他到地里,替他遮上凉再锄,抽空还得赶集,回家又得作饭和伺候老人和孩子。荞麦熟了,她也累病了,三天汤米未进;病轻些便到地里去收割,一捆一捆往家背,肩勒破了咬着牙背。那年收了三口袋荞麦,六十斤谷,两千斤萝@,瞎婆婆摸着萝@苦笑着说:“俺恒勋在家也长不了这么大萝@!”群众都赞叹她比恒勋强,她就这样战胜了灾荒。
第二年春天,政府号召消灭荒地,她又把被子卖掉,和她侄洪俊伙买了头牛,把兄弟范振庄叫来教她耕地。振庄打开墒牵着牛,她扶着犁,耕的地曲曲弯弯的象兔子窝,羞的她到地头上,不敢看别人,但她决心努力学,春天过去全套庄稼活算学会了,从此便独立的种起地来。
天天吃两顿饭,掺糠吃菜,过节都舍不得吃点好的。早上作出一天的饭,带着孩子下地,天黑才回家。早起晚睡,月下除粪坑,黑夜套碾磨,冬天除纺线外,还作出四季应穿的衣服。因她省吃俭用,积极劳动,不但有了吃穿,还有了节余。能够制买农具家具和肥料,前后五年当中,共添了耧、耙、盖、方桌、立柜……。前年三家合着买了辆大车,这个将要破产的家庭,几年来,叫长存给过富裕了。去年平分土地时她曾找到工作组去献地,群众说她没剥削过人,劳动好,不收她的,并向她解释了共产党保护中农的政策,感激的她说:“俺这娘们孩子过日子,要不是政府保护着,东西早被小偷们偷完了!”
今春,该村订的生产计划:全村共植棉七百五十亩,每户有十亩地的要种棉四亩,每户养三只鸡,栽活一棵树,每四户平均养一只猪。她在村干帮助下,订好全年的生产计划,在群众大会上公布:全家共地二十四亩,去年植棉八亩,每亩产棉九十斤;今年植十二亩,锄三遍耘四遍,增产到每亩百二十斤,附收芝麻六十斤。种五亩谷,去年每亩产一百五十斤,增产到二百斤,附收白豆一百斤。种高粱一亩,收二百斤。试种花生一亩,产三百斤。其他种瓜菜一亩,留麦地三亩,耕四遍,高粱谷锄耘各三遍,至耩麦造肥二十大车,棉和谷共施豆饼一千斤(去冬已买下)、粪十二车。养鸡、猪、栽大麻子、树都超过任务。
会后,她和孩子于清明节前抬水栽柳树十棵,榆树两棵,种大麻子二百五十多棵。天旱地干出不来,她挨棵浇水。接着进行播种,和洪卯家互助,轮流着拿耧撒籽,十二岁的洪恩拉砘子,八岁的双群牵牛,三天种完两家的棉花。因她把地盖耙的遍数多,土湿墒好,苗出来的齐,苏村赶集的群众说:“走了十二里地,没见过这么块垄直苗齐的好棉花。”村中群众反映:“年年播种带头的樊老着,叫长存给赶过去了。”
在她的带动下,全村植棉八百二十五亩,超过任务一百一十亩,各户除积极造肥,打炕拆旧墙外,共买豆饼四万八千五百斤,施在棉谷地里。
她又是个过日子很有盘算的人,喂着八只母鸡,鸡蛋都卖掉,卖的钱足够给牛买料吃用。她喂鸡获利的事实,引起妇女们都多养起鸡来。今年第一个卖小鸡的过来,她先买了十九只,别人见到一会把两筐鸡就买完了。魏庆堂阻止他老婆买鸡,因此俩口子吵起来,结果也买了十只。她说:“活三只鸡下蛋,就够换全家的油盐吃了。”
别人嚷养猪不上算,长存喂猪却不然,她每年是给猪蒸树叶、野菜、山芋叶,年年扫下几囤山芋菜,因她喂的勤,猪很肥,去年三月买的小猪,今年五月初就长到百四十斤,卖了冀钞八十万元,除又买了个小猪外,还量了二百二十斤谷子,她说:“把不能吃的东西喂了猪,换回粮食还造了好多粪。”
麦子黄了的时候,张保相区长去访问她的生产,她高兴的告诉区长:“地都锄过了两遍,正准备收麦哩!”张区长称赞她说:“你真沾,差不多的头遍还未锄完哩!”
旧历四月二十六日的下午,她同孩子去拔麦,天明才拔完,今年别家麦子每亩合不上一口袋(每袋八市斗计),她四亩麦子打了六口袋。
入六月后,雨勤秋收可望,支部提出再增产的号召,她再增产的计划是:棉花每亩收一百五十斤至一百八十斤,谷子收二百斤至三百斤,花生收三百五十斤,高粱收二百五十斤。为此,每下次透雨,她就耘苗一遍,她拉耘锄洪恩扶着,一天半耘完棉花和谷子,累的混身是汗,都不肯歇。她向别人说:“要想多收成,只有耘勤锄多多使粪”。现在她正在收拾棉花上的杈,并教会了孩子,同时向别人宣传,杈打好每亩能多收二十多斤。
她使豆饼的经验是,耩豆饼遍地撒劲大,她的棉花和谷,每亩除上了五六十斤豆饼,又追了一车粪。别的庄稼都长的很好,惟独谷子不如地邻魏勤华的强,她又把一百斤黑豆,二十多斤芝麻,二次追在谷地里。截至六月十五日,他的庄稼锄了三遍,耘了四遍,并打算再耘两遍锄一遍,她坚决和有信心的达到增产要求。
自她买牛后,有时出车,村干给她找好换工的去赶车,她觉着这么着不是长法。三十六年安阳战役,她亲身去威县送公粮,至今出车都是她赶,因此,各村都知道女车夫是劳动英雄。
因为她爱好劳动为人公正,村中两次选她为劳动模范,整党时被选为群众的代表。在这当中她更认识了共产党发展生产政策,常高兴的宣传,“今后不要紧垃;好好的安心生产吧!”
过去魏家庄的妇女,除纺织外很少下地的。现在据调查该村十五岁至五十岁的妇女,共一百零九名,八个妇女会全套庄稼活,八十七个妇女参加田间主要劳动,只几个人不下地了。
范长存的模范事迹传遍了各村,传到了远在石门的魏恒勋的耳朵里,他曾来信向范长存道歉。最近当县里干部去调查她的模范事迹时,该村年老的农民魏其玉带着荣幸和骄傲的神气说:“俺村这妇女劳动英雄,你走多少村找不到第二个,别看脚不大庄稼活可会哪!”瞎婆婆在炕上,矜夸而又感激的说:“俺这媳妇和别的可不同,要没她我也别说活到这,连灾荒年也过不来呀!”范长存的确是劳动妇女的一面旗帜,由她说明了妇女能独立的生产和发家致富,因此,她获得了南宫县委会、妇联会、县政府的联合通报表扬,以及全村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第5版()
专栏:

  旅伴
潘诺瓦
(苏联潘诺瓦著苏龄译曹靖华校)
第一部 夜
第一章 达尼洛夫
“我知道。我去当卫生兵的。”
“去你的吧,”他说道。“这一行需要有力的人来干呢。”
她又笑起来,很快的弯下腰,抓住他的小腿肚,他就觉得把他举起来了。举的时候不大,可是总是把他举起来了。
“了不得,”他说。“了不得,真了不得。”
她笔直的站着,并不气喘。
“你叫么名字?”他问着。
“琳娜。”
最难得到的是专门技术人员。发电司机和电气技师,都被人从达尼洛夫的手边夺走了。运输当局不愿拨修理工人,他们对达尼洛夫说:“你就这样对付吧,反正将来要到我们这儿来修理的。”
列车本身还没有从修理场开出来。司令都在等着组织列车。常务医生苏普鲁戈夫拒绝担负这项任务了。
“同志们,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他说道。
他很客气,任何笑话他都会笑起来,爱强请人抽香烟。觉得他心里有种不安的神情,——看来这瘦弱的穿着便服的体内的一颗心,是在忧愁着,他是心不在焉呵。
达尼洛夫吃饭睡觉都是回家的。太太带着沈默的不知所措的神情迎着他。他什么也不愿对她说。她看出来他已经把全付心血都奉献给自己的新事业了。这就象从前他在国家农场,以及后来在托辣斯似的,现在以同样的精神,来处理救护列车的工作。这一颗心从来没有在家里过。家里只有儿子在他心上。太太不言不语的给达尼洛夫端着饭,铺着床。这三天来她脸变瘦了,变得不漂亮了。夜间她忍不住了,开始咕哝起来:
“梅库洛夫免兵役了,会计主任免兵役了,甚至连格里戈里耶夫那样的人,也都免兵役了……”
“什么?”他压着气,装着淡然漠然的样子问道。“呵,免了兵役,挺好,可是将来怎么呢?”
“你谁也不怜念的。不怜念我,也不怜念孩子,谁也不怜念的。”
他翻过身去。
“得了,我想睡觉的。”
他埋头于新的工作里,几乎把托辣斯忘掉了。二十六日那天,他抽了两小时工夫,去向梅库洛夫办理交代。他转到一条熟悉的胡同里。看见一块金字的黑招牌,上边写着:“乳品托辣斯”。招牌的右边下角上,有一道小裂缝,这当他来到这儿接任的时候就有了。熟悉的楼梯,算盘在会计室里响着,计算机在吱吱的响着。@着黑油布的左边的门……这是他的门。就是他所供职的托辣斯。
他对梅库洛夫移交以后,就到各办公室走了一趟,对所有人员告别了。一位当出纳员的老太婆哭了。她这哭却令他很畅快。她擤着鼻涕说:
“人家把我们的汽车弄走了,你听说了吗?梅库洛夫明天坐火车到区里去,8你能想得到吗?”
除了梅库洛夫以外,大家都很心痛他走。达尼洛夫看出来梅库洛夫是高兴的。当然,他高兴的并不是因为他做了经理;他不是这种人。他只是高兴着爬到独立活动的地位,觉到自由了………难道达尼洛夫妨碍了他吗?
达尼洛夫由托辣斯出来,就去找波塔宾珂去了。在波塔宾珂跟前站着一个五十来岁的小老头,指手画脚的在说着什么事。波塔宾珂一看见达尼洛夫就说:
“来吧,让我来介绍介绍,这就是你们的救护列车司令比洛夫医生。”
达尼洛夫对司令看了一眼:真是其貌不扬呵!矮身个,小瘦脸。司令还没来得及换上军服的:穿着西装裤,小皮鞋,呵呀!呀!呀!跟这样人怎么办呢?
波塔宾珂一看见达尼洛夫就说:“来吧,让我来介绍介绍,这就是你们的救护列车司令比洛夫医生。” 
 (未完)(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在革命的熔炉里
——华北军政大学女同学是怎样进步的?
康月波 孙芳娟 史之本 鲁健
我们进步了!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把我们从黑暗的旧社会里拯救出来,使我们脱离了狭小的生活圈子,投入到人民的怀抱里。我们感到无比光荣、幸运。
由于解放军入北平城后,纪律严明,人民欢声载道的影响,使我们感到作一个人民的战士是无尚光荣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华北军大招生的广告后,我们便兴奋地自动报了名。现在,我们入学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了,我们学习了社会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性质,以及首长们的报告等。许多干部热心的指导我们,使我们已经初步的获得了革命知识,克服了很多顾虑和模糊思想。每个同学都感到自己有些进步;的确,我们感到军大这个大家庭很可爱,男同学们是那么飞快的进步着;而我们也确实是进步了!
非到军大学习不可!
我们中有一个十四岁的女同学,她叫杨香蒲;因羡慕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三月二十日就考入了军大。但,突然的在二十五日,她的母亲,想尽许多办法把她叫回家。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杨香蒲怎么办呢?她仍坚决要在军大,她母亲却坚决不让,并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一个妇道人家,还要当什么兵,这不是太岂有此理了吗?”杨香蒲坚持再三,结果遭到了她母亲的责备和打骂,终于把她骗走了。回家后她象囚犯似的被关在一间小屋子里,她百般的想着挣脱,尤其当她想到学校干部们对她的亲切热情,同学们对她的帮助爱护的情景的时候,便愈增加她对家庭反抗的勇气。她向家庭进行了多次耐心的解释和说服,经过许多斗争,在四月八号终于又回学校来了。
“非到军大学习不可”!杨香蒲小同学这种果敢的精神,这种对革命军队热爱,愿献身于国防建设的意志,曾感动了许多同学!
紧张的正规化
我们不但学习上有了进步,生活上也是很正规化的!看吧!早晨起床号一响,每个同学便紧张跑着去站队。区队长一声“立正”,便立刻静悄悄地很整齐的把队站好了。有一次一个同学沉不住气的低声说:“好是好,就怕不能永远的这样下去。”同学们对她看了一眼,反驳说:“谁说的,我们绝对能保持下去!”
是的,这是老实话,随你意吧!不管走进哪班的宿舍,一进门首先就看见叠的象小盒子一样方的被子整齐的排列在床上,墙上挂着一挂一挂的饭包和新发的大草帽,真是朴素而又美观。最高兴的事情是我们学会了一件本事,为了避免蚊蝇,我们亲手用苇子打成帘子挂在门上;同学们享受着自己第一次劳动的果实,都感到非常愉快。
挖防空洞
上级号召挖防空洞了,大家都热烈的响应着。同学们冒着火热的太阳,三五成群的扛着锄头、铁铣,健旺的迈着大步向野外走。都在自己分配的地点,脱了上衣,卷起裤角,有的同学头上扎着一条白手巾,远远看去,真象是一群劳动的农民。
每班的同学,都是抢着挖,工具少用脸盆装土向外倒;汗掺着黄土,往下直流。同学中有一个叫康月波的,很怀疑的说:“费牛劲挖,流这多汗,其实,有什么用呢?我敢说,国民党连逃跑的道都找不到了,还哪里有飞机来到这里炸我们!…”。孙芳娟同学说:“我们不怕一万,但防万一;若偏偏一朝来了,这就叫有备无患。而且,主要的也是锻炼锻炼身体,加强咱们的劳动观点,改造咱们‘不劳而获’的旧意识!”
参观纱厂
为了学习与实际结合,我们到纱厂去参观。一进机器房,有的同学便感觉有些头晕。我们缓步的排着队伍,按次序的看着,纺纱、织布……一样一样的都看过了,才走出机器房。很多同学都出了一口气,意思是说:“这屋里真闷死人了。”
但又一看,这整天在这闷热的房子里一天埋头工作八小时的男女工人,他们的脸上挂满了汗珠,粘满了棉花毛,竟是那么紧张、热烈、愉快,把一堆堆洁白如雪的棉花纺成线,又把线织成布。同学们想到这样的场面时,对劳动工人创造一切的伟大意义就深刻的体会到了。
一个同学说:“以前我只知道穿好布,根本没有想到织成一匹布还要经过那么多手续;需要那么多工人来进行劳动!今后我穿衣服一定要节省一点了,可不能再浪费了。”
在炼焦厂
在炼焦厂,我们站在焦炭堆上,望着对面的炼焦炉,厂内负责人给我们讲解着炼焦炉的装置,使用法,产物的用途等等。
高热的炼焦炉旁,满身大汗的工人,紧张的工作着。焦炭出炉时,烈火熊熊,几个赤背的工人火急的奔向前去浇水,水蒸气喷射四方。这幅庄严雄伟的景象,大家看得出神了。
当时大队首长对我们说:“你们能这样吗?工人的伟大就在这里。”的确,我们不能,我们不但不能这样作,甚至在炉旁边站一会也成问题;因为我们站在炭堆上远远的看,就已经觉得烤的够难受了。
所以从这次配合学习,参观工厂后,使我们更明确的认识了工人阶级可敬可爱的劳动精神,并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了剥削寄生者的可耻。工人代表诚挚地向我们说:希望我们加紧学习,愿和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担负起解放全国人民和建设新中国的光荣任务。是的,我们忘不了纺纱车和炼焦炉旁的景象,忘不了工人代表同志们的讲话,我们要不辜负工人同志们的热望,我们要向伟大的工人阶级学习。
拔麦子
地里的麦子熟了,全队除了两个病号外,一齐动手去帮助老乡拔麦子;这是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对我们劳动观念也是个锻炼。
五月的炎热的太阳照着,一群新中国的女青年们,蹦蹦跳跳,又谈又笑的涌进了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里——开始拔麦了!
大多数的同学都生长在城市里,天天吃着白面,可是他们没有见过麦子是啥样。关于麦子怎么生,怎么长,怎么收割,更莫明其妙了。现在到了劳动人民的怀抱里了,每一个同学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这是有生以来从没做过的事情呵。“大家要努力!大家要努力!帮助老乡生产一定要积极。”嘹亮的歌声响着,大家争先恐后的,弯着腰,流着汗,一行一行的向前拔!互相鼓励着,进行挑战的喊叫声真是随时都可从各个角落里听到。歌声停止了,麦子拔完了,但有一个叫张文煦的同学哭起来了。大家问明原因,才知道她是因为拔的慢而急哭了。
太阳落山了,大家又把拔了的麦子一捆一捆的堆起来;这时差不多每个同学手上都打了泡,胳膊被麦芒扎起小红疙疸;可是谁都不理这,仍旧高兴地拔着,直到天黑。这次给同学们的实际教育也是很大的,大家不仅在道理上认识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并在实际拔麦中更深刻的体会了劳动是伟大的。
课外活动
“锵!锵!齐锵齐……”锣鼓响了,同学们三五成群笑嘻嘻的扭着往大操场走。一会儿,围成了一个大圈子;一边扭,一边唱着自己编的歌:“努力学习,为人民好服务,学习要抱虚心的态度,首长干部用尽心哪!再不努力对不起人民,呀呼嘿嘿依呼呀呼嘿”……革命大家庭的活泼愉快的气氛笼罩着每个人的心,我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真是高兴极了!同学们都这样说:“我们以后可要加紧学习,改造自己哩!”原来对军政大学有些怀疑,有些害怕当兵苦,感到恐怕太不自由的同学们,这时也不禁笑嘻嘻的边谈边打着自己趣儿说:“以前怕当女兵人笑话,今天我才感到军大是个了不起的大学校,大家庭;既那么耐心地改造了你,却又使你感到非常的温暖和热情;这回妈妈苦再写信叫我回去,我可要纠正她那落后的脑筋了。”


第5版()
专栏:

  华北大学农学院录取新生通告
本院本年度在北平、石家庄两区招考新生,根据上级决定共录取大学本科及专修科一年级新生三百名。分别在北平及石家庄两处学习,兹将名单公布如左:
(一)正取生:三百名
(1)在北平本院研究室学习者:一百五十名
孙泽禧、梁德印、董希贤、李北山、曹毓侠、马敦卫、牛遇芙、赵孝贤、薛又璧、王曰庄、关淑芳、郑静睦、刘乃祯、张家齐、吴佩华、刘湘元、窦振文、曹境云、郑慰祖、赵士杰、张守恒、赵炳华、赵克明、李树仁、唐岫云、王殿九、冯锦华、徐晓芬、刘瑛、龙淑瑛、王芳玖、臧守珩、马爱群、王世芬、孙明玖、李元生、王@、杜晋为、刘启宗、秦占权、孟庆英、魏福真、王立珍、王瑞庄、崔汝镜、王安秀、张金荣、黄惠、赵丽卿、鲁丽坤、李月华、舒益康、王文宗、谷土翘、王龙华、蔡景岳、洪锡午、李宝泰、刘凤阳、仇秉兴、贲春韶、武应诚、乔著明、李扶常、张修予、王宝仁、王道本、王钦、王朝彦、田乃正、邵振海、苏兰琴、杨洁彬、崔环、满兰贞、宋锡英、吴淑勤、宋恩奎、张家媛、赵茔慧、武吉贵、富瑞华、徐觉民、刘少宗、王象坤、华克论、曹孝勤、郑家兰、俞致赞、迟瑛琪、李淑珍、陈素珍、赵雪华、叶淑云、王荣培、陈霈、周广泉、何乃维、张家谦、胡希安、常纪温、甘@、刘长富、张福树、徐荣斌、杜秉仁、冯际善、王书侠、马大燮、刘承、洪业、赵文珊、谢志澄、曹鸿志、马树仁、刘铁城、关延生、徐雁升、周化堂、张学敏、田毓起、李幼祯、孟宪苓、罗玉琦、喻素梅、刘振声、辛淑芳、张法基、杜万@、张蕊仙、邹道训、刘国娟、梁仲才、王汝珍、刘宝玉、高宪慧、葛世彬、吕家兰、童林弗、王庆尧、常景@、杨国威、魏玄、袁秀颖、陈家襄、王荫龄、徐仁海、陈子志、殷庭光、李之光
(2)在石家庄分院学习者:一百五十名
康烈年、杨力平、范澜、邵开基、彭奕欣、邓坤门、吕世霖、王希曾、李文华、翁飞、侯辅昌、王锡嘏、王希蒙、刘雅洁、马缘生、吴兰英、王笃治、王宜中、张清爽、郭念刚、赵家琳、任学伊、曹履先、禹安民、张槐、郭茂德、曹立、赵世绪、裴保华、张玉玲、张延鸿、赵一@、张宝忠、李文藻、王铁志、于增彦、李博、于峻光、詹永和、钱庆鸿、莘世哲、王经武、陈雨文、邬文忠、马式民、康一孑、张士驹、任天增、刘可任、韩纯儒、杨宝东、黄会一、吴瑾如、杨宝珍、马怀珍、焦毓平、刘淑英、赵瑞堂、陈家璞、王绍华、邵遵祥、杨罡、刘云庆、吴钟珊、郑锦璋、杨宜民、尹耕莘、王敬祥、钟振威、林致远、曹振东、刘桂柱、羡若@、孙凤楼、张旭东、施启曦、范迪钧、杜增昌、窦怀璋、孙宝庄、田崇纪、胡明思、赵荣第、高国家、陈志明、何富元、郑江一、伍炳南、葛荣田、孙珍、汪国梁、暴纯武、赵荣第、王鸣章、刘希业、谷国钧、赵希忭、李孟骅、楼世正、刘永芳、陈环、陈光中、刘开甲、薛振林、崔剑、王知民、周镇亚、常世民、崔起麟、赵广运、张缔庆、杜秀珍、陆茂竹、李守恒、杨振萎、李德瑞、孙良珍、关恩泽、程铁英、王以德、刘宣烈、刘兴中、李福增、富汉芳、庞祯、赵增凯、张曙东、卢道江、王明甫、许本文、刘庆新、韩晋英、杨宝臻、王志仁、张大轮、王福合、王泽民、冯振华、张明、常珍铭、高志仪、钟子翱、陈玄琚、董悌忱、解春亭、于德容、刘西成、李仁岗、杨万隆、阮继生
(二)备取生:一百五十名
王允中、施妙宜、张乃京、柳永卿、高文、郝万里、孟国钧、谢文俊、周沛村、李道仁、曾庆健、杨圭南、章景安、任宪威、张发、赵静安、毕汝华、王振第、张乾元、梁锦康、孙玉良、赵树楷、王登伊、吴万春、剑飞、董其中、刘运清、刘兆麟、潘超、梁克鸣、狄允治、孟竞文、崔冠英、单鸣珂、栾心昌、张延寿、牛俭裕、李中平、盛志超、杨庭燎、俞致实、徐殿文、李传善、孔繁@、罗英、刘守信、王金生、陈正华、刘广惠、王守德、杨万钟、杨文传、周绍昌、李@、赵燕鸿、张意可、鲁秉德、赵淑娟、王矩曾、何蔚华、林明政、刘兴汉、饶钦祖、张鼎中、杨群超、姜玉华、陈化龙、车乃章、韩普浚、萧明生、张云舫、朱云生、吕凤洲、刘瑞麟、孙乃江、刘玉岭、王振海、戴于龙、马玉亭、宁瑞元、罗芳甲、阎国华、乌增焱、周毓平、王剑冰、陈宪侃、毕宝照、徐志锐、柳鸣儒、刘依生、杨崇实、宋博凯、王励增、周之源、吴秉智、丁淖、王文远、周有志、李学钧、庞云升、叶寿慈、许宏良、王淑媛、温纪南、廉克昌、王重九、赵奎良、杨毓麟、郑磊、张成适、杨季庚、王为良、李淑高、梁连潞、王哲钧、阎介屏、胡雪琴、杨家驹、郑方琪、魏问颜、潘牧洲、袁保春、徐俊臣、朱瑞琴、王英民、王士宝、李秀岩、宋凯、白容武、王广顺、朱耀准、李亨博、黄瑞清、曹瑞彬、孟广第、于培荷、王启昂、刘玉枝、王立聪、霍起政、秦鹤鹏、董庆铮、温彦、曹怀德、刘普、成鸿鑫、熊铁生、杨永琦、赵天成、李迪业
院长 乐天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