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2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访冀中永华化学厂
本报记者 林远
沿德石线往返的客车,当进入辛集站最先触入眼帘的,在市东南郊外占地方圆六十余亩红色的短墙内,露出一片栉比齐整的新房。更吸引人注意的,耸入高空的烟囱,从早到晚不息地喷着烟雾。——象这僻静的市镇里,发现如此规模的工厂建筑,远路的旅客都不禁显露出惊异而争相探问了,熟悉的人将告诉他们:这就是冀中的永华化学厂。
当不久以前,革命根据地还处在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和国民党反动派占领大城市作斗争的艰苦岁月里,解放区人民遵循自力更生方针,开始建立必需的小型工业,它们大多是白手起家,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经过一段艰苦缔造才发展起来,直到现在,它们中间有的虽还幼稚,但在当时对敌经济斗争中,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永华化学厂就是老解放区工业建设大家庭裹千百襁褓中的一个。
它的前身,是一个制火碱的小作坊,创办于民国三十五年,原是辛集市政府的机关生产,四五个工人,一个干部,技术很差,制出的火碱液体不能结晶,到现在还成为人们开噱的资料:“你们制的不是火碱,是火碱水!”但这在敌人施行经济封锁,妄想窒死解放区的情况下,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需要者,带起了辛集市的许多肥皂作坊。后来取消了机关生产,改成冀中十一分区的公营工厂,因广大农村纺织业如雨后春笋似的发达,为供应军需民用,该厂除制火碱外,还制硫化碱、硫化青、漂白粉、碱面等,唯因设备和技术条件差,硫化青的吸潮性很大,染布时保不住色,技师张英年克服了各种困难,几经试验,减少了硫化碱,确定了各种原料的比例,终于做到不吸潮,且能保持色的质量。民国三十七年,解放区的工业由分散走向统一,该厂改归冀中实业公司领导;因解放区扩大,产品供不应求,在以厂养厂的原则下,夏季六月开始建设新工房,连同工人宿舍共三百间,半年始竣工,添置了工具及设备,打下了目前增产的基础。如去年上半年硫化碱股工人四十一名,共产硫化碱一千零六十四桶,下半年制硫化碱工人平均一百七十人,产量增到五千九百八十桶,今年的红五月生产运动,硫化碱工人七十六名月产量即达二千二百六十四桶。
如果说在运动前,该厂工作尚处在相当幼稚的阶段,这次红五月生产运动,确推动该厂向正规化前进了一步。主要原因,在今春“回忆归队”运动中,该厂行政上检讨了过去依靠工人不足,清算了某些多追逐利润而疏忽工人福利有害的资产阶级思想,比较认真的开始民主化的管理,除改选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并常召开各班长、工会组长及工人积极分子联席会,以他们作为联系工人的桥梁。运动伊始即注意工人健康,添置了口罩、围裙,注意了工人宿舍清洁。工人方面,也清算了某些“为学技术,准备出厂另起炉灶”不正确的打短思想,开始意识到工人在国营工厂中的主人翁地位,在此基础上又展开检查浪费,提出人人出主意,想办法,造成自觉的群众性运动,因此,这期生产运动的节约才获得如下的成绩:节省人工及节约原料工具等共值一百七十八万余元,等于本厂全部开支的百分之八十。一件小事就足说明节约运动的深入,如车夫骆福瑞、吕润泽二人因公到保定出车二十天,饭费规定每人每天四斤面,平常别人出门常不够,他俩却节余了二千元。
当记者进入工房参观时,因烧粗碱的锅炉在日日夜夜的燃烧着,房内温度特别高,出货口前更炽的人不敢逼近,工人们却在一旁时刻伺候着火,翻复的用一丈长的铁扒伸入炉膛翻货,几分钟功夫,即汗流夹背,炎热的天气加上炽热的锅炉都遏不住他们的生产热忱,愈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他们展开了班与班之间夺红旗运动,谁也不肯落后。运动中并建立了严格的交接班制度,隔五天举行一次班会,都认真的做检讨。一班长魏致和告记者说:“现在工人都开了脑筋,都看活很当紧,个别落后的也被大伙带上去了”。在工人中流行着互相鼓励的一句话:“多生产点,多节省点,就算咱们为人民服务了”。过去工作一贯落后,现经别人帮助有了进步的赵树良也有了这样的觉悟:“咱们的工厂有前途,一天比一天扩大,将来生产发展了,经济繁荣了,工人的生活就更好了。”
六月份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自冷却锅装置了拉管以后,运动前检查硫化碱多有一英寸灰底,现在一次灰底也没有,紫底也减少了。每桶含硫化碱的纯量平均为百分之五十七点一五,最好的达百分之六十二点五。硫化青股在技师张英年的指导下,为降低成本,正试验用氯化苯代替过去用的石炭酸和硝酸,他们的口号:“向天津公字硫化青看齐!”技师和工人结合的很好,特别是技工袁义山很积极,常因工耽误了饭,但他们的实验设备是十分简陋,实验室案上放一着架陈旧的天秤,法码不全,量制铁丝代替,他们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为了节省氯化苯的用量,他们打破了天津各化学厂的现成制法,改变了各种原料的比量,相对的减少了氯化苯,质量虽还差些,却降低了成本,如天津化学厂用一市斤氯化苯,仅产二斤半硫化青,新法试验用同等量的氯化苯,可产三斤硫化青。现实验继续提高质量,并准备大批制造。当记者问及张技师克服困难的经验时,他很虚心的说:“只要和工人打成一片,互相信任,一切困难都能克服,要做到这点,需先把个人自居高明的架子放下,从前还不懂这,现在才体会到这个真理。”这种朴素老实的自剖,对一般准备或正在改造的旧知识分子,恰是一种启示。
记者经几天的观察,特别是和工人谈话中,感到该厂工资有的还不合理,特别是有些学徒该升成工人了,应及早适当的调整,学徒的年限极应明确。其次,工人中虽建立了读报与听课制度,但不经常,为进一步提高工人觉悟,这方面需加强;该厂行政对工会虽有了帮助,但还不够,工会应发挥集体领导,建立正常的部门工作。最后,该厂给人总的印象:从正副厂长到工人,大多兢兢业业地为人民的工业建设而努力,全厂呈现着一种崭新蓬勃的朝气,虽然在生产组织上还有不够科学健全的地方,但这些缺点会逐渐得到克服。该厂副厂长孙维汉同志在谈及五月份节约成绩,曾这样说:“这证明过去,我们太浪费了,太对不起人民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今后还要继续贯彻下去。”
一九四九、六月、十七日。


第4版()
专栏:

  伤员的妈
耸矗
平谷五区许家坞的张景春大娘,×部医院六百多伤员,都敬爱的管她叫妈。张大娘今年五十五岁,家里老两口子,两个儿子和两个闺女。过去家里的日子很难过,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整天的缺吃少穿的在泪水中过生活。男人成年去唐山下煤窑,卖苦力,大儿子从小就给地主扛活,小儿子群头刚三岁送给兴隆庄一个庙里当和尚,两个闺女没法养活,都童养出去了。她给峪口永远堂财主家当老妈,穷苦的日子逼得她全家骨肉离散,到了民国三十二年,狠心的地主嫌她年老不要她了,童养出去的闺女和当和尚的儿子也都被退回来,她只得领着几个孩子在风雪里去要饭吃。她这愁死愁活的日子,就这样的熬着过。到了民国三十五年,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穷人分了房子分了地,张大娘一家这才翻了身。她常和家里人说:“共产党帮助咱们翻了身,救了咱们全家!”翻身后,便送她大儿子参了军,她在村当选为妇女会主任。她干工作积极负责,尤其在拥军工作上,作了全村的好榜样。去年十一月十二日,×部野战医院来到这村中,张大娘象热爱自己儿女一样爱护伤员,当伤员刚来时,她整整伺候了十天十夜没有休息。每天她都亲身到各病房看两、三遍,哪天都是三星大偏西才回去睡觉,累得她两只脚出了好几个大泡。可是她从来没有说过累,也没有嫌过麻烦,她不分昼夜,给伤员接尿、接屎、擦脓、擦血、拿虱子、洗伤口,伤员吃饭喝水她亲身去喂,每次都是先尝尝凉热,再送到伤员的嘴里。有一天夜里快鸡叫了,天气很冷,又是伸手不见掌的月黑天,她刚躺下要睡,就听见住在陈治友家里的重伤员要水喝,她赶紧起来,烧了两壶开水,亲身送去一口一口的喂下去,感动的那伤员落下泪说:“您真比我妈还亲”。她怕伤员痛苦想家,不论到哪一家病房时都是婉言安慰,伤员见了她都是欢天喜地的舍不得她走,张大娘总怕伤员的嘴受屈(吃不着想吃的东西),有时把家中的新鲜食物给伤员送去或请到家里吃。在腊月十六那天,家里杀了一口准备过年的小肥猪,她把煮好的猪蹄、肥肠送给新伤员吃,伤员不吃,她心里很难过。她对伤员就当自己儿子看待,她说:“你们辛辛苦苦为咱们打仗流血,我宁可家里不吃也不能叫你们受委屈!”
她的家就好象伤员的家,她和两个闺女天天给伤员缝洗,把自己的破衣服拆了打了七板夹纸给伤员们做鞋子、帽子,就在去年腊月当中,母女三人给伤员拆洗四十多件血衣服,补袜子三十多双,作领套一百多条,袜套二十多双,还给伤员作了一条棉裤,补了三双袜子。她的男人也和她一样的伺候水伺候饭和问冷问热,常替伤员上集买东西,张大娘对庄里人说:“要不是共产党救我,要不是他们(伤员)打仗,我还得要饭吃,一家人永也团圆不了!”
由于她对待伤员这样的关心爱护,感动的两个所六百多个伤员都管他叫妈妈。去年腊月二十四她累病了,感动全所的工作休养员,都派来代表看望、送礼,三连送给她点心,二连送给她挂面,一连送给她柿子和大酸梨。所里的医生们说她病了,连饭都没吃赶来治病。大年初一的那天全所上下的同志都给张大娘拜年。
过了年,那里有个别伤员,为了消遣解闷,斗牌吵了一架,被她知道了,慈颜悦色地把他们批评了一顿,伤员们都尊尊敬敬的接受他的批评。其中一个伤员感动的说:“妈!对不起你,以后再也不干这种事了!”今年正月有一部养好的伤员出院回前线,临走向她告别说:“您这样关心我们,我们永也忘记不了,这次回前线一定杀敌立功来报答您!”
张大娘不但是爱护伤员的模范,还是一个劳动模范,家里的活计从来不叫村中代耕,分得十三亩地,都是她和闺女耕种锄耩(因她男人下煤窑累坏了不能干重活)。闲时候就和两个闺女纺线,三辆纺车每天纺一斤多,只前年一年就纺了百斤线。去年夏天还钉大鞋底子卖了四十多双,她的名子传遍了平谷县,提起她来没有不敬佩的。二月在全县选举县妇女代表会上,提出选举县妇代表出席冀东妇女代表大会,得选好样的,真给人民办事的,大会经过二天酝酿,大家瞅着张景春大娘说:“人家才真有功劳呢,就说伺候伤员们不分黑日白夜尿一把屎一把的,救活多少重伤号哇!”代表们都说:“就选她老人家比谁都强”,有的说:“反正我不选别人,就选张景春老大娘呀!”酝酿成熟后,她光荣的当选为县妇代表和县妇联执行委员,出席冀东妇代选举大会。
张大娘当选后,心里想这么大年纪当了代表,县上的区里的男同志女同志见到都亲亲热热的,起心眼真欢喜,她决定回村后更得努一把子劲,伤员还要照顾好,大生产也得上点劲。
不久,她出席冀东妇代选举大会后,接着又出席了全国妇代大会,家里住的伤员可等的心焦了,象失去亲爱的母亲似的。伤员张连生对伙伴的伤员们说:“妈开会去啦,半个月就会回来。”另一个伤员说:“好好养伤吧!伤口就好了,好去给妈作活,她老人家回来一定欢喜。”说后,伤好的战士,都去给她作活,老大娘没在家,可是家里活却都想的周周到到,捣粪送粪,脱坯搭炕,春耕也准备的很好。
卫生所在这村住了三、四个月,部队要南下,卫生所也要随着转移,伤员有的留在分区卫生所,有的跟着医院走了。张连生和佩云因病重跟上级要求等大娘回来再走,上级就答复了。其他伤员临走时,心里总是有点难舍,有的含着眼泪离开了许家坞。伤员们走后老大娘虽未在家,可是信不断地来,她的老闺女都给它留起来。过了几天,伤员老唐、王洪、魏海、刘贵等,出所时候,欢天喜地的来看不分昼夜把他们伺候活了的张景春老大娘,刚一进庄,听说老大娘出席全国妇代大会了,他们都留下个好走了。走上前方的战士,不断地给她来信,还报告胜利消息,不到两个月,信收到六十多封。
全国妇代会结束,老大娘回来了,分区县上一直到区村,都夹道开会欢迎,老大娘在每个会上都说:“这回死了也不冤,见到了毛主席,还和我们代表握手。”说着,就笑起来,紧接就说:“要不是共产党,我们这穷,那有今天!”留下的伤员张连生和佩云等,知道老大娘回来,连忙赶去看她,离着老远看见老大娘就笑着直奔上去,他们亲亲热热的拉起来。全村的老乡亲邻三叔三嫂,侄媳妇把她团团围住,问这个又问那个。张老大娘心里想,这回可出名啦,今后工作更得做好,打定主义,到各村开会发动妇女生产,恰巧县上来了妇女同志,于是她就配合着在全区活动起来,连续召开了几个大会,妇女参加生产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清明节快要到了,大娘背着一个粪箕子到处宣传发动群众植树,她经常对乡亲们说:“家里千棵树,不用满处走”。带着两个闺女去裁,全村千余棵植树任务顺利完成了。她还不断的号召妇女养猪、养鸡,全村买了八百多只,全村共四百多名妇女,每个人平均两只,大大地增加了副业生产。
春天,她发动群众挑水,东一伙,西一拨,不到几天四十九家都种了棉花。大娘说:“世上那有做不成的事呀,只要下工夫,啥困难也没啦!”结果,这个伤员的妈又被选为全县生产模范。


第4版()
专栏:

  水手王百连
王亚平
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夜晚,我刘邓大军四十万胜利地渡过了黄河,当时有三百名水手,配合我人民解放大军英勇地划着大小木船,最速的只五分钟就抢渡过黄河,时隔两年的今日,特写此诗,以纪念这位水上英雄。
水手王百连,
住在黄河边,
在河里打鱼,
在河边种田,
他生在河边六十年。
 
河水浪头大,
浪头冲上天,
人在浪里浮,
船在浪里转,
勇敢的老水手
不怕风,不怕浪,
他在浪里驾小船
 
刘邓大军过黄河,
那是一九四七年,
部队访问老水手,
访到水上英雄王百连。
他说:“别看风浪大,
莫怕黄水险,
驾船过黄河,
一袋旱烟吸不完”!
 
战士敬他酒,
夸他有经验,
唤来四乡水手们,
请他来训练。
他说:“这任务我承担,
把蒋匪军打到南天边,
咱们日子才平安”。
夜里,星星刚出现,
水手到河湾,
木船抛下水,
水上试小船。
 
战士热心来学习,
上船架机枪,
上船运子弹,
水手三百名。
大军四十万,
军民一条心,
强渡黄河下中原。
 
河边树木多,
树下藏木船,
一声命令过黄河,
大船小船都出现。
月在空中照,
枪炮运上船,
战士报名打冲锋,
水手争渡第一船。
 
水手王百连,
划动第一船,
脱光膀子摇大桨,
船开好似一只箭。
趁风行,穿大浪,
冲破敌人火力网,
战士齐欢呼,
枪炮震天响。
划的快,走的稳,
渡过一船又一船,
粉碎了蒋匪军,
活捉还乡团,
胜利的人民解放军,
一气打到大别山。
一九四九、六、末、北平。


第4版()
专栏:

  彭振刚三喜齐来
孙铁
  (一)
彭振刚是六○七团五连的战士,参加队伍五年了,今年才二十二岁。
他有一桩心事,已成了一个严重的思想负担:就是自己比谁打仗也不少,但总没立过大功。最使他难过的自己还不是个党员。本来在准备攻打北平时,劲蹩的嘣嘣的,抱定了决心立个大功,并要求组织上考查自己够不够入党条件;可是不久北平和平解决了,使他心里的计划完全落空,从此更加恨怨自己从前没出息了。他一天价没精打采不高兴,不知底细的人,认为他在闹“家庭观念”,可是他的秘密总不愿说出口……
“打到太原去!……”口号象火山爆裂似的迸发出来,部队开始了向太原的大进军,彭振刚不知从那里来了这么多“情绪”,完全和以前变成了两个人,一天价活蹦乱跳的,在行军中,营里召开军人大会动员打太原,他第一个跳起来说:“要求上级准许我当尖刀尖(第一突击战士),我坚决完成任务,保证重伤不下火线……”后来营里批准他当第一突击组长,他那股高兴劲简直使他发狂,连觉都睡不安生了。
(二)
四月二十日的拂晓,太原四周响起了激烈的炮火,外围扫荡战开始了。五连奉命夺取城北的赵道峪,彭振刚头一个带着突击组,噗嗤噗嗤的踏过村北的河沟,冒着掠过头顶的弹流一直向村内猛插。他们以荫蔽神速的动作,插到村南铁道边的一个岗楼跟前,彭振刚就象一只灵巧的猴子,一下溜到了岗楼入口,向里边的敌人大喊:“快缴吧!不缴枪飞雷就响了……”敌人见大势已去,只好驯服的当了俘虏。他们转身又向村东北角岗楼插去,里边敌人虽然喊着:“缴枪……缴枪……”可是总拖延不缴,彭振刚是个急性子脾气,一纵身攒进去,岗楼里面的敌人正在做饭,他象地里冒出来似的,把冲锋枪逼住了敌人的胸口,大声喝道:“敢动……动全嘟嘟了你们!”吓得丢魂失魄的敌人,举着双手,嘴唇哆嗦着攒出了岗楼。彭振刚这个三人组成的突击组,缴获了两挺轻机枪、八支步枪、两门小炮,拿下了两座岗楼,活捉了七个敌人。他们又一连追了两个村,那里不是被友军包围就是被解决,彭振刚不高兴的说:“真他妈老虎吃蚂蚱不过瘾”。
(三)
二十三日夜,苏教导员在战壕里,当场命令彭振刚和赵双全去侦察护城河水深的情形。事情是多么紧迫呀!明天部队就要开始总攻击,很明显这个任务是只许完成不许完不成的。出发地离护城河虽不过二百米,但是垂死的敌人为了阻止我们进攻倚靠着城墙上的坚固工事,层层的枪眼和城墙突出部的侧射火力及东面的梅花碉和河岸的暗堡构成严密的火网,一颗接一颗的照明弹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他们刚离开一处独立家屋,敌人便连发数十炮,房屋便立刻变成了废墟,他们不顾一切的向前挪动着,穿梭不息的弹流划出万条金线,弹头噗噗的落在他们身边,炮弹掀起的尘土把他们变成了泥人,这是多么危险的情况呀!但是对于这钢铁般的战士引起的不是恐惧,而是愤怒的火焰、勇敢与坚定!他深深知道自己所担负的任务是十分严重的,稍一停止,首长们迫切等待侦察报告,好决定突击道路的情景就在脑子里闪过,于是就发出一股不可遏止的力量。…他们在敌人的“火海”下,滚着、爬着,从这一个弹坑翻到那一个弹坑,一直到护城河边。当照明弹正亮的时候,因为相隔十几步远河的对岸就是敌人。他们是不能抬头的,他们利用了第一颗照明弹快落的余光,第二颗照明弹尚未放出的空隙,看清河里黑乎乎的草底,于是可以知道徒涉是不成问题的。侦察地形的任务是胜利的达成了任务。
(四)
廿四日,是解放军开始向太原发动总攻的一天,也是结束阎锡山血腥统治山西的最后一天。
在晨光中,战士们的心紧张的跳着,急待着总攻号令。这里离城墙只有一百五十公尺。彭振刚在战沟里蹦起来对全组说:“咱们谁也不要当孬种,我要不冲在最前头,你们枪毙我!”突击组员们也跳着喊:“我们决不落个松包!”他们见到四连几个伤员便热情的喊出:“我们要为他们报仇去呀!”大家都应:“对!”轰隆…轰…我们的大炮开始向敌人“发言”了,部队开始了冲锋,彭振刚掖着七个手榴弹两个飞雷,挎好冲锋枪,扛着大铡刀,跳出战壕箭一样的冲上去了,他比谁也跑的快,一气跑到护城河边小沟往下一伏,一颗子弹从他的脊梁骨上面擦过去,把衣服穿了一道口子,背后的刘玉立刻跌倒地下不动了。……垂死挣扎的敌人拼命集中炮火象废铁似的倾泻着,仅在一块南北四十公尺、东西二十公尺的地带上,足足落了二百发炮弹,这真是铁与火的战争啊!这时只剩下彭振刚一人在那里孤守着,他把手榴弹掀开盖,冲锋枪做好了预备放,愤怒的骂着敌人:“老子和你们拚了,死在这里也不能后退一寸!”双方的炮火有如翻江倒海之势,炮声把大地震动得摇撼起来,硝烟笼罩了天空,使人分辨不出阴天还是晴天,火药的气息简直使你感到土地都烧焦了……
一刹那我优势的炮火把城墙轰开几道缺口,我们部队冲锋了。正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敌人一颗无情的炮弹在彭振刚在的地方爆炸了,一团黑烟伴着尘土飞起,再不见彭振刚的影子,前进的战士们担心的说:“坏了…坏了!彭振刚同志牺牲了!”连部的通信员王振兴急忙跑上去,只见彭振刚被埋在土里,光露着脑袋、脸蹩得象个紫茄子,一句话也说不出,忙用铣把土扬开。彭振刚爬出来一看部队正往城上冲,他嗖的就追上去了。他登上城头战士粟万福也赶上来,他俩就顺着城墙往西摸。城上工事的敌人被我炮火打得龟缩在洞里不敢抬头,只是把许多没掀盖的手榴弹往下瞎扔,当敌人发觉彭振刚端着冲锋枪堵住工事上时,只好一个个俯首就擒了。彭振刚、粟万福就这样在工事里掏出一百二十多个敌人,其中一个军官打扮的俘虏要把手表送给彭振刚,他喝斥道:“解放军不要这个!”那个家伙又悄悄的收了回去。把俘虏交了给上来的队伍后,彭振刚立刻跑下城墙顺着街向南冲了,彭振刚又碰上了两个本连的战士,他说:“跟我走!咱们裱在一起,不要失掉联络。”他们四个人在战场上临时结成了一个战斗小组,一直向敌人插去。四个战士向东一拐,遇上敌人一个大碉堡,彭振刚马上指挥全组荫蔽包围敌人,他象只猛虎扑上去大喊:“缴枪宽大,不要给阎匪卖命!”二十五个敌人缴了枪。在与连失掉联系的情况下,彭振刚这个一手组成的战斗小组,从冲锋开始到全部战斗结束,共俘敌百五十余名。
(五)
“钟在寺院音在外”,彭振刚的名子响遍了全团,战士们都纷纷议论说:“人家真算是个孤胆英雄!”太原战役后的评功会上,群众们一致赞成给他立一大功。从此他就成了人民的大功臣。彭振刚在多次战斗考验中,证明他对人民的事业是无限忠诚的,支部认为他已够了入党条件,经过营委的批准他光荣的参加了共产党了。同时因为不但个人作战勇敢,且有指挥能力,团命令提升他为副排长。于是干部战士碰上彭振刚,便亲切的招呼一句:“你真是三喜齐来呀!”


第4版()
专栏:

  新儿女英雄传
袁静 孔厥
 第十五回 指引
毛主席呀!
亏了你,
给俺想出好主意!
     ——民谣

黑老蔡结记着大水小梅的婚姻问题,总想抽空儿给他们解决,可是工作太忙,老是顾不上。
这期间,正规军在外线,接连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地方党在敌后,领导群众,作了无数次胜利的斗争;到处局面都打开了。这一带地区也恢复了大扫荡以前的情况。县区组织从新健全起来,村政权也一天天巩固,各级武装比以前更加扩大了。只是从敌人扫荡以来,好些地主趁火打劫,向农民倒算、收地、夺佃、逼交几年的“欠租”,把粮食都刮走了。人是吃五谷的呀,谁也不能饿着肚子抗日。民主政府一恢复,群众都要求减租。县区干部又纷纷下乡,领导这一运动。谁想到减租中间,大水小梅可闹起矛盾来了。
小梅分配在申家庄。这天她领着农民代表,到申耀宗家去说理。这一回申耀宗对农民特别客气,点头哈腰的让了坐,问他们有什么事。一听说要减租,他就笑嘻嘻的说:“减租是好事么,兄弟完全没有意见。诸位乡亲既然来了,兄弟是竭力欢迎,欢迎——之至!反正,一切都好说,一切都好说!”代表们看他态度不错,觉得事儿不难办,心就放宽了;说:“既是申先生同意,这就好!咱们合计合计吧。”
申耀宗嘴上说得挺进步,东拉西扯,暗里磨撑时间。这几天他听到风声,早就有了准备。一会儿,作活的就摆上席了。申耀宗站起来,满脸堆笑,伸着一只手说:“请吧请吧!诸位轻易不到我这儿来,这也是兄弟的一点小意思。”
小梅一看这形势,觉得吃他的饭不妥当,就推说:“时候还早呢。咱们谈完了,还有旁的事儿。”申耀宗哪里肯依,嚷着:“杨同志,你干工作就不吃饭啊?你不饿,大伙也饿了;大伙不饿,我也饿了;咱们吃着说着还不是一样?”他看小梅犹疑不定,忙说:“杨同志,你们今天到我这儿谈工作,不吃我一顿饭,就是瞧不起我!以前日本鬼子在的时候,你常来我家,也吃,也喝,没把我当外人看待;今天你要到旁处去吃饭,你看我这个老脸往哪儿搁呀!”申耀宗不等小梅答话,就拉拉扯扯的把她推到上座。小梅不好意思坚持,只好座下了。申耀宗马上对代表们说:“哈,你们诸位,还用我一个个请吗?都是乡里乡亲的,不是大一辈,就是小一辈,全是一家人,快坐下吧!”代表们看小梅坐了,也不好推却,就围着桌子坐下了。
这天,申耀宗戴着小毡帽,穿着短棉袄,扎着棉裤腿儿,老是陪着笑脸,简直看不出是个地主的架势啦。他给大伙儿一个个敬了酒,就卖开嘴了。说话中间,他把杨小梅和代表们捧了一顿,又把自己抗日的功劳表了一番。大伙儿听了,仿佛觉得他真是自家人,心上可就不戒备了。
申耀宗又一劲儿的让吃让喝,话头儿就慢慢转到减租的问题上来。他诉了许多苦,说:“反正我这光景你们也知道,虽然我挂个财主的名儿,其实也是挺困难;不过,说困难么,总比你们众人强一点。怎么个减法,你们看着办吧!兄弟决没有意见!”
小梅把减租法令一条条提出来,叫申耀宗说:实行。申耀宗满口答应,约定明天就立新契。大伙儿看他挺痛快,觉得他真是开明;本来还要反倒算,叫他吐出以前多要的租子的,可是“拿了人的手软,吃了人的口软”,也就不好意思提出来了。

第二天起,农会主持,在村公所,给主佃双方立新契约。申耀宗原有两顷地,里面有四十亩在一九三八年减租的时候,因为孙家庄地缺,政府把它调剂给孙家庄的农民租种了;剩下一百六十亩,他可只立了一百亩的租约。
代表魏大猛说:“哎呀!咱们这地还是不够种么!”申耀宗想转移目标,暗里拉着魏大猛说:“孙家庄还种着我四十亩地呢。你们代表本村群众的利益,还不去要回来?咱村的地这么缺,人家的地可种不尽呢—”魏大猛向来是一冲子性儿,给他这么一挑拨,就把这些话儿对旁的代表嚷嚷开了。
大伙儿也觉得这话不错,就找小梅商量说:“咱村的地不够种,得把孙家庄四十亩地要回来!”小梅说:“你们要了,他们地不够种怎么办呢?”魏大猛说:“嗨,人家的地可种不尽呢!”小梅问他们,孙家庄的地到底缺不缺。代表们抢着说:“他们不缺也会说缺么,谁不愿意多种点儿地呀!”“我们自个儿的地还不够种咧,为什么让给他们种呀?”有个八十岁的代表,外号“老祖宗”的,说:“他们缺地;他们自个儿想办法,咱们可管不了那么些!”年轻的柳喜儿说:“咱们自个儿挨饿,倒把白面卷子送给别人吃!”
他们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小梅耳朵根子软了;她又不了解情况,觉得他们说的挺有道理,心里盘算:“这么着就把地要回来吧!……这事儿到好办,大水在孙家庄呢。”一想起大水,她心里就热呼呼的。她打发代表们先去讨论旁的事儿,自己一个人留在屋里,打开记录本,撕下一张纸,用她的花杆儿水笔用心的写着:牛大水同志:
你近来工作忙吧?身体好吧?工作顺利吧?我想你工作一定有成绩的!你有什么经验教训要多多指导我呀!多多帮助我呀!今写信不为别事,就是有一个问题和你谈谈,就是我们这个村地少,代表们想要以前泼去的四十亩地要回来种,实在地不够种呀!你们研究研究吧!考虑考虑吧!希你来一个信答复好吧!再者我的工作顺利,身体很好,多多的放心吧!别不多谈,再见吧!
此致敬礼!
并祝你完成任务!
杨小梅 十一月一日
她写完,又默默的念了一遍;掏出一个椭圆形的小手章,在她的名字底下盖了个印。写好信封,交给一个老乡,送到孙家庄去了。
大水一看信封上的笔迹,就知道是小梅写来的信,心里觉得甜丝丝的。他一连念了两遍,立刻拔出他的黑杆儿水笔,写了一封回信:杨小梅同志:
接到你的来信,知你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心里真是欢喜不尽的,关于你要我多多帮助你,唉!想起来我太对不起你的,我天天想到你村看看,可是忙的走不开,大概我是犯事务啦!唉!唉!这是我很饱愧的!今后咱们一定要多见面,多连系,工作上学习上文化上政治上互相学习,这是我很盼望的!再者关于你提的那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不摸头,最好请你们来这儿,咱们当面谈谈才好解决的!快来吧!一定来吧!我还有好些话和你谈的!
此致布礼!
并祝你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牛大水即
大水写完信,掏出一个方形的手章,在他的名字底下,也端端正正的盖了个印;就把信交给那位老乡,带回申家庄去了。
小梅接到大水的回信,很兴奋。第二天一早,就领着代表们到申家庄去。“老祖宗”身子骨挺结实;因为心里牵挂那四十亩地,也拄个拐杖跟着去了。


第4版()
专栏:

  石津运河灌溉工程建设经过
张子林
石津运河的灌溉工程是自石家庄解放后,在原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主任宋劭文同志积极倡议下,利用原有工程基础,改修灌溉工程。当时由原交通管理局勘察计划,去年六月开始测量,中途又得到董主任的鼓励,并要求更进一步发展。全体参加测量及计划的同志们都大为振奋,遂拟制了二年计划。经由华北人民政府政务委员会通过,并责成农业部农田水利处组织工程处。并派监察院监察委员王承周兼任总工程师,张殿珍同志担任工程师,即日施工,争取一年内放水灌溉。这一工程就在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直接领导下,在去年十一月开始先开四条支渠,只二十天便完成渠道三十五公里,挖土方二十三万公方。到今年三月后半月开始渠道建筑物施工。至五月前半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所计划的洋灰大渡槽、公路桥、分水闸、砌石桥、砖拱桥、水门、大小跌水、退水坡、过铁路洋灰桥等大小一百一十三件建筑物。并筑木桩沉梱三百九十米的临时拦河坝一个,大闸门及起闸器各九个,中型闸门及起闸器各四个,小型闸门三十四个。冲掘隧道中淤泥两万方共用工九万三千多,工程费约一万五千石米。绝大部分参加作工的工人、农民都表现了高度热情,很多群众为了克服隧道中淤泥,昼夜不停的在水深没腰的情况下工作;工程处的许多干部也同样与工人在一起坚持了二十天。交通工厂工人为了不误上水,全厂工人突击制造起闸器,前太保庄敦顺小组、获鹿上黄壁村和石家庄包工友联小组,不仅工作态度好,而且都能按工程标准完成。工程处的其他干部,一般都作到时时和工人在一起,帮助工人想如何省工省料的法子。总工程师、工程师及负责人之一的沈现纶同志及施工所同志等都每天在工地检查,领导帮助与教育工人尽量做到标准化。由于以上原因,第一期工程比较完满完成,已经开始上水浇地,而且工程也比较坚固耐久。预计经过今后整理,引长渠线,二十万亩的灌溉计划,是可以实现的。
此项工程,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首先是干部数量不足,技术水平不高,我们是以水专的同学及刚从平津来解放区的才毕业的或尚未毕业的大学同学为主体,最初只二十来个人;器材方面根本没有基础,打桩机是借来的,仪器是暂用水专的,工具临时才购置的,国民党时代早已将原石津运河的东西贪污分散了;交通运输工具,更谈不到,只有三辆马车。另外在工程上随时遇的困难更多,特别是隧道里的淤泥,掘不出,冲不动,几乎使放水失败。但这种种困难,都经全体干部,大家来想办法,反复研究讨论,互相学习、竞赛,用我党的传统突击精神,不疲倦的对自然作斗争,都一一被克服了。而且施工期间,前后只用了半年。这正象在放水典礼上,北大教授汤茂如、刘文修两先生所说的:“我们这次来石家庄,参加了这样一个庆祝工程胜利会,感到非常光荣,我们知道人民解放战争还在进行,华北解放区早已抽出力量来搞水利建设,而且建设的速度竞这样的快,这真是除非有共产党,人民政府的领导,及人民力量的伟大,是不能办到的”。
我们为什么在万分困难条件下能迅速的完成所计划的工程呢?首先是依靠了人民的力量:各种工程,土工、洋灰工,都交给当地人民来做,通过地方党,地方政府,发动群众,组织起包工队来,而他们由于切身利益及政治觉悟,劳动起来,真是热情而负责,不少的妇女也参加了,西里村刘老汉动员全家做工,曾经有几天做到晚九点才收工,得到了奖励。为运万袋洋灰,几千方的沙子石子,群众组织了成千辆大车,整日往返运送,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困难,这种伟大的场面,帮助了工程的迅速的进行。
其次是人民政府的及时领导,华北财委会在经费上给与了极大支持,在审查了计划与工程设计后,一次全部拨发,而结果工程费用尚节余了一百万斤米。原因是工商部帮助购买洋灰精细地组织了运输工作,节省了五十万斤米;在克服隧道中淤泥工程,由于干部工人坚苦的坚持二十昼夜的斗争,节省了三十万斤米。另有三个节制闸工程留在以后做,二十万斤未用。
另外,是各部门的密切合作,也给了很大帮助,人民银行在贷款上,充分予以便利;在干部配备方面,华北公路总局,建屏专署,特别是华北水利委员会,不仅是解决了干部不足的困难,而且也具体的给予技术上的帮助。
这一较大的工程,我们是采取国营企业的建设方针,由国家贷款建设,将来收取水费,并以水养水,扩大再建设。在建设当中,群众参加做工,可以解决一部分春荒问题。一切工程均取包工制,更可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占地,及损害麦地的种子肥料都照市价发给,这样群众是十分拥护的。
以上是几点基本经验,但工程的缺点是很多的,坝堰还不是永久性的;渠道因躲坟躲井,弯曲处很多;组织领导上还不够健全,制度不够完善,组织能力与技术能力都急待充实和提高;同时这一工程也才是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发展百万亩的棉田灌溉,望有关部门及水利专家们,给以大力援助与指导!(附图片)
石津运河灌溉渠进水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