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梁城村青年团是怎样建立的?
阳城一区的梁城村,十五岁到二十五岁的男女青年一共二百零九人(占全村人口百分之十八点六),在民国三十一年已成立了青救会,是用造名册的方法编起来的。当时虽然也领导青年进行学习,组织剧团;可是没有注意到解决青年的切身问题,也没有组织和教育他们参加各种生产,社会活动;加上党的支部对青年工作的领导上没有重视起来,结果青年会的工作只是一个形式。实际上几年以来,梁城的青年积极分子。在各个运动和工作中,是起着先锋作用和推动作用的。象在土地改革运动当中,就产生了廿多个青年积极分子。
青年工作组去年五月到了梁城,没有马上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决定在实际运动中,物色积极分子,进行建团工作,所以先参加了村里正进行着的纠偏工作。前年冬天犯“贫农路线”错误时,由于有些青年如马海芳等吊、打、扣人,引起群众不满意。针对着这个具体问题,青年工作组便召开了青年积极分子会议,研究解决办法。接着又开了青年代表会和青年大会,进行批评和检讨。在第一次会上马海芳不接受大家的批评,直到第二次会上,在大家的教育和帮助底下,马海芳才认识了自己的毛病、错误,向大家表示要决心改正。这个问题的解决,不光教育了马海芳,也教育了大家。象胡云说:“解决马海芳的问题,给我大大地上了一课。”各闾都召开了青年会议作检查,从实际教育中转变了青年的某些脱离群众的坏作风。在纠偏工作中,对青年中的积极分子看得更明白了。就先在积极分子当中,进行这次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当介绍了外区青年团建立的情况,讲明了青年团的意义以后,青年积极分子们都自动地来参加酝酿讨论,男青年们天不明就起来给家里把水担上,女青年们也一大伙的相跟上,清早起来参加关于“建团”问题的讨论。在讨论当中,大家都觉得建立这样一个青年组织是必要的,都表示自己要积极努力,争取加入这样的青年团。象小呆对小锁说,“咱们当了好几年民兵,那次参战也积极,可是还没有参加了共产党,这次可要争取参加青年团,入了团就不愁参加共产党啦。”小顺也说:“青救会是按年龄编起来的,缺点很大,青年团好,咱们一定要努力争取入团。”酝酿成熟以后,就决定由十八个积极分子,到各闾青年中去进行宣传和酝酿。
十八个青年积极分子,一方面在各闾宣传建立青年团的意义、青年团的性质和任务、入团的条件和手续;一方面团结并组织男女青年七十三个人,参加划阶级的学习,并参加全村划阶级工作。他们晚上学习,白天在互助组里宣传划阶级的政策。象老计提出:“马有德当过红枪会,应该划成地主。”青年轩成就按照文件给他解释说:“他自己不劳动,靠剥削别人生活,本来就是地主,可并不是他参加过红枪会,才该划成地主。”春喜说:“此地无朱砂,黄土也为贵。”青年长年马上反驳他:“你这种说法是想叫错斗几户中农吧!斗了中农对贫农也是不利的。”地主马有德少报财产,隐瞒剥削事实,也叫青年三灵和小抓调查出来了。在改订成份二榜公布以后,以青年党员阎三江为骨干,发展了三个团员,后来又发展了马小顺,四个团员民主推选阎三江当组长。
九月九号,在小学校举行入团仪式,到了男女青年一百二十六个人,有十个男女青年自由讲话,检讨出自己有哪些缺点,不够入团条件,今后要努力改正,争取入团。会后,也有些青年自动的结合在一块儿,检讨自己。
青年团小组成立以后,就号召青年积极参加三秋运动。他们在三秋运动中,白天参加互助组收秋,黑夜单独组织起来在月亮底下割谷草。在青年团小组领导下,二十多个青年还订了生产计划,原来是二流子的郭小乔,这时受到影响也订了计划,把他的一亩地上了五十担粪,割了二十四捆圪梢(注:圪梢即蒿草小树枝等,山地农民用以烧肥料),还抽空卖菜。在这三秋运动中,又发展了七个男团员、三个女团员,加上以前的四个,就有了十四个人。
十八号在团员大会上,民主推选了阎三江为团支部书记,马保锁、马小顺为团支部委员,决定二十号开正式成立团支部的大会。
开会的那一天,云宽家盖房子,他父亲一早就催他赶快担上两担水,吃了饭好开会去。
在村东大庙上开会,到会的有:本村男女青年一百一十二人,群众三十四人,外村代表四十三人,一共是一百八十九个人。在会议上,团支书阎三江报告在党的村支部领导下青年团成立的经过。宣布了团支部的委员和新团员名单。指出团员不要自高自大,要团结青年搞好工作。鼓励未入团的青年们要努力进步,够了条件就能入团。新团员们举行了入团仪式,说明自己入团的动机,希望大家多给他们提意见。
从梁城建立青年团的工作当中,得出的主要经验是:一定要在党的村支部领导下,以好的青年党员为骨干,依靠各种运动中的青年积极分子,团结广大青年;经过酝酿、讨论、学习,在思想成熟,觉悟提高和自觉要求入团的情况下,慎重地吸收第一批青年团员。这样,对以后青年团的成长和发展有重大的关系。
                  (太岳分社)


第4版()
专栏:

  恢复林县的森林
林县农场 申汉兰
种树百万棵
我们林县自来是森林浓茂的地方,林县也是因此而得名的。经过抗战时期,由于敌伪军的盘踞摧残,以致将郁郁森林,一变而为童山秃岭的荒坡。许多繁荣的城镇及村庄,也变成了焦土。自民主政府成立后,公署民房,都计划重新建设,但以木料缺乏,难以修筑,政府有见及此,决定在今年植树时期,全县栽树一百万棵,以逐渐恢复林县的森林。林县共有四十多万人口,以平均每人栽树两棵半计算,是不难完成任务的。
七种造林区域
最近林县政府合作科与农场根据全县地势已决定在七种地区造林:一、道路林——有两条,一是自林县城东通安阳水冶镇的水林公路;一是自林县任村南通辉县的任辉公路,在路两旁植树造林。每边距一丈五尺远栽树一棵,树苗由该地的主人筹备栽植,利益也归他享受。二、河流林——林县有漳、渲、洪、淅四条河流,沿河地带,水份充足,栽植树木,最容易活。各河支流,与其他枯河沙滩等地,都要植树造林。三、散植林——凡各村之街头空地,街道两旁,池岸路边以及各户之空隙圆囿,地边屋角等,都要栽树,如此可培养成一种不规则的散植林。四、保岸林——各地岸头渠边,时常倒塌,以致耕作不便。因此,必须栽植树木,保护岸头,巩固渠边。五、风景林——经过土地改革后,家家户户都得到土地种,根据群众提议,在坟墓上栽几棵树,既能点缀风景,又能生长木材。六、经济林——林县是山多地少,到处皆是荒山,都能植树造林,而尤以西山是红石山,石是立层,栽树造林更容易活。例如栽培橡树,既能养蚕(山蚕),又能培养木材,以作煤矿之窑条架木。橡壳且能做染料用。黄栋树既能收藏榨油,又能培养木材。他如椿槐杨柳,榆桐楸桑等木材,修房盖屋,家具物料,皆是必需的。七、果树林——种果木树,纯是一种生产事业,如林县第十区焦家屯,及北山一带之柿饼,第二区合涧西南山之山楂,第一区魏家庄之花红、苹果、桃、李、栗子,深沟黑山一带之红枣,第十二区武家水之大梨,以及第十一区、第十二区一带之花椒、核桃等,每年收获为数甚巨,对于家庭经济,补助很大,但以近几年来,不加培养,交通阻塞,影响输出,以致每年果品收获,一落千丈。现在华北全区基本上已解放,正宜加以培养,以开利源。
造林植树的方法
现在已到植树时期,应赶快组织植树,根据过去经验,由于有些人不会种树栽了不活,这里特把栽树的方法介绍如下:各地方植树应找与各地方土性相宜的树苗,无论栽什么树苗,都要把坑刨大一点,深一点,例如栽柏树,要先把坑内舀上些水,填上些土,把水土搅成稀糊涂,再把柏树根放到坑内,摇几摇,使树根全部粘上泥糊,把树苗扶直,再往坑内填土,填了多半坑土,又把树苗往上略提一提使树苗的根,全部向下舒展,再将土填满踏实。另外树苗根周围,还要刨个圆坑,灌上半桶水,待水渗入后,再把柏树根的水坑封固,才能保持水份,经久耐旱,容易成活,栽种其他带根的树苗,与这也差不多,不过不用把水土搅成稀湖涂,栽后浇水,浇一次水树苗就容易成活了。
移栽的树苗,要有一二年都生长不旺,这是生长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不过移栽的时候,我们要把树苗的旁枝邪杈,修理一次,以免分散水分。经过二三年后树苗就可长出正头。每年在清明节前后,要用刀斧修理一次,刀修要削平,长的时候,才容易包裹。
各种果树都要经过嫁接,才能结好果子。如柿树、山楂树、花红、苹果、桃、杏、梨、枣以及桑树等,均要嫁接。乡村内有不少的接树能手,对于接树,有很好的宝贵经验。今后我们要把这一工作重视起来,应接的树,须要经过嫁接。
由于去年未好好准备,现在有个问题就是树苗缺乏。植树是一件长期的工作,要想解决每年栽树时缺苗的问题,我们要赶快成立村苗圃,各村就村公地内,留地三分至五分,动员村上富有种树经验的老人一人至二人,负责经营管理,通过村上群众会议,减免他们的勤工。各村应按照当地的土性,与群众的要求,培养树苗。只要管理合法,三二年内,就能出山定植。如果有美国杨条最易生长,把杨条裁成六七寸长的笋子,将根部向下,梢部向上,斜插苗床内,出芽后,勤灌浇,多耘锄,一年就能长五六尺高的树苗,第二年就能移开定植,这是我实地试验成功的经验。


第4版()
专栏:

  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介绍

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于一九一八年十月二十九日成立,一九二四年列宁逝世后,为纪念列宁,才改称现名。
青年团在开始成立时,仅有团员两万二千人。内战结束后,扩大到四十一万五千人,根据去年年底材料,现有团员八百余万人。
“青年团是非党的群众组织,在其队伍中团结了城乡先进的有政治认识的劳动青年之广大阶层”(苏联青年团团章)根据一九四○年的统计,当时团员分布情况如下:工业——一百五十万人,集体农庄——二百三十万人,学生——二百五十万人,青年职员——一百六十万人,在青年团中有九万一千名工程师、技师,三十四万二千名教师,二万一千名医生,二万名农学家。
青年团的主要任务,依照斯大林在一九二五年的指示,是以列宁主义的精神教育青年,参加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斗争。
青年团还领导全国少年先锋队(十四岁以下的少年组织),现在共有队员一千余万人。

从诞生那天开始,苏联青年团就参加了战斗。在一九一九——二一的内战中,青年团曾在苏维埃政权危急的三个时期,三次总动员自己的团员,直接参加反帝国主义、反白匪的武装斗争。因此而膺得战斗红旗勋章。
在一九二一——二四年苏联经济恢复时期,青年团与党密切团结在一起,为恢复破碎的工业和农业而斗争。当时最困难的部门是“燃料战线”。被敌人破坏的顿巴斯煤矿,亟待修复和提高产量,以供应全国需要。党动员青年团员参加了这项工作。他们忍饥挨饿不眠不息的劳动结果,不出一年,煤的产量就超过了战前的水平。
在两次五年计划中间,青年团员带领全体青年在劳动建设战线上创立了惊人的功绩。由列宁格勒青年团员发起组织的“突击队”运动和顿巴斯煤矿工人发起的斯塔哈诺夫(青年团员)运动,迅速普及全国,成为社会主义竞赛的最好的形式。一九二九年,七千青年团员建立了苏联最早和最大的拖拉机工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后来又有二十万青年团员参加了康姆索莫尔城,顿巴斯煤矿等建设。他们还建设了曾是欧洲第一的德聂伯水电站,建设了到现在为止还是苏联重工业基地的马格尼托戈尔和库兹涅茨两大金属工业基地。
一九四一年六月,德寇侵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了。在保卫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青年团员中英雄层出不穷。例如在保卫塞巴斯托波尔的战斗中,青年团员巴力兼柯一人消灭了三百零九名德寇。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青年团员苏哈诺夫一人抵挡了三十辆坦克的进攻。
在德寇占领区,仅在乌克兰一地,战时就有二百十三个地下市委和区委与二百六十八个青年团地下组织在活动。在克拉斯诺顿地区,一九四二年创立了青年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他们在敌占区进行宣传,破坏德寇后方……后来其中有一大批人被捕,但他们在敌人酷刑之下毫未动摇,从容就义。
在苏联全国一○九四二名苏联战斗英雄中有七千名是青年团员和青年。
在后方,青年团员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人少工不少!”等口号,积极生产。他们还组织许多社会活动,如为红军捐款,收集军事物资,技术学习,收养孤儿等工作。
青年团在战争结束后又膺得了列宁勋章。
在完成战后新五年计划中,青年团员是“节约”、“减低成本”、“创造超额利润”等运动的积极分子。
在学校中,青年团员的任务是加强科学研究,培养专门家,但同时也组织广大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和社会活动。
现在,在“四年完成五年计划”的口号下面,青年团员在各种岗位上不断打破纪录。生产成绩最好的已有完成一九五○年计划的了。
青年团在苏联所起的总的作用,曾被斯大林同志誉为“联结党与劳动群众的引带之一”。在没有党的组织的地方,青年团实际上代替了党的作用。

列宁和斯大林很早就主张成立一个独立的青年政治组织。在青年团成立以后的三十年间,联共党一直如爱护自己的宠儿一样扶植它,帮助它。
党给与青年团许多重要的指导,一九二○年列宁在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青年团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时期,当许多青年团的负责人忙于经济建设工作,忽略了青年教育工作时,斯大林同志指出:青年团不应抄袭党的一套,应根据青年特点,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一九三六年斯大林同志曾亲自参加修改青年团的团章。
当青年团犯了错误时,党总是象慈父一样耐心的帮助它去认识错误,纠正错误。一九三七年,联共中央曾派日丹诺夫、卡冈诺维奇等同志参加青年团中央常委会,亲自纠正青年团领导机构的官僚主义倾向。
党对青年团的工作总是给以各种方便,帮助青年团工作的发展。例如一九二二年联共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曾专门讨论了青年团工作问题,决定加强青年团的领导,分出一部党的力量协助团的工作,并决定设法扩展青年团的政治教育工作,建设青年俱乐部、学校、体育设施和出版青年刊物等。
联共党对青年团工作的评价很高。在过去三十年间,青年团曾先后膺得了战斗红旗勋章劳动红旗勋章和列宁勋章。斯大林同志说过:“青年团永远是站在我们战士队伍的最先列。”加里宁同志当讲到青年团员在卫国战争中的功绩时说过:“这些人表现了政治上的炉火纯青,组织经验与斗争艺术,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对苏联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们对全世界显示了苏维埃人的高度道德,每个人都会懂得,斯大林同志对青年团和青年的不断关怀已经带来了多么丰富的果实!”
                (转载东北日报)


第4版()
专栏:

  一个军人家属学校
中原野战军某纵队举办了一个革命军人家属学校,一年以来,在校学员思想有了很多进步,文化水平也普遍提高,证明这是帮助革命军属和培养妇女干部的有效办法之一。该校以各旅和纵队直属队的家属为单位,编为六个队,计家属一千二百一十四名,孩子六百八十八名,连同工作人员共二千三百五十八名。学员多数是刚离开家庭的农村妇女。因为他们长期习惯于分散的个体生活,因此开始时一部分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私、保守及依赖丈夫等落后思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当局决定从思想教育作起。学习结果,她们初步地分清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界限,认识了封建制度所给予自己的痛苦与损害,决心去除从旧社会带来的落后思想,建立新的无产阶级思想。过去很多家属轻视劳动,现在一般地都改变了这种错误态度。大家除了自觉地进行有关本身生活的劳动以外,还帮助了驻地农民夏收,共帮了六百多个工。又给前方部队做了一千五百多双军鞋,三千二百多双袜子。经过这个学习运动以后,许多没有加入共产党的学员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不到一年时间,学校党的组织由于吸收了许多进步分子,而扩大了近一倍半。在思想和政治学习的基础上,接着展开了文化学习运动。第五队(文化程度较低的一队)学员在学习以前,文盲占百分之四十一点九。经过两个月文化学习以后,识字最少的也识了一百个字,许多人会写简单的信件。如杨蕊精,已经三十多岁,开始时在一年级。两个月以后升到二年级,不久又升到三年级,她写的日记、快板和给前方的慰问信都很好,受到上级表扬。她们的学习情绪很高,许多学员深夜不睡觉进行学习。
她们的孩子也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保育。除一百二十三个七岁以上的大孩子进子弟学校以外,其余的都进托儿所。托儿所的工作人员是由学员来担任的。她们经过了短期训练,所以能体会儿童心理,懂得护理儿童的常识。因此,孩子们长得很好,也很活泼,也就使得母亲们更加安心于学习。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纺织工人冯德青
冯德青是阳泉市三泉村人,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爹上窑担炭,日本鬼子来后就在二矿、四矿等处下煤窑;他觉着苦日难熬,十七岁时,逃到了盂县解放区,由他舅父介绍到曲阳纺织厂学习纱机纺纱,以后又到专署的纺纱训练班继续学习。因为他专心,不害苦,不怕凉,不久就学会了纺纱技术,一直踏实的工作,有时有病不能做较重的活,就主动的打帮搓花拐线,所以又学会了搓花拐线的技术。
在纺纱训练班当工人时,曾分配到盂县中社小区的联村纺织训练班指导纺纱技术,九个月的时间内,教育了十多个纺纱学徒。为了启发大家的劳动积极性,他自己上机劳动,带领大家。所以他在工人、学徒中威信很高,能代表工人、学徒的意见,反映给领导上;也能将领导上的生产计划贯彻到每个工人、学徒中去。在中社小区社,曾获奖励。
一九四八年一月,他又被调到阳泉市纺织厂指导纺纱技术,在工作中表现更为积极。开始建设工厂有很大困难,他都努力设法克服,如装备纺织,打桶子、做零件,都下了不少的辛苦,又耐心教学徒纺纱技术,他和工人、学徒同样的坚持劳动制度,对工厂工具的爱护和原料的节省上很重视,他看到了院里扔的烂线也拾起来,看到棉花不好用,浪费原料时就自己到风弓上去,找毛病设法修理,亲自弹花,同时创造了纱机上少搞油的办法。
他平时就很注意学习,总工会布置了每个职工的学习以后,他在学习方面更积极了,抽空就学,恨不得一下就学会,但因他自己从小未念过半天书只好慢慢的从根本上学起,首先学的识生字念课本,自去年十一月份开始,每天不管寒风冷凛,总要到民教馆找人教字,回来后,除复习当日学习的东西外,还要写做一张。在这样的努力下,已念会了初小国语四册和党员课本,而且还能勉强写信;在算术方面,笔算学会了加减和两位的乘法,珠算学会了简单的乘除法。
            (转载石家庄日报)


返回顶部