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1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把毛泽东的旗帜插遍全中国!”
辛拓
清晨,走出良乡城的南门,汽车路上泼着匀匀的清水。春天,走在润湿的黄土道上,显得格外的舒适。年轻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脸上都流露着欢快的笑容。战士们笑着,道旁欢送的人们笑着,整齐的步伐掩没不了的笑声,此起彼伏的在河北平原上振荡。
半月来,我不断的欢送着南下的各路大军,眼看着几乎全部美械装备的铁流,新衣、新鞋帽、洁白的口罩,各式各样的枪械,使人高兴地长长出了一口气。二十多年来,这支武装在毛主席的智慧哺育下,已经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了。今天,我特别站在一个较高的土丘上向下了望,在数千欢送的工人、农民、学生的歌声、笑语、铜鼓洋号声中,涌着这列长长的大军,一直向南行进着。前边已经看不见头,扭回头来,后边也看不见尾。欢送者的头上,横飘着一丈多长的“把毛泽东的旗帜插遍全中国”的旗帜,和行进行列里飘荡着的“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的红旗互相辉映。是的,毛主席的队伍打到哪里,哪里的人民就得到解放。历史证明了这个不渝的真理。
路旁,十几个手背上长满了茧子的小孩,争先的给解放军战士灌着行军水壶,灌满一个再灌一个,一壶完了再去提一壶。他们一点也不疲倦。——“我们全力支援你们!”这是欢送者一个行动的口号,因为人民已经懂得为什么要支援解放军。记得月前良乡全城摧毁伪保甲的诉苦大会上,一个十六岁的陈永生哭诉着说:“这不是伪政权的时代了,解放军来了,我要说一说。………”这句话不只一次被诉苦者反复的说着。今天,我看见陈永生手里拿着准备喊的口号单,忙着指挥抬桌子、弄茶水,他现在已经是街代表了。
辎重车过来了,一辆满载着盐、草的皮轮大车,因为牲口被欢送者的军号吓惊了,大车翻在路旁的沟里,你看吧!当时卸套的卸套,解绳的解绳,搬草的搬草,分不出是军队干的,还是老百姓干的,仅仅几分钟的功夫,牲口已由车底下解救出来,东西都卸下来了,无数的人,连拉带推,大车由沟里推了出来。顷刻间,盐、草又装上了车,解放军的鞭子一扬,赶上了大队。
道旁欢送的人们,极力找寻曾经住过自己房子的解放军。找着了,象自己临行的家人一样,拉着手,絮着话,恋恋不舍的。五街人民曾送给某部一面红旗,上面写的:“把爱民的精神带到江南去。”
人民嘱咐着解放军:“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解放军也嘱咐着人民:“在后方多多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大家的目的都是一个:“把毛泽东的旗帜插遍全中国!”


第4版()
专栏:

  下江南竞赛立功
海帆
我怎样来描述战士们这一次南下的心理呢?我觉得,首先应该说一说下面的一个例子:
北平南面永清县某庄上的烈属刘大嫂,有一次给战士们作了一段报告:她说她是个穷家户,一大家子人没地没房,丈夫和哥哥终年给地主干活,挣不下个钱,她们只得乞讨糟糠和挖野菜对付渡日,生活得不如地主家的一条狗,丈夫伤心得哭了好几回,一气就跑出去参加了八路军。抗战胜利后,丈夫因腿负伤残废,被派回本庄工作,哥哥也参加了农会,家里分到了土地和房子。正当全家欢庆解放的时候,国民党匪帮侵占了她庄。匪帮们替地主要回了房子和土地还不算,而且又杀害了无数穷人,她哥哥被砍死了,丈夫被活埋了,十多岁的儿子被抓去当兵,因被拷打而唬死。……她在哭诉了这一段悲惨的事实后,恳切地要求战士们打过长江去,捉住蒋介石给她报仇!一种愤恨而激昂的唤呼,立刻在下面爆发:“捉住蒋介石,为千万个刘大嫂报仇!”“打过长江去,解放江南受苦的人民!”这一庄严的誓言,代表着每一个人民解放军的战士,答复了刘大嫂和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民的要求。
战士们的心,和江南的人民紧密联系起来了,他们深知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里,成千成万的人民,不正是象刘大嫂一样遭受着国民党匪帮的迫害吗?所以当他们在报纸上看到或听到反动派仍在长江以南制造惨案,屠杀人民的消息后,他们激荡得再也不能忍耐了,他们纷纷向上级提出迅速下令出征的请求。
每天总有数十封请求书自连队送到军党委。从这些书中,我仿佛看到了千万颗战士们沸腾的心。某团二连机枪三班的同志抱着一种崇高的思想向军党委请求:“我们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们再也不愿让自己的阶级弟兄继续遭受匪帮的蹂躏和压迫,我们要早日救出他们出火坑,和咱老解放区一样,享受民主自由的幸福生活,我们请求上级早日给我们出征的任务。”某团二连一排的同志则用刚强的意志作保证,请求迅速下令南征:“只要给我们南下的任务,任何艰苦困难我们都能忍受。”该部三连杨兴乙同志有寒腿,卫生员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送他到后方去休养,但他坚决不去,他找到了指导员说:“我说啥也不去后方,我爬也要爬到江南去,指导员你说,这回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次进军,再到那里去找这样的立功机会呢?”虽然指导员仍是安慰他去休养,但他还是固执自己的意见:“你要是不相信我,我就在你面前下决心,回班以后再写保证书”。他的请求直至指导员答复才甘休。
为了解放江南人民,为了完成历史所赋予的任务,一种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正在全军普遍蓬勃地展开着。某团供给处饲养员罗青云同志,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他的儿子罗文魁,现在战防炮连当副班长,前几天,他给他的儿子写了一封挑战书:
“文魁同志:你们连里每个同志的立功计划订好了吗?咱们爷俩来比一比好不好?我提出下面三个条件:第一、坚决不掉队,而且把马喂好喂肥。第二、不犯群众纪律,不麻烦老百姓,行军中还要帮助老乡干活,扫院子挑水。第三、行军中没有房子住,吃不上饭也不讲怪话,克服一切困难。我不但敢和你比,也敢和你们全班小伙子比,我要当个老英雄。如果你不信,那就到江南再看。………”人民解放军的特质,在这封朴素而又充满了英雄气概的信中体现出来。
当然,表现这种英雄气概的例子很多,比如某团“马庄连”的李永田,他跑到连部要求到江南去送第一包炸药,等到连部答复以后,他才兴高采烈的回到班里。又如某团“胶县连”,他们集体表示要把光荣的旗帜首先插到江南去,并且决心争取新的光荣,将他们的名字永留在全国解放的功劳簿上。还有不少同志要求支部在这次大进军中考验他们,教育他们,吸收他们入党,更有不少同志不时跑到连部去讯问立功条例。
在临行前,人们带着一种兴奋自豪的心情向家中父老告别,下面就是炮团一营战士姜学光给他的姐姐的信“……记得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对我抱着多大的希望,而诸位姐姐们从三岁抚养我成人到送我参军,也希望我为人民多立功劳,可是在锦州和黑山战役里,以及进军关内时,我都错过了良机,没有实现先父和姐姐们的愿望,实在惭愧。我现已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在进军江南中立一次大功,请姐姐们在家等着我们在江南胜利的时候,我一定把喜报寄给你们……”。中国历史上有那一个军队的士兵,能比得上我们解放军的战士对于自己的事业如此忠诚和愉快呢?(附图片)
为了顺利地渡过长江,战士们热烈展开了讨论。(郎崎摄)
每个战士都在埋头桌案订立计划(郎崎摄)
战士们正在演习各种实际动作(郎崎摄)
献旗(郎崎摄)
战士们检查武器(郎崎摄)
“打过江南去”的横旗,雄壮的队伍,都从这里穿行过去。(张力摄)
欢送者堆成了人山人海,停在路上的电车顶上也挤满了人。(张力摄)
大队的两旁拥挤着高呼的群众。(张力摄)
秧歌队在大队的两旁来回的扭着。(张力摄)
幼稚园的小学生在路边唱着欢送的歌(张力摄)
浩浩荡荡的大军(张力摄)


第4版()
专栏:

  请功
 记马子英同志爱民故事
白慧
金老大爷这几天真是又高兴又发愁。
几天前,从北边炮啊马啊的开来了一大股队伍,村前村后全住满了,老大爷的前屋也住着一伙。
那天,队伍刚到院里,有个不带枪的同志拿起扁担水桶就往外走,老大爷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正在纳闷。不一会,那同志就担了满满的两桶水回来了,原来是给挑水。老大爷家的水缸很大,挑了一担又一担,累得那同志满头大汗。后院水缸挑满了,老大爷想总该歇歇吧,不,那同志只站下擦了擦汗,又去前院挑。前院住的是金老二家,金大娘一见那同志不是住他家的,忙说:“同志,你挑差啦!”那同志却回答:“不,大娘,我就是帮你家挑的。”金大娘真是过意不去,队伍一来到也没歇歇,怎么就挑起水来。她见那同志已经挑了两担,够累的了,就连说:“中啦!中啦!”可也没有挡住那同志把水缸装得满满的。
第二天清早,金老大爷起来,一出门就看见院子的前前后后都打扫得平平光光的了。老大爷正在奇怪,又见那同志从门外提着扫把进来,老大爷忙上前夺过,那同志却笑着说:“老大爷,已经打扫干净啦”。
自从驻下队伍这天起,金老大爷家的马棚,金老二家的猪圈都打扫得一干二净。两家的水缸经常满满的。
一天,金老大爷在搓棒子粒,正忙不过来,那同志又来帮伙了。乘这机会,老大爷才问知他的姓名叫马子英。
金老大爷实在过意不去,一家人商量着,要请马同志吃顿饭。
有一天,天快黑了,马同志正从金老大爷门前过,就给叫住:“马同志,有点事请你进来。”一进屋,老大娘就连请带拉的叫上了炕,桌上一大盆刚煮成的饺子在冒热气。老大爷说:“同志,没啥好的,请吃点吧。”马同志连连摆手说:“老大爷,不啦,我已经吃过了!”说着说着就下了地。老大娘见马同志不肯吃,堵气说:“帮咱们做了那么多活,吃点怕啥,不吃就是嫌咱老百姓的东西不好?”马同志忙解释:“老大娘,帮老百姓做活是咱们解放军的本份,你这好意,我不吃也得给你谢谢。”说着说着就出了门。
恰巧,金老二一家人也商量定了要请马同志吃饭。金大娘知道了这事,便说:“我不信,非要叫他吃顿饭不可!”
有天早晨,队伍还没开饭,马同志有事到营部去,走到半路,金老二家的三个孩子追上来说:“我爹请你有话说。”拉着就往回走。马同志进屋坐定,一眼看见炕桌上整整齐齐的摆了四碗菜,还炒了猪肉。马同志心想不好,刚要起身,却给金老二一把按住,说:“你帮咱们做了那么多活,今天不吃不行!”马同志说:“谢谢你的好意,咱们解放军和老百姓本来是互相帮助的嘛。你看,咱们吃的粮食还不是老百姓种的,咱们军队前方打仗,还不是老百姓给抬担架运伤员,我闲着没有事,帮你们做点活没有啥。解释了足足有一个钟点,到底也没吃一口走了。
老大娘真也有心眼,她想:“马同志不肯吃饭,许是队伍上的规矩,送点什么小吃的总该行吧!”于是,老大娘又布置下了:只要马同志有了什么事情进屋子来,几个孩子就偷偷的从背后把落花生柿子往他裤袋里塞,待马同志往回走,就赶紧把门一关,以为总没事了吧,那知道马同志真也有办法,不一会,老大娘就看见落花生柿子原封不动的又从窗户的猫洞里送了回来。
请吃饭不行,那么怎样报答呢?两家人商议了半天也没商议出一个办法来,倒是金老二家的那个大孩子给出了个主意,说:“前天他们队伍在学校里开会,那个教导员讲,那个同志爱民工作做的好,就能立功。你看人家马同志工作这样好,还不能立个功吗?”
这是个好办法,两家人都同意了,马上就忙起来,找纸的找纸,磨墨的磨墨。也亏得金老大爷还读过书,识些字,他老人家提笔写道:
赵指导员同志们:
马子英同志从他来到这里,每天都帮助我们做很多的活,每天早晨起来给我们挑水,扫院子,扫街,又给起猪圈里和马棚里的粪,搓棒子种……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队伍,象老马这样好的同志,真叫我一家没办法报答他,只得写信要求上级给马同志记个大功。
                       三岔口村金直芦全家。
信写好了,老大娘自告奋勇,把信送到营部。
这封信送到营部的第二天,队伍准备南开了。金老二急得放不下心来,金老大爷更是愁容满面。两家人正忙得不知怎么才好时,村里来通知说,叫上学校去集合,开军民道别大会。
会上,教导员详细的介绍了马子英同志的爱民模范事迹,当场宣布给他记功,又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讲完,会场热烈的鼓起掌来,那金家的几个孩子把手都拍疼了,金老大爷、金老二到此也愁云消散,笑得嘴都合不拢来。


第4版()
专栏:

  寄给南征的丈夫
  “只望你打到江南,再送来报功单!”
波云
日头出来红艳艳,
我正在院里纺棉线,
忽听街上锣鼓响,
我心里说:
“好象给俺送来报功单。”
话没落音成了真,
咱兄弟连喊带叫跑进院:
“嫂子嫂子快去接,
区里送来俺哥哥的报功单。”
我心里又信又不信,
“进喜你又来瞎胡乱。”
 
我正想去大街看看,
妇会主任迎上前。
“先梅我来给你报个喜,
你猜是送来谁的报功单?”
我嘴里说:“猜不着,”
心里说:“那还不明显!”
 
火红的太阳照满院,
喇叭锣鼓响连天。
四个人抬着一块金黄匾,
照眼的报功单真鲜艳。
 
院子平常也不算小,
那天怎的也站不开。
里边喊着别挤啦!
外边喊着瞧不见!
村长大声念着报功单:
“进群淮海立了功,
俘虏敌人二十名,
夺了两挺机关枪,
头等功臣第一名。”
 
巴掌拍的哗哗的响,
院里人人都称赞:
“咱村青年数进群,
人家真的算能干。”
 
年轻姐妹一伙伙,
叽叽咕咕围住我,
这个问长,
那个问短。
故意问我:
“喜欢不喜欢?”
 
模范班的二牛弟,
提议叫我把话谈。
树摇一枝百枝动,
院子里巴掌响连天。
 
我还没开口红了脸,
吞吞吐吐只说了半句言:
“没有共产党毛主席,
咱们哪有这一天!”
 
日落西山黑了天,
月亮底下再纺棉。
一边纺着一边想,
快把反动派来消灭完。
 
水连水,
山连山,
咱穷人的血
相连肉相关。
江南的穷人
受饥寒,
解救他们最
当先!
 
家里的活儿
有我干,
只望你打到
江南——
再送来报功
单,
报功单上再
挂报功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